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级会计实务11负债及借款费用

中级会计实务11负债及借款费用

一、职工薪酬

(一)职工薪酬的内容

职工,是指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也包括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

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企业正式任命,但向企业所提供服务与职工所提供服务类似的人员,也属于职工的范畴,包括通过企业与劳务中介公司签订用工合同而向企业提供服务的人员。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职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二)短期薪酬的确认与计量

短期薪酬具体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工商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短期带薪缺勤,

(四)辞退福利的确认与计量

企业向职工提供辞退福利的,应当在下列两者孰早日确认辞退福利产生的职工薪酬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

1、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因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所提供的辞退福利时。

2、企业确认与涉及支付辞退福利的重组相关的成本或费用时。

提示:辞退福利预期在其确认的年度报告期结束后十二个月内完成支付的,应当适用短期薪酬的相关规定;辞退福利预期在年度报告结束后十二个月内不能完全支付的,应当适用本准

(五)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确认与计量

1、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概念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指除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和辞退福利以外的其他所有职工福利。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包括以下各项(假设预计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末以后12个月内不会全部结算):长期带薪缺勤、其他长期服务福利、长期残疾福利、长期利润分享计划和长期奖金计划,以及递延酬劳等。

2、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会计处理原则

长期残疾福利水平取决于职工提供服务期间长短的,企业应在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确认应付长期残疾福利义务,计量时应当考虑长期残疾福利支付的可能性和预期支付的期限;与职工提供服务长短无关的,企业应当在导致职工长期残疾的事件发生的当期确认应付长期残疾福利义务。

长期借款的摊余成本等于长期借款的账面价值,也即“长期借款”的科目余额。

三、应付债券

(一)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别

2、金融工具和权益工具的区分原则

(1)是否存在无条件地避免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

如果企业不能无条件地避免以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来履行一项合同义务,则该合同义务符合金融负债的定义。有些金融工具虽然没有明确地包含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条款和条件,但有可能通过其他条款和条件间接地形成合同义务,也需划分为金融负债核算。

(2)如果一项金融工具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需要考虑用于结算该工具的企业自身权益工具,是作为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替代品,还是为了使该工具持有方享有在发行方所有负债后的资产中的剩余权益。如果是前者,该工具是发行方的金融负债;如果是后者,该工具是发行方的权益工具。在某些情况下,一项金融工具合同规定企业须用或可用自身权益工具结算时的金融工具,其中合同权利或合同义务的金额等于可获取或需交付的自身权益工具的数量乘以其结算时的公允价值,则无论该合同权利或合同义务的金额是固定的,还是完全或部分的基于除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市场价格以外变量(例如利率、某种商品的价格或某项金融工具的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该合同应当分类为金融负债。

(3)除特殊金融工具分类为权益工具的金融工具外,如果一项合同使发行方承担了以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回购自身权益工具的义务,即使发行方的回购义务取决于合同对手方是否行使回售权,发行方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将该义务确认为一项金融负债,其金额等于回购义务所需支付金额的现值(如远期回购价格的现值、期权行权价格的现值或其他回售金额的现值)。如果最终发行方无需以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回购自身权益工具,应当在合同到期时将该项金融负债按照账面价值重分类为权益工具。

(4)或有结算条款

对于附有或有结算条款的金融工具,发行方不能无条件地避免交付现金、其他金融资产或以其他导致该工具成为金融负债的方式进行结算的,应当分类为金融负债。但是,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发行方应当将其分类为权益工具:

①要求以现金、其他金融资产或者以其他导致该工具成为金融负债的方式进行结算的条款几乎不具有可能性,即相关情形极端罕见、显著异常或几乎不可能发生。

②只有在发行方清算时,才需以现金、其他金融资产或以其他导致该工具成为金融负债的方式进行结算。

③特殊金融工具中分类为权益工具的可回售工具。

(5)结算选择权

对于存在结算选择权的衍生工具(例如,合同规定发行方或持有方能选择以现金净额或以发行股份交换现金等方式进行结算的衍生工具),发行方应当将其确认为金融资产后金融负债,但所有可供选择的结算方均表明该衍生工具应当确认为权益工具的除外。

常见的结算选择权,例如,为防止附有转股权的金融工具的持有方行使转股权时导致发行方的普通股股东的股权被稀释,发行方会在衍生工具合同中要求加入一项现金结算选择权:发行方有权以等值与所应交付的股票数量乘以股票市价的现金金额支付给工具持有方,而不再发行新股。

