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习题--含标准答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习题--含标准答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习题--含标准答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习题--含标准答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习题--含答案

————————————————————————————————作者:————————————————————————————————日期:

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值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则F2中3种基因型个体比值接近1∶2∶1

2.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但纯合长翅品系的幼虫,在35 ℃条件下培养成的成体果蝇为残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35 ℃条件下果蝇的长翅基因突变成了残翅基因

B.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由环境温度决定的

C.纯合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 ℃条件下培养成的残翅性状是不能遗传的

D.如果有一只残翅果蝇,只要让其与另一只异性的残翅果蝇交配,就能确定其基因型3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该方法的基本内容是:在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证明假说。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不是偶然的”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B.“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C.“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D.“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并且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属于假说的内容

4.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5.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G对g、g-是显性,g对g-是显性,如:Gg是雄株,g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Gg和Gg-能杂交并产生雄株

B.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

C.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

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

6.杂合子之所以表现显性性状,是因为()

A.显性基因效应掩盖了隐性基因效应

B.显性基因控制隐性基因

C.隐性基因得不到表达

D.隐性基因没有遗传效应

7通过测交,不能推测被测个体()

A.是否是纯合子B.产生配子的比例

C.基因型D.产生配子的数量

8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说、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个基本环节,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多选)()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9.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人工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第 3 页共 10 页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10.玉米幼苗绿色与白色是一种相对性状(用A、a表示)。现用两个杂合子自交所产生的种子作实验种子,将400粒播种在黑暗处,另400粒播种在有光处。萌发后统计幼苗的表现型,结果如下表。以下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表现型环境绿色幼苗白色幼苗

黑暗0 395

有光299 88

A.光是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

B.光照条件下能形成叶绿素是显性性状

C.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绿色幼苗的基因型都是AA

11玉米的紫粒和黄粒是一对相对性状。同一品系X的黄粒玉米,若自花传粉,后代全部是黄粒玉米;若接受另一品系Y紫粒玉米的花粉,后代既有黄粒的也有紫粒的。由此推测可知()

A.紫色是显性性状B.黄色是显性性状

C.品系X是杂种D.品系Y是纯种

12.根据如图所示实验,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所有的黑羊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羊

B.F1黑羊的基因型与亲代黑羊的基因型相同

C.F2黑羊的基因型都与F1黑羊相同

D.白色是隐性性状

13.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获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获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占总数的()A.1/4 B.1/6 C.1/8 D.1/16

14.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G对g、g-是显性,g对g-是显性,如:Gg是雄株,g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Gg和Gg-能杂交并产生雄株

B.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

C.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

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

15.已知马的栗色与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马中,两基因频率相等,每匹母马一次只生产1匹小马。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

A.选择多对栗色马和白色马杂交,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栗色为显性;反之,则白色为显性

B.随机选出1匹栗色公马和4匹白色母马分别交配,若所产4匹马全部是白色,则白色为显性

C.选择多对栗色马和栗色马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栗色马,则说明栗色为隐性

D.自由放养的马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说明栗色马为显性

16.在豚鼠中,黑色皮毛对白色皮毛为显性。如果一对杂合的黑毛豚鼠交配,一胎产下4仔,此4仔的表现型可能是(多选)()

A.全都黑色B.3黑1白

C.1黑3白D.全部白色

17.大约在70个表现正常的人中有一个白化基因携带者。一个表现正常、其双亲也正常、但有一个白化病弟弟的女人,与一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子婚配。问他们所生的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A.1/9 B.1/8 C.1/420 D.1/560

18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 4 页共 10 页

A. 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 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 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 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19.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

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红花

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粉红花

C.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2代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

D.红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

20.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 S表示短食指基因,T L表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 S在男性中为显性,T L在女性中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中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A.1/4

B.1/3

C.1/2

D.3/4

21.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22.人类常染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A+)既有显性突变(A)又有隐性突变(a),突变均可导致地中海贫血。一对皆患地中海贫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这对夫妻可能()。

A.都是纯合子(体)B.都是杂合子(体)

C.都不携带显性突变基因D.都携带隐性突变基因

二、填空题(共56分)

23.鸭蛋蛋壳的颜色主要有青色和白色两种。金定鸭产青色蛋,康贝尔鸭产白色蛋。为研究蛋壳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者利用这两个鸭群做了五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第1、2、3、4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鸭蛋壳的________色是显性性状。

(2)第3、4组的后代均表现出________现象,比例都接近________。

(3)第5组实验结果显示后代产青色蛋的概率接近________,该杂交被称为________,用于检验________。

(4)第1、2组的少数后代产白色蛋,说明双亲中的________鸭群中混有杂合子。

5)运用________________方法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可判断鸭蛋壳颜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________________定律。

24.在豌豆中,高茎与矮茎的有关遗传因子为A、a,将A、B、C、D、E、F、G七种豌豆分四组进行杂交得到如下结果。

杂交后代

杂交组合

高茎矮茎总植株数

①A×B 210 70 280

②C×D 0 250 250

③E×F 190 190 380

④G×D 300 0 300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

康贝尔鸭♀×

金定鸭♂

金定鸭♀×

康贝尔鸭♂

第1组的

F1自交

第2组

的F1自交

第2组的

F1♀×康贝尔鸭♂

后代所产

蛋颜色及数目

青色

(枚)

26 178 7 628 2 940 2 730 1 754

白色

(枚)

109 58 1 050 918 1 648

第 5 页共 10 页

(1)豌豆性状遗传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在遗传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细胞是________。

(2)上述实验所获得的高茎纯合子占高茎植株总数的________________%。

(3)在所有子代中,能稳定遗传和不能稳定遗传的数量比例为________。

(4)豌豆G、C、A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②、③的交配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高茎与矮茎遗传因子的遗传符合________定律,它的实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一对毛色正常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分析认为,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基因的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

(1)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性基因突变为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

(2)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为,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鼠,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

26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图1.

