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网络用户感知测试分析系统(98)
- 格式:ppt
- 大小:12.05 MB
- 文档页数:28
中国移动家宽用户感知质量评估方法研究李宝磊;任晓华【摘要】在当前家宽业务迅猛发展的同时有效监测和评估用户感知质量,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介绍了目前的评估手段原理和方法,并分析其优劣,研究制定家宽用户感知指标评估体系,应用于当前家庭宽带网络质量评估.【期刊名称】《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年(卷),期】2018(031)007【总页数】4页(P10-13)【关键词】家宽;指标;感知;评估【作者】李宝磊;任晓华【作者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3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5.811 引言随着众多用户加入移动宽带网络,如何保证客户感知体验是紧随而来的重要任务之一。
宽带网络传输节点较多,网络架构复杂,内容侧资源不可控,造成用户遇到问题难以发现,对问题协同定位的要求较高。
文章研究了当前影响家宽用户的感知因素,针对不同数据源对评估方法进行研究,设计制定用户感知指标体系和相关算法,达到覆盖家宽端到端质量评估的目的。
2 影响家庭宽带用户感知体验的因素分析家庭宽带属于有线传输,影响用户感知体验的因素既多且复杂,从用户终端接入设备(如Pad、手机、电脑等),到接入侧路由器均可能由品牌、价格、质量等因素影响而导致故障率不同。
网络侧由于设备老化、弱光等原因会引起故障,导致部分OLT掉线,影响用户上网。
内容侧的资源未引入,只能路由到网外,从而导致用户感知体验差。
家庭宽带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下面基于从用户业务流程进行分节点分析。
图1 家庭宽带网络架构图2.1 用户接入侧用户接入侧主要指的是用户终端和路由器这一段,根据统计来看,用户侧问题是造成家宽用户感知体验最关键的环节,问题占比达到60%以上。
用户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用户终端问题:用户自采购路由器,导致路由器价格、品牌和质量参差不齐,带来故障率高低不一。
且大部分用户采购都属于低端路由器,导致感知较差。
网速慢的用户客户感知度专题分析杨锡慧;凌云志【摘要】简单说明了网络测速的必要性和原理,阐述了新装用户测速达标率与全网用户测速达标率的关系,重点分析了南京现网上测速用户不达标的用户群体特征,破析其测速不达标导致慢速慢的主要原因,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期刊名称】《江苏通信》【年(卷),期】2015(031)003【总页数】4页(P60-62,64)【关键词】网络测速;网速;测速达标率【作者】杨锡慧;凌云志【作者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为了解决日益增多的用户报修网速慢问题,提高用户感知,针对网速慢进行了长期的故障跟踪和分析,提取用户报修的疑难问题,通过日常故障处理,和现网测试,查找用户报障网速慢得原因,根据长期的数据监控和分析,查找规律,寻找能提高用户感知的方案。
互联网络包括接入网、城域网、骨干网和Internet等部分,根据网站服务器所处位置的不同,用户访问网站时信息流在网络各部分传递的途径也有所不同,用户上网体验受到网站位置、接入速率、网络流量、互联互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由用户通过浏览器,打开测速页面或者使用测速客户端软件主动发起请求,通过HTTP(超文本传送协议)从宽带接入速率测试平台进行文件下载,并根据发送的文件大小和所用时间计算用户的宽带接入速率,如图1所示。
宽带接入速率包括普通网页测速、控件网页测速和客户端测速3种方法。
方法一:普通网页测速。
用户直接通过浏览器进入测速页面进行测速。
这种方式优点在于对用户终端环境的兼容性要求低,使用各种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的用户均可进行测速;缺点是只能实现最普通的测速功能,且只能进行单线程测速,在用户线路速率较高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测试结果偏低。
方法二:控件网页测速。
在互联网业务中嵌入一定的测试代码,当用户使用互联网业务时,由用户终端执行该测试代码并将执行结果向业务提供商的服务器汇报,或者由业务/内容服务提供商在城域网处设置用户流量监测统计设施来统计用户的业务使用情况。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al Awareness System)是一种用于监控、分析和评估网络安全风险的工具。
它能够实时收集、整合和分析来自不同网络节点的数据流量、日志、事件和警报等信息,以全面了解整个网络环境中的安全态势。
