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测报告

复测报告

复测报告
复测报告

复测报告

一、工程概况

(一)、路线布置

上鹤高速公路是国道348线(武汉至大理)的重要一段,途经大理市、洱源县、鹤庆县,与丽江机场高速公路相连,路基宽24.5米,设计时速80千米。第一合同段七工区路线起点K22+981.96,止点里程K26+178.96,路线全长3.197公里。

(二)、水文地质情况

路线地处云南高原山区,属亚热带气候区。平均气温18.5℃,最高气温35.7℃,最低气温-2.9℃,平均降雨量817.2毫米,平均蒸发量2354.2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2.8%。降雨量多集中在5~10月,占年降雨量的80~98%。路线区域总体上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属构造侵蚀剥蚀地貌区,相对高差100米左右,沿线区域内河流水系发育较弱。(三)、主要工程量

1、路基工程

路基土石方(详见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挡土墙15580.1立方米;植草护坡6640.85平方米;浆砌拱形护坡4643.84平方米;现浇拱形护坡28166.48平方米;路基排水4769.42立方米;路侧护栏1994米;拦砂坝145m。

2、桥涵工程:

(1)、北衙4号大桥:起止桩号为K22+978.96~K23+591.04,该桥为15跨40米T 梁桥。全桥共5联,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后张)T梁,先简支后连续,下部1、2、4、13、14号桥墩采用柱式墩,其余桥墩采用空心墩,桥台采用扩大基础,桥墩采用桩基础

(2)、北衙5号大桥:起止桩号为K23+918.96~K24+131.04,左幅8跨20米T梁桥、右幅10跨20米T梁桥,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后张)T梁桥,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桥台采用U型台,桥墩采用柱式墩。

(3)、北衙中桥:K24+390.47~K24+465.53,该桥为3跨20米T梁桥。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后张)T梁,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桥台采用U台,桥墩采用柱式墩。

(4)、涵洞通道工程:本工区共有2个通道、3个盖板涵。分别为K25+332.98(4*2.7)通道、K25+810(4*2.7)通道、K24+664.07(2*2)、K24+956.98(2*2)、K25+488.98(4*3)

盖板涵。

(4)砌筑防护工程:本工区有1494.95米重力式挡土墙、10.03米衡重式挡土墙、

110米护脚墙。

二、复测目的

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现场测量及勘察,对原设计工程量进行复核,了解设计意图,调查地形地貌水文特点,编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组织施工人员进场,确保施工进度,并有效地对工程施工进行控制。通过复测,提出存在疑问的地方。

三、测量小组人员组成

组长:刘正洪

副组长:熊江

组员:杨沛鸿赛文龙杜双文刘照林

四、复测方法及内容

1、采用中海达(V90)GPS对路基中桩高程、横断面、公路用地范围,桥梁、涵洞、防护工程位置进行复测。

2.现场调查路线范围内地形、地貌、水文特征,施工进场便道,弃土场位置布置及影响施工进度的地面附属物。

五、复测结果

(一)、路基工程复测情况

1、土石比例现场调查情况说明

我工区组织技术人员现场逐桩踏勘后发现,该段落地表为多年风化岩土层,覆盖厚度为0~2米,其余均为岩石层。因此路基挖方主要以挖石方为主,施工过程中需要增加大量民爆物资及机械设备,是我方无法承担的。是否能进行调整,如不调整我方无法在规定工期内完成施工,原设计有七个段落土石比例与现场勘察结果不符需进行如下调整:(1)、K23+588.04~K23+938.96设计挖土方20%,挖石方80%,需调整为挖土方10%,挖石方90%。(图片1)

挖石方90%。(图片2)

图片1

图片2

(3)、K24+465.53~K24+491.979设计挖土方80%,挖石方20%,需调整为挖土方20%,挖石方80%。(图片3,图片4)

图片3

挖石方70%。(图片5)

图片5

(5)、K25+000~K25+142.479挖土方100%,挖石方0%,需调整为挖土方20%,挖石方80%。(图片6,图片7,图片8)

图片6

图片8

(6)、K25+736.979~K25+846.979设计挖土方90%,挖石方10 %,需调整为挖土方20%,挖石方80%。(图片9,图片10)

图片9

(7)、K25+846.979~K26+178.96挖土方85%,挖石方15%,需调整为挖土方20%,挖石方80%。(图片11,图片12)

2、地面线复测情况

(1)、地面中桩高程

经详细复测计算发现本工区大有19个断面中桩高程与设计出入较大。(地面高程复测成果对照表附后)

(2)、左右侧征地界沟开挖宽度不够

现场复测地面线发现有11处征地界沟与设计不符,现场征地界沟不足,无法满足公路用地,如现在征地不够,势必会影响日后施工进度,需在原有征地界沟上扩宽才能满足施工需要。

左侧需加征桩号:K23+760~K23+780加宽1m ;K23+800~K23+840加宽 1.2m ;K23+860~K23+900加宽2.7m ;K24+600~K24+620加宽1.5m ;K24+698~K24+720加宽1m ;K25+197.5~K25+217加宽1m 。

图片11 图片12

K25+181.6~K25+200加宽1.5m ;K25+K25+300~K25+303.979加宽1m;K25+918.979加宽1m。

3.设计横断地面线与实际地形不符

(1)、K24+896.979~K24+996.979,K25+300~303.979段经两次复测发现右侧地面线与原设计不符,原设计图纸挡墙基础悬空。(见照片)土石方数量需要根据实际地形进行计算。

填方路堤K24+896.979~K24+996.979现场地形与设计不符挡墙吊脚

填方路堤K25+300~K25+303.979现场地形与设计不符挡墙吊脚

(2)、K25+918.979处路基范围内有一个天然溶洞,该溶洞呈口小底大现状,初步估算底部直径30米,底部为多年堆积的松散土层,可见洞深30米,设计图纸中没有对该洞进行详细标注和处理,施工时需要对该洞进行特殊处理后才能保证路基稳定。(图片13)

4.土石方数量计算

(1)、我工区初步核算设计土石方总量:639295方,挖方总量516175方,挖土方249246方,挖石方266929方,填方总量123120方。

(2)、经复测计算土石方总量为:676833方,挖方总量544284方比设计数量多5.45%,

(详见土石比例调整说明)挖土方总量95891挖石方总量449101方比设计增加182172方,

方,填方总量132549方比设计数量多7.7%。(土石方数量计算表附后)上述为我工区复测横断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望项目部设计院领导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勘测调查,了解关心我工区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便我工区能正常组织施工,按时完成施工任务。

