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单电感测量电路

简单电感测量电路

简单电感测量电路
简单电感测量电路

简单电感量测量装置

在电子制作和设计,经常会用到不同参数的电感线圈,这些线圈的电感量不像电阻那么容易测量,有些数字万用表虽有电感测量挡,但测量范围很有限。该电路以谐振方法测量电感值,测量下限可达10nH,测量范围很宽,能满足正常情况下的电感量测量,电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稳定,适合于爱好者制作。

一、电路工作原理

电路原理如图1(a)所示。

图1 简单电感测量装置电路图

该电路的核心器件是集成压控振荡器芯片MC1648 ,利用其压控特性在输出3脚产生频率信号,可间接测量待测电感L X值,测量精度极高。

BB809是变容二极管,图中电位器VR1对+15V进行分压,调节该电位器可获得不同的电压输出,该电压通过R1加到变容二极管BB809上可获得不同的电容量。测量被测电感L X时,只需将L X接到图中A、B两点中,然后调节电位器VR1使电路谐振,在MC1648的3脚会输出一定频率的振荡信号,用频率计测量C点的频率值,就可通过计算得出L X值。电路谐振频率:f0 = 1/2π所以L X = 1/4π2 f02C

式中谐振频率f0即为MC1648的3脚输出频率值,C是电位器VR1调定的变容二极管的电容值,可见要计算L X的值还需先知道C值。为此需要对电位器VR1刻度与变容二极管的对应值作出校准。

为了校准变容二极管与电位器之间的电容量,我们要再自制一个标准的方形RF(射频)电感线圈L0。如图6—7(b)所示,该标准线圈电感量为μH。校准时,将RF线圈L0接在图(a)的A、B两端,调节电位器VR1至不同的刻度位置,在C点可测量出相对应的测量值,再根据上面谐振公式可算出变容二极管在电位器VR1刻度盘不同刻度的电容量。附表给出了实测取样对应关系。

附表

二、元器件选择

集成电路IC可选择Motoroia公司的VCO(压控振荡器)芯片。VR1选择多圈高精度电位器。其它元器件按电路图所示选择即可。

三、制作与调试方法

制作时,需在多圈电位器轴上自制一个刻度盘,并带上指针。RF标准线圈按图(b)所给尺寸自制。电路安装正确即可正常工作,调节电位器VR1取滑动的多个点与变容二极管的对应关系,可保证测量方便。该测量方法属于间接测量,但测量范围宽,测量准确,所以对电子爱好者和实验室检测电感量有可取之处。该装置若固定电感可变成一个可调频率的信号发生器。

HC500L全自动电容电感测试仪

感谢您选用本公司的产品! 您现在参考的是全自动电容电感测试仪说明书。在使用本产品之前,请您详细阅读本说明书,并特别注意以下注意事项: 1、测量时必须将钳形表置于OFF档。 2、测量时必须将测试电压输出开关置于“通”位置。 3、为获得正确的容量值,必须在测量前设置与电容器铭牌相同的电压值。 4、如果怀疑仪器精度有问题,请用仪器随机配置的参考电容器进行检查。 5、在测量小电容小电感时,钳形表的位置对测量值有影响,请将钳形表置 于最佳位置,并保持钳口完整闭合。

目录 一、概述 0 二、技术参数 0 三、工作原理 (1) 四、仪器面板 (2) 五、接线方法 (3) 1、并联电容器测量 (3) 2、电抗器电感测量 (4) 3、电感测量注意事项 (4) 六、操作步骤 (5) 1、参数设置 (5) 2、测量开始 (6) 3、保存数据 (8) 4、打印操作 (9) 5、查询数据 (10) 七、配套清单 (11) 八、贮存及运输 (11)

HC-500L 全自动电容电感测试仪 一、概述 全自动电容电感测试仪针对变电站现场测量并联电容器组中的单个电容器电容值时存在的问题而专门研制的,它着重解决了以下问题: (1)现场测量单个电容器需拆除连接线,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易损坏电容器。 (2)电容表输出电压低而导致故障检出率低。 (3)测量电抗器的电感。 该仪器具有测量工作量小、快捷简便、性能稳定、测量准确、故障检出率高等特点。此外,它的电流测量单元还可兼作CVT、避雷器等电器设备的测量之用,具有一机多能的功效。 本型号测试仪特点 (1)量程自动转换; (2)储存7168个测试数据; (3)大屏幕液晶(320×240 LCD)显示, 汉字菜单操作提示; (4)实现波形和测量处理数据同屏显示,使测试过程更直观; (5)具有设置、校正和调试功能。 二、技术参数 1、电容量量程:0.2μF~2,000μF; 容量范围:5~20,000 kvar; 测量精度:0.2μF~2μF ±1%读数±0.02μF; 2μF~2,000μF ±1%读数±2个字; 2、电感量程:1mH~9.99H;测量精度:±1.5%读数±2个字 3、输出测量电压:AC 26V/500VA;50Hz; 4、显示方式:大屏幕液晶示屏全汉字输出,TPμp-40面板式热敏打印机