该系统能够通过高级算法和深度学习技术,对网络中的异常行为和攻击进行自动检测和识别。
通过对网络流量和日志数据的实时监测与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响应网络入侵、恶意软件传播、数据泄露等安全威胁事件。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还可以对网络设备和应用程序进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
同时,它还提供了实时的告警和报告功能,能够及时向网络管理员发送警报信息,帮助其快速响应网络安全事件,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此外,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还具备可视化和报表功能,能够将分析结果以直观的图表和报告的形式展示,为网络管理员提供更直观和全面的网络安全状态认知。
通过使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组织和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网络安全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网络的安全。
总之,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算法,能够提供全面、准确的网络安全态势分析,帮助组织和企业提高网络安全的防御能力和应对能力。
移动用户感知评估系统的建立与应用这里谈的用户感知,主要指用户业务使用感知。
传统的网络性能评估手段主要采用如下二种评估方式无法做到对于用户感知的准确评估:1) 话务统计的评估方式,评估的对象是小区、基站、核心网等模块,无法与用户对应;2 )路测和拨打测试的评估方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用户的感知,但是这种采样式的评估方式无法全面体现用户的感知情况。
因此,需要采用新的手段,准确地评估手机用户对于网络质量的感知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问题定位的准确度,缩短问题的解决时间。
一、用户感知评估指标体系简述针对影响用户感知的指标体系,1X语音业务如用户话务量、平均通话时长、掉话率、拥塞率、寻呼失败率、起呼失败率等;对于3G、4G业务,如用户连接成功率、上网速率、4G下切3G、3G下切2G比率等等。
1)针对客户群用户,如客户群用户掉话率、高掉话用户比例、客户群用户拥塞率、高拥塞用户比例、客户群用户寻呼失败率、高寻呼失败用户比例;2)按手机集群来分(通过IMED 分类),发现不同终端类型用户感知比例,数据用户下切比例差异等相应指标体系;此外,还可以按照网元维度来分,通过各种信息相互关联,对网络性能、客户群业务特征、终端评估,发现感知偏差的用户个体或者集合,及时进行改进。
二、用户感知评估系统系统架构下图是基于现有网络的用户感知评估体系的系统架构图。
通过网络的基础设施、信令监测系统,将信令监测数据、C网PCMD原始数据、DPI分析数据采集、核心网话务统计数据和告警信息到统一的平台上,再通过对数据的预处理,生成基于用户感知评估体系的报表,先于用户发现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用户感知的满意度。
前期网络维护中心已经基于C 网的PCMD系统,完成了C网业务监控系统的开发。
但是由于受限于软件开发能力、系统硬件处理能力、PCMD话单自身的局限性,还不能做到对移动业务的全面业务感知监控。
中国移动集客业务质量评估与感知分析李宝磊【摘要】集客业务是中国移动\"四轮驱动\"战略的重要一轮,随着业务推广力度的加大,集客专线用户数越来越多,如何有效评估集客专线网络性能和用户感知,成为当前亟待解决问题.通过梳理集客各大专线网络架构和业务流程,从用户侧、接入侧、传输侧和网络侧分别设计和制定相应的指标体系,应用于中国移动集客质量评估.【期刊名称】《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年(卷),期】2018(031)010【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集客;指标;专线;评估【作者】李宝磊【作者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北京 1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5集客业务作为典型的多线条、长流程业务,是当前各大运营商竞争的焦点。
在用户体验需求逐步提高的新形势下,传统的运维手段已不能有效获取端到端业务感知。
如何从性能入手,解决运维保障难点,提升支撑效率和网络质量,成为集客业务支撑的新课题。
传统的集客质量评估主要依靠客户投诉、拨测和网管性能报表等,存在以下问题。
(1)投诉难以主动发现,严重影响用户感知:经部分省公司调研统计发现,集客业务约有一半的故障投诉无法通过告警发现,只能“事后救火”。
