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际语言学

交际语言学

交际语言学
交际语言学

交际语言学

(三)

5. 言语行为。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最大的交际单位不是句子,而是完成一系列诸如命令、证实、解释、致歉、祝贺等的行为。后来,在此思想基础之上产生了言语行为理论。

人们一直认为塞尔、(З. Вендлер)是言语行为理论的奠基人,事实上最早提出该理论的是牛津学派的学者奥斯汀。20世纪60年代奥斯汀开始对言语行为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其实他的著作《论言有所为》一书在此之前早已出版。在该书中,奥斯汀首次提到了单数第一人称形式表示行为的动词,如发誓、请求、指责、相信、恳求、怀疑、强调、认为、原谅、建议、打算、否认等,并把该类动词统称为言语行为动词。当前,该类动词无论在欧洲语法,还是俄语语法中都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此外,奥斯汀还指出了言语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形,即话语本身即为一种行为,如我警告你;命令离开;我发誓要干完所有的事等,并把该类行为称为施为句。奥斯汀的这一发现证实,语言不仅可以对现实进行描写,而且语言本身也可以创造一个现实,并成为该现实的一部分。这一观点同后来提出的虚拟现实概念相对应,即现实世界仅是所有可能世界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现实也只是所有可能现实中的一个。

借助言语行为理论奥斯汀进一步证实,传统上对于“雪是白色的”这一类型句子所进行的研究基本上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要研究该类句子的意义,必须把它看作是在一定情景中完成某种行为,如禁止、许诺、请求等。

言语行为可以是能够传递一定信息的信息性行为,也可以是非信息性的,如为满足交际需要所讲的合乎礼节的话语,以及有关天气和健康状况的询问等都属于非信息性的言语行为。言语行为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如在“您能不能再明天之前把这本书给我?”一句中,就是以间接的方式来表达请求的。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说话人的交际目的(意图)对言语行为进行划分。然而,人们最为熟知的是由塞尔提出的分类方法。根据所谓的意向功能和语势,塞尔把言语行为分为:

1)陈述,即告知事情发展状况的言语行为。如,学校关门了。

2)承诺,即说话人答应做某事的言语行为。如,我会给你幸福的。

3)祈使,即促使别人做某事的言语行为。如,请关上门!。

4)表态,即说话人旨在表示感谢、歉意、同情和祝贺的言语行为,如对不起,打扰了。

5)宣告,即说话人具备一定的社会地位后,所进行的能够改变某人地位的言语行为(如任命某人、宣告某项活动开始或结束等)。如,我宣布你们结为夫妻。6)疑问,即询问某种信息的行为。如,吉尔吉斯语属于哪个语系?。

除此之外,言语行为还包括意向功能(非言语功能,即隐藏在言语中或言语之外的信息)、动机、目的、影响受话人的策略、取效效果、命题、言语和行为方式、交际方法以及交际参与者的感情状态等因素。

显然,要想对言语行为作出统一的、互不矛盾的划分是十分困难的。首先,因为言语行为是各式各样的;其次,它们的结构也各不相同(言语行为可以由整个篇章构成,如布道稿;同样,一个简单的语气词“啊呀”也可以构成言语行为)。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关注促使许多研究者开始着手研究一系列同说话人、受话人以及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等相关的问题。因此,从说话人(言语主体)角度讲,研究的问题包括话语的目的是否清晰、语势、言语策略和言语行为问题、从属于合作原则的谈话规则、预设等。接下来,我们将对预设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为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交际参与者需要具备共同的知识背景。国内一些心理语言学家称之为共同的社会经验(塔拉索夫)。言语行为理论中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预设”。

人作为独立个体和社会语言集团成员,其本身所具备的知识和概念的总和称之为预设。从广义上讲,预设是指任何一个说话人所掌握的语言知识。但对于“预设”这一术语也有狭义的理解,即预设指的是交际参与者共同的知识储备,以及双方个人认知的交叉领域。

可见,为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必须具备统一的符号手段(语言是词汇和语规则的总和)和共同的社会经验。但是只具备这些共同性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如该语言民族的礼节规则、历史、文化和文学等。

格莱斯提出的交际行为理论在欧洲语言学界广为流行,同时他也确立了交际所需的一般合作原则。根据这一原则,交际中每个参与者的言行都应符合当前的交际任务。此外,交际参与者还应遵循一系列准确性原则,格莱斯称之为准则,也

就是说无论是言语的质、量、内容,还是言语方式都不应该违背听话人的期待。例如,量的准则要求人们说的话要能满足交际的需要,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关系准则要求人们要讲对于交际目的来说有重要意义的话。这里使用的是交际能力概念,也就是说需要了解当前情景中哪些话是相关的,哪些话是多余的,甚至说是不合伦理的。质的准则要求说话人不要说一些自认为虚假或者没有说服力的话;方式准则要求说话人明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些准则被认为是社会行为规范,而合作原则则适用于所有民族文化。

因此,根据交际(言语)行为理论我们可以断定,所有的言语行为都具备一定的连贯性,正是在这种连贯性条件之下实现了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行为的交换。目前,人的言语组织可以划分为五个方面:1)语言天赋—这是掌握一门语言的前提条件(每个人生来就具备学习说话的可能性,包括人的心理和躯体特征);2)交际需求,即交际的倾向性;3)交际能力,指的是进行各种形式交际的技能;人可以通过学习具备一定的能力,而天赋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现象;4)语言意识—一种抽象现象,是由感情、意志、思维和记忆组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5)言语行为—揭示人的各种行为的系统。