(二)涵洞,通道工程复测情况

本工区共有2个通道、3个盖板涵,现因无详细涵洞通道工程详细布置图,我工区只对涵洞通道位置进行现场勘测,现场确需设置涵洞通道以保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路基不受流水侵蚀,保证农民正常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涵长,涵洞设置具体桩号,以及路线交角等施工正式图纸下发,我工区在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测量在做相应报告。此外经我工区相关技术人员现场勘测地形地貌,调查水文特征结果本工区还需新增设4道涵洞才能满足今后路基不受流水侵蚀,保证高速通车安全。望项目部,设计单位进行现场勘测是否需增加涵洞。现对需新增涵洞位置做如下说明:

1、K24+676.979处有一深沟,径调查了解,该深沟旱季无水,雨季水流较大,建议在该位置设置一道2×2米涵洞,以便于路基排水顺畅。是否设置涵洞请设计单位给予综合考虑。

2、K25+488.979处有一深沟,径调查了解,该深沟旱季无水,雨季水流较大,建议在该位置设置一道2×2米涵洞,以便于路基排水顺畅。是否设置涵洞请设计单位给予综合考虑。

3、K25+500~K25+700段有一条60×60cm灌溉沟在路基范围内,该沟路为北衙村农田灌溉用,一年四季均有水流通过,该沟路施工设计图中需要进行配套设计。

4、K25+996.979处有一深沟,径调查了解,该深沟旱季无水,雨季水流较大,该沟渠为左侧村民废水排放沟渠。建议在该位置设置一道2×2米涵洞,以便于路基排水顺畅,该位置设置涵洞后路基右侧需要进行送水沟开挖及排水设施布置。

(三)桥梁工程复测情况

(1)、桩基:

根据设计图纸(电子版)所示,该桥墩柱高度为8~67.5米,而设计桩基深度为6~12米之间。该桥位地形复杂,地势险峻,地质土质不均匀,土石混杂多变。若按图中桩基深度进行施工,大桥桩基承载力不够,墩柱抗倾覆能力无法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施工及使用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按此施工无法保证高速通车营运的安全。可进行变更调整。调整建议如下:

对该桥各墩台或各桩基位置进行地质钻探试验,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进行验算后确定其桩基所需的深度。以满足大桥的安全。

(2)、墩柱:

根据实际地形,桥位线型设计较合理,设计图中1#、2#、4#、13#、14#墩为柱式墩(圆柱墩),其它墩柱为空心薄壁墩。施工完成后整体视觉及美观性不好;空心墩为变截面设计,且墩中隔板设计较密,施工难度大,易造成施工工期延长,无法保证通车任务;根据以往高墩施工经验,空心墩根部实心段高度不够,建成通车后大桥存在安全隐患。根据上述存在问题,调整建议如下:

(1)将1#、2#、4#、13#、14#柱式墩(圆柱墩)调整为方形单截面实心墩,以便增加高墩大桥的美观性;

(2)将变截面空心墩调整为单截面空心墩,在满足受力条件下加大隔板间距,减少隔板数量,以便在指挥部规定施工工期内完成该大桥的施工;保证其安全性。

(3)高墩桥梁墩柱最大抗折抗压部位为墩身根部,建议将空心墩根部实心部分调整为5~6米。

2、北衙5号大桥(K24+025桥)

(1)、桩基:

根据设计图纸(电子版)所示,该桥设计桩基深度为7~9米之间。该桥位于多年耕作土上,土质疏松,地质条件不好,若按图中桩基深度进行施工,大桥桩基承载力不够,墩柱抗倾覆能力无法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施工及使用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按此施工无法保证高速通车营运的安全。可进行变更调整。调整建议如下:

对该桥各墩台或各桩基位置进行地质钻探试验,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进行验算后确定其桩基所需的深度。以满足大桥的安全

3、北衙中桥(K24+428桥)

K24+428桥跨过一道冲沟,K24+417.558为冲沟沟底,冲沟内雨季洪水较大,桥梁范围内最大填土高度为16.07米。实地进行复测后,地面线和原设计图纸吻合,桥梁两岸路基以开挖石方为主,该桥梁位置可在右侧设置护脚墙左侧设置填方坡脚排水沟后进行填石路堤处理。另外,桥梁1#墩位于冲沟沟底,桩基位于多年堆积的松散土石层上,施工难度较大,施工期长,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施工前需要进行专项安全处理后方可进行桩基施工。因此可进行变更调整,调整建议如下:

为了更好的节约建设成本,利用土石方,建议取消K24+428桥,在K24+417.558处设置一道4×3米涵洞;桥位右侧设置护脚墙,左侧设置填方坡脚排水沟后进行填石路堤处理。

4、桥梁的施工征地

工区内三座桥征地范围仅为桥梁正投影,无法提供充足的施工平台,下部施工无施工机械作业的位置,施工困难,力度大,大型桥梁施工设备无法安放,以仅有征地安放设备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无法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作业,本工区处于北衙村附近,由于北衙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因此如果桥梁无足够的施工征地,在以后施工过程中难免存在村民阻拦桥梁的正常施工,可能造成本工区无法完成项目部下发的施工任务,保证上鹤高速按预期目标通车。望项目部领导对我工区提出的请求,在征地中桥梁位置左右各放宽4m。

(四)弃土场复测情况

根据“环保工程数量表”中,七工区弃土场设于K23+250右侧1600米处(8号弃土场),根据实际调查后,弃土场位置设置离主线路基距离太远,无法加快施工进度,施工征地成本投入过大且弃方运距太远,我工区对该位置设置弃土场存在疑问,是否可进行变更调整,我工区调整建议如下:

根据工程实体情况及施工进度的需要,对周边地形进行认真调查后,七工区应设置两个弃土场(8-1、8-2),8-1弃土场应设于K23+350右侧500米处,K22+981.96~ K24+428段内的废方堆放于该弃土场内。8-2弃土场设置与K26+330左侧600米处的深沟内,K24+428~K26+940段废方可堆放于该弃土场内,由于七工区与八工区共用8-2弃土场,征地补偿等事项需要进一步协调与沟通。我工区组织技术人员对8-2弃土场进行详细实地勘测(弃土场平面图,横断图附后)。需项目部,设计院人员进行实地勘测是否进行变更调整。

(五)、施工便道布置

七工区负责施工的段落内地势陡峭,地形地貌较为复杂,由于历史原因征地较困难,资金投入较大,施工便道打通较为困难,进场道路同行及施工便道施工事项需要项目部大力支持与协调,具体事项如下:

