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链脂肪酸椰子油

中链脂肪酸椰子油

中链脂肪酸椰子油
中链脂肪酸椰子油

中链脂肪酸椰子油

虽然椰子具有高纤维和高营养成分,但椰油才是真正了不起的食品和药品。

一直以来,椰油因饱和脂肪酸而被误认为对健康有害。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椰子油中的脂肪是独特的,和其他脂肪不同,具有许多健康属性。

椰子油被称为“地球上最健康的油”。是什么让椰子油华丽转身?是什么使它含有的脂肪与其他饱和脂肪有所不同?区别在于脂肪的分子。所有脂肪和油都是由脂肪酸分子构成的。脂肪酸的分类有两种:

第一种是大家可能熟悉的,基于饱和度,分为饱和脂肪酸、单元不饱酸和多元不饱和脂肪酸;

另一种是基于分子的大小或碳链的长度,每个脂肪酸是由长链的碳原子与氢原子连接组成的,分为短链脂肪酸(SCFA),中链脂肪酸(MCFA)和长链脂肪酸(LCFA)。椰子油属于中链脂肪酸(MCFA)或称中链三酸甘油酯(MCT)。

我们日常饮食中使用的食用油,无论是植物油,还是动物油,无论是饱和或不饱和,98%到100%都是长链脂肪酸(LCFA)。

脂肪酸分子的大小非常重要。我们的身体对脂肪酸的反应和代谢方式,因脂肪分子的大小而有所不同。

椰子油作为中链脂肪酸,对人体生理的影响明显不同于我们食物中较为普遍的长链脂肪酸。椰子油中的饱和脂肪酸基本都是中链脂肪酸。

而肉类、牛奶、鸡蛋和植物(包括几乎所有植物油),无论饱和脂肪或不饱和脂肪,都是长链脂肪酸。

中链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不同,对胆固醇没有负面影响。

中链脂肪酸有助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的两种疾病的风险,并有助于预防心脏病。

到目前为止,具有中链脂肪酸的油只有椰子油和棕榈仁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饮食也更加丰富起来。但是,各种在90年代很少听说的病: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肥胖等等,却变成了普遍的现代病。

除了食品添加剂、过度化肥使用和农药外,最大的一个致病源在食用油。

为什么地沟油很难检测出来,原因在于地沟油经过精炼后,出来的油和用其他油料作物经过精炼后得出的油几乎没有差异。

精炼植物油是怎么提取的?

化学浸出:用化学溶剂将油料作物中的油溶解出来

蒸馏:通过加热蒸发掉萃取过程中引入的溶剂。

脱胶:让热水(80°C)冲洗油脂充分搅拌并静置沉淀出树胶和蛋白质。

中和或脱氧:用氢氧化钠或者碳酸钠处理油,去除游离脂肪酸,磷脂,色素和蜡。

漂白:去除不好看的颜色,用硅藻土,活性炭,活性土去除不良色泽。

脱蜡或者防冻:提高油脂透明性,降低温度,去除析出固体物。

除臭:通过高温高压蒸汽蒸发掉不稳定的可能导致不正常的气味和口感的化合物。

防腐:添加防腐剂以利于油脂保持稳定。

大部分植物油都是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但是这些不饱和脂肪酸最怕的就是高温。遇到高温后,这些不饱和脂肪酸会变成饱和脂肪酸。而这些饱和脂肪酸进入体内后,是无法被体内的胰腺酶分解的

什么是胰腺酶

胰腺酶是一种胰腺分泌的蛋白质分子,它们的主要工作是分解进入小肠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胰腺活动的酶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蛋白酶、淀粉酶和胰脂酶,都有各自不同的任务。这些酶不仅帮助消化,还对整体健康很重要。胰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并且由它的酶保持其最佳功能。酶失衡和分泌失调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

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摄入的长链脂肪酸,也就是动物脂肪,胰脂酶分解不完后,就转化成脂肪,为以后身体需要时补充热量。而植物油的长链脂肪酸在精炼的过程中,已经被氧化,变成氧化的饱和脂肪酸,无法被胰脂酶再分解,最终变成自由基,在体内游荡,最终变成身体健康的狙击手。

而椰子油由于是以中链脂肪酸为主要成分,不需要胰腺酶分解,肝脏就可以直接吸收转化成热量,被身体直接吸收了。

总结中链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的代谢途径区别在于:

