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动控制原理浮球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剖析

自动控制原理浮球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剖析

自动控制原理浮球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剖析
自动控制原理浮球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剖析

安徽工业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自132

姓名李嘉明

学号139064403

指导教师贺容波

设计时间2016.6.17---2016.6.27

题目 15. 浮球液位控制系统及要求:图 1 所示为液位控制系统,假设稳态输入流量为 Q ,稳态输出流量为 Q ,稳态水头为 H ,稳态导阀的位移为 X = 0 ,稳态阀的位置为 Y 。假设设定点 R 对应于稳态水头 H ,设定点是固定的。又假设扰动输入流量 qd 在 t = 0 时刻作用于水箱, qd 的量值很小。

要求:

1. 建立系统的传递函数,并画出结构图;

2. 当扰动输入量 qd 为单位阶跃函数时,试分析系统的时域性能;

3. 当系统不稳定时,用根轨迹校正系统并确定系统校正装置参数,画出系统波特图,指出校正方法;如果系统是稳定的,那么就设计一个二阶不稳定系统,用根轨迹进行分析并确定系统校正装置参数,画出系统波特图,指出校正方法;

4. Matlab 进行仿真验证。

目录

1设计题目与题目分析 (1)

1.1设计题目 (1)

1.2题目分析 (1)

2建立系统传递函数及结构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系统传递函数..................................................................................................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系统结构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3分析时域性能 (3)

3.1暂态性能 (3)

3.2稳态性能 (3)

4判断系统稳定性,分析并校正 (3)

4.1设计一个二阶不稳定系统 (3)

4.2对系统进行校正 (5)

5Matlab仿真验证 (6)

5.1校正前系统Bode图 (7)

5.2校正后系统Bode图 (7)

5.3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8)

5.4Simulink模型图 (8)

6校正装置电路图与电路参数 (9)

7设计结论 (9)

8心得体会 (9)

9参考文献 (10)

1.设计题目与题目分析

1.1设计题目

图 1 所示为液位控制系统,假设稳态输入流量为 Q ,稳态输出流量为 Q ,稳态水头为 H ,

稳态导阀的位移为 X = 0 ,稳态阀的位置为 Y 。假设设定点 R 对应于稳态水头 H ,设定点是固定的。又假设扰动输入流量 qd 在 t = 0 时刻作用于水箱,qd 的量值很小。

要求:

1. 建立系统的传递函数,并画出结构图;

2. 当扰动输入量 qd 为单位阶跃函数时,试分析系统的时域性能;

3. 当系统不稳定时,用根轨迹校正系统并确定系统校正装置参数,画出系统波特图,指出

校正方法;如果系统是稳定的,那么就设计一个二阶不稳定系统,用根轨迹进行分析

并确定系统校正装置参数,画出系统波特图,指出校正方法;

4. Matlab 进行仿真验证。

1.2题目分析

水槽是常见的水位控制对象。设水槽如图1所示,水流通过控制阀门不断流入水槽,同时也有水通过负载阀不断地流出水槽。水流入量Q 由调节阀Y 加以控制,流出量Q 则由用户根据需要通过负载阀来改变。被调量为水位H ,它反映水的流入流出之间的平衡关系,当流入量多于流出量时,h 增加,浮球上升,通过连杆调节调节阀Y ,以减少出水量使液位稳定;反之亦然。 系统各参量如下:

Q 为输入输出水流量稳态值 qi 为输入水流量的增量 qo 为输出水流量的增量 H 为液位稳态值 h 为液位增量 v 为稳态阀增量 R 为液阻 C 为液容

2.建立系统传递函数及结构图 2.1系统传递函数

设A 为液槽横截面积,液阻R 固定。根据物料平衡关系,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初始时刻处于平衡状态:h=0,qi=qo=0,当调节阀开度发生变化v 时,液位随之发生变化。在流出端负载阀开度不变的情况下,液位的变化将使流出量改变,也使浮球移动通过连杆反馈给调节阀Y 。 流入量与流出量之差为

h

A

dC d qi qo dt dt

-==(1) qi 由调节阀开度变化v 引起,当阀前后压差不变时,有 u qi K v =(2)

其中K u 为阀门流量系数,

稳态阀(调节阀)Y=X+x ,x=ah/b

流出量与液位高度的关系为Q=A H ,Q )

附近进行线性化,得到液阻表达式

h

R Q

?=

?(3) 将(2)和(3)式带入式(1),可得 dh T h Kv dt +=(4) 式中,T=RA ,K=K u R 。在零初始条件下,对式(4)两端进行拉式变换,得系统传递函数为

()()()1

H s K

G s V s Ts ?=

=

?+

3.分析时域性能

当扰动输入量q d 为单位阶跃函数时,系统输出与扰动之间的传递函数为 ()1

()1H s Ts N s Ts K

+=++ 1()(1)Ts H s s Ts K +=++11K

s Ts K

=-

++ 3.1暂态性能

由拉普拉斯反变换可得单位阶跃响应h(t)为

h(t)= 11K t T

K e T

+--

此式表明,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的图形将是一条单调上升的指数曲线。

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没有超调,不存在峰值时间,故其性能指标主要就是调整时间t s ,即 t s =3T

3.2稳态性能

扰动稳态误差终值为 0

lim ()0sn n s e s φ→==

扰动稳态误差级数为

.