(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______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

(2)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你就上述实验,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3)现欲利用上述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请写出一组杂交组合的表现型: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得知,等位基因(A、a)与(D、d)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或dd 的个体胚胎致死。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不发生交叉互换。这两对等位基因______________(遵循/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以基因型如图2的裂翅果蝇为亲本,逐代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基因A的频率将____________(上升/下降/不变)

27玉米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为研究一纯合高茎玉米植株的果穗上所结子粒全为纯合、全为杂合还是既有纯合又有杂合,某同学选取了该玉米果穗上两粒种子作为亲本,单独隔离种植,观察记录并分别统计子一代植株的性状,子一代全为高茎,他就判断该玉米果穗所有子粒为纯种,可老师认为他的结论不科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以该果穗为实验材料,写出科学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

预期现象及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6 页共 10 页

答案1.C [本题考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的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在观察到F2高茎与矮茎比例接近3∶1时,提出的假说是: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生物体内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在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演绎的过程为: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2种表现型,比例为1∶1。]

2.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C

知识拓展表现型=基因型(内因)+环境条件(外因),遗传物质改变(突变、重组)引起的变异可遗传,仅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

3.解析A、B项所述内容均为实验存在事实或实验现象,不属于假说的内容。因受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孟德尔时期没有发现染色体结构,因此假说的内容不包含遗传因子与同源染色体的位置关系,D项错误。

答案C

4.解析鉴定某生物是否是纯种,对于植物来说可以采用自交、测交的方法,其中自交是最简便的方法,对于动物来说则只能用测交的方法。要区分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可以让生物进行杂交,有两种情况可以做出判断,若是两个相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后代中出现了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若是不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许多后代中都出现一种性状,则此性状为显性性状。不断地自交可以明显提高生物品种的纯合度。测交的重要意义是可以鉴定显性个体的基因型。

答案B

5.解析本题考查了遗传的相关知识。由题意,个体的基因型为Gg和Gg-,其表现型都为雄株,因而不能杂交,A错;两性植株的基因型有gg、gg-两种,产生的配子只有一种或两种类型,B错;基因型为gg-的两性植株自交后代会出现g-g-的雌株,C错。

答案D

6.A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都能表达,但显性基因的表达效果掩盖了隐性基因的表达效果。]归纳总结读下图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7.D [测交实验是将未知基因型的个体和隐性纯合子杂交的交配方式,其主要用途是测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也可由此推测出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比例。]

8.ACD [孟德尔应用了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其问题的提出是在纯合亲本杂交、F1自交两组实验的基础上完成的;为验证假说的正确与否,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孟德尔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孟德尔并没指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完成该假设的是萨顿。]

科学方法聚焦“假说—演绎”

(1)“假说—演绎”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以下为“假说—演绎”推理的逻辑关系图:

第 7 页共 10 页

(2)“假说—演绎”有利于同学们的逆向思维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同学们在平时思考问题和解题时可常用“假说—演绎”法。譬如说在探究性实验中结果和结论的预测分析时就会用到“假设—演绎”法—先进行逆向思维分析,然后再进行正面组织答案进行描述。

9.D [孟德尔以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这样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但需要考虑雌、雄蕊的发育程度,在花蕾期进行去雄,确保实现亲本杂交。孟德尔依据性状是否稳定地遗传给后代,来判断某表现型个体是否为纯合子。] 10.D

11. 解析:同一品系X的黄粒玉米自花传粉,后代全部是黄粒玉米,说明品系X的黄粒玉米是纯种。接受另一品系Y紫粒玉米的花粉,后代既有黄粒的也有紫粒的,性状发生分离,说明品系Y紫粒玉米是杂种,杂种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答案:A

12.C [由F1黑羊自由交配,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可知,黑色对白色为显性,F1黑羊为杂合子,F2黑羊可以是杂合子,也可以是显性纯合子;又由于亲代黑羊的后代中有白羊,故亲本黑羊也是杂合子。]

13..B [F1为Aa自交的产物,其基因型应为1/4AA,1/2Aa,1/4aa,淘汰掉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则有1/3AA,2/3Aa。它们自交后代F2中不抗锈病的植株仅来自2/3Aa的自交后代中,概率为2/3×1/4=1/6,其余均为抗锈病品种,故答案应选B。]

14.D [Gg和Gg-均为雄株,因此两者不能杂交,A项错;两性植株共有gg和gg-两种基因型,最多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B项错;基因型为gg-的两性植株自交,后代中有雌性植株出现,C项错;两性植株群体的随机传粉有gg自交、gg-自交、gg和gg-杂交三种情况:gg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gg-自交中一半为纯合子,一半为杂合子;gg和gg-杂交,后代中有一半为纯合子,一半为杂合子。所以综合三种情况,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D项正确。]

15.解析若栗色马为显性,则其纯合子和杂合子都存在,当和白色马杂交时,后代栗色马的数量则多于白色马;孟德尔遗传规律是运用统计学的方法,采用的数量必须足够多,B选项的数量较少,无法准确得出结论;多对栗色马和栗色马杂交,后代没有发生性状分离,可判断该性状可能是隐性;显性杂合子和纯合子都表现为显性性状,因此当马群自由交配时,后代显性性状数目一定大于隐性性状数目。

答案B

知识拓展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方法:(1)自交,看其后代有无性状分离,若有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2)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亲本杂交,看后代的表现型,若后代只表现一种亲本性状,则此性状为显性性状。(3)特殊情况下,设定基因来探究后代的表现型是否符合来确定性状的显隐性。(4)隐性性状的亲本自交后代都是隐性性状。

16.ABCD [杂合子在交配产仔时,一胎虽然产了4仔,但每一仔都是由卵细胞和精子分别受精形成的,是独立的。每一仔的性状都是3/4的可能性为黑色,1/4的可能性为白色,综上所述,在子代数量较少时各种可能性都有可能出现。]

17.C [这位女性其双亲表现正常但有一白化病的弟弟,可以得出其双亲的基因型为Aa×Aa,所以这位正常女性可能的基因型是AA、Aa,概率分别是1/3和2/3,与其婚配的男子是杂合体Aa的可能性为1/70,则可算出他们所生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2/3×1/70×1/4=1/420。]

18.【答案】D

【解析】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另外基因之间有互作现象,A错;当完全显性时,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性状相同,B错;测交既可检测F1的基因型,也可检测F1在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是否分离,从而形成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C错;如果没有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雌雄各两种基因型的配子就无法得到比例相同的四种结合方式,也就得不到3:1的性状分离比,D正确