长链脂肪酸是以甘油三酯的形式由淋巴管进入静脉,输送并储存在人体各组织中,如脂肪、肝脏、肌肉,在人体需要热量时,再被分解转化成能量。

中链脂肪酸是以游离脂肪酸的形式由门静脉输送到肝脏,立即被燃烧,转化成能量,不在肝脏、肌肉和脂肪内累积。

如果你是有一些健康和医学基础常识的读者,看到以上的介绍,就应该开悟了;应该顿悟我为什么要费那么大的气力写椰子油;应该明白我为什么花费大量精力去寻找好的椰子油了。

油脂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油脂在畜禽 生产中的应用 李长连1宿永波1李维2 1.北京中大兆华牧业有限公司 2.沈阳农业大学 随着畜禽生产性能的不断提高,动物对日粮养分含量尤其是日粮能量含量的要求愈来愈高。要配置高能量饲粮,仅靠谷实类饲料有时难以满足,这就要求营养工作者研究开发一些高能的饲料原料。油脂具有独特的营养功能和物理特性,而且油脂适口性好,含能高,热增耗低,因而可满足动物特定生理时期采食量增加受限时对能量的高需要量。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适量油脂可使畜禽增质量提高,每千克增质量耗料减少。动物直接分解日粮中脂肪产生脂肪酸比从醋酸盐或葡萄糖合成脂肪酸更节约能量,而且长链脂肪酸氧化供能的效率高于醋酸盐,能提高家畜能量利用率。 1油脂的成分特点 油脂属真脂类。在常温下,植物油脂多数为液态,称为油;动物油脂一般为固态,称为脂。天然油脂往往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但其中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在甘油三酯中,脂肪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50~970,而甘油是41,脂肪酸相对分子质量占甘油三酯全相对分子质量的94%~96%。天然油脂中,脂肪酸的种类达近百种。不同脂肪酸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碳氢链的长度、饱和与否、及双链的数目与位置。陆生动物脂肪中饱和性脂肪酸比例高,熔点较高,在常温下为固态;植物脂肪中不饱和性脂肪酸比例高,熔点较低,在常温下为液态。鱼类等水生动物脂肪中不饱和性脂肪酸比例也较高。一般来说,陆上动植物脂肪中大多数脂肪酸为C16和C18脂肪酸,尤以后者居多;水生动物脂肪中大多 收稿日期:2007-12-20数脂肪酸为C20和C22脂肪酸;反刍动物乳脂中还含相当多(5%~30%)的低级脂肪酸(C4~C10脂肪酸)。油脂中还含有少量的其他成分,包括不皂化物和不溶物等。不皂化物是指固醇类、碳氢化合物类、色素类及蜡质等物质。不溶物是指油脂中混有动物毛、骨及砂土等杂质。 2油脂的分类 油脂种类较多,按来源可将其分为动物油脂、植物油脂、饲料级水解油脂和粉末状油脂。 2.1动物油脂 这类油脂是家畜、家禽和鱼体组织(含内脏)提取的一类油脂。其成分以甘油三酯为主,另含少量的不皂化物和不溶物等。包括牛油、家禽油、猪油和鱼油等。 2.2植物油脂 这类油脂是从植物种子中提取而得,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另含少量的植物固醇与蜡质成分。大豆油、菜籽油和棕榈油等是这类油脂的代表。植物性皂脚是提炼植物油的副产品,是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的良好来源。皂脚中游离脂肪酸含量较高,所以必须用抗氧化剂使其稳定。皂脚的水分含量一般较高,进行水分测定是必要的。 2.3饲料级水解油脂 这类油脂是指制取食用油或生产肥皂过程中所得的副产品,其主要成分为脂肪酸。 2.4粉末状油脂 对油脂进行特殊处理,使其成为粉末状。这类油脂便于包装、运输、贮存和应用。

解析食用油中的脂肪酸

解析食用油中的脂肪酸 人体所需的三大营养素为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脂肪经消化后,分解成甘油和各种脂肪酸,一个脂肪细胞由一个甘油份子和三个脂肪酸份子组成。根据结构不同,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SFA)和不饱和脂肪酸(UFA),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又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 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的主要作用是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是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因素,膳食中摄入饱和脂肪酸越多,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越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高。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动物油中,如猪油、牛油、羊油。能引起人体血脂增高,引发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病变。饱和脂肪酸的促癌作用比多不饱和脂肪酸强,这是饱和脂肪酸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之外的另一项重大害处。饱和脂肪酸是大脑的大敌,长期食用饱和脂肪酸预示着记忆力和学习能力的损害。所以人体必须补充多不饱和脂肪酸—ω-3脂肪酸,这种有益脂肪酸人体不能自行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如果缺乏,会导致多种疾病发生。 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油酸不会引起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TC)浓度增加:可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坏的胆固醇),不降低甚至提高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好的胆固醇)。摄

入足够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有效预防和有助于治疗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如葵花籽油、豆油、玉米油、棉子油、芝麻油及鲲华亚麻籽油等。 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 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是DHA和EPA的前体,人体自身酶可将亚麻酸转化为DHA和EPA。亚麻酸具有抗炎症、抗血栓(减少血栓形成)、抗血凝(抑制血小板凝聚)、抗心率失常、抗癌、降低血脂血压、改善血管弹性的作用,还具有调节中央神经系统、提高记忆力的功能。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 亚油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主要生理功能是:作为某些生理调节物质(如前列腺素)的前体物质;维持机体细胞膜功能。亚油酸可使胆固醇脂化,降低血清和肝脏中的胆固醇水平,有预防糖尿病、抑制动脉血栓的形成、改善高血压、预防胆固醇造成的胆结石和动脉硬化的作用。但是,如果亚油酸摄取过多,会引起过敏、衰老等病症,还会抑制免疫力、减弱人体的抵抗力,大量摄取时还会引发癌症。 亚麻酸与亚油酸的比例平衡 一般来说,食用油脂中亚油酸含量较高,亚麻酸含量较少。亚麻酸与亚油酸之间有相互制约的关系(亚麻酸∶亚油酸达到1∶6以下时亚油酸的负面作用就会得到抑制),它们共同影响人体的健康情况,只有当这两种脂肪酸摄入充足且比例平衡,人体机能就能正常而高效地运作,使各类疾病就难以入侵。《欧米伽膳食》推荐的亚麻酸与亚油酸摄入比例为1:4。众多研究表明:每100克的亚麻籽可出30克油。

椰子油生产工艺

椰子油生产工艺 来源:中国榨油机网参考资料:https://www.doczj.com/doc/c216373650.html,/椰子树主要生产区域位于亚洲、太平洋中的岛屿、非洲及美洲的中南部、椰树的产量很高。通常椰子肉经过干燥后变成椰子干,椰子油则从椰子干中提取出来的,新鲜椰子肉中含有30%-40%的油和50%的水,而干燥后的干椰子含油量达60%-70%,水分4%-7%椰子油具有特殊香味。2000年世界椰子油产量为331万吨,菲律宾是世界上椰子油最大的供应国,其次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 椰子油是属于月桂酸类油脂的特殊植物油脂,其植物油中最丰富的脂肪酸是月桂酸,化学式[CH3(CH2)10COOH]。椰子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见下表。 ⑵椰子油脂酸组成及含量: 脂肪酸组分:含量% 己酸C6 :0 0.5 辛酸C8 :0 7.8 癸酸C10:0 6.7 月桂酸C12:0 47.5 豆蔻酸C14:0 18.1 棕榈酸C16:0 8.8

