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军饮食保障的社会化之路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军民融合伙食保障体系综述随着国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军民融合已成为重要战略选择,涵盖了多个领域。
在军队后勤保障方面,军民融合已开展了多项实践,促进了军队伙食保障体系的现代化升级。
一、军队伙食保障体系的现代化水平军队伙食保障体系是指为军队官兵提供安全、卫生、均衡、营养丰富的饮食服务和食品供应的一系列保障体系。
作为人民军队的后勤保障体系之一,伙食保障是重要文明标志和战斗力保证。
目前,军队伙食保障体系已经具备了多项现代化特点:(1)品质:军用伙食品种质量稳定,大幅提高了面貌和口感;(2)科技:利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测加工,实现了半自动化、自动化加工;(3)管理:通过标准化、信息化等手段提高了管理水平、提升了战斗力、减轻了后勤负担;(4)研发:研究开发先进技术和新产品,以优化营养的结构。
军民融合伙食保障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有农民为解放军提供伙食;而军民融合伙食保障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则是新近的成果。
近年来,军队伙食保障体系与社会食品服务体系开展了互联互通、互补互动的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伙食供应体系,旨在打破传统的体制壁垒,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提高伙食质量和服务水平。
(1)优化军队伙食保障体系:通过引进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了军队伙食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同时还扩大了伙食品种和营养结构,增加了官兵的营养摄入量和保障稳定性。
(2)改善社会食品服务体系:通过与社会食品服务体系开展合作,军队伙食保障体系的发展不但优化了自身,也带动了社会食品服务体系的发展,提升了社会食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提升军队综合实力:优化军队伙食保障体系可以提高官兵的生活品质,增进官兵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从而为提升军队综合实力打下坚实基础。
军民融合伙食保障体系在发展中还面临一系列的挑战:(1)食品安全问题:众所周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影响军队伙食保障的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武警部队饮食保障社会化研究摘要:武警部队自成立以来一直担负着确保国家内部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神圣使命,为社会的繁荣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饮食保障是构成部队战斗力的重要要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力推行饮食社会化保障是一个必然趋势。
本文在充分结合武警部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在武警部队推行饮食保障社会化,建立起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适应武警部队建设和任务需要的开放型、专业化饮食保障体系,实现军队和地方的“双赢”。
关键词:武警部队,饮食保障,社会化一、引言饮食保障社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部队后勤保障机制转变的必然趋势和基本方向,被称为新时代背景下国防动员的一种新的实施方式。
餐饮业作为社会上发展比较成熟的行业,必然会被率先引入部队后勤给养保障体系。
在饮食社会化保障的建设上,武警部队的部分非作战单位及院校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武警部队大部分的单位仍实行传统的自我保障,这与部队后勤发展的大方向不相符,严重制约着武警部队后勤建设发展,同时也影响到武警部队顺利完成新时代赋予的职能使命。
二、饮食保障社会化的意义2.1 符合后勤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随着世界军事发展风云突变,战争模式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饮食保障是为部队军事行动服务的,必须不断开拓创新保障方式,才能在新的形势下圆满完成保障任务。
在武警部队的部分非作战单位及院校的饮食保障取得的经验上,全面推行武警部队饮食保障社会化,是合乎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应部队后勤建设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能够实现武警部队后勤建设的快速发展。
2.2 实现部队“减员增效”的目的饮食保障社会化以社会力量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为依托,把官兵的饮食保障交由民间企业或者商家承担,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基层县中队炊管人员的数量,甚至能够使之完全撤消。
于是部队就可以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执行日常任务中,为各项工作地完成奠定了基础。
同时,依靠社会较为发达、成熟的餐饮业保障基层县中队官兵的饮食,容易在保障的质量和效益上获得成功,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社会化保障模式下部队野外驻训期间饮食保障研究
丁俊侠
【期刊名称】《中国食品》
【年(卷),期】2024()6
【摘要】目前,部队的饮食保障大多采用社会化模式,即外部承包制,以合同的形式将后勤工作承包给地方公司,公司全面负责部队的衣食住行及物资运输等任务。
在部队,经常会进行野外驻训活动,野外驻训的地方往往远离驻地,地形环境复杂、昼夜温差大,加之训练科目繁杂且强度大,广大官兵会比平时需要更多的能量和营养素,负责饮食保障的公司能否提供充足的食品,不仅关系广大官兵的膳食营养均衡,更关系到军事训练效果与战斗力的生成。
本文总结了野外驻训条件下饮食保障的特点,分析了社会化饮食保障的现状,结合实践对社会化保障模式下部队野外驻训期间的饮食保障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几点粗浅的建议。
【总页数】3页(P99-101)
【作者】丁俊侠
