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游高梁桥记

游高梁桥记

游高梁桥记
游高梁桥记

游高粱桥记

【教学目标】

1、了解袁宏道和公安派的有关文学知识。

2、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3、体会作者的高雅情趣

【学习重难点】

重点:同学习目标2

难点:同学习目标3

【预习导航】

1、走近作者

(1)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湖北公安县)人。他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晚明反复古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称“三袁”。他主张文学创作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品语言清新明快,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

(2)公安派: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1560—1600)、袁宏道(1568—1610)、袁中道(1570—1623)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公安派的文学主张主要是:①反对承袭,主张通变。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③推重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

2、课前预习,给加点的字注音

鳞鬣()窈窕()( )几席()

缙绅()( ) 岚()趺坐()茗()

侑()痴禅者()筵中人()

喧嚣怒诟()( )了不相属()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京师最胜地也精蓝棋置

而西山之在几席者窈窕绿树中

朝夕设色以娱游人

城中士女云集缙绅士大夫

趺坐古根上浪纹树影以为侑

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喧嚣怒诟

步至极乐寺了不相属:

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

【活动探究】

活动一:读一读

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尽量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自由朗读后,小组推荐代表,开展朗读比赛。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②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

活动二:译一译

1、结合课下注释,自己翻译课文,把疑难字词画出来。

2、小组间讨论交流。

3、质疑问难:提出你的疑问,让其他组同学帮你解决。

4、翻译接龙:

小组所有成员共同参与,每人一句,看哪一组翻译的最流畅、最准确。

活动三:找一找

聪明如你,能够体会出作者面对大自然时那种高雅的情趣吗?这也是公安派“独抒性灵”文学主张的体现,请从文中找出原句并分析。

【当堂检测】

1、一词多义

京师最胜地也

胜日出江花红似火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流急而清

而观梅花而返

而西山之在几席者

朝夕设色以娱游人

茗饮以为酒

以浪纹树影以为侑

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

皆相视以为笑

鱼之沉水者

西山之在几席者

之鱼鸟之飞沉

人物之往来

忽而下,与之语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皆见。

②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娱游人。

③当春盛时,城中士女云集,缙绅士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

④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

物之往来,以为戏具。

3、假如你是袁中道,出游高梁桥时风和日丽,又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含答案)

一、阅读理解 1.课外阅读轩。 哑巴渡 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渡口,摆渡的人是一个()的哑巴老头,乡亲们都管这儿叫哑巴渡。 哑巴老人的船总是干净而清爽,船舷擦得亮亮的,闪着桐油的光泽,一点也不像他()的脸。哑巴老人的船摆得又快又稳,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在岸上一吆喝,他就会从船舱里出来,再()地把过河人送到对岸去,春夏秋冬,从不间断。在这里过河的人,不用担心会耽搁行程。 河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流淌着,日子在()中逝去。哑巴老人在这里默默地把船摆过来,渡过去,人们已经习惯了河水、渡船和哑巴老人的存在,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直到有一天,哑巴老人生病被送进了医院,大家才怀念起以前只用一双粗大的手说话的哑巴老人。人们想起他摆船的稳当。想起了他一毛钱的渡河钱。想起了他冬天半夜里穿衣解缆就为了送一个行人过河。哑巴不在了,人们觉得船上空落落的。 一天,乡里突然来了个老将军,手里捧着哑巴老人的骨灰盒。哑巴老人得的是肝癌,死在医院里。他把一生摆渡的钱全捐了出来,想在这条河上建一座新桥。 就在新桥建成剪彩的那天,老将军含泪讲述了一件让人震惊的往事:在红军长征的一次战斗中,为了拦截追击的敌人,还是“红小鬼”的老将军奉上级的命令配合班长炸掉石桥。摆渡的哑巴老人就是我的班长! 阳光下,洁白的桥身闪烁着三个大字:哑巴渡。一位老红军生前在这里炸掉一座桥,摆了一辈子渡,死后又留下了一座桥。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章中的括号里。 A.干干瘦瘦 B.稳稳当当 C.平平淡淡 D.皱皱巴巴 (2)哑巴老人的船________,他摆得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哑巴老人________。 (3)“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句中的“这一切”指的是________。 (4)哑巴老人生病住院,人们怀念他的原因有哪些? (5)通读全文,哑巴老人一生做了哪几件事?你觉得哑巴老人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1)A;D;B;C (2)干净而清爽;又快又稳;他是勤快、摆渡技巧高超、做事利索 (3)年复一年哑巴老人用渡船载人过河。 (4)哑巴老人摆船又快又稳;收费便宜,渡河只收一毛钱;在这里过河,不会耽搁行程。(5)炸桥、摆渡、建桥;哑巴老人识大体、顾大局,一生默默奉献,不求回报。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真正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

