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豆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271.07 KB
- 文档页数:3
大豆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一、研究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成分,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饲料生产、生物燃料等领域。
因此,对于大豆的可行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大豆产业的市场需求分析、生产成本评估、潜在风险预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农业生产者和相关企业提供决策依据,推动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市场需求分析1. 大豆消费需求大豆作为主要的植物蛋白来源之一,具有丰富的蛋白质、优质的油脂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被广泛应用于豆腐、豆浆、大豆油、饲料、食品添加剂等领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健康、营养和功能性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大豆制品市场潜力巨大。
同时,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养殖业的发展,大豆饲料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2. 大豆产业发展趋势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大豆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在农业生产上,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同时,技术不断革新,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使得大豆产业的产能和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工业加工方面,大豆油、大豆蛋白等深加工产品也在不断丰富,为大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3. 危机与机遇然而,大豆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全球气候变化、种植环境的恶化、生产成本的增加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影响到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大豆产品的质量、安全以及环保要求也会愈发严格。
因此,大豆产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需要认真面对市场的变化和风险。
三、生产成本评估1. 劳动力成本大豆的生产过程涉及到种植、收割、加工等多个环节,涉及到大量的劳动力成本。
尤其是大豆的收割和加工环节,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2. 投入品成本大豆的生产需要耗费大量的农业投入品,如种子、化肥、农药等,这些投入品的价格波动和数量使用的合理性都会直接影响到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3. 管理成本在大豆的种植管理过程中,需要耗费一定的管理成本,包括耕地管理、灌溉、施肥、防治病虫害等。
黑龙江大豆出口问题浅析当今随着全球经济的全面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与各国之间的贸易也更加密切。
大豆自古以来,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大豆在中国普遍种植,在东北、吉林、辽宁等多地均有产出,其中以东北大豆质量最优。
我国大豆曾是世界主产量国之一,黑龙江省大豆也曾是我国最大的产量省,并在出口贸易中占有极大比例,而近些年,国外的大豆纷纷进入我国,受到进口大豆的影响,我国黑龙江省大豆出口数量逐渐减少,而进口数量呈现逐年增加。
如今国际间的贸易如此密切,新兴的大豆国家正在不断崛起,以美国巴西为首,给我国大豆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严重的贸易逆差逐渐呈现出来,给我国的黑龙江省的大豆出口带来重大的危机。
当前黑龙江省的大豆出口中仍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结构规模较小黑龙江省大豆种植产业规模上受到本土农作物的冲击,主要是大豆的种植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如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所以当地的种植大豆的农户们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近些年来其他粮食作物的面积不断增加,而大豆的种植逐年在减少,主要是黑龙江省大豆产量低,没有专业的种植规模,品质低下,导致大豆收益低下。
另外,黑龙江省大豆主要由当地农户种植,不同与他其他国家种植大豆,拥有大量的农场主式经营,有规划的农场经营,大规模的机械化的设备,而黑龙江省农民众多,各自种植,无组织,无规划,人多地少,结构不够合理,导致大豆种植受到了影响。
黑龙江省曾是大豆出口大省之一,由于在出口占据主导低位时,没有规划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国外出口大豆市场不够熟悉,当失去出口优势时,国内大豆种植的面积减少,产量减少,这是不得不进口需要的大豆,逐渐从出口大省到进口大省的转变。
二、生产成本较高黑龙江省大豆的生产成本较高,主要是在种植成本较高,收益低,其中包括大豆种植过程的化肥费、农药费、机械操作费和人工费。
同时在种植大豆的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和虫害的原因,大大减少了大豆的产量,成本不断增加,而收益在逐渐减少,导致大量的农户改种植其他的农作物。
2021年第2期(总第206期)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No.2.2021General.No.206收稿日期:2020-12-05作者简介:曹政委(1997—),男,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外政治制度研究;邢邑开(1970—),女,沈阳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孙畅(1998—),女,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甘南县兴久村现代农业的发展状况(一)多种类型农业初步发展甘南县兴久村位于齐齐哈尔西北部,丘陵地貌,位置偏远但可耕地面积大,户均耕地50亩左右,其村民基本是1955年以后垦荒而来的山东移民,农业发展主要依靠种植业和林业。
在大型机械逐渐普及的同时,农民一方面解放了自己的双手,另一方面,又不再单纯依靠畜力劳动,约1998年前后该村奶牛养殖业兴起并获得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个体养殖变成专门的养殖场、奶制品加工厂。
除了专业化养殖业以外,兴久村林业发展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较大发展。
据当地村民回忆:移民过来时全村林地面积在10000亩左右,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一到雨季,耕地受损十分严重。
现在,该村林地面积达28000多亩,育林工作有声有色,效果显著。
该村生态蔬菜种植的品种比普通家庭蔬菜种植要更加优良,蔬菜多经过杂交,但并没有大规模蔬菜种植,户均种植面积5亩左右,种植品种多样,多为满足自家生活需要,10月中旬左右所有蔬菜都进入窖藏。
