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艾滋病2例护理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93.69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HIV阳性孕妇分娩母婴阻断的护理体会【关键词】HIV阳性孕妇分娩护理体会我省作为中国HIV感染的高发地区,而HIV感染的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孕产妇的感染也呈上升趋势,而感染HIV阳性的孕妇又可通过孕期、分娩、哺乳等途径将HIV病毒传播给新生儿,新生儿感染HIV病毒后易导致早亡。
通过母婴阻断的干预,可防止新生儿免受感染。
我科自2005~2007年共收治了10例HIV阳性孕妇,并实施母婴阻断,10例HIV阳性孕妇均母婴安康出院。
通过治疗和护理,护士对HIV感染者的护理从恐惧变成现在的镇定自若的护理。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分娩前的护理1.1 医护人员方面1.1.1 医护人员的培训经常培训医护人员,使其掌握有关艾滋病及其防护知识:如流行学、病毒学、传播途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V感染母婴传播与阻断、职业暴露的防护等。
1.1.2 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消除对HIV感染者的恐惧心理,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1.1.3 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切忌歧视患者,尊重患者的隐私,无权向他人透露病情,对患者有接纳的态度,语言亲切,切忌批评,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
1.2 患者方面1.2.1 病房的选择选择相对独立、远离其他病人、利于保密的专用病房,病房设施完善:有卫生间、呼叫系统、管道化氧气装置等。
病房内有专用的体温计、血压表、听筒及其他护理治疗用品,并提供一次性清洁卫生用品。
1.2.2 做好产前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医护人员首先不能歧视患者,应主动关心和体贴患者,多与其谈心,倾听患者的心声,让患者明白,所有医护人员都会为其隐私保密,只有消除了患者的顾虑,取得患者的信任,了解心中所想及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护理。
做好家属的工作,争取家属的支持和配合,在分娩期能得到亲人的照顾,给予患者精神和心理安慰,鼓励患者敢于面对现实,树立生活的信心,稳定患者的情绪,并严密观察胎心音、监测胎动,做好专科护理。
妊娠合并艾滋病的护理体会
李爱云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06(010)001
【摘要】艾滋病自1981年在美国首次报告以来,已迅速在世界各地蔓延,随着HIV感染者的增多,艾滋病已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
我院1997年开始发现第1例妊娠合并艾滋病患者,以后病例逐年增多,因此妊娠合并HIV感染已成为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妊娠合并艾滋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总页数】2页(P78-79)
【作者】李爱云
【作者单位】焦作市人民医院,河南,焦作,45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
【相关文献】
1.妊娠合并艾滋病6例剖宫产术后护理体会 [J], 王佰叶
2.妊娠合并艾滋病2例护理体会 [J], 陈雪芳;邹海英
3.妊娠合并艾滋病产妇的护理体会 [J], 薛敏华;汤国红;张艳秋;胡芳
4.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下颌水平阻生智齿连续分冠术的护理体会 [J], 杨昆;赵芳;谭娇奇
5.妊娠合并艾滋病6例剖宫产术后护理体会 [J], 王佰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艾滋病论文护理体会论文:8例HIV感染孕产妇的护理体会[摘要] 目的医护人员应该加强hiv相关知识的学习,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要关心患者、不歧视患者,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社会上的流行而努力。
方法对8例孕产妇的护理,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卫生宣教。
结果 8例感染hiv孕产妇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健康的行为方式可以预防hiv感染。
[关键词] 艾滋病;孕产妇;护理体会艾滋病是一种由于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机体免疫机能受损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体征的传染病,是一种经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的疾病。