1、所有设备及材料进场需要从北衙村集镇内通过,通过集镇的道路狭窄,大型设备运输难以通过,并且重型车辆容易压坏北衙村道路,今后面临巨额赔偿或修复;

2、施工便道征地较多,投入资金大,所需机械设备投入成本大,牵扯农民较多,协商多次仍无法解决,进行便道施工施工较为困难,将大大影响我工区对主线的正常施工。

3、施工线路附近无法进行混凝土拌合站建设,拌合站及材料物资堆放场地只能建于主线K24+100右侧3000米处的村民土地内,重型运输车辆通行路线需要通过地方道路的长度有2000米,重型车辆长期通行后将对地方道路造成损坏,地方道路使用及修复事项需要与政府部门进一步协商。

上述事项望指挥部、项目部给予资金及人力物力的支持,关心我工区的施工进度。才能保证我工区能在合同工期内完成施工任务。

(六)、地面附着物情况

施工红线范围内坟墓较多共69座,横穿路基的沟渠3条、管道(水管)24条,蓄水池1个,跌井1个及高压线路若干,拆迁工作展开后拆迁力度必须加强,否则工程施工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详见数量一览表)

我工区组织技术人员对以下发图纸进行了详细参阅,认真组织人员对工区施工里程内路基,桥涵,施工便道,弃土场等进行详细复测提出如上请求,望给予解决。

现将复测成果上报,请予审批!

附件:复测资料

上鹤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

七工区

2015年8月8日

控制网复测报告(定稿)

xxxxxxxx工程 工程控制网测量报告批准: 审核: 编制:

xxxxxxx经理部二O一八年六月

目录 一、任务目的................................................................................................................................................................... - 1 - 二、测区概况................................................................................................................................................................... - 1 - 三、已有资料................................................................................................................................................................... - 1 - 四、编制依据................................................................................................................................................................... - 1 - 五、控制网复测任务...................................................................................................................................................... - 1 - 六、控制复测................................................................................................................................................................... - 2 - 七、新增加密点测绘...................................................................................................................................................... - 2 - 八、成果及控制点点位图............................................................................................................................................. - 3 -

导线测量报告

导线测量报告

导线复测报告 (桩号:K0+000—K2+532.854) 计算: 李远进 复核: 韦毅 审核: 庄骏腾 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站前大道扩建及景观带工程 项目经理部 2017-3-15

导线复测报告 本项目复测依据: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 2898-91) 《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水》(GB1 2898-91) 《公路测量规范》(JTGC10-2007) 招标文件和设计成果表 注:测量数据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在施工中以两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允许误差) 一、测量目的 为了满足施工需求,保证工程质量。根据设计院所交导线控制点位置及坐标,进行全线复核及加密测量,对线路平面位置进行精确控制。二、测量仪器 全站仪一台,型号:科力达K93692 编号:KTS-442L 对中杆两把,棱镜两台,对讲机三个。 使用计算工具:9750编程计算器、导线测量平差1.6版软件。 附:按规范要求在控制测量作业前对准备使用的仪器和配套的器具进行检定和校准(后附仪器检验报告复印件)

三、测量精度 测量结果、精度均符合《JTGC10-2007公路测量规范》及设计要求,应满足以下要求:角度闭合差为±10√n,n为测点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1/17000。 四、坐标及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1°。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坐标投影面700米高程。 五、测量方法 根据城乡建设服务中心所交导线控制点进行附合导线测量,对加密导线控制点坐标值进行了平差计算,采用导线平差1.6版平差软件平差,其精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另:对于控制点及水准点桩的埋设,采用地下挖坑浇筑混凝土并埋入铁制标心。由于有先路段狭窄,施工及运输繁忙,或视线差异,控制桩标志露出地面极易破坏;故之,控制桩将挖下10cm~20cm 处,软基将挖到硬基为准。上面并用盖板加以保护,为便于查找,在墙上用红漆注明点号。

图纸复核存在问题的报告

关于古县连接线第五合同段 图纸复核存在问题的报告 自我项目部收到施工图纸后,经复核后,将存在的问题汇总上如下:一、图纸工程量存在问题 1)、设计工程量与原地面复测工程量不符 加31604.922方。(具体计算附后) ①、改河工程无断面图,无法对比设计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 3、干处挖土石方工程量误差较大。原设计挖土方8849方,挖石方5646方,经现场复核后干处挖土方4660.3方,干处挖石方29371.13方,干处挖土方减少4188.7方,干处挖石方增加23725.13方。具体如下: ①、小曲2号桥原设计挖土方4344方,挖石方2600方,经现场复核后干处挖土方3094.3方,干处挖石方12636.13方,干处挖土方减少1249.7方,干处挖石方增加10336.1方。 ②、小曲1号桥原设计挖土方2735方,挖石方1531方,经现场复核后干处挖土方1312方,干处挖石方5974方,干处挖土方减少1423方,干处挖石方增加4443方。 ③、K8+730拱桥基础原设计挖土方250方,挖石方665方,经现场复核后干处挖土方254方,干处挖石方4827方,干处挖土方增加4方,干处挖石方增加4162方。 ④、K9+320.5拱桥原设计挖土方1520方,挖石方850方,经现场复核后干处挖土方0方,干处挖石方5934方,干处挖土方减少1520

方,干处挖石方增加5084方。 4、旧桥拆除实测与设计不符增加拆除混凝土2492方。 ①、K9+320.5拆除旧桥设计混凝土1367方,实际2523方。 ②、小水头桥拆除旧桥设计混凝土3350方,实际4686.5方。2)、现场地质变化与设计不符。 1、K8+930-K9+000设计挖土方,现场为挖石方。 2、K9+320.5拱桥设计挖土方,现场挖石方。 3)、汇总表数量与细部图数量不符 共有3个分项工程。主要有K9+302改路工程、弃土场排水工程、小曲1号桥侧墙工程量。具体明细列表附后。 4)、设计无细部图,造成工程量变化。 K8+726、K9+302、K9+500线路平面图钢筋砼盖板无细部图。也无工程量。 悬臂式挡土墙6号钢筋工程数量表示12,细部图是14钢筋。 二、设计技术性问题 1)设计征地红线与实际有出入,造成路基永久占地不足。 2)设计图纸缺项。 K9+320.5拱桥缺回填路基填方工程量。 K8+730/K9+320.5拱桥无拱脚汇总工程量。 小曲2号桥、段家湾中桥无主梁平面布置图。 K13+315箱通无倒角尺寸。 3)设计几何尺寸有误