总体来看,兴久村在传统种植业进步的基础上,林业、畜牧业、家庭蔬菜种植业得到了初步发展;主要体现在林业面积的扩大、畜牧业的专业化、蔬菜种植质量提升等方面。
(二)兴久村现代农业的特征作为移民垦荒村的兴久村,其现代农业发展有如下三个特征:1.家庭规模化。
这个叫法似乎有些矛盾,但该村农业的确如此,比起传统的家庭化农业生产,该村每户的土地经营面积要大得多,比起规模化农场作业该村又都自己经营上百亩耕地,所以这个叫法是很适合的。
一、前言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豆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稳步提升。
本文将对2023年度我国大豆种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种植面积与产量1. 种植面积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稳定在1.5亿亩以上,与上年基本持平。
其中,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大豆主产区,种植面积约为7000万亩,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46%。
2. 产量2023年,我国大豆产量达到2000万吨以上,较上年略有增长。
其中,东北地区产量约为9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5%。
三、种植结构及品种1. 种植结构近年来,我国大豆种植结构不断优化,高蛋白、高中油产量品种逐渐成为主流。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高蛋白大豆品种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50%以上,高中油产量品种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40%。
2. 品种在品种方面,我国大豆品种繁多,主要分为黄大豆、黑大豆和青大豆三大类。
其中,黄大豆品种适应性广,产量较高,是我国大豆种植的主要品种。
四、存在的问题1. 单产较低尽管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长,但单产水平相对较低,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主要原因包括: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存在不足。
2. 质量参差不齐我国大豆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产区大豆品质较差,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
这与种植者对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等方面的重视程度有关。
3. 病虫害防治难度大大豆病虫害种类繁多,防治难度较大。
部分病虫害如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蚜虫等对大豆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需加强防治。
4.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国际大豆市场的不断变化,我国大豆市场面临较大压力。
一方面,进口大豆价格波动较大,对国内市场产生一定冲击;另一方面,国内外大豆加工企业竞争激烈,对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带来挑战。
五、改进措施1. 加强品种选育加大对高蛋白、高中油产量大豆品种的研发力度,提高大豆品种的适应性、抗病性和产量。
绥化地区调研报告1.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绥化地区的发展现状、经济特点、人口状况、旅游资源等情况,为进一步的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和参考。
2. 绥化地区概况绥化地区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黑龙江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
地区总面积约为2.9万平方千米,人口约为350万人。
绥化地区地势平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3. 经济发展状况绥化地区经济以农业为主,农田面积广泛分布,农业总产值在全省内排名前列。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等。
此外,该地还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木材的加工和销售也是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
近年来,绥化地区逐渐发展起了一些新兴产业,如石油化工和高新技术产业。
石油储量丰富,该地区拥有多处石油和天然气油田,成为了能源产业中的重要一员。
同时,政府扶持和引导,高新技术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4. 人口状况与社会事业建设绥化地区人口规模逐年增长,主要以汉族为主,同时还有少数民族(如鄂伦春、达斡尔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绥化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也在快速推进。
为促进人口整体素质提高,绥化地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完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并优化配套设施,提高教育服务水平。
此外,地区还加大了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提高了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标准。
5. 旅游资源与文化传承绥化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人文历史,具备了良好的旅游开发潜力。
其中,有着“中国小瑞士”之称的五大连池风景区是该地区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该景区以其独特的地貌、秀美的风景和丰富的石化遗迹吸引了大量游客。
此外,绥化地区还有一批古建筑群和民俗文化,如清朝时期的兴凯湖村落、具有文化内涵的蒙古族和鄂伦春族的民居等,这些都是绥化地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6. 发展规划与展望绥化地区是黑龙江省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和潜力。
将来的发展,绥化地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继续发展农业和林业产业,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优化产业结构,加大高新技术和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力度,推动经济升级;-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 加强旅游开发,挖掘和保护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遗产,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豆制品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豆制品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 引言豆制品是人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追求,豆制品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报告旨在对豆制品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2. 调研现状豆制品产业目前在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其主要产品包括豆腐、豆浆、豆腐干等。
