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粘连松解术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5
探讨中医关节粘连松解术对足踝部损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宿健 王金 郝琳慧【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关节粘连松解术对足踝部损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 86例足踝部损伤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3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关节粘连松解术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跖屈活动度、踝关节背屈活动度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为97.6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跖屈活动度、踝关节背屈活动度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踝与后足功能评 分、踝关节跖屈活动度、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足踝部损伤患者接受中医关节粘连松解术进行治疗, 效果确切, 可促进患者关节功能快速康复, 扩大关节活动范围, 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中医关节粘连松解术;足踝部损伤;关节功能DOI :10.14164/11-5581/r.2019.16.0813 讨论在临床中, 腰部疼痛是较为常见的病症, 尤以寒湿痹阻引起的腰部疼痛最为普遍, 其症状为腰部寒冷且疼痛, 特别是遇到阴冷季节, 腰部位置疼痛感更甚。
由此可见, 寒湿痹阻型腰痛是由于寒湿之邪痹阻经脉, 致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绌急、屈伸不利所致, 因此治疗时应以温经散寒、疏通通络、行气止痛为原则。
针灸治疗此病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疗效已经得到肯定。
火疗疗法主要以“人体之上燃火”的方式对患者实施治疗, 从而使病症能够得到缓解, 可使人体恢复阴阳平衡的协调状态, 进而恢复健康。
在医学不断发展的今天, 火疗疗法早已运用至疾病的治疗之中, 特别是对腰部疼痛以及风湿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传统关节粘连松解程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究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患者采取中医传统关节粘连松解程序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患者74例,入院时间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与研究组37例,对照组采取Maitland关节松动术治疗,研究组采取中医传统关节粘连松解程序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2组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屈曲角度对比,研究组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2组伸直角度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ADL与VAS评分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患者实施中医传统关节粘连松解程序治疗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术后疼痛感,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提升。
【关键词】膝关节僵硬;胫骨平台骨折;中医;粘连松解程序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为胫骨平台骨折,一旦出现骨折后给患者膝关节结构带来严重损伤,引发膝关节功能障碍,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临床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后多数患者出现膝关节僵硬并发症,给患者正常步行带来不良影响[1]。
本研究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患者,采取中医传统关节粘连松解程序治疗,探究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患者74例,入院时间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与研究组37例。
对照组男23例,女14例,年龄37~64岁,平均年龄(46.31±5.47)岁。
研究组男24例,女13例,年龄37~67岁,平均年龄(46.52±5.63)岁。
纳入标准:(1)满足膝关节僵硬相关诊断标准;(2)病程低于90d;(3)患者签署知情书,知晓此次研究。