原本以为,艾滋病离我们很远,疏忽了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关知识的学习,当遇到第1例病人时,我承认还是有些紧张。
随着妊娠合并艾滋病孕产妇的增多,我们也加强了这方面知识的学习。
艾滋病属于行为性疾病,艾滋病病人不愿透露本人信息。
所以要有效实施艾滋病的孕产妇的护理,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首先,我认为对艾滋病病人实施心理护理是尤为重要的,心理护理是指是对病人的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的方法,以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行为,促使病人达到身心健康的一项工作[1];其次是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再次,不断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学习。
做好艾滋病卫生宣教,降低或改变危险行为,预防和减少艾滋病在社会的传播。
1 临床资料:2008年6月至2010年9月,我院共收治8例hiv阳性孕产妇患者,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6岁,均为足月妊娠临产,1例有兰尾手术史,6例有多个性伴侣,1例为静脉吸毒者。
8例中有1例剖宫产,1例胎吸助产,6例平产分娩。
均实行人工喂养。
6例全愈出院,2例于分娩后24小时内自动离院。
2 护理2.1 基础护理,将病人安排在单人病房,保持病室通风,床铺整洁,避免皮肤受损。
以高蛋白饮食为宣。
讲解剖宫产的必要性,绝大多数hiv的母婴传播被认为发生在分娩期,在此期间增高传播的危险因素包抱经阴道分娩、会阴侧切术,产钳助产、破膜延长>4小时,可使胎儿直接接触阴道分娩物、母体血液,增加被感染的机会。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我是一名艾滋病患者的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验。
下面是我对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以便合理防止交叉感染。
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在护理患者时,我们要遵循“三防”原则,即“隔离、消毒、防护”,严格遵守手卫生指导。
其次,我们要积极倡导患者的治疗信心。
艾滋病是一种可以控制的疾病,只要患者正确认识疾病,遵守治疗方案,积极健康生活方式,就可以控制疾病进展,维持稳定状态。
因此,我们需要用正面和乐观的态度来安慰患者,帮助他们缓解情绪,提高治疗信心。
同时,护理是艾滋病患者管理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重点关注营养、精神和日常护理,积极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在营养方面,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进展,制定具体的饮食方案和营养补充方案,以确保患者得到充分的营养支持,增强身体免疫力。
在精神方面,我们需要在各个方面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包括心理健康咨询、疾病认知教育、支持小组等,为患者带来积极的精神体验和情感支持,提供必要的心理治疗。
在日常护理方面,我们需要遵循医疗秩序和治疗计划,持之以恒地进行药物管理和监测,注意患者饮食、休息、日常起居等方面的管理,防止交叉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在康复和保健方面,我们需要加强日常训练和支持,帮助患者提高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对于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我们需要通过积极的医疗干预、科学的护理管理和全面的康复支持,帮助患者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地适应疾病的挑战。
妊娠合并艾滋病孕妇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总结艾滋病毒感染孕妇住院分娩的护理要点。
方法 2011年1月-12月在我科分娩的3例妊振合并艾滋病感染孕妇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并进行心理护理及专科护理。
结果 3例艾滋病毒感染孕妇经过精心护理及合理治疗后母婴恢复良好,出院。
结论对艾滋病毒感染孕妇住院分娩时既要关注到孕妇分娩期的生理变化及母婴安全,又要做好对HIV的防护工作,护理的关健在于采取严密的预防措施,实施有针对性护理,防止艾滋病的传播,以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提高围产儿存活率。
【关键词】妊娠艾滋病护理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nun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的性传播疾病[1]。
目前中国HIV的流行正处于快速增长期,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的数目正在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孕妇也在增加。