游高梁桥记

游高梁桥记?原文 3相关介绍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皆见。精蓝棋置,丹楼珠塔,窈窕绿树中。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娱游人。当春盛时,城中士女云集,缙绅士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游。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趺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少顷,遇同年黄昭质拜客出,呼而下,与之语,步至极乐寺观梅花而返。 译文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是京城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两条河夹着堤岸,垂杨柳蜿蜒了十余里,水流又急又清,鱼沉到了水底,鱼鳞和鱼鳍都看得清楚。佛寺星罗棋布,红楼朱塔,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美丽。而从西山为游人所设下的坐席上看到的景致早晚都不一样,仿佛是故意用来娱乐游人的一样。当春意正浓时,城里的达官贵人,只要不是特别的没空都会来这里游览一番。三月一号那一天,带着王袗和和尚寂子一起去游览。当时的杨柳刚刚抽芽,山色雾霭冥蒙,水与河堤齐平,两岸音乐声持续。盘腿坐在古树根上,把茶当作酒来品饮,绿树浪影好似劝人畅饮的音乐和锦帛一般,清清的水让我产生错觉,仿佛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一般,人来人往,也好似这景致的一部分。河堤上的游人看到我们三个人呆坐在古树上,像傻和尚一样,纷纷相视而笑。而我们是在笑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喧嚣怒诟,和这美景丝毫不相衬,也不知乐从何来。过了一会儿,遇到了同一年登科的黄炜,叫他下来,与他交谈了一会儿,步行到极乐寺观赏了梅花,接着就回家了 2②游高梁桥记袁中道编辑原文 高梁旧有清水一带,柳色数十里,风日稍和,中郎1拉予与王子2往游。时街民皆穿3沟渠淤泥,委积4道上,羸马5不能行,步至门外。 于是三月6中矣,杨柳尚未抽条,冰微泮7,临水坐枯柳下小饮。谭锋甫畅8,而飙风9自北来,尘埃蔽天,对面不见人,中10目塞口,嚼之有声。冻枝落,古木号,乱石击。寒气凛冽,相与御11貂帽,着重裘12以敌13之,而犹不能堪14,乃急归。已黄昏,狼狈沟渠间,百苦乃得至邸15,坐至丙夜16,口中含沙尚砾砾17。 噫!江南二三月,草色青青,杂花烂城野,风和日丽,上春18已可郊游,何京师之苦至此19。苟非大不得已20,而仆仆21于是,吾见其舛22也。且夫贵人所以不得已而居是者23,为官职也。游客山人24所以不得已而至是者,为衣食也。今吾无官职,屡求而不获,其效亦可睹矣。而家有产业能够糊口25,舍水石花鸟之乐,而奔走烟霾26沙尘之乡,予以问予27,予不能解矣。然则是游也宜书,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28,颠倒而无计算也29。译文 高粱桥原有一条清澄的带子般的河水,杨柳绵延几十里,刚好天气比较晴好和暖。袁宏道拉我和王章甫一道前去游览。那时市民都在疏通渠道的淤泥,淤泥堆积在路上,瘦弱的马无法行走,我们步行来到西直门外。 这时已是三月中旬,柳树还没有发芽,冰刚刚融化,我们坐在靠近水边的枯柳树下喝酒。交谈的刚刚畅快的时候,暴风就从北而来,灰尘遮蔽了天空,就连对面的人都看不到。沙石击中眼睛,堵塞口鼻,嚼一嚼就能发出响声。冻住的树枝被吹落,古树呜呜号叫,石头相互撞

五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100篇-五年级阅读理解100篇

五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100篇 【篇一: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100篇】 xt>一、古诗文填空(60分) 1、《清明》的作者是,这首诗的前两句是,。 2、 3、“总把新桃换旧符。”是的诗句。 4、《示儿》的作者是,他是代诗人,诗的后两句是,。 5这样的诗句。 6、。春风又绿江南岸,。 7、。欲把西湖比西子,。 8、,花木成畦手自栽。,。 9、。卷地风来忽吹散,。 10、。二、默写古诗(20分) 1、默写两首描送别朋友的古诗: 《》作者。 。 《》作者。 。 2、默写两首带“银河”字样的古诗: 《》作者

。 。 《》作者 。 。 三、阅读积累(30分) 一、课内:(16分) 1、词,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因为句子有长有短,所 以又叫。 2、,,是知也。 3、子不学,。,。 4、“白杨树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还是,不管遇到还是,它总是那么,那么,不,也不。” 二、课外:14分 1、写出“金陵十二钗”中的四个 人:。 2、“病补孔雀裘”的是。“痛吟《葬花词》”的是。 3、《儒林外史》的作者是 4、巴尔扎克是国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有很多,请写 出其中的两部作品名称《》《》 5我班图书角还有他的诗集呢。

6、法国的大仲马著名的作品有《》《 【篇二:沪教版五年级升初中语文阅读理解100篇(第 二部分)】 txt>亵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怎样阅读写人的文章● 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 姓名班级学号计分 【知识要点】 ● 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 写人文章,是以表现人物为重点的,而人物的特点 , 除了通过事情来表现 外,还通过人物描写来展示。人物描写方法,主要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 描写、心理描写等。只有这样 , 才能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我们在阅读时,一定 要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体会人物的个性品质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分析写作目的,归纳中心思想 明确了文章写什么,还要弄清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对中心思想的总结 概括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 一、基本积累:(40分) 1、按要求写四字词语:(18分)

最新散文观后感(精选多篇)

散文观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母亲》观后感(散文) 《母亲》观后感(散文) “世上有一本永远写不完书——就是母亲。”这句话出自《母亲》。这篇散文是肖复兴写的。 这一篇感人文的写作顺序是从始到终,一个“我”从母亲死后,对父亲带来的后母从反感到好感;从讨厌到喜爱。 文章一开始,“我”的母亲重病走了,父亲从乡下带来一个后母和她的女儿。“我”从那一个刻开始非常讨厌她们母女。 后来,因为“我”把“我”的亲生母亲生前照挂在我家最显眼的地方,后母居然没有嫌弃它反而很“照料”它。所以我有一点点认可她,但是,我也没有从此喜欢她。 文章最后,写了父亲因病去世,后母为了维持我们的生活,居然将自己的女儿嫁入新疆。还因为一次突如其来的自行车车祸,她坚持背着我赶了很远的路,又把我从远远的医院背回来。因这一切的一切,我感觉到了母爱。