硬脂酸C18:0 2.6 油酸C18:1 6.2 亚油酸C18:2 1.6 C20:0 0.1 C20:1 微量 注:椰子油理化特征熔点24~27℃凝固点19~22℃碘值7.5~10.5 皂化值248~263 Reichert-Meissl值6~8 Polenske值14~18 Kirscher值1~2 折射率/40℃1.448~1.450 由于椰子油中有高含量低中碳脂肪酸存在,虽其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其熔点仍仅为24~27℃,其在常温下呈半固态,椰子油的主要成分为月桂酸、肉豆蔻酸和棕榈酸的熔点分别为44℃、54℃和63℃最高熔点和最低熔点的差距仅为19℃,它们构成的甘三脂熔点相差也很小,造成椰子油的塑性范围窄,椰子油分提后的硬质部分常被作为可可脂,人造奶油的原料,椰子油的风味主要归因于微量存在的δ-内脂和γ-内脂,使椰子油具有奶油香味。 低碳脂肪酸甘三脂是医疗食品和婴儿食品配方的成分之一,椰子油不仅含有丰富的C12脂肪酸,还含有超过15%的C6、C8、C10脂肪酸,是低碳脂肪酸最丰富的来源。椰子油中还含有约0.5%的不皂化物,包括淄醇、角鲨烯、色素、碳水化合物和微量的维生素E(主要为δ-生育酚、α-生育三烯酚和δ-生育三烯酚)。

几种植物油脂肪酸的成分

1.花生油 花生油的脂肪酸组成主要有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山萮酸(behenic acid),亚油酸37.6%,油酸41.2%,二十碳烯酸,二十四烷酸等。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另外还含有软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19.9%。 2.菜籽油 菜籽油中含花生酸0.4-1.0%,油酸14-19%,亚油酸12-24%,芥酸31-55%,亚麻酸1-10%。 3.芝麻油 脂肪酸大体含油酸35.0-49.4%,亚油酸37.7-48.4%,花生酸0.4-1.2%。 4.棉籽油 脂肪酸中含有棕榈酸21.6-24.8%,硬脂酸1.9-2.4%,花生酸0-0.1%,油酸18.0-30.7%,亚油酸44.9-55.0%, 5.葵花籽油 葵花籽油90%是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占66%左右,还含有维生素E,植物固醇、磷脂、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 寒冷地区生产的葵花籽油含油酸15%左右,亚油酸70%左右;温暖地区生产的葵花籽油含油酸65%左右,亚油酸20%左右。 6. 亚麻油 含饱和脂肪酸9-11%,油酸13-29%,亚油酸15-30%,亚麻油酸44-61%。 7. 红花籽油 含饱和脂肪酸6%,油酸21%,亚油酸73%。 8. 大豆油 大豆油中含棕榈酸7-10%,硬脂酸2-5%,花生酸1-3%,油酸22-30%,亚油酸50-60,亚麻油酸5-9%。 脂肪酸组成如下:豆蔻酸≦ 0.05% 饱和脂肪酸,棕榈酸 7.5 - 20.0% 饱和脂肪酸,棕榈油酸 0.3 - 3.5% 单不饱和脂肪酸,十七烷酸≦ 0.3%,十七碳一烯酸≦ 0.3%,硬脂酸 0.5 - 5.0% 饱和脂肪酸,油酸 55.0-83.0 %单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 3.5 –21.0% 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 1.0% 多

椰子油使用方法1、外用

椰子油使用方法1、外用 椰子油使用方法1、外用护肤:每日洗脸或沐浴后可取适量椰子油涂抹在脸部或身体上,按摩1-2分钟,皮肤会变得光滑细润。或者每次做面膜前,先用椰子油在面部按摩1分钟左右时间,然后再敷上面膜。 护发:每日取适量椰子油按摩头皮及发梢,而后至少揉搓15 分钟,过后可将油洗掉,长期使用头发会变得乌黑亮丽。秀发的吸收能力要比皮肤差,因此在护理中需要等待的时间稍长一些。 卸妆:椰子油有强力的清洁效果,可清洁皮肤内之汗垢,绝不伤肌肤。取2-5ml的椰子油于干燥的手掌内,待彩妆及污垢浮出后,用清水洗净。卸妆后,请务必用洁面品进行双重洁面。另外卸妆时不要长期用椰子油按摩,以防余妆随着椰子油被吸收进皮肤里。 防晒:夏日外出,涂抹些许椰子油可以预防晒伤。当您用于防晒时,请记得适时地反复涂抹,因为汗水的稀释与皮肤的吸收会减弱它的防晒功效。 皮肤疾病:每日涂抹椰子油,并保持油的湿润,有缓解皮肤病的效果。 外伤消炎:在刀伤、蚊虫叮咬、烫伤伤口处,涂抹椰子油,直至痊愈,在这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确保纯鲜椰子油始终敷于患

处。用一片纱布、保鲜膜、和胶带或绷带,把浸泡好的纱布放在患处,再铺上保鲜膜,用胶带或绷带把它系好。请保持纱布和绷带的湿润与清洁,做到每天更换。 口腔保健:睡前刷牙后,含一汤勺椰子油,含15分钟后,然后吐掉不再喝水,有保健牙床,改善口臭、牙周炎的效果。 防妊娠纹:怀孕的母亲每天使用椰子油按摩下腹部,能帮助分娩顺利,并能预防妊娠纹。产妇使用椰子油按摩腹部,也可以减轻妊娠纹症状。 椰子油使用方法2、内服生饮:椰子油每日摄取量因人而异,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食用者感觉舒适即可 ●建议最初每天摄取1汤勺(约15ml)的初榨椰子油,先让身体适应它,然后逐渐提高摄取量。如将初榨椰子油作为润肤使用,建议每日使用1汤勺。 ●另一个确定每日摄取量的办法是根据食用者体重,体重低于23公斤的儿童建议每天摄取量为1汤勺,中等身材的成年人建议每天摄取量为3.5汤勺。 成年人,三餐前半小时,每次服用一汤勺(15ml左右)椰子油,全天中每隔两三小时就服用椰子油一次,效果更好。注意:睡前尽量别饮用椰子油,因为椰子油有温和提神作用,如果食用过晚,会延后睡眠,但不会影响睡眠。 烹饪:耐高温,椰子油的冒烟点在230℃左右,可煎炸、烘焙、煮饭、炒菜等,在高温烹饪下保持油品的营养成分,是烹饪健康美食的上好选择。 饮料:可以在咖啡、果汁、蜂蜜、奶茶、开水里可以加入一