(2)问题定位排查难:集客业务混合组网、流程长、缺乏问题关联定位手段,对协同定位的要求较高,比较复杂。
(3)发现问题不全面:物联网、IDC等新业务新应用缺少保障手段,需要依托性能管理。
部分重点客户要求对其业务进行流量、业务可用性等性能监控。
以上诸多难点造成对集客用户质量把控困难。
长此以往,我们在集客领域必将被早已领先多年的竞争对手甩开,导致差距越来越大。
为此我们梳理集客业务的网络架构和业务流程,对用户侧、接入侧、传输侧和网络侧分别设计制定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对重点专线开展多数据源关联和端到端质差问题定位方法研究。
新的评估体系全面客观地反应系统的性能,使质量评估更加完整、及时、准确,问题得到更充分的显现。
通过在无线网络中实施MDT测试,网络运营商和网络服务商可以轻松获取网络覆盖、用户感知等数据,为无线网络的调整优化提供数据支撑;MDT收集的数据对运营商和网络服务商提供有多种用例,其中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覆盖优化覆盖范围是网络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用户很容易感知。
通过MDT可以测量信号强度及移动设备(UE)位置信息并将其传送给网络管理系统(NMS)作为覆盖范围指标。
但MDT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同一地点和时间移动设备(UEs)之间信号强度可能相差很大,甚至超过+-6dB。
此外,很难确定移动设备(UE)是在密闭室内还是在汽车内,这种场景可能会导致信号丢失。
使用记录的MDT数据很难区分是网络故障,还是移动设备问题。
此问题的一个潜在解决方案是收集大量测量数据,然后对其进行组合和统计分析。
此外,在机场和购物中心等室内环境中获取位置信息也存在挑战。
二、移动性优化当移动用户在不同的手机信号塔之间转换时,无缝连接至关重要以确保他们的呼叫保持不间断,这对于蜂窝网络至关重要。
运营商要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切换失败,以便为客户提供最佳体验。
当移动期间UE和gNodeB之间无法识别时,可能会发生切换失败,导致UE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小区时信号丢失。
移动性优化的另一个目标是有效管理小区负载,以防止切换花费过多时间。
如果未实现此优化,则在这些情况下存在掉话的风险。
最小化路测完全支持移动性优化的能力经常受到质疑。
然而运营商可以利用小区ID和位置来获取必要的信息。
通过分析掉话和信号强度可以识别发生切换的区域;限制在于用户设备(UE)仅考虑属于邻居列表一部分相邻小区。
可以通过测量其他通道来克服这一限制,从而发现隐藏的邻区。
三、容量优化从规划网络容量的角度来看,服务提供商主要关注下行和上行的吞吐量和数据量。
MDT报告可以提供有关特定小区内用户设备(UE) 生成的流量的有价值的信息。
与仅测量测试UE处的可用吞吐量的传统路测不同,不可能测量特定区域中小区的数据量。
围绕客户感知度的移动网络运行指标体系设计与提升方
案
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客户感知度成为了衡量运营商移动网络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设计和提升移动网络的指标体系以提高客户感知度变得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个围绕客户感知度的移动网络运行指标体系设计与提升方案的大致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连通性指标
网络连通性是指在移动网络中用户能否正常连接到网络并具有稳定的连接。
常用的指标有网络覆盖率、无线接入成功率和呼叫成功率等。
提升网络连通性可以通过优化基站布局、增加基站数量、改进信号传播技术等手段来实现。
2.数据传输速率指标
3.用户体验指标
用户体验是指用户在使用移动网络时的整体感受和满意度。
常用的指标包括网络响应时间、页面加载时间、视频缓冲时间等。
提升用户体验可以通过优化网络资源调度算法、改进网络优化策略、提高网络容量等手段来实现。
4.业务保障指标
业务保障是指在高负载情况下移动网络能否保证用户的业务质量和可用性。
主要指标包括数据丢包率、呼叫掉话率和视频卡顿率等。
提升业务保障可以通过增加硬件设备的冗余度、优化网络策略、提高网络容量等手段来实现。
在设计和提升移动网络的指标体系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个方面,并根据不同运营商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同时,还需结合客户需求和竞争对手的情况进行分析,以确定实施的重点和目标。
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策略,以确保客户感知度的持续提升。