根据卫生部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结果,截至2011年底,估计我国现存活感染者和病人约78万人,每天有7000多人新感染HIV。
自 1981 年美国发现首例 AIDS患者以来[2],现已在世界广泛流行,其传播以性传播最具重要性,另外有母婴传播和注射途径传播。
母婴传播是婴儿和儿童感染HIV的主要途径,一般认为HIV母婴传播有三种方式:经胎盘宫内传播;分娩过程中由于接触受病毒感染的母体血液或其他体液而传播;经母乳传播[3]。
2011年我院共有3例妊娠合并艾滋病患者行剖宫产,术后给予密切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2011年1月—12月我院产科共收治 3例艾滋病合并妊娠患者、均是在产前检查时发现 HIV抗体阳性,系HIV病毒携带者,处于艾滋病潜伏期。
入院时孕36-39周,分娩方式均系剖宫产分娩,新生儿体重2800-3500g,Apgar评分9-10分,住院5-7d,3例产妇均未发生艾滋病任何临床症状,母婴未发生任何围产期并发症,平安出院。
产科普通病房妊娠合并HIV感染的护理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HIV感染可引起T淋巴细胞损害,导致持续性免疫缺陷,多器官机会感染及罕见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其主要传播途径是经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社会人员关系也越加复杂,其中卖淫、吸毒、嫖娼的人越来越多,随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员感染上了HIV,在这期间,妊娠合并HIV感染的孕妇也日见增多。
在2010-2015年间有11例妊娠合并HIV感染的产妇到本科入院分娩,本科护理人员在其住院期间对病人采取了合适的护理措施及保密方法,使11例产妇及婴儿均安全出院,病区内其他病人未出现恐慌现象。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2010年1月-2015年9月,本院共收治妊娠合并HIV 感染患者11 例,年龄为20-32 岁,平均年龄26.5 岁。
经调查,11 例孕妇中10例为第一产,一例为第二产,有5例是第一次怀孕,其他6 人均有人流或是引产史。
11例孕妇中怀孕前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有9例,有1例是怀孕时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有1例是住院时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
11例孕妇中夫妻同时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有2例,其中有1例除了夫妻双方知道感染艾滋病病毒外其他家属一律保密。
11 例产妇的分娩方式均选择剖腹产。
1.2 方法:有研究资料显示,在宫缩发动之前或胎膜早破之前选择剖宫产是预防HIV母婴传播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
与其他分娩方式比较,择期剖宫产可使母婴传播的风险减低50%[1],此11例孕妇均于妊娠37w±5d期间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
新生儿出生体重在3250±370g,Apgar评分均在9-9分,均回母婴同室。
2护理2.1病房及环境的准备和要求妊娠合并HIV感染的患者住院期间安排单人间,移出其他的床单位设施,病房安静舒适。
病房内备专用的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多普勒胎心监护仪,输液用品及利器盒等医疗用品,进门口备个人防护用品及快速手消毒剂。
女性艾滋病患者合并妊娠的护理【中图分类号】r7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139-01前言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的简称,是由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本病主要经过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
hiv主要侵犯、破坏cd4+ 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免疫缺陷、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1]。
据有关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女性逐渐成为艾滋病感染者中的弱势群体,而女性在社会中面临着妊娠和分娩等问题。
由于艾滋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引起下一代艾滋儿,并反复传染;并且hiv感染妇女在妊娠期间发生机会性感染较多,而此时的药物治疗又受到种种限制。
因此做好艾滋病合并妊娠的预防和护理极其重要,本文将对其艾滋病合并妊娠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艾滋病合并妊娠患者的相关知识1.1 艾滋病的现状据1990年8月who公布了妇女是艾滋病易感人群之一,妇女处于高危环境中[2]。
在2004年第17个“世界aids 日”的前夕,who和unaids联合发布了《2004年aids最新流行报告》显示:成人中约有47%感染者是女性,在过去的两年中,全球各个地区的女性感染者迅速上升。
