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我认知小组2

自我认知小组2

自我认知小组2
自我认知小组2

自我认知成长小组

一、小组名称:自我认知成长小组

二、小组性质:成长性团体

三、小组目标:

增强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促进自我接纳,提升小组成员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

四、理论基础

1、生态系统理论,有时也被称作背景发展理论或者人际生态理论,将人际关系分成了四套依次层叠的环境系统,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家庭、朋辈群体就是处于生态系统中的微系统,对个体有直接影响。因此要重视服务对象家庭以及朋辈群体的作用,利用朋辈群体的积极作用来达到影响、引导服务对象的行为。

2、优势视角理论关注点在于个案的优势、潜能和成绩,强调人类精神的内在智慧。概括地说,“优势视角”就是着眼于个人的优势,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理想。社会工作者所应该做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要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并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控制。

3、自我概念是一套有组织的、连贯的、相对稳定的关于自己的界定,罗杰斯认为人的行为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在于人不能接受自我,不能接纳自己的情绪、需要和行为。此外自我概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可以改变的,是能够培养的。在此,社工运用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案主的需要有:改善对自己的认知,看到自己的存在优点和能力,勇于表达自己的需要。

五、团体对象:肢体学员或是有一定自我认识的智力学员

六、小组规模:8-12人

七、活动时间:每周一次,每次60-90分钟

八、活动场地:康复室

第一节相见欢

(一)活动目标:

1、社工与组员、组员与组员之间相互认识和熟悉,建立互动关系,促进团体凝聚力的产生;

2、使成员了解团体的性质、目标与进行方式,订立团体活动的基本规范;

3、是组员了解小组组员的情况,澄清小组组员对团体的期望。

(二)活动内容:

活动名称时间目的规则材料

1热身游戏:我比划你来猜15分

活跃气氛,促进成员参

与的积极性。

1)让成员自由抽取写有各种词语、成

语的卡片;

2)每位成员轮流用动作、表情等表演

其所抽到的卡片内容,让其他成员来

猜。

3)成员分享;领导者总结。

写有各种词

语、成语的

卡片

2官兵捉贼15分

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

认识,增进相互了解。

将四张纸折叠起来,参加游戏的四个人

分别抽出一张,抽到“捉”字的人要根

据其他三个人的面部表情或其他细节

来猜出谁拿的是“贼”字,猜错的要罚,

有猜到“官”字的人决定如何惩罚,由

抽到“兵”字的人执行。

分别写着

“官、兵、

捉、贼”字

样的四张小

3确定团体契约15分

制定团体契约

①领导者说明制定团体契约规

范的原因;

②团体成员共同讨论制定团体

规范,如:“做到保密,不把团体内的

事情说给其他人听”、“仔细倾听,不打

断和批评他人的发言”、“不缺席、不迟

到、不中途离开”等。然后把他们加以

归纳,写在一张白纸上,形成《团体契

约书》。

③每位成员在团体契约书上签

纸一张、笔

一支

名,以示自己愿意尊周这些团体规范。

4主人与天使10分

引导成员积极去关心

其他成员;在关注他人

的同时,发现同伴身上

的闪光点,,相互学习,

相互鼓励。让团队形成

一个互助的系统。

a.每位小朋友都是“天使”,同时也

是“主人”。

b.经由抽签方式定谁是自己的主人。

c.“天使”必须每天对自己的主人做

一件“好事”。例如:赞美主人、

帮他一个忙、或送件小礼物等。同

时也不能让主人知道自己是谁。

d.经过最后一次活动,再揭晓“主人”

与“天使”的身份。

5一分钟播报10分

每位学员分享此次活

动中的感受和对自己

的认识,强化自己的成

长。

每人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来分享自己本

次活动的所学。

第二节我是谁

(一)活动目标:通过了解自己眼中的我、他人眼中的我增加学员对自己的认识。

(二)活动内容:

活动名称时间目的规则材料

1、回顾20分

回顾上次所学,简要介

绍本次活动的目的;

a.引导并鼓励小组成员回顾上次活动

的经验,对主动回顾的成员给以奖

励;

b.检查在这一周里对团体规则的遵守

状况;

c.进一步解释保密原则

2、镜中我

(别人眼中的我)20分

通过自评和他平,让组

员更好的认识到自己

存在的优缺点,认识到

自己是需要改变的;

组员先轮流进行自我评价;每个人可以

指定一个人对自己进行评价。

注意细节:1)注意发现偏题时,工作员

要及时肯定与引导;2)他人评价时,可

以是自己做过的印象深刻的事,或者是

对其他学员的缺点提出改正建议;

3、热身游戏:捉虫虫10分

热身,活跃气氛,感受

情绪。

1)伸出左手食指,伸出右手水平展开,

左手食指指尖碰到相邻成员右手掌心;

2)领导者报数,成员听到4时就开始捉

虫虫,即左手迅速跑开,不被同伴捉住,

右手要及时去捉同伴的左手。

3)成员练习两遍后正式开始游戏;被捉

住的成员要简单的表演个节目来活跃气

氛;

4)每位成员谈谈自己在游戏中的心情

和感受。

4、理想中的

我25分

通过每个组员对自己

理想中的我的描述,让

组员明确自己的目标,

并改正自己的不足;

a.每位组员发一支笔和纸,用心在纸上

画出理想中的自己,之后轮流来分享

自己画的内容;

b.让组员说出理想中的我是什么样子

的,为实现理想中的我,应该整那些

不足?付出那些努力?

c.让组员将自己的理想写在工作员发

的纸上,并将其叠成任意一个自己喜

欢的形状。

5一分钟播报6分

每位学员分享此次活

动中的感受和对自己

的认识,强化自己的成

长。

每位学员分享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感想

和改变。最后手拉手一起说“我很棒”。

第三节我是一个独特的人

(一)活动目标

1、协助成员探索自我特质,发现认识自我;