【作者单位】武警海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紧贴保障需要抓好野外驻训——65370部队完成2011年度驾驶员野外驻训
2.高海拔地区武警部队野外驻训卫勤保障初探
3.基层部队野外驻训期间卫勤保障难
点与对策4.联勤保障部队云南地区野外驻训药品消耗情况分析5.野外驻训卫生防疫保障社会化主要特点及对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战时饮食保障问题的措施战时饮食保障是军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以确保战士们在战斗中获得充足的营养支持,提高战斗力和生存能力。
以下是在战时饮食保障问题上采取的一些措施:首先,保障军队食品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
在战时,军队所需的食品供应必须能够及时运输到前线。
为此,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设置临时食品储备库,增加交通运输能力,建立临时供应中心等。
另外,还应对食品运输线路进行保护,确保安全运输。
其次,提高军队的自给能力。
在战时,如果遭受敌人的封锁或者供应线受到打断,军队需要依靠自己的资源来保障食物供应。
因此,增加军队的自给能力十分重要。
这可以通过提高军队的农业生产水平、发展军队的畜牧业和渔业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军队应加强食品储备的管理和调度。
在战时,军队应建立完善的食品储备系统,储备足够数量的食品以备战时需要。
此外,还要对储备食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保存期限和品质。
在使用食品时,要通过科学的调度,确保食品的合理利用,避免浪费。
另外,在战争期间,军队需提供营养餐,并根据战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是否开展临时烹饪。
根据作战需求,可能需要提供临时烹饪设施,能够在战斗中为士兵提供热食。
这样能够提高士兵的士气,增加他们的工作效率。
此外,军队在战时还应加强食品安全和卫生管理。
食品卫生相关的工作尤为重要,战时构成食品中毒的风险更高,一旦有大规模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将会影响军事行动的进行。
因此,必须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和管理,严格控制食品生产、储存和配送的环节。
最后,应加强对军人的饮食知识宣传和培训。
提高士兵对饮食的认识,教育他们合理搭配饮食,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既满足营养需求,又节约食物。
这有助于提高士兵的战斗力,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保持身体的健康和体力。
总之,在战时饮食保障问题上,需要通过多种措施来确保军队获得充足的食物供应。
只有保障了战时饮食质量和数量,才能提高战士们的士气和战斗力,确保战争胜利的最终目标。
浅析我军饮食保障的社会化之路摘要:饮食保障社会化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改革现行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自我保障体系,建立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适应军队需要,开放的饮食保障体系。
饮食保障社会化是后勤保障社会化的重要方面,也是后勤保障社会化取得成就的突破口。
同时,饮食保障是最基础的后勤保障,其保障质量直接影响各项军事任务的完成。
因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
关键词:饮食保障社会化饮食保障社会化自2000年开展以来已有九年时间,全军驻地级以上城市的院校等非作战部队的饮食保障社会化已基本达到总部制定的目标,改革的成果显著,效益突出。
2007年,经胡锦涛主席批准,中央军委下发《“十一五”期间推进军队后勤保障和其他保障社会化的意见》,要求各级各部门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认真贯彻胡主席关于能利用民用资源的就不自己铺摊子,能纳入国家经济科技发展体系的就不另起炉灶,能依托社会保障资源办的事都要实行社会化保障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扎扎实实抓好军队后勤保障和其他保障社会化各项工作的落实。
在实施社会化保障的过程中,各单位依据自身特点和所处地区社会经济条件选择保障模式和合作伙伴,在改革中逐步摸索出一些适合本单位实际的管理和监控措施,并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经验,以供其它兄弟单位汲取。
但部分单位饮食保障社会化改革的内容和组织并不彻底,或又死灰复燃,保障过程的许多环节均为军队伙食管理人员主办或参与,或者说部队的食堂重又回到“包伙制”状态,社会化改革犹如“挂着羊头卖狗肉”,最终影响社会化改革的进程。
正如任何新事物的发展一样,饮食保障社会化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发展现状虽成好的态势,但也有不少极需加强和改正的地方。
一、旧的保障体制的弊端1、保障体制僵化,保障方式落后。
我军旧的饮食保障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发展起来的,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作战目标的变化,要求我们进一步做到部队建设的专业化和精干化。
浅谈我军军用食品的发展趋势我军, 军用食品, 趋势, 发展刘萍,刘晶晶(海军工程大学天津校区舰艇军需教研室,天津 300450)摘要:本文从现代战争的特点和我军实际出发,借鉴外军先进经验,提出了我军军用食品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军用食品;发展趋势未来战争要求军用食品必须是科技含量高的食品,既有民用食品的一般性,又要有其特殊性,要能使部队官兵在极端恶劣的环境,如核污染、生化污染、极端高压低温和极端高温低压等条件下,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
军用食品面向耐饥饿、口感好、富营养、抗疲劳、小模块、多配餐的研究方向发展,使其由温饱型向营养型、功能型转换。
其中要广泛应用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技术;大力开发海洋资源,研制富含蛋白质、健脑成分、微量元素的海洋食品;饮食制品中要添加强化活性物质、双歧杆菌、低聚糖、麦芽油等成分;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按照其性能配伍出主副食品及饮液,制成具有一定功效的食品。