19.解析融合遗传主张子代的性状是亲代性状的平均结果,融合遗传方式传递的遗传性状在后代中不分离。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双亲杂交F1表现显性亲本性状(或显性的相对性),F1自交产生的F2后代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故C正确。

答案C

20.解析本题考查遗传性状的概率计算问题,意在考查考生对遗传规律的应用能力。因T S 在男性中为显性,T L在女性中为显性,该夫妇均为短食指,则女性的基因型为T S T S,男性的基

第 8 页共 10 页

因型为T S T L或T S T S;如果该男性的基因型为T S T S,则子代基因型都为T S T S,全部为短食指,与题干信息不符,因此男性的基因型为T S T L,则其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为男性:T S T S(短

食指)、T S T L(短食指),女性:T S T S(短食指)、T L T S(长食指),且每种基因型所占比例均为41,因此再生一个孩子为长食指的概率为41。

答案A

21.解析孟德尔以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这样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但需要考虑雌、雄蕊的发育程度,在花蕾期进行去雄,确保实现亲本杂交。孟德尔依据性状是否稳定地遗传给后代,来判断某表现型个体是否为纯合子。

答案D

22.解析突变的结果是产生相应的等位基因,若为显性突变,则患者的基因型为A+A或AA,若为隐性突变,则患者为aa。由于一对皆患地中海贫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则这个正常孩子必含A+基因,故夫妻双方中不可能有AA,而只能有A+A,据此可排除A、C、D三项。

答案B

23.解析(1)(2)第1组和第2组中康贝尔鸭和金定鸭杂交,不论是正交还是反交,后代所产蛋颜色几乎全为青色。第3组和第4组为F1自交,子代出现了不同的性状,即出现性状分离现象,且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第3组:青色∶白色=2 940∶1 050;第4组:青色∶白色=2 730∶918,都接近于3∶1,所以可以推出青色为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性状。(3)由上述分析可知康贝尔鸭(白色)是隐性纯合子,第5组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种杂交称为测交,用于

检验F1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实验结果显示后代产青色蛋的概率约为21。(4)康贝尔鸭肯定是纯合子,若亲代金定鸭均为纯合子,则所产蛋的颜色应该均为青色,不会出现白色,而第1组和第2组所产蛋的颜色有少量为白色,说明金定鸭群中混有少量杂合子。(5)本实验采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知鸭蛋壳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答案(1)青(2)性状分离3∶1 (3)50% 测交F1相关的基因组成(4)金定(5)统计学基因分离

规律总结高考中的遗传类试题往往是以表格的形式列出相关遗传材料,根据对这些材料的分析和处理,考查同学们的遗传学基础知识,此类题是近几年高考最常见的题型之一。其一般的解题方法是:(1)仔细阅读并理解表格材料,明确该表格反映的是什么信息。(2)围绕设问,联系遗传定律中的比值关系,找出相应的遗传学原理。(3)将材料中的问题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将所需要的信息与相应的遗传学原理相结合,分析每一个设问,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4.(1)亲代将遗传物质复制后传递给子代配子

(2)10 (3)58∶63 (4)AA、aa、Aa (5)杂合子自交、隐性纯合子自交、测交(6)分离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解析根据后代相关数据比值可知,组合①中A、B均为Aa;组合②中C、D均为aa;组合③中E、F,一个为Aa,一个为aa,即测交组合;组合④中因已知D为aa,所以G为AA,进而推出各组合后代遗传物质组成情况:

后代

组合

高茎矮茎

AA Aa aa

①70 140 70

②0 0 250

③0 190 190

④0 300 0

合计70 630 510 25【答案】

(1)1:1 隐显只有两个隐性纯合亲本中一个亲本的一个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时,才能得到每窝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1:1 的情况

第 9 页共 10 页

(2)1:1 毛色正常【解析】

(1)若为基因突变,又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要想表现毛色异常,该突变只能为显性突变,即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突变体为Aa,正常雌鼠为aa,所以后代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的鼠比例均为1:1。

(2)若为亲本中隐形基因的携带者,此毛色异常的雄鼠的(基因型为aa)与同一窝的多只雌鼠(基因型为AA或Aa)交配后,不同窝的子代不同,若雌鼠为AA,后代全部为毛色正常鼠,若雌鼠为Aa,后代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比例是1:1。

26.【答案】(1)杂合子(2)

(3)非裂翅(♀)×裂翅(♂)(或裂翅(♀)×裂翅(♂))

(4)不遵循不变

【解析】(1)F1出现了非裂翅,说明亲本的裂翅是杂合子。

(2)只用图1中这一次杂交实验,是无法确定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根据图1的实验结果也可以认为该等位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具体分析如下:表现为裂翅的雌果蝇为杂合子,基因型为X A X a,表现为非裂翅的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 a Y,这样的组合,子代表现出来的结果将和图1中的一致。具体图解过程见答案。

(3)若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该位基因于常染体还是X染色体,对于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常选用的方案是:雌性选隐性性状,雄性选显性性状。即:雌性非裂翅X雄性裂翅。如果子代表现是:雌性全为裂翅,雄性全为非裂翅,则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子代中雌雄个体裂翅与非裂翅的比例都接近1:1(根据材料中可知,裂翅个体为杂合子),则说明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另外的一种方案如下:由于实验材料可利用实验中的果蝇,且根据题(2)可知F l的裂翅为杂合子,故也可选F l中雌雄裂翅为亲本。若子代雌性全为裂翅,雄性既有裂翅又有非裂翅;说明基因位于X 染色体(亲本的基因型为X A X a和X A Y)。若子代雌雄个体均有裂翅又有非裂翅且比例接近3:l,说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亲本的基因型为Aa X Aa)。

(4)由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图2所示的个体只产生两种配子:AD和ad,含AD的配子和含AD的配子结合,胚胎致死;含ad的配子和含ad的配子结合,也会胚胎致死;能存活的个体只能是含AD的配子和含ad的配子结合,因此无论自由交配多少代,种群中都只有AaDd的个体存活,A的基因频率不变。

