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斯的育儿经
- 格式:docx
- 大小:21.18 KB
- 文档页数:5
罗杰斯写给女儿的四封信你们的父亲是位投资家,也是个勤奋的人,尽其所能得学习新知识来赚钱,所以才能在三十七岁时退休。
我想告诉你们我从这些经验中所学到的东西。
我是个乡下来的孩子,一心想着如何赚到足够的钱使自己自由自在、毋须听人使唤。
我五岁时就在棒球场捡空可乐瓶去换钱,这是我第一份赚钱的工作;六岁时就在球场中有自己的摊子。
最后我到了华尔街,在这里我发现最佳的赚钱机会——竟然有人付钱给我发挥我的热情,附加奖赏则是尽可能的认识这个世界。
一旦赚够足以让我退休的财富,我就不再需要工作,也因此可以随心所欲的环游世界,并满足我想知道世界是怎么运转的学习热忱。
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喜欢找事做,而且大多做得相当成功。
但现在,这世界上能带给我最大快乐的是我的家庭。
我的最新探险,就是在二○○三年及二○○八年生的两个宝贝女儿。
为了你们两个,我要与你们分享下面这些应该知道的重要事情,使你们也能过成功的日子。
第一封信:没有人靠有样学样而成功假如周遭的人都劝你不要做某件事,甚至嘲笑你根本不该想去做,就可以把这件事当作可能成功的指标。
在生命中总会有某个时刻需要你下非常重要的决定--关于你的工作、家庭、生活,关于住在哪里,关于怎么投资你的金钱。
这时会有很多人愿意提供你忠告,但是记住这句话:你的生活是你自己的,不是别人的。
别人的忠告当然有对的时候,但事后证明这些忠告无用的次数却更多。
你们必须靠自己研究──尽可能学习面对挑战的本事,自行判断讯息的真伪并为自己做决定。
你们天生就有能力为自己的最大利益下最好的决策,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经过自己的思索比违背自己的意愿而听从他人的决定,更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并采取正确的行动。
过去,我在几个重要的投资决策上,曾经听从别人劝告而忽略自己内心的决定。
奇怪得很,每次这样的投资都失败,每一次都让我损失惨重。
于是我不再让别人影响我,并根据自己所下的决定采取行动。
直到年过三十,我终于了解这才是最佳的投资之道;我同时也知道,我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自己遵照这个原则,而不去想会不会太迟了。
投资大师罗杰斯给女儿的十二个人生箴言「六·一」儿童节来了,您送您的孩子或未来的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礼物呢?我最近读了一本好书,非常不错,几乎是处处切中要害,拿出来推荐给朋友们。
那就是吉姆·罗杰斯写给女儿的『投资大师罗杰斯给宝贝女儿的12封信』。
【关于吉姆·罗杰斯】:吉姆〃罗杰斯,美国投资界的传奇人物,有「华尔街金童」、「华尔街的印第安那琼斯」封号,在1970年与索罗斯共同创立「量子基金」,短短10年内就赚足了一生花用的财富。
在人生最黄金的时期,他突然宣布退休,当时罗杰斯年仅37岁,就开始实践环游世界的梦想。
讨厌孩子的他,从没想过要生养孩子,直到60岁老来得子,才知道孩子是世界最可爱的宝贝。
『投资大师罗杰斯给宝贝女儿的12封信』这本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用一生的经验和爱,透过12封宝贵的人生箴言,给二个女儿丰富实用又充满智慧的建议。
一、不要让别人影响你假如周遭的人都劝你不要做某件事,甚至嘲笑你根本不该想去做,就可以把这件事当作可能成功的指标。
这个道理非常重要,你一定要了解:与众人反向而行需要勇气。
事实是,这世界上从不曾有哪个人是只靠“从众”而成功的。