与此同时我国国务院防治aids工作委员会和联合国中国aids专题组发布了《2004年中国aids防治联合评估报告》称:中国aids流行呈现六大特点,其中之一即为女性感染者比例上升。
据2003年《天府早报》报道:女性艾滋病感染在2000年为19.4%.2006年上升到27.8%,艾滋病毒感染者的男女比例已由4年前的9∶1变为3∶1,女性感染所占比例的猛增。
1.2 传播途径艾滋病患者合并妊娠的传播主要通过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的途径有三条:①宫内感染,经胎盘或羊水由母体传给胎儿;②分娩期感染,在分娩时由宫颈阴道分泌物或血液感染新生儿;③母乳传播,由母亲乳汁传给新生儿。
[3]受感染的妊娠妇女对其胎儿的母、婴hiv传播的时期分为宫内、分娩期内和分娩后,这三期由于危险性的大小、实施预防措施的机会,危险因素性质的不同,其疾病发展预后存在差异,利用hiv培养、pcr试验、确定hivrna等诊断试验可准确判定感染的时间。
HIV阳性孕妇住院分娩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2-08-08T14:16:14.6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9期供稿作者:植少青[导读] 探讨HIV阳性孕妇分娩的护理,为产时母婴阻断提供依据。
植少青(贺州市人民医院 542800)【摘要】目的探讨HIV阳性孕妇分娩的护理,为产时母婴阻断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分析34例HIV阳性孕妇入院分娩时采用关爱,心理护理,专科护理,口服母婴阻断药物。
结果及时进行母婴阻断,母婴平安出院,无医护人员感染。
【关键词】HIV 分娩护理母婴阻断我市作为卫生部儿童基金会开展的艾滋病母婴阻断项目重点城市之一,我科承担了部分HIV阳性孕妇入院分娩及实施母婴阻断的重任,2004年至2009年,我科共收治35例HIV阳性孕妇入院分娩。
除一例产妇有发热转传染科治疗外,其余母婴平安出院,未发现任何院内感染迹象,未发生有医护人员感染,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年龄21—31岁,阴道分娩21例,剖宫产14例,实施母婴阻断33例,无新生儿窒息,无产后出血,产妇的腹部或会阴伤口愈合良好。
2 护理2.1 关爱孕产妇,保护病人的隐私:由于艾滋病受到人们的歧视,部分孕妇入院时已确认HIV阳性,却有意隐瞒HIV感染,未主动告知医护人员,这时,医护人员应在无旁人的情况下,用关爱的语气仔细询问是否做了HIV检测,告知其重要性,以便更好的进行母婴阻断,同时再次进行HIV检测,如果孕妇不愿我们告知其家属时,我们应尊重孕产妇的意愿,在整个分娩过程前后,以及新生儿护理方面,给予极大的关爱和健康指导。
护士向患者及家属提供艾滋病知识和护理技术,是艾滋病护理工作重要之所在[1],不要私下谈论患者的病情,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2.2 心理护理:某些孕妇在产前检查就得知HIV感染,对艾滋病有一定的了解,但有强烈做母亲的愿望,有些入院检查才获知,对艾滋病了解很少。
由于目前艾滋病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她们都会感到无助,绝望,又怀着一线希望,希望孩子是健康的,因而出现恐惧,焦虑,情绪沮丧,更担心孩子的安危。
HIV感染孕妇住院分娩的护理管理体会发布时间:2022-11-18T11:26:47.10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7月7期作者:李丽[导读]HIV感染孕妇住院分娩的护理管理体会李丽(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四川成都610000)【摘要】目的:探讨HIV感染的孕妇在住院分娩期间所采取的护理管理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HIV感染孕妇共计26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
通过回顾性分析对其开展的护理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分娩方式、消毒隔离、母婴阻断护理和产房护理等多方面总结出艾滋病孕妇住院分娩的护理要点。
结果:所有HIV感染产妇在分娩后机体恢复良好,新生儿未感染HIV病毒,护理人员未出现职业暴露的情况。
结论:对艾滋病产妇要进行科学高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加强产妇和家属的相关卫生知识宣教工作,可以有效的防止HIV病毒的传播。
关键词:HIV病毒;孕妇分娩;新生儿艾滋病是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并攻击机体内的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受到严重损伤。
目前,该病毒主要以母婴传播、性传播和血液传播为主要的传播途径。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逐渐开放,我国的HIV感染人数仍不断增加。
其中,对于感染HIV的孕妇而言极易发生母婴传播,导致新生儿同样患上艾滋病。
而在分娩助产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产妇的体液,血液等分泌物,这些感染源都会让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因此如何阻断母婴传播,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发生率是目前临床工作中所面临的一大问题。