指针式万用表MF47的原理与测量方法和测量电路

万用表的使用(MF47) ●指针式万用表的结构、组成与特征 ●万用表的原理图与工作原理 ●万用表的电阻档测量原理图及实际电阻色环图片表 ●三极管引脚判断及常用三极管直流放大倍数表 ●万用表的电容测量及微小电容测量方法与电路分析 ●万用表测量驻极体话筒、喇叭、稳压管稳压电压、光敏电阻等●在线电路电容、电阻测量 ●万用表使用技巧与注意事项 ●

第一节指针式万用表的结构、组成与特征 1、万用表的结构特征 MF47型万用表采用高灵敏度的磁电系整流式表头,造型大方,设计紧凑,结构牢固,携带方便,零部件均选用优良材料及工艺处理,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和机械强度。其特点为:测量机构采用高灵敏度表头,性能稳定;线路部分保证可靠、耐磨、维修方便; 测量机构采用硅二极管保护,保证过载时不损坏表头,并且线路设有0.5A保险丝以防止误用时烧坏电路;设计上考虑了湿度和频率补偿; 低电阻档选用2#干电池,容量大、寿命长;配合高压按着,可测量电视机内25kV以下高压;配有晶体管静态直流放大系数检测装置; 表盘标度尺刻度线与档位开关旋钮指示盘均为红、绿、黑三色,分别按交流红色,晶体管绿色,其余黑色对应制成,共有七条专用刻度线,刻度分开,便于读数;配有反光铝膜,消除视差,提高了读数精度。除交直流2500V和直流5A分别有单独的插座外,其余只须转动一个选择开关,使用方便;装有提把,不仅便于携带,而且可在必要时作倾斜支撑,便于读数。 4.2 指针式万用表的组成 指针式万用表的型式很多,但基本结构是类似的。指针式万用表的结构主要由表头、档位转换开关、测量线路板、面板等组成(见下图)。 指针式万用表的组成 表头是万用表的测量显视装置,南京电子仪表厂提供的指针式万用表采用控制显示面板+表头一体化结构;档位开关用来选择被测电量的种类和量程;测量线路板将不同性质和大小的被测电量转换为表头所能接受的直流电流。万用表可以测量直流电流、直流电压、交流电压和电阻等多种电量。当转换开关拨到直流电流档,可分别与5个接触点接通,用于测量500mA、50mA、5mA和500μA、50μA量程的直流电流。同样,当转换开关拨到欧姆档,可分别测量×1Ω、×10Ω、×100Ω、×1kΩ、×10kΩ量程的电阻;当转换开关拨到直流电压档,可分别测量0.25V、1V、2.5V、10V、50V、250V、500V、1000V量程的直流电压;当转换开关拨到交流电压档,可分别测量10V、50V、250V、500V、1000V量程的交流电压。

传感器简答题

1:简述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主要测量电路种类及其应用情况 应变式传感器是利用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将测量物体变形转换成电阻变化的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和科学实验中。 一工作原理 (一)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当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将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如图2-1所示 设有一根长度为l、截面积为S、电阻率为ρ的金属丝,在未受力时,原始电阻为 (2-1) 当金属电阻丝受到轴向拉力F作用时,将伸长Δl,横截面积相应减小ΔS,电阻率因晶格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Δρ,故引起电阻值变化ΔR。对式(2-1)全微分,并用相对变化量来表示,则有: (2-2) 式中的Δl/l为电阻丝的轴向应变,用ε表示,常用单位με(1με=1×10-6mm/mm)。若径向应变为Δr/r,电阻丝的纵向伸长和横向收缩的关系用 泊松比μ表示为,因为ΔS/S=2(Δr/r),则(2-2)式可以写成 (2-3) 式(2-3)为“应变效应”的表达式。k0称金属电阻的灵敏系数,从式(2-3)可见,k0受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1+2μ),它是材料的几何尺寸变化引起的,另一个是Δρ/(ρε),是材料的电阻率ρ随应变引起的(称“压阻效应”)。对于金属材料而言,以前者为主,则k0≈1+2μ,对半导体,k0 值主要是由电阻率相对变化所决定。实验也表明,在金属电阻丝拉伸比例极限内,电阻相对变化与轴向应变成正比。通常金属丝的灵敏系数k0=2左右。 (二)应变片的基本结构及测量原理 各种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大体相同,以图2-2所示丝绕式应变片为例,它以直径为0.025mm左右的合金电阻丝2绕成形如栅栏的敏感栅,敏感栅粘贴在绝缘的基底1上,电阻丝的两端焊接引出线4,敏感栅上面粘贴有保护用的覆盖层3。l称为应变片的基长,b称为基宽,l×b称为应变片的使用面积。应变片的规格以使用面积和电阻值表示,例如3×10mm2,120Ω。 用应变片测量受力应变时,将应变片粘贴于被测对象表面上。在外力作用下,被测对象表面产生微小机械变形时,应变片敏感栅也随同变形,其电阻值发生相应变化。通过转换电路转换为相应的电压或电流的变化,根据式(2-3),可以得到被测对象的应变值ε,而根据引力应变关系 б=Eε(2-4) 式中б——测试的应力;