解释:周遭就是“周围”、“四周”的意思。
二、做你热爱的事当你发现有一件事是你感兴趣的,别让年龄牵绊你,去做就是了。
假如选择一个你不关心的领域,就不可能有希望获得成功。
三、普通常识并不是那么普通大众社会相信的常常是错的,不要盲目听信别人的话。
四、走出去亲看世界不要只是做个观光客--你们要去到不同的人居住的环境,亲眼见识他们怎么生活,跟他们一样的过日子。
从地平线开始,往上看这个世界。
藉由与别的国家和住在那里的人做比较,你将会学到如何从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你的国家和你自己。
要保持开放的心,做个世界公民。
解释:藉由就是“通过,经过”的意思,同“借由”五、研读哲学,学会思考假如你想了解自己以及什么对你是重要的,你就必须学习如何好好的思考;在你能够成就任何事之前,也必须更了解自己。
罗杰斯写给女儿信中的一段内容名人故事永远不要问别人这个东西多少钱买的,也不要告诉别人你的东西是多少钱买的。
永远不要问别人赚了多少钱,也不要告诉别人你有多少钱。
渐渐长大后,你得处理男孩子的问题。
要记住的基本原则是:他们需要你远大于你需要他们。
狂热追求时,男孩会告诉你上百万个故事,但你不要理会。
听到无稽的诺言、奉承的话语时,要保持清醒。
不要追随一个男孩子到其他学校、城市,或其他场所。
任何“必试”、“必读”的东西能免则免,尤其是流行的东西。
记住,有一半人口的智商在中位数之下。
直到至少年满28岁,对自己和世界有更多认识前,不要结婚。
小心所有的政客。
在学生时代,他最出众的是在课后休息时间;毕业后,他就很少能做出卓越的事情了。
那些看起来可以做你父亲或祖父的男人,其实并不会把你当成女儿或孙女看待。
在单身酒吧你得不到任何东西,只有调酒师会比你学到更多经验、赚到更多小费。
下班后,不要每天晚上跟你的死党出去喝酒。
老板们不会这样做,这正是为什么他是老板的原因。
几乎没有什么理由要你跟老板单独出去喝一杯,更不要说出去与他一起用晚餐。
工作和生活要泾渭分明。
避免办公室恋情。
这对双方的个人和职业发展都是灾难。
参加公务午餐时,不要喝酒。
准时还钱,尽可能一有钱就还掉借款。
好信用很重要,坏信用如鬼魅,会常年纠缠着你。
精通算术和数学,这样你会比其他人更有优势,更能注意到其他人忽视的异常之处。
学会打字和缝纫。
照顾好自己!没有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你要想成功那就太难了。
购物之前,一定要先填饱肚子,才不会买过头了。
永远买高质量的东西,它们经久耐用,更能保持价值。
名人故事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罗杰斯给女儿的12条忠告】一、不要让别人影响你:假如每个人都嘲笑你的想法,这就是可能成功的指标!二、专注于你所爱:在真正热爱的工作上努力,就会找到你的梦想。
三、普通常识并不是那么普通:大众社会相信的常常是错的,不要盲目听信别人的话。
四、将世界纳入你的眼界。
五、研读哲学,学会思考。
六、学习历史。
七、学习中文!八、真正认识自己:了解你的弱点和觉察你的错误,才能找到对的路!九、认出改变,拥抱改变。
十、面对未来:看得见未来的人可以累积财富!十一、反众道而行:检视事实和机会,不随乌合之众心理起舞。
十二、幸运女神只眷顾持续努力的人。
【柯云路教育学作品】《培养好孩子的20条金规》精华选载【认识自己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正确的教育就是用健康的文化塑造孩子。
家长的职责是:对社会文化、对家庭环境、对自身文化结构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取舍,并且把结果教给孩子。