01()()()0.1sn s s e t B n t B n t =++

=

4.判断系统稳定性,分析并校正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1

H s K

G s V s Ts ?==

?+

令1

0s T

+=,得s=-1/T ,无零点,唯一极点为P 1=-1/T

该系统稳定。

4.1设计一个二阶不稳定系统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2()(2)

K

G s s s =+

绘制系统根轨迹并对稳定性进行分析。 令2

(2)0s s +=,得s 1=s 2=0,s 3=-2

该传递函数无零点,极点为P 1=P 2=0,P 3=-2 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为:

1

1

23

n m

i j

i j a p z

n m

σ==-=

=-

-∑∑ 与实轴正方向夹角为:

()(21),,0,1,233a k k n m πππ

?π+=

=-=±±-

()2

20d s s ds

??-+??=,可得分离点为(0,j0) 令32120s j s s K ω=++=,得32

120j K ωω--+=

解得10,0K ω==,故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为(0,j0)

σ

由图可知,当K 1>0便有两个闭环极点位于右半s 平面,故无论K 1取何值,系统都不稳定。 取K 1=1 则()A ω=

()180arctan0.5?ωω=--

()220lg L ωω=--伯德图绘制如下

校正前剪切频率1

0.91c s ω-=,相角裕度24.2γ=

-

4.2对系统进行校正

采用传递函数()1G s s =+的串联超前校正装置,则

校正后的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2(1)

2c s G s s s +=+

有零点z 1=-1,极点P 1=P 2=0,P 3=-2 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为:

1

1

12

n m

i j

i j a p z

n m

σ==-=

=--∑∑

与实轴正方向夹角为:

()(21),0,1,2

22

a k k n m πππ

?+=

=-=±±-

()2210s s d s ds

??-+??

+??=,可得分离点为(0,j0)

()

Aω= Array

()arctan180arctan0.5?ωωω

=--

=-

Lωω

20lg

校正后的剪切频率,11.2c

s ω-=,相角裕度,

19.23γ=

5.Matlab 仿真验证

5.1校正前系统伯德图如下

5.2校正后系统伯德图如下

校正前:

校正后:

校正前

校正后

6.校正装置电路图与电路参数

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根据校正装置中的电容电阻与校正环节的,T τ之间的关系,可以求得校正环节中: R1=10K ,R2=10K ,R=10K ,C=0.1F μ

7.设计结论

经过人工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最终得到串联校正环节为: ()1G s s =+

并经过仿真验证,得到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剪切频率为: ,19.23γ=,,11.2c s ω-=

8.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复习巩固了自动控制原理,对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更加熟悉了手工绘制控制系统传递函数Bode 图的方法,并能更加熟练的从中求取关键参数。

本次课程设计的计算机校验部分让我学会应用matlab 软件解决困难系统的问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并学到了新的知识。

贴近实际工程的课程设计也让我清楚地认识到理论与实际的差别,对以后学习与生活都有很大帮助。

9.参考文献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版,胡寿松,科学出版社)

《自动控制理论》(第四版,夏德钤,翁贻方,机械工业出版社)《信号与系统教程》(第三版,燕庆明,高等教育出版社)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实验报告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名称:单容水箱液位过程控制 班级:2011级自动化过程控制方向 姓名: 学号:

目录 前言 一.过程控制概述 (2) 二.THJ-2型高级过程控制实验装置 (3) 三.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5) (一)外部组成 (5) (二)输入模块ICP-7033和ICP-7024模块 (5) (三)其它模块和功能 (8) 四.调试过程 (9) (一)P调节 (9) (二)PI调节 (10) (三)PID调节 (11) 五.心得体会 (13)

前言 现代高等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工程实训中心的建设应紧紧围绕这一思想进行。 首先工程实训首先应面向学生主体群,建设一个有较宽适应面的基础训练基地。通过对基础训练设施的 集中投入,面向全校相关专业,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建立科学规范的训练和管理方法,使训练对象获得机械、 电子基本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的认识,并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 其次,工程实训的内容应一定程度地体现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为了适应现代化工业技术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工程实训的内容应充分体现机与电结合、技术与非技术因素结合,贯穿计算机技术应用,以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要求。应以一定的专项投入,建设多层次的综合训练基地,使不同的训练对象在获得对现代工业生产方式认识的同时,熟悉综合技术内容,初步建立起“大工程”的意识,受到工业工程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训练,并具备一定的实用技能。 第三,以创新训练计划为主线,依靠必要的软硬件环境,建设创新教育基地。以产品的设计、制造、控制乃至管理为载体,把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问题的观测和判断、创造和评价、建模和设计、仿真和建造的整个过程中。

水泵浮球液位控制器水位开关

水泵浮球液位控制器水位开关 浮球液位控制器 重锤的装置法 1、将浮球开关的电线从重锤的中心下凹圆孑L处穿入后,轻轻推动重锤,使嵌在圆孔上方的塑胶环因电线头之推力而脱落。(如果有必要的话,也可用螺丝起子把此一塑胶环拆下),再将这个脱落的塑胶环套在电缆上你所想因定重锤以设定液位之位置。(如右图1) 2、轻轻地推动重锤拉出电缆,直到重锤中心扣住塑胶环。**重锤只要轻扣在塑胶环中即不会滑落,此塑胶环如有损坏或遗失,可用同轻裸铜线扣入电缆代替。 3、在使用中,最好再用一根铜线或其他东西,把固定在线缆上(上下两端卡住)或容器内壁上,以防止重锤滑动而影响水位的控制。 请将电缆直接拉到控制箱,尽量避免使用中间接头,若不得已而有接头时,绝不可将电缆线接头浸入水中 性能特点 RM-UK221型浮球控制器是一个能够调节桶、槽或井中液位的开关。它可自动调节、易于操作、便于安装、安全可靠、免予维修、无毒环保。它对污水有抵抗作用。广泛应用于家庭,厂矿等的水池、油、弱酸或弱碱的池、桶、糟、灌等容器之中。如串联两个控制器,即一个放在水池,加一个放至水井来控制水泵,就能防止因水源不足开空泵而损坏水泵 技术参数

额定电流、电压:10(8A)250V~10(4A)380V, 使用温度:0-80度使用范围:大于等于0.2M 工作寿命:1*50000 引线长度:4M(特殊的长度,特定的使用环境均可定制,可联系客服!) 外形尺寸:80×160×45mm 安装方式:用垂锤固定 接线方法 1、供水系统 使用“黑色”和“蓝色”的电线: 浮球在下水位时,接点是接通的状态 浮球在上水位时,接点是不通的状态 2、排水系统 使用“黑色”和“褐色”的电线: 浮球在上水位时,接点是接通的状态 浮球在下水位时,接点是不通的状态 安装实物图