电容电感测试原理以及操作方法

工作原理 图1 工作原理图 在被测电容支路有对被测电容的电压、电流取样的取样电路,取样电路的输出端分别接放大电路,从电压放大电路输出的电压信号和从电流放大电路输出的电流信号通过鉴相器输出相位差信号,与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通过A/D转换器后,输入CPU计算而得到被测电容值。因为采用了移动的电流取样单元,而使得无需拆除连接线就可以直接测量电容值。 加之测量过程档位是自动进行选择,避免了手动操作引起的误差,因此具有稳定性好、重复性好,准确可靠的特点。 仪器面板 图2 仪器面板图 1:液晶屏幕 2:打印机:打印测量数据和波形

3:电流测试钳插座 4: 输出电压接线柱 5:接地端 6:电压输出开关 7:测量转换开关(电容测量/电感测量) 8:电源开关 9:电源(AC 220V)插座 10:屏幕亮度 11:按键功能区 【→】和【←】键可用于平移光标, 还可用于改变数值大小。 【↓】和【↑】键可用于改变光标的上下位置, 有时可用于增减数字。 【退出】键表示否定光标的提示,【确认】键表示肯定光标的提示。 【打印】键按此键后可得屏幕所显示的测量数据打印出来。 【复位】键按此键后直接跳回主菜单。 接线方法 A、并联电容器测量 进行测试前,应按使用要求正确连接电源线及信号电缆。 图3 接线方式示意图

图4 仪器现场测量实例 1、将测试电压电缆一端接到仪器测试电压输出端子④、⑦上; 2、将测试电流信号电缆插在仪器测试信号输入插头③上; 3、接好测试仪器220V电源线; 4、将测试电压电缆分别夹在被试电容器组两极的连接母线上,钳形电流取样表卡在所需测量的单台电容器的套管处; 5、闭合仪器电源开关⑧; 6、将面班上的“功能开关”置于“电容测量”,最后将“电压输出开关”置于“通”的位置即进行电容测量,液晶屏幕上显示的数据即是测量结果 7、将钳形电流表取下,卡于另一台需测量的电容器上,直至该相测量完毕。 8、测试结束后,切断电源,并将面板上所有开关恢复到测试前的状态,拆除所有接线。 B、电抗器电感测量 1、接线方法同测量电容时一样,只是被测试品为电感; 2、开机按【确认】后屏幕显示主菜单画面,将光标移至【设置】处,进入第3屏设置参数,将【等效阻抗】设为【串联电感】模式。按【确认】键并存入设置值,回到主菜单。 3、将光标移至【测量】处,按确认进入测量状态。 4、将【电压输出开关】置于【通】的位置即进行电感测量。 C、电感测量注意事项 1、被测电感的Q值越高,测量准确度越高。 2、因仪器测试电压较高,测量小电感量电感时(10mH以下),测试时间不宜过长,在测试结果稳定后尽快关断电压输出开关,以免大电流损坏仪器电源和

51单片机做电容测量仪解析

第十三届“长通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电容测量仪(A题) 2016年5月14日

摘要 电容测量仪装置是一种精度高、测试范围宽、操作简便、功能完善的电容测量仪。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容在电路中有着越来越多的应用,其容量大小直接决定着电路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因此,电容值的的测量在日常使用中不可避免。 为了深入了解和学习52单片机的功能,本设计采用STC89C52和555振荡器为主要元件对电容进行测量。先将555设计为多谐振荡器产生输入脉冲信号,然后利用单片机对脉冲进行中断计数,再使用公式计算出电容值。在多谐振荡器终端加一个HD74LS08(二输入与门)稳定输出波形,从而使测量中更精确。多谐振荡器会因为连接电阻值的不同而产生的方波的频率不同,从而可以变换档位测量容量差距较大的电容。如果在工程问题中想寻找出符合要求的电容,便可通过矩阵键盘输入相应的电容值的范围,以方便筛选。当电容测定完以后,其数值通过LCD1602显示出来,以便阅读。 关键词:STC89C52单片机;电容测量;555定时器;LCD1602;

目录 1系统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电容测量仪的论证与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控制系统的论证与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2系统理论分析与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设计方案的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利用电容器放电测电容实验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利用放电时间比率来测电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利用单片机测脉冲来测时间常数RC再计算电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电容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计算振荡周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计算频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 计算Cx ................................................................................. 错误!未定义书签。3电路与程序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电路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系统总体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系统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总程序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4电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程序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程序功能描述与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程序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4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测试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测试条件与仪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测试结果及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测试结果(数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测试分析与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1:电路原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纯电阻、电感、电容电路之令狐文艳创作

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 一、 令狐文艳 二、知识要求: 理解正弦交流电的瞬时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含义、数学式、单位及计算。 掌握各种电路的特点,会画矢量图。 三、主要知识点:

