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长链脂肪酸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879.00 KB
- 文档页数:17
食品中长链脂肪酸的代谢和生理作用的分子机制和调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长链脂肪酸是生命所必需的生物大分子,是细胞膜的组成部分,也是脂肪储存的主要形式。
长链脂肪酸的代谢与健康密切相关,它们在人体内参与了能量的代谢、细胞的信号转导、胰岛素敏感性的调节等多个生理过程。
本文旨在探讨长链脂肪酸的代谢途径、生理作用和调控机制。
一、长链脂肪酸的代谢途径长链脂肪酸是一种高碳水化合物链的羧酸,通常不易溶于水,因此在体内需要与蛋白质结合成复合物来转运。
长链脂肪酸摄入后,通过上皮细胞的转运蛋白转运到肠道,经过肠道的迁移和代谢后最终进入肝脏和其他组织细胞进行吸收和利用。
长链脂肪酸在体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进行代谢:1.β氧化途径β氧化途径是长链脂肪酸代谢的主要途径,也是长链脂肪酸的氧化代谢途径。
β氧化途径依次进行脂肪酸的去羧化、去酰化、双键还原和氧化反应,最终释放出能量、二氧化碳和水。
2.脂肪酸结合蛋白途径脂肪酸结合蛋白途径是长链脂肪酸向细胞膜转移和孵化的途径。
长链脂肪酸通过脂肪酸结合蛋白转移到肝脏和其他组织细胞中,然后被释放出来并通过长链脂肪酸结合蛋白介导的载体转运到线粒体中进行氧化代谢。
3.甘油磷酸途径甘油磷酸途径是长链脂肪酸的利用途径之一,也是三种途径中最为复杂的一个。
长链脂肪酸在线粒体中被转化为甘油酰磷酸和乙酰辅酶A,然后甘油酰磷酸通过线粒体膜被转运到胞浆中进行糖原合成或者酮体合成。
二、长链脂肪酸的生理作用长链脂肪酸不仅仅是生物大分子,还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作用,如:1.能量代谢长链脂肪酸是人体细胞的重要能量来源之一,它能够氧化产生大量的三磷酸腺苷,参与体内的葡萄糖和脂肪酸代谢,维持人体的基本代谢水平。
2.细胞信号转导长链脂肪酸可以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影响多种信号通路,如细胞内钙信号、蛋白激酶C信号、核因子κB信号和拮抗雌、雄激素信号等。
3.胰岛素敏感性调节长链脂肪酸还能够调节胰岛素敏感性,通过影响细胞内葡萄糖代谢动力学参数和在细胞膜上的受体作用,长链脂肪酸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胰岛素的生物学活性。
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团体标准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与命名、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的品质鉴定和贸易结算。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三、术语和定义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是指以中长链脂肪酸为主要成分的食用油,其中中链脂肪酸的碳链长度为8-12个碳原子,长链脂肪酸的碳链长度为14-24个碳原子。
四、产品分类与命名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按照生产工艺、产品特性等可分为以下几类:1.中长链脂肪酸纯香食用油:以中长链脂肪酸为主要成分,不添加其他食用油的食用油。
2.中长链脂肪酸调和食用油:以中长链脂肪酸为主要成分,与其他食用油按照一定比例调配而成的食用油。
3.中长链脂肪酸专用食用油:为满足特定食品加工需求,以中长链脂肪酸为主要成分,添加其他食用油或调味的食用油。
五、技术要求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1.原料要求:原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不得使用反式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油脂。
2.感官要求:食用油应具有正常的色泽、气味和口感,不得有异味和杂质。
3.理化指标:食用油的理化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如酸价、过氧化值等。
4.卫生要求:食用油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和规定,不得含有有毒有害物质。
5.营养成分:食用油应含有适量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E等。
六、检验方法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的检验方法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执行,如气相色谱法等。
七、检验规则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的检验规则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执行,如抽样方法、检验批次等。
八、标签、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的标签、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如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等。
九、异议处理对于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的品质鉴定结果有异议的,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申请复检或仲裁等处理方式。
中长链脂肪乳的作用有哪些
中长链脂肪乳是一种颜色为白色的液体,患者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来进行使用,而且中长链脂肪乳还可以给人体提供大量的能量,同时可以给人体补充脂肪酸,如果病人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发现自身脂肪出现过量的现象,最好不要急于使用中长链脂肪乳,那么中长链脂肪乳的作用有哪些?