这使我觉得,其实,“后母”在现实生活中,并非只有像《白雪公主》中的后母般恐怖,她们之中,也有好和坏的之分。 寮步中心小学六年级:*** 第二篇:散文(一) 第六章散文 教学目的 1了解“五四”散文的总体状况。 2掌握鲁迅、周作人、郁达夫、林语堂、冰心等作家散文的主要特点。教学重点 鲁迅、周作人、郁达夫、林语堂、冰心等作家散文的主要特点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步骤 关于“五四”时期散文创作的状况,鲁迅在30年代曾经这样回顾:到了“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之上。这之中,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但因为常取法于英国的随笔,所以也带一点幽默和雍容;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 这时期产生了鲁迅、周作人等散文大家以及冰心、朱自清、郁达夫、林语堂等诸多不同风致的散文名家。

回家的敲门声 课外阅读理解提高(含答案)

回家的敲门声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 1.回家的敲门声 ①每一个夜晚的来临,一听到我下班回家叩打门环的声音,父母便像赛跑一样一 前一后争着为我开门,总怕被对方抢了先。 ②母亲的脚步细碎而轻柔,父隶的脚步则如重锤般有力,踩得地面“咚咚”直响。 因此尽管母亲非常的努力,但总是比父亲慢半拍,为我开门的似乎永远都是父亲! 有时候母亲也会站在父亲身后大声的嗔怪:“平时让你干点事,你磨磨蹭蹭慢慢腾腾的,一听到儿子回来你跑的比兔子都快!”父亲此时总是呵呵的憨笑两声,但并不驳斥母亲的话。 ③门在开启的瞬间,我照例能听到两声一高一低苍老而亲切的问候。随后老两口 就像勤务员似的一人给我推自行车,一人帮我拿包,让我尽享“领导”般的待遇。就这样,父母一前一后紧紧相随的身影,或重或轻的脚步声,或高或低的问候声一直伴随我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④后来为我开门的只有父亲一个人了,因为母亲病了,她已经彻底失去了与父亲 竞争的能力,腿脚已不太灵便的她大多数时间里只能坐在床头迎接我的归来,目送我的离去,而我也很难听到母亲那风风火火细碎而轻柔的脚步声了。 ⑤母亲久治不愈的病带走了父亲很大一部分活力,他的脚步声不再像重锤般的有 力而变得有些迟缓了。除了他亲切的问候,温和的眼神未变,父亲脸上的皱纹已增加了很多,头上的白发也增加了很多…… ⑥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父母对我的依恋似乎更浓更深了。有时晚上加班回家迟一 些,父亲便携着孱弱的母亲在街口翘首以盼、望眼欲穿的看着儿子来时的路……大老远我就能看到昏黄的路灯下站着两个互相搀扶着的老人雕塑般静静的、久久的凝视着远方,他们灰白的头发不时被风吹起。来回飞舞……我知道那是父母在等我回家。 ⑦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究竟等了我多久,但我肯定想像得出从家到街口,他们已经 进进出出很多遍了。很可惜,那时候我并没有任何的感恩之心,丝毫也没有,我只是觉得做父母的都是这样。 ⑧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进大门我发现门口忽然多了一把椅子,起初我很奇怪, 不知道椅子放在这里究竟有何用?后来我知道了椅子是父亲放在这里的,是他专门坐在这里等着为我开门的。父母亲年纪都大了,耳朵都有些发沉,母亲怕我敲门时他们听不到,便建议父亲在门口放一把椅子,快到我回来的时间,父亲便坐在这儿等着我的敲门声…… ⑨再后来,我结婚了,回家的次数浙渐少了起来。但是发在门口的那把椅子却始 终未动。 ⑩他喝光了瓢里的水,接着说为了抄近路,他蹚着水过的十里河,可过河的时候把脚给崴了,一拐一拐地又走了十里路,拐回了家。

五年级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五年级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内含45个五年级阅读专练) 深山含笑(五年级阅读训练A) 我以前见过的含笑花都是庭院种植的,叶细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含笑不(以、已)艳丽著称,妙的是一缕沁香。 在井冈山深处,我被另一种含笑花(佩、折)服!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这就是野生的深山含笑。多么突兀的秀色啊!她简直像一个绝世独立的北方佳人,(竟、竞)然在大山深处隐藏了如此潇洒、如此豪放的春光。和庭院含笑相比,倒(像、向)是临风挺立的 巾帼英雄,笑得那么爽朗、欢畅。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似乎天上的白云都是从她的胸中笑出来的。 从小路那边走过来两个拎着简单行李的年轻人。他们是那个边远的、还没通车的村子里的老师、跟着他们,我们也进了村。目睹孩子们围着老师的亲切嬉闹,我忽然感觉另有一株高大的深山含笑在我心中晃动起来…… 1.把文中括号里有不合适的字划掉。(5分) 2.庭院中的含笑与野生的含笑有什么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用曲线画出两个比喻句。(2分)