四、例题: 1.已知电阻R=10Ω,其两端电压V t t u R )30314sin(100)(?+=,求电 流i R(t ).、电路消耗的功率。 解:由于电压与电流同相位,所以 i R(t )=10)(=R t u R )30314sin(?+t A 电路消耗的功率P=U R I=W X Um 5002 101002Im 2==? 2、已知电感L=0.5H ,其两端电压V t t u L )301000sin(100)(?+=,求 电流i L(t ). 解:L X L ω==1000X0.5=500Ω 由于纯电感电路中,电流滞后电压90°,所以: 3.已知电容C=10μF ,其两端电压V t t u c )301000sin(100)(?+=,求 电流i c (t ).. 解: Ω===-10010 101000116X X C X c ω 由于电流超前电压90°,所以: 五、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平均功率是指( ),平均功率又称为( )。

2、纯电阻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有效值与电流有效值之间的关系为(),电压与电流在相位上的关系为()。纯电感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有效值与电流有效值之间的关系为(),电压与电流在相位上的关系为()。纯电容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有效值与电流有效值之间的关系为(),电压与电流在相位上的关系为()。 3、在纯电阻电路中,已知端电压V 311? + sin( =,其中 t 314 u) 30 R=1000Ω,那么电流i=(),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电阻上消耗的功率P=()。 4、感抗是表示()的物理量,感抗与频率成()比,其值XL=(),单位是(),若线圈的电感为0.6H,把线圈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路中,XL=()。 5、容抗是表示()的物理量,容抗与频率成()比,其值Xc =(),单位是(),100PF的电容器对频率是106HZ的高频电流和50HZ的工频电流的容抗分别是()和()。 6、在纯电容正弦交流电路中,有功功率P=()W,无功功率Q C=()=()=()。 7、在正弦交流电路中,已知流过电容元件的电流I=10A,电压V t 20 =,则电流i=(),容抗Xc= 2 sin( 1000 u) (),电容C=(),无功功率Q C=()

电容电感测试原理以及操作方法

精心整理 工作原理 图1工作原理图 在被测电容支路有对被测电容的电压、电流取样的取样电路,取样电路的输出端分别接放大电路,从电压放大电路输出的电压信号和从电流放大电路输出的电流信号通过鉴相器输出相位差信号,与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通过A/D转换器后,输入CPU计算而得到被测电容值。因为采用了移动的电流取样单元,而使得无需拆除连接线就可以直接测量电容值。 加之测量过程档位是自动进行选择,避免了手动操作引起的误差,因此具有稳定性好、重复性好,准确可靠的特点。 仪器面板 图2仪器面板图 1:液晶屏幕 2:打印机:打印测量数据和波形 3:电流测试钳插座 4:输出电压接线柱 5:接地端 6:电压输出开关 7:测量转换开关(电容测量/电感测量) 8:电源开关 9:电源(AC220V)插座 10:屏幕亮度 11:按键功能区 【→】和【←】键可用于平移光标,还可用于改变数值大小。 【↓】和【↑】键可用于改变光标的上下位置,有时可用于增减数字。 【退出】键表示否定光标的提示,【确认】键表示肯定光标的提示。 【打印】键按此键后可得屏幕所显示的测量数据打印出来。 【复位】键按此键后直接跳回主菜单。 接线方法

A、并联电容器测量 进行测试前,应按使用要求正确连接电源线及信号电缆。 图3接线方式示意图 图4仪器现场测量实例 1、将测试电压电缆一端接到仪器测试电压输出端子④、⑦上; 2、将测试电流信号电缆插在仪器测试信号输入插头③上; 3、接好测试仪器220V电源线; 4、将测试电压电缆分别夹在被试电容器组两极的连接母线上,钳形电流取样表卡在所需测量的单台电容器的套管处; 5、闭合仪器电源开关⑧; 6、将面班上的“功能开关”置于“电容测量”,最后将“电压输出开关”置于“通”的位置即进行电容测量,液晶屏幕上显示的数据即是测量结果 7、将钳形电流表取下,卡于另一台需测量的电容器上,直至该相测量完毕。 8、测试结束后,切断电源,并将面板上所有开关恢复到测试前的状态,拆除所有接线。 B、电抗器电感测量 1、接线方法同测量电容时一样,只是被测试品为电感; 2、开机按【确认】后屏幕显示主菜单画面,将光标移至【设置】处,进入第3屏设置参数,将【等效阻抗】设为【串联电感】模式。按【确认】键并存入设置值,回到主菜单。 3、将光标移至【测量】处,按确认进入测量状态。 4、将【电压输出开关】置于【通】的位置即进行电感测量。 C、电感测量注意事项 1、被测电感的Q值越高,测量准确度越高。 2、因仪器测试电压较高,测量小电感量电感时(10mH以下),测试时间不宜过长,在测试结果稳定后尽快关断电压输出开关,以免大电流损坏仪器电源和被测试品电感。 操作步骤 开机后屏幕显示主菜单画面(第1屏开机显示)。 第1屏主菜单 2)设置 如欲设置参数,将光标移至设置处,进入第2屏设置参数。 第2屏设置参数第3屏存入设置值 在第2屏画面中,有以下内容可以调整