一被文化制约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文化存在着密切关系,家庭教育受社会文化背景制约和决定。
每个人在社会中生活,都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
孩子今天和父母在一起,是一种状态;明天和同学一起,是另一种状态;后天他和一些更小的孩子在一起,又是一种状态。
处在不同的场合,人的状态是不一样的。
这一点许多家长都有经验。
你今天和一群老同学在一起,你马上就进入一二十年前的生活氛围。
你今天在工作单位或领导岗位上,在你的办公桌前一坐,你进入的是另一种角色。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而对人影响最大的是整个社会的文化。
时尚影响教育那些不太得当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是孤立的。
当我们说,家长不要把孩子的分数当做绝对的标志,不要分数第一时候,许多家长会说,之所以要求孩子分数第一,是因为整个社会文化在提倡这样的指标。
当我们说,不要只注意智力开发,还要注意智力以外的心理素质的开发;家长们稍微想一下就会知道,之所以偏重单纯的智力开发,是因为整个社会文化有这种气氛。
当我们提出不应该对孩子进行单纯的高消费的生活照顾及相应的心理熏陶,多数家长都会同意,然而,为什么许多家庭会这样做呢?是因为社会文化在这方面有一种攀比。
著名投资家吉姆·罗杰斯给女儿的18条建议本文翻译自吉姆罗杰斯的《给女儿的礼物》(A Gift to My Children)。
吉姆罗杰斯是华尔街着名的投资家、环球旅行者,他与索罗斯共同创办了量子基金。
与别的投资家不同,他投资之前,除了阅读报表、书报之外,还喜欢实地考察,用脚丈量大地。
他曾两次驾车周游世界100多个国家,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他今年72岁,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Happy,今年11岁,小女儿叫Bee,今年6岁,不但能歌善舞,而且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
这本《给女儿的礼物》,就是写给两位女儿的信,出版于2009年,诚恳真挚,智慧满溢。
1、永远买高质量的商品,它们不但耐用,而且残存价值高。
2、去采购食品之前,记得要吃饱。
如果你饿着肚子,将会买回一大堆超出所需的食物。
3、任何贴着必看、必读、必须试试标签的东西,都要避开,尤其是流行的,更要退避三舍。
保持良好的教养,无论身处何方,无论对面是谁。
这可以把你与他人永久区分开来。
在任何社会,都要入乡问俗、入乡随俗。
4、无论在哪儿都要警惕从政的人,他们也就是在校时了了,大未必佳。
5、永远不要问别人赚多少钱以及某样东西值多少钱。
不要告诉别人你的东西多少钱买的。
不要跟人谈论你赚多少钱以及有多少身家。
这是咱们家族根深蒂固的传统,从我的爷爷那辈开始,大家就遵循,因为谈论这些事不但扎眼,而且缺乏教养,至少对我们家而言是这样。
证明自己要靠行为,而不是谈钱。
如今很多人喜欢谈钱,但我不希望你们这样。
6、如果你们借钱,一定要提前还,至少要按时还。
好的信用至关重要,坏的信用记录会困扰你许多年。
7、等你们长大了,会跟男孩们打交道。
我希望永远给你们建议和警告。
与他们交往的基本原则是:记住他们对你们的需求远远大于你们对他们的需求。
当他们狂热追你们的时候,他们会许下千万条诺言。
实话告诉你们,这种漂亮话我能说得比他们好。
直接忽略他们,对自己诚实。
当听到荒谬的许诺、奉承、夸奖时,运用你们的常识。
龙源期刊网
罗杰斯这样忠告女儿
作者:刘晓
来源:《课外阅读》2009年第20期
永远不要问别人赚多少钱,也不要告诉别人你有多少钱。
永远不要问别人这个东西多少钱买的,也不要告诉别人你的东西是多少钱买的。