2、在团体活动中对自我特质进行肯定,悦纳自己。(二)活动内容

活动名称时间目的规则材料

1、回顾10分

回顾上次活动的内容,

强化之前的成长。

回顾上次所学习的内容,告知本次活动

的目的和内容。

2、我有一片独特的叶子20分

锻炼成员的自我表达能

力,激发成员参与的积

极性。

a.让成员观察自己叶子的特征,并在

白纸上描述出叶子的轮廓;

b.让成员依次向大家介绍自己叶子的

特征,锻炼胆量和表达能力;

c.让成员将叶子混在一起,并尝试找

回自己的叶子;

d.分享感想:每片叶子都是独特的,

每个人也是独特的。

每人一

片树叶

3、我是一个独特的人15分

帮助成员探索自己的特

质(长处与短处),促进

自我认识。

1)成员在叶子轮廓纸张的背面认真思

考并写下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2)成员依次当众分享自己所写的内

容。

笔、纸

4、优点大轰炸15分

成员之间相互表扬、找

优点,学会使用优势视

角看别人,同时帮助成

员学会肯定自我、悦纳

自我。

1)所有成员围成一圈,每个人轮流站

到中间,由围成圈的人没人说一个中间

成员的优点;

2)如此循环,直到每位成员都接收到

其他成员对自己的赞赏;

3)成员分享,领导者总结。

5、一分钟播报每位学员分享此次活动

中的感受和对自己的认

识,强化自己的成长。

1)每人分享此次活动的感受;

2)所有人都伸出大拇指,并相互将大

拇指靠在一起,结束这次活动。

第四节我真的很不错

(一)活动目标:协助成员了解自己的能力,帮助成员进行自我肯定,提升成员自信水平。(二)活动内容

活动名称时间目的规则材料1、回顾10分钟回顾总结上次所学习的回顾上次所学习的内容,告知本次

内容。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2、热身游

戏:猜丁克

15分钟调动团体气氛。成员两两一组进行猜丁克比赛

3、我的故事15分钟

激发成员开放自我与大

家分享自己的故事,锻

炼口头表达能力,感受

自信的力量。

1)说出成员从小到大最令自己得

以骄傲的一件事。

2)领导者总结:从大家分享的最得

意骄傲的一件事中,可以发现每个

人都有自己很棒的能力,这些能力

可能并不突出拔尖,但却让我们更

加喜欢自己,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

愉快。

4、棒棒大富翁20分钟

增进团体互动关系,在

活动中体会自我肯定和

自信的力量。

色子

5、自我肯

定训练10分钟通过行为训练学会肯定

自我。

内请大声狼打野下列句子

我知道我值得爱;我承认我的价值;

我对自己开放;

我愿意在自己所有的方面接受自

己;我给自己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我表达我心里的东西以及对我重要

的东西;

我允许自己为别人所见;我把自己

视为人生的作者。

6、一分钟播报1)5分

分享此次活动的感受和

收获。

①每人分享此次活动的感

受;

②所有人伸出大拇指,并将

大拇指靠在一起,结束这次活动。

第五节祝福掌印

一、活动目的:引导成员回顾并整合团体历程,分享自我成长的收获。

二、活动内容

活动名称时间目的规则材料

1、回顾10分

钟回顾上次活动所学习的

内容

回顾上次所学的内容,告知本次活动目

的和内容,处理分离情绪。

2、幸福拍手歌15分

活跃团体氛围,增进团

体凝聚力。

工作员讲解拍手的方法和节奏,之后先

示范跟着音乐练习一遍,待大家掌握游

戏规则之后让学员主动举手来带领其他

学员。

音乐

3、送给自己的“掌印”20分

引导成员学习关爱自

己,肯定自己和祝福自

己。

a.成员在纸上将自己的一个手掌的轮

廓描出来,并自由的用自己喜欢的

颜色装饰手掌。

b.在掌印旁边写下对自己的祝福,并

签上自己的名字。

c.成员间相互介绍分享自己的漂亮掌

印。

4、祝福的掌印10分

成员互相祝福与回馈,

结束此次团体活动

1)下之对掌印在掌印的背面写下对主

人的祝福。你彼此分享其他成员对自己

的祝福以及此时此地的感受。

5、结束

领导者为整个团体做总结,并期待大家

能够将团体中所学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所有人伸出大拇指,并相互将大拇指靠

在一起,结束整个团体活动。

5.许愿树15分

让学员拥有自己的目

标,放飞梦想

每位学员发一张便利贴,每位成员分享

自己的感受和成长,并将自己的感受和

愿望贴在许愿树上。

画有许

愿树的

大纸、

便利

贴,笔

10只

老年人小组活动计划书

老年人小组活动计划书 篇一:社区老年人小组活动计划书 第一节活动内容 主题:为了共同目标,我们走到一起 目的:(1)建立小组,工作人员与小组成员互相认识 (2)营造活跃、轻松的团体氛围 (3)让组员作自我介绍,初步建立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与归属感。活动地点:活动时间: 活动具体流程安排: 第二节活动内容 活动主题:团结互助,建立友好的邻里关系活动地点:活动时间:参与人员: 第三节活动内容 活动主题:针对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的座论会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参与人员: 第四次活动内容 活动主题:老年多彩生活齐分享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参与人员: 附件: 十二招健身操 一、手腕操,握紧拳头,再松开手指,如此重复多次。第二步,按顺

时针和逆时针转动手腕。第三步,放松甩手。第四步,使手掌向上或向下弯曲。手腕操可以使你手指和手腕关节更灵活,并使手腕处于放松状态。 二、头部操。头颈尽量向左侧转动,直到看到左肩部为准,保持3至5秒钟,然后再将头颈向右侧转动,要求同上。重复做5至10次。这组运动可以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增强记忆力。特别适合脑力劳动者工作之余来做。 三、腹部操,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上体以腰为轴向左旋转,两臂向两侧摆动。与此同时,右前臂及手拍打腹部,左前臂和手腕拍打腰部,使腹背都得到锻炼,而且可以使手和臂得到放松。然后换手、换方向做。 四、全身操,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经体侧上举,同时双手相对,然后翻掌向上,尽量上托,两眼看手指并深呼吸3次,还原后重做,反复做5至10 篇二:关于空巢老人的小组计划书 小组计划书 一、背景资料 1、工作人员资料 ×××,×××家属院小区社会工作人员;督导:××× 2、机构 ×××家属院 3、小组名称

认识自我 快乐成长小组(张慧)