控制网复测成果报告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衡水冀州段控制网复测加密成果报告一、概述 本标段位于河北衡水冀州境内,大型建筑物三座(东羡节制闸、冀马渠引水闸、东羡涵洞),桥梁四座,大小建筑物总共7座。 二、测量时间及作业依据 1、我项目部于2015年12月12日进行外业观测并作数据校核,并与2015年12月24日进行内业计算。 2、施测依据 本次对施工控制网的复测及加密,依据业主、监理提供的《引黄入冀工程河北直管段E级GPS网成果表》。引用的技术要求依据: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3、《水利水电工程模板施工规范》DL/T5110-2000 4、《国家三、四等水准规范》GB12898-1991 三、平面及高程系统 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3°分带。 高程采用1985高程基准。 四、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

(1)、我项目部测量队在工区内共复测业主、监理提供的《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河北直管段衡水冀州段E级GPS网成果表》中的6个控制点,并根据现场情况做了24个GPS加密控制点。 (2)、平差处理 1)、平差软件:平面控制E级GPS网采用南方公司的南方GPS数据平差软件进行解算,技术指标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执行。 2)、基线统计:外业观测结束后首先对观测基线进行处理,当基线满足限差要求时,说明组成基线向量网的所有基线解算质量合格、成果可靠。否则,需删除不好的卫星、时间段,并剔除含有粗差的基线边,不让其参与平差。 3)、平差首先在WGS84坐标系下,进行控制网三维无约束平差,以评定网的内部附合精度。 4)、约束平差以E023、E028两个点为起算数据,在1954年北京坐 标系下,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二维约束平差。 2、高程控制测量 (1)、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四等水准导线测量。 五、测量仪器设备

路基原地面复测报告10标

平凉至绵阳国家高速公路(G8513)武都至九寨沟工程项目原地面复测报告 成都华川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武九土建第十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甘肃文县·2018.12

平凉至绵阳国家高速公路(G8513)武都至九寨沟段土建工程第十合同段 原地面复测报告 计算: 复核: 审核: 施工单位:成都华川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日期:二零一八年十二月八日

目录 1.项目概况 (1) 2.复测技术依据 (1) 3.复测工作内容 (1) 4.投入的测量仪器、测量人员 (1) 5.复测工作开展 (2) 6.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 (2) 7.土石方的计算方法 (2) 8.复测结果 (3) 9.附件 (3)

1.项目概况 本合同段为WJ10标段,位于文县韩家坝村内,起始里程YK62+800-YK66+720,线路全长3.90,主要工程内容包括:韩家坝特大桥1305.25m/1座,文县隧道2414m/1座,路基挖方6.9万m3、填方0.9万m3。项目区位于秦岭—昆仓纬向褶皱山地南部,为侵蚀、剥蚀的构造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山高坡陡、地形起伏非常大。根据设计院交桩情况,本项目坐标系统采用武九高速独立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05°,投影面高程为870m,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2.复测技术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 F10—2006)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4)《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量规范》(2010版) (5)本工程承包合同及施工图 3.复测工作内容 根据设计提供的路基横断面及桥梁下部施工图,用RTK实测出中桩位置(打桩),同时用RTK分别测出左右边桩(打桩);将中桩及左右边桩连线作为该桩号横断面复测的定向边,根据地形变化用RTK测出中桩及地形变化位置处高程,并做好书面记录。具体测量点数量根据地形及征地宽度确定。 4.投入的测量仪器、测量人员

控制点复测报告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总体概况 本工程在重庆市万州区属于三峡库区中心,东经107°55′22〃-108°53′25〃,北纬30°24′25〃-31°14′58〃。设计修建位于万州江南新区联合坝立交与五桥立交之间,北接机场路,南接万川大道,交通较便利。江南新区位于万州城区以东,东依毡帽山,西傍长江,南起五桥河,北至晒网坝,江南新区以行政文化、旅游服务、商务商贸及港口物流为核心职能的新城区。其规划面积约为15.62平方公里,远期规划人口达到12万人。 联合坝立交至五桥立交是联系江南新区与百安坝片区的重要交通干道。经万州区政协委员调查,此段道路(莲花寺公园路段,以下简称主线道路)在高峰时段交通压力较大,尤其是五桥立交拥堵明显。此外,莲花社区居民出行不便,绕行较远,故建议增设分流道,以解决近期居民出行不便、缓解机场路(莲花寺公园路段)与立交节点的交通拥堵现象。并打造由北滨路、长江二桥、南滨路、万川大道以及长江大桥组成的“环湖路”,形成万州特有的城市交通景观新格局。 2、现状道路情况介绍 五桥立交位于万州五桥移民新区,立交分两层,上层为立交桥主体桥梁系,包括环形匝道、匝道桥、高架桥;下层为万川大道,环形匝道内环半径20米。五桥立交通过莲花寺公园路段与联合坝立交衔接,联合坝立交是喇叭形立交,立交主线上跨南滨大道上段。两个立交的连接主线宽14米,双向4车道,无中分带,主线道路由桥梁段及路基段组成,其纵坡为0.3%+8%,其中五桥溪桥梁纵坡是0.3%,五桥立交高架桥梁纵坡8%。五桥立交、主线道路、联合坝立交现状路面结构均为沥青混凝土。 本次拓宽改造位于江南新区联合坝立交与五桥立交之间,主要改造内容是现状道路和桥梁拓宽。根据项目内容分为拓宽改造A段 拓宽改造A段:长约934.669米,此段改造范围是联合坝立交经五桥立交最后至万川大道,拓宽宽度主要分为10米(主线段)、6.25

路基原地面复测报告标

平凉至绵阳国家高速公路(G8513 )武都至九寨沟工程项目 原地面复测报告 成都华川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武九土建第十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甘肃文县?2018.12 平凉至绵阳国家高速公路(G8513) 武都至九寨沟段土建工程第十合同段 原地面复测报告 计算: 复核: 审核: 施工单位:成都华川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日期:二零一八年十二月八日 目录 1. 项目概况 (1) 2. 复测技术依据 (1) 3. 复测工作内容 (1) 4. 投入的测量仪器、测量人员 (1) 5. 复测工作开展 (2) 6. 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 (2) 7. 土石方的计算方法 (2) 8. 复测结果 (3)

