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长链脂肪酸介绍
- 格式:pptx
- 大小:774.45 KB
- 文档页数:17
中长链脂肪乳氨基酸16葡萄糖36%
作为一种临床营养制剂,中长链脂肪乳氨基酸16葡萄糖36%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该制剂主要包括三个成分:中长链脂肪乳、氨基酸和葡萄糖。
这三个成分在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中长链脂肪乳主要来源于植物油,其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具有诸多益处。
这种脂肪酸能提供能量,有助于维持体温;还能促进维生素的吸收,保护器官,减少心血管疾病几率。
氨基酸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此外,氨基酸也可以作为能量来源,或者转化为需要的其他物质。
氨基酸的种类和比例对制剂的营养价值和生理功能有着直接影响。
葡萄糖是最主要的能量物质,对人体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是大脑唯一能利用的能源,是维持正常身体活动和生理功能的必备物质。
此外,葡萄糖还具有调节身体机能,促进肌肉生长,保持心脏稳定,调节身体酸碱平衡等多种功能。
综上所述,中长链脂肪乳氨基酸16葡萄糖36%作为临床营养制剂,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重要的生理功能,是病后恢复、手术后补充能量、高强度运动后补充能量等需要的理想选择。
普通食品原料:中链甘油三酯(MCT)01PART中链甘油三酯中链甘油三酯,英文全称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s,简称(MCT)脂肪酸根据碳链长度分为短链、中链和长链,一般把含有6~12个碳原子组成碳链的脂肪酸称为中链脂肪酸(Medium Chain Fatty Acid, MCFA),它被甘油酯化就生成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或中链甘油三酯,MCT)。
典型的MCT是指饱和辛酸甘油三酯或饱和癸酸甘油三酯或饱和辛酸-癸酸混合的甘油三酯。
02PART代谢特性消化速度(水解速度)快甘油三酯主要是在小肠里,经胆汁酸作用,被乳化成细小的胶体微滴;再在胰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成两个分子的脂肪酸和一个分子的甘油单酯,之后被肠道上皮细胞吸收。
由于中链甘油三酯的亲水性比较强,形成的乳化胶体微滴更小,所需要的乳化剂(即胆汁酸)更少,因此更容易发生水解反应。
换句话说,中链甘油三酯的消化速度要比长链甘油三酯快。
吸收速度快中链脂肪酸仅需要几分钟就能直接从肠道上皮细胞吸收,再通过肝门静脉进入血液循环。
而长链脂肪酸要在肠道上皮细胞里重新与甘油结合成甘油三酯,再与载脂蛋白、磷脂和胆固醇形成乳糜微粒,而后才能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需3~4个小时才能完成。
因此中链甘油三酯比长链甘油三酯吸收更快,是一种能快速提供能量的养分。
快速产生能量在肝脏和肌肉组织里,脂肪酸的分解代谢是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的。
与长链脂肪酸不同,中链脂肪酸不依靠L-肉硷穿梭系统的运载就能进入线粒体。
或者说,它们的分解代谢不受L-肉硷穿梭系统的限制。
其结果是中链脂肪酸比长链脂肪酸更容易发生氧化,能随时提供热能而不易被储存。
此外,由于中链脂肪酸的链比较短,在没有发生延长碳链的代谢反应前,它们不能作为脂肪细胞的结构材料被使用。
例如:中链甘油三酯(MCT)在奶中的主要作用是能够被宝宝快速直接的吸收,迅速补充能量,这对早产儿、肠道消化力较弱或近期有腹泻、营养不良的宝宝都是很关键的,并且MCT不同于一般长链脂肪,它不会在身体里储存从而导致宝宝发胖。
广东化工2021年第4期· 60 · 第48卷总第438期中链脂肪酸的研究进展刘翠*,吴元,朱丽可,郑云锋,吴涛(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常州213125)[摘要]中链脂肪酸(medium-chain fatty acids,MCFAs)是指碳链长度在6~12个的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具备一些有别于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和长链脂肪酸(longchain fatty acids,LCFAs)的化学特性,主要应用于制造香料、药物、饲料、抗菌剂、润滑剂、橡胶和染料等行业中。
文章综述了MCFAS的理化特性,制备方法以及当前的相关应用。
[关键词]中链脂肪酸;生物合成法;应用[中图分类号]TQ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21)04-0060-02。