膝关节粘连松解术后功能锻炼的指导中国医药论坛2005年6月第3卷第6期(总第28期)ChineseMedicineForum4用磁带做库房每个医院的管理者都会意识到所有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信息,是关系到医院业务正常运行的最关键因素,数据是不能丢失的,但是现实中影响数据安全的隐患很多,如人为误操作,恶意盗窃破坏,硬件设备损坏,自然灾害等等,所以一定要进行数据保护,而数据保护的策略就是备份.推荐采用StorgeWorks系列的MSL5030磁带库作为医院备份设备.磁带库是备份的应用设备,备份就是将存储在硬盘中的数据复制在相对便宜的磁带6日口品E3口口嗣j口£强口口i日=习5日j综合医学介质上,严格来说应该复制两份,一份保存在系统设备同地,另一份保存在异地,当灾难发生时硬盘数据丢失,就可利用磁带来恢复系统至灾难发生前的状态,这样就避免了灾难对医院业务的致命打击.相对来说,以上论述的存储方式可能投入较大,但从医院信息化的发展来讲,是完全有必要的,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分析,选择最优的方案,合理配置,少花钱,多办事,为医院的信息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5.日:5.日:ja巴罔Ei日品品Ei日Ei日丽:S日_d:5.日:珀j罔苫罔了日膝关节粘连松解术后功能锻炼的指导苗凤珍刘继霞解鲁豫古艳云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自2001年7月--2004年7月,对39例双膝关节粘连松解术后患者予以功能锻炼指导,是避免膝关节再次粘连,恢复其最佳功能的重要环节,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组患者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51岁.1.1方法:相关知识的指导:①术前首先对患者讲解造成膝关节粘连的原因及如何避免术后再次发生;②用患者健肢作示范,教会患者关节被动活动;③教会患者下肢关节康复仪器的使用方法;④教会患者扶拐行走的技能.I.2功能锻炼实施:①术后l0天患膝关节被动屈膝20.,并于术后6小时进行股四头肌锻炼,方法是:患者仰卧,健下肢伸直,患下肢被动屈膝20..平放于床上,抬腿时要尽量伸直膝关节,抬离床面,健足跟稍离床,患足跟离床10cm即可,注意抬腿时要慢慢抬起而后轻轻放下,锻炼1~2分钟再逐渐延长时间,一般频率3次/min,3--5mi-,q~,6次/天,每次活动时膝部微痛或无腿痛为宜,不可强拉强扭;②术后3天开始膝关节被动活功;患者半卧位,一手按在患膝关节上面,一手托小腿中下段,缓缓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角度20--30.,以后逐渐加大为50.,3~5min/:~,频率5~10次/min左右,6~8次/天:③术后按摩与叩打:术后对患肢采取顺向按摩与逆向叩打方法,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即双手大鱼际自足跟两侧延膝至大腿根部顺向依次按摩后,双手微握拳逆向沿两侧叩打至足跟两测,10min/~左右,每日3--4次.术后1周起改下肢关节cprn对患者患膝进行功能锻炼,患者取平卧或半卧位,患肢必须中立位,协助患者安装固定好cpm,接通电源, 调整频率,一般为10~15次/分,15~20次/min,术后2周后调一62一整频率为15--25次/min,角度首次30.,前3天50.,30次/min左右,均为4~6次/天,后按正式恢复膝关节正常活动度止.④扶拐行走,术后2~3周内可扶拐下床行走,首次下床时护士需在一旁守护,指导检查患者扶拐是否正确,行走时一般以患者足尖点地为宜,双拐和腱下肢为支撑点,患足逐渐放平负重,站立休息时反复做患肢提髋动作,旋转踩关节动作,4~6次/天行走时间为40min左右;⑤患肢自主活动,卧床时双手托大腿后面,足跟后滑做屈膝运动,前行伸膝活动,站立时双手扶床栏杆,健下肢为支点,自主伸膝,屈膝运动,而后循序渐进做下蹲动作.下蹲时,开始身体略向健侧倾斜,缓缓下行至正常位.2结果39例..扣,除1例术前患者肥胖,患有糖尿病,伤口愈合较慢,锻炼时间延长外,其他患者6~8周时患膝关节活动范围最小60.,最大90.,两个月均能弃拐行走自如.3讨论膝关节松解术的目的是在于将已粘连的,活动受限的关节以手术的方式松解后,达到预期的生理活动度而恢复功能,然而若术后患膝关节静止不动或活动锻炼不科学,又可造成再次粘连,下肢功能主要是负重和行走,而膝关节在行走时又是起主要作用的关节,关节活动度是否正常至关重要,所以术后必须有指征的,灵活的以发挥功能为主,将肢体处于功能位后再进行功能锻炼在术后的每个时限锻炼过程中掌握膝关节活动的角度,活动的频率极为重要,它是避免粘连及意外发生的关键,在后期康复中避免强蹲时膝部韧带的拉伤,要循序渐进,在被动活动的同时切不可忽视主动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手术成功,使其关节恢复正常功能.。
DOI:10.16662/ki.1674-0742.2022.33.180中医关节粘连松解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的疗效分析黄声群南平市第二医院骨科,福建南平354200[摘要]目的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僵硬治疗中中医关节粘连松解术的应用效果。
方法便利选取南平市第二医院骨科2020年5月—2021年4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后发生膝关节僵硬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疗法分组,A组(中医关节粘连松解术)42例,B组(常规治疗)43例。
比较膝关节灵活性、功能性和临床疗效。
结果灵活性比较,A组屈曲角度较大,关节活动范围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伸直受限角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关节功能比较,A组肌力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关节功能(HSS)(62.15±12.51)分优于B组(52.64±1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0,P<0.05),A组日常活动能力(ADL)(76.15±10.08)分优于B组(67.90±11.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1,P<0.05),A组疼痛程度(VAS)(1.53±0.46)分轻于B组(2.50±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56,P<0.05)。
