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网络用户感知测试分析系统(9.8)
- 格式:ppt
- 大小:12.94 MB
- 文档页数:28
建立面向提升用户体验的用户感知监测系统陈启祥;陈文杰;陈庆庆【期刊名称】《移动通信》【年(卷),期】2016(040)005【摘要】针对传统运维以网络指标为导向而无法全面了解用户实际感知的问题,运用全程全网端到端的理念,通过分光采集全网各网元接口数据,并建立监测系统以自动统计分析关键指标,提出以提升用户体验为导向的主动式网络运维,从而做好快速处理网络异常的运维工作、缩短投诉处理时长的客服工作以及支撑精准营销的市场工作。
%Targeting the problem of traditional network-oriented indicators operation, which can not fully gather users’ actual perception, under the concept of whole network end to end, by collecting spectroscopic each NE interface data and establishing a monitoring system to automatically analyze key indicators, this paper proposed proactive network operation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The system’s application will build fast operation work to process network abnormality, cut the customer complaints handling time for customer service, and support precision marketing for sales.【总页数】5页(P50-54)【作者】陈启祥;陈文杰;陈庆庆【作者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州市分公司,广东广州 510632;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州市分公司,广东广州 510632;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州市分公司,广东广州 5106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7【相关文献】1.建立综合网络监测系统进一步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J], 赵金阳2."四位一体"建立提升爆发式4G流量场景用户感知分析体系 [J], 梁晓燕3.面向用户感知的移动网络优化工作提升方案 [J], 康宏建4.构建端到端用户体验工作体系,助力用户感知提升 [J], 王妍5.加强高校校园网络运维体系建立提升用户体验 [J], 徐圣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感知专项2012-10-23一.概述 (3)二.XXX用户感知分析 (3)1.整体分析 (3)2.网络覆盖/信号强度问题分析 (4)2.1弱覆盖基于平均接收电平的分析问题 (4)2.2具体的下行电平<-90dbm采样点占比较高的小区: (5)2.3各BSC下行电平<-90dbm采样点占比>10%的小区个数 (6)2.4分区域(BSC)统计平均TA情况 (8)2.5 MR综合分析需要处理的弱覆盖小区 (10)3.语音通话分析 (11)3.1 关键KPI (11)3.2 高掉话、高拥塞分析 (12)3.3 高干扰分析 (17)3.4 半速率分析 (18)3.5 仿真基站原理及危害 (20)4.手机上网分析 (21)三.根据用户感知分析制定相应解决方案 (21)1.网络覆盖/信号强度相应解决方案 (21)1.1载频功率和载频功率等级调整类: (21)1.2接入类参数和功控类参数调整类: (22)1.3调整方位角或者俯仰角类: (22)1.4 新加基站、直放站或者室分类: (24)2.语音通话相应解决方案 (25)2.1 高掉话、高拥塞小区处理 (25)2.2高干扰小区处理 (37)2.3半速率小区处理 (39)2.4 仿真基站应对策略 (40)3. 手机上网问题解决方案 (41)四.方案执行结果和遗留问题 (42)1.网络覆盖/信号强度解决方案执行情况 (42)1.1 执行情况 (42)1.2 优化效果 (42)1.3 遗留问题 (43)2.语音通话相应解决方案执行情况 (44)2.1 执行情况 (44)2.2 优化效果 (46)2.3 遗留问题 (47)3.手机上网问题解决方案执行情况 (48)4.部分投诉处理 (48)五.总结(优化总成果及后续思路) (50)一.概述随着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通信网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由于移动用户数的迅速发展,GSM系统网络规模也不断扩大,网络质量虽然也得到不断的提高,但限于频率资源的匮乏,网络问题也随之越来越多。