4.注意带点词语,结合题目写出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4分) --------------- (五年级阅读训练二) 王若飞同志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解放前,他因从事革命工作,被敌人逮捕了。在监狱里,他经常对难友们说:“敌人要摧残我们,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我们是革命者,决不能向恶劣的环境屈服,要坚决斗争。” 王若飞同志的身体不好,为了坚持对敌斗争,他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条件锻炼身体。 王若飞同志在狱中的锻炼方法之一是日光浴。他利用每天短暂的放风时间到院子里晒太阳。后来,他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敌人被迫允许他每天晒一两小时太阳。他就利用这个机会,躺在院子里让太阳晒全身,把皮肤晒得紫红紫红的。 冷水擦身,是王若飞锻炼身体的另一种方法。那时,反动派百般折磨政治犯,别说洗澡,就连喝的水也不供给。但王若飞的言行感动了出身贫苦的老看守员,他偷偷地给王若飞买了几只大碗,王若飞同志每天用它盛冷水,用毛巾蘸着擦身,擦到全身发红为止。 王若飞同志在狱中还有一种锻炼方法,叫做“室内体操”。体操包括伸腿、弯腰、曲臂等动作。不管三九天,还是三伏天,他都坚持锻炼。 一次,一个难友问王若飞:“我有一事不明白,你骂**,骂蒋介石,天不怕,地不怕,真是好汉。可是,你坐在牢房里,还天天做操,

【同步练习】《游高梁桥记》(北师大)

《游高梁桥记》同步练习 1.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朝夕设色以娱游人 . 浪纹树影以为侑 . 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 . 步至极乐寺观梅花而返 .对下列句中的粗体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窈窕绿树中(形容建筑物的秀雅) . 精蓝棋置(棋子) . 趺坐古根上(双脚交叠而坐) . 喧嚣怒诟(骂) .下列各项中标色的“以”与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属予作文以记之 . 朝夕设色以娱游人 . 茗饮以为酒 . 皆相视以为笑 . 自以为不如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皆见。 ()趺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 .作者在游记里是如何表现情感的? .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 . 着重.着急 .着迷 .着火 .下列划线词语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委积道上 .谭锋甫畅 . 着重裘以敌之 . 而犹不能堪 .下列划线词语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苟非大不得已 . 而仆仆于是 . 书之所以志予之 . 嗜进而无耻 .袁宏道和袁中道的游高梁桥记有什么不同之处? .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游记。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1. 2. 3. 课后能力提升: 1.()水流湍急而清澈,沉在水底的鱼,鱼鳞、鱼鳍都看得清。 ()(我们)双脚交叠坐在古树根上,把饮茶当作饮酒。 .作者通过描写以茶代酒、以山水佐酒、芸芸众生不解其乐的世俗相,揭示世俗中人不解山情水意的可悲。表现了自己高雅的情趣。

.袁中道的记游,把小风景的美感无限放大,而把大环境的恶劣忽略不计。袁宏道则相反,他对被大环境污染的小风景的美感忽略不计,而对大环境的恶化程度浓墨描绘,深恶痛绝。 .略。

《等你回家》阅读答案

等你回家 (1)我曾陪一个父亲,去800里外的戒毒所,探视他在那里戒毒的儿子。 (2)戒毒所坐落在荒郊野外,我们的车,在乡间土路上颠簸着。路边,野葵和蒲公英开得正盛,一些鸟在草地间飞起又落下,天空很蓝,显得很高远。父亲的心,却低落得如一棵衰败的草,他恨恨地说:“真不想来啊。” (3)一路之上,他不停地痛骂着儿子,历数着儿子种种的不是,说他毁了一个家,毁了他。他含辛茹苦养大他,为他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帮他娶了媳妇.那个不肖子,却被一帮狐朋狗友拖下水,去吸食毒品。房子吸没了,媳妇吸跑了……他一辈子积攒的家业,几乎被他掏空了。 (4)“我真想跟他同归与尽!”这位父亲说到激愤处,双眼通红地睁着,抛出这样一句狠话来。若儿子在跟前,他是要把他撕成碎片才甘心的。 (5)我坐在一边,听他痛骂,隐隐地担心:这样的父亲去见儿子,会有怎样的结果? (6)车子一路向前,野葵和蒲公英一路跟着。终于,远远望见了几幢房子,青砖青瓦,连在一起,坐落在一块开阔地。开车的师傅说:“到了。”父亲像突然被谁猛击了一掌似的,愣愣地,不相信地问:“到了?”一看表,快上午10点了。他急了,说:“也不知能不能见着。”因为这家戒毒所的规定,上午10点之后,一律不允许探视。 (7)他一口气跑到大门口,还好,还有15分钟的时间。办完相关手续,这个父亲一秒也不曾停留,急急火火地往探视室跑。很快,他儿子被管教干部带进来。这个个子高高的年轻人,脸上既无欢喜也无悲伤。看到父亲,他嘴角稍稍撇了撇,有嘲讽的意味。一层玻璃隔着,他在里面,父亲在外头。从他进来起。父亲就一直盯着他,话筒拿在手上,却不说话。 (8)旁边,亦有来探视的人。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孩子,在玻璃窗外头,不停地用手指头在举起的另一个手掌上画着什么。里头是个清秀的男孩子。他眼睛跟着女孩的手指转动,频频点头,含着泪笑。他读懂了她爱的密码--从此,都改了吧。还有几个人,男男女女,大概是一家子,围在一起争着跟里面的一个中年人说话。里面的中年人,一张脸憔悴无比,却一直笑着,一直笑着。这时,他们中的一个,突然到探视室外面叫了一个男孩进去。孩子不过十一二岁,白净的面容,文文弱弱的。孩子怯怯地打量了一下四周,然后拿过话筒,隔着玻璃窗,才说了一句什么,里面笑着的中年人立即不笑了,他愣愣地看着孩子,眼泪流了下来。 (9)“哭什么呢?你会改好的!”我听到那些人里的一个大声说。 (10)探视的时间快要过去了,管教干部已进来提醒。一直跟儿子对峙着的父亲这才掉过头来。我发现他与刚才的强悍判若两人,竟是一脸的戚容。低声说:“里面的日子不好过,看他黑了,也瘦了。” (11)他转身问我“你有纸笔吗?” (12)“当然有。”我掏出来给他,正疑惑着他要做什么,只见他低头在纸上迅速写下几个字,贴到玻璃窗上给儿子看。里面的年轻人,看着看着,神情变了,两行泪缓缓地从腮边滚落下来。 (13)探视结束后,我看到这位父亲在纸上留下的字,那几个字是:儿子,等你回家。 19.第(4)段划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是______,它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2分) 20.第(2)段划线句是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 _____ 。(3分) 2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6分)人物地点情境父亲的表现父亲去戒毒所的路上想起儿子的吸毒经历情绪激愤,痛骂儿子戒毒所大门(1)(2)探视室(3)拿着话筒,却盯着儿子不说话听到管教干部的时间提醒后(4) 22.第(12)段中年轻人“两行泪缓缓地从腮边滚落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4分) 23.对文中父亲形象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_。(2分A.这是一个严厉、不近人情的父亲。 B.这是一个有着宽大胸怀、无私的父亲。 C.这是一个对爱表现含蓄、又能给儿子精神力量的父亲。 D.这是一个望子成龙又恨铁不成钢的父亲。 24.本文题目是“等你回家”的含义是:(1)___________ __; (2)_____ ________。(4分)等你回家答案 19.与(1分)于(1分) 20.自然环境(景物)(1分)通过写花革的茂盛、飞鸟的活跃和天空的高远,反衬出父亲心情的低落。(2努) 21.(1)发现快过探视时间了(1分) (2) 一口气跑到大门口,并急急火火地往探视室跑(2分) (3)看到儿子被管教干部带进来后(1分) (4) 一脸悲戚,为儿子写下“儿子,等你回家”的纸