“认识自我快乐成长” ——暑期教育社工坊成长小组 一、小组基本情况: 小组名称:“认识自我快乐成长”——暑期教育社工坊成长小组 服务对象:楼村社区初中生 小组人数:11人 活动时间:2009年7月 活动地点:楼村教育社工坊 工作员:张慧 二、小组目标: 通过自我认识小组的开展,使组员更好能够理解自己是怎样的人,接受并欣赏自己,了解自己社会角色的变化,形成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三、小组理念/理论架构: 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12~18岁),在这一阶段存在着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 “这种统一性的感觉也是一种不断增强的自信心,一种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内在持续性和同一感(一个人心理上的自我)。如果这种自我感觉与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觉相称,很明显这将为一个人的生涯增添绚丽的色彩”。(埃里克森,1963年)随着自我同一性形成了“忠诚”的品质。埃里克森把忠诚定义为:“不顾价值系统的必然矛盾,而坚持自己确认的同一性的能力。 这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是进入成年期的短期准备阶段。青少年阶段可能是人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以前只是对游乐场感兴趣,遇到的问题也很简单,现在,突然要应付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了,这种跨越造成的混乱使青少年感到烦恼甚至痛苦。埃里克森清楚地看到了这几年的重要意义。年轻人开始提出这样一个重要问题:“我是谁?”如果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成功的,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就形成了,他们对个人价值和宗教问题能独立做出决定,理解了自己是怎样的人,接受并欣赏自己。但是,很遗憾,有许多青少年不能形成良好的自我认同感,相反,

(讲课稿)第二讲:自我认知(2学时)

第二讲:自我认知(2学时)教学目的:指导学生在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自我的需要、兴趣、态度、价值观、能力、气质、性格、人格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结合职业特点分析,认识自己的职业适应性。 教学内容: 1、兴趣概述,兴趣在医学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性,医学生应培养自身与职业生涯发展相匹配的兴趣,兴趣测试; 2、人格特质概述,人格特质在医学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性,医学院校学生应完善自身与职业生涯发展相匹配的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测评; 3、能力概述,能力在医学院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性,医学院校学生应增强自身与职业生涯发展相匹配的能力,能力测试; 4、价值观概述;价值观在医学院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性;医学院校学生应树立与职业生涯发展相匹配的正确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测试。 你是否知道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案例一】斯芬克斯之谜 在传说中,古希腊的奥林匹斯山是西方诸神所居住的地方,那里有西方的主神宙斯,以及由他所统率的众神氏。凡人是难以涉足于神的地界的,而神的箴言——“人,认识你自己”,又应该让人来知晓。于是,就有了斯芬克斯的故事。 “斯芬克斯”是传说中的一个奇特的生物——“狮身人面”。现在的埃及还有她的一座雕像,与那雄伟的“金字塔”一样著名。在古希腊的神话传说中,她作为神的使者,带着神对人类的忠告——“人,认识你自己”,从奥林匹斯山来到了人间,古希腊的忒拜城堡。经过细心的筹划,她把那句神的箴言化作了一段“谜语”,来盘问她所遇到的所有的人。“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这就是斯芬克斯的谜语,每个路过的人都必须面对她来猜一猜她的谜语;而且,富有挑战和特殊意义的是,凡是猜不中的,都会为此丧生,被斯芬克斯毫不留情的吃掉。 当时忒拜城堡中没有一个人能够猜得出斯芬克斯的谜语,因此该城邦也就从此陷入了空前的灾难。后来有一位异乡的青年名叫“俄狄浦斯”,猜出了谜语。 谜语——那就是人,那就是人本身!“人在‘早晨’,在很小很小的时候,是用‘四条腿’走路的,也即在地上爬;长大了就能够站立起来,于是‘中午’就用‘两条腿’走路了;到了晚上——老年,人会用一条拐棍来帮助自己走路,也就又变成了‘三条腿’。” 斯芬克斯作为神的使者她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通过这样一个谜语,来告诫人类要对自己或自身进行认识。作为人,你必须要认识你自己! 【案例二】牛顿的自我认识 力学之父牛顿,很小的时候就小有成就,有人赞誉他为“力学泰斗”。 牛顿却说:“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待我,但我自己以为我不过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常常为发现一块美丽的贝壳沾沾自喜,对面前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无知。” 正是牛顿意识到还有浩瀚如海洋的真理尚未了解,才使他在确立了三大定律后,又发现了万有引力,甚至还在光学及其他研究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案例三】职业生涯=知己+知彼+抉择知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 正确认知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1、自我认知是指正确、客观地认识及评价自我,是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包括自我观察和

儿童小组计划书

心灵SPA----快乐社交小组 一、理念 当前,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完善,很多单亲家庭的儿童都处于社交困境中。一方面父母的离异,使孩子产生了心理障碍,他们自我封闭、孤独压抑、不愿意主动与人沟通、或者由于自我认知的偏差而感到所有的都在看不起自己更加重了他们的防御心理;另一方面由于单亲父母生活压力更大,忽视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父母缺乏对孩子社交方面的教育及缺乏与孩子的沟通等又加重了孩子在社交方面的困扰。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小组决定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小组活动及辅导服务,协助组员消除心理阴霾、改变自我认知,建立其个人的支援系统,并提升服务对象的自信心、自尊感,另服务对象在破除旧有的价值观和行为之余,有能力建立自我的网络以及在社会中有良好的适应。无论在学校的系统、家庭的系统、个人朋辈的系统上,都可以获得接纳和支持,继而能回馈社会。 二、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等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高层次的需要以低层次需要的满足为前提,交往能满足各种较高层次的需要,在小组内部,组员之间会通过交流和沟通对小组产生归属感,并获得别人的尊重,通过提高组员的沟通能力,提升组员

的自我表达勇气,我们能够帮助组员获得自我实现,同时找到更多的归属群体,从而满足爱和归属的需要。此外,根据这一理论,工作员在小组进程中要时刻强调组员间的相互尊重,如在订立契约时,就把这一点列入契约中。 2、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的行为、思想、情感反应方式和行为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影响,行为和环境具有交互作用,它强调观察与模仿、认知对学习的作用,并认为行为可以通过赞赏与惩罚得到强化。在小组中,组员交流过程也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组员与工作者通过自己的语言与行为,为别人树立一个观察模仿的榜样,同时,组员也通过对别人的观察与模仿,是自己发生一些改变。作为工作者,要注意利用好组员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并要对组员及时作出回应,起到强化或替代强化的作用,对组员进行引导。 3、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此理论认为人们通过想象别人对我们的行为和外貌的感觉来理解我们自己,因为这里的自我反映了别人的意见,所以叫做“镜中自我”。小组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和发展的有机体,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表现和变化都会影响到小组,小组整体也会影响到小组中的个人。在小组工作进程中,小组工作者要对小组成员提供及时、真实的反馈,以帮助组员感知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与反映,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或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判断与掌控,