·智能融媒体专栏·1 建设背景随着网络的不断建设和业务的日益发展,在复杂的网络架构和巨大的互联网业务竞争压力下,迫切需要广电运营商加强互联网出口和接入网质量的监控,优化骨干网络,提升业务运营品质,做好平台资源规划部署。
加强互联网出口和数据网络监测为广电互联网运营提供了有效手段,当前,网络指标无法反映业务质量、用户业务感知无法量化评估、优化工作只能围绕网络指标分段分层开展的问题,凸显出互联网业务质量指标不完善、监控手段匮乏的现状。
(1)指标体系不够全面现有监控指标体系侧重于网络性能指标监控,无法反映现网业务的真实情况,单靠网络性能指标无法准确反应用户真实感知。
(2)故障发现速度慢现有指标监控体系不完善,不能快速发现业务质量故障和性能劣化情况,不能根据指标波动对业务质量进行预警。
(3)第三方出口监测不准确对于互联网用户感知评估及第三方互联网出口监测,目前没有完善的端到端业务测试系统,客户对广电互联网质量的感知主要以感性认识为依据,缺乏量化的理性分析基础。
2 建设目标建成了一套互联网感知质量拨测系统,实现基础网络质量测试、业务质量测试及内容资源分析。
通过省核心节点、地市汇聚节点、区县接入、集客/家庭宽带用户的拨测探针,实现对互联网出口、骨干层、接入层3方面的质量拨测,实现对互联网出口、网络质量和业务质量的评估、监控,提高了网络运维、投诉处理的效率。
(1)实现对包括网页浏览、网络下载、视频、在线游戏、即时通信、电子邮箱等业务进行用户行为感知监测,测试结果包括集团及家庭宽带用户的互联网业务感知指标。
(2)实现对互联网资源树的主动搜集及网络资源爬取功能,为缓存系统部署提供资源清单。
(3)具备完善的拨测结果分析功能,实现对第三方互联网出口的用户感知质量的监测,指导互联网出口的优化和出口质量的评估。
(4)分析汇聚层拨测和用户端拨测数据,实现对网络质量的预警和评估,快速定位网络故障位置,持续对骨干层和接入层进行网络优化工作。
移动测试分析报告1. 引言本次移动测试分析报告旨在对移动应用进行全面的测试和分析,以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用户期望。
报告将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测试目标、测试方法、测试结果和建议。
2. 测试目标本次移动测试的目标是确保移动应用在不同的移动设备和操作系统下的稳定性、兼容性和性能。
具体测试目标如下:1.验证移动应用在不同操作系统和设备上的兼容性;2.检查移动应用的稳定性,确保没有应用闪退或意外停止的情况;3.测试移动应用在不同网络环境下的性能,如加载速度和响应时间;4.测试移动应用在不同屏幕尺寸和分辨率下的显示效果;5.检查移动应用的安全性,防止任何数据泄漏或不正常的行为。
3. 测试方法本次移动测试将采用以下测试方法:3.1 兼容性测试兼容性测试将涵盖不同的操作系统和设备,包括iOS和Android系统,以确保移动应用在不同平台上的表现一致。
具体测试步骤如下:1.使用不同版本的iOS和Android系统进行测试;2.使用不同型号的移动设备进行测试,包括手机和平板电脑;3.验证移动应用在不同操作系统和设备上的功能完整性和稳定性。
3.2 性能测试性能测试将评估移动应用在不同网络环境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以确保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具体测试步骤如下:1.使用不同网络环境,包括2G、3G、4G和Wi-Fi进行测试,评估移动应用的加载速度和响应时间;2.使用不同用户负载进行测试,包括同时登录用户数和数据传输量等,以评估移动应用的性能稳定性。
3.3 用户界面测试用户界面测试将确保移动应用在不同屏幕尺寸和分辨率下的显示效果正常。
具体测试步骤如下:1.使用不同尺寸和分辨率的移动设备进行测试,包括小屏手机、大屏手机和平板电脑;2.验证移动应用在不同屏幕尺寸和分辨率下的布局、字体和图像等是否保持一致。
3.4 安全性测试安全性测试将确保移动应用没有数据泄漏、未经授权的数据访问和不正常行为等安全问题。
具体测试步骤如下:1.检查移动应用的数据传输是否使用加密方式,以防止数据泄漏;2.检查移动应用的用户身份验证和权限控制是否正常工作;3.检查移动应用是否存在潜在的安全漏洞,如SQL注入和跨站脚本等。