第一,中长链脂肪乳的作用有哪些?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为需要接受静脉营养的病人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
中链甘油三酸酯比长链甘油三酸酯更快地从血中消除和更快的氧化供能,基于这一原因,它更适合为机体提供能量,尤其适用于因病理状态引起的肉毒碱转运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而不能利用长链甘油三酸酯
的病者。
多不饱和脂肪酸由长链甘油三酯提供,可预防因必需脂肪酸缺乏所致的生化紊乱,纠正必需脂肪酸缺乏出现的问题。
卵磷酯中含有磷,为生物膜的组成成份,可保证膜的流动性的生物学功能。
甘油可参与体内能量代谢,或合成糖原和脂肪。
第二,输入本品时,应掌握病人血液循环中脂肪的廓清情况,
血脂应在2次(天)输液之间清除。
当脂肪乳的输注时间较长时,还须掌握病人的血象、凝血状况,肝功能及血小板计数。
对妊娠和哺乳的影响:用药的安全性正在评估,但此期间使用并不认为有害,不过在妊娠3个月不宜用药,除非用药的好处大于给胎儿带来的危险。
对儿童的影响作为全静脉营养成分对新生儿和婴幼儿是安全和有效的。
中长链脂肪乳的作用有哪些?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在临床上是很常用的,特别是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但是脂性肾病,严重肝损伤或急性胰腺为伴高血脂症,则禁用本品。
中—长链脂肪乳(C6—24)注射液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6~24)商品名:力能英文名:Medium and Long Chain Fat Emulsion Injection(C6~24)汉语拼音:Zhong/Changlian Zhifangru Zhusheye(C6~24)【主要成分】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分为:本品辅料为精制蛋黄软磷脂、甘油和注射用水、用适量氢氧化钠调节PH.【性状】本品为白色乳状液体。
【适应症】用于需要接受胃肠外营养和/或必需脂肪酸缺乏的患者。
【规格】250ml:25g(大豆油):25g(中链甘油三酸酯):3g(卵磷脂)【用法用量】静脉滴注。
除非另外规定或根据能量需要而定。
建议剂量:按体重一日静脉滴注本品10%10~20ml/kg,或本品20%5~10ml/kg,相当于1~2g(2g为最大推荐剂量)脂肪/kg。
输注速度:最大速度为按体重一小时静脉滴注本品10% 1.25ml/kg或20% 0。
625ml/kg (相当于0.125g脂肪/kg)。
在开始使用本品进行肠外营养治疗时,建议用较慢的速度,即按体重一小时0。
05g脂肪/kg进行滴注。
本品可单独输注或配制成“全合一”营养混合液进行输注。
只有在可配伍性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才能将其它药品加入本品内。
通过静脉输注时,如果需要,本品可以与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和葡萄糖注射液一起输注.本品与氨基酸和/或糖溶液一起输注时,应使用单独的输注系统和静脉.如果本品要通过一个共同的最后输注通道时(旁路,Y型管),必须保证所有溶液具有可配伍性。
不能使用孔径为0。
2μm的滤过器,因为脂肪乳乳粒不能通过这些滤过器。
使用前摇匀!患者在肠外营养治疗期间均可使用本品。
【不良反应】使用本品后可能发生的早期不良反应是:-体温轻度升高-发热感,寒冷感-寒颤-不正常的热感(红晕)或发绀-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头痛、背痛、骨痛、胸痛、腰痛-阴茎异常勃起(少见)-血压升高或降低(高血压、低血压)-过敏反应(例如过敏性样反应,皮疹)如果出现这些不良反应,或输入脂肪乳时血清甘油三酯浓度高于3mmol/L,应停止输注,如果需要,应减低剂量后再输注。
中链脂肪酸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王建军;王恬【摘要】中链脂肪酸(medium-chain fatty acids,MCFAs)具有一些有别于长链脂肪酸(longchain fatty acids,LCFAs)的代谢特点.它具有一些特殊的生物学功能,可以降低脂肪沉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调节能量代谢,同时还具有抑菌效果.本文综述了MCFAs的代谢特点、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Medium-chain fatty acids (MCFAs) possess some properties which are different to long-chain fatty acids. MCFAs have some specific bio-functions, such as reducing body fat accumulation, benefiting to insulin sensitivity, regulating energy metabolism, and anti-microbial effects.