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杨伐根嫁接山杨改造虫毁低产林试验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杨树伐根嫁接试验
郝铁军;吴连明;冯保华
【期刊名称】《天津农林科技》
【年(卷),期】2004(000)006
【摘要】用中林46号杨树枝条做接穗嫁接在北京杨品种上进行生长及投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杨树伐根嫁接苗比苗圃育苗和苗圃平茬苗的高生长及粗生长均高,而且比更新植苗造林节省投资.
【总页数】2页(P25-26)
【作者】郝铁军;吴连明;冯保华
【作者单位】天津市蓟县林业局,301900;天津市蓟县林业局,301900;天津市蓟县林业局,3019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2.1;S723.2
【相关文献】
1.杨树伐根萌蘖更新造林技术试验研究 [J], 宋得胜
2.杨树伐根嫁接更新速生丰产林技术 [J], 张贵新;
3.杨树不同品种伐根嫁接更新效果比较 [J], 吴丽娟;李国会;张友焱;党宏忠;武晓莉;周泽福
4.辽宁彰武地区杨树伐根嫁接更新技术 [J], 史凯航
5.杨树伐根嫁接不同保留株数生长对比研究 [J], 贾素苹; 李文芳; 周静; 张庆春; 贾建学; 王艳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半干旱地区杨树林带伐根嫁接更新试验孙学顺;王力刚;赵岭【摘要】以小黑杨伐根为砧木,提纯小黑、小黑14、银中杨、山新杨、青山杨为接穗,采用韧皮部插接法嫁接更新小黑杨林带.结果表明:以小黑系列为接穗嫁接效果较好,成活率最高,达90%以上,高生长量达90cm以上;青山杨与银中杨效果较差,尽管青山杨生长量较高,但其成活率最低,二者成活率都不到50%;山新杨嫁接效果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成活率为70%左右,高生长量次于青山杨.【期刊名称】《防护林科技》【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2页(P25-26)【关键词】小黑杨林带;嫁接更新;半干旱地区【作者】孙学顺;王力刚;赵岭【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双城市幸福乡政府,黑龙江哈尔滨150131;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4.3在原有待更新的杨树林带伐桩上采用嫁接的方式更新林带是优化林带树种结构、减少更新成本且快速恢复林带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尤其是在半干旱地区,由于诸多影响林木成活生长的因子制约了杨树林带传统植苗更新的进程,积极探索杨树林带更新的方式尤显必要。
本项研究即是针对此问题所作的有益尝试。
1 试验区域及概况本项试验选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三北工程区,地理位置为122°24′~128°19′E,44°04′~48°58′N。
包括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绥化全部或所属部分市县(区),区域面积10.4万km2,占全省幅员的22.9%。
气候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热量分布从西南向东北递减,水分由西向东递增。
年均气温0.7~4.2℃,年均降水量368~573mm,≥10℃积温2 383~2 900℃,无霜期120~150d。
植被为长白植物区系。
近年来,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封山育林使得该区的次生植被有所恢复,其规模在逐年增加。
2025杨树伐根萌芽更新与植苗造林的效果研究作者:张晓婷胡飞张玲丽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02期摘要对2025杨树伐根萌芽更新与植苗造林的成活率、生长量及经济效益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在幼龄期,伐根萌芽更新比植苗造林成活率高,生长量大,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造林成本,经济效益显著,可以推广。
关键词2025杨树;伐根萌芽更新;植苗造林中图分类号S792.11;S7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2-0237-01中林2025杨的母本是69杨,父本是美洲黑杨。
该杨树品种具有速生性、抗病性、抗虫性,是优良的杨树无性系。
从1990年起,先后在北京、山东、江苏、江西、湖北、河南、内蒙古、西藏等地进行造林测试,基本掌握了其植物学、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
灌南县于1992年引进2025杨树,由于其速生性和适应性强而得到大面积推广,现已成为绿化造林中的杨树主栽品种之一。
但由于2025杨树苗木极易受冻失水,而该地区早春大多干旱低温,栽植成活率较低,不仅加大造林成本,同时也挫伤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通过利用2025杨树伐根萌芽更新效果显著的特性,从2006年春季至2010年进行连续跟踪观测,以为提高2025杨树的移栽成活率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 观测地概况观测地为2块大型排水沟的堤坎更新造林地,地下水位2.5 m,土壤为两合土,面积为4.17 hm2。
原有的十一至十二年生2025杨树于2005年1—2月采伐,伐根径在25~40 cm之间。
2005年3月下旬植苗造林580株(成活453株),栽植苗木高度2.6 m左右,利用伐根萌芽更新580株(成活575株)。
第1块观测地在花园乡孙花河堤的上河堤,为东西向,更新造林4行,其中南边2行为伐根萌芽更新,北边2行为植苗造林。
第2块观测地在李集乡馒头河的北堤上,也为东西向,更新造林4行,其中南边的2行为伐根萌芽更新,北边的2行为植苗造林(表1)。
大青杨人工林抚育间伐强度试验报告
任晓光;郭福善
【期刊名称】《吉林林业科技》
【年(卷),期】1995(000)006
【摘要】大青杨人工林抚育间伐强度试验报告任晓光,迟金城,徐程扬(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郭福善,王成善,张旭(吉林省临江林业局)抚育间伐是培育大青杨速生丰产林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根据吉林省天然林资源日益减少,木材需求量不断增加和后备资源接续不上的现状,吉林省自...