A组疗效优良率和痊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关节粘连松解程序可改善膝关节僵硬和疼痛,提升关节功能,应用疗效较好。
[关键词]膝关节僵硬;胫骨平台骨折;关节粘连松解术;中医;膝关节功能[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2)11(c)-0180-05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of TCM Joint Adhesion Release for Postoperative Knee Stiffness afte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HUANG Shengqun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Nanping Second Hospital, Nanping, Fujian Province, 3542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joint adhesion release in the treatment of knee stiffness in patients afte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surgery. Methods 85 patients with knee joint stiffness afte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admitted to the orthopedic department of Nanping Second Hospital from May 2020 to April 2021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42 cases in group A (TCM joint adhesion release) and 43 cases in group B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o compare knee joint flexibility, functionality and clinical efficacy. Results In the compari‐son of flexibility, group A had a greater flexion angle and a greater range of joint movement, 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ngle of extension limitation be‐tween groups (P>0.05). In the comparison of joint function,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uscle strength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B (P>0.05); and joint function in group A (62.15±12.51) points was better than group B (52.64±12.19) point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6.754, P<0.05), and group A had better joint function (HSS)(62.15±12.51) points than group B (52.64±12.19) poin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3.550, P<0.05) , the ability of daily activities in group A (ADL)(76.15±10.08) points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group B (67.90±11.75) poin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3.471, P<0.05), the pain level in group A (VAS)(1.53±0.46) points was lighter than that in group B (2.50±0.71) poin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基金项目]南平市自然科学基金南平市第二医院临床课题(N20211046)。
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僵硬的康复训练及护理关键探索【摘要】目的:观察在接受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治疗的因膝关节置换导致关节僵硬患者当中,给予其综合康复训练与护理的实际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12月期间收治的76例因膝关节置换术引发关节僵硬的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需接受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治疗,将其随机均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术后接受综合康复与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关节活动度以及对干预方案的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对于干预方案的满意度较高,相关数据对比后差异存在明显意义(P<0.05)。
