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酿造工艺学
- 格式:ppt
- 大小:2.52 MB
- 文档页数:60
黄酒生产工艺与技术黄酒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发酵酒,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和悠久的历史而备受喜爱。
黄酒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是保证黄酒品质的关键,本文将从原料选择、酿造过程、发酵控制等方面介绍黄酒的生产工艺与技术。
一、原料选择黄酒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和小麦,其中糯米是制作黄酒的基础。
选择优质的糯米是保证黄酒品质的前提,通常会选择成熟度适中、籽粒饱满、无霉变的糯米。
小麦则用于增加酒的绵甜度和风味,一般选择含淀粉较高的小麦品种。
二、酿造过程黄酒的酿造过程分为浸米、蒸煮、糖化、发酵、熟化等环节。
1. 浸米:将选择好的糯米进行清洗,然后浸泡在凉水中,待米饱满吸水后捞出备用。
2. 蒸煮:将浸泡好的米放入蒸锅中蒸煮,煮至糯米熟烂,但不粘连。
3. 糖化:将蒸煮好的糯米放入糖化缸中,加入糖化剂,进行糯米的糖化过程。
糖化剂可以是黄酒工厂自制的麦芽,也可以是市售的麦芽粉。
4. 发酵:糖化完成后,将糖化液倒入发酵缸中,加入酵母进行发酵。
发酵的温度和时间是影响黄酒口感的重要因素,一般控制在30-35摄氏度,发酵时间为3-5天。
5. 熟化:发酵完成后,将发酵液倒入熟化缸中,进行熟化处理。
熟化的时间一般为3-6个月,熟化时间越长,黄酒的口感越醇厚。
三、发酵控制黄酒的发酵控制是保证黄酒质量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控制温度、控制酵母活性和控制发酵时间。
1. 温度控制:发酵温度的控制对黄酒的风味和质量影响很大。
一般来说,发酵温度应保持在30-35摄氏度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酵母的活性和黄酒的口感。
2. 酵母活性控制:选择合适的酵母菌株,并进行充分培养,以保证酵母的活性和发酵效果。
酵母活性不足会导致发酵不充分,影响黄酒的风味。
3. 发酵时间控制:发酵时间的控制也是黄酒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发酵时间过短会导致黄酒的风味不够醇厚,发酵时间过长则会使黄酒酸败。
四、陈酿和储存黄酒酿造完成后,需要进行陈酿和储存。
陈酿是指将黄酒存放在适当的环境中,让其慢慢发酵和演变,使得黄酒的风味更加醇厚。
麦曲的制作和培养酿酒工程121 班黄锡科12084107 (一)麦曲的作用和特点麦曲是指在破碎的小麦上培养繁殖糖化菌而制成的黄酒糖化剂。
麦曲在黄酒酿造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为黄酒酿造提供了各种酶类,主要是淀粉酶和蛋白酶;同时在制曲过程中,形成各种代谢产物,以及由这些代谢产物相互作用产生的色泽、香味等,赋予黄酒以独特的风味。
麦曲根据制作工艺的不同可分为块曲和散曲。
块曲主要是踏曲、挂曲、草包曲等,经自然培养而成;散曲主要有纯种生麦曲、爆麦曲、熟麦曲等,常采用纯种培养而成。
(二)踏曲踏曲,又称闹箱曲,是块曲的代表。
常在农历八、九月间制作。
1. 工艺流程小麦—>过筛—>轧碎—>拌曲—>堆曲(加水)—>保温培养—>通风干燥—>成品2. 操作方法(1)过筛、轧碎小麦经过筛除去泥、石块、秕粒等杂质,使麦粒整洁均匀。
过筛后的小麦通过轧麦机,每粒破碎成3~5片,呈梅花形,使麦皮破裂,胚乳内含物外露,使微生物易于生长繁殖。
(2)加水拌曲称量25kg 轧碎的小麦,装入拌曲机内,加入20%~22%的清水,迅速拌匀,使之吸水。
不要产生白心和水块,防止产生黑曲或烂曲。
拌曲时,可加入少量优质陈麦曲作种子,稳定麦曲质量。
3)成型成型又称踏曲。
是将曲料在曲模木框中踩实成砖形曲块,便于搬运、堆积、培菌和贮存。
曲块以压到不散为度,再用刀切成小方块,曲块大小和厚度各厂不一。
(4)堆曲堆曲前先打扫干净曲室,在地面铺上谷皮及竹蕈,将曲块搬入室内,摆成丁字形,双层堆放,再在上面散铺稻草或草包保温,使糖化菌正常生长繁殖。
(5)保温培养堆曲完毕,关闭门窗保温。
品温开始在26℃左右,20h以后开始上升,经3~5天后,品温上升至50℃左右,麦粒表面菌丝大量繁殖,水分大量蒸发,可揭开保温覆盖物,适当开启门窗通风,及时做好降温工作。
继续培养20天左右,品温逐渐回降,曲块随水分散失而变得坚韧,这时可进行拆曲,改成大堆,按井字形堆放,通风干燥后使用或入库贮存。