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metabolism characteristic and bio-function of MCFA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animal production.【期刊名称】《动物营养学报》【年(卷),期】2011(023)007【总页数】6页(P1073-1078)【关键词】中链脂肪酸;代谢特点;生物学功能;动物生产;应用【作者】王建军;王恬【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南京,2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7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健康、安全和绿色的畜禽产品逐渐成为消费者的首选食品。
中-长链脂肪乳(C6-24)注射液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6~24)商品名:力能英文名:Medium and Long Chain Fat Emulsion Injection(C6~24)汉语拼音:Zhong/Changlian Zhifangru Zhusheye(C6~24)【主要成分】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分为:本品辅料为精制蛋黄软磷脂、甘油与注射用水、用适量氢氧化钠调节PH、【性状】本品为白色乳状液体。
【适应症】用于需要接受胃肠外营养与/或必需脂肪酸缺乏的患者。
【规格】250ml:25g(大豆油):25g(中链甘油三酸酯):3g(卵磷脂)【用法用量】静脉滴注。
除非另外规定或根据能量需要而定。
建议剂量:按体重一日静脉滴注本品10% 10~20ml/kg,或本品20% 5~10ml/kg,相当于1~2g(2g为最大推荐剂量)脂肪/kg。
输注速度:最大速度为按体重一小时静脉滴注本品10% 1、25ml/kg或20% 0、625ml/kg(相当于0、125g脂肪/kg)。
在开始使用本品进行肠外营养治疗时,建议用较慢的速度,即按体重一小时0、05g脂肪/kg进行滴注。
本品可单独输注或配制成“全合一”营养混合液进行输注。
只有在可配伍性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才能将其它药品加入本品内。
通过静脉输注时,如果需要,本品可以与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与葡萄糖注射液一起输注。
本品与氨基酸与/或糖溶液一起输注时,应使用单独的输注系统与静脉。
如果本品要通过一个共同的最后输注通道时(旁路,Y型管),必须保证所有溶液具有可配伍性。
不能使用孔径为0、2μm的滤过器,因为脂肪乳乳粒不能通过这些滤过器。
使用前摇匀!患者在肠外营养治疗期间均可使用本品。
【不良反应】使用本品后可能发生的早期不良反应就是:-体温轻度升高-发热感,寒冷感-寒颤-不正常的热感(红晕)或发绀-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头痛、背痛、骨痛、胸痛、腰痛-阴茎异常勃起(少见)-血压升高或降低(高血压、低血压)-过敏反应(例如过敏性样反应,皮疹)如果出现这些不良反应,或输入脂肪乳时血清甘油三酯浓度高于3mmol/L,应停止输注,如果需要,应减低剂量后再输注。
【药品名称】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Ve)【商品名】力保肪宁【英文商品名】Lipofun din MCT/LCT【英文或拉丁名】Mediumand Long Chain Fat Emulsio n Injecti on(C8-24Ve)【汉语拼音】zhongch anglia nzhifa ngru zhushey e(C8-24Ve)【主要成分】本品为复方制剂,主要成分如下:1000ml乳液含有大豆油 100.0g中链甘油三酯 100.0g蛋卵磷脂 12.0g甘油 25.0g油酸钠,α-维生素E,注射用水渗透率(大约) 380mOsm/l热量值 7990kJ/l(1908kca l/l)pH: 6.5–8.5【性状】白色,乳状水包油乳液。
【药理毒理】药理作用: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Ve)为需要接受静脉营养的病人提供能量来源和必需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中链甘油三酯比长链甘油三酯更快氧化供能,更适合为机体提供能量。
尤其是那些因肉毒碱转运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而不能利用长链甘油三酯的患者。
多不饱和脂肪酸由长链甘油三酯提供,防止因必需脂肪酸缺乏(EFAD)所出现的症状。
卵磷脂中有磷,为生物膜结构的组成成分,保证膜的流动性和生物学功能。
甘油可作为供能物质在体内代谢,也参与合成糖原和脂肪。
【适应症】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Ve)为需要进行静脉营养的病人提供能源。
【用法与用量】本品是静脉营养的组成之一,可通过外周静脉或中央静脉输入,通过注射点附近一个Y形接头,本品可以与葡萄糖和氨基酸溶液经外周或中央静脉输入,这样三种溶液在进入静脉前迅速混合,每种溶液的流量可以用注射泵分别控制,输入前脂肪乳剂的温度应加热至室温。