27实验探究

解析用两粒种子作为亲本种植,获得的子代数量太少没有说服力,而且还有一定的偶然性。应该将该果穗上的种子全部作为亲本进行实验,单独隔离种植即让其进行自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全为高茎,则说明亲本为纯合子;若即有高茎又有矮茎,则说明亲本为杂合子(Aa);若一部分亲本后代全为高茎,另一部分亲本后代即有高茎又有矮茎,则说明亲本既有纯合子(AA)又有杂合子(Aa)。

答案:选择样本太少,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能代表全部子粒的基因型

实验思路:用该玉米穗上的全部子粒作为亲本,单独隔离种植(自交),观察记录并分别统计子一代植株的高、矮(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下同)

预期现象及结论:

①若子一代全为高茎,说明该玉米穗上的子粒全是纯合子

②若全部亲本的子一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说明该玉米穗上的子粒全为杂合子

③若部分亲本的子一代全为高茎,另一部分亲本的子一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说明该玉米穗上的子粒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第 10 页共 10 页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题型分析

第1章遗传的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相对性状的判断 判断依据是必须为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的表现类型 1.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兔的白毛与黑毛 B.人的体重与身高 C.豌豆的红花与白花 D.水稻的糯性与非糯性 2.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 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 3、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长毛与卷毛 B.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C.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D.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二、实验材料的选择 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1)自花传粉,闭花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自 然状态下为纯种(2)具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性状 2、人工授粉的过程:去雄(未成熟的母本)→套袋→人工受粉→套袋 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为纯种的原因是( ) 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 B.豌豆先开花后受粉 C.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 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2.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是( ) ①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 有直接经济价值;④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且容易区分的性状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利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下列相关操作及其目的叙述,存在错误的是() A.花成熟后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防止自花传粉 B.去雄后进行套袋处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C.人工授粉→进行杂交 D.授粉后继续进行套袋处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4.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①开花前人工去雄②开花后人工去雄③去雄后自然授粉 ④去雄后人工授粉⑤授粉后套袋隔离⑥授粉后自然发育 A.①③B.②④⑥C.①③⑥D.①④⑤ 三、配子的种类 有性生殖的生物可产生雌雄两种配子,即卵细胞和精子。就雌雄配子的数量而言,一般雄配子的数目远大于雌配子,即精子远比卵细胞多,就配子的类型而言,每个配子只含一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例如DD个体产生的配子为D型,dd个体产生的配子为d型,Dd个体则能产生2种类型的配子,即D型和d型,且D:d=1:1 1.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豌豆自交过程中产生的配子情况如下,正确的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雌配子∶雄配子=1∶4 C.AA∶aa=1∶1 D.A∶a=1∶1 2.遗传组成为Aa的杂合子豚鼠,一次产生了100万个精子,产生精子的类型及其中含有隐性遗传因子的精子数目为() A. A或a两种类型;50万个 B.仅含A一种类型;0个 C. AA和aa两种类型;50万个 D. 仅含a一种类型;100万个 3.下列为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假设性解释,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 C.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文实验(一) 一、教材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一节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对分离定律的理解。(3)假说—演绎法。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等知识,初步了解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等问题,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在课前通过上网、查报纸杂志等途径收集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有关的资料。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①介绍遗传规律的例子 ②介绍遗传现象与孟德尔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思考]: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1)豌豆花的结构 (2)名词:自花传粉异花传粉父本母本去雄 1、性状与相对性状

(完整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知识点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知识点分析 理解课文: 1 、你认识豌豆花的结构吗? (1)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遗传因子不相融合也不消失。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3)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4)雌雄配子结合的几率是随机均等的。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______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______ 纯合子杂合子成对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_____ 存在的纯种高茎豌有成对的高茎遗传因子(DD ), 纯种矮茎豌豆有成对的矮茎遗传因子(dd )。 F1自交的后代出现隐性性状,所以在F1细胞 中必然含有隐性遗传因子;而F1表现的显性 性状,因此F1体细胞中遗传因子应该是Dd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拓展视野、解题技巧: 一、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 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 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 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 3.细胞核遗传。 物质数目不稳定,遵循细胞质母系遗传规律。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围的局限性。 二、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点拨

掌握最基本的六种杂交组合: ②DD×dd→Dd(全为显性) ③DD×Dd→DD∶Dd=1∶1(全为显性) ④Dd×Dd→(1DD、2Dd)∶1dd=3∶1(显性:隐性=3:1) ⑤Dd×dd→Dd∶dd=1∶1(显性:隐性=1:1) ⑥dd×dd→dd(全为隐性) 分离定律的习题主要有两类:一是正推类型;二是逆推类型。常见解题方法有隐性纯合突破法、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法。 1. 隐性纯合突破法: 即根据隐性性状个体的遗传因子型,比如白化病患者一定为aa,可推出他的双亲一定各含有一个a遗传因子,然后再根据其他条件推出双亲的完整遗传因子型。 2. 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法: 根据后代的分离比直接推知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 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④若后代性状只有隐性性状,则双亲都为隐性纯合子。 3.配子的确定 Aa形成两种配子A和a。 ②一对相同基因只形成一种配子。如AA形成配子A;aa形成配子a。 4.基因型的确定 aa。 表现型为显性,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另一个不能确定,Aa或AA。做题时用“A_”表示。 ②测交后代性状不分离,被测者为纯合体,测交后代性状分离,被测者为杂合体Aa。 ③自交后代性状不分离,亲本是纯合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亲本是杂合体:Aa×Aa。 ④双亲均为显性,杂交后代仍为显性,亲本之一是显性纯合体,另一方是AA或Aa。杂交后代有隐性纯合体分离出来,双亲一定是Aa。 5.显隐性的确定 F1表现出的那个性状为显性。 ②杂种后代有性状分离,数量占3/4的性状为显性。 6.显性纯合体、杂合体的确定 适合于植物,不适合于动物,而且是最简便的方法。 ②测交:让待测个体与隐性类型测交,若后代出现隐性类型,则一定为杂合体,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个体,则可能为纯合体。 ③用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植株为纯合体,根据植株性状进行确定。 ④花粉鉴定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颜色,杂种非糯性水稻的花粉是减数分裂的产物,且比例为1∶1,从而直接证明了杂种非糯性水稻在产生花粉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证明可检验亲本个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7.遗传概率的计算