在俄语语言学传统中(Л.Р. 津德尔,Н.Д. 安德烈耶夫,В.Б. 卡谢维奇),对于上述谈到的问题还存在别的理解方式。首先,他们把言语和言语活动区分开来。言语是话语、篇章等的总和,而言语活动则是言语行为的交换。只有在强调现象的动态性和过程性时,才使用“言语行为”这一术语。如果不可以强调过程的话,更常用的术语是“话语”。

言语行为,一方面讲是产生话语以及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传达话语的统一体;另一方面又是接受和理解话语行为的统一体。

俄语语法中,特别关注的是具有一系列变体和变化形式的言语动词:1)表示说话方式的动词:大声叫嚷、低声细语、低语;2)表示交际进行方式的动词:争吵、讨论、同意、解释、要求等;3)表示对说话人的言语进行评价的动词:吹牛、开玩笑、奉承、致歉等;4)表示对受话人产生的感染效果的动词:使相信、请求、命令等。

谢梅宁卡在继承发展言语行为理论的同时,还对独白式的言语进行了研究。他坚信,独白不是一种对话形式,而是一种特殊的交际类型。如果该理论成立的话,

那么就需要创建一种新的交际模式。为此,作者开始研究言语行为的独白特点,并对合作原则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即在每一个交际阶段交际参与者的所有言行都应符合共同的交际任务和总的交际方向。按照这种理解,格莱斯之前所提出的合作原则只是一种具体的对话原则。在进行独白交际时,交际参与者中的一方掌握交际的主动权,而另一方在交际中则是被动的,他需要受制于对方的交际主动权。在谢梅宁卡看来,只有祈使和宣告才适合于进行独白分析。

交际语用特点和一系列操作手段,即影响受话人(读者)的方式紧密相关。此时,对于同一种行为会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解方式:表面上说的是这件事,而言外之意则是另一回事,比如说纯个人私利问题。政治、广告中使用的招数,以及谎话、阿谀奉承、谄媚、讽刺、愚弄、取笑等也都包含在内。所谓操作手段指的是话语中使用的各种各样、旨在欺骗受话人的巧妙办法,这是一种蓄意影响受话人的方式。

可以说,调节人们言语行为的准则适用于一般意义上所有合理的行为,同时格莱斯提出的行为准则也可以不断地扩充完善,但是为保证交际取得良好的效果还需要了解一些别的方面的知识。

6. 交际中的个性。现代交际中集中关注的是语言个性,也就是存在于语言空间,即交际以及固定在语言和篇章中的行为原型中的人。个体和交际个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同一个个体中可以同时存在多种个性。至今,心理学中仍然流行着多重个性理念,其极端表现是临床上的个性双重性(心理紊乱)。事实上,一个健康的人总是在不同的领域、使用不同的语言手段来表现自己。

个性是最为复杂的现象,可以存在于不同的实体中:生活在物理世界中的我、社会中的我、理性的我、感性的我和善于进行言语思维的我。所有这些所谓的“我”的实体均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说“感性的我”可以在扮演不同的社会心理角色时表现出来。例如,“今天阳光明媚”这句话包含以下思想:作为生活在“物理世界中的我”可以体会到阳光照耀给我带来的美好心情;说出这句话就意味着“我是一个理性的人”,试图把这个信息传递给交谈者(“社会中的我”),以表示我对他的关心(“感性的我”);告诉他这一消息的同时,“善于进行言语思维的我”也在起作用。

当个性中的任何一个实体受到影响时,受话人个性的所有其他方面也会受到影

响。因此,参与到交际中的语言个性是多方面的,这同言语交际的策略和战略、交际参与者的社会和心理角色以及交际信息的文化意义形成鲜明对比。人在认知周围世界的同时,把自己从这个世界里区分出来,就像是同所有“不是我”的人对立。不难看出,思维和语言的结构就是这样的:任何一个言语思维活动总是能先验式地预知整个世界的存在,同时告知有关主体反应世界活动的存在。

语言个性既是交际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也是语言文化学、政治语言学等的研究对象,只不过它们的研究角度不同。例如,认知语言学不仅研究具体个体语言的民族特点(语言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还研究其社会群体特点和个人特点。

随着语言个性概念的发展,出现了一门以此命名的新兴学科,即语言个性学。涅拉兹纳克划分出两种类型的语言个性,即程式化的语言个性和非程式化的语言个性。前者能够反映严格的标准语语言规范;后者指的则是语言修养的“上层”和“底层”。涅拉兹纳克把作家和文学大师归为语言修养的“上层”,也就是所谓的杰出语言个性(相关内容请参见研究杰出语言个性的萨拉托夫学派的著作)。所谓“底层”是指边缘语言文化(对立文化)的载体或创造者。

因此可以说,语言个性是一个多维构造,既被语言学研究,同时也被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所研究。但是对于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的外在(物理)属性和内在(心理、精神)属性的总和,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理解。此外,语言个性还应包括人把语言当作交际手段的各种言语行为的总和,以及语言载体的基本民族文化原型。

根据研究语言个性的方法,可以对语言个性进行进一步的划分。从纯个性角度来讲,可以把个性划分为民族文化型、社会型和心理型;从语言角度,可以划分出言语修养型和语言规范型的语言个性。

交际条件下的语言个性,即交际个性,从总体上来说是个性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因为,人一生中80%的生命是用来进行交际的(听—45%,说—30%,读—16%,写—9%)。