最大日输注量必须按照递增方式并在密切监视耐受量情况下逐渐达到。
普通食品原料:中链甘油三酯(MCT)01PART中链甘油三酯中链甘油三酯,英文全称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s,简称(MCT)脂肪酸根据碳链长度分为短链、中链和长链,一般把含有6~12个碳原子组成碳链的脂肪酸称为中链脂肪酸(Medium Chain Fatty Acid, MCFA),它被甘油酯化就生成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或中链甘油三酯,MCT)。
典型的MCT是指饱和辛酸甘油三酯或饱和癸酸甘油三酯或饱和辛酸-癸酸混合的甘油三酯。
02PART代谢特性消化速度(水解速度)快甘油三酯主要是在小肠里,经胆汁酸作用,被乳化成细小的胶体微滴;再在胰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成两个分子的脂肪酸和一个分子的甘油单酯,之后被肠道上皮细胞吸收。
由于中链甘油三酯的亲水性比较强,形成的乳化胶体微滴更小,所需要的乳化剂(即胆汁酸)更少,因此更容易发生水解反应。
换句话说,中链甘油三酯的消化速度要比长链甘油三酯快。
吸收速度快中链脂肪酸仅需要几分钟就能直接从肠道上皮细胞吸收,再通过肝门静脉进入血液循环。
而长链脂肪酸要在肠道上皮细胞里重新与甘油结合成甘油三酯,再与载脂蛋白、磷脂和胆固醇形成乳糜微粒,而后才能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需3~4个小时才能完成。
因此中链甘油三酯比长链甘油三酯吸收更快,是一种能快速提供能量的养分。
快速产生能量在肝脏和肌肉组织里,脂肪酸的分解代谢是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的。
与长链脂肪酸不同,中链脂肪酸不依靠L-肉硷穿梭系统的运载就能进入线粒体。
或者说,它们的分解代谢不受L-肉硷穿梭系统的限制。
其结果是中链脂肪酸比长链脂肪酸更容易发生氧化,能随时提供热能而不易被储存。
此外,由于中链脂肪酸的链比较短,在没有发生延长碳链的代谢反应前,它们不能作为脂肪细胞的结构材料被使用。
例如:中链甘油三酯(MCT)在奶中的主要作用是能够被宝宝快速直接的吸收,迅速补充能量,这对早产儿、肠道消化力较弱或近期有腹泻、营养不良的宝宝都是很关键的,并且MCT不同于一般长链脂肪,它不会在身体里储存从而导致宝宝发胖。
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使用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使用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称: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汉语拼音:Zhongchanglianzhifangru Zhusheye【成份】本品所含大豆油为经精炼的天然产物,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三酸酯,中链甘油三酸酯为辛酸(约60%)和癸酸(约40%)甘油三酸酯的混合物。
【性状】本品为白色乳状液体。
【适应症】能量补充药。
本品是静脉营养的组成部分之一,为机体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用于胃肠外营养补充能量及必需脂肪酸,预防和治疗人体必需脂肪酸缺乏症,也为经口服途径不能维持和恢复正常必需脂肪酸水平的病人提供必需脂肪酸。
30%脂肪乳注射液更适合输液量受限制和能量需求高度增加的病人。
卵磷脂可辅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以及小儿湿疹,神经衰弱症。
在药用辅料中作增溶剂、乳化剂及油脂类的抗氧化剂。
【禁忌】休克和严重脂质代谢紊乱(如高脂血症)血栓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本品慎用于脂肪代谢功能减退的患者,如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酮中毒、胰腺炎、甲状腺机能低下(伴有高脂血症)以及败血症患者慎用。
这些患者输注本品时,应密切观察血清甘油三酯浓度,连续使用一周以上的患者,应检查患者的脂肪廓清能力。
对大豆蛋白过敏者慎用本品,使用前必须做过敏试验。
新生儿和未成熟儿伴有高胆红素血症或可疑肺动脉高压者应谨慎使用本品。
新生儿,特别是未成熟儿,长期使用本品必须监测血小板数目、肝功能试验和血清甘油三酯浓度。
采血时,如本品还没有从血流中完全清除,则将干扰其它实验室检测项目(如胆红素、乳酸脱氢酶、氧饱和度、血红蛋白等)。
绝大多数病人在本品输注后5~6小时,即可被完全清除。
孕妇:已有报道表明妊娠妇女使用10%和20%脂肪乳注射液是安全和成功的。
理论上30%与10%和20%脂肪乳注射液一样,也能用于妊娠妇女,但尚缺乏动物生殖研究的证据。
婴儿与儿童:因缺乏30%脂肪乳注射液用于婴儿和儿童的经验,所以暂不推荐给婴儿和儿童使用。