【阅读理解】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精选及答案

【阅读理解】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精选及答案 我喜欢露珠,我赞美它。 夏日的清晨,我来到野外散步。在万道霞光中,一个美妙的,崭新的世界便(显现呈现出现)在我的眼前。看!那无边的绿叶上,闪动着无数颗晶莹的露珠,一颗、两颗、十颗、百颗……啊!像夜空中璀璨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满了宝石,又像千百万闪光的眼睛。啊!露珠!这就是极普通又为人们所喜爱的露珠。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教育哺育培育)儿女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辛勤工作。它不像暴雨那样挟带风雷闪电以(夸耀显耀炫耀)它的威力,更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残忍残暴)无情。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树木、庄稼……而对它们却无所苛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伏在桌边灯下夜以继日地工作,把全部心血洒在我们的心田…… 我爱露珠,它比珍珠更珍贵,比宝石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我赞美它。露珠精神将永远在我心头闪动。 1、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依次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 _____ 2、把文章第三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3、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⑴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于:___________ ⑵又为人们所喜爱。为:_____________ 4、“露珠精神将永远在我心头闪动”中“露珠精神”是指_________ 2 这是一个迷人的海滨的夏夜。 夕阳西下,天空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霞光染成了红色,它比天空的景色更壮观。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闪烁着,滚动着,使人赞叹。 夜幕降临,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浅红,当一切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高而远的天空中便出现了夜明星。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各处的灯火,也陆续亮了起来,尤其是山坡上那一片片灯光,它们从半空中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像一串流动的珍珠. 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望着这夏夜的景色,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和兴奋。

《回 家》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回家》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回家 (美)皮特·哈米尔 三个小伙子和三个姑娘乘坐公共汽车去佛罗里达,在车上,他们开始注意到文戈。 文戈坐在他们前面,衣着简朴,但不很合身。他坐在那里,一直没有动一下,满是灰尘的脸上看不出他的实际年龄。他一直咬着嘴唇,一语不发。 过了一会儿,他们还是知道了文戈辛酸的经历。 他在纽约监狱里关了四年,现在是回家去。他的妻子是一个极好的女人,他在坐牢时曾写信劝她再找个丈夫,还告诉她不必给他写信。果真如此,三年半里她没有给他写过一封信。 “你现在回家,对家里的情况什么都不知道?”有一个姑娘问。 “是的,”他羞怯地说,“不过,上一周,当我确信假释就要批准时,我又给她写了信。我告诉她,如果她没有改嫁,愿意等我回家,那就在镇口的橡树上系一条黄手帕。我看见黄手帕就会下车回家。如果她不想要我,就不系手帕,这样我就继续坐在车上走过去。” 他们都关注着布伦斯威克镇的到来,并相互传看着文戈拿出来的几张照片。照片上是他妻子和三个孩子——妻子透露出一种淳朴之美,孩子们尚未发育成熟。可以看得出来,照片不知被文戈抚摩多少次了。

现在他们离布伦斯威克镇还有二十英里,几个年轻人都坐在右边靠窗的座位上,等待着那棵大橡树的出现。文戈不再向车窗外张望,脸上的肌肉绷得紧紧的,好像他在给自己鼓劲,决心战胜另一次失望。 这时离布伦斯威克镇只有十英里,五英里……突然,所有年轻人都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们叫呀,喊呀,高兴得手舞足蹈——镇口那棵橡树上挂满了黄手帕,二十条,三十条,也许有几百条。那棵树,真像一面欢迎的旗帜,在迎风招展。 只有文戈坐在那儿,呆呆地望着那棵橡树。 (原文有删改) (1)简要概括文戈妻子的主要形象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简析这篇小说中文戈的心理变化。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完整)五年级阅读训练题10篇(附答案)

