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对黑龙江大豆及其产业的影响初探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我国大豆进出口问题及对策【摘要】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我国取消大豆进口贸易管制以后,国外大豆大量进入我国市场,我国迅速从大豆净出口国变为大豆净进口国。
本文分析了我国近年来大豆需求过度依赖国外市场引发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豆;进出口;对外依存度大豆起源于我国,在我国有5000多年的食用和药用。
在1996年之前,我国的大豆产量一直大于需求量,但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过,我国大豆进口数量逐年增加,国内大豆价格受制于国外厂商,对国内大豆行业造成很大的冲击。
一、我国大豆的进出口(一)我国大豆出口从1996年起,我国大豆由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主要是因为我国在1996年取消大豆进口配额,并将进口关税下调到3%;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在大豆进口方面执行不超过3%的低关税措施,且进口量无限制,致使中国大豆进口急剧。
根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最新的数据显示,2011/12年度我国大豆的出口量仅为190万吨,远远低于2011/12年度我国大豆的进口量。
(二)我国大豆进口1996年是我国大豆进口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1995年以前,我国大豆的产量一直高于需求量,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国。
但是1996年之后,随着进口关税的下调,国内大豆市场放开,国外大豆大量涌入,进口量逐年攀升,而国内大豆的出口量维持不变,是我国大豆进出口发生逆转,由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
2000年,随着大豆年进口量突破1000万吨,我国由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国转变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2011/12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5234万吨,国内大豆的产量约为1510万吨,进口依赖度高达77%。
二、我国大豆进出口存在的问题(一)进口市场集中对外依纯度高企1995年,我国大豆进口依赖度只有7%左右,但是随着我国大豆市场的放开及关税的下调,2011年我国大豆的对外依存度上升到89%。
中国大豆进口的主要来源地是美国、巴西和阿根廷。
中国大豆进口面临问题分析(一)国产大豆产量逐年下降,对外依存度日高。
国内由于种植成本的不断上涨及波动较大的市场价格,豆农的收益无法保障,种植积极性下降,如黑龙江全省大豆种植面积从最多时的6300多万亩减至2012年的3899万亩,预计2013年黑龙江全省大豆种植面积将减少10%以上。
目前,国产大豆产量已从2010~2011年度的1510万吨降至2011~2012年度的1448万吨,2012~2013年度预计进一步减至1260万吨。
不断下降的产量、日益升高的需求使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愈来愈高。
(二)种植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国产大豆由于生产规模较小、生产地域分散、化肥成本高等一系列原因,价格相对较高。
国外多是农场种植和机械化生产,加之各种补贴政策,价格相对较低。
以美国为例,美国为保护大豆生产者的利益,多年来采取了各式各样的支持措施:一类是直接补贴,主要包括市场营销贷款补贴、贷款差价补贴、直接补贴和反周期补贴等;另一类是政府提供的一般服务支持。
这种价格差异不但使国产大豆缺乏国际竞争力,进口大豆对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也不断提高。
(三)警惕突发禽流感对大豆市场造成的消极影响。
今年4月份,我国突发H7N9禽流感疫情,导致我国家禽和鸡蛋价格延续下跌趋势,上海、南京等地陆续关闭活禽交易区。
同时,印度尼西亚农业部日前表示将暂停从我国进口禽类产品,包括用来制造羽毛球的鸭毛。
此外,国内生猪存栏量已经连续4个月下降,截止到2013年2月全国生猪存栏量为4.4亿头,这是32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截止到3月29日,全国22省市生猪平均价12.8元/公斤,较1月18日下跌27.2%;猪肉平均价22元/公斤,较1月18日下跌16%。
猪粮比价跌至5.3,已经连续五周处于盈亏平衡点之下,这也是2012年12月中旬以来的最低水平。
活禽交易减少和生猪养殖效益的回落对于饲料需求将形成利空影响,从而影响大豆进口。
-全文完-。
转基因大豆进口对资源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可能风险论文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摘要:我国目前是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其中进口的80%都是转基因大豆。
进口转基因大豆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很大的风险。