黄酒怎么酿制很多人都喜欢喝黄酒,也有很多人想知道怎么制作黄酒,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黄酒的制作方法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黄酒的制作方法1、泡米。
选择较好的江米或大米,经过淘洗;用普通凉水浸泡8—10小时,沥干后备用。
2、蒸饭。
将沥干的米上锅蒸至九成熟离火。
要求米饭蒸到外硬内软,无夹心,疏松不糊,熟透均匀熟后不要马上掀锅盖,在锅内把饭放至快凉时再出锅;出锅后将假打散;再摊盘晾至28℃以下人缸。
3、前期发酵。
把准备好的水、培养曲和酒药倒人缸内与蒸好的米饭搅拌均匀,盖好盖,夏季置干室温下,冬天放在暖气上或火炉前,经3天左右,米饭变软变甜,用筷子搅动,即可见到有酒渗出。
此时缸里的温度达到23℃左右,即可停止前期发酵。
4、压榨。
将经过前期发酵的物料装入一干净的布袋中,上面压上木板、重物,榨出酒液。
5、煎酒(加热杀菌)。
把压榨出的酒液放人锅内蒸(各种蒸锅均可),当锅内温度升到85度,即停止加热。
6、过滤。
用豆包布做成一个布袋,把蒸过的酒液倒入袋中过滤,将滤液收存起来。
7.封存。
把滤液装进一个干净的坛子里,用于净的牛皮纸把坛口包好,再用稻草或稻壳与上和成稀泥把坛口封严,然后把坛子放到适宜的地方,两个多月后即可开坛饮用。
自酿黄酒及注意事项干黄酒:"干"表示酒中的含糖量少,糖份都发酵变成了酒精,故酒中的糖份含量最低,最新的国家标准中,其含糖量小于1.00 g/100 ml (以葡萄糖计) 。
这种酒属稀醪发酵,总加水量为原料米的三倍左右。
发酵温度控制得较低,开耙搅拌的时间间隔较短。
酵母生长较为旺盛,故发酵彻底,残糖很低。
在绍兴地区,干黄酒的代表是"元红酒"。
半干黄酒:"半干"表示酒中的糖份还未全部发酵成酒精,还保留了一些糖份。
在生产上,这种酒的加水量较低,相当于在配料时增加了饭量,故又称为"加饭酒"。
酒的含糖量在1.00~3.00%之间。
玉米黄酒生产工艺学一、黄酒的起源黄酒是我国的民族特产,也称为米酒(ricewine)!属于酿造酒,在世界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酿酒技术独树一帜,成为东方酿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
其中以浙江绍兴黄酒为代表的麦曲稻米酒是黄酒历史最悠久、最有代表性的产品;山东即墨老酒是北方粟米黄酒的典型代表;福建龙岩沉缸酒、福建老酒是红曲稻米黄酒的典型代表。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
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
黄酒产地较广,品种很多,著名的有浙江花雕酒、状元红、上海老酒、绍兴加饭酒、福建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苏丹阳封缸酒、无锡惠泉酒、广东珍珠红酒、山东即墨老酒等。
但是被中国酿酒界公认的、在国际国内市场最受欢迎的、最具中国特色的,首推绍兴酒。
黄酒以大米、树米为原料,一般酒精含量为14%?d20%,属于低度酿造酒。
黄酒含有丰富的营养,含有21种氨基酸,其中包括有特中未知氨基酸,而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依靠食物摄取8种必需氨其酸黄酒都具备,故被誉为“液体蛋糕”。
推荐品牌惠泉黄酒十年陈:惠泉品牌始于北宋,历史悠久,国家免检产品,荣获2007布鲁塞尔国际评酒会金奖主要参考资料一、传承吴文化的“苏式老酒”黄酒是吴越文化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众所周知,以惠泉黄酒为代表的吴文化和以绍兴黄酒为代表的越文化,是中华黄酒文化中的两支风格各异的杰出流派。
据《史记》、《吴越春秋》等书记载,作为吴文化发源地的无锡酿酒历史有两千年以上。
明人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已写过“惠山泉酒”之名。
清代年间,惠泉酒已是进献帝王的贡品。
1722年康熙帝“驾崩”,雍正继位,曹雪芹之父在江宁织造任上,一次就发运40坛惠泉酒进京,可见无锡惠泉酒已经成为贾府这个贵族之家的饮用酒是不奇怪的。
惠泉黄酒作为苏式老酒的典范,它以江南地下泉水和江南优质糯米作为原料,主要采取半甜型黄酒的酿造工艺,经过数千年文化积淀和工艺完善,终于成为明代的江南名酒,直至清代的宫廷御用酒,完成了从普通民间黄酒,发展成皇家御用黄酒的神话,从此源远流长,乃至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