言语交际小论文

诸葛亮妙解质问 事例: 三国时期曹操帅大军南下,诸葛亮应鲁肃之邀前往东吴商量孙刘联合抗曹之事,但在孙权接见诸葛亮的殿前,诸葛亮却受到了东吴主和派的刁难。东吴尚书太史亨曰:“听说曹操赠给先生鸡舌香五斤。不知是何意?是慕先生的才干,还是为先生留条后路呢?”诸葛亮辨认出那人乃是太史慈的儿子太史亨,字元复。太史慈因病不治,死于建安十一年。孙权为了褒奖他,提拔他的儿子为尚书。诸葛亮便说:“我也正不知这是何意?听说令尊大人生前曾收到过曹操送的一匣当归。也是为令尊大人留后路吗?”太史亨语塞,大家也都不说话。(曹操传||兵败赤壁) 诸葛亮面对太史亨的提问,既不正面回答曹操赠香是为何意,也不简单否认说没有收受曹操所赠之物,或者说这是私事不便透露的托词。而是用了一个简洁有力的反问,就易如反掌地把对方的问题化解了。可谓掷地有声,不费吹灰之力。而且隐含着很多信息在里面,使太史慈语塞。把自己的受操之赠与太史慈的受操之赠相联系在一起,从简单的守势变成了攻势,变被动为主动。如果这时诸葛亮按照常规啰啰嗦嗦解释半天,不但说不清楚,很可能会招致东吴主和派的又一提问,处于被动地位。如果此时诸葛亮隐瞒此事或者说这是私事无关联合大计之类的托词,显然更是不合适的。曹操赠鸡舌香予诸葛亮应该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应是无法隐瞒的。若在大殿之上不予承认,显然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定会使东吴对诸葛亮的人格与联合意图产生怀疑,联合大计定然无法开展下去。若说是私事推脱。东吴君臣也定会对刘的联合诚意表示怀疑,姑且不论联合是否能够成功,就算是孙刘联合成功也必定是各怀异心,各做打算的。联合只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不会有任何实效的。诸葛亮这种语言能力就是我们常说的临场应变能力。人际交往中的临场应变能力,往往是体现在言语运用方面。诸葛亮的应变之快不得不使人拜服。 这种临场应变能力并不是一定是在很正式的场合才需要,并非一定是要用于谈判、社交、组织之间的正式沟通,就是日常生活交往也是需要的。因此,学习言语交际课程,在理解认识言语交际重要意义的同时,要注意学习和揣摩言语交际的技巧,并在言语实践中加以运用提高,而不是死记硬背只是要点,言语能力只有在实际运用中,在不断的实践中才有可能提高。

普通语言学论文

母语负迁移对汉英翻译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廖银玲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长沙 11113021066) 摘要: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占据重要位置。迁移有正负之分,正迁移是指母语与目标语结构相同或相似,对目标语的学习有促进作用;负迁移则是指母语与目标语结构不同,对目标语的学习产生干扰。翻译涉及双语信息转换的过程,尤其会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母语负迁移在汉英翻译中的表现形式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就此探讨克服此现象的对策。 关键词:负迁移;翻译;表现形式;原因;对策 Abstract: Language transfer has been a central issu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language transfer can be mainly classified as positive transfer and negative transfer.Positive transfer is the facilitation of the first language through its similarities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while negative transfer is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first language,resulting from the dis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first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As a process involving the shift of bilingual information,translation is particularly constrained by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 first language.This study is an effort to explore the manifestation and causes of negative transfer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and then provide some solutions. Key words: negative transfer;translation; manifestation;causes ; solutions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英语作为运用最广泛的语言。作为人类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英语.可是往往事倍功半。造成这种现象的有各方面的因素.母语负迁移便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1、定义及相关理论背景 迁移作为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已有的知识被运用到新知识的环境中的过

[试论,功能,语言学,其他论文文档]试论功能语言学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功能语言学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功能语言学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功能语言学概述 1.功能语言学 功能语言学是由Halliday在20世纪60年代从英国伦敦学派继承和发展而来的,它是从社会文化和人文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的符号性、普遍性、特殊性、系统性、层次性和功能性。功能语言学还涉及对语境和语类的研究,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功能语言学理论趋于成熟,其标志是韩礼德的《功能语法导论》(Halliday, 1985/94)的出版。在接下来的十多年中,它在如语域和语境、批评语言学、评价理论、语篇衔接等方面又有了长足的发展。 2.功能语言学的语法观 功能语言学把语言看作是一个交际系统,并认为对语法进行分析的目的在于发现语法是通过怎样的组织结构来使语言使用者进行意义的构建与交换的。功能语言学中的语法由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部分组成,前者旨在说明语言系统表现为一种选择关系:选择是第一性的,结构是各种选择中的结构,语义是在一定语境下的选择;后者旨在阐明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谋篇功能。功能语法主张诉诸意义来描写语法,原因在于语言形式是意义或功能的体现形式,是将意义现代化的机制(张德禄,2005)。 二、功能语言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1.传统语法与功能语法对词组的定义及其观点 汉语中,词组指两个或更多的词的一种组合,所以短语指的就是词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1998)。这也就是说,在汉语中,词组与短语是一个意义相同的概念。但是,在功能语法中,词组(group)和短语(phrase)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即认为词组是词的扩展,而短语则是对小句的压缩(Halliday,1994;Thompson,1996)。在功能语法中,词组被分为四类,即名词词组(nominal group)、动词词组(verbal group)、副词词组(adverbial group)和形容词词组(adjective group),而短语只被用来指“介词短语”(prepositional phrase)。这种对词组和短语的定义是功能语法中的一个创新和独特之处。 根据功能语法的观点,人类认识世界首先是从认识自己周围的事物开始的,而语言则是通过语法系统中的名称或名词词组(Noun or Nominal Group)来表达事物的,名词词组可以被看作是扩展了的名词。名词词组中至少应有一个充当主词(Head)的名词或代名词构成,名词前后的成分分别为前置修饰语(Pre-modifier)和后置修饰语(Post-modifie r)。主词表示所涉及的事物(Thing),是名词词组语义的核心。前置修饰语分为指示语