本文选择了在我院住院分娩的HIV感染孕妇共计26例,对他们的护理工作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现在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HIV感染孕妇共计26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
所有孕妇的身体条件可以进行分娩,并同意参与本次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年龄21—38岁,孕周34—41周,阴道分娩者6例,剖宫产者20例。
艾滋病感染孕妇剖宫产护理体会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
1983年,人类首次发现艾滋病。
艾滋病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问题。
目前,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随着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女性艾滋病感染者逐年增加,并扩散到艾滋病感染孕妇的增加,县级医院也因此有了艾滋病感染孕妇和艾滋病感染的住院分娩。
我院2011年接诊的第一例HIV感染孕妇,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二级以上设有妇产科的医疗保健机构应接收HIV阳性孕产妇感染者的终止妊娠和住院分娩救治。
1 分娩方式实施择期(最好38周)即在未发动宫缩时选择剖宫产可降低母婴传播的机会,让家属及孕妇本人在知情情况下选择分娩方式。
2 接产时新生儿出生时应及时清除新生儿皮肤粘膜、鼻腔、口腔等处的母血、羊水及分泌物。
用吸球清理呼吸道,以减少呼吸道粘膜损伤。
如果用新生儿吸痰管及管式导管务必注意操作轻柔、压力适中,防止粘膜损伤。
3 出生后3.1尽早为婴儿洗澡,减少感染机会。
3.2由于母乳喂养可增加艾滋病母婴传播机会,因此应当将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利弊告知给家属及产妇本人,提倡实施人工喂养,使其对婴儿出生后的喂养方式做出正确的选择,放弃母乳喂养而采用其他的替代方式,如动物奶制品、配方奶粉和天然牛奶等,防止通过母乳喂养发生感染。
3.3婴儿尽早口服奈韦拉平阻断治疗。
3.4指导正确的回奶方法。
3.5按照正常计划免疫程序给予预防接种,但不接种卡介苗。
3.6同时认真做好知识宣教,宣传消毒隔离防护措施;教育产妇和家属消毒,处理恶露,勤洗手,防止接触传染;指导进食加强营养;宣传计划生育,采取避孕措施,以利健康。
4 预防医源性感染及职业暴露4.1为艾滋病感染孕妇提供单独病房,以符合消毒隔离措施,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提高关爱,保护隐私。
妊娠合并HIV感染孕产妇分娩的护理和防护体会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黄巧400013〈摘要〉艾滋病是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机体免疫功能严重损害,以经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
近几年,HIV病患呈上升趋势,特别是HIV感染孕产妇者,统计表示也在不断攀升。
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有11例HIV感染孕妇住院,分娩方式有自然分娩,也有剖腹产。
现总结出一套有效的针对HIV感染孕产妇分娩的护理及防护措施,有效地消除护士及助产士的顾虑心理,以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HIV 孕产妇护理防护体会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见表1,我院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有11例HIV感染孕妇住院。
其中自然分娩7例,剖腹产4例。
年龄在23—35岁,孕周26—39周。
最新结果表明,HIV 感染孕妇后首选的分娩方式是剖腹产,剖腹产可以比自然分娩减少新生儿感染HIV 的危险性。
[1]但我院11例孕妇中仍有7例由于各种原因(入院时宫口已开大,孕妇坚决不愿意剖腹产等)选择了自然分娩,而且有2例孕妇是在自然分娩后检测出感染HIV,所以加强孕期全面产前检查对孕妇及医务人员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表1时间例数发现时间分娩方式分娩前分娩后自然分娩剖腹产2008年 5 4 1 3 2 2009年 6 5 1 4 2 合计11 9 2 7 41.2感染特征见表2病例年龄(岁)婚姻状况不良生活嗜好合并其他性病其他感染传播途径吸毒不洁性生活史1 23 已婚无有无乙肝大三阳不详2 28 已婚无无无无不详3 30 未婚有有梅毒无不洁性生活史4 35 已婚无无无乙肝大三阳不详5 29 已婚无无无无不详6 30 已婚有无无无不详7 32 已婚无有无丙肝不详8 31 已婚无无无无不详9 26 已婚无无无无不详10 26 已婚无有无乙肝小三阳不详11 24 已婚无无无无不详2、产房护理及防护措施2.1戴上双层手套:助产士在接触孕产妇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上双层乳胶手套,研究证明,手套不能确保对病毒的保护,试验出现的1/3的病毒(像HIV和肝炎病毒大小的颗粒)可以通过,,而双层手套可使因穿孔而使皮肤污染率降低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