广东化工2021年第4期· 60 · 第48卷总第438期中链脂肪酸的研究进展刘翠*,吴元,朱丽可,郑云锋,吴涛(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常州213125)[摘要]中链脂肪酸(medium-chain fatty acids,MCFAs)是指碳链长度在6~12个的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具备一些有别于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和长链脂肪酸(longchain fatty acids,LCFAs)的化学特性,主要应用于制造香料、药物、饲料、抗菌剂、润滑剂、橡胶和染料等行业中。
文章综述了MCFAS的理化特性,制备方法以及当前的相关应用。
[关键词]中链脂肪酸;生物合成法;应用[中图分类号]TQ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21)04-0060-02。
Progress in Medium-chain Fatty AcidsLiu Cui*, Wu Yuan, Zhu Like, Zheng Yunfeng, Wu Tao(WELL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angzhou 213125, China) Abstract: Medium-chain fatty acids (MCFAs) is defined as saturated fatty acids with carbon chain length of 6-12,which are mainly derived from vegetable oils and animal fats. MCFAs possess some properties which are different to 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 and long-chain fatty acids (LCFAs), which are widely used in spices, medicine, feed, antimicrobial agents, lubricants, rubber, dyestuff and other industries. In this paper,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preparation method and current application were reviewed.Keywords: medium-chain fatty acids;biosynthesis;application近年来,人们愈发关注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
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以下内容仅供参考,请以药品包装盒中的说明书为准。
妊娠:慎用哺乳:慎用儿童:新生儿和婴幼儿慎用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说明书【说明书修订日期】核准日期:2011年10月21日修改日期:2012年02月28日【药品名称】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英文名称】Medium and Long Chain Fat Emulsion Injection( C8~24)【汉语拼音】Zhong chang Lian Zhifangru Zhusheye(C8~24)【成份】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10% 20%每100ml乳液含每250ml乳液含每100m乳液含每250ml乳液含大豆油(LCT)(克) 5 12.5 10 25中链甘油三酸酯(MCT)(克) 5 12.5 10 25卵磷脂(克) 1.2 3 1.2 3甘油(克) 2.5 6.25 2.5 6.25油酸钠适量适量适量适量氢氧化钠适量适量适量适量注射用水适量适量适量适量辅料为:卵磷脂、甘油、油酸钠、氢氧化钠、注射用水。
本品所含大豆油为经精炼的天然产物,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三酸酯;中链甘油三酸酯为辛酸(约60%)和癸酸(约40%)甘油三酸酯的混合物。
【性状】本品为白色乳状液体。
【适应症】肠外营养药。
用于口服或肠内营养不能或不够时补充能量和必需脂肪酸。
【规格】(1)100ml:5g大豆油与5g中链甘油三酸酯与1.2g卵磷脂与2.5g甘油(2)250ml:12.5g大豆油与12.5g中链甘油三酸酯与3.0g卵磷脂与6.25g甘油(3)100ml:10g大豆油与10g中链甘油三酸酯与1.2g卵磷脂与2.5g甘油(4)250ml:25g大豆油与25g中链甘油三酸酯与3.0g卵磷脂与6.25g甘油【用法用量】通过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输注。
本品应缓慢静脉输注。
成人:最初30分钟内输注速度不应超过0.05~0.1g脂肪/公斤体重/小时,相当于:20%规格本品0.25~0.5ml/kg(约一分钟10滴),10%规格本品0.5~1.0ml/kg(约一分钟20滴);此期间若无不良反应,可将速度增至0.1~0.2g脂肪/公斤体重/小时:20%规格本品0.75~1.0ml/kg(约一分钟20滴),10%规格本品1.5~2.0ml/kg(约一分钟40滴)。