(完整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一课时教师肖俊华 日期:2016.9.9 一、指导思想 本节内容是孟德尔经典遗传实验的精华部分,既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孟德尔实验的科学研究过程,更需要深刻领会孟德尔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领略科学研究魅力,因此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注重问题设置的逻辑关系和递进关系,从宏观到微观深刻理解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 实质,学会应用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教材《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第二节的内容。从教材的编排来看,这部分内容是继孟德尔杂交实验一之后,讲解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以孟德尔发现的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一对)到复杂(多对),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又一次领略科学探究方法——假说演绎法,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即在观察和分析杂交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设,再通过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然后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突出了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犹如亲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从浓郁的历史感中获得科学知识和对科学方法的领悟。虽然教材把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介绍的比较清楚,但是因为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这部分知识又是从宏观实验到微观层面理解和掌握遗传的本质,学生在刚刚学过分离定律,对分离定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理解尚有欠缺的时机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内容难懂,逻辑思维要求高,科学研究方法需要体会等等,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的理解造成障碍。例如:通过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现象,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验证都是直接给出的,没有很好的铺垫,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课本上没有提及,但却是学习和掌握遗传定律最根本的内容,正是基于此,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历来感觉难学,老师也对这部分内容找不到很好的就解决方法和有效的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也是学习第二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重要基础,并为后续学习生物变异和进化奠定基础。 2.在整个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1)本节在必修二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的内容都与其他单元有紧密的联系。本单元讲述的是140年前孟德尔对遗传现象的推测,以及根据推测总结出的遗传规律。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是什么?分子生物学基础是什么?需要后期的研究成果去验证、解释和发展。例如,必修模块2《遗传与进化》的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揭示的是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第3章《基因的本质》揭示的是遗传规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第4章《基因的表达》揭示的是基因控制性状的机制;第5章《基因的突变及其他变异》是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角度解释性状的变异;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讲述的是遗传规律的应用及其发展;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从群体的角度,讲述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总之,既然整册书是按照遗传学发展的历程来编写的,抓住这条主线,就可以像串珠一样找出各章之间的有机联系。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的知识与本章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例如,在初中学习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知识,初步解决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之间的关系问题;学习的“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知识,初步解决了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 一、遗传学的相关概念 (一)交配类型 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2.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是指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 3.测交:F 1与隐性纯合子的杂交。 4.正交与反交:若甲为父本,乙为母本为正交,则为乙父本,甲为母本为反交。 5.自交与自由交配辨析: (1)自交是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如基因型为2/3AA 、1/3Aa 植物群体中自交是指:2/3AA ×AA 、1/3Aa ×Aa ,其后代aa =1/3×1/4=1/12。 (2)自由交配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以基因型为2/3AA 、1/3Aa 的动物群体为例,进行随机交配的情况是: ???2/3AA 1/3Aa ♂ × ♀??? 2/3AA 1/3Aa ,aa =1/3× 1/3×1/4=1/36,也可以利用基因频率推算。 (二)性状类 1.性状: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 1表现出来的性状。 4.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 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5.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三)基因类 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2.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3.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用同一个英语字母的大小写表示。 4.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超过2个以上,这些基因就称作复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在体细胞中仍然是成对存在的,例如人类ABO 血型的决定方式:I A I A 、I A ⅰ→A 型血;I B I B 、I B ⅰ→B 型血;I A I B →AB 型血(共显性);ⅱ→O 型血。 (四)个体类 1.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合子而发育成的个体。 2.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合子而发育成的个体。 3.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4.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5.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第一节孟德尔地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说出对分离现象解释地验证并理解测交地概念; 2、理解分离定律地内容 3、应用分离定律解释遗传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对分离现象解释地验证、分离定律地内容及应用 三、自主学习 1、对分离现象解释地验证------测交 1)测交地概念 2)侧交地过程 思考: 杂种子一代隐性纯合子 a、测交后代为什么会出 高茎矮茎现1:1地分离比? 测交X b、后代如果出现了1:1 地分离比,你能确定 亲本地遗传因子组合配子类型吗? 测交后代 ()() 测交比 2、分离定律地内容: 3、分离定律地应用及解题方法: 1)显隐性性状地判断方法(见第一课时) 2)如何确定遗传因子地组成 (1)性状为隐性性状,则为两个隐性遗传因子组成,即aa 型 性状为显性性状,则至少有一个显性遗传因子,即A Aa型 ,AA或Aa (2)测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被测者为杂合子,即 Aa型 测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被测者为纯合子,即 AA、aa型 (3)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亲本是纯合子,即 AA、aa型 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亲本都是杂合子即 Aa型 (4)双亲为显性,后代有隐性个体,双亲均为杂合子,即Aa XAa 后代均为显性,则亲本之一为AA,另一方为AA或Aa