通信技术共建共享问题及网络优化分析煜,高龙,张玮,徐涌涛,黄梁宇(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潮州市分公司,广东中国联通潮州分公司遵守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为降低运营商的资本性支出(Capital Expenditure,CAPEX)和日常支出(Operating Expense,OPEX),加快建网节奏,缩短网络建设周期,增加运营商网络覆盖范围,TCO,持续提升网络效益和资产运营效率,进行了联通电信小区开通前进行网络指标和用户感知速率的评估,根据开通后现场和指标监控发现的问题进行优化,提升覆盖范围网络架构中,为保障5G用户优先享用网络共享;指标监控;用户感知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Issues and Network Optimization Analysis,ZHANG Wei,XU Yongtao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Co.,Ltd.,Chaozhou BranchThe article is mainly about China Unicom Chaozhou Branch需指标带宽)是否满足需求。
另外,由于利用原有功率给共享方分配功率,功率减少,影响了现网覆盖和用户速率,需在共享开通前进行覆盖评估和开通后监控对于影响较大的小区,。
共享载波方案不能针LICENSE管理不如互操作、爱立信厂家设置在开启小区共建共享,需开启保障共享小区与周边小区切换正常和合理调整异频切换参数,以保障用户感知。
2.1.5异频为保障邻区的准确性,减少出现邻区漏配引起的无法切换问题,建议对共建共享小区开启异频ANR开关。
2.2 切换成功率优化在共建共享站点性能验证中发现,当自建站点埔美移动的过程中,在距离磷溪埔美用距离为-111 dBm通共享电信站点磷溪埔美进行异频测量。
由于信号质量较差,站点磷溪埔美核 2020年11月10日第37卷第21期用户在L1800/2100小区边缘优先测量L1800/2100第一层频点,测量事件为A2.INNER+A5组合。
运营与应用DOI:10.3969/j.issn.1006-6403.2023.06.004家庭宽带业务质量保障分析[林浩 张克刚 梁军君 李永涛]随着家庭宽带市场的快速发展,用户对业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从家宽业务端到端承载出发,分析了影响业务质量的关键要素,重点针对PTN 、OTN 、裸光纤3种OLT 承载方案进行了测试分析,同时结合家宽业务发展和承载网络现状,给出了承载建议,助力家庭宽带业务承载质量提升。
林浩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传送网的规划、咨询和设计工作。
张克刚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传送网的规划、咨询和设计工作。
梁军君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传送网的规划、咨询和设计工作。
李永涛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传送网的规划、咨询和设计工作。
关键词:家庭宽带 质量保障 OLT 承载摘要1 引言2021年3月24日工信部印发了《“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要打造千兆光网,到2023年覆盖4亿户家庭,形成100个千兆城市。
同时,“双千兆”行动计划也提出要提高端到端千兆业务体验;要助力超高清视频、AR/VR 等消费领域业务应用的繁荣发展;要通过技术升级,实现我国通信产业链自立自强,培育壮大产业生态。
进年来千兆光网和5G 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和应用普及全面加速。
截至2022年6月,我国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过4亿户家庭的能力,已累计建成开通5G 基站185.4万个,实现“县县通5G 、村村通宽带”。
3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5.63亿户,比2021年年末净增2 705万户;其中100 Mbit/s 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5.27亿户,占总用户数的93.7%。
伴随着家庭宽带市场的快速发展,家庭宽带用户对业务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移动用户感知评估系统的建立与应用这里谈的用户感知,主要指用户业务使用感知。
传统的网络性能评估手段主要采用如下二种评估方式无法做到对于用户感知的准确评估:1) 话务统计的评估方式,评估的对象是小区、基站、核心网等模块,无法与用户对应;2 )路测和拨打测试的评估方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用户的感知,但是这种采样式的评估方式无法全面体现用户的感知情况。
因此,需要采用新的手段,准确地评估手机用户对于网络质量的感知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问题定位的准确度,缩短问题的解决时间。
一、用户感知评估指标体系简述针对影响用户感知的指标体系,1X语音业务如用户话务量、平均通话时长、掉话率、拥塞率、寻呼失败率、起呼失败率等;对于3G、4G业务,如用户连接成功率、上网速率、4G下切3G、3G下切2G比率等等。