测量电感及电容上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差

测量电感及电容上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差&测量电容上电流和电压 的相位差 上海中学高二(9)王晓欣、徐烨婷 指导教师杨新毅 实验目的:运用TI-83对电容电路进行实验,测量电容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了 解电容电感的性质。 实验原理 对于电阻R1,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压v=Vsinωt,则i= Vsinωt /R。由于电阻R1mR1m1与电容串联,因此两者的电流相等。i= i= Vsinωt /R,电容的电流波形图与电阻的电压L1R1m1波形图的周期、初相位都相同,只在幅值上有所不同。因为只需观察电容的电流电压波形图 周期与初相位的关系,因此可以将电阻的电流波形图与电容的电压波形图进行对比,得出电 容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实验过程 1. 开机方法: ?用专用接线连接TI—83Plus和CBL。 ?按ON键打开TI—83Plus电源。

?按应用功能键APPS,进入Applications界面(见图1)。 图1 按数字键4选择Physics功能(见图2)。 图2 按ENTER回车键,进入主菜单(见图3)。 图3 2. 探头设定: ?将两个电压探头分别插入CH1,CH2两个插口中,打开CBL电源。 ?在Main Menu下按1选择SET UP PROBES,进入探头设定 菜单(见图4)。在NUMBER OF PROBES菜单中按2选择 图4 TWO。 在SELECT PROBE中按7选择MORE(见图5),再按3(见图6)将第一个探头选择为VOLTAGE。按ENTER 重复以上操作,将第二个探头也设为VOLTAGE。回到主菜 图5 单(见图7)。

图6 图7 3. 参数设定 在Main Menu下按2选择2:COLLECT DATA。在DATA COLLECTION中按2选择2:TIME GRAPH(见图8)。 图8 在ENTER TIME BETWEEN SAMPLES IN SECONDS:后输入时间间隔0.0005。在ENTER NUMBER OF SAMPLES:后输入取样个数100(见图9)。 图9 按ENTER对实验设置进行确认(见图10)。 图10 在CONTINUE中按1选择USE TIME SETUP,用以上设置图11 进行实验(见图11)。 4. 连接电路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卷及答案

1.属于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的是(D ) A 重复性 B 线性度 C 灵敏度 D 固有频率 2 误差分类,下列不属于的是(B ) A 系统误差 B 绝对误差 C 随机误差 D粗大误差 3、非线性度是表示校准(B )的程度。 A、接近真值 B、偏离拟合直线 C、正反行程不重合 D、重复性 4、传感器的组成成分中,直接感受被侧物理量的是(B ) A、转换元件 B、敏感元件 C、转换电路 D、放大电路 5、传感器的灵敏度高,表示该传感器(C) A 工作频率宽 B 线性围宽 C 单位输入量引起的输出量大 D 允许输入量大 6 下列不属于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类的传感器是(B) A 应变式传感器 B 化学型传感器 C 压电式传感器 D热电式传感器 7 传感器主要完成两个方面的功能:检测和(D) A 测量 B感知 C 信号调节 D 转换 8 回程误差表明的是在(C)期间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程度 A 多次测量 B 同次测量 C 正反行程 D 不同测量 9、仪表的精度等级是用仪表的(C)来表示的。 A 相对误差 B 绝对误差 C 引用误差 D粗大误差 二、判断 1.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被测量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改变条件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2 系统误差可消除,那么随机误差也可消除。(×) 3 对于具体的测量,精密度高的准确度不一定高,准确度高的精密度不一定高,所以精确度高的准确度不一定高(×) 4 平均值就是真值。(×) 5 在n次等精度测量中,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为单次测量的1/n。(×) 6.线性度就是非线性误差.(×) 7.传感器由被测量,敏感元件,转换元件,信号调理转换电路,输出电源组成.(√) 8.传感器的被测量一定就是非电量(×) 9.测量不确定度是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的综合。(√) 10传感器(或测试仪表)在第一次使用前和长时间使用后需要进行标定工作,是为了确定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和动态特性参数(√) 二、简答题:(50分) 1、什么是传感器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简述在什么频域条件下只研究静态特性就能够满足通常的需要,而在什么频域条件下一般要研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答: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当输入量随时间变化时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静态特性是指当输入量为常量或变化极慢时传感器输入—输出特性。在时域条件下只研究静态特性就能够满足通常的需要,而在频域条件下一般要研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2、绘图并说明在使用传感器进行测量时,相对真值、测量值、测量误差、传感器输入、输出特性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框图如下: 测量值是通过直接或间接通过仪表测量出来的数值。 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的测量值与被测量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电容电感测量