语言学概论课堂试题答案整理

绪论及语言本质 1.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2.“语言学概论”课程容在语言学学科分类中,属于理论语言学。 3.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一般是指语言教学。 4.17世纪,法国波瓦雅的修道院里有两位学者阿尔诺.兰斯洛合编了一本普遍唯理语法。 5.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标志着语言学走出传统语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6.传统语文学一般主要指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三个地方的语文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通常叫小学。 7.语言系统的两种基本关系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它们是打开语言的两把钥匙。 8.1786年,英国的威廉琼斯在皇家亚洲学会宣读的论文《三周年演说》中指出有共同的结构特点。为了纪念这一新发现,这一年被认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诞生的一年。 9.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葆朴和格里木。 10.语言的分类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按照语言的(结构/形态)特点分类;第二,按照语言的(亲属/来源)关系分类。 11.著名语言学家瑞士的索绪尔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 12.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他的代表著作是《语言论》。 13.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他被称为“标准理论”的著作是《句法理论问题》。 14.根据语言的结构或者形态特点,一般把语言分为孤立语(词根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多式综合语(编插语)四种。 1.人类语言和动物的交际方式有着根本区别。 2.什么样的声音与什么样的意义相结合,取决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这里的“约定俗成”的容既有任意性,也有强制性。

言语交际学论文

如何提高言语交际能力 摘要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语言的运用,离不开言语交际活动。本文从言语交际的主体、语境和话语,并结合生活实际来论述怎样提高言语交际能力,以提高自身的言语修养和文化修养。 关键词提高;言语交际能力;言语交际主体;语境和话语 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生存能力和社会行为。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能没有语言,不能没有语言的运用,不能没有言语交际活动。进入信息时代,语言的运用、言语的交际,更具有空前的价值。而一个人的语言水平、言语行为和言语交际能力,则是构成他的社会德行、人格教养、文化素质的基本条件和表征。 首先言语交际主体因素,交际主体是指言语交际的参与者,即从事言语交际活动的个人和团体。其中的团体指各种政府或民间组织,当然也包括媒介组织。言语交际是一个涉及交际主体的双向互动过程,包括说话者的话语选择和听话者对话语的理解。交际中表达者和接受者都是交际的参与者,而且双方表达和接受的地位随时变换。所以,严格地说,言语交际的双方都应当视为交际主体。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话语的接受者又是话语的表达者,会说话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 然而,预设因素在言语交际话语选择和理解的动态过程中充当着一个变量,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交际主体的言语行为。因此,言语交际主体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应在充分考虑预设因素的基础上随时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避免给交际带来负面影响,做到有的放矢。 在现实的言语交际中,言语交际主体的性别差异也会对言语交际产生影响。实际上,性别对言语交际的影响常常来自于不同性别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从而导致对言语诠释框架的差异。在有些场合,女性喜欢用间接的表达方式,而男性却期待她们更为直接地来表达自己的心理。在另一些场合,女性期待直接的表白,而男性却倾向间接地表达自己的心声。问题不在于直接或间接,而在于当时的话语诠释框架是否一致。 因此,要想提高自己的言语交际能力,需要懂得分清言语交际主体与言语交际的多重关系。 言语交际就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我们内心想法并告知给对方的一种方式。所以它的主体是交流,而交流的对象不外乎亲人朋友与陌生人。因此,我们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交际对象的具体特征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完成预期的交际目标。 其次是语境因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并受环境所制约,言语交际也不例外。言语交际过程中语言使用的环境,称为语境。 语境在交际中对言语信息传递有着重要作用。语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语境是指话语内部的环境,即说话和听话时的场合以及说话时的前言后语或上下文。广义的语境除了指话语内部的环境外,还包括话语外部的环境,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只要言语交际存在,就有语境存在,任何话语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语境,话语信息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会有实际价值。从最具体的交际活动来说,说话要一句一句地说,但总不能说了下句忘了上句;也不能说了前面不顾后面。无论有意无意。我们说一句话的时候,总要瞻前顾后,既要注意内容上

2012社会语言学课程论文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Care for Bilingual Children 课程名称:Introducing Sociolinguistics 任课教师:刘承宇 专业:英语 班级:2012级英语1班 学号:222012310032017 姓名:魏宗琴 2015 年11 月17 日

Care for Bilingual Children Abstract:Nowadays, raising bilingual children is more and more appealing to many families, but obviously it is not a easy course.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some social linguistic phenomenons concerning some children raised in bilingual families and appeal to care for them. Key Words:individual bilingualism, language interference, language accommodation,bilingual language-planning I. Introduction Having more than one language at children’s fingers provides them more accessibilities to another world; therefore, the idea of raising bilingual children is appealing to more and more parents. These parents believe that bilingual kids have the advantage of knowing two cultures, of being able to communicate with a wider variety of people and of possible higher economic status in the future. Nevertheless, in the planning for children’s bilingual language development, parents should take some social linguistic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as well as children’s self identity, self esteem,and schooling options etc. .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编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编 1、基于语料库的认知功能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语音研究 2、应用语言学中“语言能力”的多元性探究 3、聚类分析在外国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 4、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性别差异的体现 5、普通语言学浅析 6、大数据时代语言学研究的新趋势 7、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析 8、以《长恨歌》为例浅析现代语言学批评的特征 9、基于档案学视角对语档语言学的探讨 10、心理语言学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11、简析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 12、语言学家时枝诚记的语言过程理论研究 13、认知语言学理论中交际话语原则研究 14、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 15、刍议认知语言学三个基本假设与语言习得 16、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词汇多义观 17、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新探:复杂系统的视角 18、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理论发展综述 19、论社会关系与角色关系的跨文化差异--基于社会语言学视角 20、从理性到沟通:哈贝马斯的“语言学转向” 21、国际应用语言学期刊效应值报告与解释现状研究 22、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23、浅析语言相对论对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影响 24、系统功能语言学中韩礼德语言理论概说 25、语言学中介词的语用功能作用研究 26、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27、心理语言学视阈下的二语词汇教学 28、认知语言学前沿动态--对话句法学初探 29、国外应用语言学早期发展综观