9. 附件 (3) 1. 项目概况 本合同段为WJ10标段,位于文县韩家坝村内,起始里程YK62+8OO-YK66+720线路全长3.90,主要工程内容包括:韩家坝特大桥1305.25m/1座,文县隧道2414m/1座, 路基挖方6.9万m3填方0.9万m3项目区位于秦岭一昆仓纬向褶皱山地南部,为侵蚀、剥蚀的构造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山高坡陡、地形起伏非常大。根据设计院交桩情况,本项目坐标系统采用武九高速独立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05°,投影面高 程为870m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2. 复测技术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 F10 —2006)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 —2011) (4)《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量规范》(2010版) (5)本工程承包合同及施工图 3. 复测工作内容 根据设计提供的路基横断面及桥梁下部施工图,用RTK实测出中桩位置(打桩), 同时用RTK分别测出左右边桩(打桩);将中桩及左右边桩连线作为该桩号横断面复测的定向边,根据地形变化用RTK测出中桩及地形变化位置处高程,并做好书面记录。具体测量点数量根据地形及征地宽度确定。 4. 投入的测量仪器、测量人员

控制测量成果报告

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裕华路110kV地铁站输变电工程 控制测量技术成果报告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石家庄地铁1号线14标段项目经理部 2014年12月 测量技术成果报告 项目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校核: 编写: 主要参加人员:刘晓亭张凯凯张进财张航天 报告编制单位: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地铁1号线14标段项目经理部

目录 1 概述1 1.1工程概况1 1.1.1地理位置1 1.1.2新建电力隧道及施工井概况1 2 技术依据及平面坐标系统2 2.1技术依据2 2.1.1 测量技术依据2 2.1.2 现有成果资料2 2.2平面及高程坐标系统3 2.3测量仪器3 3 导线控制网测量3 3.1导线控制网简介3 3.2导线控制网数据处理4 3.3导线控制网坐标成果表4 4 高程控制网测量5 4.1高程控制网简介5 4.2高程控制网数据处理6 附件1 控制点平面布置图7

1 概述 1.1工程概况 1.1.1地理位置 裕华路110kV地铁站输变电工程电力隧道为裕华路110kV主变电站配套电缆通道,裕华路110kV主变电站由留村、仓丰两座城市电网高压变电站引入两路110kV电源。 220kV留村站出线,留村站至闽江道已有隧道160米。沿闽江道向西至京珠高速东侧新修暗挖隧道,留村—珠峰大街2.2×2.45隧道1415米,断面为2.2×2.45米;珠峰大街—京珠高速隧道1035米,断面为1.9×2.2米;由闽江道沿京珠高速东侧至裕华路主变电站,新修1回预制直埋沟,长约1170米。 220kV仓丰站出线,仓丰站出线沿仓丰路、裕祥路、南二环至雅清街为已有隧道,长度约4900米,自雅清街沿南二环北侧、东二环西侧至槐安路新修隧道长约2830米,断面为2.2×2.45米;沿槐安路北侧、至京珠高速东侧新修隧道长度约1540米,1.9×2.2米;施工井及通风井采用旁引式。由槐安路与京珠高速交口向北沿京珠高速东侧至海世界变电站,新修1回预制直埋沟,长约1570米。 电力隧道路径平面位置图见图2.1。 1.1.2新建电力隧道及施工井概况 留村-闽江道:已有隧道长约160米在建。 闽江道-京珠高速东侧:新修隧道长约2450米,以珠峰大街为界,珠峰大街以东至留村站口隧道断面2.2×2.45米,长约1415米,珠峰大街以西至高速公路东侧隧道断面1.9×2.2米,长约1035米。 闽江道-海世界(留村直出):新修隧道直埋沟(跨路预埋直径2米混凝土管)共计1170米。宽:1.0米高:0.4米。 仓丰-雅清街:已有隧道长约4900米,直墙高约2.6米,净宽2.2米,已有电缆支架,仅敷设电缆。 雅清街-槐安路:新修隧道长约2830米,直墙高2.45米,净宽2.2米。 槐安路-京珠高速:新修隧道长约1540米,直墙高2.2米,净宽1.9米。 京珠高速-海世界(仓丰直出)新修预制直埋沟(跨路预埋直径2米混凝土管)共计1570

在线考试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测试分析报告 1引言 1.1编写目的 结合测试计划预先的规定对所开发的在线考试系统进行物理和逻辑上的全面测试,找出其中存在的编码和页面风格等存留的错误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动,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困难的程度降低到最低点,同时也将系统的精确度提升为最大。 1.2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很多国外的大学和社会其他部门都已经开设了远程教育,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异地教育和培训。但是,远程教育软件的开发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就要求有更好、更完善的软件系统应用到远程教育当中去,这就给软件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 远程教育包括很多环节,例如教学系统、答疑系统和考试系统等等。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在线考试系统,同时它也是最难实现的环节。在我国,虽然远程教育已经蓬勃地发展起来,但是目前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种考试大都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在此方式下,组织一次考试至少要经过五个步骤,即人工出题、考生考试、人工阅卷、成绩评估和试卷分析。显然,随着考试类型的不断增加及考试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量将会越来越大,并且其工作将是一件十分烦琐和非常容易出错的事情,可以说传统的考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考试的需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迅猛发展,网络应用不断扩大,如远程教育和虚拟大学的出现等等,且这些应用正逐步深入到千家万户。人们迫切要求利用这些技术来进行在线考试,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及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也提高了考试的质量,从而使考试更趋于公证、客观,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目前许多国际著名的计算机公司所举办的各种认证考试绝大部分采用这种方式。 伴随着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作为教学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在线考试系统也得到了当今远程教育研究者的关注,考试是考察学生对所学习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的重要手段,无纸化的考卷,考试的随时性,随地性,这些特点都是研究并开发网络考试系统主要的原因,

路基原地面复测报告标精编WORD版

路基原地面复测报告标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平凉至绵阳国家高速公路(G8513)武都至九寨沟工程项目 原地面复测报告 成都华川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武九土建第十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甘肃文县·2018.12 平凉至绵阳国家高速公路(G8513) 武都至九寨沟段土建工程第十合同段 原地面复测报告 计算: 复核: 审核: 施工单位:成都华川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日期:二零一八年十二月八日 目录 1.项目概况 (1) 2.复测技术依据 (1)

3.复测工作内容 (1) 4.投入的测量仪器、测量人员 (1) 5.复测工作开展 (2) 6.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 (2) 7.土石方的计算方法 (2) 8.复测结果 (3) 9.附件 (3)