结论:针对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后出现关节僵硬的患者而言,给予其综合康复与护理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关节僵硬;膝关节置换术;关节镜;护理;康复训练;满意度在临床治疗当中,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治疗方式,对于膝关节疼痛、受损的患者而言有较为明显的效果[1]。
膝关节置换术主要是利用人工制造的关节部件,替换患者损害的膝关节,进而实现患者关节功能重建的一种治疗方式[2]。
一般来讲,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目的多为提高患者膝关节的功能,并且有效缓解其膝关节疼痛症状,这对于患者整体生活质量也有较为明显的改善[3-4]。
但是,在膝关节置换术的实际应用当中,关节僵硬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术后并发症,且出现关节僵硬症状的患者当中有15%的对象无法找到确切的原因。
我院针对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后出现关节僵硬的患者选择关节镜方案治疗,并分别给予两组对象不同类型的康复训练方案,现结合研究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8年1—12月一整年期间在我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当中选择76例术后出现关节僵硬的对象进行分析,此次研究得到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且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为自愿入组。
患者纳入标准为:因膝关节置换术导致关节僵硬、一般资料完整、意识正常、对研究内容知情。
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膝关节术后粘连的临床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6-11-25T16:03:42.5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作者:姜少伟[导读] 膝关节术后粘连是膝关节及膝关节周围手术术后常见并发症,表现为膝关节活动度受限,并伴有髌骨活动度减少甚至消失。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 230022 运动创伤与关节镜外科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膝关节术后粘连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2.1—2016.5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收治因膝关节术后粘连行关节镜下松解患者共12例,所有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关节内松解,术后辅以关节腔内引流、抗炎、镇痛、冰敷、患肢主被动活动功能锻炼等治疗,观察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的改善情况。
结果:12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前膝关节活动度(20°-60°),平均40 °,术中膝关节活动度(120°-150°),平均135°,术后3月膝关节活动度(110°-130°),平均120°。
结论: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膝关节术后粘连效果显著。
膝关节术后粘连是膝关节及关节周围手术术后常见并发症。
传统手术治疗,往往采用切开粘连松解,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容易导致不愈合等不良并发症[1-3]。
我们自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应用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膝关节粘连12例,并对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标准:术前患者积极康复锻炼,主被动伸直及屈膝12周内无法改善膝关节活动度者。
排除标准:膝关节活动度受限患者,经积极康复锻炼膝关节活动度可以改善并逐渐12周内可达120°的患者[4];半月板桶柄裂、膝关节游离体等病损导致的膝关节绞锁、膝关节功能受限;手术禁忌无法耐受手术治疗患者。
本组回顾性分析:患者12例,女性7例,男性5例,年龄范围:23岁-60岁(平均 35.7岁),右膝6例,左膝6例。
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
简称肩周炎,俗称五十肩,又称凝肩。
是肩周肌、肌腱、滑囊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炎症。
因关节内、外粘连,而以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为其临床特点。
[病因]