调研数据显示,豆制品销售额呈现年均增长率超过10%的趋势,市场潜力巨大。
同时,消费者对于豆制品的健康、营养、绿色环保等特点的关注度也逐渐增加。
3. 发展机遇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豆制品作为营养丰富、低脂肪、高蛋白的食品,在市场上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外,豆制品也受到了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例如对农村地区发展豆制品产业的扶持政策,这为豆制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4. 面临挑战豆制品产业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豆制品行业的品牌竞争非常激烈,市场份额分散。
其次,豆制品产业对于豆类的原材料依赖度较高,存在着供应链不稳定、价格波动等问题。
此外,豆制品产业在生产环节中也面临一些技术和质量问题,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质量管理。
5. 建议与措施针对豆制品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首先,豆制品企业应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形象,树立良好的品牌口碑。
其次,政府可以进一步推出扶持政策,加大对农村地区发展豆制品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开展豆类种植。
再次,豆制品企业可以加强与农民的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链,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质量。
最后,豆制品企业应积极进行科技创新,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加强质量管理,不断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豆制品产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为中国的食品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6. 结论综上所述,豆制品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市场需求强劲,但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只有加强品牌建设、政府支持、农民合作和科技创新等多方面的努力,豆制品产业才能迎来更好的发展,为人们的饮食健康和营养提供更多的选择。
2016年度大西江农场大豆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廖永霞
【期刊名称】《农技服务》
【年(卷),期】2017(034)003
【摘要】受国家玉米调控政策影响,本年度大西江农场玉米种植面积骤减,大豆种植面积略有增加,大豆产业结构有所调整,向专品种种植方向转变,但因受自然条件影响,本年度大豆产量较常规年份减产57%以上且品质差,大豆市场销售价格低,即使有国家惠农政策补贴及风险理赔,大豆收益仍很低.
【总页数】1页(P195)
【作者】廖永霞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西江农场,黑龙江黑河 16144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15年度大西江农场大豆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J], 廖永霞
2.2013年度同江市大豆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J], 蒋雨;刘东林;王兴强;邢丽君;吴海波
3.2012年度同江市大豆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J], 赵志;刘东林;王兴强;邢丽君;刘宜新
4.2016年度齐齐哈尔综合试验站大豆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J], 袁明
5.2013年度齐齐哈尔综合试验站大豆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J], 袁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1篇一、前言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豆产业的快速发展,大豆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为了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我们组织了一次大豆生产实践,现将实践过程和结果总结如下。
二、实践目的1. 了解大豆的生长特性和栽培技术;2. 掌握大豆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3. 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4. 为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三、实践内容1. 选地与整地(1)选地: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田块进行大豆种植。
(2)整地:深耕松土,使土壤达到适合作物生长的状态。
2. 种子处理(1)筛选:选择粒大、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
(2)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泡种子30分钟,消毒杀菌。
(3)催芽:将消毒后的种子放入湿润的布袋中,置于室温下催芽,待芽长至0.5-1厘米时播种。
3. 播种(1)播种时间:一般选择春季,土壤解冻后进行播种。
(2)播种密度: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
(3)播种方法:采用机械化播种,确保播种均匀。
4. 施肥与灌溉(1)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施用适量的氮、磷、钾肥,注意氮肥的施用比例。
(2)灌溉:根据大豆生长阶段和天气情况,适时进行灌溉。
5. 病虫害防治(1)病害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害发生。
(2)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降低虫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6. 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田间通风透光。
(2)追肥:在大豆生长期间,根据长势和土壤肥力,适时追肥。
(3)摘心:在植株生长旺盛期,摘除顶心,促进侧枝生长,提高产量。
四、实践结果1. 产量:通过实施大豆生产实践,大豆产量较往年提高了15%。
2. 品质:大豆品质得到明显改善,蛋白质含量提高,口感更佳。
3. 病虫害发生程度:通过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病虫害发生程度得到有效控制。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大豆作为重要的农产品,其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