植物油中脂肪酸的测定

植物油中脂肪酸的测定 1.原理:将脂肪酸甘油酯转化为脂肪酸甲酯后,进行气相色谱测定。用归一法确定各脂肪酸的组成比例。 1.脂肪酸甲酯的制备 2.1 试剂:石油醚—乙醚溶液:1:1(V/V) 氢氧化钾-甲醇溶液0.4(mol/L):称取2.3克氢氧化钾溶 于100毫升无水甲醇中,储入具塞瓶中备用,使用期不得 超过2周。 甲醇钠溶液:含1%钠的无水乙醇溶液。从试剂罐的溶剂 中取出约1克钠,用滤纸除去上面附着的溶剂,溶于100 毫升无水甲醇中,等气泡放完并冷却后,储入棕色瓶中备 用,瓶塞上最好装有硅胶干燥管。 盐酸-甲醇溶液:0.4(mol/L). 2.2 制备方法: (a ) FFA≤10% 称取100—250毫克油样,精确至1毫克,装入25毫升具 塞容量瓶中,加入石油醚—乙醚溶液约2毫升,稍事振摇, 待油样溶解后,再加入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约1毫升,混 匀,在室温下放置约30分钟,再沿瓶塞加入水,静置, 待分层。(上层以甲酯,溶剂为主,下层以脂肪醇,水为 主)吸取上清液0.5—2微升进样。 (b) FFA≥10%

称取100—250毫克油样,精确至1毫克,防入酯化瓶中 加入5毫升甲醇钠溶液及沸石数里粒,接上冷凝管加热 回流约15分钟,直至油珠消失,再由冷凝管加入约6 毫升盐酸-甲醇溶液继续加热回流约10分钟,停止加热, 冷却后,取下冷凝管,将酯化瓶中的溶液倒入分液漏斗 中,加入10毫升水和10毫升正庚烷,猛烈振摇2分钟, 分层后,弃去水相,将上层正庚烷过滤,(通过铺有无 水硫酸钠的脱脂棉)吸取0.5—2微升正庚烷溶液进行 测定。 2.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条件:FFAP柱0.3mm*30M IN=DE=230—240度OV—220度灵敏 度1000,衰减1,载气0.1Mpa.

饲用油脂

饲用油脂 饲用油脂的使用价值 人们最初在日粮中添加油脂的目的是提供高浓度能量,满足动物快速生长过程对高能量的需求。随着动物营养研究的深入和油脂在饲料中广泛使用,人们发现了油脂更多的使用价值。 1.能值 油脂的能量浓度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2.25倍,可以很容易用来配制高能日粮。脂肪还能与日粮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互作,提供超过理论计算的总代谢能和净能,产生超额能量效应。油脂热增耗低,在动物处于炎热环境下,添加油脂可以明显减轻动物热应激发生程度,提高动物生产水平。 2.必需脂肪酸 快速增长动物对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a-亚麻酸)的需求大增,常规饲料原料可能不能完全满足,添加适量(2%以上)油脂就足以满足动物 对必需脂肪酸需求。 3.促进脂溶性营养成分的吸收 日粮必须保持一定水平的脂肪,脂溶性色素和维生素才能良好消化吸收,而饲料原料中脂肪含量往往变异很大,添加适量外源脂肪可以减少原料

脂肪变异带来的脂溶性成分消化吸收不稳定,保证脂溶性成分稳定发挥作用。 4.适口性 饲料中添加油脂可以使饲料产生滑润的口腔触觉感觉,同时带有愉悦的油香气,更容易被动物接受和采食,提高动物采食量。 5.饲料稳定性 油脂具有一定的粘性,添加到饲料中可以减少饲料分级,保证使用过程中营养成分在饲料均匀分布,达到最佳的利用价值。油脂还具有疏水性,在水产颗粒饲料中添加油脂能延长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时间,减少营养成分的散失。 6.饲料加工 饲料添加适量(1%以上)油脂可以减少饲料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粉尘的产生,减少物料损耗,减少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危害。添加油脂还能降低饲料制粒过程的摩擦阻力,降低能耗,延长设备使用时间。 饲料用油脂的分类 饲用油脂属于真脂,来源于植物种子或者动物体组织。常温下,植物油脂一般为液态,称为油,动物油脂一般为固态,称为脂。无论是单一来

脂肪酸知识介绍

脂肪酸 定义及相关类型 脂肪酸(fatty acid):是指一端含有一 个羧基的长的脂肪族碳氢链。脂肪酸是最简单 的一种脂,它是许多更复杂的脂的成分。 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不含有—C=C—双键的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至少含有—C=C—双键的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occential fatty acid):维持哺乳动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而动物又不能合成的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 三脂酰苷油(triacylglycerol):又称为甘油三酯。一种含有与甘油脂化的三个脂酰基的酯。脂肪和油是三脂酰甘油的混合物。 磷脂(phospholipid):含有磷酸成分的脂。如卵磷脂,脑磷脂。 鞘脂(sphingolipid):一类含有鞘氨醇骨架的两性脂,一端连接着一个长连的脂肪酸,另一端为一个极性和醇。鞘脂包括鞘磷脂,脑磷脂以及神经节苷脂,一般存在于植物和动物细胞膜内,尤其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内含量丰富。 鞘磷脂(sphingomyelin):一种由神经酰胺的C-1羟基上连接了磷酸毛里求胆碱(或磷酸乙酰胺)构成的鞘脂。鞘磷脂存在于在