Progress in Medium-chain Fatty AcidsLiu Cui*, Wu Yuan, Zhu Like, Zheng Yunfeng, Wu Tao(WELL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angzhou 213125, China) Abstract: Medium-chain fatty acids (MCFAs) is defined as saturated fatty acids with carbon chain length of 6-12,which are mainly derived from vegetable oils and animal fats. MCFAs possess some properties which are different to 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 and long-chain fatty acids (LCFAs), which are widely used in spices, medicine, feed, antimicrobial agents, lubricants, rubber, dyestuff and other industries. In this paper,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preparation method and current application were reviewed.Keywords: medium-chain fatty acids;biosynthesis;application近年来,人们愈发关注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
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以下内容仅供参考,请以药品包装盒中的说明书为准。
妊娠:慎用哺乳:慎用儿童:新生儿和婴幼儿慎用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说明书【说明书修订日期】核准日期:2011年10月21日修改日期:2012年02月28日【药品名称】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英文名称】Medium and Long Chain Fat Emulsion Injection( C8~24)【汉语拼音】Zhong chang Lian Zhifangru Zhusheye(C8~24)【成份】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10% 20%每100ml乳液含每250ml乳液含每100m乳液含每250ml乳液含大豆油(LCT)(克) 5 12.5 10 25中链甘油三酸酯(MCT)(克) 5 12.5 10 25卵磷脂(克) 1.2 3 1.2 3甘油(克) 2.5 6.25 2.5 6.25油酸钠适量适量适量适量氢氧化钠适量适量适量适量注射用水适量适量适量适量辅料为:卵磷脂、甘油、油酸钠、氢氧化钠、注射用水。
本品所含大豆油为经精炼的天然产物,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三酸酯;中链甘油三酸酯为辛酸(约60%)和癸酸(约40%)甘油三酸酯的混合物。
【性状】本品为白色乳状液体。
【适应症】肠外营养药。
用于口服或肠内营养不能或不够时补充能量和必需脂肪酸。
【规格】(1)100ml:5g大豆油与5g中链甘油三酸酯与1.2g卵磷脂与2.5g甘油(2)250ml:12.5g大豆油与12.5g中链甘油三酸酯与3.0g卵磷脂与6.25g甘油(3)100ml:10g大豆油与10g中链甘油三酸酯与1.2g卵磷脂与2.5g甘油(4)250ml:25g大豆油与25g中链甘油三酸酯与3.0g卵磷脂与6.25g甘油【用法用量】通过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输注。
本品应缓慢静脉输注。
成人:最初30分钟内输注速度不应超过0.05~0.1g脂肪/公斤体重/小时,相当于:20%规格本品0.25~0.5ml/kg(约一分钟10滴),10%规格本品0.5~1.0ml/kg(约一分钟20滴);此期间若无不良反应,可将速度增至0.1~0.2g脂肪/公斤体重/小时:20%规格本品0.75~1.0ml/kg(约一分钟20滴),10%规格本品1.5~2.0ml/kg(约一分钟40滴)。
中链脂肪酸碳原子中链脂肪酸是一种特殊的脂肪酸,其碳原子数量在6-12个之间。
与长链脂肪酸相比,中链脂肪酸具有独特的代谢特点和生理功能。
本文将从中链脂肪酸的来源、代谢、生理功能以及与健康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
中链脂肪酸主要存在于一些食物中,如椰子油、棕榈油和牛奶中的乳酸脂肪酸等。
这些食物是中链脂肪酸的重要来源。
与长链脂肪酸相比,中链脂肪酸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更加快速。
当中链脂肪酸进入肠道后,它们会被肠细胞迅速吸收,并通过门静脉直接进入肝脏。
而长链脂肪酸则需要借助胆汁酸和胰脂酶的作用才能被肠细胞吸收。
这种快速的吸收速度使得中链脂肪酸能够被迅速利用,不易在体内积聚。
中链脂肪酸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也与长链脂肪酸有所不同。
长链脂肪酸主要通过胰岛素的作用进入细胞内,然后在线粒体中进行β-氧化代谢。
而中链脂肪酸则无需胰岛素的参与,可以直接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内被迅速氧化分解为乙酰辅酶A。
乙酰辅酶A是三羧酸循环的起始物质,通过三羧酸循环可以产生能量供给机体使用。
中链脂肪酸具有一系列的生理功能。
首先,中链脂肪酸的快速代谢能够提供较快的能量供给,有助于增加体力活动的耐力和提高运动能力。
其次,中链脂肪酸对于肠道健康也有积极的影响。