渐渐长大后,你得处理男孩子的问题。
要记住的基本原则是:他们需要你远大于你需要他们。
狂热追求时,男孩会告诉你上百万个故事,但你不要理会那些故事。
听到无稽的诺言、奉承的话语时,要保持清醒。
不要追随一个男孩子到其他学校、城市,或其他场所。
任何“必试”“必读”的东西能免则免,尤其是流行的东西。
记住,有一半人口的智商在中位数之下。
至少年满28岁,直到对自己和世界有更多认识前,不要结婚。
下班后,不要每天晚上跟你的死党出去喝酒。
老板们不会这样做,这正是为什么他是老板的原因。
准时还钱,尽可能一有钱就还掉借款。
好信用很重要,坏信用如鬼魅,会经年纠缠着你。
永远买高质量的东西,它们经久耐用,更能保持价值。
长时间驾车或在公共场合出现前,一定要先上洗手间。
学会打字和缝纫。
精通算术和数字,这样你会比其他人更有优势,更能注意到其他人忽视的异常之处。
照顾好自己!没有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你要想成功那就太难了。
励志教育:投资大师罗杰斯给女儿的信店铺寄语: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最深刻的。
我是个乡下来的孩子,一心想着如何赚到足够的钱使自己自由自在,无须听人使唤。
我5岁时就在棒球场捡空可乐瓶换钱,这是我第一个赚钱的工作,6岁时就在球场中有自己的摊子。
最后我到了华尔街,在这里我发现最佳的赚钱机会——竟然有人付钱给我发挥我的热情,奖赏我对这个世界的无边好奇。
一旦赚够了足以让我退休的财富,我就不再需要工作,也因此可以随心所欲的环游世界,并满足我想知道世界是怎么运转的学习热忱。
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喜欢找事做,而且大多做得相当成功。
但现在,这世界上能带给我最大快乐的是我的家庭。
为了你们两个,我要与你们分享下面这些应该知道的重要事情,使你们也能过成功的日子。
不要让别人影响你假如周遭的人都劝你不要做某件事,甚至嘲笑你根本不该想去做,就可以把这件事当做可能成功的指标。
这个道理非常重要,你一定要了解:与众人反向而行是很需要勇气的。
事实是,这世界上从不曾有哪个人是只靠“从众”而成功的。
我用中国给你举个例子。
过去人家都说那不是一个值得投资的国家,而事实上,直到20世纪90年代晚期之前,几乎没有西方人真的试着在中国投资过。
但是假如当时有人把钱投资在中国的话,他现在已经发大财了。
在20世纪80年代,我发现中国大有潜力,于是开始尽我所能地搜集中国的资料,开始在这里投资。
当时大部分人都认为我疯了才会这么做,他们说这个食古不化、不知变通的国家,绝对不会允许外国人在这里投资成功,而且他们会没收成功者的财产。
但我听从自己的直觉,尽可能地研读所有找得到的有关中国各种局势的文件,也实地参观访问好些地方做自己的研究。
逻辑很简单:那个国家有超过10亿的人口,他们的储蓄率高得惊人——超过年收入的1/3——而这些钱是他们可以用来做投资的!一个有这么高储蓄率的国家,怎么可能不会成长?相反的,看看美国。
在20世纪90年代我第一次环球旅行时,美国的储蓄率只有4%,现在甚至跌到只剩2%,雪上加霜的是,美国还有严重的财政危机。
近来,在新加坡的南洋幼稚园,经常能看到一个年过六旬的外国老头接送幼女的身影。
令人惊讶的是,这个老头竟是世界投资界的传奇人物、国际著名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
他被股神巴菲特称为“对市场大趋势的把握无人能及”,而如今他对爱女的人生投资方式,更是成为富豪圈里的佳话。
2008年12月,罗杰斯的《投资大师罗杰斯给宝贝女儿的12封信》一经出版,就在世界范围内刮起了一股旋风!一时间,投资大师如何为女儿投资成了世界众多父母瞩目的焦点——为上幼稚园,搜遍全世界1942年10月,吉姆·罗杰斯生于美国南部亚拉巴马州的一个普通家庭。
