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印发)09.21
- 格式:pdf
- 大小:253.24 KB
- 文档页数:18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汕头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
划有关问题的复函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粤办函[2005]659号
【发布部门】广东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5.10.31
【实施日期】2005.10.3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汕头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有关问题的复函
(粤办函[2005]659号)
汕头市人民政府:
《关于要求调整汕头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请示》(汕头[2005]142号)收悉,省人民政府原则同意《汕头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调整后,你市要进一步加大对近岸海域的环境监管和保护力度,按照《印发<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粤府办[1999]68号)要求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对凡涉及到需占用自然保护区、沿海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沿海防护林等的建设项目,必须按有关规定程序报批,确保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得到有效的保护。
附件:汕头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十月三十一日
附件
汕头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
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粤府办[1999]68号
【发布部门】广东省政府
【发布日期】1999.07.27
【实施日期】1999.07.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
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
(粤府办[1999]68号)
沿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九年七月二十七日
为了保护和改善我省海洋生态环境,防止海洋环境污染,保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及海洋资源的永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
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等有关法律和标准的要求,以及国家关于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制订《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一、适用范围
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文本的通知粤府〔2008〕57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文本的通知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业经国务院批准,现将区划文本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海洋渔业局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二○○八年八月五日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区划目的。
海洋功能区划是海域使用管理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管理的法律依据。
广东省是海洋大省,岸线漫长,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展迅速。
为了适应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协调和规范各种海洋开发活动,加强对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海洋经济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加快海洋经济强省的建设步伐,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按照《省级海洋功能区划成果要求(试行)》,遵循《全国海洋功能区划》,根据全省海域的区位条件、环境与资源状况等自然属性,结合全省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将全省海域划分成不同类型且具有特定主导功能的海洋功能区。
第二条区划主要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三)《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02年8月29日国务院批准)。
(四)《关于加快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审批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国海管字〔2002〕84号)。
(五)《省级海洋功能区划成果要求(试行)》(国海管字〔2002〕84号附件1)。
(六)《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部〈省级海洋功能区划审批办法的批复〉》(国函〔2003〕38号)。
(七)《关于加快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修订、报批工作的通知》(国海管发〔2004〕132号)。
第三条区划目标。
区划期限至2010年。
建立起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海洋开发利用秩序,实现海域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海洋的需求。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广州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划规
范优化方案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0.05.18
•【字号】粤府函〔2020〕83号
•【施行日期】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资源
正文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广州市饮用水水源
保护区区划规范优化方案的批复