1)针对客户群用户,如客户群用户掉话率、高掉话用户比例、客户群用户拥塞率、高拥塞用户比例、客户群用户寻呼失败率、高寻呼失败用户比例;2)按手机集群来分(通过IMED 分类),发现不同终端类型用户感知比例,数据用户下切比例差异等相应指标体系;此外,还可以按照网元维度来分,通过各种信息相互关联,对网络性能、客户群业务特征、终端评估,发现感知偏差的用户个体或者集合,及时进行改进。
二、用户感知评估系统系统架构下图是基于现有网络的用户感知评估体系的系统架构图。
通过网络的基础设施、信令监测系统,将信令监测数据、C网PCMD原始数据、DPI分析数据采集、核心网话务统计数据和告警信息到统一的平台上,再通过对数据的预处理,生成基于用户感知评估体系的报表,先于用户发现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用户感知的满意度。
前期网络维护中心已经基于C 网的PCMD系统,完成了C网业务监控系统的开发。
但是由于受限于软件开发能力、系统硬件处理能力、PCMD话单自身的局限性,还不能做到对移动业务的全面业务感知监控。
围绕客户感知度的移动网络运行指标体系设计与提升方
案
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客户感知度成为了衡量运营商移动网络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设计和提升移动网络的指标体系以提高客户感知度变得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个围绕客户感知度的移动网络运行指标体系设计与提升方案的大致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连通性指标
网络连通性是指在移动网络中用户能否正常连接到网络并具有稳定的连接。
常用的指标有网络覆盖率、无线接入成功率和呼叫成功率等。
提升网络连通性可以通过优化基站布局、增加基站数量、改进信号传播技术等手段来实现。
2.数据传输速率指标
3.用户体验指标
用户体验是指用户在使用移动网络时的整体感受和满意度。
常用的指标包括网络响应时间、页面加载时间、视频缓冲时间等。
提升用户体验可以通过优化网络资源调度算法、改进网络优化策略、提高网络容量等手段来实现。
4.业务保障指标
业务保障是指在高负载情况下移动网络能否保证用户的业务质量和可用性。
主要指标包括数据丢包率、呼叫掉话率和视频卡顿率等。
提升业务保障可以通过增加硬件设备的冗余度、优化网络策略、提高网络容量等手段来实现。
在设计和提升移动网络的指标体系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个方面,并根据不同运营商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同时,还需结合客户需求和竞争对手的情况进行分析,以确定实施的重点和目标。
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策略,以确保客户感知度的持续提升。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也愈加严重。
病毒、黑客攻击、气象灾害等网络风险无处不在,给个人和企业的信息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网络中的风险信息,开发一个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成为必要之举。
一、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概述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是一种通过收集、分析网络上的各种数据,预测未来的网络风险,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和自动应对,以达到快速响应、有效防御的系统。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可分为三个主要模块:感知、分析、响应。
感知模块:该模块负责采集、传输、存储各类网络数据,包括流量、日志、攻击参数等。
同时,也包括了针对网络感知的探针和特殊设备,如网络防火墙等。
分析模块:该模块负责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解析、分析,发现网络中潜在的安全威胁、异常行为等。
响应模块:该模块根据分析模块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自动阻断攻击、警告信息、安全信息聚合等。
二、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设计1. 感知模块设计(1)网络防火墙网络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系统的基础设施之一,负责防止未经授权的数据访问,控制网络流量。