深山含笑(五年级阅读训练一) 我以前见过的含笑花都是庭院种植的,叶细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含笑不(以、已)艳丽著称,妙的是一缕沁香。 在井冈山深处,我被另一种含笑花(佩、折)服!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这就是野生的深山含笑。多么突兀的秀色啊!她简直像一个绝世独立的北方佳人,(竟、竞)然在大山深处隐藏了如此潇洒、如此豪放的春光。和庭院含笑相比,倒(像、向)是临风挺立的 巾帼英雄,笑得那么爽朗、欢畅。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似乎天上的白云都是从她的胸中笑出来的。 从小路那边走过来两个拎着简单行李的年轻人。他们是那个边远的、还没通车的村子里的老师、跟着他们,我们也进了村。目睹孩子们围着老师的亲切嬉闹,我忽然感觉另有一株高大的深山含笑在我心中晃动起来…… 1.把文中括号里有不合适的字划掉。(5分) 2.庭院中的含笑与野生的含笑有什么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用曲线画出两个比喻句。(2分) 4.注意带点词语,结合题目写出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4分)

--------------- (五年级阅读训练二) 王若飞同志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解放前,他因从事革命工作,被敌人逮捕了。在监狱里,他经常对难友们说:“敌人要摧残我们,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我们是革命者,决不能向恶劣的环境屈服,要坚决斗争。” 王若飞同志的身体不好,为了坚持对敌斗争,他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条件锻炼身体。 王若飞同志在狱中的锻炼方法之一是日光浴。他利用每天短暂的放风时间到院子里晒太阳。后来,他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敌人被迫允许他每天晒一两小时太阳。他就利用这个机会,躺在院子里让太阳晒全身,把皮肤晒得紫红紫红的。 冷水擦身,是王若飞锻炼身体的另一种方法。那时,反动派百般折磨政治犯,别说洗澡,就连喝的水也不供给。但王若飞的言行感动了出身贫苦的老看守员,他偷偷地给王若飞买了几只大碗,王若飞同志每天用它盛冷水,用毛巾蘸着擦身,擦到全身发红为止。 王若飞同志在狱中还有一种锻炼方法,叫做“室内体操”。体操包括伸腿、弯腰、曲臂等动作。不管三九天,还是三伏天,他都坚持锻炼。 一次,一个难友问王若飞:“我有一事不明白,你骂**,骂蒋介石,天不怕,地不怕,真是好汉。可是,你坐在牢房里,还天天做操,又好像很爱护自己的身体,这 究竟是怎么回事?”

袁中道《游高梁桥记》原文及译文

袁中道《游高梁桥记》原文及译文 袁中道《游高梁桥记》原文及翻译 袁中道 原文 高梁旧有清水一带,柳色数十里,风日稍和,中郎2拉予与王子3往游。时街民皆穿4沟渠淤泥,委积5道上,羸马6不能行,步至门外。 于是三月7中矣,杨柳尚未抽条,冰微泮8,临水坐枯柳下小饮。谭锋甫畅9,而飙风10自北来,尘埃蔽天,对面不见人,中11目塞口,嚼之有声。冻枝落,古木号,乱石击。寒气凛冽,相与御12貂帽,着重裘13以敌14之,而犹不能堪15,乃急归。已黄昏,狼狈沟渠间,百苦乃得至邸16,坐至丙夜17,口中含沙尚砾砾18。 噫!江南二三月,草色青青,杂花烂城野,风和日丽,上春19已可郊游,何京师之苦至此20。苟非大不得已21,而仆仆22于是,吾见其舛23也。且夫贵人所以不得已而居是者24,为官职也。游客山人25所以不得已而至是者,为衣食也。今吾无官职,屡求而不获,其效亦可睹矣。而家有产业可以餬口26,舍水石花鸟之乐,而奔走烟霾27沙尘之乡,予以问予28,予不能解矣。然则是游也宜书,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29,颠倒而无计算也30 译文 高粱桥原有一条清澄的带子般的河水,杨柳绵延几十里,刚好天气比较晴好和暖。袁宏道拉我和王章甫一道前去游览。那时市民都在疏通渠道的淤泥,淤泥堆积在路上,瘦弱的马无法行走,我们步行来到西直门外。 这时已是三月中旬,柳树还没有发芽,冰刚刚融化,我们坐在靠近水边的枯柳树下喝酒。交谈的刚刚畅快的时候,暴风就从北而来,灰尘遮蔽了天空,就连对面的人都看不到。沙石击中眼睛,堵塞口鼻,嚼一嚼就能发出响声。冻住的树枝被吹落,古树呜呜号叫,石头相互撞击。十分寒冷,一起戴上貂皮帽,穿上厚皮袄用来抵挡暴风,然而仍不能忍受,于是就急忙回家。到黄昏时,十分狼狈地走在沟渠间,历经千辛百苦才到家,坐到半夜,口中还有碎沙。 哎,江南二三月,草色青青,城乡杂花烂漫,风和日丽,正月就己经可以去郊游,为什么京都恶劣到这种地步。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而风尘仆仆来到这里,我看是很荒谬的。况且地位高的人之所以不得不居住在这里,为的是担任官职,出游的人。从事卜卦、算命等职业的人之所以不得不到这里,为的是谋取吃穿。现在我没有一官半职,屡屡谋求却得不到,效果也是可以看得见的了。而家里本

回家的路(阅读理解及答案)

