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图
- 格式:doc
- 大小:6.38 MB
- 文档页数:22
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广东省水利厅二○○九年八月前 言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广东省地下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保障地下水供水安全、生态与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有关规定,按照水利部《关于开展全国地下水功能区划定工作的通知》(水资源[2005]386号)部署,经商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水利厅委托广东省水文局和广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共同编制了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
依据水利部《全国地下水功能区划分技术大纲》要求,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主要定位为浅层地下水,但考虑到湛江市主要以开采深层地下水为主,因此结合《广东省地下水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增划了湛江市深层地下水功能区。
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以水利部《全国地下水功能区划分技术大纲》为依据,以水文地质单元为基础,结合区域地下水主导功能,划分地下水功能区,制定各功能区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目标。
地下水功能区划分为一级区和二级区。
其中,一级功能区划分为开发区、保护区、保留区三类,主要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和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体现国家对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总体部署;在一级功能区的框架内,根据地下水的主导功能,划分为集中式供水水源区、分散式开发利用区、生态脆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地下水水源涵养区、不宜开采区、储备区和应急水源区共8类地下水二级功能区。
地下水二级功能区主要协调地区之间、用水部门之间和不同地下水功能之间的关系。
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成果共划分236个地下水功能区。
其中浅层地下水功能区228个,包括62个分散式开发利用区、1个生态脆弱区、31个地质灾害易发区、90个地下水水源涵养区、20个不宜开采区、13个储备区和11个应急水源区;深层地下水功能区8个,包括5个集中式供水水源区,1个分散式开发利用区及2个地下水水源涵养区。
针对每个功能区,明确了相应的水量、水位和水质保护目标。
2009年5月18日,广东省水利厅以《关于报请批准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的请示》(粤水资源〔2009〕9号),将业经组织专家评审论证并征求全省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以及省国土资源厅、建设厅、农业厅、环保局、地质局等有关部门意见后编制的《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上报省政府。
广东省汕尾市辖区水文地质特征与浅层地温能开发前景在分析汕尾市辖区地理气象、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说明该地区浅层地温能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并提出了对该区地温能调查的建议。
标签:浅层地温能松散岩类孔隙水涌水量1地理气象广东省汕尾市辖区包括汕尾市、陆丰县、海丰县、陆河县,在北纬20°27′~23°28′和东经114°54′~116°13′之间。
东邻揭阳市,同惠来县交界;西连惠州市,与惠东县接壤;北接河源市,和紫金县相连;南濒南海。
陆域界线南北最宽处90km,东西最宽处132km,总面积约5271km2,占全省总面积2.93%。
大陆岸线长302km,占全省岸线长度9%。
汕尾市水系发育,大型水库有公平水库,主要河流有螺河、黄江河、乌坎河和赤石河4大水系,总长252公里,流域面积3613.7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69.2%。
汕尾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区,海洋性气候尤为明显,光、热、水资源特别丰富,物质能量转换迅速。
全市境内太阳辐射总量年平均120千卡/cm2以上,光合潜力每1/15公顷约7400kg(太阳总辐射量每千卡R净光合产物为61.9kg/公顷);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179.1小时,日照率为49%。
汕尾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21.90C,南北气候略有差异,南部沿海年平均气温约为220C,北部山区约210C~21.50C,相差为0.5~10C;月平均最高气温31.70C,月平均最低气温19.10C;其中极端最高气温38.50C,极端最低气温-0.10C。
全市雨量充沛,平均降雨量为2200mm,属湿润地区。
境内雨季始于3月下旬,终于10月中旬;常年雨量集中在4~9月的汛期,降雨量占全年80%以上;而自10月起至翌年3月,雨量度稀少,降雨仅占全年的15~20%。
本地区位于莲花山南麓,其山脉走势为东北向西南方向倾斜。
莲花山脉由闽粤边界的铜鼓岭向东南经汕尾跨惠阳到香港附近入海。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文件粤环〔2011〕14号关于印发《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各市、县人民政府:《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同时废止。
二○一一年二月十四日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从流域、区域范围内协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依法和科学地管理水环境、控制水污染、保护水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在全省范围内对主要江河、湖库划分地表水环境功能区。
一、功能区划分的范围对以下地表水体划分环境功能区:全省所有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以及小于100平方公里的重要河流;所有中型以上水库、重要的小型水库以及主要城市湖泊。
二、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基本原则是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划分水环境功能区的具体原则是:1.考虑水体现状、规划的使用功能和水环境质量的现状;2.优先保护集中式饮用水源地;3.适应流域内经济和城镇发展规划的要求;4.水体环境功能区的划定,一般不低于水体现有的水质等级;5.兼顾上、下游地区利益;6.水体环境功能区划分的下端约束条件与《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粤府办〔1999〕68号)相衔接;7.保证按省政府的要求跨行政区边界水质达标交接;8.水库的水环境质量一般要求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特殊情况不低于Ⅲ类;9.城市河段内河涌一般要求不低于Ⅴ类;三、功能区的分类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实施水域分类管理。