自我认知与自我发展

自我认知与自我发展 刘会海 (一)自我认知 本人性格稳重,个性独立,待人热情、真诚,有包容心;喜欢思考,与人交流能取长补短。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团体协作精神,能迅速的适应各种环境。注意细节,有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不足之处:缺乏耐心,主观意识强烈,不太喜欢积极主动地与人交流,对文艺活动不热心。 (二)工作认知 一是态度端正,学习认真刻苦。我深知知识的“折旧”让学历只能代表过去,要想成为服务型政府中的一名合格公务员就得不断学习,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满足目前日新月异的变化。古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而,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做到认真仔细,积极消化吸收。定期回顾、加深印象,寻找新的体会和感悟。 二是能坚持“上为领导分忧,下为干部职工服务”的原则。社区工作千头成绪,纷繁复杂,日常事务、综合调研、文秘、档案、信息、宣传、安全保卫、后勤服务等,很多具体的事情都会涉及到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在具体工作中,我主要是履行好了“协调、参谋、服务”三大职能,即协调到位,参谋到位,服务到位。 三是能承上启下,做好协调工作。1、坚持提前介入,做好事前准备工作。为保证上级重要事项的实施和落实,我坚持提前介入,以便未雨绸缪,真正做到“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总结”,2、坚持原则、缓解矛盾。即在办理具体工作时,分清哪些按政策能办,哪些原则不能办;哪些必须急办,哪些可以缓办并注意协调处理;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耐心

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以便于理顺情绪、缓和矛盾、维护稳定。 四是能看到了自己在工作当中的优缺点,同时也能掌握大部分同事的优缺点,不妄自尊大,能正视差距,分配合理,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最终形成合力完成好各项工作。 (三)今后的发展 一、要善于感悟。要学会关注,对事物既要有“感”,又要有“悟”。“感”就是要在接受指令、布置工作、了解情况、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学习知识中有感想、有思考。要求能树立成就事业的理想抱负,遇事会有感而发;“悟”就是要在“感”的过程中,个人不断吸纳知识和经验,在知识积累和沉淀到一定程度时形成触类旁通的灵感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二、要善于自我认知。就是要有自知之明。既要能够认知自己的长处,更要清楚自己的短处。要学会在学习中自知、在人际交往中自知、在实践中自知、在群众中自知。即要在不断吸纳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中,对照检查出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从而找到发挥强项、克服弱项的方法;要能够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接受度中发现自己的优劣,从而扬长避短;要能够在工作中寻找出自己抓科学发展能力的深浅,从而把握住自己由浅入深的才干增强方向。 三、要善于心理调适。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和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当前我心中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焦虑不安、谨小慎微、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委屈失落。心理自我调适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能力。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根本上还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然而就各种不同的心理表现,也应注意把握不同的调适方法。对于焦虑不安的人,应学会自我释放,多参加有益身

专题二:自我认知(讲稿)2剖析

专题二自我认知 ——问题二:职业性格、能力、兴趣认知【知识点复习】 一、自我认知的重要意义 二、自我认知的含义及内容 三、自我认知的途径和方法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能通过适合的途径、采取正确的方法正确认识到自己。自我认知的目的就是要找到一个自己想做的、适合做的、能做的、值得做的职业。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感兴趣的工作会快乐,工作稳定;从事自己适合做的工作会很高效,工作就适应;从事自己能做的工作,内心会有成就感和满足感;从事自己认为值得做的,对工作就很认同。 今天我们讲授专题二的第二个问题: 一、兴趣探索——你喜欢什么?二、性格探索——你适合什么? 三、能力探索——你能做什么?四、价值观探索——你想要什么? 新课: 一、兴趣探索——你喜欢什么? (交流互动)放松、深呼吸、回忆自己感到特别愉快、忘记时空和自己的幸福时刻。请仔细回想当时的场景细节以及自己的感受,并和其他同学分享:你在什么时候感到幸福?为什么感到幸福? 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Mihaly Csikszentmihalyi发现:当人们在专心致志地、积极地参与从事某种活动、忘记了时空和自己的时候,他们感到最为愉快和满足。他将这种状态称之为“FLOW”(流动)——“聚精会神”、“忘我”的状态。可见,人们的满足感、幸福感往往来自于从事某种活动,而不是无所事事或单纯的享乐游玩。这也正是工作原本的意义所在。工作可以、也应当带给我们快乐。那么,以兴趣主导你的生涯。 大量研究表明:兴趣与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关联。因此,职业生涯辅导也普遍将兴趣作为自我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并研制出了多种量表来测量人们的职业兴趣。 同时,对于工作,世界的划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参照对职业兴趣的划分进行的。 (一)兴趣和职业兴趣 1、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与

社工小组工作计划书

社工小组工作计划书 一、理念----厘定需要(小组成立的目的) 1. 规范需要(专家需要):网络日益发达,很多大二学生因为退出了学校社联社团组织,空 闲时间增加,因而在网络上寻求精神的支持。然而,网络却给他们带来了一系列危害:①身心健康受损;②无心上学,学习成绩下 降;③道德意识弱化,严重者会走向犯罪道路;④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受影响;⑤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2. 比较需要:很多大二学生沉迷网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感到孤独寂寞,同时可能受到恋爱 问题的困扰,因此选择网络来逃避现实。 3. 表达需要:①很多大二学生有感情问题,会感到孤独寂寞,选择通过网络来寻求精神支 持;②来自家人和老师的压力让大二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从而沉迷网络发泄和麻痹自己;感觉需要:大二学生对自己未来没有较好的目标和定位,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无助;此外,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同辈群体之间的相处交流有时会有相互误导的作用。 二、理论基础 1.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这个小组的对象是华农大二沉迷于网络的学生。由于这些大二学生正处在佛罗伊德所说的从青少年发展成为成人的一个重要转折的青春期(19-21岁),在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冲突时,要经历各种选择的混乱状态,往往会感到困扰和混乱,这是青少年期个体都不可避免