回家的路 朱道能 ①那年年三十,我和妻子回老家看一年多未见面的儿子,由于耽误了最后一趟班车,只能去公路上拦车,可年三十的公路上,哪还有往日的车水龙马? ②当时,我看到路边有一家三口人,也在焦急地张望着。一问,也是拦车回家的,还是河南老乡。一直等到下午4点多,我们终于看到一辆“豫L”牌号的空货车,轰隆隆驶了过来。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上”,几个人便冲上公路……随着一阵刺耳的刹车声,一个黑黑胖胖的司机跳了下来,吼道:大过年的,你们找死啊? ③许是听到一声声熟悉的乡音,司机的脸色缓和下来了。他说:前面没座位了,只能坐车厢了。一个人30元,要上就快。当我们手忙脚乱地爬上车厢,一股腥臭味扑鼻而来,原来这是一辆拉猪的货车。坐下后,我们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然后轻松地聊起家常来。林姓老乡谈他卖菜起早摸黑的劳累,我谈摆地摊日晒雨淋的辛苦,然后就是一阵唏嘘。而两个女人谈论的,则是家里的孩子。林大嫂说,儿子叫虎子,两岁。老家还有一个七岁的女儿,叫大妮,跟着爷爷奶奶过,一年了,都想不起大妮的模样了。说到这里,她哽咽起来。妻子咬着嘴唇,别过脸去。 ④虎子很乖,躺在妈妈的怀里,一声不吭。我掏出买给儿子的玩具手枪,递了过去。虎子一见,喜欢得不得了,睡着了,还紧紧抱在怀里。 ⑤走到半路,下雪了,雨夹雪。风一刮,透心地凉。我跟妻子一对眼,就挪动身子,围挡在母子俩面前。无声中,四人相视,轻轻一笑。 ⑥雪越下越大,风也一阵紧似一阵。跟见就要进入河南境内了,突然,车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司机敲着车,喊:下来活动一下,车走不了了。 ⑦原来公路结冰打滑,前面出车祸了。司机听说孩子睡着后,大着嗓门嚷,咋不早说哩?赶快抱到驾驶室去,感冒了咋办?我们心头一热,就跟司机聊了起来。他说因为货款到不了位,所以拖到过年才往回赶。这时,离公路不远处的村子里,传来了一阵阵的鞭炮声。我轻叹一声:出门在外,都不容易啊! ⑧不知过了多久,车子终于蠕动起来了。这时,林大嫂一个人爬上了车厢。她说虎子还在睡觉,另外一个换班司机抱着。车子虽然开动了,却是单边放行,不但蜗牛般缓慢,且走走停停…… ⑨昏昏沉沉中,我听到司机喊了一声:信阳的老乡,到家了!和老乡挥手告别后,我跑到驾驶室边,刚把手伸进口袋,司机说了一声:快回家吧。然后一加油门,轰的一声,开走了。等我回过神来,只看到两个红色的尾灯,一闪一闪…… ⑩又跌跌撞撞地走了十几里山路,我们终于推开了家门。 11妻子把提包一放,伸手抱过儿子,一声声地喊:骏儿,妈妈回来了……娘说:别喊了,睡实了。早上就拉着爷爷的手,到村口去接你们,一直等到11点才睡着…… 12妻子把头埋在儿子胸前,紧紧地抱着。这时,我才想起买给儿子的玩具手枪来──呵呵,就算送给虎子的新年礼物吧。 13这时爹开腔了,对娘说:“你别光顾着说话了,赶快热饭热菜,一起吃团圆饭!”我一愣:你们还没吃饭?爹拿出一挂鞭炮,憨憨一笑:________我鼻子一酸,连忙接过爹手中的鞭炮,快步走到院中。 14噼噼啪啪,在欢快的鞭炮声中,我们家也过年了! (选自2015年1月14日《河南日报》,有改动) 13.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出来。(3分)

(完整)人教版五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及答案

502班暑假学俱乐部阅读内容 1. 风雪夜中的一盏灯 我家对面有一座山,山腰上有一所学校,童年,我就在这里上学。 隔着弯弯曲曲的小河和绿油油的稻田,我的窗户正好对着学校里张老师的窗户,我常常喜欢向那里眺望。每晚,那个窗口都闪烁着灯光。 那一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天气也格外冷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早早 就钻进了铺得软软的被窝一觉醒来我又习惯地向对面山腰望去透过纷纷扬扬的雪花张老师的窗口像往常一样闪烁着灯光在这沉沉的雪夜这灯光显得分外明亮、耀眼,我猛然想起,张老师的木柴已经烧光了!这样冷的天,张老师拿什么取暖?我急忙翻身下床,悄悄爬上小楼阁,把大哥留着大年三十炖猪头的好木柴"背"了一捆,向对面山腰跑去。 赶到老师窗下,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寒风夹着雪花顺着窗棂的缝隙不住往里灌,年久失修的窗扇也在风中不住颤抖着。张老师握着红笔,正在批改作业。他不停地跺脚,还不时放下笔来,往手里哈着热气,灯光照着他清瘦的面庞和冻得发青的嘴唇,他的鼻尖和耳朵冻得通红…… 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就像吞进了铅块,难受极了。我贴着窗户,轻轻地叫了一声:"张老师"。他吃惊地抬起头来,认出是我,便急忙打开了门……回到家,我又钻进被窝,还做了一个梦:我梦见张老师穿着厚厚的新棉衣,做在红红的炭火旁给我们批改作业,他的眼睛闪着光,脸上露出了笑容…… 学校门前的桃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一批批同学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张老师窗口的灯光却无论风霜雨雪,暑往寒来,每天都亮到深夜。他是在用青春和心血点燃着知识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路……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喜欢()前进()寒冷()急忙()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分外()吃惊()明亮()往常() 3、给文章第3自然段前部分加上标点。3分 4、选择正确的答案,(在序号上打"√")2分 (1)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为张老师送柴,说明"我"尊敬关心老师。 (2)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张老师伏案批改作业,说明张老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5、摘录文中具体描写张老师冬夜冒着严寒为学生批改作业的一句话。圈出文中反映张老师冷得厉害的词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6、理解句子的含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1)"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就像吞进了铅块,难受极了。"我难受是因为() a、张老师冷得厉害。 b、张老师工作到深夜,实在太辛苦了。