粤府函〔2020〕83号
广州、佛山市人民政府,省生态环境厅、水利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审定广州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划规范优化方案的请示》(穗府报〔2018〕132号)收悉,批复如下:
一、同意广州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划规范优化方案。
二、广州市要加快推进东涌水厂新取水口的建设,东涌水厂旧取水口对应的保护区调整方案,应在东涌水厂取水口上移工程完工、具备实际供水能力、旧取水口拆除,经广州市人民政府组织验收核准,并向省人民政府报备相关证明文件,由省生态环境厅、水利厅组织现场核定后,方可生效。
三、广州市要严格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各项水质保障措施,加快推进各项水源水质保护工程建设,及时妥善处置保护区内存在的环境问题,着力提升水源保护
区规范化建设水平,切实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
四、广州、佛山市要加强沟通协商和联防联治,协同推进广佛跨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共同做好保护区水源水质安全保障工作。
五、省生态环境厅、水利厅要督促指导广州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严格按照本批复做好优化调整工作,严格落实调整后的保护标准和规范,确保饮用水安全。
广东省人民政府
2020年5月18日。
企业所在地地下水功能区划标题:深度探讨企业所在地地下水功能区划摘要:企业所在地地下水功能区划是一个关键且复杂的主题,它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企业所在地地下水功能区划的定义、意义、原则以及如何有效管理和保护地下水资源。
作者将分享其个人观点和理解,以期提供对该主题的全面、深刻和灵活理解。
1. 定义企业所在地地下水功能区划企业所在地地下水功能区划是指根据地下水的水文地质特征、水质状况以及水文动力学过程,将企业所在地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便合理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
2. 企业所在地地下水功能区划的意义- 提供科学依据:功能区划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合理规划和利用地下水资源,减少用水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 保护地下水资源:通过区分不同功能区域,可以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降低企业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风险。
- 推动可持续发展:功能区划有助于推动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形象。
3. 企业所在地地下水功能区划的原则- 安全优先: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划定的不同功能区域需符合环境保护和用水安全要求。
- 科学合理:依据科学数据和实际情况划定不同功能区,确保划定结果能够有效应用。
- 可行可操作:划定的功能区应具备操作性,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推荐,能够指导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管理。
4. 有效管理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措施- 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地下水监测网络,定期收集监测数据以评估地下水资源状况。
- 管理控制:根据企业所在地的区划,制定相应的地下水管理措施,确保合理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
- 教育宣传:加强对企业及其员工的地下水保护教育宣传,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企业所在地地下水功能区划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对于保护地下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文章写手,我深切理解企业在经营中的巨大压力和发展需求,但这不应以损害环境为代价。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
(2011-2020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6.10.11
•【字号】粤府函〔2016〕328号
•【施行日期】2016.10.1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海洋资源
正文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年)的通知
粤府函〔2016〕328号
沿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国务院同意,现对《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文本见粤府〔2013〕9号)作出如下修改:在惠州烟墩角海域增设烟墩角工业与城镇用海区,面积1588公顷;考洲洋农渔业区面积缩小至5881公顷;珠海-潮州近海农渔业区面积缩小至1271896公顷。
《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其他内容保持不变。
各有关地区、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按照修改后的《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落实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要求。
附件:1.调整后的海洋功能区划列表
2.调整后的海洋功能区划图
广东省人民政府
2016年10月11日。
深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深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为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合理利用水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区划。
一、适用范围本区划适用于我市辖区内河流、水库和湖泊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体。
二、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分类根据地表水环境功能使用现状和城市发展要求,深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主要有三种类型:饮用水源保护区、一般景观用水区和景观农业用水区。
饮用水源保护区是指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的水体。
