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大酒饼,它是用大米和大豆为原料,添加中草药与 白癣土泥,接种曲种培养制成。酒曲饼呈方块状,规格为 20×20×3厘米,每块重量为0.5公斤左右。它主要含有根霉和酵 母等微生物。例如广东米酒和“豉味玉冰烧”的酒曲饼。它的 生产过程如下:
原料配比为大米100公斤,大豆20公斤,曲种1公斤,曲药10公 斤(其中串珠叶或小桔叶9公斤,桂皮1公斤),填充料白癣土泥40 公斤。大米宜采用低压蒸煮或常压蒸煮。加水量为80-85%(按大 米重量计),大豆采用常压蒸煮16-20小时,务须熟透。大米蒸熟 即出饭,摊于曲床上,冷却至36℃。C左右,即加入经冷却的黄 豆,并撒加曲种、曲药及填充料等。拌匀即可送人成型机,压 制成正方形的酒曲饼。成型后的品温为29-30℃,即入曲房保温 培养7天。培养过程中要根据天气变化和原料质量的情况适当调
半固态发酵的小曲酒与固态发酵的大曲酒相比,无论在生产 方法上还是成品风味上都有所不同。它的特点是饭粒培菌, 半固态发酵,用曲量少,发酵周期较短,酒质醇和,出酒率 高。
黄酒与糯米酒的生产,也属于半固态发酵法。如我国著名的 浙江绍兴香雪酒,福建龙岩的沉缸酒,九江的封缸酒等,均 属酿造酒内容,本章从略。
小曲中常见根霉的特性
2.根霉酶系的特点
根霉含有丰富的淀粉酶,一般包括液化型和糖化型淀粉酶, 两者的比例约为1∶3.3,而米曲霉则为1∶1,黑曲霉为 1∶2.8。可见小曲的根霉中糖化型淀粉酶特别丰富。尽管 由于液化型淀粉酶的活性较低而使糖化反应速度降馒,但 它的最大特点是糖化型淀粉酶丰富,能将大米淀粉结构中 的α-l,4键和α-l,6键打断,最终较完全地转化为可发酵性 糖,这是其它霉菌无法相比的。
二、小曲中的霉菌及其酶系特 性
1.小曲中的霉菌 小曲中的霉菌一般包括根霉、毛霉、黄 曲酶、黑曲霉等,而主要是根霉(Rhizopus)。根霉是藻状菌 纲根霉属,单细胞,菌丝没有横隔膜,借孢子囊孢子进行 繁殖,在孢子囊梗下方长出假根,孢子囊梗不分枝,直立 二、三条孢子囊梗,丛生于蔓丝带上。孢子囊呈球形,并 有囊托、孢子囊内产生许多孢子囊孢子,孢子呈不定形, 有棱角,有皱纹。成熟时孢子囊破裂,散出孢子,孢子再 继续繁殖。如图5—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