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直线一级倒立摆控制器设计 院系:电气学院电气工程系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6.6.6-2016.6.19 手机: 工业大学教务处

*注:此任务书由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填写。

直线一级倒立摆控制器设计 摘要:采用牛顿—欧拉方法建立了直线一级倒立摆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MATLAB 分析了系统开环时倒立摆的不稳定性,运用根轨迹法设计了控制器,增加了系统的零极点以保证系统稳定。采用固高科技所提供的控制器程序在MATLAB中进行仿真分析,将电脑与倒立摆连接进行实时控制。在MATLAB中分析了系统的动态响应与稳态指标,检验了自动控制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0.引言 摆是进行控制理论研究的典型实验平台,可以分为倒立摆和顺摆。许多抽象的控制理论概念如系统稳定性、可控性和系统抗干扰能力等,都可以通过倒立摆系统实验直观的表现出来,通过倒立摆系统实验来验证我们所学的控制理论和算法,非常的直观、简便,在轻松的实验中对所学课程加深了理解。由于倒立摆系统本身所具有的高阶次、不稳定、多变量、非线性和强耦合特性,许多现代控制理论的研究人员一直将它视为典型的研究对象,不断从中发掘出新的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法。 本次课程设计中以一阶倒立摆为被控对象,了解了用古典控制理论设计控制器(如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用现代控制理论设计控制器(极点配置)的设计方法,掌握MATLAB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及控制系统的调试方法。 1.系统建模 一级倒立摆系统结构示意图和系统框图如下。其基本的工作过程是光电码盘1采集伺服小车的速度、位移信号并反馈给伺服和运动控制卡,光电码盘2采集摆杆的角度、角速度信号并反馈给运动控制卡,计算机从运动控制卡中读取实时数据,确定控制决策(小车运动方向、移动速度、加速度等),并由运动控制卡来实现该控制决策,产生相应的控制量,使电机转动,通过皮带带动小车运动从而保持摆杆平衡。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审定成绩: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单位负反馈系统设计校正 学生姓名姚海军班级0902 院别物理与电子学院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学号14092500070 指导老师杜健嵘 设计时间2011-12-10

目录一设计任务 二设计要求 三设计原理 四设计方法步骤及设计校正构图五课程设计总结 六参考文献

一、 设计任务 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2.0)(11.0()(0 ++= s s s K s G 用相应的频率域校正方法对系统进行校正设计,使系统满足如下动态和静态性能: (1) 相角裕度0 45 ≥γ ; (2) 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05.0<ss e ; (3) 系统的剪切频率s /rad 3<c ω。 二、设计要求 (1) 分析设计要求,说明校正的设计思路(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或滞后-超前 校正); (2) 详细设计(包括的图形有:校正结构图,校正前系统的Bode 图,校正装 置的Bode 图,校正后系统的Bode 图); (3) 用MATLAB 编程代码及运行结果(包括图形、运算结果); (4) 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 三、设计原理 校正方式的选择。按照校正装置在系统中的链接方式,控制系统校正方式分为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4种。串联校正是最常用的一种校正方式,这种方式经济,且设计简单,易于实现,在实际应用中多采用这种校正方式。串联校正方式是校正器与受控对象进行串联连接的。本设计按照要求将采用串联校正方式进行校。校正方法的选择。根据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表达方式可以进行校正方法的确定。本设计要求以频域指标的形式给出,因此采用基于Bode 图的频域法进行校正。 几种串联校正简述。串联校正可分为串联超前校正、串联滞后校正和滞后-超前校正等。 超前校正的目的是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实现在系统静态性能不受损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通过加入超前校正环节,利用其相位超前特性来增大系统的相位裕度,改变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一般使校正环节的最大相位超前角出现在系统新的穿越频率点。

水塔水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C) 学院:信息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 年月日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1 ~2012 学年第 1 学期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自动化 指导教师:工作部门:信息学院 一、课程设计题目水塔水位控制系统 二、课程设计内容: 1、硬件设计 (1)用80C51设计一个单片机最小控制系统。其中P1.0接水位下限传感器,P1.1接水位上限传感器,P1.2输出经反相器后接光电耦合器,通过继电器控制水泵工作,P1.3输出经反相器后接LED,当出现故障时LED闪烁;P1.4输出经反相器后接蜂鸣器,当出现故障时报警。 (2)用塑料尺、导线等设计一个水塔水位传感器。其中A电级置于水位10CM处,接5V电源的正极,B级置于水位15CM处,经4.7K下拉电阻接单片机的P1.0口,C 电级置于水位的20CM处,经4.7K下拉电阻接单片机的P1.1口。 (3)设计一个单片机至水泵的控制电路。要求单片机与水泵之间用反相器、光电耦合器和继电器控制,计算出LED限流电阻,接好继电器的续流二极管。 2、软件设计 (1)根据功能要求画出控制程序流程图。 (2)根据控制程序流程图编写80C51汇编语言或C51程序。 三、功能要求: 1、水塔水位下降至下限水位时,启动水泵,水塔水位上升至上限水位则关闭水泵。 2、水塔水位在上、下限水位之间时,水泵保持原状态。 3、供水系统出现故障时,自动报警。 四、调试 1、在Kerl-uvision上单步调试,观察累加器寄存器存储器的运行之间是否正常。 2、将程序下载到仿真仪上,进行模拟仿真,检查程序工作是否正常。 3、将模拟水塔、传感器、控制电路和水泵联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整机调试,观察系统工作是否正常。 撰搞人教研室主任院长 签名 日期2010.10.6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样本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引教师 机电工程学院 12月