多数哺乳动物动物细胞的质膜内,是髓鞘的主要成分。 卵磷脂(lecithin):即磷脂酰胆碱(PC),是磷脂酰与胆碱形成的复合物。 脑磷脂(cephalin):即磷脂酰乙醇胺(PE),是磷脂酰与乙醇胺形成的复合物。 脂质体(liposome):是由包围水相空间的磷脂双层形成的囊泡(小泡)。 脂肪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化合物,是中性脂肪、磷脂和糖脂的主要成分。根据脂肪酸分子结构中碳链的长度分为短链脂肪酸(碳链中碳原子少于6 个),中链脂肪酸(碳链中碳原子6~12 个)和长链脂肪酸(碳链中碳原子超过12 个)三类。一般食物所含的脂肪酸大多是长链脂肪酸。根据碳链中碳原子间双键的数目又可将脂肪酸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含1 个双键),多不饱和脂肪酸(含1 个以上双键)和饱和脂肪酸(不含双键)三类。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脂肪在室温下呈液态,大多为植物油,如花生油、玉米油、豆油、菜子油等。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组成的脂肪在室温下呈固态,多为动物脂肪,如牛油、羊油、猪油等。但也有例外,如深海鱼油虽然是动物脂肪,但它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如20碳5烯酸(EPA)和22碳6烯酸(DHA),因而在室温下呈液态。下表是一些常用油脂的脂肪酸组成。

脂肪酸常识及饮食指导

脂肪酸常识及饮食指导 脂肪酸的命名 脂肪酸的结构通式为CH3[CH2]nCOOH,脂肪酸的命名用碳的数目、不饱和键的数目、及不饱和键的位置来表示。 1.△编号系统 (1)脂肪酸的碳原子编号定位 脂肪酸的碳原子从羧基功能团开始计数,羧基碳原子为碳原子1,依次编号为2、3、4……; (2)命名 不饱和键的位置用△表示。 如油酸(18∶1,△9顺)表示含18个碳原子,一个不饱和键,在第9~10位碳原子之间有一个顺式双键;如α-亚麻酸(18∶3,△9,12,15),表示含18个碳原子,3个不饱和键,双键位置按碳原子编号依次为9、12、15。 2. n或ω编号系统 (1)脂肪酸的碳原子编号定位 最远端的甲基碳也叫做ω-碳原子,脂肪酸的碳原子从离羧基最远的碳原子即最远端的甲基碳原子ω开始计数,按字母编号依次为ω-1、ω-2、ω-3……。 (2)命名 不饱和键的位置用ω-来表示。 如油酸(18∶1,ω-9),表示含18个碳原子,1个不饱和键,第一个双键从甲基端数起,在第9碳与第10碳之间;如亚麻酸(18∶3,ω-3),表示含18个碳原子,3个不饱和键,第一个双键从甲基端数起,在第3碳与第4碳之间。 国际上还有用n来代替ω的表示方法,即ω-6就是n-6。 大多数脂类物质的基本结构成分是脂肪酸(fatty acid)。脂肪酸的基本结构是R-COOH。 天然脂肪酸的R基多为直线烃基。脂肪酸的碳数绝大多数为双数。 脂肪酸的分类可以有几种方式: n按碳链长短:短链、中链、长链、超长链 n按有无双键: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 n按双键位置:ω-3、ω-6、ω-7、ω-9 天然脂肪酸中的双键构型均为顺式,两个双键之间相隔两个碳原子。 从甲基端开始的第一个碳原子称为ω碳。从ω碳开始计数,按第一个发生双键的碳原子数分类。 单不饱和脂肪酸:是指含有1个双键的脂肪酸。以前通常指的是油酸(Oleic acid),以18:l n=9表示(CH3(CH2)7CH=CH(CH2)7COOH)。现 在的研究证实,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和来源极其丰富,肉豆蔻油酸

常见食用油的脂肪酸含量比例

常见食用油的脂肪酸含量比例 01、猪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42%、单元不饱和脂肪酸48%、多元不饱和脂肪酸10%。食用太多,体内胆固醇易增加,易导致罹患心血管疾病,但可供长时间高温的烹调。 02、羊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54%、单元不饱和脂肪酸36%、多元不饱和脂肪酸10%。 03、牛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54%、单元不饱和脂肪酸2%、多元不饱和脂肪酸44%。牛油含有多种饱和脂肪酸如棕榈酸和肉豆蔻酸等,使用过多容易导致血脂过高,也可使全身动脉硬化,其中包括脑动脉。 04、鸡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31%、单元不饱和脂肪酸48%、多元不饱和脂肪酸21%。 05、深海鱼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28%、单元不饱和脂肪酸2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49%。 06、棕榈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35%、单元不饱和脂肪酸15%、多元不饱和脂肪酸50%。棕榈油的饱和度较高,为工厂和快餐店常用之油炸油。 07、花生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21%、单元不饱和脂肪酸49%、多元不饱和脂肪酸30%。花生油因为含有特别的香度风味,有一定喜爱的消费群,为各类脂肪酸成份比较平均者,油质较稳定适合高温油炸。 08、芝麻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16%、单元不饱和脂肪酸54%、多元不饱和脂肪酸30%。自古以来,麻油就是国人烹调时不可或缺的调配油,它与其他油品不同之处,在于麻油含有较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抗氧化剂,如维生素以及独特芝麻醇,但麻油最好不要高温烹调,且麻油的发烟点较低也不适合炒菜。 9、大豆油(色拉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15%、单元不饱和脂肪酸24%、多元不饱和脂肪酸:61%。含丰富卵磷脂(卵磷脂食品)、胡萝卜素。但不宜高温油榨,发烟点低(180℃)容易产生油烟,精制时须添加许多抗氧化剂。