对于我军来说,研究发展军用食品要根据现代化战争特点的要求,借鉴外军先进野战口粮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综合考虑。
1 军用食品系列化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一旦爆发,按照军需保障要求,军用食品供应将采取“就近”、“就便”的原则,在战役层次上,实现联勤保障。
在高原高寒地区、山岳丛林、沙漠等陆地战区后勤将以分部为依托,对战区内各参战部队集中统一供给;海上作战以海军后勤为主,以海军基地为依托,对作战海域内各作战部队统一供给。
这要求野战食品能适应不同的军、兵种需要,适应不同作战环境的需要,形成单兵口粮和集体口粮系列,使作战部队选用最佳的品种;要求军用食品标志清晰,分发过程中手续简单。
系列配套的军用食品能满足不同部队在不同战争环境执行不同任务的饮食需要,世界各国军队对此极为重视,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的食品种类的基础上,积极研制开发新一代军用食品。
如目前美军不仅有各军兵种通用的口粮,也有供执行特殊任务部队使用的特种食品,以及应急使用的救生食品;不仅有供前线部队使用的单兵口粮,也有供后方部队制作热食的未预制集体口粮,形成较完整的系列。
军校饮食保障社会化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军校饮食保障社会化自部队试行饮食保障社会化以来取得显著效果,但在实际保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对军校饮食保障社会化存在的伙食费标准难以落实、营养标准难以落实以及食堂管理较混乱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军校;饮食保障;社会化一、引言军队饮食保障社会化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政府的积极主导,军队打破自我封闭体系直接参与社会分工,把原来由军需部门实施保障的一部分职能从军队中剥离出去,交由社会承担并由地方来完成,从而建立起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适应军队需要的开放型、专业化饮食保障体系。
2000年以来,我军针对后勤保障机构臃肿低效的情况,进行饮食保障社会化改革。
饮食保障社会化实施层次推进的战略,从驻大中城市的部队机关、院校开始,分阶段实施。
军校饮食保障社会化自部队试行饮食保障社会化以来取得显著效果,既减轻了部队的负担,使部队更好地集中力量完成中心任务,又提高了军校饮食保障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然而,军校饮食保障社会化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军校饮食保障社会化存在的问题,是为了解决目前部队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可以进一步打牢部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理论基石,为推动部队饮食保障社会化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借鉴。
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保证饮食保障社会化改革不仅能给部队带来经济效益,而且可以提高部队战斗力,保障部队完成各项任务,从根本上提高饮食保障的军事效益。
二、存在问题一是伙食费标准难以落实。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食堂饭菜价格过高。
如以西安某一军校为例,一年前才五毛钱或一块钱一份的凉菜,现在已卖到一块、一块五毛、两块、两块五毛不等,涨幅达到100%-250%。
两块钱的素菜涨到三四块钱,四五块钱的荤菜已涨到五六块钱,涨幅为20%-100%。
小碗米饭从五毛涨到八毛,大碗米饭从八毛涨到一块,涨幅分别为60%和25%。
而伙食费基本没什么变化,这就导致原本就有些紧张的伙食费更加不足了。
浅谈部队平衡膳食摘要:“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膳食与营养就是中国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而膳食讲究营养与合理搭配也已逐渐成为人们的追求和自觉行动。
同时,膳食营养也是部队战斗力保障的力量源泉。
部队营养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官兵的身心健康,乃至部队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做到膳食和营养的合理配置,力争烹出营养,烹出战斗力。
关键词:合理营养;烹调加工;平衡膳食;营养素一、部队膳食现状分析“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我军在战争年代给养严重匮乏,小麦于宋朝传入中国,玉米于明朝才传入中国。
所以汉朝时期,我军将士一直以粟为主食,也就是谷子脱壳之后的小米,干燥环境下保存期限长达9年之长。
宋朝之前,也很少有铁锅,一直是用陶罐以煮粥、煮野菜为主,辅以酱菜、食盐的膳食结构。
长此以往,品种单一,营养匮乏,士兵易患夜盲症,夜间行军及作战能力大大减弱。
新中国成立后实现“温饱型”,进入21世纪直至今日达到“营养型”,一步一个台阶,部队官兵的生活水平也不断迈上新的台阶,饮食结构已由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同时也对营养与膳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食物定量标准有待提高《军人营养素供给量标准》是营养指标评价的重要依据,这个标准规定了军人每人每天从膳食中获取营养素数量和质量标准。
我军现行食物定量标准为80年代制订,与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已形成反差,且随着部队智力消耗和体力消耗加大,现行标准已无法适应发展需要,易造成军人营养不良,对部队战斗力存在潜在危害。
主要表现为对优质蛋白质以及部分维生素、矿物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使得现有标准相对偏低。
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对富含这类维生素的食品摄入量不足和部分食物的烹调加工方法不当。
(二)作战任务繁重消耗大武警部队实现“营养型”膳食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官兵更好地完成以执勤、“处突”、反恐为中心的各项任务。
军人营养素供给量标准中明确规定,轻度劳动是以上课、出操、站岗、放哨等室内作业为主;中度劳动是以投弹、瞄准、射击、队列训练等营区作业为主;重度劳动是以步兵野营训练、炮兵靶场训练、坦克修理等野营作业为主;极重度劳动是以攻防演习或战斗、抢险救灾、负重越野行军等平、战时体力消耗超常的作业为主。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