一般景观用水区是指具有排洪防涝功能和一般景观用水功能的水体。
景观农业用水区是指兼具有一般景观用水功能和农业用水功能的水体。
三、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一)主要河流的水环境功能区划分1、茅洲河景观农业用水区从石岩水库以下至入海口,共长30.8公里,主要功能为一般景观用水和农业用水,燕川断面以上水质目标为Ⅳ类,燕川断面以下水质目标为Ⅴ类。
2、观澜河饮用水源保护区从民治到与东莞市交接处企坪断面,共长16.3公里,主要功能为饮用水,水质目标为Ⅲ类。
3、龙岗河景观农业用水区从梧桐山发源地到与惠州市交接处吓陂断面,共长36.7公里,主要功能为一般景观用水和农业用水,2015年之前水质目标为Ⅴ类,2015年至2020年水质目标为Ⅳ类,2020年及以后水质目标为Ⅲ类。
4、坪山河景观农业用水区从三洲田水库以下到与惠州市交接处上洋断面,共长21.8公里,主要功能为一般景观用水和农业用水,2015年之前水质目标为Ⅴ类,2015年至2020年水质目标为Ⅳ类,2020年及以后水质目标为Ⅲ类。
5、一般景观用水区除上述河流和《关于调整深圳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通知》(深府[2006]227号)规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外的其他主要河流,划为一般景观用水区。
(二)主要水库、湖泊的水环境功能区划分1、饮用水源保护区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深圳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通知》(深府[2006]227号),以下水库划分为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深圳水库-东深供水渠、铁岗水库、石岩水库、西丽水库、长岭皮水库、梅林水库、茜坑水库、松子坑水库、赤坳水库、清林径水库、黄龙湖水库、径心水库、三洲田水库、铜锣径水库、甘坑水库、枫木浪水库、龙口水库、打马坜水库、红花岭水库、大山陂水库、矿山水库、黄竹坑水库、岗头水库、炳坑水库、罗屋田水库、白石塘水库、罗田水库、长流陂水库、鹅颈水库,水质目标及具体范围见深府[2006]227号文件。
徐闻地区地下水类型、富水性分布与开采技术条件本文根据徐闻地区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对地下水类型进行了划分,并计算出允许开采量,然后对该地区地下水富水性及分布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旨在为地方制定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标签:徐闻地下水类型富水性开采技术条件1地理概况徐闻地区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地处我国大陆及雷州半岛的最南端,隶属湛江市管辖。
地理座标:东经109°55′~110°36′,北纬20°13′~20°42′。
东临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濒北部湾,北邻雷州市。
陆地面积1862.6km2,海岸线长度372km。
2地下水赋存条件区内具有良好地下水赋存条件。
在构造上处于雷琼喜马拉雅东西向构造沉降带和雷琼自流水盆地的中部;有利的盆地构造,盆地内堆积的厚逾1000m的松散-微固结岩层以及第四纪火山岩,具有砂层厚度大、结构松散、孔隙发育,玄武岩类火山岩则节理裂隙和孔洞发育的特点;孔隙、孔洞和节理裂隙均为地下水的形成提供了巨大的储存空间;平缓的台地及深切的河谷、密集的火山口和火山喷发通道、滨海平原及其发育的砂堤砂地、孔隙率大与渗透性良好的红土、节理裂隙和孔洞都很发育的火山岩类等,非常有利于大气的降水和地表水的渗入,为地下水的形成提供良好的通道。
3地下水类型划分根据区内地下水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和水力特征,将区内地下水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火山岩孔洞裂隙水两大类。
松散岩类孔隙水按含水层埋深、水力特征和开采条件,又分潜水-微承压水(浅层水,含水层埋深小于30m);中层承压水(含水层埋深30~200m);深层水(含水层埋深>200m)。
火山岩孔洞裂隙水根据含水层岩性又划分为:玄武岩为主的孔洞裂隙水和火山碎屑岩为主的孔隙裂隙水。
4地下水富水性及分布4.1松散岩类孔隙水4.1.1潜水-微承压水(1)砂堤砂地潜水主要分布于东海岸的新寮一带沿海岛屿、外罗—龙塘东角及西部海岸东场—放坡等地。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正文:----------------------------------------------------------------------------------------------------------------------------------------------------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粤府办[1999]68号)沿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一九九九年七月二十七日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为了保护和改善我省海洋生态环境,防止海洋环境污染,保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及海洋资源的永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等有关法律和标准的要求,以及国家关于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制订《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一、适用范围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范围主要适用于我省管辖的近岸海域。
二、区划的基本原则(一)社会、经济、环境三效益相统一原则:功能区划分时要充分考虑沿岸海域自然环境特点,资源利用状况,沿海经济发展布局和相应水域的水质要求,优先开发利用和重点保护相一致,使近岸海域的开发利用程度同环境容量和资源承受能力保持一致,做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
(二)突出重点,优先保护原则:生态繁衍栖息区,珍贵海洋资源区和鱼类回游通道区是重点保护区域。
优先保护重点保护区域和养殖、制盐、食品加工等与人类食物有关的功能区域;优先保护高水质功能,同一水域具有多种使用功能,应以高水质功能确定其保护水质类别。
如确有困难,也不能低于主体功能水质类别。
同时注意选择性窄(特定)的优于选择性宽的。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10.31•【字号】穗府〔2017〕24号•【施行日期】2017.10.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洋资源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的通知穗府〔2017〕24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已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其文本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海洋渔业局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2017年10月31日广州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区划目的。