为了总结大豆种植的经验和不足,提高大豆种植效益,特此编写本总结报告。
二、种植情况1. 种植面积:本年度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5亿亩,同比增长3.5%。
2. 产量:本年度大豆产量达到2084万吨,同比增长2.8%。
3. 种植品种:本年度主要种植品种为高油高产大豆,品种优良,抗病性强。
4. 种植技术:推广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实现了玉米和大豆的双丰收。
三、种植经验1. 政策扶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提高大豆生产者补贴、加大金融信贷支持等,为大豆种植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技术推广:通过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量。
3. 品种选育:选育出了一批高油高产、抗病性强的大豆品种,提高了大豆产量和品质。
4.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确保大豆产量稳定。
5. 市场销售:通过订单农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大豆销售渠道的多元化。
四、存在问题1. 产量不稳定:受气候、病虫害等因素影响,大豆产量波动较大。
2. 品质参差不齐:部分地区大豆品质较差,影响了市场竞争力。
3. 种植成本较高:土地、肥料、农药等成本逐年上升,增加了种植压力。
4. 销售渠道单一:部分地区大豆销售渠道不畅,影响了种植效益。
五、改进措施1.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提高抗灾能力。
2. 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大豆品质。
3. 优化种植结构,降低种植成本。
4. 完善销售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
5. 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大豆产量稳定。
六、总结本年度大豆种植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加强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提高大豆种植效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第2篇一、前言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大豆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稳步提升。
http ://hljnykx. haasep. cnDOI :10 11942/j. issn1002-2767 2021 05. 0080st:黑龙江农业科学2021(5):80-84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郭美玲,郭泰,王志新,等•佳木斯地区大豆生产情况分析与发展措施[J ]•黑龙江农业科学,021(5)80-84.佳木斯地区大豆生产情况分析与发展措施郭美玲1,郭 泰2,王志新2,郑 伟2,李灿东2,赵海红2,徐杰飞2,赵星棋2(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86;.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佳木斯分院/国家大豆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佳木斯综合试验站,黑龙江 佳木斯154007)摘要:为充分认识与掌握佳木斯地区大豆生产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措施,本文对该地区大豆生产情况进 行了系统分析。
佳木斯地区,1989-2019年间,大豆年平均种植面积为29.41万hm 2,变化幅度为14.27万〜 66. 57万hm 2 ;年平均总产量为56. 31万t,变化幅度为17. 28万〜113. 86万t;年平均产量1 912. 65 kg ・hm 2, 变化幅度为1 210.65〜2 637. 45 kg ・hrrf 2;从趋势上看,大豆面积、总产量与公顷产量均无规律性变化,年度间 波动较大,总体规律呈下降趋势,主要问题是品种产量低与品质特色不突出,生产成本高;2008 — 2019年,生 产种植品种主要来源于合丰(农)系列、绥农系列、黑农系列、黑河系列、垦丰系列和东农系列,累计推广面积>10万hm 2的品种有12个,包括合丰50、合丰55、合丰47、合丰45、合农75、合农76、合农95、绥农28、绥农26、黑河38、垦丰16和黑农48。
并针对佳木斯地区大豆生产问题和国内市场需求,提出了科技兴豆、错位发 展、改善大豆生产条件和提高种子质量等发展措施,是提升大豆生产水平与市场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套种大豆调研报告套种大豆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套种大豆的种植模式、市场前景以及发展潜力,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技术指导,促进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走访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我们前往大豆种植基地,与种植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观察。
随后,通过网络调查了解其他地区的套种大豆情况。
三、调研结果1. 套种大豆的种植模式套种大豆是指在农作物生育旺季,通过套种的方式在一季作物中种植大豆。
根据调研结果,套种大豆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在旱地玉米、棉花等作物中套种大豆;另一种是在水稻、小麦等作物中套种大豆。
2. 套种大豆的市场前景套种大豆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由于套种大豆可以充分利用农田资源,不仅提高了农田的土壤质量,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另外,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保障作物,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套种大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 套种大豆的发展潜力根据调研发现,套种大豆在各地的种植规模和效益逐年增加。
一方面,套种大豆的技术不断提高,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另一方面,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对套种大豆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
因此,套种大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四、建议1. 加强科技支撑,推广套种大豆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2. 完善市场体系,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和供应链,推动套种大豆的市场化进程。