的一个转折点,这个时期,要帮助青少年重新审视及发现自身价值,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及处理各种混乱状态的能力。 2.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的同一感,避免角色混乱。埃里克森把同一性危机理论用于解释青少年对社会的不满等社会问题上,即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确认失败的话,容易出现逃避、消极厌世等情况。即而一旦自我认同难以达成,长时期的角色混乱就会使青少年较难应付社会的挑战。相反如果获得自我的同一性,就比较容易取得社会和职业的自我认同; 当他们有问题时倾向与同伴商议,而不是向家长请教。于是我们通过设立这一小组,加强同一问题或类似情况的青少年间的沟通交往,通过他人的反映和评价,重新树立自我认知。3.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在小组的沟通技巧训练中,会较多运用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小组过程中,每个成员都是一个资源库,小组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行为总汇。组内成员可以结合自己的风格,从如此丰富的表现和互动中寻找榜样,进行观察、模仿和学习,增加个人适应性行为,减少对网络的依赖,学习到与人交际技巧。 4.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与斯金纳的增强理论 正面增强--即特定行为后,满足此人的需求。例如:做了一件事情后,即给获学校颁发嘉许状。 在小组内,工作员会较多使用正面增强和角色扮演的方法。正面增强方面,如组员能适当使用所教授的沟通技巧的话,工作员将当众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成长小组计划书

小组策划书 “青少年成长”小组 一、背景资料 小组主题:“放飞青春梦想,自由自在成长” 小组对象:13—16岁的青少年学生(六年级——高一学生) 二、设计理念: 1、问题界定: 儿童青少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面影响,在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青少年心理发育不健全、人格缺失、青少年犯罪、青少年吸毒等等。“少年强则中国强”,一个国家的未来的前途肩负在年轻一代人的肩上,所以合理的引导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让他们能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培养和塑造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极其必要的。另外13—16岁的青少年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青少年的特点是叛逆且极易受到朋辈的影响。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如今多为独生子女,因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建立健康的朋辈互助小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需求评估: 青春期是一个敏感期,青少年的身体和思想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时期的个体更多的接受着来自学校和同辈群体的影响。对于13—16岁的青少年来说,进入埃里克森所定义的统一的角色与混乱阶段,他们在尝试回答这样的问题,即我是谁、我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自我意识便逐渐清晰。个体自主选择的价值观和目标决定了其持久的同一性,青少年期消极的价值观对其一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如果能有人给予正确的引导,提供适当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和稳定的角色。 另外他们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的升学时期。由于村中的家长的受教育程度都比较低,基本是初中以下,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多为责骂型,更容易导致孩子的叛逆。同辈群体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新的活动天地和适合他们心理

自我认知与成长感悟

自我认知与成长感悟 ——人生若只如初见。 也许有很多的东西,我在来大学的时候就不懂;所以,造成了现在这样的自己。也许,我没能真正的了解别人,从而无法真正的把自己全部交给别人;所以,在大学里,我在收获友谊的同时也失去了曾经我以为可以成为一辈子的友情!!我一直以为我的付出一定和我的收获成正比,可是现实却远远不是这样!!所以,自从上了这个自我认知与成长课后,我从老师和同学那里重新认识了自己,了解了自己;我也能够从梦幻和理想中苏醒,勇敢地面对现实;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从里到外的重新塑造自己。 通过学习的感悟:人生的真相! 在现实中,我们总会遇到痛苦,但痛过了,有时就故意淡忘了,不愿正视它,更不愿提起它。其实,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种“维他命”,认真反思它的人,可以找出苦的根源,痛过一次就够了;而不愿正视它的人,会接二连三犯同样的错误,遭受同样的“痛”和“苦”。比如:印度伟大的寂天伦师曾说:“执我唯增苦。”只要执着“我”,就肯定会增加痛苦。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苦,均应将其归罪于我执,而不要去责怪别人。若能除掉我执,再不顺的日子都会改变。就像现在的我,就因为自己曾经的年少无知,自己的无所顾忌,让我和好朋友变成了陌生人;在一个宿舍却形同陌路,除了偶尔说说话,其余时间就是无视彼此的状态。曾经的我,总以为是她的错,所以,我不愿意选择原谅。可是在之后的生活中我又渐渐发现,这也并不全是她的错,如果之前没有犹豫,没有怀疑,没有判断失误,导致自己听信谣言,迷失了心智,让坏人有机可趁,把小事无限扩大化。也许,现在就不会弄得那么僵了;也许我现在后悔了,但我却不遗憾。因为,我感

觉我已经做到了自己的无愧于心;虽然,现在的状况,和以前没什么区别;但我的心却不再那么消极和悲观,也许,我们这一生就没有缘分成为朋友,那就放开彼此的手,让彼此都过得快乐些;同时,我也很感谢他们,让我在大学学会了这些东西,让我成长了一点,懂事了一点!!如果没有他们,也许出了社会,我会经历更大的伤痛!!正是这次的经历和痛苦让我发现了自己的问题,让我更加看清自己,了解自己,懂得了反省自己,想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因为这次的痛苦已经挫败了我的优越感,打消了我的傲气十足;能让我对别人有心声悲悯;让我慢慢看清了事情的真相,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所以,痛苦也并不一无是处,关键看我们懂不懂从中提炼“养分”。对于人生,我们也应该有全面的认识:一方面要憧憬光明,一方面要面对黑暗;一方面要梦想成功,一方面要迎接失败…若有了这些准备,不论社会如何复杂,我们应对起来都会十分自如。因为有苦有甜,因为有痛有乐;才丰富了的人生,才提升了自我,才增添了美好!! 通过老师与同学的教导明白:失去并不可惜。 从小到大,我们了解的:“幸福”,全来自于外在。比如有钱了就幸福,没钱了就痛苦;有人爱就幸福,失恋了就痛苦…但实际上,这一切都不稳定,随时可能发生变化。而这个自我认知与成长的课程所揭示的“幸福”,建立在内心的基础上,这是人人平等具有的,只是很少人懂得该怎样挖掘。一旦你认识了它,才知道何为不变的幸福。就如现今我是一名大学生。我觉得,有时候欲望也是一种动力,如果人人都知道知足少欲,可能就会影响到自身的发展。但往往追求不等于贪欲。作为年轻的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追求不能过了头,否则可能变成贪欲,这样一来,就会对他带来害处。在生活中,既要有看破、放下的一面,也要有积极努力的一面。该放下的固然要放下,该挑起的还是要挑起,这样才能够幸福与