结合水域使用功能要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分为五类:Ⅰ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广东省地下水保护与利用规划广东省水利厅二〇一一年一月目录一、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 (4)(一)地下水资源状况 (4)(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6)(三)地下水开采诱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13)(四)地下水超采状况 (17)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18)(一)指导思想 (18)(二)基本原则 (18)(三)主要目标 (20)三、地下水利用总量控制方案 (21)(一)规划地下水开采控制量 (21)(二)未超采区开采方案 (22)(二)超采区压采方案 (30)四、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修复措施 (32)(一)地下水开发利用工程 (32)(二)地下水保护工程 (34)(三)地下水治理与修复工程 (35)(四)地下水监测体系建设 (36)五、重大工程项目 (37)(一)地下水监控工程 (37)(二)地下水源替代工程 (40)(三)地下水修复工程 (41)六、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2)(一)加强地下水保护与利用规划实施管理,确保规划目标任务的实现 (42)(二)加强地下水资源法制建设,严格执法检查和监督 (42)(三)加强地下水资源开采管理和超采区的压采管理 (43)(四)强化执行地下水功能区管理制度 (43)(五)加强基础研究和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保护水资源氛围 (44)(六)构建保障规划实施的投入机制 (44)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地下水资源利用、保护与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广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按照水利部《关于做好全国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办规计函 [2007]409 号)要求,编制《广东省地下水保护与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水利部颁发的《全国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技术大纲》为依据,按照地下水保护优先原则,在广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和省人民政府2009 年批复同意实施的《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基础上,以地下水功能区为单元,评价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制定地下水保护与利用方案,提出地下水治理、保护与管理措施。
浅析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是指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对广东省地表水环境进行划分,并制定相应的保护目标和措施,以实现地表水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下面简要浅析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首先,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根据广东省的地质、水文、气象、生态、人口、经济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科学分析,确定不同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环境条件。
二是结合国家和广东省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水污染防治法》、《水环境保护条例》等,对地表水环境保护的要求进行调研和总结,确定地表水环境保护的目标。
其次,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按照自然特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进行划分。
根据自然特征,可以将地表水环境划分为山地河流、平原河流、湖泊和水库等不同类型。
根据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地表水环境划分为源头保护区、净化区、人工补给区和过渡区等。
通过这样的划分,可以明确各个区域的地表水环境保护重点和措施。
再次,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制定了相应的保护目标和措施。
根据地表水环境的划分结果,明确了每个功能区的保护目标,包括水质、水量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根据不同功能区的特点和问题,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包括源头减污控制、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
同时,还提出了加强管理和监测、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措施,以提高地表水环境的保护效果。
最后,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
地表水环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会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监测和评估,对划定的功能区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还需要加强相关研究和技术支持,提高地表水环境保护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总之,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是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举措,对于保护广东省的地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划分和合理规划,可以实现地表水环境的可持续利用,达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广东省水利厅二○○九年八月前言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广东省地下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保障地下水供水安全、生态与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有关规定,按照水利部《关于开展全国地下水功能区划定工作的通知》(水资源[2005]386号)部署,经商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水利厅委托广东省水文局和广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共同编制了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