中链脂肪酸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的发生。
同时,中链脂肪酸还具有抗菌作用,能够抑制一些病原菌的生长。
此外,中链脂肪酸还有助于改善脂代谢,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研究还发现,中链脂肪酸与体重管理和减肥也有一定的关系。
中链脂肪酸能够促进脂肪的氧化代谢,增加脂肪的燃烧,从而有助于减少脂肪的积累。
此外,中链脂肪酸摄入后能够产生较强的饱腹感,减少进食量,有助于控制体重。
因此,适量摄入中链脂肪酸有助于体重管理和减肥。
总的来说,中链脂肪酸是一种特殊的脂肪酸,具有快速代谢、促进能量供给、改善肠道健康、降低血脂和促进体重管理等生理功能。
适量摄入中链脂肪酸有助于维持健康和促进身体的正常功能。
然而,中链脂肪酸并非万能的营养素,过量摄入可能会增加能量摄入和脂肪积累,因此,在摄入中链脂肪酸时仍需注意适量控制。
Omega-3脂肪酸和Omega-6脂肪酸都是人体不能自身合成但又必须从外界获取的必需脂肪酸,它们在结构、食物来源以及功能上存在一定差异。
•结构不同:虽然二者都是由碳、氢、氧构成的长链,也存有多个双键,但Omega-6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数目(2~4个)小于同样长度的Omega-
3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数目(3~6个)1。
且Omega-6不饱和脂肪酸因其分子中距羧基最远端的双键在倒数第6个碳原子上而得名。
•食物来源不同:Omega-3多存在于海洋动植物如鱼虾、海藻等食物中,
而Omega-6存在于各种植物油中。
•功能不同:Omega-6脂肪酸促进了炎症的发生,而它的近亲Omega-3脂肪酸却能延缓身体自我防卫机制中那些不利的过度反应,以及抑制由此产生的炎症。
此外,Omega-3脂肪酸和Omega-6脂肪酸能长期影响血液的流动和凝固的情况,进而影响血管腔的宽窄、血压以及血脂水平。
中链甘油三酯 hs编码中链甘油三酯是一种营养成分,也被称为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
它是由中链脂肪酸和甘油组成的化合物,是一种高能量、易于消化和吸收的脂质。
什么是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s,MCT)是指碳链长度为6-1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相比之下,长链脂肪酸(Long Chain Triglycerides,LCT)的碳链长度为14-24个碳原子。
由于中链脂肪酸的碳链长度较短,因此它们可以更快地被身体吸收和利用。
中链甘油三酯的营养价值1. 提供高能量中链甘油三酯具有高能量密度,每克提供8.3千卡能量。
相比之下,每克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提供4千卡能量,每克长链脂肪酸提供9千卡能量。
这使得中链甘油三酯成为一种理想的高能量食品。
2. 促进脂肪代谢中链甘油三酯可以促进脂肪代谢,有助于减少体内脂肪的积累。
它可以通过增加能量消耗和促进脂肪氧化来实现这一点。
3. 降低血糖反应中链甘油三酯可以降低血糖反应,因为它们被身体更快地吸收和利用。
这使得它们成为一种理想的食物选择,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控制血糖水平的人群。
4. 提高免疫力中链甘油三酯可以提高免疫力,因为它们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真菌作用。
它们还可以增加肠道中有益菌的数量,从而帮助维持健康的消化系统。
5. 促进健康的心血管系统中链甘油三酯可以促进健康的心血管系统,因为它们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改善血脂质水平并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HS编码是什么?HS编码,全称为“协调系统商品名称和编码”,是由世界关税组织(WCO)制定的一套国际通用商品分类标准。
它是一种六位数字编码,用于识别和分类各种商品。
HS编码的作用1. 促进国际贸易HS编码可以促进国际贸易,因为它们提供了一种统一的商品分类系统。
这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更加简单、高效和公平。
2. 管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HS编码可以帮助政府管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通过对不同商品进行分类和识别,政府可以更好地控制进口和出口,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日粮中不同链长脂肪酸对两种鲤科鱼类生长、健康及繁殖的影响脂肪酸不仅能够提供能量,构成细胞膜的组分,还具有改善肠道健康及亲鱼的繁殖性能的作用。
脂肪酸根据链长可分为短链、中链和长链脂肪酸。
丁酸是一种碳原子数为4的短链脂肪酸,对改善动物肠道组织结构、肠道微生物菌群及脂质过度蓄积具有重要的作用;中链及长链脂肪酸是碳原子数大于等于8的脂肪酸,对动物的性腺发育、繁殖力及子代质量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畜禽养殖业中,不同链长脂肪酸作为作为重要的营养素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为探讨不同链长脂肪酸对养殖鱼类生长、健康及繁殖的影响,本研究进行了“不同剂型丁酸钠对草鱼生长与健康状况的影响”及“中链、长链脂肪酸对斑马鱼繁殖性能的影响”两个饲养试验,为明确不同浓度丁酸钠对草鱼的生长与健康状况的影响,将50脂被丁酸钠分别按0.5‰和1‰的水平添加于草鱼基础饲料中,以基础饲料为对照,制成3组试验饲料,分别记为对照组、0.5-50组和1-50组。