椰子油脂肪酸开发前景

椰子油脂肪酸开发前景 椰子油脂肪酸(Cocinic acid)又叫椰子油酸或椰油酸,化学名称叫4-羟基-6-甲基-1,3-苯二甲酸。外观为白色或乳黄色固体蜡状或浅黄色透明油状液体,带有天然椰子油香味,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主要用于纺织助剂、丁苯橡胶乳化剂、高级香皂的皂基,合成各种表面活性剂的中间体。 椰油酸是由八酸、十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等组成,以月桂酸为主,占50%左右。 椰子油脂肪酸的CAS NO:61788-47-4,EINECS号:262-978-7,其化学分子结构式如下: 椰子油脂肪酸组成中富含中碳链脂肪酸(medium-chain fatty acid,MCFA),其中己酸至癸酸(C6:0~C10:0)含量约为15%,远高于大豆油、油菜籽油、花生油等油脂,是目前MCFA的主要来源。 椰子油脂肪酸适用于日用、工业洗涤剂,造纸助剂及化纤油剂等的合成或复配。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简称CDEA,商品名:6501,尼纳尔)是其一种重要的下游产品之一。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属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没有浊点。性状为淡黄色至琥珀色粘稠液体,易溶于水、具有良好的发泡、稳泡、渗透去污、抗硬水等功能。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呈酸性时与之配伍增稠效果特别明显,能与多种表面活性剂配伍。能加强清洁效果、可用作添加剂、泡沫安定剂、助泡剂、

主要用于香波及液体洗涤剂的制造。在水中形成一种不透明的雾状溶液,在一定的搅拌下能完全透明,在一定浓度下可完全溶解于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中,在低碳和高碳中也可完全溶解(数据来源:五泰信息咨询https://www.doczj.com/doc/c216373650.html, 市场调研报告https://www.doczj.com/doc/c216373650.html,。 CDEA的合成原理: (1)脂肪酸和二乙醇胺直接合成法:该法工艺简单,但是成本高,副反应多,一般很少采用。 (2)精制油与二乙醇胺直接反应,也称一步法。在实用中烷醇酰胺通常由脂肪酸(FA)与过量的二乙醇胺(DEA)制成(1:2、1:1.5型)以保证脂肪酸反应完全,所得的产物是等摩尔酰胺与DEA 的缔合物,有良好的水溶性。该法成本较低,但产品色泽深,其中烷醇酰胺的含量仅70%左右,因而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国内中小厂家目前多采用该方法。 (3)由椰子油与醇进行醋交换反应生成月桂酸酯,再与二乙醇胺反应生成产物.也称二步法。目前国内外大企业均采用较先进的甲酯法,该法反应温度低,所得产品色泽淡、透明度好、增稠性能高。其中月桂酸二乙醇酰胺的含量可达85%以上,且原料成本与一步法持平,故产品的竞争力强。 酯交换法工艺流程相对复杂,合成过程中涉及到甲醇的弥散、劳动保护、防火、防爆等问题。若使用油和甲醇合成高级脂肪酸甲酯,需要进一步分离产物中的甘油。因而甲酯化法设备投资比较大,更须

食用油是提供人所需脂肪酸的重要来源

食用油是提供人所需脂肪酸的重要来源 食用油是提供人所需脂肪酸的重要来源 现如今我国居民中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增加可以用“井喷”来形容。这与近年来膳食营养摄入的变化、身体活动的减少密切相关,其中也与吃油过多有很大关系。 人每天所摄入脂肪酸有50%都来自于食用油,而人体所必需的三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都是由食物供给的。除了要控制油的摄入量,也应该注意多样化吃油。 吃油多样化均衡摄入多种脂肪酸 多样化的膳食理念可以改善身体素质,食用油多样化也同样重要。春节选对油能帮全家均衡摄入脂肪酸,有效预防慢性病。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油有多个品种,由于食用油中的脂肪酸构成不同,各具营养特点。我们要养成多样化的吃油习惯,如能每餐都能吃到多种植物油,那每天都能均衡摄入多种脂肪酸。 小贴士: 油的多样化食用不是将油简单替换或搭配,而是要将油科学地调着吃,让人体所需三种脂肪酸每一餐都能均衡摄入。中国营养学会刚刚发布的《中国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中对脂肪酸的摄入做了详细说明。我们可以自己调着吃,用气相色谱法检测油中脂肪酸比例是否均衡。但气相色谱法比较专业,百姓很难掌握。可喜的是,现在市场上已经有符合科学配比,能帮助全家人三种脂肪酸合理均衡摄入的健康型调和油可供选择了。不用我们费心思去搭配调制,直接拿来就可以用。 只要选对食用油,主妇妈妈们就可以放心的为家人烹饪美食,不再担心脂肪酸摄入不均衡,让家人轻松远离慢性病,健康吉祥过春节。

Provid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edible oil fatty acids needed people Provid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edible oil fatty acids needed people Now our population increase in obesity,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other chronic diseases can be described as a "blowout." This recent change in dietary intake, decreased physical activity are closely related, which also has a great relationship with eating too much oil. Fatty acid intake every day, 50% comes from oil, and three fatty acids necessary for the body: saturated fatty acids,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re made of food supply. In addition to controlling the intake of oil,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diversity eat oil. Eat a balanced intake of various fatty acids oil diversification Dietary diversification philosophy can improve physical fitness, cooking oil diversification is also important. Spring election of a balanced intake of fatty oil to help the family,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s. Currently, the market there are a number of varieties of oil, because the oil in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different, each with nutritional characteristics. We want to develop a variety of eating oil habit, as can a variety of vegetable meal can eat it every day, a balanced intake of various fatty acids. https://www.doczj.com/doc/c216373650.html, https://www.doczj.com/doc/c216373650.html, https://www.doczj.com/doc/c216373650.html, https://www.doczj.com/doc/c216373650.html, Tips: Diversification of edible oil is not a simple substitution or with oil, but the oil-scientific tone to eat, so that three kinds of fatty acids needed by the body can be balanced every meal intake. Chinese Nutrition Society has just published "China's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 fatty acid intake in a detailed description. We can adjust themselves to eat, with the proportion of gas chromatography of fatty acids in the oil is balanced. But gas chromatography more professional, the people is difficult to grasp. The good news is that now the market has been in line with a scientific formula to help the family of three fatty acid intake reasonably balanced blend oil to choose a health-based. We need not bother to go with modulation, can be used directly used. Choosing the right cooking oil, housewives moms can rest assured that cooking food for the family, no longer worried fatty acid intake is not balanced, so the family to easily stay away from chronic diseases, health auspicious Spring Festival.