1.项目概况 本合同段为WJ10标段,位于文县韩家坝村内,起始里程YK62+800-YK66+720,线路全长3.90,主要工程内容包括:韩家坝特大桥1305.25m/1座,文县隧道2414m/1座,路基挖方6.9万m3、填方0.9万m3。项目区位于秦岭—昆仓纬向褶皱山地南部,为侵蚀、剥蚀的构造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山高坡陡、地形起伏非常大。根据设计院交桩情况,本项目坐标系统采用武九高速独立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05°,投影面高程为870m,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2.复测技术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 F10—2006)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4)《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量规范》(2010版) (5)本工程承包合同及施工图 3.复测工作内容 根据设计提供的路基横断面及桥梁下部施工图,用RTK实测出中桩位置(打桩),同时用RTK分别测出左右边桩(打桩);将中桩及左右边桩连线作为该桩号横断面复测的定向边,根据地形变化用RTK测出中桩及地形变化位置处高程,并做好书面记录。具体测量点数量根据地形及征地宽度确定。

控制点复测成果实例

贵州省余庆至安龙高速公路 望谟至安龙段 施工控制网精密测量成果报告 第1合同段 (K1+900~YK9+600) 独立坐标系-1

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精测队2013年11月贵州册亨

项目名称:贵州省余庆至安龙高速公路望谟至安龙段第1合同段测量人员:张亮程刚改少轩闫骁恺杨君杰项鑫 成果编制:改少轩 计算: 复核: 审核: 成果编号:工程测字[2013]10号 测量单位: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精测队 日期:二○一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目录 一、测量说明 (5) 1.1任务来源 (5) 1.2测区情况 (5) 1.3复核测量范围和内容 (6) 1.4复核测量方法及依据 (6) 1.5测量人员、仪器设备及组织安排 (6) 1.6坐标高程系统 (7) 1.7施工控制网平面实测概况 (7) 1.7.1施工平面控制网GPS测量精度及技术要求 (8) 1.7.1.1 GPS控制网复测构网 (8) 1.7.1.2 GPS控制网外业观测技术要求 (8) 1.7.1.3 GPS控制网观测数据后处理及其精度分析 (9) 1.8注意事项 (11) 二、施工控制网复测成果 (12) 2.1施工控制网复测成果表 (12) 2.2高程拟合成果表 (13) 三、平差报告 (14) 3.1平面控制网GPS控制网复测平差报告 (14) 3.1.1平面控制网复测环闭合差计算结果 (14) 3.1.2 重复基线长度差值比较 (22) 3.1.3 平面控制网三维网平差结果 (24) 3.1.4 平面控制网二维网平差结果 (49) 3.1.5 高程拟合平差结果 (76) 附录一:仪器鉴定证书 (80) 附录二:测绘资质 (93)

原地面复测报告

沿河县乌江三桥工程 路基工程 原 地 面 复 测 成 果 报 告 测量: 计算: 审核: 核工业长沙中南建设工程集团公司沿河县乌江三桥项目部 2017年3月25日

路基土石方复测成果报告 根据相关要求,沿河县乌江三桥项目部于2017年3月18日组织人员对该项目工程的路基工程进行了原地面复测(测量成果附后); 由于于本工程之路基工程地处地势陡峭,起伏较大的山区,山势起伏变化无规则,故给采用传统的水平抬扛打桩法测量带来极大不便,同时测量人员自身安全及测量精度无法保证,有鉴于此,本次原地面复测外业数据采集采用智能化南方全站仪,内业数据处理则采用专用地形地籍处理软件南方CASS7.1版。 一、外业数据采集方法及要求为: 1.导线点引入: 本工程导线点已引入并完成复测。 2.路基断面范围放样: 根据施工图设计文件放样出挖方区最上坡坡顶线,填方区最下坡坡脚线,并用红索圈定数据采集范围,坡顶或坡脚线要求地势不起伏变化段不得大于20m一桩,每20m内有变化者则插桩,圆曲线段或缓和曲线段则不大于10m一桩,曲线半径于小100m及本工程渠化段则5m一桩,从而保证外业数据采集的科学性和计算机模拟的真实性,减小计算的误差。

3.范围内数据采集: 纵向不大于20m采集一组数据(坐标、高程),密度根据山形变化而定,每起伏变化均采集一组数据,横向不大于5m采集一组数据,每起伏变化处均采集一组数据,若遇边坎则坎上与坎下边缘均采集数据,所有数据均存盘于全站仪中,以便导入计算机。 二、数据内业处理: 项目部全站仪带蓝牙功能,数据可通过专用软件导入计算机。 数据处理采用南方测绘公司的南方CASS7.1地形地籍处理软件,处理结果附后。 三、工程量误差: 计算机处理后的成果,工程量误差如下: 1.挖方 BK0+000~280段增加299.97m3 BK0+280~440段增加1380m3 BK0+500~674.56段增加1652.92m3 以上合计挖方增加3333m3 误差率为n=3333÷247151=1.3%<5.0% 故不要求调整. 2.填方 BK0+000~120段增加667m3 BK0+230~290段增加1141m3 BK0+400~500段增加-177m3

平面控制网复测报告

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漯河供水配套工程施工(11标段) 平面控制网复测报告 批准 审核 编制 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漯河供水配套工程 施工(11标段)项目部 二O一三年三月十三日

1 概述 (2) 1.1 复测目的 (2) 1.2复测内容 (2) 1.3复测工作量 (2) 2作业技术要求 (2) 2.1作业的技术依据 (2) 2.2坐标系统 (3) 2.3作业的技术方案 (3) 3控制网复测 (3) 3.1复测测量方法 (3) 3.2数据处理 (4) 3.3.质量检测 (4) 4数据分析 (5) 4.1 复测数据可靠性分析 (6) 4.2 复测与设计成果比较及复测结论 (6) 5 复测结论 (6) 附表1 17-2测量人员名单 (7) 附表2 17-2 控制点成果表 (8)

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漯河供水配套工程 施工(11标段)控制网复测测量报告 一、概述 1.1复测目的 按照监理部的指示和有关规定要求,为了检验河南省水利勘测有限公司所提交的现场控制网的精确度是否达到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保证施工测量所采用的测量控制网的可靠性,我标段将在施工前对河南省水利勘测有限公司提交的控制点进行复测。 1.2复测内容 我标段主要复测范围为桩号:L14+554.527处,终点为临颍县一、二水厂。该标段管线长7.59km,即“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漯河供水配套工程施工(11标段)”。本次复测内容为平面控制网测量,其中校核河南省水利勘测有限公司移交的高程控制点共13个。. 1.3复测工作量 根据测区情况和采用的控制测量方案,此次平面复测由测量工程师带队,共投入测量技术人员5人,汽车1部,外业数据采集1天,内业数据处理1天。测量人员名单见附表1。 二、作业技术要求 2.1作业的技术依据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3)控制网复测技术方案。