海洋功能区划是海洋综合管理的整体性、基础性、约束性文件,是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法定依据。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提高海洋综合管控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海洋开发保护的方针、政策,分析广州市海洋开发和保护的实际情况,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用海需求,在国务院批准的《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基础上,编制本区划,旨在有效指导、约束海洋开发活动,保障海洋开发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广州市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用海保障。
第二条区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2001年10月27日通过,2002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修正,2013年12月28日通过);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2009年12月26日通过,2010年3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修正,1998年4月29日通过);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78号,2000年1月29日);6.《广东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广东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2007年1月25日通过,2007年3月1日起施行);7.《广东省河口滩涂管理条例》(广东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正,2012年1月9日通过);8.《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广东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2006年6月1日通过,2006年9月1日起施行);9.《广东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办法》(广东省人民政府第九届17次常务会议,1998年10月26日通过,1999年1月1日起施行);10.《国务院关于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批复》(国函〔2012〕13号);11.《国务院关于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批复》(国函〔2012〕182号);12.《海洋功能区划管理规定》(国海发〔2007〕18号);13.《关于组织开展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海管字〔2013〕747号)。
广东省河流水功能二级区划成果表
广东省河流水功能二级区划成果表
广东省河流水功能二级区划成果表
广东省河流水功能二级区划成果表
广东省河流水功能二级区划成果表
广东省河流水功能二级区划成果表
广东省河流水功能二级区划成果表
广东省河流水功能二级区划成果表
广东省河流水功能二级区划成果表
广东省河流水功能二级区划成果表
广东省河流水功能二级区划成果表
广东省河流水功能二级区划成果表
广东省河流水功能二级区划成果表
广东省河流水功能二级区划成果表。
广州市水环境功能区区划广州市政府为控制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江河湖泊等地面水水质,按照不同功能的水域执行不同的标准值,实施高功能水体高标准保护,低功能水体低标准保护的要求,以利于水资源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制定本区划。
一、制定区划的依据制定广州市水环境功能区区划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十二条;《广州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条例》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四条、第三十条;《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第三条、第四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和第十条;《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
同时还依据:广州市和各区、县(含番禺市,以下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广州市水环境现状,以及水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相衔接的需要;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广州河段水环境背景特征和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的研究成果;河流水文特征、水体自净能力和自净规律、各区域对饮用水源的影响程度。
二、江河水环境功能区区划(一)功能区分类根据各河段水体的使用功能,广州市江河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为饮用水源功能区和综合用水区两大类型。
饮用水源功能区,是指由县级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集中式供水水厂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和规划中的新饮用水源污染控制区范围内的水体。
综合用水区包括河流上游水源涵养区,港口航运用水区和工农业用水区。
(二)饮用水源功能区各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新饮用水源污染控制区的水域具体范围如下:1.西村水厂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西村水厂的硬颈海吸水点周围半径二百米及卫生河(含硬颈海引河)。
2.石门水厂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石门水厂吸水点周围半径二百米。
3.江村水厂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江村水厂吸水点周围半径二百米。
4.西村、石门、江村水厂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流溪河从李溪坝至鸦岗的流溪河与白坭河汇合处,三十三点四公里;白坭河从五和的新街河与白坭河汇合处至鸦岗的流溪河与白坭河汇合处,十一公里;西航道从鸦岗的流溪河与白坭河汇合处至白鹅潭,十八公里;前航道从白鹅潭至广州大桥下水面,七点八公里;后航道从白鹅潭至海珠涌西口对开水面一公里。