将162尾草鱼(14.10±0.60g)分成3组,每组三个重复,分别饲喂以上3组试验饲料,在循环流水养殖系统中饲养56天。
为进一步明确不同剂型丁酸钠对草鱼生长与健康状况的影响。
将98原粉丁酸钠、50脂被丁酸钠与30脂被丁酸钠分别按0.5g/kg、1g/kg和1.67g/kg的水平(纯丁酸钠水平为0.5g/kg)添加于草鱼基础饲料中,以草鱼基础饲料组为对照,设计四组试验饲料。
将216尾草鱼(14.10±0.60g)分成4组,分别记为对照组、原粉组、1-50组和1.67-30组,每组三个重复,分别饲喂以上4组试验饲料,循环流水养殖系统中饲养56天。
为明确中链及长链脂肪酸对斑马鱼繁殖性能的影响,将体质健壮的4月龄斑马鱼亲鱼(雄鱼0.36±0.05g/尾,雌鱼0.59±0.06g/尾)雌雄各180尾,随机平均分配在室内斑马鱼循环系统的18个养殖缸中。
在斑马鱼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7g/kg n-3HUFA(高不饱和脂肪酸,High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HUFA组)及10g/kg MCFA(中链脂肪酸,Medium chain fatty acid)(MCFA组),制成3组等氮等脂饲料,饲养90天。
脂肪酸的结构与命名脂肪酸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是由长链的羧酸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命名规则。
本文将介绍脂肪酸的结构和命名方法。
一、脂肪酸的结构脂肪酸的结构由一个羧酸基团(-COOH)和一个长碳链组成。
这个碳链通常含有4-36个碳原子,其中一般有偶数个碳原子。
同时,这个碳链上的每个碳原子都与一个氢原子相连,形成了一串碳-氢链。
脂肪酸的结构可以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类。
1. 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碳链上的每个碳原子上都与最大数目的氢原子相连,没有任何双键。
它们的分子式一般可以表示为CnH(2n+1)COOH。
举个例子,正丁酸(butanoic acid)的结构式为:CH3CH2CH2COOH。
2. 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碳链上存在一个或多个双键(通常是碳碳双键)。
不饱和脂肪酸也可以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两类。
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碳链中只有一个双键。
例如,油酸(oleic acid)的结构式为:CH3(CH2)7CH=CH(CH2)7COOH。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碳链上有多个双键。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亚油酸(linoleic acid),它有两个双键的结构式为:CH3(CH2)4CH=CHCH2CH=CH(CH2)7COOH。
二、脂肪酸的命名脂肪酸的命名通常使用一种称为"酸名法"的方法,它根据碳链的长度和有机基团的个数来命名。
1. 饱和脂肪酸的命名饱和脂肪酸的命名以"-酸"结尾,其前缀为脂肪酸碳链的长度,用拉丁数字表示,例如:乙酸(acetic acid)和丁酸(butanoic acid)。
2. 不饱和脂肪酸的命名不饱和脂肪酸的命名也用到了"-酸"的后缀,但前面需要加上一个表示双键位置和饱和碳原子数的前缀。
其中,双键的位置用Omega(Ω)表示,饱和碳原子数用Δ表示。
例如,油酸(oleic acid)的全名为:9-十八烯酸(9-octadecenoic acid)。
长链脂肪乳(LCT)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
有非常好的耐受性
包括两种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
劣势:
供能慢
长期输注可引起肝功能损伤,胆汁淤积
长期输注可能引起凝血机制障碍
大量输注可引起或加重高脂血症
免疫系统影响
肺功能影响
中链脂肪酸的优点(MCT)
●分子量小,水解度大,半衰期短(17min),与白蛋白结合少,代谢﹑清除快而完全,
较LCT更容易改善氮平衡
●直接进入线粒体,快速完全地氧化利用,不依赖肉毒碱转移酶
●不在肝内合成脂肪(再脂化),不造成肝内脂肪沉积
●刺激 -细胞释放胰岛素,改善葡萄糖利用
●代谢生成酮体,能被肠粘膜上皮和免疫细胞利用
●不产生花生四烯酸,没有免疫抑制
LCT与MCT的缺点
◆LCT
●需要肉毒碱的参与,代谢速度较慢
●快速输注可产生高脂血症
●大量长期输注可造成器官脂肪沉积
●抑制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含ω-6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代谢产生PGE2,抑制IL2
的分泌。
导致免疫功能的损害