GPS控制测量复测方案

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立体城市项目GPS控制测量复测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二零一四年三月二十日 目录

一、概况 (1) 二、技术依据 (1) 三、技术方案 (2) (一)工作流程 (2) (二)测量方案 (2) 1、平面控制网复测实施方案 (3) 1.1 复测方法 (3) 1.2 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3) 1.3 保证GPS测量精度的操作要点 (4) 2、高程控制网复测实施方案 (5) 2.1 复测方法 (5) 2.2 质量保障措施 (5) 2.3 复测成果处理 (6) 2.4数据处理与平差 (6) 四、进度安排 (6) 五、任务划分与组织安排 (7) 六、仪器设备 (8) 七、测量成果 (8)

一、概况 规划一路:城市支路,行车速度30Km/h。起点里程K0+000,终点里程K0+827.131,全长827.131m。兰池大道~兰池二路段道路红线宽度15m,兰池二路~东西十一路段道路红线宽度20m,机动车道,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人行道采用透水工程砖铺设,全线完成雨污水管道的铺设。 规划四路:城市支路,行车速度30Km/h。起点里程K0+000,终点里程K0+889.821,全长889.821m。全长分两段,兰池大道~兰池二路段道路红线宽度15m,兰池二路~东西十一路段道路红线宽度20m,机动车道,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人行道采用透水工程砖铺设,全线完成雨污水管道的铺设。 为完成本段工程施工,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提供了3个E 级GPS点,3个四等水准点。 本次复测任务主要内容是: 1、控制网复测及贯通测量; 2、全线三等水准点复测及贯通测量。 二、技术依据 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程》GB/T18314_2009;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1991;

原地面复测报告说明

原地面复测报告说明 xxxxxx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我部进场以后,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对I级导线和原地面进行复测,采用科利达全站仪(KTS-442L)进行测设;经复测,I级导线和原地面作如下说明: 1、I级导线采用全站仪水平角二测回测设,边长二测回测定,高程采用科利达(DS3)自动安平水准仪往返测设,经内业计算,I级导线精度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满足规范要求。 2、原地面复测后,转入内业计算,从土石方计算表中发现,复测后工程数量与原设计有较大的差值;原设计挖方数量为:xxxxm3,(其中挖土方:xxxx3,挖石方:xxxxxm3),填方数量为:xxxxm3;复测后挖方数量为:xxxxm3 (其中挖土方:xxxxx m3,挖石方:xxxxx m3),填方数量为:xxxxm3;挖方共增加xxxxx m3(其中挖土方增加xxxxm3,挖石方增加xxxxx m3),填方增加xxxm3。 3、K2+045钢筋混凝土线外盖板涵进出水口标高xxxxm与改渠工程K1+455处的标高xxxxm不吻合,K0+638钢筋混凝土圆管涵原设计为正交涵洞,建议改成斜交涵洞,主线K2+180处有一拱涵未考虑排水问题,建议增设拱涵连接至改渠处,但与改渠处的沟底设计高程不吻合。 4、挡墙设置有掉角现象(K0+390~K0+400段M7.5浆砌片石挡墙没有埋置深度、K0+530~K0+550段M7.5浆砌片石挡墙没有埋置

深度、K0+710~K0+770段M7.5浆砌片石挡墙没有埋置深度)。 5、改渠部分K3+420~K3+435段落,填方边坡的坡率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即填方坡脚在改渠沟边。 6、原设计改渠工程的沟槽挖方包含在路基土石方计算表中,我部复测后发现,原设计挖沟槽土石方砌体部分的挖方未进入计算,由于改渠的沟底处于挖方地段的底部,其土石比与路基挖方的土石比不同,该部分的挖方量请予确认,但土石比现场确认。 7、填方地段K2+700左测、K2+830~K2+870左侧等地段,由于地形限制形成水潭,建议借土填平,使路基临时排水沟贯穿全线,排水顺畅。 由于路基土石方工程数量相差较大,请指挥部领导、监理公司予以审核。 Xxxxxxxx公司 2012年3月14日

测量复测报告

云南白龙山煤矿胶带机隧洞入口测量进洞数据复测技术报告 根据云南白龙山煤矿工程施工的需要,由昆明煤炭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位隧道局、监理公司三家一同于2004年9月8曰、9曰两天;对胶带机隧洞入口的测量进洞数据进行了复测。现对复测的结果报告如下: 1、观测路线:—我院测量人员到入口复测时,正值原洞口点被破坏,经同施工方测量工程师协商,现场埋设洞口点ZDlo另外的复测点位由施工方提供。 使用己知点为煤炭设计院2004年7月所作四等控制网成果IV2和IV40 IV2为测站,IV4为定向点,中间只设一个转点即到洞口。路线为IV2一K1一洞口点ZDlo 2、观测:水平角观测使用2秒级仪器,均进行左右角观测6个测回,测站圆周角闭合差均<±5”o每条边的边长均对向观测共4测回,已进行温度、气压改正和加常数改正(乘常数为0),投影至0面后取中数。高差观测均垂直角对向观测共6测回,并组成三角高程 网。 以上观测均满足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S0021-93)中平面四等导线,四等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的观测要求。 昆明煤炭设计研究院编制 13、计算公式: D=S*cos(B+r”) f”=(1-k)*S*206265”/(2*R) H=D*tgB+(1-k)*D2/(2*R)+I-V D0=D(1-(Hm+hm)/(R+Hm+hm)) 式中:S一经温度气压、加乘常数改正后的斜距 B-垂直角k=O.12 R=6364586m I一仪高V一觇高 D-测距边两端点平均高程面上的平距 D0-归算到0面上的测距边长度 Hm一测距两端的平均高程 4、成果如下: ┌───────┬────────┬───────┬────────────┐│点号│设计院│隧道局│差值(mm) │├───────┼────────┼───────┼────────────┤│K] │x:2788392.7060│2788392.7076 │-1.6 │ │├────────┼───────┼────────────┤││y:464095.4732 │464095.4794 │-6.2 │ │├────────┼───────┼────────────┤││Z:1403.5022 │1403.5084 │-6.2 │ ├───────┼────────┼───────┼────────────┤│ZDl│X:2788592.8860││││├────────┼───────┼────────────┤││y:463954.3787 │││ │├────────┼───────┼────────────┤││Z:1411.3671 │││├───────┼────────┼───────┼────────────┤│ZD2 │x:2788459.3234│2788459.3101 │13.3 │ │├────────┼───────┼────────────┤││y:463939.0355 │463939.0362 │-0.7 │ │├────────┼───────┼────────────┤