30、论政治语言学的根基与研究路向 31、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理论分析 32、认知语言学中的语篇连贯研究 33、评几种质疑共时和历时划分的语言学观点 34、西方语言学中的科学范式及其转换 35、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多模态分析方法 36、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界定、取向与外延 37、社会语言学视界中的语言变体 38、翻译主体性的范式转换--从语言学、文化学到生态学 39、卡西尔的符号哲学转向及其语言学意义 40、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现象实证研究 41、从社会语言学看网络火星文 42、索绪尔语言学革命与“文化主义范式”的奠基 43、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 44、普遍语言学下的语言模因研究 45、翻译教学的认知语言学观 46、网络称呼语“女汉子”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47、论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计算语言学中的应用 48、法兰西社会心理学派的语言学贡献述要 49、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解析 50、形式与功能:西方语言学转向的二维统一 51、外国汽车商标词汉译新探--以认知语言学为切入点 52、现代语言学理论形成与发展研究 5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语义和语用解读 54、语言学模因论指导下的多义词研究 55、论索绪尔语言学研究的跨学科视野 56、乡村社区的社会语言学价值阐释 57、认知语言学定量研究的几种新方法 58、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民俗语言研究方法--以陕北说书研究为例 59、生态语言学视阙下的“绿色语法”研究

交际语言学

交际语言学 第一章交际语言学 第一节交际语言学的性质 语言的基本职能是是充当交际工具,交际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社会活动,在这一社会活动中,人们都需要用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因此,研究交际语言,探讨它的内部规律以及运用技巧,以提高我们语言交际的能力,是交际语言学课的重要课题之一。 定义:交际语言学是以人类交际中的语言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如何用语言进行交际 描写人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各种现象,探讨语言运用与人类交际之间的错综复 交际语言学要积极探讨人类交际语言的现象,还 。 当然,理论应该是为人类社会实践服务的,科学的实际价值在于应用,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交际语言学理论探讨的目的是知道人们的语言交际实践,把自己的全部研究成果付诸人们的语言交际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交际语言学就是有理论性和实用性的相统一的性质特点。 ②交际语言学是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交际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交际中语言运用的问题。交际语言学的研究内容,既不是全部的语言问题,也不是全部的交际问题,更不是两者的总和,是语言学和交际学的交叉部分。 交际语言学研究的内容具体来说,有八点: 1、语言的交际功能; 2、影响语言交际的主客观因素; 3、语言交际的基本原则; 4、语言交际的技巧和辅助手段; 5、语言交际的基本类型; 6、语言交际的风格特色; 7、语言交际中心理障碍的成因、表现和控制方法; 8、语言交际的基本规律以及现代化语言交际手段。 第二节交际语言学的功用 一、指导人们的语言实践。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语言交际是不可缺少的,并且语言交际生活往往呈现出多层次、多角度的情形。但人们都是在不自觉中掌握至少一种语言进行交际。对这种语言还缺乏必要的理性认识。那么,交际语言学就是通过对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交际语言现象的描写研究,对它作出理论上的阐释。 从个别的现象中,归纳出一般的规律来。提出一整套行为规范,以指导我们的语言实践。 二、有利于现代和谐社会的建设。 几千年来,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语言交际的实践经验,成为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待我们总结和扬弃。这对提高民族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交往频繁,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增强,这就要求我们掌握语言的表达技巧,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三、扩宽了语言的研究领域。 传统语言学大都侧重于对语言的静态描写,如音位、音阶、词、词组、句子等语言单位进行结构分析,却没有回答怎样使用的问题。 四、有助于相关学科的研究 交际语言学从纷繁复杂的社会交际活动中去探讨人类语言,它的研究天地是无比广阔的。在研究过程中,它同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经济学、美学、公共关系学、人际关系学等众多学科发生着横向联系。一方面,这些学科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给交际语言学以启迪和借鉴;另一方面,交际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也为这些学科所引用和吸收。这样,交际语言学的研究对于探讨其他学科的有关问题必然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人类交际概况 第一节交际的特点和功能

语言学类别和流派.