电子测量方法与测量仪器7——电容电感测量 (三) 电容、电感测量 电容器的参数很多,通常有:电容量、耐压、漏电、等效电感、损耗、频率特性、温度稳定性、等效串联电阻(超大容量电容器)等;电感器的参数有:电感量、漏感、等效电阻、损耗、频率特性、饱和电流、最大功率等。在故障诊断以及电器维修中更换元器件时,需要对这些参数予以全面考虑。但是一般条件下,元器件上只会标明电容量或电感量、电容器的耐压值等,普通仪器也只能测量到这些基本参数,其他的参数只能靠选用规定类型、规格的电容器或电感器来保证。 电容器的种类很多,依其中使用的绝缘介质材料不同可分为:纸介电容、金属化纸介电容、云母电容、瓷介电容、涤纶薄膜电容、聚本乙烯薄膜电容、钽电解电容、铝电解电容、双电层电容等。大多数电容器没有正负极之分,容量一般都在1uf 以下,一般适合在较高频率的场合使用;电解电容器的容量可以做到104uf ,超大容量的双电层电容器(EDLC )其容量可以做到法拉级,但都有极性,适合低频场合使用,容量测量方法与无极性电容器不同。电感器一般有空心、磁心、铁心之分,但电感量的测量方法一般没有区别。 (1) 无极性电容器、电感器的测量 电容量、电感量的测量可归结为复阻抗虚部的测量。由于实际的电容器或电感器都不是理想的纯参数元件,不可避免地存在损耗电阻、(电感器)分布电容、(电容器)等效电感等,应看成是一个阻抗元件。在专用的数字化电容、电感测量仪器中,一般使用正弦交流电压t Vm t v ωsin )(=作为测量电源,在被测阻抗两端产生交流压降,并通过对波形的同步检波,实现相位分离,得到对应的实 部电压Vr 和虚部电压Vx 。 通过Vr 和Vx 就可以换算出被测阻抗的L 或C 数值,以及损耗情况,并通过LCD 以数字方式直接显示,因此是一种综合的测试仪器,可以对被测阻抗元件进行全面的性能测试和分析。 一些数字式万用表也具有电容、电感值测量功能,但在测量电容或电感时,一般都把被测元件当作是纯参数元件,采用较简单的“电容——电压变换”或“电感——电压变换”的方法测量电容器容量和电感器电感量。图(3-20)所示是

电容检测原理

一些重要材料的介电常数如下表

笨乙 烯 3 石英玻璃 3.7 陶 瓷 4.4硅 2.8 石蜡 2.2木材 2.7 石英沙 4.5水80 软橡胶 2.5 PET 3.6 OCA 2.2~2.4 一、用MSP430基于张弛震荡器的检测 图就是使用MSP430内部的比较器来实现一个张弛震荡触摸按键的的电路。在在输入端,比较器的正接到了一个电阻网络,比较器的负接到了电阻Rc与感应电容之间。比较器所接的电阻网络为比较器提供了参考电压,而这个参考电压又受到了比较器输出反馈的激励,所以其值在1/3Vcc和2/3Vcc之间反复变化。造成张弛振荡器的持续震荡,其震荡频率可由以下公式算出:

f OSC = 1/[1.386 × R C × C SENSOR] 当手指接触到触摸按键以后,显然,C SENSOR的值将会被改变,于是fosc也随之变化。如果我们能够检测到这种变化的话,也就自然知道何时触摸按键被“按下”了。 检测的方法也很简单,上面我们说过,当手指接触到触摸按键以后,C SENSOR的值将会被改变,于是fosc也随之变化。频率的倒数就是周期,只要我们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内去计算上升沿或下降沿的数目,那么如果在某一时刻该数目有较大的变化的话,那就说明C SENSOR的值已经被改变,即按键被“按下”了。 二、MSP430基于电阻电容充放电时间的检测 第二种方法就是基于电容充、放电时间长短的检测,下图给出了这种触摸检测方法的原理图。 在这种方法中,主要检测的是电容充电和放电的时间。首先,由一个GPIO(Load)对电容Cx进行充电;同时开启计时器进行计时;随着充电的进行,Cx的电压中不断升高,最终它将会操作某个门限电压V,当其超过门限电压V后,Acq I/O GPIO将会检测到这个事件,同时停止计时器并读出此时的数值。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充电计时过程,当手指接触到触摸按键时,Cx将会变大,显然,充电时间也会变长。通过不断比较每次充电的时间,很自然地就能得知当前是否有按键被“按下”。 同样,既然能检测充电时间,那么也能检测放电时间。这里不再赘述。

电容传感器测量电路

第一部分引言 本设计是应用于电容传感器微小电容的测量电路。 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的精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传感器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电容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转换成电容量变化的一种装置,可分为三种类型:变极距(间隙)型、变面积型和变介电常数型。 二、电容式传感器的性能 和其它传感器相比,电容式传感器具有温度稳定性好、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动态响应好、分辨力高、工作可靠、可非接触测量、具有平均效应等优点,并能在高温、辐射和强烈振动等恶劣条件下工作,广泛应用于压力、位移、加速度、液位、成分含量等测量之中[1]。 电容式传感器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输出阻抗高、负载能力差、寄生电容影响大等。上述不足直接导致其测量电路复杂的缺点。但随着材料、工艺、电子技术,特别是集成电路的高速发展,电容式传感器的优点得到发扬,而它所存在的易受干扰和分布电容影响等缺点不断得以克服。电容式传感器成为一种大有发展前途的传感器[2]。 第二部分正文 一、电容式传感器测量电路 由于体积或测量环境的制约,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量一般都较小,须借助于测量电路检出这一微小电容的增量,并将其转换成与其成正比的电压、电流或者电频率[3],[4]。电容式传感器的转换电路就是将电容式传感器看成一个电容并转换成电压或其他电量的电路。电容传感器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测量电路的性能。