3)怎样利用分离定律解遗传题 (1)分离定律习题类型 正推型:由亲本地性状或遗传因子组成推子代性状或遗传因子组成例:人地多指对五指为显性,两个杂合多指地双亲(Aa),其后代地 手指正常地概率为多少?其中纯合子及杂合子概率分别是多少? 逆推型:由子代地性状或遗传因子组成推亲本性状或遗传因子组成例:人地卷舌对非卷舌是显性,一对能卷舌地夫妇生了一个不能卷舌地孩子,这对夫妇和孩子地基因型依次是?(用R、r表示) (2)解题思路与方法 1、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来直接推断 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Aa). 即Aa×Aa→3A__:1aa.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 Aa×aa→1Aa:1aa. 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AA×AA或AA×Aa或AA×aa. 11、隐性纯和突破法 ①根据题意列出遗传图式 ②从遗传图式中出现地隐性纯合体突破 例1:周期性偏头痛是由常染色体上地基因引起地遗传病,一对正常地夫妇生了一个患病地女儿.判断一家三口地遗传因子组成?若这对夫妇生了一个正常孩 子,让这个孩子与一患者婚配,后代正常孩子地概率及患病地概率个多少? (用B、b 表示) 例2:右图为一个白化病家族地遗传病系谱图(该病 受隐性遗体病,由a基因控制;1和2为双亲, 3和4为子女),据图回答如下问题: (1)理论上,白化病家族中患病个体比正常个体数 目____,其中男性患者数目与女性患者. (2)1号个体地基因型为,2号个体地 基因型为;3号个体地基因型为. 4号个体为杂合体地机率是 (3)若4号个体与一个携带此致病基因但表现正常地 女性结婚,生下一个表现型正常地孩子地机率是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引言: 同学们好!如果父亲是双眼皮,母亲是单眼皮,那么孩子是什么样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学习基因的分离定律。还记得发现这个定律的人吗?就是奥地利的孟德尔。他利用修道院一块儿不大的园地做了八年的豌豆杂交实验,终于成功揭示了遗传学的两大定律,在众多的实验材料中为什么他偏偏选择了豌豆呢?豌豆这种植物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是自花传粉当中的极端情况叫做闭花传粉,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豌豆它是自己的雄蕊的花粉传到自己的雌蕊的柱头上边进行传粉受精,甚至于花儿还没有开,内部就已经完成了传粉,这样就可以保证完全按照实验者当初的设计意图来进行实验,完全不会受到外来花粉的干扰,从而保证了实验结果真实可靠,其次更大的优点是在豌豆的身上我们能发现很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我们在遗传学上把她它叫做相对性状。例如豌豆籽粒的圆滑和皱缩这就是一对相对性状。而籽叶的颜色黄色对绿色也是一对相对性状,豌豆身上的这些相对性状都很容易识别在我们识别的时候不会遇到太多的困难,这样就保证了实验结果非常地清楚明白,基于这两个优点,孟德尔最终选择了豌豆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其实豌豆的杂交实验就是一次人工的传粉受精,当一朵花儿它还没有开放时也就是当它还是处于花蕾期的时候首先用剪刀把这朵花的雄蕊去除这个过程我们就把它叫做去雄然后我们看但你花粉发育成熟时我们可以用一支毛笔把一朵花的雄蕊的花药当中的花粉沾一点然后把它传到另一朵花的雌蕊的柱头上边,这样就完成了一次人工传粉受精,也就是让这两朵花所在的两株植物进行了一次杂交实验,再到接受花粉的这一方,也就是母本接触种子或者等种子种下去,在长成植株之后我们便可以看到实验结果了。在在这个过程当中请大家注意接受花粉的一方我们把它叫做母本,而提供花粉的一方我们把它叫做父方。好了,有了这些知识的准备下面我们就可以开始正式看下孟德尔关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首先我们来看他研究的到底是哪一对相对性状?请看图,这幅图放映的就是孟德尔关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首先他研究的一对相对性状就是豌豆的高茎和矮茎,首先使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得到的后代我们把它叫做子一代,通常记做F1我们看到子一代全部都是高茎豌豆没有一株是矮茎豌豆,因此我们就把子一代所表现出来的这个性状叫做显性性状,而在子一代没能表现出来的性状,我们就把它叫做隐性性状。问题就来了,子一代全部都是高茎性状,那么矮茎性状到底是永远的消息了呢?还是暂时的隐藏了,接下来我们再往下看让子一代自交,也就是进行一次自花传粉,得到的后代我们把它称之为子二代,结果发现在子二代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也就是说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又都同时出现了,我们把这个现象叫做性状分离,由于孟德尔曾经在大学中接受过非常完善的教学训练,因此他就想到了用数学统计的方法来对结果进行分析,我们来看一下统计结果是在子二代中高茎有787株而矮茎有277株,如果对二者进行一个比值的话那么比值大致接近于3:1,请同学们思考一下:3:1这样的一个数字究竟是一个偶然的结果呢?还是一个固有的规律呢?子一代自交后后代发生的这种性状分离到底是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呢?我们暂且就把3:1这样一个数字叫做性状分离比。孟德尔没有停歇,他马上又开始对其他六对相对性状在,逐对进行同样的实验。都是首先让纯种的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一代再进行自交,观察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我们来看一下,其他杂交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实验都显示了大致相同的结果,也就是均为子一代,只表现出一种亲本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而

试讲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试讲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 试讲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早教实验(一)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等知识,初步了解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等问题,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高中这部分的教学对学生的生物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对于孟德尔提出的四点假说的理解和领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分析杂交实验的过程中尝试自己提出几点假说,并通过亲自动手做“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假说。在演绎推理假说的正确性过程中,教师也不能主观臆断的直接告诉学生孟德尔的测交实验,而没有进行必要的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课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验的方案,让学生分析讨论确定检验假说的合适的实验方案,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测交的目的,最终能够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2)区别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杂合子和纯合子等基本概念。