3. 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农民对套种大豆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他们种植的信心和积极性。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套种大豆在种植模式、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方面的优势和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套种大豆将会在农业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农民增收和国家粮食安全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我们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为套种大豆的推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大豆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一、研究背景大豆作为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日益加重的粮食安全问题,大豆作为一种优质蛋白质来源的植物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大豆的种植、加工以及营养价值也得到了更好的理解。
本研究旨在对大豆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大豆作为一种粮食作物的潜力和发展前景,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二、研究目的1. 研究大豆的生长适应性,了解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状况;2. 分析大豆在农业生产中的经济价值和市场需求;3. 探讨大豆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能,为食品加工提供科学依据;4. 研究大豆种植技术和加工工艺,并提出相应建议。
三、研究内容1. 大豆的生长适应性研究大豆是一种温带作物,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
研究将对大豆的生长适应性进行调查,包括对温度、湿度、土壤、光照等因素的影响进行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大豆的最佳生长条件。
2. 大豆的经济价值和市场需求分析通过对国内外大豆市场的调研,了解大豆的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分析大豆的供需状况和发展趋势,为大豆生产和销售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3. 大豆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能研究通过实验室分析和文献调研,研究大豆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保健功能,包括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探讨大豆在保健食品和营养品中的应用潜力。
4. 大豆种植技术和加工工艺研究对大豆种植技术进行系统总结和总结,包括选择适宜品种、种植密度、施肥、灌溉等方面的技术经验,提出科学合理的种植建议。
同时,对大豆的加工工艺进行分析,研究大豆制品的生产工艺和品质控制方法,提出提高大豆加工品质的建议。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调查、实验室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具体方法包括:1. 对大豆生长适应性的研究,采用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结合气象数据和土壤样品分析,对比不同地区和不同生长环境下的大豆生长情况。
8关于黑龙江垦区“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调研报告于家傲1王大庆2(1.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2.黑龙江省农垦经济研究所)【摘要】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的重要指示,黑龙江省全面启动“粮头食尾”“农头工尾”重要工程。
黑龙江垦区成立专门调研组,对红兴隆、牡丹江、九三、北安管理局和主要龙头企业进行了调研,对垦区“两头两尾”整体发展态势、存在的短板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发展导向相统一原则,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农垦改革【作者简介】于家傲(1976—),女,博士,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发改委。
【通讯作者】王大庆(1969—),男,研究员,博士,黑龙江省农垦经济研究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生态经济学科带头人。
时值黑龙江垦区加快推进“两化一改革”的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垦区深入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以下简称“两头两尾”)工程,对于加快推进垦区集团化和农场企业化,持续提高北大荒集团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整体竞争力、影响力和控制力,显著提高北大荒集团的发展质量效益效率,意义极为重大。
一、垦区“两头两尾”发展态势 (一)基地规模化突出,成为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核心黑龙江垦区现有4363万亩耕地、1384万亩林地、草地509万亩、水面388万亩,是全国最大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绿色(有机)农作物监测面积达到3600万亩,土地资源富集,耕地集中连片,具有长期稳定的持续生产能力,基地规模化成为垦区发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得天独厚的优势,更是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核心。
调研中发现,垦区基地建设越来越成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核心。
九三管理局全力打造中国大豆食品专用原料生产基地、国家优质安全生鲜乳生产基地、国家绿色有机杂粮生产基地、国家优质酒用高粱基地、区域内寒地浆果基地、生态鹅养殖基地共6大基地,通过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相应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报告3篇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报告1xx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近年来,xx县把发展壮大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切实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实现粮食生产的快速发展,种植业面积和产量也逐年增加,为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做到了一定的贡献。
一、xx县农业概况xx县辖10个乡(镇)145个行政村,境内有三个大型国营农场和森工系统8个林场,县域总面积1.0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是42万人,其中县域人口32万人,县属农业人口21.5万人,农户5.7万户,县属耕地面积238.4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是11亩,xx县处于第二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之间,年平均气温3.3℃,10℃以上有效积温20xx -2700℃年降水量550mm左右,无霜期130-150天,全年日照2513小时。