由于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变化量往往很小,电缆杂散电容的影响非常明显,系统中总的杂散电容远大于系统的电容变化值[5]。与被测物理量无关的几何尺寸变化和温度、湿度等环境噪声引起的传感器电容平均值和寄生电容也不可避免的变化,使电容式传感器调理电路设计相当复杂[6]。分立元件过多也将影响电容的测量精度[3]。 微小电容测量电路必须满足动态范围大、测量灵敏度高、低噪声、抗杂散性等要求。测量仪器应该有飞法(fF)数量级的分辨率[6]。 二、常用电容式传感器测量电路 1、调频电路 这种电路的优点在于:频率输出易得到数字量输出,不需A/D转换;灵敏度较高;输出信号大,可获得伏特级的直流信号,便于实现计算机连接;抗干扰能力强,可实现远距离测量[7]。不足之处主要是稳定性差。在使用中要求元件参数稳定、直流电源电压稳定,并要消除温度和电缆电容的影响。其输出非线性大,需误差补偿[8]。 2、交流电桥电路 电桥电路灵敏度和稳定性较高,适合做精密电容测量;寄生电容影响小,简化了电路屏蔽和接地,适合于高频工作。但电桥输出电压幅值小,输出阻抗高,其后必须接高输入阻抗放大器才能工作,而且电路不具备自动平衡措施,构成较复杂[9]。此电路从原理上没有消除杂散电容影响的问题,为此采取屏蔽电缆等措施,效果不一定理想[10]。 3、双T型充放电网络 这种电路线路简单,减小了分布电容的影响,克服了电容式传感器高内阻的缺点,适用

基于单片机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

1 前言 1.1 设计的背景及意义 目前,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电子元器件急剧增加,电子元器件的适用范围也逐渐广泛起来,在应用中我们常常要测定电阻,电容,电感的大小。因此,设计可靠,安全,便捷的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具有极大的现实必要性。 通常情况下,电路参数的数字化测量是把被测参数传换成直流电压或频率后进行测量。 电阻测量依据产生恒流源的方法分为电位降法、比例运算器法和积分运算器法。比例运算器法测量误差稍大,积分运算器法适用于高电阻的测量。 传统的测量电容方法有谐振法和电桥法两种。前者电路简单,速度快,但精度低;后者测量精度高,但速度慢。随着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发展,在测量速度和精度上有很大的改善,电容的数字化测量常采用恒流法和比较法。 电感测量可依据交流电桥法,这种测量方法虽然能较准确的测量电感但交流电桥的平衡过程复杂,而且通过测量Q值确定电感的方法误差较大,所以电感的数字化测量常采用时间常数发和同步分离法。 因为测量电阻,电容,电感方法多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本次设计是在参考555振荡器基础上拟定的一套自己的设计方案。是尝试用555振荡器将被测参数转化为频率,这里我们将RLC的测量电路产生的频率送入AT89C52的计数端端,通过定时并且计数可以计算出被测频率再通过该频率计算出各个参数。 1.2 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当今电子测试领域,电阻,电容和电感的测量已经在测量技术和产品研发中应用的十分广泛。 电阻、电容和电感测试发展已经很久,方法众多,常用测量方法如下。电阻测量依据产生恒流源的方法分为电位降法、比例运算器法和积分运算器法。比例运算器法测量误差稍大,积分运算器法适用于高电阻的测量。传统的测量电容方法有谐振法和电桥法两种。前者电路简单,速度快,但精度低;后者测量精度高,但速度慢。随着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发展,在测量速度和精度上有很大的改善,电容的数字化测量常采用恒流法和比较法。电感测量可依据交流电桥法,这种测量方法虽然能较准确的测量电感但交流电桥的平衡过程复杂,而且通过测量Q值确定电感的方法误差较大,所以电感的数字化测量常采用时间常数发和同步分离法。 在我国1997年05月21日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研究出一种电阻、电容、电感在线测量方法及装置等电位隔离方法,用于对在线的电阻、电容、电感元件实行等电位隔离,其特征在于,(1>将一个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其反相输入端直接连接,形成一个电压跟

电容检测原理

一、用MSP430基于张弛震荡器的检测

图就是使用MSP430内部的比较器来实现一个张弛震荡触摸按键的的电路。在在输入端,比较器的正接到了一个电阻网络,比较器的负接到了电阻Rc与感应电容之间。比较器所接的电阻网络为比较器提供了参考电压,而这个参考电压又受到了比较器输出反馈的激励,所以其值在1/3Vcc和2/3Vcc之间反复变化。造成张弛振荡器的持续震荡,其震荡频率可由以下公式算出: f OSC = 1/[1.386 × R C × C SENSOR] 当手指接触到触摸按键以后,显然,C SENSOR的值将会被改变,于是fosc也随之变化。如果我们能够检测到这种变化的话,也就自然知道何时触摸按键被“按下”了。 检测的方法也很简单,上面我们说过,当手指接触到触摸按键以后,C SENSOR的值将会被改变,于是fosc也随之变化。频率的倒数就是周期,只要我们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内去计算上升沿或下降沿的数目,那么如果在某一时刻该数目有较大的变化的话,那就说明C SENSOR的值已经被改变,即按键被“按下”了。