(3)阐明分离定律并能运用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并尝试杂交实验的设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2)通过课前的调查实验和课堂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整理归纳能力,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生物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孟德尔八年研究事迹,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三、教育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一一演绎法 四、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教学法、讲述法等,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能力,发挥学生主动性,保证学生高效学习。 观察实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解释问题——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总结规律 五、课前准备 1 ?学生的学习准备: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知识点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知识点 考点点拨: 一、相关知识 (一)基本概念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表现型、基因型、等位基因 (二)知识网络 (三)疑难解析 1、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条件 (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3)细胞核遗传;(4)两对及两 对以上相对性状遗传;(5)控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 2、 分解组合法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研究的是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 上的遗传规律。由于控制生物不同性状的基因互不干挠,独立地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因此,这类题我们可以用分解组合法来做。分解组合法就是把组成生物的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分离开来,用基因的分离规律一对对加以研究,最后把研究的结果用一定的方法组合起来的解题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用这种方法解题,具有不需作遗传图解,可以简化解题步骤,计算简便,速度快,准确率高等优点。 解题步骤: (1)、先确定此题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2)、分解:将所涉及的两对(或多对)基因或性状分离开来,一对对单独考虑,用基因的分离规律进行研究。 (3)、组合:将用分离规律研究的结果按一定方式进行组合或相乘。 应用: [ 1]、求有关配子的几个问题: (1)基础知识: 基因型为Dd 的个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D 、d 两种类型的配子,其中,D:d=1:1,而基因发现者 实验过程、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F1体现显性性状。 F1自交,后代出现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 9:3:3:1 理论解释: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发生分离,不同的遗传因子 可以自由组合,产生比例相同的四种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 合,产生四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 目的:测定F1基因型,验证对分离现象解释的正确性 分析:如解释正确则理论应与实际结果一致 实验: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结论:杂交实验数据与理论分析一致,既可证明对分离现象解释是正确的。 两对相对性 状遗传实验 测交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孟德尔定律的再发现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知识点总结(教师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1:几组基本概念(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要熟记) 1、交配类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交配,如DD×dd等;×(显隐性判定)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交配,如DD×DD、Dd×Dd等;○×(显隐性判定、鉴别纯合子和杂合子、获×符号需给学生讲清) 得植物纯种)(何时用○ 测交:杂种一代×隐性纯合子,如Dd×dd(验证杂(纯)合子、测定基因型) P:亲本、♀:母本、♂:父本、 F1:子一代、F2:子二代 2、性状类 (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总称。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 3、基因类 (1)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在纯合子中由两个相同基因组成,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如图中A和A就是相同基因。 (2)等位基因:生物杂合子中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图中B和b、C和c、D和d 就是等位基因。 (3)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有两种,即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如图中的A和D;还有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的A和b。 (4)复等位基因:若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以上,称为复等位基因。如控制人类ABO血型的I A、I B、i三个基因,ABO血型是由这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的。因为I A对i是显性,I B对i是显性,I A和I B是共显性,所以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只能是:I A I A,I A i—A型血;I B I B,I B i—B 型血;ii—O型血;I A I B—AB型血。 4、个体类 (1)基因型与表现型 ①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②关系: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纯合子与杂合子 ①纯合子:由相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如DD、dd、AABB、AAbb)。 ②杂合子:由不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如Dd、AaBB、AaBb)。 注意①多对基因中只要有一对杂合,不管有多少对纯合都是杂合子。 ②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但纯合子杂交,后代会出现杂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后代中会出现一定比例的纯合子。 知识点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材; 选豌豆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豌豆是自花传粉,是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③花比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④繁殖周期短,后代数量大 补充:果蝇常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原因 (1)相对性状多、易于观察(2)培养周期短(3)成本低(4)容易饲养(5)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等。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练习题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姓名班级分数 一、选择题 1.孟德尔用豌豆做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不必考虑的是( ) A.亲本的双方都必须是纯合子 B.两对相对性状各自要有显隐性关系 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D.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 2.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经历了( ) A.分析→假设→实验→验证B.假设→实验→结论→验证 C.实验→分析→假设→结论D.实验→假设→验证→结论 3.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的个体,正常情况下产生的配子的遗传因子组成不可能是( ) A.AB B.Ab C.Aa D.ab 4.属于纯合子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A. Dd B.AabbEe C.AaBB D.AAEEff 5.具有下列各组基因型的个体,在同一环境条件下,表现型相同的一组是() A EeRr、EERr B.eeRr、EeRr C.Eerr、eerr D.eeRr、EERR 6.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能形成配子的种类数为() A.4 B.2 C.8 D.6 7.基因型为RrYy的水稻自交,其子代中的表现型、基因型分别是() A.3种、9种 B.3种、16种 C.4种、8种 D.4种、9种 与Aabb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结合方式有( )种 A.4 B.2 C.8 D.6 与AaBb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结合方式有( )种 A.8 B.4 C.16 D.6 10.对某植株进行测交,得到的后代基因型为Rrbb和RrBb,则该植株的基因型是() A.RRBb B.RrBb C.rrbb D.Rrbb 11.下列杂交组合属于测交的是() A.EeFfGg×EeFfGg B.eeffg g×EeFfGg C.eeffGg×EeFfGg D.EeFfGg×eeFfGg 12. 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 A.TTSS×TTSs B.TtSs×TtSs C.TtSs×TTSs D.TtSS×TtSs 13.已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YYRR∶YYrr∶YyRR∶Yyrr∶YYRr∶Y yRr=1∶1∶1∶1∶2∶2。按自由组合定律推测,双亲的基因型是( ) ×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公开课教案】

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教材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1章第1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设计思想 本设计采用科学建模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对孟德尔科学实验过程的分析,观察科学事实;建构科学概念;分析科学原理;认识科学理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追随孟德尔的足迹,充分了解和把握事实,然后能够使用概念来解释和分析科学事实中蕴含的本质过程。 学生在解释科学事实的过程中,就会在他们的大脑中初步建立模型试图分析现象本质,因此我们应该带领学生去修正他们的模型,并最终达到最优模型的建立。 建模教学有如下3个过程非常关键:①学习迁移理论强调: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和包容性始终是影响新的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首先要把学生的这四个起点行为进行回忆、强化和巩固。②思维过程是学生建模的关键环节:分析问题,设计模型进行建模是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教师在建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使学生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是答案的问题,答案不是目标,思维过程才是建模学习的中心。③学生建立了模型后,通过验证模型的通用性,可以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从知识层面更进一步提升到元认知的思维水平。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离定律的现象和实质;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能力目标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总结

第一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总结 一、基本概念: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豌豆×矮豌豆 P:AA×aa ↓ ↓ F1:高豌豆F1:Aa