通过分析进口转基因大豆对我国资源环境和食品安全存在的可能风险,指出我国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转基因大豆进口及研发,妥善解决转基因大豆的安全问题。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进口,资源环境安全,食品安全,风险一、转基因大豆及我国进口基本情况转基因大豆,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导入外源基因所培育的具有特定性状的大豆品种,转基因大豆可能同时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多重优点。
1994年5月,美国孟山都公司培育的抗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商品名为RoundupReady大豆,简称RR大豆)首先获准在美国商业化种植。
此后转基因大豆得到迅猛发展。
2005世界上种植转基因大豆的国家已超过了7个,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所占比例情况如下:美国81%,阿根廷100%,巴西20%,乌拉圭100%,巴拉圭、南非、罗马尼亚、加拿大等国转基因大豆也在发展。
目前国际市场上转基因大豆主要有两种,即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主要是抗草甘膦、草甘二膦和抗虫转基因大豆。
目前应用面积较大的是抗草甘膦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1]。
2006年,转基因大豆依然是最主要的转基因作物,占全球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的57%(5860万公顷)[2]。
目前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4位。
由于大豆供不应求,我国从1995年开始批量进口大豆,1996年由出口国变成进口国,随后进口量迅速上涨,2001年进口量超过国产大豆总量,突破1600万吨[3]。
我国进口的大豆中80%以上是转基因大豆,目前我国是转基因大豆最大进口国。
二、进口转基因大豆对我国资源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可能风险人类对其安全性的顾虑是阻碍转基因大豆发展最重要因素。
进口冲击下的黑龙江大豆种植业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刘家富;周慧秋;李孝忠;李海【摘要】面对进口大豆冲击,黑龙江大豆种植业发展既有三大优势,也有五大劣势;既面临三大发展机遇也面临五大挑战.发展黑龙江大豆种植业一要实行非转基因产地保护政策;二要推进大豆种植标准化、品种专用化;三要加强技术和信息服务,提高产量,降低风险;四要建立差异化战略,以加工和营销引领生产.【期刊名称】《大豆科技》【年(卷),期】2010(000)004【总页数】5页(P40-43,55)【关键词】大豆种植业;SWOT;非转基因;差异化战略;龙江品牌【作者】刘家富;周慧秋;李孝忠;李海【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哈尔滨,150030;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30;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01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大豆消费和进口迅猛增长,2008/2009年度消费总量达到4907万吨,是1999/2000年度的2倍;进口量3500万吨,比1999/2000年度增长169.23%,是2008/2009年度国内产量的2倍多,占世界年度贸易量的48.38%。
一方面需求旺盛,进口量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国内大豆种植业举步维艰,国产大豆大量库存积压,2008年末至2009年4月国家临时储备收购的600万吨大豆,在2009年的9次拍卖多以流拍告终。
黑龙江大豆常年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是国内第一大生产省份,售豆利润占本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0.18%。
面对进口冲击,保持黑龙江大豆种植业稳定和发展对保障国内食用油安全、食用豆供给以及豆农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SWOT是产业环境分析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系统地分析产业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通过内部因素分析发现影响产业竞争力和发展的优势因素(Strengths)和劣势因素(Weaknesses),从产业外部环境发现发展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挑战(Threats),然后运用系统的思想分析、设计产业发展的路径和对策。
进口对黑龙江大豆及其产业的影响初探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大豆生产区和重要的加工区。
近年,由于转基因大豆进口暴增,使该地区大豆种植业和加工业受到巨大冲击,造成豆农弃种大豆、大豆压榨企业放弃加工国产大豆的局面,中国的大豆产业和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关键词:进口大豆产业
东北地区是中国大豆加工贸易的重要地带,而黑龙江省则是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支柱,它是中国的粮食大省,有着非常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同时也是中国的重要商品粮食基地以及战略储备基地。
在黑龙江省,基本上有一半以上的豆农的家庭经济收入都在于大豆的销售好坏与否,尤其是对于北部地区的豆农,该地区豆农的大豆播种面积已达到2000万亩,基本上可以说,种植大豆所得到的收入是该地区40余万户豆农的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柱。