中长链脂肪酸甘油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分子,它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合成中长链脂肪酸甘油酯的方法多种多样,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一、酯化法酯化法是一种常用的合成中长链脂肪酸甘油酯的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中长链脂肪酸和甘油进行酯化反应,从而生成中长链脂肪酸甘油酯。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原料:中长链脂肪酸和甘油。
2. 反应条件:将中长链脂肪酸和甘油加热至一定温度,加入酯化催化剂。
3. 反应时间:控制反应时间,使两者充分发生酯化反应。
4. 分离纯化:通过适当的方法分离中长链脂肪酸甘油酯。
二、脂肪酸转酰酶法脂肪酸转酰酶法是另一种合成中长链脂肪酸甘油酯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脂肪酸转酰酶催化作用,将中长链脂肪酸与甘油进行酰化反应,得到中长链脂肪酸甘油酯。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原料:中长链脂肪酸和甘油。
2. 反应条件:加入脂肪酸转酰酶催化剂,控制反应温度和pH值。
3. 反应时间:合理控制反应时间,使两者充分反应。
4. 分离纯化:通过适当的方法分离中长链脂肪酸甘油酯。
三、酯交换法酯交换法是合成中长链脂肪酸甘油酯的另一种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将中长链脂肪酸甘油酯与其他醇类进行酯交换反应,从而合成中长链脂肪酸甘油酯。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原料:中长链脂肪酸甘油酯和其他醇类。
2. 反应条件:控制反应温度和压力,加入适量酯交换催化剂。
3. 反应时间:控制反应时间,使两者充分发生酯交换反应。
4. 分离纯化:通过适当的方法分离、纯化合成的中长链脂肪酸甘油酯。
总结起来,合成中长链脂肪酸甘油酯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需要和条件选择合适的合成方法,才能得到高质量的中长链脂肪酸甘油酯产品。
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
合成中长链脂肪酸甘油酯的方法有许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需要和条件选择合适的合成方法,才能得到高质量的中长链脂肪酸甘油酯产品。
中链及长链脂肪乳剂,包括: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6~24) (C8~24),是指物理混合的中链和长链脂肪乳剂;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 Ve),是指添加维生素E的物理混合的中链和长链脂肪乳剂;结构脂肪乳注射液(C6~24),是指分子结构中混含中链和长链脂肪酸的乳剂。
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 (C6~24) (C8~24)Medium and Long Chain Fat Emulsion Injection (C6~24) (C8~24)【适应证】用于需要接受胃肠外营养和/或必需脂肪酸缺乏的患者。
【注意事项】①应定期检查血清甘油三酯、血糖、酸碱平衡、血电解质、液体出入量及血常规,脂肪乳输注过程中,血清甘油三酯浓度不应超过3mmol/L。
②加入多价阳离子(如钙)可能发生不相容,特别当钙与肝素结合时更是如此。
只有当可配伍性得到证实时,本品才能与其他注射液、电解质浓缩或药物混合。
③对大豆或其它蛋白质高度敏感的病人慎用。
④只有在溶液均匀和容器未损坏时使用。
⑤加入其他成分后不能继续贮存。
⑥开瓶后一次未用完的药液应予以丢弃,不得再次使用。
【禁忌证】①严重凝血障碍、休克和虚脱、人参、急性血栓栓塞、伴酸中毒和缺氧的严重脓毒血症、脂肪栓塞、急性心肌梗塞和中风,酮症酸中毒昏迷和糖尿病性前期昏迷。
②输液过程中出现甘油三酯蓄积时,以下也将禁忌:脂类代谢障碍、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网状内皮系统障碍、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③胃肠外营养的一半禁忌:各种原因引起的酸中毒,未治疗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低渗性脱水、低血钾、水潴留)、代谢不稳定、肝内胆汁淤积。
【用法和用量】静脉滴注。
除非另外规定或根据能量需要而定,建议剂量:按体重一日静脉滴注本品10% 10-20ml/kg或本品20%5-10ml/kg,相当于1-2g(2g为最大推荐剂量)脂肪/kg。
输注速度:最大速度为按体重一小时静脉滴注本品10% 1.25ml/kg或20% 0.625ml/kg(相当于0.125g脂肪/kg)。
中长链脂肪乳氨基酸16葡萄糖36%说明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一、产品简介中长链脂肪乳氨基酸16葡萄糖36%是一种营养强化剂,能够提供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包括中长链脂肪酸、氨基酸和葡萄糖等。