从耶鲁大学毕业后,罗杰斯继续在牛津大学深造,后来进美国陆军服务。
退役后进入华尔街工作,1970年,他与合伙人共同成立了面向全球的量子基金。
此后的10年里,该基金赢利超过4000%,而同时期的标准普尔指数只上涨了不足50%,他创造了至今为止无人能超越的投资奇迹。
1989年至1990年,他开始实施自己一生的梦想:驾驶摩托车环游世界,其间跨越了六大洲并创造了吉尼斯纪录。
在环游世界途中,他也没忘记在所经过的国家继续投资。
直到1998年,55岁的他邂逅了29岁的丹麦美女佩奇·派克后,他这种狂热的工作状态才得到调整,他们的爱女也来到人世。
这让人罗杰斯欣喜若狂,他不仅给女儿取了小名叫“happy”,还给她又起了个中文名字“乐乐”。
从此,只要女儿需要,他可以放下手头任何事,随叫随到。
他常用中国名言形容自己对女儿的态度——俯首甘为孺子牛!随着乐乐长到3岁,罗杰斯却有了新烦恼——他不知道哪个幼稚园最适合女儿?他的眼光并不局限在美国和欧洲,而是全世界。
于是,他开始了世界大搜索。
而符合他标准的第一要素竟是——要有良好的华文环境!圈里的朋友推荐了纽约贵族幼儿园,盖茨的孩子都曾在那就读。
罗杰斯却不以为然,因为在贵族学校就读的孩子,接触面太窄,并不适合自己女儿的成长。
“那就去英国吧!”又有朋友向他推荐。
然而,考察了之后,他发现英国教育出来的孩子虽然绅士,但都很刻板,让人感觉到暮气沉沉,这样的孩子是跟不上世界潮流的。
那阵子,罗杰斯的朋友们都知道,这个金融大鳄在餐桌上缄口免谈一切金融问题,却对各国幼稚园和小学的状况热切询问。
他甚至对一个香港的朋友说,他立志要让女儿到上海读书,并且早就给女儿请好了来自中国苏州的保姆。
就在他为乐乐四处寻找幼稚园的时候,佩奇带着3岁的乐乐回到家乡丹麦,打算让女儿在丹麦上幼稚园。
罗杰斯顿时急坏了,他立即赶往丹麦。
他难以理解妻子的选择,一个人口只有700万的国家,又如何融入世界呢?佩奇却认为他小题大做,罗杰斯耐心地向妻子解释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举的例子竟然是中国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
见妻子难以理解,他就武断地把孩子带回了美国,那是他们夫妻第一次争执。
此后,佩奇也不再过问孩子的教育,她认为罗杰斯或许是心血来潮,折腾累了,就安静了。
然而从那之后,罗杰斯又把目光瞄准了亚洲,印度、日本等国家,但还是难以找到最适合女儿的幼稚园。
佩奇原以为丈夫会放弃,可让她想不到的是,2004年,罗杰斯突然对她提出到中国永久居住的想法。
佩奇完全不能理解,那是一个和美国完全不同的国家,别说是孩子,就是大人也可能一时难以适应。
而罗杰斯却告诉她,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只有在那样的国家,女儿才能受到最好的教育。
天啊!又是孩子,佩奇对罗杰斯的狂热非常不解,他这是爱护孩子?还是又一次把孩子作为了投资对象呢?那时,他在自己的《风险投资家环球游记》序言表示:“在我游历的116个国家中,我最喜欢中国,很想在中国上海定居。
”为女学华文,富豪做义工然而,罗杰斯也不能完全忽视佩奇的意见。
他规定保姆只能对女儿讲中文,他甚至希望女儿在学会讲英文之前先学会讲中文。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罗杰斯开始用日记的形式,记录女儿的成长。
可中文毕竟是一种难学的语言,保姆更不是母亲,乐乐的学习兴趣并不高。
为了提高女儿的兴趣,罗杰斯决定和女儿一道学中文。
父女俩牙牙学语让佩奇也开始对东方古国产生了浓厚兴趣。
于是,她同意跟着罗杰斯到中国上海的宋庆龄幼稚园考察。