农业气侯:春季偏旱、少雨多风、蒸发量大;夏季温热、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秋季短促、降温快切气候多变;冬季漫长而严寒。
二、粮食生产情况xx县是全省重点商品粮生产县份之一,近年来,xx县始终遵循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总产这一宗旨和原则,特别是近三年来xx县的粮食生产在稳定面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前提下,粮食作物面积逐年增加,粮食总产稳中有升。
20xx年,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96万亩,总产53.4万吨;20xx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99.6万亩,总产58.4万吨;20xx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09万亩,总产72.8万吨。
20xx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xx年粮食总产居全市之首。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一)、建基地,扩规模,切实增加粮食总量xx县紧紧依托地域优势,自然条件和农民的种植经验,不断扩大粮食生产规模,增加粮食总量,促进了粮食产业发展。
近年来,已建立了万金山乡、青原镇、xx镇、朝阳乡水稻,七星泡镇、朝阳乡、夹信子镇玉米,尖山子乡、七星河乡、青原镇、七星泡镇、xx镇大豆,小城子镇、龙头镇杂粮杂豆四条优质粮食生产产业带,粮食生产基地面积200万亩以上,20xx年,全县共落实粮食生产基地209万亩,其中水稻基地26.8万亩,总产14.4万吨,玉米基地63.3万亩,总产39.5万吨,大豆基地108万亩,总产16.3万吨,杂粮基地11.2万,总产2.6万吨。
中国大豆市场供需现状及进出口贸易分析一、概述大豆是豆科的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
大豆蛋白质含量为35%~40%。
原产中国,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亦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
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古称,中国东北为主产区,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大豆蛋白质含量为35%~40%。
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
大豆的品种类型很多,按大豆的种子种皮颜色和粒形分为五类: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它大豆、饲料豆。
二、市场供需大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类,大豆原产中国,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亦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
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古称菽,中国东北为主产区,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大豆具有蛋白质食物原料和油料双重属性,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在我国食品行业和食品加工业占有重要的地位,2022年中国大豆播种面积有所回升,2022年中国大豆播种面积达9933千公顷,较2021年增加了1517.59千公顷,同比增长了15.28%。
2015-2022年中国大豆播种面积统计2015-2022年中国大豆播种面积统计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整理相关报告:《中国大豆行业市场发展调研及未来前景规划报告》中国大豆的播种面积有所增长,使得其产量也大幅提升,2022年中国大豆产量达2028万吨,较2021年增加了388.46万吨,同比增长19.15%.2015-2022年中国大豆产量统计2015-2022年中国大豆产量统计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整理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提升,中国大豆单位面积快速提升,2021年中国大豆单位面积产量达1948.26公斤/公顷,较2020年减少了35.22公斤/公顷,2022年较2021年有所增长,2022年中国大豆单位面积产量为2041.68公斤/公顷,较2021年增加了93.42公斤/公顷,同比增长了4.58%,有效的通过提高大豆单产说破从而提高大豆产量。
[荐]关于特色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5篇关于特色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篇1一、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长顺县交麻乡交麻村下辖16个村民组,502户,总人口2053人,耕地面积5410亩。
主要产业是以养猪、养鸡、养羊为主的畜牧业,以烤烟、生姜为主的种植业,全村集体经济偏于薄弱。
今年来,随着中央、省、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
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种植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
20xx年,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2万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其中:来源于农业方面的收入25万元,在全乡4个村中处于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
1、从业人员分布情况。
现全村共有2053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岁以下人数为264人,18―60岁之间人数为1567人,60岁以上人数为222人,劳动力人口数为1567人。
根据20xx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村1567人劳动力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有1193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76%;从事二、三产业的为374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32%,其中:23人从事交通运输业,35人从事批发与零售业,316人从事其他行业。
2、产业结构情况。
农业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种植为主。
以20xx年为例,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10亩(含复种指数),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530亩,总产量63.25万公斤,在粮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姜为主,以林果业为补充,畜牧业以养猪场和分散喂养猪、牛、羊和鸡为主。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设有乡村公路1条,约7.8公里,一事一议项目通组公路硬化正在建设中;现有田间道路25条,约10公里,全部道路均为泥巴路;水利设施建设上,坝塘共8个,小水池120个,沼气池80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