这些成分有利于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维持机体健康,并在特定情况下辅助治疗疾病。
二、适用范围本产品适用于以下人群:1. 由于疾病、手术等原因不便通过正常膳食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2. 需要加强营养补充的癌症、感染、创伤等患者;3. 心脏病、肝脏病等代谢障碍患者;4. 需要长期卧床、进食困难、胃肠功能紊乱或手术恢复期的患者。
三、每日剂量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本产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营养需要,合理确定每日摄入量。
四、使用方法本产品通常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患者,滴注速度应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需要进行调整,一般不宜大于2ml/分钟。
五、注意事项1. 本产品供医务人员使用,不得在未经专业培训的情况下私自使用;2. 使用过程中应不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肝肾功能和营养状态,确保使用效果和安全性;3. 本产品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使用过程中若出现呼吸困难、皮疹、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寻求医疗帮助;4. 在使用本产品的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和代谢状态,合理调整其他药物和营养物质的使用。
六、不良反应本产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过敏反应、血糖异常、肝肾功能损害等,若使用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请及时告知医生。
七、贮藏本产品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远离光线和热源,避免冻结和高温。
以上为【中长链脂肪乳氨基酸16葡萄糖36%说明书】的相关内容,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咨询医生或药师。
第二篇示例:一、产品名称:中长链脂肪乳氨基酸16葡萄糖36%二、产品描述:中长链脂肪乳氨基酸16葡萄糖36%是一种营养强化剂,其成分主要包括中长链脂肪、氨基酸和葡萄糖。
中长链脂肪是一种对机体有益的脂肪酸,能够提供能量,并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对于人体细胞的生长和修复至关重要。
MCT油介绍全称是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也称为中链甘油三酯,是指由1分子甘油和3分子中链脂肪酸构成。
简单来说,它是由碳链长度8-10的饱和中链脂肪酸组成的甘油三酯。
MCT化学结构MCT在自然界中含量比较稀有,主要来源有母乳、牛奶及其制品,棕榈仁油和椰子油等,比其他类型脂肪更易消化。
在100g的黄油中含有大约3g,100g鲜奶油中含有大约2g,在牛乳和母乳的脂肪总量中约含有1%~3%,椰子油中含量最高大约为14%,在棕榈仁油中约含有7%。
棕榈仁油、椰子油、黄油…这类的食用油中含有很多健康脂肪,但从结构上来看,其中很大部分脂肪都属于「长链脂肪酸LCT」,只有很小一部分才是「中链脂肪酸 MCT」。
比起「长链」脂肪酸,MCT 的分子结构非常小。
这使得它在进入身体之后,能够绕过一系列复杂代谢过程,直接进入肝脏代谢,快速产生能量,并且不会转化为脂肪储存。
MCT确实是普遍公认的优质成分,掌控好用量,它就是一个可以集减脂、塑形、饱腹于一身的神器。
与LCT相比,MCT具有明显优势:RMCT可以减少体脂积累和保持健康体重,欧美许多国家已经将其用于肥胖人群的饮食中,并取得良好的疗效。
大量实验显示,MCT在体重管理方面有明显作用:实验1-MCT可以增加人体能量消耗MCT可以增加体内能量消耗(Energy Expenditure,EE),每天用15-30gMCT替代LCT,会增加每天500千卡的能量消耗。
(Ref: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2001, 25, 1393-1400)含有5g MCT的食物能够在餐后6小时内产生食物诱导热效应,每公斤体重可多消耗574卡热量,体重为70公斤的个体可消耗约40千卡的热量。
实验2-MCT可以诱导脂肪氧化MCT配合低热量饮食,会诱导体内蓄积脂肪氧化(Fat Oxidation),消耗体内脂肪,保护肌肉。
40岁左右平均体重在95公斤的66名欧洲女性,每天摄入低热量(574.8Kcal)的食物,配合每餐3.3gMCT油,7天显著降低体重3.4公斤,消耗体内脂肪1.9公斤,14天显著降低体重5.5公斤,消耗体内脂肪3.6公斤,同时保护了肌肉等非脂肪组织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