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步行系统规划
- 格式:pdf
- 大小:1.87 MB
- 文档页数:24
智慧步行系统设计方案智慧步行系统设计方案1. 引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智慧步行系统应运而生。
智慧步行系统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旨在提供人们在步行过程中的便利和安全。
2. 系统结构智慧步行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模块:- 传感器模块:负责采集用户的步行数据,包括步数、速度、位置等信息。
- 数据处理模块:负责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为用户提供实用的功能和建议。
- 用户界面模块:负责将数据处理结果和智能功能展示给用户,提供用户与系统的交互界面。
- 数据存储模块:负责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和系统分析的结果进行存储,以便后续分析和应用。
3. 功能设计智慧步行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步数统计:通过传感器模块,实时统计用户的步数,记录用户的步行量。
- 路线规划:基于用户的位置信息和目的地,为用户提供最佳的步行路线规划。
- 交通状态提示:通过分析传感器数据和城市交通状况,提醒用户交通状况是否拥堵,从而帮助用户调整行程计划。
- 健康建议:根据用户的步行数据和健康状况,给出健康建议,例如提醒用户适当增加步行量、改善走姿等。
- 休闲娱乐:为用户提供音乐、新闻等信息,以增加步行的乐趣。
- 紧急报警:当用户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通过系统向相关部门发送报警信息。
4. 技术方案智慧步行系统的实现需要依赖以下技术:- 传感器技术:通过使用加速度传感器、GPS、心率传感器等,实现对用户步行数据和健康数据的采集。
-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通过使用人工智能算法,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路线规划、交通状态提示、健康建议等功能。
- 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使用数据库技术,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和系统分析的结果进行存储和管理。
- 用户界面设计技术:通过使用Web页面、手机应用等技术,设计直观友好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与系统交互。
5. 实施计划智慧步行系统的实施计划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阶段: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
第十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现状概况哈尔滨城区现已形成以沿江一条线,马家沟两岸绿化为主体的“J”字形绿化主体,以公园、游园、街头绿地为点,以道路绿化为线、以居住区绿化、单位绿化为面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园林绿化体系。
截止2003年底,现状绿地面积6989.4hm2,绿地率23.9%,绿化复盖率27%,人均公共绿地5.4m2/人,各项绿地指标普遍较低。
公共绿地主要分布在沿松花江南岸、马家沟河两岸,现有公园23处。
公共绿地总面积1883.8hm2,占全市绿地总面积的25.61%;实施绿化的街道有1023条,街道绿地普及率89%;居民庭院绿化面积229.43hm2,绿地率13.6%;庭院绿化单位1652家,绿地面积3491.45hm2;生产绿地总面积545.31hm2,占建成区总面积1.86%;现有各类防护绿地939.41hm2,零散分布在铁路沿线和城乡接合部,尚未构成体系,在铁路沿线、哈东及哈西化工区缺少防护绿地。
二、存在问题l、绿地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没有发挥调解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现状绿地各项指标均低于国家园林城市评选相关标准,距国际绿化先进城市差距更大;生态敏感区两侧控制宽度窄(如:马家沟、何家沟、铁路等),绿地公共性差,未能较好地将城乡内外绿地之间连接起来,没有发挥生态廊道和栖息地的作用,满足不了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
2、城乡分隔,绿地结构不合理,综合效益水平低。
绿地种植结构不科学,绿地绿量少,生态效益水平低;对绿地经济价值认识不够,制约着生态经济体系的建立。
3、绿地生态景观特色不突出,文化涵量较低。
4、物质、技术保障系统亟待建立。
绿化苗木严重短缺;城区内拓展绿地的难度较大;科研、技术、管理人才队伍有待加强。
5、管理法规政策体系有待完善地方性有关绿化的法规制度有待健全,部门间协作协调机制有待加强。
三、规划策略1、从城乡一体化这一大环境生态绿地系统统盘进行研究。
2、绿地布局规划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统盘考虑。
城市步行系统设计与改进I. 前言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步行系统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设计和改进城市步行系统对于促进城市交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从交通需求、行人出行行为、道路环境等多个方面出发,探讨城市步行系统的设计和改进。
II. 交通需求分析首先,必须了解城市步行系统的交通需求。
这涉及到城市人口、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可以通过数据和调查来获得更准确的信息。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分析出步行系统的需求,包括步行的时间、地点、距离等等。
III. 行人出行行为的影响因素在设计城市步行系统时,还需要考虑到行人的出行行为,因为行人的行为将直接影响步行系统的建设。
常见的影响因素包括行人的出行目的、出行距离、途中是否需要休息、是否有特殊人群等等。
这些因素需要加以分析,并根据不同出行者的需求来设计步行系统。
IV. 道路环境与步行系统步行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到道路环境,因为行人的步行需要依赖于道路环境。
在设计步行系统时,需要考虑到道路的宽度、长度、路面材质等。
此外,城市的交通流量对步行系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因此,步行系统的建设必须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以提高市民的步行体验。
V. 步行系统的改进在现有的步行系统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主要的问题包括步行道路的质量不够高、步行的距离过长、步行道路不足以保证安全等等。
因此,为了改进步行系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优化步行道路的设计、增加步行系统覆盖面积等。
VI. 城市步行系统的未来展望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步行系统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未来,行人的出行需求将更加多样化,同时,随着智能科技的发展,步行系统设计也将越来越智能化。
因此,未来城市步行系统的发展将更加多样化、安全、智能化。
VII. 结论城市步行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和改进步行系统时,需要考虑到一系列因素,如交通需求、行人出行行为、道路环境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优化步行系统设计,更好地满足大众步行的需求。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标准》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21.04.09
•【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2021年第55号
•【施行日期】2021.10.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定额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2021年第55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
通系统规划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GB/T51439-2021,自2021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公开,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21年4月9日附件: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标准。
37【摘要】从步行规划的动机入手,论述了步行系统规划的切入点、难点、参考、衔接以及核心内容,并以上海市黄浦区步行系统规划为例,探讨了步行系统规划的开展需要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
【关键词】步行空间 步行系统规划 黄浦区The Explore and practice of Pedestrian System Plan-ning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main contents of a pedestrian planning,such as purpose, difficulty, reference, connection and core.Then the auther discuss some im-portant problems that need pay more at-tention to,based on the predestrian plan-ning system of Huangpu district in Shang-haiKey words:Pedestrian space, Pedestrian system planning, Huangpu District步行系统规划作为非传统规划,应该怎样入手、该侧重哪些内容、该如何落实,这些是规划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上海市黄浦区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2007年编制了《黄浦区步行系统规划》,从宏观到微观,确定了全区的步行框架和具体的空间要求。
其中许多做法,也是在摸索中逐渐完善的。
本文将以此为例,对步行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展开探讨。
1 规划动机——旧城区空间功能的完善,综合环境的提升步行规划,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市场需求。
尤其是在商务型集聚区,人口密集,机动车空间发展局促,步行活动频繁,有必要根据经济需要,打造良好的城区环境。
这种更新,要紧密结合公共交通开展。
研究发现,公共交通和步行交通是世界大都市中心城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