进口大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国内市场供给不足的矛盾,保障了我国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
但随之而来的是,我国越来越多的大豆加工企业在原料的选用上也选择进口大豆,从而导致了我国黑龙江地区出现卖豆难,大豆播种面积不断下降的局势。
如果该地区的大豆生产被国外粮商全部掌控的话,该地区的豆农的生存将受到严重的威胁,致使我国黑龙江地区大豆贸易出现不顺利、不健康发展状态,其具体的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对黑龙江大豆种植业的影响
2004年的大豆风波,直接导致我国大豆进口量连年创下新高。
与之相伴随的是我国大豆种植业的萎缩。
1、进口攀升的同时伴随我国大豆种植面积的减少
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在2004年达到历史最高点后,逐年下降。
作为大豆的主产区,种植面积减少的情况更为明显。
据黑龙江省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黑龙江省的大豆播种面积约为5958万亩,其大豆产量为620.5万吨;2009年,黑龙江省的大豆播种面积约为400.8万公顷,其大豆产量为592万吨;2010年,黑龙江省的大豆播种面积约为354.8万公顷,其大豆产量为585万吨。
2、豆农经济效益低下,种植意向较低
2008年,在国际原油价格暴涨的背景下,黑龙江农户大豆生产成本增加。
在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区,种植大豆一般为种植大户(小型家庭农均),他们的土地均为租用的,土地租金一般每公顷2500元左右,这样每公顷盈利只有150元,如果稍有管理不当或生产出现一些其他问题就要亏损,因此,进口大豆每吨3000-3100元的价格已跌至大豆的成本价,严重挫伤了农民种豆的积极性。
由于国产大豆出油率低于进口大豆,诸多油脂压榨企业处于成本考虑,更愿意采用转基因大豆,国内大豆市场需求不旺,农民卖豆难的问题突出。
虽然国家为了保护豆农的利益出台了大豆收购的保护价,但由于仓储能力、粮食收储标准等诸因素限制,截至到2010年3月底,仍有部分大豆在农民手中卖不出去。
之后农户迫于春播资金压力,
油厂又趁机压价收购,以1.55-1.74元/斤的价格或者出售给大豆加工企业,或者出售给粮贩子。
大豆种植成本加大之外,是自然灾害影响加剧、大豆比较效益降低。
2008年春季,黑龙江省内多数地区干旱,夏末秋初,一些地区雨水旺盛,大豆作物倒伏;秋季局部地区发生草地螟虫害。
进入8月份,部分农区又发生严重旱情,致使部分地区大豆百粒重降低,对产量和质量产生影响。
二、进口对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的影响
1、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弱化
在2008年以前,黑龙江的油脂压榨企业主要使用国产大豆。
但2008年10月,新季大豆上市,由于国际经济危机爆发,市场价格一跌再跌。
为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国储入市,既稳定了市场价格,也稳定了豆农信心,有效防范了国际危机对黑龙江豆农利益的冲击。
由于黑龙江省内豆农只认同国储收购价,不愿意卖低价,而进口豆到港完税价1.60元/斤,比国储价格便宜0.25
元/斤,形成价格“南北倒挂”。
进口大豆价格低,对沿海的一些大豆加工企业来说是好事,但对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却是例外。
黑龙江省是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和非转基因大豆制品区,按照规定,加工企业不允许加工转基因大豆,加工企业的原料来自本省大豆。
但是转基因制品如转基因豆油,豆粕并不受到限制,黑龙江市民可以有选择权,这样在中国这块土地
上大豆加工企业的原料来源就产生了两个相差悬殊的价格。
按照目前市场的情况,外资企业的原料来自进口大豆,每吨3000-3100元,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原料来自国产大豆每吨3700元,二者相差600元。
然而加工出的豆油和豆粕在市场价格差异不大,这就使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在原料十分不平等的基础上失去了竞争能力,与外资企业相比较,每加工1吨大豆企业就亏损600元。
采用进口大豆的压榨企业利润明显高于国产大豆。
特别对于黑龙江的大豆压榨企业而言,利润率明显偏低,在市场当中缺乏成本竞争力。
2、黑龙江油脂企业市场份额萎缩
在跨国企业雄厚资本冲击下,黑龙江油脂企业市场份额越来越小。
1995年前后,黑龙江油脂企业豆粕、豆油可以卖到广东沿海,2003年前后,就只能够销售到河北,2007年以后,豆粕销售区域多数被压缩在黑龙江,而南方油脂企业用进口大豆加工的豆油数年前已经摆上黑龙江超市货架,豆粕产品也于近年打入黑龙江市场。
特别是2009年来,由于本地大豆加工企业被迫停产,市场上的豆油、豆粕供给出现了较大缺口,给价格相对低廉的进口大豆加工品提供了市场。
据黑龙江省大豆的协会统计,2010年春季以来,进口转基因大豆油在黑龙江已经占有80%的市场份额,当地产非转基因大豆油市场占有率不足20%,并且还在持续下降。
面对进口大豆逐年扩大的趋势,为了保护黑龙江地区广大豆农和大豆加工企业的利益,国家应切实加强该地区大豆生产基地建
设;加快大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进一步提高该地区大豆及其产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孝忠.关于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建议.大豆科技,2010(6)
2.刘忠堂.黑龙江大豆生产形势分析与建议.大豆科技,2009(4)
3.降蕴彰.黑龙江大豆产业出路何在.华夏星火,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