防火墙的控制策略可采用白名单机制、黑名单机制、混合机制等。
(2)数据采集数据在感知模块中的采集包括网络流量的采集和日志的采集。
网络流量的采集方式主要有网卡集线器和交换机端口镜像。
(3)数据传输为了保证采集到的数据能够稳定有效地传输,可采用日志后传输和合并模式。
日志后传输和合并模式是将被监控对象的日志先存储在本地,然后再定期传给管理中心,防止了数据的丢失和质量的下降。
2. 分析模块设计(1)日志分析日志分析是分析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可以获得网络的各种情况。
采用ELK日志分析平台,支持对各种类型的日志文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如:firewall日志、switch日志、raid0磁盘日志、rbac日志等。
(2)数据挖掘与分类分类模型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学习的数据采用KDD99数据集。
数字生态系统及智能电厂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实现卓越运营技术创新,变革未来智能电厂技术发展纲要顶层设计,全面规划,统一技术,梳理理念,明确路径,建立标准智能电厂定义:广泛采用现代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基础上,集成智能的传感技术及执行.控制和管理,使电厂达到安全,高效,环保运行.智能电厂体系架构:智能设备层,智能控制层,智能生产监管层,智能管理层1.智能设备层–泛在感知包括现场总线设备,智能检测仪表与智能执行机构,以及其它先进检测设备(如在线分析仪表,视频与安防系统,现场总线系统,现场无线设备,机器人等)2.智能控制层–智能诊断,优化运行是电厂控制的核心,生产过程数据的集中处理,主要是智能诊断与优化运行,包括自启停控制技术,燃烧优化技术,冷端优化技术等3.智能生产监管层–优化调度,设备预诊断汇集融合全厂生产过程与管理的数据与信息,实现全厂负荷优化调度,燃料优化管理,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预警,人员定位等4.智能管理层–统一管控,资源共享汇集过程与管理的信息与数据,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打破地域界限,实现智能决策Plantweb 数字生态系统是业界最完善、集成度最高的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服务Plantweb Insight信息平台Secure First Mile接入端安全传输Pervasive Sensing 普适测量气体监测雷达液位电气监测X-Well疏水器振动阀位监测储罐安全阀门监测智能应用泵诊断优化换热器疏水器阀门健康性能能源健康指针式压力变送器Always Mobile 移动应用Plantweb Advisor 顾问系统Connected Services 远程支持技术合作伙伴传统方案新方案IIoT传统数据传输IIoT 应用网关腐蚀监测智能电厂总体架构远程运营中心专家决策分析与应用3D可视化环保效率安全人员•专业•高效•决策能力电厂•深度融合•可用性•灵活•环保生产过程•自适应•安全高效生产资产•泛在感知•可靠性1.智能现场:数据感知,普适测量™2.智能网络:网络基础设施部署3.智能生产:卓越运营(工厂可靠性提升、节能环保)4.智能控制:优化生产,高效发电5.智能管理:移动应用及专家远程服务1.智能现场:数据感知,普适测量™2.智能网络:网络基础设施部署3.智能控制和生产:优化指导生产过程操作4.智能管理:卓越运营(可靠性、节能、HSE)5.智慧运营:跨部门、多厂商协作有线HART现场总线无线HART数据—智能传感丰富的现场仪表和系统组合,最大化发挥了有线HART ,FOUNDATION Fieldbus 和WirelessHART 标准的优势,所实现的价值绝非简单累加:•项目实施—降低风险和成本,缩短项目执行时间•运行维护—操作更方便、控制更精准、成本更低、停车时间更少9420无线振动变送器重要设备健康状态在线监测安全、环保设备可靠性非插入式腐蚀在线监测过程优化无线压力仪表温度测量新技术——X-well T echnology!压力变送器传感器技术状态指示灯显示WirelessHART®通讯协议精度等级2A (0.5%of Span) 设计符合ASME B40.1技术规格表盘显示–4.5”(115mm)+隔离过程介质+抗过压(150倍最大量程)+抗冲击压力(75.8MPa )+十年安装寿命+设备状态+过压事件+电量信息现场巡检解决方案电气设备监测智能传感解决用户挑战电厂疏水阀泄漏监测方案—708无线声波变送器机3/中压主调A 阀疏2机3/中压主调B 阀疏2机3/中压主调A/B 后疏机3/高加1急疏调机3/高加2急疏调机3/高加4急疏调机3/高加5急疏调机3/高加6急疏调除氧4/放水除氧4/溢流调机3/高旁机3/低旁A 