依据水利部《全国地下水功能区划分技术大纲》要求,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主要定位为浅层地下水,但考虑到湛江市主要以开采深层地下水为主,因此结合《广东省地下水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增划了湛江市深层地下水功能区。
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以水利部《全国地下水功能区划分技术大纲》为依据,以水文地质单元为基础,结合区域地下水主导功能,划分地下水功能区,制定各功能区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目标。
地下水功能区划分为一级区和二级区。
其中,一级功能区划分为开发区、保护区、保留区三类,主要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和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体现国家对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总体部署;在一级功能区的框架内,根据地下水的主导功能,划分为集中式供水水源区、分散式开发利用区、生态脆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地下水水源涵养区、不宜开采区、储备区和应急水源区共8类地下水二级功能区。
地下水二级功能区主要协调地区之间、用水部门之间和不同地下水功能之间的关系。
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成果共划分236个地下水功能区。
其中浅层地下水功能区228个,包括62个分散式开发利用区、1个生态脆弱区、31个地质灾害易发区、90个地下水水源涵养区、20个不宜开采区、13个储备区和11个应急水源区;深层地下水功能区8个,包括5个集中式供水水源区,1个分散式开发利用区及2个地下水水源涵养区。
针对每个功能区,明确了相应的水量、水位和水质保护目标。
2009年5月18日,广东省水利厅以《关于报请批准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的请示》(粤水资源〔2009〕9号),将业经组织专家评审论证并征求全省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以及省国土资源厅、建设厅、农业厅、环保局、地质局等有关部门意见后编制的《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上报省政府。
珠江三角洲浅层地下水pH值的分布及成因浅析张玉玺;孙继朝;陈玺;黄冠星;荆继红;刘景涛;向小平;王金翠;支兵发【期刊名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年(卷),期】2011(38)1【摘要】More than 2,000 groundwater samples were detected in situ for pH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The results show that water acidification is the most prominent problem in the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cidic groundwater accounts for 76.3% of the total area.Distribution of pH in the shallow groundwater is of obviou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In the hilly areas, pH in groundwater ranges mostly from 5.6 to 6.4, while pH varies mainly between 6.4 and 7.2 in the plain regions.Due to the influence of acid rain, pH of groundwater is slightly lower in wet season than in dry season.It is considered that acid rain and medium buffer of unsaturated zon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ower pH value in groundwater in the hilly areas.In the plain areas, the acid rainfall infiltration coefficient becomes lower, while rivers and seawater tide are the dominant factors causing higher pH values of the groundwater.%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两千余组地下水样的pH值现场测试,发现水体酸化是该区地下水环境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偏酸性地下水的分布范围占全区76.3%.该区地下水pH值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丘陵台地区以偏酸性地下水为主,pH值集中在5.6~6.4;三角洲平原区地下水普遍呈中性,pH值主要介于6.4~7.2.丰、枯水期地下水pH值变幅不大,受酸雨影响,丰水期略有降低.该地区影响地下水pH值的主要因素为酸雨、包气带介质、河流及海水潮汐.丘陵区酸雨入渗强度大、包气带的缓冲能力低,对地下水pH值偏低起了主要作用;平原区粘土层厚,酸雨入渗强度减弱,而河流与地下水交换频繁,加上成潮与海水入侵的影响,共同导致了地下水pH值升高.【总页数】6页(P16-21)【作者】张玉玺;孙继朝;陈玺;黄冠星;荆继红;刘景涛;向小平;王金翠;支兵发【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石家庄,050061;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石家庄,050061;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石家庄,050061;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石家庄,050061;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石家庄,050061;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石家庄,050061;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石家庄,050061;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石家庄,050061;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广州,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2【相关文献】1.地下水氟离子分布规律与超标成因浅析--以北京南郊第四系地下水为例 [J], 张雪;晏婴2.广州市地下水源地浅层地下水pH值的时空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J], 李丹;孟庆强;张明珠3.珠江三角洲地区浅层地下水铍的分布及成因探讨 [J], 张玉玺;孙继朝;黄冠星;刘景涛;荆继红;向小平;陈玺;王金翠;崔海炜4.淮河流域平原区浅层地下水铁锰分布特征及成因浅析 [J], 周锴锷;王赫生;龚建师;侯莉莉;朱春芳5.珠江三角洲地区浅层地下水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特征 [J], 郭秀红;陈玺;黄冠星;孙继朝;刘景涛;汪珊;荆继红;支兵发;陈慧川;杜海燕;何俊美;梁向阳;刘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