如果转股权这样的衍生工具给予合同任何一方选择结算方式的权利,除非可供选择的结算方式均表明该衍生工具应当确认为权益工具,否则发行方应当将这样的转股权确认为衍生金融负债或衍生金融资产。

(6)企业发行的一项非衍生工具同时包含金融负债成分和衍生工具成分的,应于初始计量时先确定金融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包括其中可能包含的非权益性嵌入衍生工具的公允

价值),再从复合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中扣除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作为权益工具成分的价值。

(7)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金融工具(或其组成部分)进行分类时,企业应当考虑集团成员和金融工具的持有方之间达成的所有条款和条件。如果集团作为一个整体由于该工具承担了交付现金、其他金融资产或以其他导致该工具成为金融负债的方式进行结算义务,则该工具应当分类为金融负债。

(二)一般公司债券

应付债券的二级科目包括:面值、利息调整、应计利息。债券发行费用和溢折价均计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利息调整在后续期间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与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核算方法类似)。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利息费用-现金流出(如支付的利息、偿付的本金)

提示:如果债券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则在债券到期前,上述公式中的“现金流出”一般为0。简便思路: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等于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也即“应付债券”的科目

票面利率>实际利率,溢价发行;

票面利率<实际利率,折价发行;

票面利率=实际利率,平价发行。

(三)可转换公司债券

1、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的分拆

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将其包含的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进行分

提示: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关键考点有三个:一是如何分割负债成分与权益成分;二是如何计算认定转股时的股本;三是如何计算认定转股时资本公积的金额。

(三)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

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时的处理与一般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处理类似,按不附认股权且其他条件相同的公司债券公允价值(也即债券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入应付债券,按“发行价格减应付债券入账金额后的差额”,计入其他权益工具,一般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债券——面值

——利息调整(或借记)

其他权益工具——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价格-应付债券入账金额的差额)

特别之处在于,发行后,认股权和债券就“互不相干”了。认股权转股时,不需结转应付债券:

借:其他权益工具——可转换公司债券(将余额结平)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认股权证持有人到期没有行权的,企业应当在到期时将原计入其他权益工具(可转换公司债券)的部分转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四、长期应付款

(一)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

1、租赁类型判断

满足下列五个标准之一的,就可认定为融资租赁,如下列五个标准均不满足,则属于经营租赁:

(1)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2)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买价款预计将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

(3)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75%以上,含75%);

(4)就承租人而言,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就出租人而言,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资产公允价值(90%以上,含90%);

(5)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作较大的改造,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

提示:如果租赁资产是旧资产,租赁前已使用年限超过自全新时起算可使用年限75%以上(含75%),则不适用第(3)条标准。

2、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租入资产入账价值=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的较低者+初始直接费用,其中:

(1)最低租赁付款额

租赁合同没有规定优惠购买选择权时:

最低租赁付款额=各期租金之和+承租人和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

租赁合同规定有优惠购买选择权时:

最低租赁付款额=各期租金之和+承租人行使优惠购买选择权而支付的款项

(2)现值计算的利率可以是出租人内含利率、合同约定利率等

(3)初始直接费用通常有印花税、佣金、律师费、差旅费、谈判费等,应当直接计入租入资产入账价值。

(4)未确认融资费用=最低租赁付款额-租赁开始日价值

入账价值如果是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的,需要重新计算实际利率。

每年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期初应付本金金额*实际利率,其中,应付本金余额=长期应付款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余额。

(二)具有融资性质的延期付款购买资产

所谓融资费用,实际上就是借款利息。而长期应付款的余额,相当于是未来应付的本金与利息之和,未确认融资费用,相当于是未来期间总共将支付的利息。因此:

期初摊余成本=长期应付款期初账面价值-未确认融资费用期初账面余额

每期的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额=(长期应付款期初账面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期初账面余额)*实际利率

五、借款费用的确认

借款费用确认的原则: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构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非筹建期发生的计入“财务费用”。

六、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的确定

提示:

(1)资产支出包括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

(2)构建或生产的资产各部分分别完工,如果每部分在其他部分继续建造或生产中可供使用或者可对外销售,且部分资产满足停止资本化条件,部分资产应该停止资本化;如果各部分分别完工,但必须等到整体完工后才可使用或对外销售,应当在该资产整体完工时停止资本化。

(3)非正常中断通常是由于企业在管理决策上的原因或者其他不可预见的原因等所导致的中断,而构建中的必要程序或者事先可预见的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中断是正常中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