那里完善的教育方法和淳朴的民风让他们觉得很满意,可佩奇毕竟是在欧洲长大的,她很难一下子适应中国的生活习惯,她也不会说汉语,不会用筷子,母亲都不适应,孩子怎么会适应呢?随后,罗杰斯夫妇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前往新加坡考察。
佩奇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花园城市:这里空气清新、学校教华文,医疗卫生好,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完美的城市。
的确,新加坡有85%的华人,中华文化在那里有着长期的影响,罗杰斯觉得这是佩奇适应中国的一个桥梁。
于是,2006年他们得到了新加坡永久居住权。
而在新加坡定居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新加坡的南洋幼稚园和南洋小学。
2007年6月,罗杰斯打听到新加坡著名的南洋小学,于是前往听了王梅凤校长主持的小一报名讲座,王校长介绍这所重视华文,强调纪律,培养学生向上向善品德教育的学校。
这场普通的讲座竟感动了罗杰斯,会后他紧紧握住王校长的手,一再请求她收留自己的女儿。
王校长虽然认出了眼前的家长竟是大投资家罗杰斯,但也十分为难。
后来罗杰斯了解到,学校现有学生400人,很多家长是怀孕了,就立刻打电话到学校报名,一般都在孩子入学3年前就报名了。
之后才报名的,入学机会很渺茫。
这可急坏了罗杰斯夫妇,新加坡又是个制度严肃的国家,怎样才能进校呢?罗杰斯不断请求王校长,但毫无进展。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有个热心的家长建议道:“可以做家长义工!但只怕你放不下架子!”确实,一个超级富豪、投资大师,如果到小学做义工,一定会成为一条重磅新闻。
但罗杰斯还是兴奋地跑去找王校长,提出甘愿当义工,只要能为女儿争取优先权。
王校长被罗杰斯的爱女之心感动了,答应了他的要求。
在罗杰斯辛勤地工作下,女儿乐乐终于在等候名单上排到了158名,不过希望仍然渺茫。
罗杰斯再次找到校董,一再表示对中华文化的喜爱,还表示他一定会坚持做义工。
经过校董的斡旋,这才敲定了优先录取。
可罗杰斯还是放心不下,因为女儿是否能适应才是关键!一天午后,乐乐像往常一样骑在罗杰斯的脖子上,罗杰斯故意问道:“宝贝,爸爸怎么老说不了‘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呢?”这是中国传统绕口令,也是乐乐喜欢的节目。
女儿虽然只有4岁,却好为人师,她搂着爸爸的脖子说:“我知道了,你是想让我教你学中文。
”乐乐的兴趣问题逐渐在罗杰斯的有效“投资”安排下迎刃而解了。
举家迁狮城,书信寄父爱为了乐乐上学方便,罗杰斯开始在幼稚园附近1公里内寻找住所。
但接连看了40套房子,他都不满意。
作为父亲他考虑得太细致,他坚信童年的时光,会影响人的一生。
2007年9月,乐乐终于进入了南洋幼稚园,而罗杰斯夫妇却开始了他们的家长义工之旅。
佩奇积极地为学校的英文课程贡献力量。
而罗杰斯会帮助校园修剪花草,为此,他推掉了一些演讲。
他的行为让校董大为感动:“我以为你只是说着玩玩!”罗杰斯却正色回道:“言出必行!”就这样他共做了近百小时的家长义工!面对媒体的好奇,他解释道:“我很高兴能通过家长义工来帮助乐乐入学,我觉得做义工并没有什么不妥,我可以边做义工边了解这所学校!”在幼稚园,罗杰斯非常低调,但还是有不少老师前来请教投资心得。
罗杰斯态度友好,如果有人愿意教他学中文,他会高兴地像个孩子,乐乐也因此很受大家的喜欢。
乐乐被排在的一年级的“尊敬班”,班级华文教师郑丽芳说:“乐乐的华语讲得很流利,人很好学,做什么都要做得尽善尽美。
如果因为生病缺课,第二天到校,总是先把课业做好才玩。
老师同学都很喜欢她。
”罗杰斯欣喜地看到女儿适应得非常好,而且克服了一些娇生惯养的毛病。
而罗杰斯也不像其他富豪专雇保姆接送孩子,只要他在新加坡,他总会按时接送孩子。