◆MCT
●不含有人体必需脂肪酸
●生酮作用远大于LCT,不能用于酮中毒和酸中毒病人
●可通过血恼屏障,有明显毒性
应用脂肪乳剂的基本要求:
①供能
②提供必需脂肪酸
③无毒
力能=50%LCT+50%MCT
把MCFA和LCFA放置在同一个甘油分子上,降低MCFA的水解速度,提高LCFA的水解速度使之成为结构脂肪乳
结构脂肪乳的优点:
●避免了混合性脂肪乳代谢的互相干扰
●更有效的水解氧化利用
●无明显酮症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血脂水平缓和
●无明显免疫抑制。
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是常见的脂肪酸,它们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下面将对这三种脂肪酸进行详细介绍。
一、棕榈酸1. 定义:棕榈酸,化学名为十六烷酸,是一种长链脂肪酸,由16个碳原子组成。
2. 来源:棕榈酸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油脂中,如棕榈油、椰子油等。
3. 物理性质:棕榈酸为无色结晶固体,在常温下为白色或微黄色固体。
它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熔化热。
4. 生理功能:a. 能量供应:棕榈酸作为一种脂肪酸,可以提供能量给机体使用。
b. 细胞结构:棕榈酸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细胞结构的建立和维护。
c. 代谢调节:棕榈酸还参与多种代谢途径的调节,如胆固醇合成、脂肪酸合成等。
d. 生理信号传导:棕榈酸还可以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参与多种细胞信号传导过程。
二、硬脂酸1. 定义:硬脂酸,化学名为十八烷酸,是一种长链脂肪酸,由18个碳原子组成。
2. 来源:硬脂酸主要存在于动植物油脂中,如牛油、羊毛脂等。
3. 物理性质:硬脂酸为无色结晶固体,在常温下为白色或微黄色固体。
它的熔点较高。
4. 生理功能:a. 能量供应:硬脂酸可以被机体利用作为能量来源。
b. 细胞结构:硬脂酸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维持起着关键作用。
c. 代谢调节:硬脂酸参与胆固醇代谢和甘油三酯合成等重要代谢途径的调节。
d. 激素合成:硬脂酸是合成类固醇激素的前体物质,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
三、亚油酸1. 定义:亚油酸,化学名为十八碳二烯酸,是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由18个碳原子组成。
2. 来源:亚油酸主要存在于植物油中,如豆油、花生油等。
3. 物理性质:亚油酸为无色液体,在常温下呈淡黄色。
它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挥发性。
4. 生理功能:a. 心血管健康:亚油酸是一种必需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它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b. 免疫调节:亚油酸参与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c. 炎症调节:亚油酸可以转化为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如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参与炎症反应的调节。
Omega-3脂肪酸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中国专家共识重磅颁布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可带来显著的心血管获益,但仍存在心血管剩余风险,甘油三酯(TG)/富含TG的脂蛋白(TRL)胆固醇(TRL-C)水平升高是剩余风险发生的原因之一。
Omega-3脂肪酸虽能有效降低TG,但其在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的获益结果不一,同时,其在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病、高血压、心脏性猝死等心血管疾病(CVD)防治中的价值仍存困惑。
在此背景下,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建军教授等专家综合有关Omega-3脂肪酸的现有认知,撰写并发布《Omega-3脂肪酸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中国专家共识》,对Omega-3脂肪酸进行全面而科学的阐述,以期为中国人群Omega-3脂肪酸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TG及TRL-C升高与ASCVD剩余风险增加的机制与证据专家意见:TG和TRL-C水平升高与CVD发生及主要事件风险存在独立正相关关系(因果关联),可能是ASCVD剩余风险的原因之一。