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广东省水利厅二○○九年八月前 言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广东省地下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保障地下水供水安全、生态与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有关规定,按照水利部《关于开展全国地下水功能区划定工作的通知》(水资源[2005]386号)部署,经商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水利厅委托广东省水文局和广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共同编制了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
依据水利部《全国地下水功能区划分技术大纲》要求,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主要定位为浅层地下水,但考虑到湛江市主要以开采深层地下水为主,因此结合《广东省地下水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增划了湛江市深层地下水功能区。
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以水利部《全国地下水功能区划分技术大纲》为依据,以水文地质单元为基础,结合区域地下水主导功能,划分地下水功能区,制定各功能区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目标。
地下水功能区划分为一级区和二级区。
其中,一级功能区划分为开发区、保护区、保留区三类,主要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和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体现国家对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总体部署;在一级功能区的框架内,根据地下水的主导功能,划分为集中式供水水源区、分散式开发利用区、生态脆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地下水水源涵养区、不宜开采区、储备区和应急水源区共8类地下水二级功能区。
地下水二级功能区主要协调地区之间、用水部门之间和不同地下水功能之间的关系。
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成果共划分236个地下水功能区。
其中浅层地下水功能区228个,包括62个分散式开发利用区、1个生态脆弱区、31个地质灾害易发区、90个地下水水源涵养区、20个不宜开采区、13个储备区和11个应急水源区;深层地下水功能区8个,包括5个集中式供水水源区,1个分散式开发利用区及2个地下水水源涵养区。
针对每个功能区,明确了相应的水量、水位和水质保护目标。
2009年5月18日,广东省水利厅以《关于报请批准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的请示》(粤水资源〔2009〕9号),将业经组织专家评审论证并征求全省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以及省国土资源厅、建设厅、农业厅、环保局、地质局等有关部门意见后编制的《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上报省政府。
2009年8月17日,省政府以《关于同意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的复函》(粤办函〔2009〕459号),同意《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
《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划定了我省地下水开发利用红线,是指导我省地下水管理的基础平台,与业经省政府批准的《广东省地表水功能区划》相配套,是我省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依据。
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是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的重要基础依据,是开展地下水取水许可和建设项目开采地下水水资源论证等工作的基础依据,是地下水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和管理的科学依据,是实现我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
目 录前 言 (1)1总则 (4)1.1地下水功能区划的原则 (4)1.2地下水功能区划的依据及引用标准 (4)1.3地下水功能区划范围和水平年 (5)2地下水功能区划分体系 (5)2.1地下水功能区划分体系 (5)2.2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 (6)2.3深层地下水功能区划 (11)3地下水功能区保护目标 (11)3.1地下水功能区保护目标确定的原则 (11)3.2地下水功能区保护指标 (12)3.3地下水功能区保护目标 (12)4地下水功能区划成果 (15)4.1各行政分区地下水功能区划成果统计 (16)4.2各水资源分区地下水功能区划成果统计 (17)5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成果表 (18)6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图............................ A11总则1.1地下水功能区划的原则----人水和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的原则;----统筹协调、全面兼顾的原则;----以人为本、优质优用的原则;----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注重实用、服务管理的原则;----水量、水位和水质并重的原则;----与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相一致的原则。
1.2地下水功能区划的依据及引用标准1.2.1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4)《广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5)《关于开展全国地下水功能区划定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资源〔2005〕386号)(6)《全国地下水功能区划分技术大纲》(7)《全国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补充细则》(试行)(8)《广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9)《广东省水功能区划》(2007年7月)1.2.2相关标准(1)《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4)《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5)《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导则》(SL286-2003)(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2)(7)《信息分类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GB/T 7027-1986) 1.3地下水功能区划范围和水平年1.3.1区划范围根据全国地下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要求,结合广东省实际,确定地下水功能区划的范围:浅层地下水为广东省大陆范围及南澳岛、东海岛、硇洲岛,并将隐伏岩溶水列为区划对象;深层承压地下水区划范围为湛江市。