目录一课程设计设计目 二设计任务 三设计思想 四设计过程 五应用simulink进行动态仿真六设计总结 七参照文献

一、课程设计目: 通过课程设计,在掌握自动控制理论基本原理、普通电学系统自动控制办法基本上,用MATLAB实现系统仿真与调试。 二、设计任务: 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控制系统如图所示,规定运用根轨迹法拟定测速反馈系数' k,以 t 使系统阻尼比等于0.5,并估算校正后系统性能指标。 三、设计思想: 反馈校正: 在控制工程实践中,为改进控制系统性能,除可选用串联校正方式外,经常采用反馈校正方式。常用有被控量速度,加速度反馈,执行机构输出及其速度反馈,以及复杂系统中间变量反馈等。反馈校正采用局部反馈包围系统前向通道中一某些环节以实现校正,。从控制观点来看,采用反馈校正不但可以得到与串联校正同样校正效果,并且尚有许多串联校正不具备突出长处:第一,反馈校正能有效地变化

被包围环节动态构造和参数;第二,在一定条件下,反馈校正装置特性可以完全取代被包围环节特性,反馈校正系数方框图从而可大大削弱这某些环节由于特性参数变化及各种干扰带给系统不利影响。 该设计应用是微分负反馈校正: 如下图所示,微分负反馈校正包围振荡环节。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B G s ()=00t G s 1G (s)K s +()=22t 1T s T K s ζ+(2+)+1 =22'1T s 21Ts ζ++ 试中,'ζ=ζ+t K 2T ,表白微分负反馈不变化被包围环节性质,但由于阻尼比增大,使得系统动态响应超调量减小,振荡次数减小,改进了系统平稳性。 微分负反馈校正系统方框图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审定成绩: 重庆邮电大学 移通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系部: 学生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3年12 月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制

目录 一、设计题目 二、设计报告正文 摘要 关键词 设计内容 三、设计总结 四、参考文献

一、设计题目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简明)任务书——供2011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4-6班)本科学生用 引言:《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既有别于毕业设计,更不同于课堂教学。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统筹运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工程实际系统进行完整的全面分析和综合。 一设计题目:I型二阶系统的典型分析与综合设计 二系统说明: 该I型系统物理模拟结构如图所示。 系统物理模拟结构图 其中:R=1MΩ;C =1uF;R0=41R 三系统参量:系统输入信号:x(t); 系统输出信号:y(t);

四设计指标: 设定:输入为x(t)=a×1(t)(其中:a=5) 要求动态期望指标:M p﹪≤20﹪;t s≤4sec; 五基本要求: a)建立系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 b)利用根轨迹方法分析和综合系统(学号为单数同学做); c)利用频率特性法分析和综合系统(学号为双数同学做); d)完成系统综合前后的有源物理模拟(验证)实验; 六课程设计报告: 1.按照移通学院课程设计报告格式写课程设计报告; 2.报告内容包括: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 3.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参数计算过程、分析过程,包括: (1)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2)原系统组成结构原理图一张(自绘); (3)系统分析,综合用精确Bode图一张; (4)系统综合前后的模拟图各一张(附实验结果图); 4.提供参考资料及文献 5.排版格式完整、报告语句通顺; 6.封面装帧成册。

自动控制设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着重于自动控制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的综合实际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古典自动控制理论(PID)设计、现代控制理论状态观测器的设计、自动控制MATLAB 仿真。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践,掌握自动控制理论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工具。 1 内容 某生产过程设备如图1所示,由液容为C1与C2的两个液箱组成,图中Q 为稳态液体流量)/(3s m ,i Q ?为液箱A 输入水流量对稳态值的微小变化)/(3s m ,1Q ?为液箱A 到液箱B 流量对稳态值的微小变化)/(3s m ,2Q ?为液箱B 输出水流量对稳态值的微小变化)/(3s m ,1h 为液箱A 的液位稳态值)(m ,1h ?为液箱A 液面高度对其稳态值的微小变化)(m ,2h 为液箱B 的液位稳态值)(m ,2h ?为液箱B 液面高度对其稳态值的微小变化)(m ,21,R R 分别为A,B 两液槽的出水管液阻))//((3s m m 。设u 为调节阀开度)(2m 。 已知液箱A 液位不可直接测量但可观,液箱B 液位可直接测量。 图1 某生产过程示意图

要求 1. 建立上述系统的数学模型; 2. 对模型特性进行分析,时域指标计算,绘出bode,乃示图,阶跃反应曲线 3. 对B 容器的液位分别设计:P,PI,PD,PID 控制器进行控制; 4. 对原系统进行极点配置,将极点配置在-1+j 与-1-j;(极点可以不一样) 5. 设计一观测器,对液箱A 的液位进行观测(此处可以不带极点配置); 6. 如果要实现液位h2的控制,可采用什么方法,怎么更加有效?试之。 用MATLAB 对上述设计分别进行仿真。 (提示:流量Q=液位h/液阻R,液箱的液容为液箱的横断面积,液阻R=液面差变化h ?/流量变化Q ?。) 2 双容液位对象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及MATLAB 仿真过程 一、对系统数学建模 如图一所示,被控参数2h ?的动态方程可由下面几个关系式导出: 液箱A:dt h d C Q Q i 111?=?-? 液箱B:dt h d C Q Q 22 21?=?-? 111/Q h R ??= 222/Q h R ??= u K Q u i ?=? 消去中间变量,可得: u K h dt h d T T dt h d T T ?=?+?++?222122221)( 式中,21,C C ——两液槽的容量系数 21,R R ——两液槽的出水端阻力 111C R T =——第一个容积的时间常数 222C R T =——第二个容积的时间常数 2R K K u =_双容对象的放大系数