Omega-3脂肪酸概述及其在CVD防治中的证据Omega-3脂肪酸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目前市面上有三种处方Omega-3脂肪酸产品:(1)Omega-3脂肪酸乙酯,主要成分为EPA和DHA;(2)二十碳五烯酸乙酯(IPE),主要成分为EPA的乙酯;(3)Omega-3羧酸,一种游离脂肪酸形式的长链Omega-3脂肪酸的混合物,主要成分为EPA、DHA和二十二碳五烯酸。
ASCVD有关Omega-3脂肪酸在ASCVD防治中的临床价值,人们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探索。
早期研究显示Omega-3脂肪酸具有心血管获益,而随后多项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得到阴性结果,引发了人类对Omega-3脂肪酸治疗CVD是否能够获益产生疑惑。
REDUCE-IT研究再次证实Omega-3脂肪酸可以降低高危人群的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引起了人们对不同研究结果的讨论。
长链脂肪酸和短链脂肪酸之间的关系
长链脂肪酸和短链脂肪酸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脂肪酸,它们在生
物体内发挥着不同的生理功能,并且在摄入途径、代谢途径、对健
康的影响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长链脂肪酸和短链脂肪酸在化学结构上有所不同。
长链
脂肪酸通常指碳链长度大于1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而短链脂肪酸则
是指碳链长度小于6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这种结构上的差异使得它
们在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和生理功能上存在一定差异。
其次,长链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动植物油脂中,如鱼油、橄榄油、亚麻籽油等,而短链脂肪酸则主要存在于一些特定的食物中,如乳
制品、椰子油、人乳中等。
这意味着人们在日常饮食中摄入长链脂
肪酸和短链脂肪酸的途径是不同的。
另外,长链脂肪酸和短链脂肪酸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也存在差异。
长链脂肪酸主要在肠道内被吸收,并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而短链脂肪酸则可以直接被肠道细胞吸收,并通过门静脉系统
进入肝脏。
这种代谢途径的差异也影响了它们在人体内的分布和利
用方式。
此外,长链脂肪酸和短链脂肪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长链脂肪酸被认为对心血管健康有益,而短链脂肪酸则被认为对肠
道健康和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日常饮食中适当摄
入长链脂肪酸和短链脂肪酸是有益的。
综上所述,长链脂肪酸和短链脂肪酸在化学结构、摄入途径、
代谢途径和对健康的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人体脂质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我
们应该通过多样化的饮食来摄入适量的长链脂肪酸和短链脂肪酸,
以维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脂肪是奶牛必需营养物质之一,对奶牛的重要性仅次于蛋白质,其中脂肪酸是奶牛所需脂肪的一个重要来源,尤其是泌乳初期奶牛,在日粮中添加油料籽实可以补充能量,减轻能量负平衡对奶牛的影响,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改变乳脂肪酸的组成[1]。
中链脂肪酸是奶牛的重要脂肪来源,具有调节动物采食量和营养代谢,提高畜产品品质的作用[2];还具有抗微生物、促进维生素吸收、降低炎性细胞因子产生的作用[3],可以替代抗生素在饲料中使用。
目前,中链脂肪酸在动物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单胃动物如小鼠、肉鸡、仔猪等[4~7],而在反刍动物奶牛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较少,且仅有的相关研究中主要集中在缓解奶摘要:选用体况良好,月龄、产奶量(32kg/d )和泌乳天数均接近的泌乳奶牛20头,平均分成2组,分别饲喂中链脂肪酸日粮(中链脂肪酸饲喂量50g/头,试验组)和普通日粮(对照组),奶牛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期2个月,研究中链脂肪酸日粮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以及部分血液指标的影响。
结果显示:中链脂肪酸日粮对泌乳奶牛的产奶量、乳蛋白含量和细菌数影响不显著,但可明显提高乳脂率,显著降低牛乳中的体细胞数和尿素氮含量;可显著增加血液中的IgA 和IgG 含量,而对血液其他指标影响均不显著。
中链脂肪酸日粮可以提高泌乳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