对待别人的不理解,他解释说:“这是纪律,我们不能要求孩子遵守纪律而忽略了自身的修养。
”以前是罗杰斯鼓励女儿学中文,可乐乐掌握中文后,在家几乎都说中文,罗杰斯带比画地还能了解大概,而佩奇却犹如听天书了。
“我们是不是错了?”佩奇忍不住担心,确实,罗杰斯的行为也受到很多质疑,但他一直认为:一件事情如果遭受到众多的质疑,那就离成功不远了。
他对佩奇说:“我们确实错了,我们应该同时也学习中文,孩子现在是我们的中心!”之后,他请来了优秀的中文教师,一家人都成了学生。
罗杰斯是个不看电视的人,但他让女儿看DVD学华语和西班牙语。
他说:“女儿看《灰姑娘》,不懂西班牙语版说什么,却可以看华语版来了解。
她的华语比西班牙语行。
”乐乐的进步不仅是语言上的,她在金融上的看法也深受父亲的影响,虽然只是孩童稚语,却也有主见。
一次,乐乐在爸爸看财经新闻时说道:“美元并不保险,要让妈妈持有人民币!”2008年,罗杰斯的第二个女儿“小蜜蜂”在新加坡出生,而他随即作了一个让世人侧目的决定,卖掉纽约的资产,在新加坡长久居住。
在外人看来,这是夫唱妇随,但他们夫妻内部却发生了争执。
“纽约是我的第二故乡,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饱含深情。
难道你打算让我们以后回到纽约时,充满漂泊感吗?”佩奇无法理解罗杰斯的决定。
“只有专注,才能成事!”这是罗杰斯一贯的观点,他在资本市场上投资是如此,在选择居住国家上,他更表现得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佩奇一怒之下回了丹麦。
在两人分离的日子里,罗杰斯给佩奇写信道——要知道把两个女儿扶养成人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探险。
乐乐还在你肚子里的时候,我已经替她准备好一张世界地图及一个地球仪,还有一个小猪扑满。
当然,我也会替碧儿准备好。
这般深情的父爱终于唤回了妻子的支持。
在新加坡,罗杰斯除了为世界知名媒体撰稿外,还必须到世界各地巡回演讲,但再忙他也会抽出时间陪伴家人,而且他找到了更好的方式来表达爱意。
他用写信的形式为女儿积累财富,因为信里包含着他对投资及人生的理解,更包含了他浓浓的父爱。
其实,让孩子学中文,只是他教育的一部分,他把毕生的智慧和浓浓父爱都浓缩在《投资大师罗杰斯给宝贝女儿12封信》里。
他教育孩子不要受别人影响;他的孩子可以不听他的话,但必须遵守道德伦理;还有拥抱理想、终生储蓄及善于在普通的信息里发现机遇等等。
罗杰斯已经为乐乐准备了5个小猪储蓄罐,乐乐也储存了不少钱。
罗杰斯还为11个月的小女儿开了银行账户,有瑞士的,也有中国的,却没有美国的银行账户,因为他并不看好美国经济。
在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采访的时候,罗杰斯说:“我是一个喜欢读历史的人,据我所知,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能够大起大落四五次之多。
我看埃及,只兴盛了一次,罗马只兴盛了一次,就连英国也只兴盛了一次。
中国却兴盛了四五次,他们当然也有过四五次的衰败。
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有这个能耐,也许是这个国家的基因使然吧。
”看来,投资大师不仅仅对中文有兴趣,更对中华历史倍加崇拜。
“我会在新加坡至少居住12年,直到孩子们都小学毕业,我最大的梦想还是去中国定居!”罗杰斯的行为是否正确,需要时间去验证,但他对女儿浓浓的父爱及对中华文化的推崇,却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冷静睿智的投资大师内心最温情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