在线考试系统开题报告

中北大学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薛靖峰学号:1009034122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设计题目:“MIS”在线考试系统设计 指导教师:苏贵影 2014年3月 06日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克萨斯等十个州创建各州以及各高等院校相互认可的学位证书以及相应的教学体系,从而正式拉开网络远程考试的序幕。著名的考试机构有美国思而文学习系统有限公司。它是一家从事教育和计算机化考试服务的专业公司,在世界的6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2200多个考试中心,可用25种语言提供近百个不同类型,一千多种考试,每年全球参加计算机化考试的人数约400万。当今大部分的授证机构均委托思而文公司为其进行测试、评估。最出名的网络教育案例,当属美国政府举办的TOFEL考试[4],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均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TOFEL培训与考试,大大减少了美国政府对于此项考试的开支,并能更快速、准确地为期望进入美国学习的学生服务。目前美国约有80所大学允许学生通过网络考试获得学位,另外,加拿大、英国等其它西方国家也在大力开展网络考试系统。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突飞猛进相比,国内的计算机考试技术研究工作开展的相对较晚,但国内在网络远程教学研究工作发展相当迅速。目前各高等院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和湖南大学等高校己陆续在网上设立了自己的考试系统,并开展相关研究。国家信息产业部也开发了办公自动化证书CEAC远程考试系统、红旗Linux远程考试系统[5]。 通过对国内外计算机考试系统的考察和试用,我们发现它们具备以下特点[6]:(1)C/S 结构和B/S结构并存,但基本都可以在网络上使用;(2)大都提供自动组卷和自动评卷功能,但水平参差不齐;(3)考核软件使用仿真模拟环境和调用真实环境两者都有;(4)均采用了开放式试题库,扩充比较容易;(5)对题库的分析管理部分都比较重,都提供了最基本的功能。 三、本课题相关理论综述 考试使用计算机的尝试是从计算机类考试开始的,从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的多项全国计算机考试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测试。1991 年开始的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考试;1994年起开始的由国家教委考试中心主办、教育部批准的非计算机专业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等[7]。这些使用计算机的考试旨在普及计算机应用知识和使用能力,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虽然它们适用的系统经历了几次升级,考试的内容也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不断更新变化,但基本的考试形式一直延用至今。另外,人事系统为评定职称开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财务系统推出的会计电算化考试等都是在计算机上进行的。使用计算机进行考试是教育评价的一次飞跃,在考试中计算机取代了纸和笔,引

施工复测报告

施工复测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乡道改造工程 施工复测报告审查批复单 施工单位:*****************工程有限公司合同段: 监理单位:*****************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编号:001 *****************乡道公路改造工程 施工复测报告建设单位(公章): 监理单位(公章):*****************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单位(公章):*****************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负责人:

项目经理: 编制: 日期:2013年12月3日 目录 1、施工复测情况 2、导线点一览表 3、逐桩坐标表 4、平、纵、横复测图 5、复测路基土石方数量表 一、施工复测情况 我项目部按合同要求,于2013年11月20日组织专业测量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期工作主要是恢复道路中桩、线路横断面的复测。测量组由一名测量工程师及两名测量员组成,测量仪器使用南方(GPS)s82c。测量时先对导线点逐一进行复测,导线点全部符合设计。沿线导线点密集,满足施工控制要求。且根据设计的逐桩坐标表进行中桩放样,复测原地面线高程和横断面。 测量外业工作于11月24日结束,现将外业成果整理并形成内业资料上报驻监办进行复查。 复测主线土石方数量与设计相符,复测沿线有部分路基因垮塌和与设计不相符路段需增设挡土墙,具体桩号为: K14+400—410左(高3.5m) K14+505—513左(高5m) K14+800—830左(高3m) K16+800—815右(高7m)

GS控制点复测成果报告

四川省武都引水第二期灌区工程 西梓干渠第九标段 控制点复测、加密成果报告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武都引水灌区工程西梓干渠项目部 二〇一四年五月十日

目录 第1章工程概况 0 第2章复测依据 0 第3章控制点复测成果 (2) 第4章附合水准复测记录 (3) 第3章测量仪器 (6) 第4章施测方法 (6) 4.1施测程序 (6) 4.2施测规划 (6) 4.3施测原则 (6) 4.4准备工作 (7) 第5章成果精度评定 (9) 第6章控制点平差成果 (9) 6.1输入的基线及标准差 (10) 6.2控制点坐标 (11) 6.3平差后的基线及标准差 (11) 6.4基线改正数及标准差 (13) 6.5平差后站点WGS84坐标(XYZ) (14) 6.6平差后站点WGS84坐标(BLH) (14) 6.7平差后站点目标坐标系坐标(NEU) (15) 6.8基线最弱边和平面最弱点.......................................................................... . (16) 第7章控制点布置图 (16)

武都引水灌区工程西梓干渠第九标段 控制点复测、加密成果报告 第1章工程概况 武都引水灌区工程西梓干渠第九标段起讫桩号为K35+500~K49+890,本工程渠道总长14390m,其中隧洞总长12037.76m。总体施工程序以隧洞工程施工为主线,穿插进行渡槽、明渠以及明渠辅助构筑物的施工。 本工程共有7条隧洞,9段明渠以及2个渡槽。其中,有两条隧洞较长,其长度均超过4km;另有一条隧洞中长,其长度近2km;其余四条隧洞长度较短,长度均不超过500m。本工程以两条长隧洞为施工主线,兼顾中长隧洞施工,其余四条隧洞穿插进行。 西梓干渠九标段位于盐亭县和南部县境内,沿渠线附近有乡村公路相连,各重点建筑物也有公路直达,对外交通较方便;场内交通需要从现有交通干道上“T”接,局部修建进场公路即可满足场内施工的交通要求。 因此,本工程两条长隧洞:金子岭隧洞和伞柏桠隧洞挖工序是本工程的关键工序。 本标段控制点复核和加密工作自2014年3月1日开始,4月15日完成全部外业实测工作,紧接着完成了成果分析、计算和整理工作。 第2章复测依据 (1)平面高程控制资料采用甲方提供的《西梓干渠及金峰水库施工控制测量技术报告书》。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