1.肩部原因①本病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激素波动,软组织退行性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是基本因素;②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是主要的激发因素;③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
④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
2.肩外因素颈椎病、心、肺、胆道疾病发生的肩部牵扯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使肩部肌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
[病理]
肩关节周围炎的病变主要发生在盂肱关节周围,其中包括:①肌和肌腱。
如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园肌等及其联合肌腱。
是肩关节活动时受力最大结构之一,易于损伤。
还有肱二头肌长腱经肱骨关节间沟的骨纤维隧道,此段是炎症好发之处;短头起于喙突,经盂肱关节内前方到上臂,受炎症影响后肌痉挛,影响肩外展、后伸。
②滑囊。
有三角肌下滑囊、肩峰下滑囊及喙突下滑囊。
其炎症可与相邻的三角肌、冈上肌腱、肱二头肌短腱相互影响。
③关节囊。
盂肱关节囊大而松弛,肩活动范围很大故易受损伤。
上述结构的慢性损伤主要表现为增生、粗糙及关节内、外粘连,从而产生疼痛和功能受限。
后期粘连变得非常紧密,甚至与骨膜粘连,此时疼痛消失,但功能障碍却难以恢复。
[临床表现]
1.本病女性多于男性,左侧多于右侧,亦可两侧先后发病。
多为50岁之中、老年患病。
2.逐渐出现肩部某一处痛,与动作、姿势有明显关系。
随病程延长,疼痛范围扩大,并牵扯到上中段,同时伴肩关节活动受限。
如欲增大活动范围,则有剧烈锐痛发生。
严重时患肢不能梳头、洗面和扣腰带。
夜间因翻身移动肩部而痛醒。
病人初期尚能指出疼痛点,后期范围扩大,感觉疼痛来于肱骨。
3.体检,三角肌有轻度萎缩,斜方肌痉挛。
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短头肌腱及三角肌前、后缘均可有明显压痛。
肩关节以外展、外旋、后伸受限最明显,少数人内收、内旋亦受限,但前屈受限较少。
4.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者,X线平片可见到肩部骨质疏松,或冈上肌腱、肩峰下滑囊钙化征。
[鉴别诊断]
1.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因颈5神经根受到刺激出现肩部疼痛,而长时间疼痛、肌痉挛又可导致慢性损伤性炎症。
故颈椎病可有肩部症状,也可继发肩周炎。
二者主要鉴别点是颈椎病时单根神经损伤少,往往有前臂及手的根性疼痛,且有神经定位体征。
此外,头颈部体征多于肩周炎。
2.肩部肿瘤肩部肿瘤虽较其他疾病少见,但后果严重。
临床上有时将中老年人的肩痛长期以肩周炎或颈椎病治疗,从而延误诊断。
因此,凡疼痛进行性加重,不能用固定患肢方法缓解疼痛,并出现轴向扣痛者,均应摄片检查,以除外骨病。
[治疗]
1.肩周炎有其自然病程,一般在一年左右能自愈。
但若不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即使自愈也将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2.早期给予理疗、针灸、推拿按摩,封闭等可改善症状。
3.疼痛持续、夜间难以入睡时,可短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4.无论病程长、短,症状轻、重,均应每日进行肩关节的主动活动,活动时以不引起剧痛为限。
5.肩外因素所致肩周炎除局部治疗外,还需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针法微型外科技术]
1.针法微型外科使用中医针法手术进行微创介入治疗,手术局麻不用开刀,只有针眼大小的伤口,对肩关节周围的粘连组织实施松解剥离等治疗,能有效的解决关节活动受限,疼
痛等症状。
2.针法手术适应症广,除严重的糖尿病和心脑血管血液疾病等外,诊断明确均可治疗,术前只需常规检查,术后即可生活自理。
3.术后须坚持康复治疗和积极功能锻炼。
[保健知识]
1.避免肩部吹风受寒,注意保暖。
2.在医生指导下坚持肩部保健操,循序渐进,努力完成上举、搭肩,摸背等动作
3.尽量减少肩关节的负重活动,防止关节炎性加重,更要避免关节外伤受损。
4.注意休息,充足睡眠,加强营养,防止过劳。
对于肩周炎这个极为复杂的病理改变,应把握时机,辩证施治,并内外兼治。
1.急性期
是体内激素波动最大的时期,病理改变以肌肉、韧带、关节囊正在挛缩,组织以炎性改变为主。
内治可用培补肝肾为主,配合消炎止痛。
中医认为“肝主身之筋膜”。
所以只有肝体自强,“淫气于筋”,使筋得其养,方能运动有力,灵活自如。
一旦肝阳衰惫,生发之用不足,营血不能随气输布,奉养其筋,往往引起经脉拘挛,关节僵硬,活动受限。
治疗时切不可杂投祛风除湿,通络行痹之品耗气伐阳。
应温阳益气,暖肝舒筋。
西药除用大亚芬克等消炎镇痛药外,还可加用小剂量的性激素。
每日配合手法针灸,理疗。
2.粘连期
粘连期的治疗原则是陪补肝肾,松解粘连。
配合消炎止痛。
先用手法将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包括胸大肌及大小园肌等放松。
再松解粘连手法将三角肌、肪二头肌剥离松解,配合理疗。
三天的治疗,肩关节有所松动,周围肌肉开始松解粘连,行微型手术治疗。
肩关节的粘连松解:关节内的粘连可用关节腔的加压注射并冲洗关节,在高压力下注入。
直至压力承受不下,关节囊被液压撑大。
关节内物质被冲洗出来,粘连被松解,关节有所松动。
再配合肩周肌肉的治疗,逐渐恢复切不可硬搬。
因为关节周围粘连纤维化的组织比正常组织结实,强度高。
强行硬搬大部分是正常组织部分被撕裂。
待愈合后瘢痕更增加,粘连更加坚固。
临床上这类情况很多见。
3.恢复期
恢复期以手法理疗为主,选择性地松解肩关节周围组织,逐渐得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