单片机水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名称: 课程名称: 学生姓名: 学号: 学院: 指导教师: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摘要 (4) 引言 (5) 1几种方案的比较 (6) 1.1 简单的机械式控制方式 (6) 1.2 复杂控制器控制方案 (6) 1.3通过水位变化上下限的控制方式 (6) 2水塔水位控制原理 (8) 3电路设计 (9) 3.1原件的介绍 (9) 3.2引脚功能 (10) 3.3 水位检测接口电路 (13) 3.4报警接口电路 (14) 3.5 存储器扩展接口电路.................. .. (14) 4系统软件设计 (15) 4.1 流程图 (15) 4.2程序 (16) 5实验仿真 (18) 6结语 (19)

7参考文献 (19) 摘要 随着微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型控制器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为了使学生对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型控制器有较深的了解。经过综合分析选择了由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型液位控制器作为研究项目,通过训练充分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潜能。另外,水位控制在高层小区水塔水位控制,污水处理设备和有毒,腐蚀性液体液位控制中也被广泛应用。通过对模型的设计可很好的延伸到具体应用案例中。设计一种基于单片机水塔水位检测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实现水位检测、电机故障检测、处理和报警等功能,实现超高、低警戒水位报警,超高警戒水位处理。介绍电路接口原理图,给出相应的软件设计流程图和汇编程序,并用Proteus软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检测控制功能,可移植性和扩展性强。 关键词:单片机;水位检测;控制系统;仿真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实验

上海电力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实践报告 课名:自动控制原理应用实践 题目: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 船舶航向的自动操舵控制 班级: 姓名: 学号:

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 一.系统背景简介 水翼船(Hydrofoil)是一种高速船。船身底部有支架,装上水翼。当船的速度逐渐增加,水翼提供的浮力会把船身抬离水面(称为水翼飞航或水翼航行,Foilborne),从而大为减少水的阻力和增加航行速度。 水翼船的高速航行能力主要依靠一个自动稳定控制系统。通过主翼上的舵板和尾翼的调整完成稳定化操作。该稳定控制系统要保持水平飞行地穿过海浪。因此,设计上要求系统使浮力稳定不变,相当于使纵倾角最小。 航向自动操舵仪工作时存在包括舵机(舵角)、船舶本身(航向角)在内的两个反馈回路:舵角反馈和航向反馈。 当尾舵的角坐标偏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会引起船只在参考方向上发生某一固定的偏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传递函数中带有一个负号,这是因为尾舵的顺时针的转动会引起船只的逆时针转动。有此动力方程可以看出,船只的转动速率会逐渐趋向一个常数,因此如果船只以直线运动,而尾舵偏转一恒定值,那么船只就会以螺旋形的进入一圆形运动轨迹。 二.实际控制过程 某水翼船渡轮,自重670t,航速45节(海里/小时),可载900名乘客,可混装轿车、大客车和货卡,载重可达自重量。该渡轮可在浪高达8英尺的海中以航速40节航行的能力,全靠一个自动稳定控制系统。通过主翼上的舵板和尾翼的调整完成稳定化操作。该稳定控制系统要保持水平飞行地穿过海浪。因此,设计上要求该系统使浮力稳定不变,相当于使纵倾角最小。

上图: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系统 已知,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过程模型,执行器模型为F(s)=1/s。 三.控制设计要求 试设计一个控制器Gc(s),使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系统在海浪扰动D (s)存在下也能达到优良的性能指标。假设海浪扰动D(s)的主频率为w=6rad/s。 本题要求了“优良的性能指标”,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通过网络资料的查阅:响应超调量小于10%,调整时间小于4s。 四.分析系统时域 1.原系统稳定性分析 num=[50]; den=[1 80 2500 50]; g1=tf(num,den); [z,p,k]=zpkdata(g1,'v'); p1=pole(g1); pzmap(g1) 分析:上图闭环极点分布图,有一极点位于原点,另两极点位于虚轴左边,故处于临界稳定状态。但还是一种不稳定的情况,所以系统无稳态误差。 2.Simulink搭建未加控制器的原系统(不考虑扰动)。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自控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单位反馈系统中传递函数的研究 学院名称Z Z Z Z学院 专业名称Z Z Z Z Z 学生姓名Z Z Z 学生学号Z Z Z Z Z Z Z Z Z Z 任课教师Z Z Z Z Z 设计(论文)成绩

单位反馈系统中传递函数的研究 一、设计题目 设单位反馈系统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 2)(1()(0 0++= s s s K s G (ksm7)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要求校正后的系统满足指标: (1)在单位斜坡信号输入下,系统的速度误差系数=10。 (2)相角稳定裕度γ>45o , 幅值稳定裕度H>12。 (3)系统对阶跃响应的超调量Mp <25%,系统的调节时间Ts<15s 3、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 4、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计算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Wc 和穿频率Wx 。 5、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 6、在SIMULINK 中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在前向通道中分别接入饱和非线性环节和回环非线性环节,观察分析非线性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7、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 二、设计方法 1、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 根轨迹简称根迹,它是开环系统某一参数从0变为无穷时,闭环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根在s 平面上变化的轨迹。 1)、确定根轨迹起点和终点。 根轨迹起于开环极点,终于开环零点;本题中无零点,极点为:0、-1、-2 。故起于0、-1、-2,终于无穷处。 2)、确定分支数。 根轨迹分支数与开环有限零点数m 和有限极点数n 中大者相等,连续并且对称于实轴;本题中分支数为3条。