移动互联网客户感知云管端优化实践潘俊斌;莫俊彬【摘要】为了全面支撑卓越的移动互联网客户感知,广东联通提出打造卓越体验的4G网络,并围绕提升客户感知,从组织架构、KQI指标体系、优化流程、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客户感知管理体系的搭建.广东联通在客户感知优化具体措施上,提出了"云""管""端"立体化的分析和优化方法,并在各个环节上开展了一系列颇有成效的工作,显著提升了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客户感知.【期刊名称】《邮电设计技术》【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5页(P84-88)【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客户感知;优化;KQI【作者】潘俊斌;莫俊彬【作者单位】中国联通广东分公司,广东广州 510630;中国联通广东分公司,广东广州 5106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5为了全面支撑卓越的移动互联网客户感知,广东联通提出打造卓越体验的4G网络,并围绕提升客户感知,从组织架构、KQI指标体系、优化流程、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客户感知管理体系的搭建。
广东联通在客户感知优化具体措施上,提出了“云”“管”“端”立体化的分析和优化方法,并在各个环节上开展了一系列颇有成效的工作,显著提升了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客户感知。
Mobile internet;Customer experience;Optimization;KQI广东联通从2009年3G发牌商用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2013年4G牌照发放后,又迎来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经过多年的发展,广东联通的收入实现了规模增长,效益水平显著提升,企业实力、经营业绩和发展成效都迈上了新的台阶。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基于3G/4G网络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成为广东联通收入增长最重要的来源,也是公司当前及未来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因此,提升3G/4G网络的移动互联网客户感知就成为网络部门最重要的工作。
3G/4G网络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与相对封闭的语音业务有较大的区别。
基于信令大数据支撑用户VoLTE 感知分析方法作者:毛蕊利来源:《中国新通信》 2020年第17期毛蕊利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用户处于LTE网络环境下的使用VoLTE高清语音业务的感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针对VoLTE用户感知提升缺乏支撑的问题,研究VoLTE信令,拉通多接口数据,实现用户注册、接通、切换、掉话、语音质量多个方面的分析与定界。
最终发现网络问题,提高网络质量,提升用户感知。
【关键词】 XDR信令 VoLTE 5G NSA 端到端分析用户感知问题定界网络质量一、概述VoLTE基于IMS实现语音控制,全部业务数据承载于4G网络之上,为用户了提供高清语音业务。
但是由于每次业务流程均涉及用户、终端、无线、传输、EPC、IMS、CS、PTN等众多网元,需要数次信令交互才能完成,因此VoLTE投诉分析困难、问题定界缺乏依据的问题越发突出。
为保障客户感知,为问题定界提供依据,亟需建立一套面向用户感知的VoLTE业务一体化质量分析体系。
河南移动网管中心基于XDR信令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相应的规则和方法并在全省进行推广。
二、研究背景网络规模日益扩大,网络结构更加复杂、网络流量增长迅猛,用户对网络依赖程度更高,对业务感知更敏感,目前的分析手段仍主要是基于小区粒度的质量分析,手段单一,无法洞悉业务感知。
语音业务流程复杂,网元众多,缺乏有力评估分析手段。
现网无线指标不断提升,网络覆盖不断完善,但现网用户投诉仍居高不下,用户满意度阶梯状下滑,重点场景深度覆盖不足问题凸显,竞对优势逐渐减小,品牌价值和核心竞争力面临挑战。
如何快速准确定位用户感知短板,降低用户投诉,提升网络满意度是工作的关键。
三、VoLTE感知定界3.1指标体系明确VoLTE业务质量性能指标集,包括指标定义、指标算法和指标劣化阈值。
目前VoLTE感知体系涵盖呼叫、注册业务及PCC相关网络指标,涉及EPS联合附着成功率、注册成功率、VoLTE接通率、呼叫建立时延、VoLTE掉话率、MOS值、eSRVCC切换成功率和eSRVCC切换时长8项KQI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