1.3.2水平年现状水平年为2005年,资料缺乏地区采用相近年份代替;规划水平年为2030年。
2地下水功能区划分体系2.1地下水功能区划分体系地下水功能区按两级进行划分。
地下水一级功能区划分为开发区、保护区、保留区3类,主要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和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体现国家对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总体部署。
在地下水一级功能区的框架内,根据地下水资源的主导功能,再划分为8类地下水二级功能区。
其中,开发区划分为集中式供水水源区和分散式开发利用区;保护区划分为生态脆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下水水源涵养区;保留区划分为不宜开采区、储备区和应急水源区。
地下水二级功能区主要协调地区之间、用水部门之间和不同地下水功能之间的关系。
地下水功能区划分体系见表2-1。
表2-1 地下水功能区划分体系地下水一级功能区 地下水二级功能区名称 代码 名称 代码开发区 1集中式供水水源区 P分散式开发利用区 Q保护区 2 生态脆弱区 R 地质灾害易发区 S 地下水水源涵养区 T保留区 3 不宜开采区 U 储备区 V 应急水源区 W2.2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地下水功能区划分的主要条件包括:地下水补给条件、含水层富水性及开采条件、地下水水质状况、生态环境系统类型及其保护的目的要求、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区域水资源配置对地下水开发利用的需求、国家对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的总体部署等。
2.2.1开发区开发区指地下水补给、赋存和开采条件良好,地下水水质满足开发利用的要求,当前及规划期内(2030年,下同)地下水以开发利用为主且在多年平均采补平衡条件下不会引发生态与环境恶化现象的区域。
开发区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补给条件良好,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模数不小于2万m3/a.km2 ;②地下水赋存及开采条件良好,单井出水量不小于10m3/h;③地下水矿化度不大于1g/L;④地下水水质能够满足相应用水户的水质要求;⑤多年平均采补平衡条件下,一定规模的地下水开发利用不引起生态与环境问题;⑥现状与规划期内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规模。
按地下水开采方式,地下水资源量、开采强度、供水潜力和水质等条件,开发区划分为集中式供水水源区和分散式开发利用区2类二级功能区。
1.集中式供水水源区指现状或规划期内供给生活饮用或工业生产用水为主的地下水集中式供水水源地。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划分为集中式供水水源区:①地下水可开采模数不小于10万m3/km2.a;②单井出水量不小于30m3/h;③含有生活用水的集中式供水水源区,地下水矿化度不大于1g/L,地下水现状水质不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规定的Ⅲ类水的标准值或经治理后水质不低于Ⅲ类水的标准值。
工业生产用水的集中式供水水源区,水质符合工业生产水质要求;④现状或规划期内,日供水量不小于1万m3的地下水集中式供水水源地。
2.分散式开发利用区指现状或规划期内以分散的方式供给农村生活、农田灌溉和小型乡镇工业用水的地下水赋存区域,地下水开采方式为分散型或者季节性开采。
开发区中除集中式供水水源区外的其余部分划分为分散式开发利用区。
2.2.2保护区保护区指区域生态与环境系统对地下水水位、水质变化和开采地下水较为敏感,地下水开采期间始终保持地下水水位不低于其生态控制水位的区域。
在实际划分中,考虑与自然保护区、生态湿地、名泉、国土部门确定的地质灾害易发区等相结合;作为地下水补给的大部分山丘区划为保护区。
保护区划分为生态脆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地下水水源涵养区3类二级功能区。
1.生态脆弱区指具有重要生态保护意义且生态系统对地下水变化十分敏感的区域,包括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等。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划分为生态脆弱区:①国际、国家重要湿地和其它具有重要生态保护意义的湿地;②国家、省和地市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湿地与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或缓冲区面积有重叠时,取湿地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或缓冲区边界线的外包线作为该生态脆弱区的范围。
2.地质灾害易发区指地下水水位下降后,容易引起海水入侵、咸水入侵、地面塌陷、地下水污染等灾害的区域。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划分为地质灾害易发区:①砂质海岸或基岩海岸的沿海地区,其范围根据海岸区域咸淡水分布界线确定,砂质海岸以海岸线以内30km的区域为易发生海水入侵的区域;基岩海岸根据裂隙的分布状况,合理确定海水入侵范围。
在具体区划过程中,砂质海岸宽度达不到30km地段向基岩部分适当延伸;②由于地下水开采而易引发咸水入侵的区域,以地下水咸水含水层的区域范围确定咸水入侵范围,在地下水矿化度大于1g/L的咸水区和微咸水区边界向内陆方向延伸一定宽度;③由于地下水开采、水位下降易发生岩溶塌陷的岩溶地下水分布区,根据岩溶区水文地质结构和已有的岩溶塌陷范围等,合理划定易发生岩溶塌陷的区域;④由于地下水水文地质结构特性,地下水水质极易受到污染的区域。
3.地下水水源涵养区指为了保持重要泉水一定的喷涌流量或涵养水源而限制地下水开采的区域。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划分为地下水水源涵养区:①观赏性名泉或有重要生态保护意义泉水的泉域;②有重要开发利用意义的泉水的补给区域;③地表水功能区划中划为源头水保护区和大部分地下水开采利用价值不大的山丘区(包括自然保护区)。
2.2.3保留区保留区指当前及规划期内由于水量、水质和开采条件较差,开发利用难度较大或虽然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但规划期内暂时不安排一定规模的开采,作为储备未来水源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