小型浮球液位开关说明书

具体型号尺寸及参数: 产品说明: 小型浮球液位开关的工作原理直接,简单。通常将密封的非磁性金属或塑胶管内根据需要设置一点或多点磁簧开关,再将中空而内部有环形永久磁铁的的浮球固定在本体杆内磁簧开关相关位置上,使浮球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浮动,利用浮球内的磁铁去吸引磁簧开关的闭合,产生开关动作,以控制液位。常开和常闭是没有注入液体时的开关状态,用户可以指定,通常情况下开关状态是可以转换的。小型浮球液位开关由于其低廉的价格、可靠的性能、灵活的安装方式、多样的材质选择得以广泛用于机械、电子、化工、家用电器等小型容器上的液位控制及报警。 产品图片: 型号:MF-21 接点容量:DC50(W ) AC70(VA ) 最高电压:DC200 AC240推荐使用DC24 起动电流:0.7最大电流:1A 最大压力:0.5Mpa 比重:0.7 出线长度:600±10mm 工作温度:-20~80℃材 质:聚丙烯PP 安装方式:水平安装 型号:MF-21S 接点容量:DC50(W ) AC70(VA ) 最高电压:DC200 AC240推荐使用DC24 起动电流:0.7最大电流:1A 最大压力:1.5Mpa 比重:0.7 出线长度:600±10mm 工作温度:-20~160℃材 质:SUS 304或SUS316L 安装方式:水平安装

型号:MF-31 接点容量:DC50(W ) AC70(VA ) 最高电压:DC200 AC240推荐使用DC24 起动电流:0.7最大电流:1A 最大压力:0.5Mpa 比重:0.7 出线长度:600±10mm 工作温度:-20~80℃材 质:聚丙烯PP 安装方式:水平安装 型号:MF-31S 接点容量:DC50(W ) AC70(VA ) 最高电压:DC200 AC240推荐使用DC24 起动电流:0.7最大电流:1A 最大压力:1.5Mpa 比重:0.7 出线长度:600±10mm 工作温度:-20~160℃材 质:SUS 304或SUS316L 安装方式:水平安装 型号:MF-31SH 接点容量:DC50(W ) AC70(VA ) 最高电压:DC200 AC240推荐使用DC24 起动电流:0.7最大电流:1A 最大压力:1.5Mpa 比重:0.7 出线方式:德国Hirschmann 接头工作温度:-20~110℃材 质:SUS 304或SUS316L 安装方式:水平安装 型号:MF-22 接点容量:DC50(W ) AC70(VA ) 最高电压:DC200 AC240推荐使用DC24 起动电流:0.7最大电流:1A 最大压力:1.5Mpa 比重:0.7 出线长度:600±10mm 工作温度:-20~160℃材 质:SUS 304或SUS316L 安装方式:水平安装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扬州大学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课程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及专业软件课程实习 题目名称:三阶系统分析与校正 年级专业及班级:建电1402 姓名:王杰 学号: 141504230 指导教师:许慧 评定成绩: 教师评语: 指导老师签名: 2016 年 12月 27日

一、课程实习的目的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经典控制理论和相关课程知识的能力; (2)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以及各种校正装置的作用及用法,能够利用不同的分析法对给定系统进行性能分析,能根据不同的系统性能指标要求进行合理的系统设计,并调试满足系统的指标; (3)学会使用MATLAB语言及Simulink动态仿真工具进行系统仿真与调试; (4)学会使用硬件搭建控制系统; (5)锻炼独立思考和动手解决控制系统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控制相关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课程实习任务 某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G(s)=K/s(0.1s+1)(0.2s+1) 分析系统是否满足性能指标: (1)系统响应斜坡信号r(t)=t,稳态误差小于等于0.01; (2)相角裕度y>=40度; 如不满足,试为其设计一个pid校正装置。 三、课程实习内容 (1)未校正系统的分析: 1)利用MATLAB绘画未校正系统的开环和闭环零极点图 2)绘画根轨迹,分析未校正系统随着根轨迹增益变化的性能(稳定性、快速性)。 3)作出单位阶跃输入下的系统响应,分析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 4)绘出系统开环传函的bode图,利用频域分析方法分析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开环振幅)。 (2)利用频域分析方法,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校正方案,要求有理论分析和计算。并与Matlab计算值比较。 (3)选定合适的校正方案(串联滞后/串联超前/串联滞后-超前),理论分析并计算校正环节的参数,并确定何种装置实现。

上水箱液位控制系统-过控课设

摘要 在过程工业中被控制量通常有以下四种: 液位、压力、流量、温度。而液位不仅是工业过程中常见的参数,且便于直接观察,也容易测量。过程时间常数一般比较小。以液位过程构成实验系统,可灵活地进行组态,实施各种不同的控制方案。液位控制装置也是过程控制最常用的实验装置。国外很多实验室有此类装置,如瑞典LUND大学等。很多重要的研究报告、模拟仿真均出自此类装置! 本次设计也是基于这套水箱液位控制装置来实现的。这套系统由多个水箱,液位检测变送器,电磁流量计,涡轮流量计,自动调节阀,控制面板等喝多器件构成。 液位控制的发展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经历了几个阶段,控制理论由经典控制理论到现代控制理论,再到多学科交叉;控制工具由模拟仪表到DCS,再到计算机网络控制;控制要求与控制水平也由原来的简单、安全、平稳到先进、优质、低耗、高产甚至市场预测、柔性生产。而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PID 控制器。 这次首先是用一天半的时间让我们熟悉各种建模的方法。学会建立了最初的四种模型。接着后几天就是开始熟悉各种控制系统,以及运用它们去控制水箱的液位,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控制的概念。并且在过程中,要熟练学会调整PID的参数,学会使用MATLAB等。 关键词:水箱液位;PID控制;串级控制;前馈控制;经验凑试法

目录 1引言 (1) 2 实验设备 (2) 2.1 THJ-FCS型或THJ-3型高级过程控制系统实验装置 (2) 2.2计算机及相关软件。 (6) 2.2.1 SIMATIC WinCC简介 (6) 2.2.2 监控界面 (7) 3 设备工作原理及运行过程 (8) 3.1 设备工作原理 (8) 3.2 控制系统流程图 (9) 3.3系统投运及步骤 (10) 4 参数整定与结果分析 (12) 4.1 参数整定 (12) 4.1.1 比例(P)调节 (12) 4.1.2 比例积分(PI)调节 (14) 4.1.3 比例积分微分(PID)调节 (17) 4.2 结果分析 (19) 总结 (20) 参考文献 (21)