常用食物中的脂肪酸及其含量

常用食物中的脂肪酸及其含量 饱和脂肪酸 不含双键的脂肪酸称为饱和脂肪酸,大部分动物油都是饱和脂肪酸。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多存在于动物脂肪及乳脂中,这些食物也富含胆固醇。故进食较多的饱和脂肪酸也必然进食较多的胆固醇。实验研究发现,进食大量饱和脂肪酸后肝脏的3- 羟基-3- 甲基戊二酰辅酶

A( HMG-CoA ) 还原酶的活性增高,使胆固醇合成增加,植物中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有椰子油、棉籽油和可可油。 单不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只有一个双键,其余为单键。单不饱和脂肪酸是属于不必需脂肪酸,可以在体内合成,常见的这类脂肪包括棕榈烯酸及油酸,是橄榄油的最主要成分;而芥花籽油、花生油、菜籽油、果仁及牛油果均相对含有较多这类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呈液体状。 多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有多个双键。它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故称为必需脂肪酸。常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亚麻油酸及次亚麻油酸。红花籽油、粟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及果仁均相对含有较多这类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呈液体状。 动物脂肪与植物油 人们在日常饮食中离不开动物脂肪与植物油,应如何去认识和应用呢?油脂的营养价值并不在于它的来源。人们常认为动物脂肪就是饱和脂肪,就不好,而植物脂肪就是不饱和脂肪,所以就好,其实这并不确切。譬如,鱼肝油是动物脂肪,但不饱和脂肪酸很多,而椰子油是植物油,饱和脂肪酸却很多。因此,衡量动物脂肪与植物油的好坏,关键在于它本身所含脂肪酸的种类及其饱和程度、维生素含量、消化率的高低、储存性能等。下面比较动物脂肪(猪油、牛油、羊脂、黄油、奶油)和植物油(芝麻油又名香油、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玉

最新中链脂肪酸椰子油

中链脂肪酸椰子油 虽然椰子具有高纤维和高营养成分,但椰油才是真正了不起的食品和药品。 一直以来,椰油因饱和脂肪酸而被误认为对健康有害。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椰子油中的脂肪是独特的,和其他脂肪不同,具有许多健康属性。 椰子油被称为“地球上最健康的油”。是什么让椰子油华丽转身?是什么使它含有的脂肪与其他饱和脂肪有所不同?区别在于脂肪的分子。所有脂肪和油都是由脂肪酸分子构成的。脂肪酸的分类有两种: 第一种是大家可能熟悉的,基于饱和度,分为饱和脂肪酸、单元不饱酸和多元不饱和脂肪酸; 另一种是基于分子的大小或碳链的长度,每个脂肪酸是由长链的碳原子与氢原子连接组成的,分为短链脂肪酸(SCFA),中链脂肪酸(MCFA)和长链脂肪酸(LCFA)。椰子油属于中链脂肪酸(MCFA)或称中链三酸甘油酯(MCT)。 我们日常饮食中使用的食用油,无论是植物油,还是动物油,无论是饱和或不饱和,98%到100%都是长链脂肪酸(LCFA)。 脂肪酸分子的大小非常重要。我们的身体对脂肪酸的反应和代谢方式,因脂肪分子的大小而有所不同。 椰子油作为中链脂肪酸,对人体生理的影响明显不同于我们食物中较为普遍的长链脂肪酸。椰子油中的饱和脂肪酸基本都是中链脂肪酸。 而肉类、牛奶、鸡蛋和植物(包括几乎所有植物油),无论饱和脂肪或不饱和脂肪,都是长链脂肪酸。 中链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不同,对胆固醇没有负面影响。 中链脂肪酸有助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的两种疾病的风险,并有助于预防心脏病。 到目前为止,具有中链脂肪酸的油只有椰子油和棕榈仁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饮食也更加丰富起来。但是,各种在90年代很少听说的病: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肥胖等等,却变成了普遍的现代病。