机3/低旁B机3/低加5进汽前疏2机3/低加5进汽后疏2为什么监测疏水门:–疏水系统不但影响发电厂的热经济性,也威胁到汽轮机等重要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电厂的节能降耗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当前挑战:–疏水门泄露时有发生–巡检无法及时发现泄露–高温高压蒸汽泄露时间较长会对疏水门造成损坏好处–利用超声波测量技术,及时发现疏水门的内漏,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实时监测疏水门的运行状况,提高机组发电的经济性;–疏水门的可靠运行,对电厂的节能降耗作用非常大;✓针对电厂高温要求特别推出高温型超声波变送器708普适测量™---管夹式无线温度变送器T1T2x1/k1x 2/k 2T 3•通过测量环境(T1)温度和管道表面温度(T2)•用户提供的过程管道的信息…-管道材质-管道壁厚•X-well 技术能计算和推断管道内部的过程温度(T3)•场合:开口不方便,介质腐蚀,流速快等T 2x 1/k 1T 1粤能汕尾电厂✓2X1420网关,连接至DCS机柜间✓38X248无线温度变送器,监测减速箱温度✓11X702无线开关量变送器,作为中继加强现场网络徐塘电厂锅炉风管一次风速测量•挑战–锅炉一次风风速影响着锅炉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移动网业务感知无线侧分析体系的研究及应用
孟晋廷
【期刊名称】《信息与电脑》
【年(卷),期】2018(000)002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无线网络的体验速率和时延要求越来越高.为有效提高用户感知,中国电信引入移动网感知分析平台,可解决无线侧导致的高时延问题.笔者以忻州电信质差小区为研究对象,从业务感知体系理论入手,对感知指标进行解读,通过业务感知无线侧分析,最终定位网络质差小区并解决相关问题,从而给用户带来更优质的网络使用体验.
【总页数】3页(P147-149)
【作者】孟晋廷
【作者单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山西省电信分公司,山西太原 0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9.5
【相关文献】
1.基于实测数据的VoLTE业务感知关键无线要素影响分析 [J], 范星宇;陆钧;苗守野;许国平
2.基于AdHoc和移动IP的无线移动网络技术分析与研究 [J], 杨辉宇
3.移动网网络侧大数据采集、分析类平台资源整合策略的探讨 [J], 朱彦慧
4.无线网格维护评价体系的研究及应用 [J], 刘冠红;杨进进;葛中魁;亢芳芳
5.基于移动网核心侧与无线侧参数合理配置的研究 [J], 于宁凤;蓝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AI机器学习的用户感知分析系统及应用摘要:随着移动网络和业务的飞速发展,用户感知成为各运营商关注的重点。
常规感知优化需要网络优化工程师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统计、分析、定位,手段匮乏、时效性差、资源消耗多。
用户感知分析系统是以现网海量KPI数据、KQI数据、基站底层日志、告警数据、操作日志等大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标准化清洗、预处理流程,借助AI机器学习完成多维业务特征模型的构建、训练和自学习,实现无线网络感知问题的智能化检测和主动预警,并通过算法实现自动根因定位,从而提升网络问题的识别、定位和优化效率。
用户感知分析系统相比人工分析效率提升70%,质差小区识别准确率98%,根因定位准确率达95%,大幅提升感知优化效率。
关键字:AI机器学习自动根因定位用户感知预测1.前言随着移动网络和业务的飞速发展,用户感知问题的预警、分析、定位已经是运营商重点关注的工作,处理不当将会降低运营商在用户心中的满意度,造成运营商形象和营收的双重损失。
传统通过人工方式开展感知问题主动监控、识别、分析和定位,受限于诸多不足因素的影响,导致感知提升工作开展难度大、效率低、时效性差、客户满意度提升不足,急需寻求感知优化新方案。
2.传统感知优化存在的痛点传统感知优化存在的痛点有:1)有损被动识别:感知问题后知后觉,无法提前主动识别,对用户体验造成影响;2)复现概率低:相当比例的感知类问题事后无法复现,对问题排查定位造成极大困难;3)定位难度大:现网存在的感知问题类型和数量均较多,涉及多专业联合,定位困难;4)定位效率低:从接收客户反馈,到问题预分析、现场复现、多层面数据反复采集、数据联合分析、问题解决,整体周期较长,效率偏低;5)资源耗费多:问题复现、多模块多专业抓数、联合分析、数据核查等排查过程耗费较多人力资源投入。
3.创新解决方案3.1.方案概述基于大数据平台和AI算法,开发了用户感知分析系统,针对当前感知优化工作中的痛点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了感知优化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