↓自交 ↓自交 F2:高豌豆矮豌豆 F2:AA Aa aa 3: 1 1 : 2 :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习题精选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基因型YyRr 的个体与YYRr 的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子代的基因型有( ) A .2种 B .4种 C .6种 D .8种 2.正常鸡和爬行鸡(一种腿短的鸡)脚的长短是由一对等位基因(C 和c )控制的。在爬行鸡的遗传实验中,得到下列结果:①爬行鸡×爬行鸡→1872爬行鸡:6655正常鸡;②爬行鸡×正常鸡→1674爬行鸡:1661正常鸡。则爬行鸡的基因型应是( ) A .Cc B .CcDd C .cc D .CCdd 3.两个亲本杂交,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的基因型是:YYRR 1、YYrr 1、 Yyrr 1、YYRr 2、YyRr 2,那么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 A .YYRR 和YYRr B .YYrr 和YyRr C .YYRr 和YyRr D .YyRr 和YyRr · 4.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进行测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的基因型是(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5.ddtt DDTt ?(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 A .100% B .50% C .25% D .0 6.狗的黑毛(B )对白毛(b )为显性,短毛(D )对长毛(d )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两只白色短毛狗交配。共生出23只白色短毛狗和9只白色长毛狗。这对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 A .BbDd 和BbDd B .bbDd 和bbDd C .bbD D 和bbDD D .bbDD 和bbDd 7.在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实验中,2F 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和重组型个体所占的比是( ) A . 164和166 B .169和162 C .81和83 D .42和8 3 · 8.用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后代有黄色圆粒70粒、黄色皱粒68粒、绿色圆粒73粒、 绿色波粒77粒。亲本的杂交组合是( ) A .yyrr YYRR ? B .yyRr YYRr ? C .YyRr YyRr ? D .yyrr YyRr ? 9.牵牛花的红花(A )对白花(a )为显性,阔叶(B )对窄叶(b )为显性。纯合红花窄叶和纯合白花阔叶杂交的后代再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的比依次是3:1:3:1,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某植株”的基因型是(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10.甲乙两只黑色短毛纯种雌鼠,甲与白色短毛纯种雄鼠交配,生一窝3只黑色短毛小鼠,乙与丙纯种鼠交配.生一窝3只黑色长毛小鼠。则丙鼠的基因型可能是( ) A .CcDd B .ccDd C .ccD D D .CcDd 11.黄粒(A )高杆(B )玉米与某表现型玉米杂交,后代中黄粒高杆占83,黄粒矮杆占8 3 ,白粒高杆占 81,白粒矮秆占8 1 ,则双亲基因型是( )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2.pdf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并应用计算遗传概率的两个基本法则 2、自由组合定律解题思路及方法 3、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二、合作学习一下内容 1、遗传概率的两个基本法则 (1)互斥相加(加法定理):若两个事件是非此即彼的或互相排斥的,则出现这一事件或另一事件的概率是两个事件的各自概率之和。如事件A与B互斥,A的概率为p,B的概率为q,则A与B中任何一事件出现的概率为:P(A+B)=p+q。 推论:两对立事件(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之和为1。如生男概率+生女概率=1;正常概率+患病概率=1。 (2)独立相乘(乘法定理):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的乘积。如A事件的概率为p,B事件的概率为q,则A、B事件同时或相继发生的概率为:P(A·B)=p·q。 2、自由组合定律解题思路及方法----分枝分析法: 将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问题,按基因的分离规律逐一解决每一性状的遗传问题。 (1)根据后代的表现型的比例推断亲本的基因型: 例1:如小麦高杆(D)对矮杆(d)是显性,抗锈病(T)对不抗锈病(t)是显性。现有两个亲本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高杆抗锈病(180),高杆不抗锈病(60), 矮杆抗锈病(179),矮杆不抗锈病(62)。 试求亲本的基因型。 (2)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例2: 人类的多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已知控制这两种疾病的等位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都是独立遗传的。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多指基 因用字母B、b表示,白化病基因用字母A、a表示)。 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问: (1)正常的几率的几率是多少? (2)同时患有此两种疾病的几率是多少? (3)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多少?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课时) 一、[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知识位于人教版高中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他们对遗传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学习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对细胞及一些遗传物质有了具体的掌握,为本节课打好了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分析] (1)本节课生物学概念 自花传粉、异花传粉、父本(♂)、母本(♀)、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形性状、性状分离、杂交、侧交、正交、反交、遗传因子、纯合子、杂合子、假说---演绎、分离定律。 (2)知识结构

三、[学习动机的唤醒和保持] (1)课前让学生查找孟德尔生平以及观察豌豆花的形态,学生有一定的经历体验,学起来不至于陌生。 (2)在课堂开始,让学生对自己查阅的资料进行成果汇报,能够引起学生兴趣。(3)在授课过程中,老师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既能够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可能存在的千颗心概念。 四、[落实课标] 本节课要实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标准是: 五、[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 1. 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2. 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 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六、[教学重点]: 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七、[教学难点]: 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 假说——演绎法。 八、[课前准备] (1)已给学生发预学案,并且我也制作了本节内容的教学课件。 (2)已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孟德尔生平以及他对遗传学的贡献。 九、[教学过程](注:教学过程建立在给学生讲解预学案的基础上)

§1.2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题型总结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题型总结 一、题型 (一)配子类型数、配子间结合方式、基因型种类数、表现型种类数 1、配子类型的问题 示例: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 Aa Bb Cc ↓↓↓ 2 × 2 × 2 = 8种 总结:设某个体含有n对等位基因,则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n 2、配子间结合方式问题 示例:AaBbCc与AaBbCC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结合方式有多少种 先求AaBbCc、AaBbCC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 AaBbCc→8种配子、AaBbCC→4种配子。 再求两亲本配子间的结合方式。由于两性配子间的结合是随机的,因而AaBbCc与AaBbCC配子之间有8×4=32种结合方式。 3、基因型类型的问题 示例 AaBbCc与AaBBCc杂交,求其后代的基因型数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1aa) Bb×BB→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1Bb) Cc×Cc→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2Cc∶1cc) 因而AaBbCc×AaBBCc,后代中有3×2×3=18种基因型。 4、表现型类型的问题示例:AaBbCc×AabbCc,其杂交后代可能的表现型数可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有2种表现型 Bb×bb→后代有2种表现型 Cc×Cc→后代有2种表现型 所以AaBbCc×AabbCc,后代中有2×2×2=8种表现型。 跟踪练习: 1、某种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去雄后授以aabb的花粉,试求: (1)后代个体有多少种基因型 (2)后代的基因型有哪些 2、花生的种皮紫色(R)对红色(r)为显性,厚壳(T)对薄壳(t)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交配组合为TtRr×ttRr的后代表现型有() A 1种 B 2种 C 4种 D 6种 (二)正推型和逆推型 1、正推型(根据亲本求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及比例) 规律:求某一具体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所占比例时,应按分离定律拆分,将各种性状及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求出后,再组合并乘积。 如A a B b×A a B B相交产生的子代中基因型a a B B所占比例: 因为A a×A a相交子代中a a基因型个体占1/4 B b×B B相交子代中B B基因型个体占1/2 所以a a B B基因型个体占所有子代的1/4×1/2=1/8。 跟踪练习: 3、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和AABbccdd两种豌豆杂交,其子代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