浮球液位计原理与介绍

一、概述 电缆浮球液位控制器,利用重力与浮力的原理设计而成。主要包括浮漂体,设置在浮漂体内的大容量微型开关和能将开关处于通,断状态的驱动机构,以及与开关相连的三芯电缆。当浮球在液体浮力的作用下随液位的上升或下降到与水平呈一定角度时,浮球体内的驱动机构--驱动大容量微动开关,从而输出开(ON)或关(OFF)的信号,共报警提示或远程控制使用。 二、应用领域 主要适用于家庭,厂矿等的水池,油,酸和碱的池,桶,槽,灌等的容器中。 三、产品特点 ? 进口专利技术整体塑胶注塑成型(PP),或是采用压紧螺母与硅胶共同封口(SUS); ? 结构简单合理,性能稳定可靠; ? 安装使用非常方便,现场调节简单; ? 可与各种水泵配套使用,并广泛应用于给排水及含腐蚀,悬浮物的液位自动控制。

技术参数 方法/步骤1: 工作压力:一个大气压 方法/步骤2: 工作温度:-10~80度(PP),-10~180度(金属)

方法/步骤3: 额定电流:10A/220V,SPDT(PP),2A/220V,SPDT(SUS) 方法/步骤4: 触点容量:15A/250VAC 开关寿命:100万次 可选材质:PP,SUS 控制精度:±0.05m 方法/步骤5: 适用介质:清水、污水、油类以及中等浓度以下的酸碱液体电缆长度:5m/10m(特殊长度可按要求定制) 连接方式:直接甩线或加法兰及接线盒 仪表接线 方法/步骤1: 下图是两种触点形式的接线图示: 常开触点常闭触点 1将浮动开关的电线穿过塑料重锤。 2用塑料扣套将重锤固定在所要设定水位的位置处电线上。

3将电线拉到控制箱,尽量避免使用中间接头,若需有接头时,绝对不可将接头浸入液体中。 使用棕色和黑色的电线: 浮球在下液位时,接点是不通的状态。 浮球在上液位时,接点是接通的状态。 使用蓝色和棕色的电线: 浮球在上液位时,接点是不通的状态。 浮球在下液位时,接点是接通的状态。 下图为PP材质电缆浮球液位开关工作时,浮球内部的微动开关示意图: 液位在浮标体下侧时,浮标下垂,棕色线(共线COM)与黑线(常开NC)处于断开状态,棕色线与蓝色线(常闭NO)处于接通状态. 当液位上升,浮标体跟随浮起,并上扬28度左右(SUS材质开关为10度左右)时,棕色线与黑色线闭合,棕色线与蓝色线断开.从而达到控制目的. 当液位下降时,浮标体跟随下降直到浮标体与水平线向下达28度左右(SUS 材质开关为10度左右)时,各控制点恢复起始状态.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金陵科技学院课程设计目录 目录 绪论 (1)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题目 (2)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题目 (2)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3) 2.1课程设计的任务 (3) 2.2课程设计的要求 (3) 三校正函数的设计 (4) 3.1理论知识 (4) 3.2设计部分 (5) 四传递函数特征根的计算 (10) 4.1校正前系统的传递函数的特征根.......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校正后系统的传递函数的特征根.......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系统动态性能的分析.. (13) 5.1校正前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13) 5.2校正后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15) 六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19) 6.1校正前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19) 6.2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21) 七系统的奈奎斯特曲线图 (23) 7.1校正前系统的奈奎斯特曲线图 (23) 7.2校正后系统的奈奎斯特曲线图 (244) 八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及对数相频特性 (24) 8.1校正前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及对数相频特性 (25) 8.2校正后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及对数相频特性错误!未定义书签。总结 (267)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绪论 在控制工程中用得最广的是电气校正装置,它不但可应用于电的控制系统,而且通过将非电量信号转换成电量信号,还可应用于非电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常常可以归结为设计适当类型和适当参数值的校正装置。校正装置可以补偿系统不可变动部分(由控制对象、执行机构和量测部件组成的部分)在特性上的缺陷,使校正后的控制系统能满足事先要求的性能指标。常用的性能指标形式可以是时间域的指标,如上升时间、超调量、过渡过程时间等(见过渡过程),也可以是频率域的指标,如相角裕量、增益裕量(见相对稳定性)、谐振峰值、带宽(见频率响应)等。 常用的串联校正装置有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滞后-超前校正三种类型。在许多情况下,它们都是由电阻、电容按不同方式连接成的一些四端网络。各类校正装置的特性可用它们的传递函数来表示,此外也常采用频率响应的波德图来表示。不同类型的校正装置对信号产生不同的校正作用,以满足不同要求的控制系统在改善特性上的需要。在工业控制系统如温度控制系统、流量控制系统中,串联校正装置采用有源网络的形式,并且制成通用性的调节器,称为PID(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它的校正作用与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类同。