中链脂肪酸代谢及其临床意义

中链脂肪酸代谢及其临床意义 姜朝晖3综述 黎介寿审校 关键词 中链脂肪酸; 中链甘油三酯; 脂肪酸代谢 长链甘油三酯(L CT)的脂肪乳剂在临床应用30余年,但有些问题尚待解决,如对免疫功能影响、脂肪蓄积、生物活性物质(前列腺素、血栓素等)的变化。近年来,人们对中链甘油三酯(M CT)引起普遍关注。M CT的代谢特征及临床意义已有较多认识,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1 中链脂肪酸(MC FA)的代谢特征〔1~3〕 1.1 M CFA有很大的水溶性,在单位时间内有更多供酶作用的接触界面。在胃和结肠中也可部分水解。故其消化时对胆盐和胰酶的依赖性小,比L CT吸收快而充分。1.2 M CFA分子小及较低p k值,与再酯化酶和激活酶亲和性小,极少再酯化,并不参与组成乳糜微粒,经门静脉直接转运到肝脏。 1.3 M CFA不依赖肉毒碱直接进入线粒体内进行Β2氧化。 1.4 M CFA氧化迅速完全,不易在脂肪组织和肝组织中蓄积。 1.5 M CFA不抑制网状内皮系统。 1.6 M CFA有较高的生酮性。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南大医学院临床学院 腹部外科(南京,210002)  3现在解放军第117医院普外科(杭州,310013) 11 Schultheiss H P.T he m itochondrium asantigen in in2 flamm ato ry heart diseases.Eur H eart J,1987;8 (1):203 12 Ro se N R,H erskow itz A,N eum ann DA,et al.A uto i m2 m unem yocarditisa paradigm of po st2infecti on auto i m2 m une disease.I mm uno l Today,1988;9:117 13 候祥川,顾景范.临床营养学.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0:512 14 L evine B,Kal m an J,M ayer L,et al.E levated circula2 ti on levels of tumo r necro sis facto r in severe ch ronic heart failure.N Engl J M ed,1990;323:236 15 M o rrison WL,Gibson JN,R ennisM J.Skeletal m uscle and w ho le body p ro tein turnover in cardiac cachexia influence of branched chain am ino acid adm inistra2 ti on.Eur J C lin Invest,1988;18(6):648 16 T engrup I,A honen J,Zederfeldt B,et al.Influence of Zinc on synthesis and the accum ulati on of co llagen in early granulati on tissue.Surg Gyneco l O bstet, 1981;152:323 17 T such ida S,H ayash i J,N akazam a S,et al.N utriti onal i m p rovem ent after operati on of valvular heart diseases w ith p ro tein2calo rie m alnutriti on.Kyobu Geka,1993; 46(2):113 18 陈维鹏.现代临床外科.山东:科技出版社,1992:12, 86 19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10,1640 20 今村勉,天羽敬佑.围饶脏器功能衰竭最近所讨论的问题.人民军医出版社,1989:304 21 W ebb JG,K iessM C,Chan Yan C.M alnutriti on and the heart.Can M ed A ssoc J,1986;135(7):753 22 O tak iM,Kam ash i m aM,Yam aguch iA,et al.Surgical treatm entt of cardiac cachexia w ith m itral valve dis2 ease:the effect of p reoperative I V H and left atrial p li2 cati on on po stoperative resp irato ry conditi on.Kyobu Geka,1993;46(2):117 23 M asai T,Sakak ibara T,W atanabe S,et al.2cases repo rt of open heart surgery w ith non2blood transfu2 si on in severe valvular heart disease w ith cardiac cachexia:the efficacy of recom binant hum an eryth ro2 po ietin.N i ppon Kyobu Geka,1993;41(1):105 (1994-12-16收稿)

常用食用油脂中主要脂肪酸的组成

常用食用油脂中主要脂 肪酸的组成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注:*主要为芥酸 食用植物油脂肪酸营养成分对比表

人们对脂肪酸的研究中发现,有的脂肪酸分子结构中含有“双键”,有的不含双键,人们把含双键的脂肪酸叫不饱和脂肪酸,把不含双键的叫饱和脂肪酸。大多数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如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玉米油、阿甘油、葵花子油含量较多,而动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很低。奶油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亦低,但含有维生素A、D,溶点低,易于消化,小儿可以食用。脂肪中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有油酸、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等。但有的不饱和脂肪人体可以合成,有不能合成。 各类碳链长短脂肪酸名称: C6酸己酸 C8酸辛酸 C10酸癸酸

C12酸月桂酸 C14酸肉豆蔻酸 C16酸棕榈酸 C18酸硬脂酸 C20酸花生酸 C22酸山嵛酸 C24酸木质素酸 C26酸蜡酸 C28酸褐煤酸 C30酸蜜蜡酸 ω-3脂肪酸 1970年前后,科学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生活在格陵兰岛(位于北冰洋)的爱斯基摩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居民要比丹麦本土上的居民少很多。之后分析爱斯基摩人日常饮食发现他们以鱼类食物为主,因天气寒冷很难吃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按医学常识来说,常吃动物性食物,而少吃蔬菜、水果的人更易患心脑血管疾病,而事实是爱基斯摩人不仅身体健康,而且患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人都很难找到。 后来科学家发现,这一现象与一种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简称ω-3脂肪酸,看起来怪怪的名字)的物质有关。如果把对心血管有害的胆固醇及毒素称为“血管里的垃圾”,那么ω-3脂肪酸就是血管里的“清道夫”,帮助清除对心血管有害的物质,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常用食用油脂中主要脂肪酸的组成

精心整理 食用植物油脂肪酸营养成分对比表

C8酸辛酸 C10酸癸酸 C12酸月桂酸 C14酸肉豆蔻酸C16酸棕榈酸

C18酸硬脂酸 C20酸花生酸 C22酸山嵛酸 C24酸木质素酸 C26酸蜡酸 C28 C30 ω-3 1970 哪些食物富含ω-3脂肪酸? ω-3脂肪酸是人体的必需脂肪酸,人体自身无法合成,只能依靠膳食补给,科学补充膳食脂肪酸对人体健康至为关键。那么,日常生活中哪些食物富含ω-3脂肪酸?糖尿病患者该如何食用呢? 坚果:

坚果中富含ω-3脂肪酸量最高的一个品种是亚麻籽。亚麻籽可以用来制作糕点或小吃;亚麻籽粉可以用来做面包、花卷、发糕、拌粥、拌面、拌酸奶、做煎饼、打豆浆等,亚麻籽粉容易氧化,应做到随做随吃。紧随亚麻籽之后富含ω-3脂肪酸的坚果是核桃和松子。糖尿病患者每天吃两个核桃,一小把松子对健康大有裨益。 油脂: 40% 脂肪别是 淡水鱼中的鲈鱼、鳗鱼、鳜鱼、黄鳝等也含有ω-3脂肪酸,主要集中在鱼的腹部,即富含脂肪的部位。推荐糖尿病患者每周吃两次鱼肉,以清蒸为主,为机体补充ω-3脂肪酸。 鸡蛋: 鸡蛋是ω-3脂肪酸好来源,烹制时以蒸、水煮最好,避免煎炸、炒等高温加热的方

法,因为这样会增加与氧气的接触机会。散养的鸡所产的鸡蛋含有ω-3脂肪酸比普通鸡蛋含量高。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血脂异常等疾病,最好每天吃1个鸡蛋。 麦胚: 麦胚中ω-3脂肪酸的含量也很高。糖尿病患者可以用它来制作馒头等主食。它还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于深绿色植物中。 油酸 软脂酸C16 硬脂酸C18 花生酸C20 山嵛酸C22(山葵酸) 掬焦油酸C2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