关键词:泌乳奶牛;中链脂肪酸;生产性能;生化指标中图分类号:S82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22)02-0086-04收稿日期:2021-09-23基金项目:河北省奶业振兴重大技术创新专项(19227304D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创新工程项目(2019-1-4-3);国家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 -37)作者简介:张峰(1976-),男,河北邯郸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奶牛营养、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E -mail :。
Effects of Medium Chain Fatty Acids o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of Lactating Dairy CowsZHANG Feng 1,WU Zhan-jun 1,GENG Xiang-li 1,ZHANG Xin-tong 1,DONG Yuan 1,LIU Xiao-hu 2,MA Shu-lin 1(1.Dairy Test Station of Institute of Cereal and Oil Crops ,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Shijiazhuang 050031,China ;2.Hebei Jifeng Animal Nutrition Science &Technology Co.,Ltd ,Shijiazhuang 050031,China )Abstract :Twenty lactating dairy cows with good body condition ,similar month age ,milk yield (32kg/d )andlactation day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 average.Each cow was fed medium chain fatty acid diet with 50g medium chain fatty acid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ordinary diet (control group ).The dairy cows were free to eat and drink water.The experimental period was 2months.The effects of medium chain fat-ty acids diet on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some blood indexes of lactating dairy cow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edium chain fatty acids die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milk yield ,milk protein content and bacterial number of lactating cows ,but it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milk fat rate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number of somatic cells and urea nitrogen content in milk.It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IgA and IgG in blood ,bu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other blood indexes.Medium chain fatty acids diet can im-prove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immune function of lactating dairy cows.Key words :Dairy cow ;Medium chain fatty acids ;Productive performance ;Biochemical index张峰1,吴占军1,耿香丽1,张新同1,董原1,刘小虎2,马书林1(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奶牛试验场,河北石家庄050031;2.河北冀丰动物营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31)中链脂肪酸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DOI :10.12148/hbnykx.20220045河北农业科学,2022,26(2):86-89,101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第2期牛能量负平衡、脂肪代谢和抗氧化性能方面[8],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及生化指标的研究更少,因此,需进一步开展中链脂肪酸对奶牛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