自我认知小组

自我认知成长小组 一、小组名称:自我认知成长小组 二、小组性质:成长性团体 三、小组目标: 增强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促进自我接纳,提升小组成员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 四、理论基础 1、生态系统理论,有时也被称作背景发展理论或者人际生态理论,将人际关系分成了四套依次层叠的环境系统,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家庭、朋辈群体就是处于生态系统中的微系统,对个体有直接影响。因此要重视服务对象家庭以及朋辈群体的作用,利用朋辈群体的积极作用来达到影响、引导服务对象的行为。 2、优势视角理论关注点在于个案的优势、潜能和成绩,强调人类精神的内在智慧。概括地说,“优势视角”就是着眼于个人的优势,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理想。社会工作者所应该做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要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并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控制。 3、自我概念是一套有组织的、连贯的、相对稳定的关于自己的界定,罗杰斯认为人的行为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在于人不能接受自我,不能接纳自己的情绪、需要和行为。此外自我概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可以改变的,是能够培养的。在此,社工运用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案主的需要有:改善对自己的认知,看到自己的存在优点和能力,勇于表达自己的需要。

五、团体对象:肢体学员或是有一定自我认识的智力学员 六、小组规模:8-12人 七、活动时间:每周一次,每次60-90分钟 八、活动场地:康复室 第一节相见欢 (一)活动目标: 1、社工与组员、组员与组员之间相互认识和熟悉,建立互动关系,促进团体凝聚力的产生; 2、使成员了解团体的性质、目标与进行方式,订立团体活动的基本规范; 3、是组员了解小组组员的情况,澄清小组组员对团体的期望。 (二)活动内容:

自我认知与职业发展

自我认知与职业发展 【摘要】自我认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充分、客观的自我认知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进行自我认知是认识个人和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基础,是选择职业的依据。要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进行全面认识,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自我分析要客观冷静,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面对自己的缺点。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规划中的盲目性,有效地促进职业发展。 自我认知是自我定位的前提,很难相信一个没办法客观认知自己的人能很好的定位自己,同样很难相信这样的经理人会很好的认知和定位其所服务的品牌。 关键字:认知能力兴趣职业定位 一、能力认知 很多经理人喜欢把自己说的无所不能,喜欢把过往从事企业的集体创造的辉煌据为己有,如果这种想法放在面试的话容易让人难以判断其长处,以及不谦虚感觉,最终被企业弃用;如果这种心态用来看待自己的话,会造成自恃清高,看不到自己的不足。 能力认知还有就是对自己的帅才还是将才的认知,我们看到,有些经理人本来在某一范畴做的很好,但是当他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的时候就做不好了,原因在于,他没有具备统领全局的能力 二、兴趣的认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职业选择的原动力。一旦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兴趣、优势和潜能,他知道了他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能做好什么时,他的成就欲就被点燃,他的主体意识被唤醒,渴望成功的强烈愿望将使他不可阻挡地吸取一切他所需要的知识,把学习作为事业成功的需要,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性格的认知 性格是一个人对事物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大量研究表明,不同的性格分别适合不同的职业。根据性格选择职业,能使自己的行为方式与职业工作相吻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技之长,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本职工作。 四、自身与职业 1、自我评价 也就是要全面了解自己。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业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问题。 2、确立目标

课程标准 自我认识与成长小组

《成长小组》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成长小组课程编码:学分:1.5 总学时:27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成长小组》是一门促进学生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的课程,该课程作为社会工作团体活动的一种形式,主要通过课堂中学生之间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学生在交往中,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积极的态度,以发展其良好的学习、生活适应过程。目前,成长小组这门课程已在大学广泛开设,该课程在解决大学生各类身心问题、确定职业生涯规划中起到重要作用。本门课程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为后续各类社会工作课程铺垫良好的基础。 2. 基本理念 成长小组的教学目的可概括为:提升自我认识水平,提高自我认识能力,促进自我成长。这种自我认识和成长无法依靠说教来完成,它必然是一个发生在学生自身的过程,必须由学生本人自己来完成,所以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现代教学观为指导,以建构主义、参与式教学法为理论基础,采用团体社会工作的形式为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学生体验式的学习。此外,本课程也是一个促进教师重新进行或加深自我认识的过程。教与学相互交织着,教师和学生彼此用生命影响着生命。 3. 设计思路 结合成长小组的基本理念,本门课程分为三个阶段:前期阶段、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在前期阶段,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信任氛围,引导学生放下心理防御机制,乐意与其他学生沟通;在中期阶段,通过“我眼中的我”、“他人眼中的我”、“理想中的我”、“不断成长的我”等主题,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在后期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参与课程以来的收获和成长,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 二、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自我认识和成长,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和深入地认识自己,并具备一定的自我觉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调节能力,以促进其心理成长和成熟,为未来从事社会工作事业做好个人心理素质方面的准备。 2.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 ①比较全面地把握自己的基本性格特点; ②了解自己和他人关系的主要方面; ③比较准确地了解自己的重要态度和价值取向;

2020社工小组工作计划书

社工小组工作计划书XX 参与人员:XX30820308李a(小组长,初期,后期) XX30820306黄b(结束) XX30820309李c(中期) XX30820310梁d XX30820311梁e(前期) XX30820316刘f XX30820322吴g(中期) XX31060225唐f 在确立“成长新动力”这个小组之前,我们首先针对我校大二学生做了一系列的调查和了解,再通过厘定需要来构建理论构架,最终确定目标。 一、理念----厘定需要(小组成立的目的) 1. 规范需要(专家需要):络日益发达,很多大二学生因为退出了学校社联社团组织,空 闲时间增加,因而在络上寻求精神的支持。然而,络却给他们带来了一系列危害:①身心健康受损;②无心上学,学习成绩下降;③道德意识弱化,严重者会走向犯罪道路;④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受影响;⑤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2. 比较需要:很多大二学生沉迷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感到孤独寂寞,同时可能受到恋爱 问题的困扰,因此选择络来逃避现实。 3. 表达需要:①很多大二学生有感情问题,会感到孤独寂寞,选择通过络来寻求精神支 持;②来自家人和老师的压力让大二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从而沉迷络发泄和麻痹自己;感觉需要:大二学生对自己未来没有较好的目标和定位,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无助;此外,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同辈群体之间的相处交流有时会有相互误导的作用。 二、理论基础 1.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这个小组的对象是华农大二沉迷于络的学生。由于这些大二学生正处在佛罗伊德所说的从青少年发展成为成人的一个重要转折的青春期(19- 岁),在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冲突时,要经历各种选择的混乱状态,往往会感到困扰和混乱,这是青少年期个体都不可避免的一个转折点,这个时期,要帮助青少年重新审视及发现自身价值,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及处理各种混乱状态的能力。 2.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的同一感,避免角色混乱。埃里克森把同一性危机理论