二、MSP430基于电阻电容充放电时间的检测 第二种方法就是基于电容充、放电时间长短的检测,下图给出了这种触摸检测方法的原理图。 在这种方法中,主要检测的是电容充电和放电的时间。首先,由一个GPIO(Load)对电容Cx进行充电;同时开启计时器进行计时;随着充电的进行,Cx的电压中不断升高,最终它将会操作某个门限电压V,当其超过门限电压V后,Acq I/O GPIO将会检测到这个事件,同时停止计时器并读出此时的数值。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充电计时过程,当手指接触到触摸按键时,Cx将会变大,显然,充电时间也会变长。通过不断比较每次充电的时间,很自然地就能得知当前是否有按键被“按下”。 同样,既然能检测充电时间,那么也能检测放电时间。这里不再赘述。 CYPRESS方式

电感的测量方法

电感的测量方法 学号:0962510107 姓名:魏婧玲 电感是闭合回路的一种属性,即当通过闭合回路的电流改变时,会出现电动势来抵抗电流的改变。这种电感称为自感,是闭合回路自己本身的属性。下面介绍几种电感值的测量方法。 一、串接一个电阻,同上交流电,测量电感上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由欧姆定律计算电感的感抗,然后按照下式推算出电感值。XL = ωL = 2πfL ,XL 就是感抗,单位为欧姆 ,ω 是交流发电机运转的角速度,单位为弧度/秒,f 是频率,单位为赫兹 ,L 是线圈电感,单位为亨利.。 二、使用电感测试仪测试加一个正弦波电压,测通过它的电流的幅值和相位.矢量除,根本频率,就可以得到电感值 三、电感是储能元件, 因此可利用它与电容器组成振荡回路:不同于谐振回路, 根据振荡频变化, 进而推算出电感量的大小由于振荡频率作得较高, 因此, 可获得较高的分辨度。。。振荡法测量的基本保证是要求振荡的频率相对稳定, 我们采用) 1Α Β ΧΔ Ε 振荡器, 因为它有较宽的频率范围, 且相对稳定。我们采用Colpitts 振荡器,因为它有较宽的频率范围且相对稳定。其基本频率为 f =假定c 不变,令γ=为待定系数, 则γ应为常数,有f = f γ=,因此,根据振荡频率f 值,可得到 相应的电感L 值。 四、它是测量在半导体衬底上设置的电感器的电感值的电感值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其主电极与上述电感器的一端连接的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电极以恒定的周期施加电压,使电流脉冲流过上述电感器的步骤;借助于与上述电感器的另一端连接的第1测量系统,测量在上述电流脉冲的上升和下降期间流过的电流的步骤;以及借助于经电阻与上述控制晶体管的上述主电极连接的第2

PT100温度传感器测量电路

PT100温度传感器测量电路 温度传感器PT100是一种稳定性和线性都比较好的铂丝热电阻传感器,可以工作在 -200℃ 至650℃ 的围.本电路选择其工作在 -19℃ 至500℃ 围。 整个电路分为两部分,一是传感器前置放大电路,一是单片机 A/D 转换和显示,控制,软件非线性校正等部分。 前置放大部分原理图如下: 工作原理: 传感器的接入非常简单,从系统的 5V 供电端仅仅通过一支 3K92 的电阻就连接到 PT100 了.这种接法通常会引起严重的非线性问题,但是.由于有了单片机的软件校正作为后盾,因此就简化了传感器的接入方式. 按照 PT100 的参数,其在0℃ 到500℃ 的区间,电阻值为 100 至280.9Ω,我们按照其串联分压的揭发,使用公式:Vcc/(PT100+3K92)* PT100 = 输出电压(mV),可以计算出其在整百℃时的输出电压,见下面的表格:

单片机的 10 位 A/D 在满度量程下,最大显示为 1023 字,为了得到PT100 传感器输出电压在显示 500 字时的单片机 A/D 转换输入电压,必须对传感器的原始输出电压进行放大,计算公式为:(500/1023 * Vcc)/传感器两端电压( mV/℃ ) ,(Vcc=系统供电=5V),可以得到放大倍数为10.466 。 关于放大倍数的说明:有热心的用户朋友询问,按照 (500/1023 * Vcc)/传感器两端电压不能得到 10.466 的结果,而是得到 11.635的结果。实际上,500 个字的理想值是无法靠电路本身自然得到的,自然得到的数字仅仅为 450 个字,因此,公式中的500℃ 在实际计算时的取值是 450 而不是 500 。450/1023*5/(0.33442-0.12438)≈10.47 。其实,计算的方法有多种,关键是要按照传感器的mV/℃ 为依据而不是以被测温度值为依据,我们看看加上非线性校正系数:10.47*1.1117=11.639499 ,这样,热心朋友的计算结果就吻合了。 运算放大器分为两级,后级固定放大 5 倍(原理图中 12K/3K+1=5),前级放大为:10.465922/5=2.0931844 倍,为了防止调整时的元器件及其他偏差,使用了一只精密微调电位器对放大倍数进行细调,可以保证比较准确地调整到所需要的放大倍数(原理图中 10K/(8K2+Rw)+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