第一部分语言学的类别 语言学类别是教学大纲增补的内容,学习上要注意几个基本的概念问题。 语言学是语言研究的各个学科的总称,它的内部还有很多的分支学科,所以语言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多彩的。这主要是因为语言本身的结构非常复杂,语言的种类繁多,语言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着多方面的联系,人们研究语言的目的、角度、方法多种多样,于是就形成了语言学的各种类别和流派。 语言学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分类。关于语言学的类别,要注意以下几个分类角度:一是功能角度,二是研究对象,三是从研究对象的时间范围分类。一般主要是从功能角度给语言学分类。从功能看,语言学首先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大类,其余角度的分类,我们这里综合在一起介绍。由于分类角度不通,一门语言学科可以划分在不同的类别中。例如现代汉语从功能看属于理论语言学,从对象看是专语语言学,从研究的时间范围看是共时语言学。 一、理论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主体部分,是所有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它包括对具体的、个别的语言的研究和综合各种语言的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论语言学又可分为普通语言学和专语语言学两大类。 (一)普通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也叫一般语言学,它以人类所有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是语言学的重要的理论部分,是在人们对各种具体语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时又对专语语言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可以说是人类语言研究成果的综合反映与运用。普通语言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语言的性质、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起源与发展变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语言学在学科体系的地位等。通常所说的语言学,主要是指普通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再细分,可分普通语音学、普通词汇学、普通语法学、语义学等,我们的课程就属于普通语言学性质。 (二)专语语言学 专语语言学也叫具体语言学、个别语言学。专语语言学为普通语言学提供丰富目的材料,要吸收应用普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接受普通语言学的指导,与普通语言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专语语言学以一种或几种语言为研究对象。它可以研究某种具体的语言,如研究汉语,叫汉语语言学,以英语为研究对象,叫英语语言学。它也可以以几种有亲属关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其发展规律特点,如我国的壮语、布衣语、傣语、土语等是来源于侗傣语支的亲属语言,以这几种语言为研究对象,叫侗傣语言学。英语、德语、荷兰语、瑞典语、丹麦语来源于日尔曼语,以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叫日尔曼语言学。同学们在专科阶段学过的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就是专语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的理论是在专语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发展水平取决于对具体语言进行研究的成果。对具体语言的研究越多,材料越丰富,那么就越有利于普通语言学理论的发展。目前对具体语言的研究,还主要局限在世界上一些大的语种,还有很多语言,比如一些边远、落后民族的语言,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甚至可能还有不为人知的语言。所以目前普通语言学的理论只综合反应了一部分语言的研究成果,随着语言学家对各种语言研究的范围不断深入,不断扩大,语言学理论还将进一步得到发展。 二、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它横向结构的一面,相对稳定的一面,又有它纵向发展的一面,历史的一面。研究分析语言,既需要看它在当代的状态,认识它的现状,也要看发展的特点,找出演变的规律。因此,专语语言学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语言,它可以研究一种语言的发展历史,也可以研究语言在某一个时代的状况,据此可把专语语言学分为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两大类。 (一)历时语言学

语言运用论文日常用语论文

语言运用论文日常用语论文 唠叨言语的语用研究 摘要: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早已引起了社会学家的注意与兴趣,他们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人们的日常会话进行分析,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基于他们的研究成果,并结合Brown 和Levinson面子保全论对唠叨言语行为进行了分析,并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礼貌补救策略,维护听者的面子需求,尊重对方,对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socialists and Brown and Levinson’s face-saving theor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eech act of nagging. The author,in this paper,points out taking right redressive strategies is important for maintaining a harmonious inter-human relationship. 关键词:唠叨言语;面子保全论;礼貌补救策略 Key words: nagging words;face-saving theory;redressive strategies 1何谓唠叨言语 语言是传递信息和交流感情的手段,是人们实现社会交际的工具。语言运用于社会活动的不同领域就产生了不同类型的言语活动[1],如采访、演讲、谈判、聊天、唠叨等。唠叨是指说话人希望他人改变态度甚至行为而说话繁复,没完没了,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

活动。唠叨通常发生在社会距离较近的人之间,如家庭成员之间、师生之间、室友之间等。例如母亲、老师或妻子等希望对方去做某事而没有得到回应,不停地通过言语活动来提出要求、命令甚至是警告等,或者对听者的言行进行批评、指责、侮辱等。有媒体报道,天津市妇联儿童部从千余名儿童心理问卷调查中得出结论:九成以上的孩子认为母亲“太唠叨”[2]。在现实生活中因唠叨而产生的师生矛盾和夫妻矛盾也不在少数。由此可见,唠叨并不受欢迎,是失败的言语交际。 2面子保全论阐释 “面子保全理论”(face-saving theory)是Brown与Levison对言语行为作了深入的研究而提出的著名的关于礼貌策略的理论。他们从剖析人们的面子入手,把面子分为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和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3]。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与阻碍。积极面子则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威胁听话人消极面子需求的言语行为是指说话人干涉了听话人行动自由的那些言语行为,如命令、请求、提醒、建议、劝告、威胁和警告等。威胁听话人积极面子需求的言语行为是指说话人表明他不关心听话人的感情、需求等,如表示不赞同、批评、蔑视、抱怨、指责等。一般来说,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说话人要考虑三种需求:向听话人传递信息的交际需求;有效地或迫切地交际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满足听话人面子的需求。如果第二种需求不特别明显,说话人就会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双方的面子或降低面子受到的侵害程度,都会

社会语言学论文.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美国俚语 一.Definitions of slangs 二.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slangs 三.Social analysis of sla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der, age, occupation and social settings to use slang 四.Social functions of slang 五.Social reasons for the use of slang 1.Introduction To study slang scientifically,we can take the anthropological tradition of cultural relativism.“According to Bryjak and Soroka(1994:57),‘cultural relativism is the belief that there is no universal standard of good and bad or right and wrong and that an aspect of any given culture can be judged only within its own context.’Cultural relativists appear to suggest that all cultures or institutions are equally valid or fitting and tend to assume that the mere presence of a cultural trait warrants our valuing it”(Lin Dajing,1997). 俚语作为语言的一种,引起特殊性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然而很多人并未对俚语有正确的认识,很多人把俚语作为地俗语对待,笔者认为,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尤其存在的合理性,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讲,任何语言种类都是平等的,没有层级之分。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俚语这一语言特殊现象做一粗浅分