自我认知与成长小组

自我认知与成长小组 一、背景资料 学生资料:xxxxxx 机构:xxxx 小组名称:自我认知与成长小组 二、设计理念 (一)问题界定 通过去工厂的探访、对夜校工友的访谈及机构工作人员给予的指导,我们发现有很多工友对自己的未来表示迷茫,对自身的认识也不清晰与感到矛盾,自我认知与自我定位的能力需要提高,他们想更好地去认识自己,对自身所处环境及社会现状也想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其次,通过与工友们的交谈,发现他们都不自信,都较自卑,不知如何去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他们希望有所改变,让自己能自信地与人去交往;再者,在对工友们的了解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很希望结交到好朋友,能去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与真诚地诉说,而且希望能有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让他们去抒发自身的情感,他们需要一个支持网络。 (二)需求评估 1.工厂探访; 2.对夜校工友们进行访谈; 3.机构现有资料与成果的了解; 4.与机构工作人员的交谈及他们的指导。 (三)分析问题成因及可导致的后果 1.现在我国社会的迅速变迁与不确定性,各种社会思想的碰撞与思想观念的开 放,让很多青年人对现实社会有很多的不理解与不适应,尤其是这些大部分初中毕业就开始从农村进入到城市打工谋生的年轻人。十五、六岁就怀揣着梦想离家外出谋生,本处于自我认同与自我角色定位阶段的他们通过与大千世界的真实接触让他们对现实的很多事情不理解、不适应与感到困惑与矛盾,也使得自己对自我认知、自我觉察与自我角色定位产生了一定的困难。 如果处理不好,工友们可能会产生角色混淆,可能对自己的生活与社会失去信心与希望,也可能俄总会生活在痛苦之中; 2.由于学历不够、农民出身及社会大环境对农民工的看法,工友们对自身的肯 定是很少的,大多是不自信与自卑的,与别人进行交往时会处于被动的地位,沟通的技巧与人际交往也会很保守。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工友们的人际交往圈可能会较小,他们也可能长期处于被动受欺负的地位,视角与支持网络也可能会变得狭窄,也可能会影响到下一代。 3.由于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社会资源的 紧张及社会的复杂性,这些年轻的工友们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与无奈,从而使得他们原本充满希望与善意的心变得“冷”了起来,对生活也逐渐缺乏了感悟,对人间的情也失去了他们原有的憧憬与认真的态度,也对自己周围的支持网络缺乏信任。如果此问题没有处理好,工友们可能会对生活失去信心,对社会充满了排斥与不满。 (四)介入点及介入策略 介入点:

自我认知与发展

自我认知与发展 当我进入大学的那一刻起,我们的学校就在不断强调一个概念,那就是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起初我并不是很在意,认为这纯粹是学院的形式工作而已,但是,当我意识到自己的大学生涯已过完四分之一时,蓦然回首,我才知道,无的放矢,像个无头苍蝇似的生活是大学最可怕的事情,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只知道随着大流去考试去上课去比赛,也许你毕业之后,还是发现自己真的什么都没有学到,也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前方更是一切的未知数…… 一、概述 自从上了大学之后,学院就一直在灌输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的概念,可是直到现在,我仍然很迷惘,自己究竟要干什么?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我不知道自己做了那么多的事情,意义在哪里?大一是大学生的迷惘期,很多新生在这段时间之内长久的迷惘,因为他们看到了大学里梦想和现实的差距,差距越大,迷惘的时间也就会越长,越不容易去说服自己接受这样的现实,面对现实,还是喜欢沉浸在自己的梦想世界中无法解脱。 事实上,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工作,应该贯穿于一个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甚至说是一个人的一生。每个阶段的情况不同,每个阶段的目标也不同,所以每个阶段的规划针对性更是不同。 当我从自己所做的学生工作中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就经常有意识的去反思自己,有意识的去规划自己要做的事情。如今,我发现身边的很多人在抱怨天天都很忙,却不知道忙的意义在哪里,自己又从中得到了什么,我就开始反思自己,其实,我也是一样,虽然在社团会有职务,天天很忙,但是想到卸任之后我还能干什么时,我又迷惘了,所以我写下了这篇文章,希望帮助自己规划接下来的短暂而宝贵的大学时光。 二、自我的认知与该做出的改变 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经常去审视自己。自从形成了这样的意识之后我就经常去问自己,我有哪些优势?和别人比,我又缺少哪些一个成功者应具备的素质?我又该怎么去改变这一切? 在不断的反省和思考中,我总结出了以下的几点:优势所在: 1、在任何情况下我都有足够的热情去面对生活和学习。 虽然平时工作很忙,但是我从未情绪低落或者出现随意的现象,相反,任何工作我都是充满着热情。学习方面也是一样,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在大一上学期,我获得了学院颁发

减压小组计划书(参考内容)