金陵科技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绪论 (1)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题目 (2)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题目 (2)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3) 2.1课程设计的任务 (3) 2.2课程设计的要求 (3) 三校正函数的设计 (4) 3.1理论知识 (4) 3.2设计部分 (5) 四传递函数特征根的计算 (8) 4.1校正前系统的传递函数的特征根 (8) 4.2校正后系统的传递函数的特征根 (10) 五系统动态性能的分析 (11) 5.1校正前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11) 5.2校正后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15) 六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19) 6.1校正前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19) 6.2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21) 七系统的奈奎斯特曲线图 (23) 7.1校正前系统的奈奎斯特曲线图 (23) 7.2校正后系统的奈奎斯特曲线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4 八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及对数相频特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校正前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及对数相频特性 (25) 8.2校正后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及对数相频特性 (27) 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8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在控制工程中用得最广的是电气校正装置,它不但可应用于电的控制系统,而且通过将非电量信号转换成电量信号,还可应用于非电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常常可以归结为设计适当类型和适当参数值的校正装置。校正装置可以补偿系统不可变动部分(由控制对象、执行机构和量测部件组成的部分)在特性上的缺陷,使校正后的控制系统能满足事先要求的性能指标。常用的性能指标形式可以是时间域的指标,如上升时间、超调量、过渡过程时间等(见过渡过程),也可以是频率域的指标,如相角裕量、增益裕量(见相对稳定性)、谐振峰值、带宽(见频率响应)等。 常用的串联校正装置有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滞后-超前校正三种类型。在许多情况下,它们都是由电阻、电容按不同方式连接成的一些四端网络。各类校正装置的特性可用它们的传递函数来表示,此外也常采用频率响应的波德图来表示。不同类型的校正装置对信号产生不同的校正作用,以满足不同要求的控制系统在改善特性上的需要。在工业控制系统如温度控制系统、流量控制系统中,串联校正装置采用有源网络的形式,并且制成通用性的调节器,称为PID(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它的校正作用与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类同。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1)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一、单位负反馈随动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01.0)(11.0()(++= s s s K s G k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Bode 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闭环系统是否稳定。 3、设计系统的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达到下列指标 (1)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 v ≥100s -1; (2)相位裕量γ≥30° (3)幅频特性曲线中穿越频率ωc ≥45rad/s 。 4、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5、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计算校正后系统的穿越频率ωc 、相位裕量γ、相角穿越频率ωg 和幅值裕量K g 。 6、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 7、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 二、设单位负反馈随动系统固有部分的传递函数为 ) 2)(1()(++= s s s K s G k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Bode 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闭环系统是否稳定。 3、设计系统的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达到下列指标: (1)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 v ≥5s -1; (2)相位裕量γ≥40° (3)幅值裕量K g ≥10dB 。 4、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5、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计算校正后系统的穿越频率ωc 、相位裕量γ、相角穿越频率ωg 和幅值裕量K g 。 6、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 7、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 三、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2(4 )(+= s s s G k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设计系统的串联校正装置,要求校正后的系统满足指标: 闭环系统主导极点满足ωn =4rad/s 和ξ=0.5。 3、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4、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计算校正后系统的穿越频率ωc 、相位裕量γ、相角穿越频率ωg 和幅值裕量Kg 。 5、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

电气传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doc

课程设计报告书 题目:电气传动自动控制系统 报告人:王宗禹 学号:1043031325 班级:2010级34班 指导教师:肖勇 完成时间:2013年7月日 同组人:王大松 秦缘 龚剑 电气信息学院专业实验中心

一.设计任务 1.设计目标: (1)系统基本功能:该调速系统能进行平滑的速度调节,负载电机不可逆运行,系统在工作范围内能稳定工作 (2)已知条件: (3)稳态/动态指标:静态:s% ≤ 5% D = 3 动态:σi% ≤ 5% σn% ≤ 10% (4)期望调速性能示意说明:静差率小于5%,调速范围D=3. (5)系统电路结构示意图: 2.客观条件: (1)使用设备列表清单及主要设备功能描述: 二.系统建模(系统固有参数测定实验内容)

1.实验原理 (1)变流电源内阻Rn的测定: a.电路示意图如下: 可以等效如下: b.利用伏安法可以测出内阻R n的大小,方法是在电机静止,电枢回路外串限流电阻,固定控制信号 Uct 大小,0.5A≤Id ≤1A的条件下用伏安法测量Ud1,Id1和Ud2,Id2;利用公式可以求得Rn。 (2)电枢内阻 Ra、平波电感内阻 Rd的测定: a.电路示意图如下:

b.实验方法步骤: ◆电机静止,电枢回路外串限流电阻 ◆固定控制信号Uct 大小,Id ≈1A(额定负载热效点) ◆使电枢处于三个不同位置(如上图约120o对称)进行三次测量(Ura,Urd,Id),求 Ra , Rd 的平均值. (3)电动机电势转速系数 Ce的测定: a.实验原理: 由公式 可以推导出Ce的测定公式: b.实验方法步骤: ◆空载启动电机并稳定运行(I d0大小基本恒定) ◆给定两个大小不同的控制信号Uct ,测量两组稳定运行时的Ud、n数据 (4)整流电源放大系数 Ks的测定: a.实验原理: Ks可以根据公式Ud0=Ks*Uct可知Ks就是以Uct为横坐标Ud0为纵坐标的如下图曲线中线性段的斜率。故可以通过公式测定Ks.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设计题目位置随动系统的超前校正所学专业名称自动化 班级自动化141 学号2014211041 学生姓名徐兴 指导教师欧美英 2016年12月10日

电气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设计 任 务 书 设计名称: 位置随动系统的超前校正 学生姓名: 徐 兴 指导教师: 欧美英 起止时间:自 2016 年 12 月 10 日起 至 2016 年 12 月 17 日止 一、课程设计目的 1、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掌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有关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对不同的系统选用不同的校正方式,以保证得到最佳的系统。 3、理解相角裕度,稳态误差,剪切频率等参数的含义。 4、学习MATLAB 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会利用MATLAB 提供的函数求出所需要得到的实验结果。 5、从总体上把握对系统进行校正的思路,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 二、课程设计任务和基本要求 设计任务: 单位负反馈随动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s 001.0)(1s .1.0(s K )s (G 0++=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Bode 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闭环系统是否稳定。

3、设计系统的校正装置,使系统达到下列指标 (1)在单位斜坡信号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0.001 (2)超调量Mp<30%,调节时间Ts<0.05秒。 (3)相角稳定裕度在Pm >45°, 幅值定裕度Gm>20。 4、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 5、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计算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Wcp和 穿频率Wcg。 6、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 7、在SIMULINK中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在前向通道中分别接入饱和非线性环节和回环非线性环节,观察分析非线性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8、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 基本要求: (1)、能用MATLAB解复杂的自动控制理论题目。 (2)、能用MATLAB设计控制系统以满足具体的性能指标。 (3)、能灵活应用MATLAB分析系统的性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