语言学论文选题小范围

语言学论文选题小范围 1.题目要具有可操作性,也就是可行性。这样就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包括以往的知识积累、可以占有的材料等等。比如《某某县方言音系调查与研究》,题目很好,但是,如果作者在方言调查以及辩音、记音方面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的话,这样的题目是没有办法做的。再比如,笔者曾经指导的一个本科生的创新支持项目,几个同学打算做这样一个题目《大学生使用新词语的调查与研究》。该计划中包括对全国各大城市的代表高校大学生的调查,这对于几位在校大学生来说,是无法进行的,所以笔者就让他们改成《曲阜师范大学文科大学生使用新词语的调查与研究》,这样,题目就具有了可操作性,完成项目就不那么困难了。 2.题目要具有一定的新意。这就是说,要尽量避开那些热点、大家讨论较多的问题,除非自己确实有不同于以往研究的理论、方法或材料,否则还是选择冷门为好。有一年笔者指导了一批自考生和函授生的毕业论文,其中不少学生写了“四大名著中的佛道描写”之类的题目,这当然不是语言类的,是文学类的题目,但是由于写类似文章的太多,许多文章都给人一个似曾相识的感觉很难写出新意的。那么,怎么保证选题有新意呢?那就是尽量避开热门问题,比如选择研究对象的时候,尽量选择别人不太关注的。例如,关于《红楼梦》的语言大家研究的比较多,你可以选择《儒林外史》或《儿女英雄传》等。

3.选题宁小毋大。不少同学喜欢选择大的题目,比如《论汉语新词语的产生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现代汉语语法方向》《古汉语“俗”字研究》等题目,这些是08级毕业生的论文选题,这三个题目都是太大,让人感觉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第一个题目《论汉语新词语的产生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题目中的新词语指的是哪个时代的新词语?如果不限制时代,所有的汉语词汇都曾经是新词语。再说“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宏观的概念,社会哪个方面的发展,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物质方面的还是精神方面的?这样宏观的题目,根本没有办法去进行研究。第二个题目《现代汉语语法方向》,这是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学研究的方向还是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发展的方向?无论是哪种意思,都是语法学家们也不敢进行的研究,我们的本科生选择这样的题目,只能暴露对语法研究的无知。第三个题目《古汉语“俗”字研究》,古汉语有那么漫长的历史,指的是哪个时期的俗字?历代文献中都有大量俗字,每一个领域都有一些学者进行研究,比如,有的专门研究碑刻的俗字,当然里面又分汉魏碑刻、唐宋碑刻等。有的研究敦煌俗字,有的研究近写作本的俗字等等,选择这样的题目,也暴露了学生对“俗字”研究领域的陌生。 有的同学选择了这样的题目,相比以上题目就要好的多:《<红楼梦>中的骂语研究》,《安丘方言语音特点及音变研究》。这些题目都比较“小”,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有明确的研究范围,如果这些题

交际中的语言艺术(论文).

交际中的语言艺术差异的探讨研究领域:语文 学校:贵州省绥阳中学 班级:高一(28班 组长:黄欣怡 组员:余琼车世婕王洁刘安琪 指导教师:秦建华 摘要: 在当今社会中,网络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网络交际的方法多种多样, 但每种方式都离不开语言。面对不同的对象, 怎样开始交谈?怎样结束? 怎样表达感谢?怎样表示拒绝?我们经过一番考察,对“ 交际中的语言艺术” 这一问题非常感兴趣,于是全组成员决定选择了这个问题,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为此,我们小组成员一致决定确立此课题。 关键词:交往、语言、艺术、运用、必要性、意义 主要内容: 1. 了解人际交往中语言艺术的必要性 2. 人际交往中语言艺术的意义 3. 语言交际艺术要素 正文: 语言是一种纽带。任何一种语言,除了表情达意的功能,还能起到消除误会、拉近距离、增进相互了解的作用。在人际交往中,语言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大的方面,得体的语言、艺术的语言在政治、外交上有着重要作用。它不仅体现了发

言人的自身素质,还体现了这个国家的形象,对增进国家间的友谊、信任度、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的方面,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与同学、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必须的,沟通又要用到语言,说的话恰当才能交到更多好朋友,才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从而把学习搞好。将来走上社会,找工作、应聘时也需要推销自己,这时候的语言尤为重要,讲的好,你就能从几十万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找个好工作,讲的不好就只能被淘汰,想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表达能力不过关,如何能行? 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 存在着许许多多交流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 将来对我们的未来、对社会和国家的未来都会产生很大的不良后果,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遗憾。因此,对于人际交往中的语言艺术的研究非常重要且必要。 说话很简单,嘴巴一张一合配合好舌头的律动就好了,但要把话说好,就大有学问。要在恰当的时机对恰当的人说出恰当的话,需要的不仅是一份聪明,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把话说好是一种境界,如何让把话说好,你就要接着看了。 古代有一位国王,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满嘴的牙都掉了。浴室,他就找了两个解梦的人。国王问他们:“为什么我会梦见自己满口的牙都掉了呢?” 第一个人说:“皇上,梦的意思是,在你所有的亲属都死去以后,你才会死,一个都不剩。”皇上一听,龙颜大怒,杖打了他一百棍。第二个人说:“至高无上的皇上, 梦的意思是,您将是您所有的亲属中最长寿的一位呀! ”皇上听了很高兴,赏了他一百个金币。 同样的事情,同样的内容,为什么一个会挨打,另一个却受到嘉奖呢? 因为挨打的人不会说话,受奖的人会说话而已。 类推到现代社会,大家都很清楚,说话是一种生存技巧。会说话,一切都好; 不会说话,总归会吃亏。 那我们有应如何说话呢? 1.言语得体