减压小组工作计划书 组长:洪专成 组员:刘禹佳、韩金萍、 李宗南、孙瑞洁、 曹洁、董玉冰

小组计划书 小组名称:减压小组 导师:郭凤英 理念:有研究认为,目前中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成为心理弱势群体。甘肃省青少年教育研究所最近的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西北地区大学生的精神行为阳性检出率约为16%,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学生约占50%左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因很大一部分又是来自学习与生活的压力。大部分大学生都曾感到过学习的压力,但如学不会释放压力,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出现。可以说,压力水平或压力指数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晴雨表。 我们认为当前大学生主要面临以下压力: (一)社会压力 我们目前所处的社会,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要有创新能力;更要有自主、健全的人格;不仅要懂专业,而且还要善于人际交往。这样,刚刚通过“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走过来的大学生来不及喘息便又背上了沉重的精神负担。 (二)生活压力 也许对一部分大学生来讲,最大的压力莫过于生活的艰辛。社会生活水平的变化,导致大学生所缴费用与上学花销在逐年加大,这成了一部分学生尤其是一些贫困生和特困生的压力源。调查表明,目前中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70%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但他们却并不懂得该如何去化解。特困大学生经常面对以下的心理困扰:1.生活上的窘迫感。2.交往中的自卑感。3.对家人的歉疚感。4.对现实的无奈感。导致生活压力的另一因素则是部分大学生较差的自理和自律能力。 (三)就业压力 就业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其所形成的压力更大,涉及面也更广。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的残酷是可想而知的,压力巨大也是显而易见的。大学生个体家庭背景差异很大。家庭背景比较差的学生,即便成绩再好,素质再高,也很难得到自己理想的工作,留到理想的城市。因此,面临毕业,这一部分学生就会为自己的前途感到焦虑、担忧,感叹社会的不公,甚至产生怨恨以及某些过激行为。2002 年,湖南托普信息教育学院学生吴云生到长沙参加了一次人才交流会后,因工作难找感觉对不起父母,因心理压力过大而跳楼自杀。2003 年,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学生周一超因为没有能考上公务员,就持刀行凶杀人,造成一死一伤。就业带来的过大压力使学生无法承受甚至走上自杀或杀人的道路。 (四)学习压力 学习是大学生群体的主导任务,生活中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与学习打交道,所以由学习所形成的压力虽有时强度不是很大,但持续时间却很长,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五)交往压力 社会支持(或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对应激状态下的人体提供保护,即对应激起缓冲作用,能有效地减少忧郁倾向和心态失衡。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的一项调查就认为,使人们感到幸福的既不是金钱,也不是名利、地位、成功,而是良好的人际关系。事实上,人际交往问题也是大学生最感困惑的问题之一。 (六)个体内部压力 由大学生自身因素所成的压力叫个体内部压力,主要由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因素造成。生理方面,有研究者把性爱问题与学业问题和交往问题并列为当代大学生心理行为的三大问题。在心理因素方面,不同的个性(性格、气质、能力)对人的影响不同,心理成熟度低往往也是大学生产生压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当代中国大学生面临如此之多的压力,但是由于大学生往往被认为出类拔萃,能力很强,产生的压力不能得到及时缓解,甚至不能意识到自己是因为这些压力的影响,才导

最新谈小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

谈小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一线工作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一些学生几乎每天在课堂上都有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问题。这类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没有学习的愿望,不懂得怎样与老师配合、与同学合作。他们在课堂上不停地讲小话、做小动作,无法安心学习,很让教师和家长费心。其实学生身上出现的这种不良待业是他们缺乏自我认知能力的突出表现。 自我认知能力是指儿童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达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的认识,也就是儿童对自身主体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过程。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阶段,只有认识自身状况,确立完整的自我概念,知道自己的集体生活中的角色,才能使自己的行为适应教育环境的要求,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自我认知能力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 儿童的自我认知是通过与他人相互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从3岁起,儿童开始有自我意识,能觉察到周围环境的存在和他人的需要。这时候成人就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自我认能力。比如:一个3岁的小男孩,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性别,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有祖父母、父母或兄弟姐妹),如何与家人和幼儿园的小朋处,以及什么样的行为能够得到他人的允许和肯定。儿童早期生活环境及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形式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不少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事事迁就。孩子从小就随心所欲,容易产生任性、固执、情绪、急噪等心理问题,更为严重的是缺乏自己行为的察觉和辨别能力,养成与社会和集体不相适应的心理与行为。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他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这类学生在学校常常和同学发生纠纷,不懂得怎样与同学融洽地相处,校园人际关系恶劣,也容易成为他人嘲弄和欺负的对象。一些儿童进入小学后不能很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和学习环境,并非他们有什么智力方面的原因,而是缺乏自我认知能力。可以说,他们的智力发育基本上没有问题,但心理发育明显迟缓。曾有一位三年级的教师叹息说,她班基本上没有问题,但心理发育明显迟缓。曾有一位三年级的教师叹息说,她班里有几个男生在课堂上,总爱不停地吃手指头或咬指甲。弄得指头脱皮、出血。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课堂上还有许多类似这种与其年龄极不相符的行为。这不能不引起家长和教师们的重视和思索:如何确立儿童的自我认知能力? 二、自我认知能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它一方面反映出教师管理、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而自我控制能力是儿童自我认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它包括儿童对外显行为的自控,如对冲动行的控制,还包括对内隐行为的

自我认知测试题及答案

测试说明:以下有60道题。在回答每一问题时,认为很符合自己情况的,记2分;比较符合的,记1分;介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的,记O分;比较不符合的,记负l(-1)分;完全不符合的,记负2(-2)分。 测试题目: 1.做事力求稳妥,不做无把握的事。 2.遇到可气的事就怒不可遏,想把心里话全说出来才痛快。 3.宁可一人干事,不愿很多人在一起。 4.到一个新环境很快就能适应。 5.厌恶那些强烈的刺激,如尖叫、噪声、危险镜头等。 6.和人争吵时,总是先发制人,喜欢挑衅。 7.喜欢安静的环境。 8.善于和人交往。 9.羡慕那种善于克制自己感情的人。 10.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制度。 11.在多数情况下情绪是乐观的。 12.碰到陌生人觉得很拘束。 13.遇到令人气愤的事,能很好地自我克制。 14.做事总是有旺盛的精力。 15.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优柔寡断。 16.在人群汇总从不觉得过分拘束。 17.情绪高昂时,觉得干什么都有趣;情绪低落时,又觉得什么都没有意思。 18.当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事物时,别的事物很难使自己分心。 19.理解问题总比别人快。

21.对学习、工作、事业抱有很高热情。 22.能够长时间做枯燥、单调的工作。 23.符合兴趣的事情,干起来劲头十足,否则就不想干。 24.一点小事能引起情绪波动。 25.讨厌做那种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 26.与人交往不卑不亢。 27.喜欢参加热烈的活动。 28.爱看感情细腻、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文学作品。 29.工作学习时,常感到厌倦。 30.不喜欢长时间谈论一个问题,愿意实际动手干。 31.宁愿侃侃而谈,不愿窃窃私语。 32.别人说我总是闷闷不乐。 33.理解问题常比别人慢些。 34.疲倦时只要短暂的休息就能精神抖擞,重新投入工作。 35.心里有话,宁愿自己想,不愿说出来。 36.认准一个目标就希望尽快实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37.同样和别人学习、工作一段时间后,常比别人更疲倦。 38.做事有些莽撞,常常不考虑后果。 39.老师和师傅讲授新知识、新技术时总希望讲慢些,多重复几遍。 40.能够很快忘记那些不愉快的事情。 41.做作业或完成一件工作总比别人花的时间多。 42.喜欢运动量大的剧烈体育活动,或参加各种文艺活动。 43.不能很快地把注意力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上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