16游高粱桥记(董晓可) (1)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游高梁桥记》(袁宏道)课题:《游高梁桥记》 课型:比较·探究 上课日期:2012年10月30日 作者姓名:董晓可 课时: 1 单位:枣庄第二十三中学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游高梁桥记》(袁宏道) 1课时 【我的文本解读】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在第三主题单元“临水骋怀”中,编入明朝著名“公安三袁”袁宏道的《游高梁桥记》和袁中道的《游高梁桥记》,我想编者的用意应是让我们去感受同一景致不同人描写的独到之处。这两篇文言文题目相同,兄弟倆有时还是同去,描写的景致是一样的,描写的季节也是一样,两篇文章描写的景色有所不同,但他们游毕的印象与心境竟大相径庭。对于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我把诵读和比较作为重点,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古诗文的妙处。 相关课程标准:诵读古代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评价任务: 1.通过范读、个别读、齐读等多层次的诵读方式,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诵读技巧,能有感情准确地诵读诗歌。 2.通过“读——悟——赏”的形式,让学生学习文言文。 学习目标: 1.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3.了解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传达情感的作用。 【我的教学设计】 一、课前序曲 师:我国文学史上“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的父亲,苏轼是苏洵的哥哥;“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因他们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同学们,你还知道古代文学史上公安“三袁”吗?(学生发言)教师根据学情再补充。他们分别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长安人。

徐风《回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回家 徐风 ①已近年关,隐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县城年味渐浓。火车的汽笛声频繁地响起。一条悠长的巷道里藏着几户人家。一座陈旧的小四合院里传来清脆的电话铃声。 ②“妈,再过一两个小时我们就到家了,晚饭回家吃,一年没吃到您做的饭了,呵呵。” ③“你这孩子,咋突然就改主意了?不早讲,也好让妈提前高兴着,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 ④“不是想给您个惊喜吗,呵呵。” ⑤“好好好,妈这就准备去。”苗苗奶奶放下电话,“苗苗,你都听到了吧,你爸妈一会就到家喽,自己好好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奶奶脸上的皱纹一下全舒展开了。 ⑥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奶奶扶起被门槛绊倒的孙子,轻拍了下孙子的小脑瓜,乐呵呵跑进了厨房。 ⑦“就是,有钱没钱也得回家过年嘛。你们不记挂妈,不记挂苗苗,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苗苗奶奶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恨不得手脚并用地忙活。一切准备就绪,额头上竟浸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瞅着还算丰盛的菜肴,关键都是儿子媳妇爱吃的,喜滋滋地擦了擦汗,又捶了几下腰,却并不急着点火。天寒地冻的,等着儿子媳妇

回家边炒边吃。 ⑧也就在此时她才忽然想起小孙子,好像老一会没听到动静了,心里不知咋的“咯噔”一下,边喊边出了厨房,无人应答。 ⑨苗苗奶奶翻遍了满屋满院,犄角旮旯,仍不见小孙子人影,便心慌慌地跑出院子,挨家挨户寻找。邻居们都是一样的答案,她大声呼喊着追出巷子,来到街上,四下里飞速扫了一遍,眼里满是失望和惊恐。 ⑩这个节骨眼上孙子要是出点啥事,这个年还咋过?我咋向他爸妈交代?老天爷啊!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 ?“咱这儿就巴掌大的地方,何况还报了警,他们很快就能把苗苗找到的。”邻居们正在不住地安慰着精神几乎失控的苗苗奶奶,一阵急促的铃声骤然响起。 ?真悬哪!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邻居们急忙把苗苗奶奶搀起来:“咋了?到底说啥了?”“孩子在车站警务室呢!”苗苗奶奶带着哭腔说。 ?咱咋就没想到呢?火车站离这里不是很远。敢情这孩子是去接站了,等不及了。哎哟喂,你说这么个小孩,幸亏被警察发现了。 ?“麻烦你们帮我再守会家,我去把孩子弄回来。”苗苗奶奶边说边往外走。 ?“让老刘守着,我们几个陪你一块去吧,天黑路滑的。”几个热心的邻居前后撵了上去。

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一、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地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开头段、结尾段及各段落的首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2、认真审题,定向阅读。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认真读短文后面的题目的每个字,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地阅读,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后,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做到:准确、简洁、全面。 二、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 1、概括段落大意 (1)要准确地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2)摘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 (3)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 (4)联合法。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 2、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考题中得到提示入手。其主要方法有: (1)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如《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困难依然收养了自己已故邻居的两个孤儿这件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从文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反映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主的高尚品质。 (2)分析课文的重点段。从文中找出中心思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段,描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美好的幻觉以及幻觉瞬间消逝,重新回到冷酷的现实,再联系第一段和第三段“惨死接头”就不拿找出中心: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他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3)从文题找中心,有些文章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如《伟大的友谊》,文章歌颂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的革命友谊。 (4)从中心句找中心,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最后一句:“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又如《我的心事》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说话要算话”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3、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4、“根据语境解释词语”题型 有两种答题方式,一种是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即联系上下文),直接写出该词语的意思;另一种更为完整,即在解释完该词语后,再加上——在文中指的是…… 5、“赏析优美语句”题型(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