英语专业社会语言学论文 socialinguistics

社会语言学论文 A Brief Analysis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姓名:何丽丽 学号:201110010107 院系:外国语学院 班级:英语1101 指导教师:邓林 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三日

A Brief Analysis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Abstract Sociolinguistics is the descriptive study that concentrates on the study of how language is used, and the effects of language use on society. It also studies how language varieties differ between groups separated by certain social variables, for instance, ethnicity, religion, status, gender, level of education, etc. With regard to this paper, the emphasis will be put on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ctual speech of different gender. We can classify the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into two categories. The first category is mainly about sexism in language, as for this category, we mainly focus on how speakers demonstrate their different cultural attitudes toward different genders. The second category is abou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ctual speech of men and women. In the first part, I will make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sociolinguistics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In the second part, it will concern the categories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and previous study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The third part concentrates on the approach of the analysis. The fourth is about the data collection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 The fifth part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of the speech between men and women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the purpose of the speech, the topic of the conversation and the mode of the speech. The final part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about the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Key words: Gender differences, sociolinguistics, analysis

语言学论文参考题目

语言学论文参考题目 1 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趋势 2 语言系统的结构 3 文字系统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 4 语言单位的区别特征 5 概括性语言单位(音位、义位、词位、句位等) 6 英语和汉语的书面语书写规则的比较研究 7 古代英国和古代中国的语言生活的比较研究 8 古代欧洲的拉丁文和古代中国的文言文的相似性 9 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普及的历史经验 10 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历史启发 11 国语运动和中国语言共同化 12 白话文运动和中国的书面语改革 13 书面语发展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现代化 14 废除文言文与学习文言文的正确关系 15 文言文和普通话学习的相同和不同目的 16 中国共同语的类型和发展趋势 17 中国当代社会发展与中国语言的发展 18 社会观念的变化和语言观念的变化 19 行业语言环境和行业语言的使用 20 语言规范化和语言发展的关系 21 广告语言技巧的变化趋势 22 当前语言生活中的问题和对策 23 关于校园普通话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24 关于营业员语码转换的调查研究 25 关于双语生活的调查研究 26 关于双语教学的调查研究 27 对儿童母语能力发展速度不一致的调查研究 28 一部文艺作品的比喻(比拟等)语言艺术 29 关于身体部位的方言名词的比较研究 30 关于身体部位的方言动词的比较研究 31 普通话和方言相互影响的考察 32 三峡移民和方言相互接触和相互影响的考察 33 一个“方言岛”的考察 34 家乡方言和周围方言基本词的比较研究 35 家乡方言和普通话的比较研究(参看县志方言部分) 36 家乡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比较研究(参看县志方言部分) 37 家乡方言和普通话的词汇比较研究(参看县志方言部分) 38 家乡方言和普通话的语法比较研究(参看县志方言部分) 39 方言保存的古代汉语成分的探讨 40 一个方言词的地理研究 41 方言词语的文化研究 42 《汉语拼音方案》中的音位学价值 43 报刊图书中的汉语拼音应用考察

交际语言学论文

语言交际的基本原则 摘要:人际交际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语言交际是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组成部分,要想成功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语言交际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真诚尊重原则,相容原则,适度得体原则和策略原则。 关键词:语言交际真诚尊重原则相容原则适度得体原则策略原则 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的许多需要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得到满足的。如果人际关系不顺利,就意味着心理需要被剥夺,或满足需要的愿望受挫折,因而会产生孤立无援或被社会抛弃的感觉;反之则会因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语言交际是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组成部分,要想获得语言交际的成功,要想成功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在社会生活中遵循语言交际的四个基本原则:真诚尊重原则,相容原则,适度得体原则和策略原则。只有处理好这四项基本原则,才能更好的处理好人际关系。 一、真诚尊重原则 真诚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待人真心实意的友善表现,尊重,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相互尊重主要表现在不侵犯对方隐私,尊重对方人格,不歧视,尊重对方发言,即使对方有过错也以适当的方式指出,或者批评。只要把握好这几个大方向,用心去交往就不会失败。真诚和尊重首先表现为对人不说谎、不虚伪、不骗人、不侮辱人,所谓“骗人一次,终身无友”;其次表现为对于他人的正确认识,相信他人、尊重他人,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真诚的奉献,才有丰硕的收获,只有真诚尊重方能使双方心心相印,友谊地久天长。 当然真诚尊重是重要的,然而在社交场合中,真诚和尊重也表现为许多误区,一种是在社交场合,一味地倾吐自己的所有真诚,甚至不管对象如何;一种是不管对方是否能接受,凡是自己不赞同的或不喜欢的一味的抵制排斥,甚至攻击。如果在社交场合中,陷入这样的误区也是糟糕的。故在社交中,必须注意真诚和尊重的一些具体表现,在你倾吐衷言时,有必要看一下对方是否是自己真能倾吐肺腑之言的知音,如对方压根儿不喜欢听你的真诚的心声,那你就徒劳了。另外,如对方的观点或打扮等你不喜欢、不赞同,也不必针锋相对地批评他,更不能嘲笑或攻击,你可以委婉的提出或适度的有所表示或干脆避开此问题。有人以为这是虚伪,非也,这是给人留有余地,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自然也是真诚在礼貌中的体现,就像在谈判桌上,尽管对方是你的对手,也应彬彬有礼,显示自己尊重他人的大将风度,这既是礼貌的表现,同时也是心理上战胜对方的表现。要表现你的真诚和尊重,在社交场合,切记三点:给他人充分表现的机会,对他人表现出你最大的热情,给对方永远留有余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