【总页数】4页(P10-12,61)
【作者】任晓光;郭福善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2.113
【相关文献】
1.杉木人工林抚育间伐强度的规律性研究 [J], 林家富
2.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中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量的影响 [J], 谭雨亭;邢文锋;谢延平;李先艳;桑子阳;高晗
3.马尾松人工林不同抚育间伐强度的生长效应研究——以广西国有七坡林场为例[J], 冯宇
4.抚育间伐强度对柳杉人工林林分生长的影响 [J], 刘仁东;鲜伟;张文;赖爽
5.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 [J], 孙志虎;王秀琴;陈祥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产低效林改造黄连木、连翘混交林栽培管理技术
苏庆;汤井排;孔庆彬;刘洪勇;许祥涛;赵冬;孔令雷
【期刊名称】《特种经济动植物》
【年(卷),期】2024(27)2
【摘要】2020年,在石灰岩山地香椿低产低效林改造黄连木、连翘混交林过程中,通过配套栽培技术的综合运用,黄连木、连翘平均成活率达到了96.2%,2年生连翘单株产量达到了0.21 kg。
低产低效林改造过程中采用局部整地方式创新造营林技术、拓展新植树木立体生长空间等措施,最大程度保留了原生植被,总结形成了一套石灰岩山地低产低效林改造黄连木、连翘混交林配套栽培管理技术,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116-118)
【作者】苏庆;汤井排;孔庆彬;刘洪勇;许祥涛;赵冬;孔令雷
【作者单位】曲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低山丘陵区低产低效林的林态林相及其改造关键技术
2.黄连木低产林改造及综合管理技术
3.冬枣低产低效林改造及其技术管理
4.连翘低效林改造和经营管理探讨
5.低产低效林改造黄连木、连翘混交林抗旱配套造林技术试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海省乐都区青杨伐根嫁接毛白杨更新效果刘海秀【期刊名称】《《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37)005【总页数】5页(P26-30)【关键词】青杨; 毛白杨; 嫁接; 生长; 抗病虫【作者】刘海秀【作者单位】青海省乐都区林业和草原局青海乐都 8107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23.2青杨(Poprlhls cathayana)是我国北方主要的建群树种之一,其适应性强、生长迅速 [1],普遍用于河滩绿化、固堤林。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是青海省重要的乡土绿化树种,其适应性强,树形美观,抗病虫害能力强,材质好等特点。
近年来,由于受气候异常、林分结构单一等因素影响,乐都区青杨生长慢、品种退化,且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 Ganglbauer)、杨干透翅蛾(Shecia siningensis)、春尺蠖(Apocheima cmeranus)、杨锈病(Melampsora laric)、杨树烂皮病(Valsa sordi-da)、杨树溃疡病(Botryosphaeria ribis)等杨树病虫害危害严重(年发生面积达1 042.2 hm2)[2-3],亟待进行林分的改造。
目前在青海共和互助地区进行了青杨嫁接技术的初步研究[4-5],而在嫁接苗生长规律及抗病抗虫方面相关研究较少。
为此,本试验以人工种植的青杨(Populus cathayana)林为试验对象,于2014—2016年通过青杨伐根嫁接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的方法进行了青杨林更新及抗病抗虫的研究,为青杨人工林改良,提高林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域概况乐都区地处青海省东部,属于强烈上升的祁连山地,位于达坂山与拉脊山之间,地形自西向东倾斜,其地理位置为E102°09′~102°48′,N36°16′~36°46′。
野生山杨改接毛白杨效果好
高成德;杨国英
【期刊名称】《山西林业科技》
【年(卷),期】2001(000)002
【摘要】山西省吉县天然林中山杨常与灌木混交,树干弯曲,分杈多,形成"小老树",经济价值较低.1989年1999年在该地进行了野生山杨改接毛白杨试验,成活率达84%~91%,改接后的毛白杨生长量比野生山杨明显增加,嫁接后10年毛白杨单株材积达0.177 1 m3,经济效益显著.
【总页数】3页(P37-39)
【作者】高成德;杨国英
【作者单位】临汾地区林科所,山西,临汾,041000;吉县林业局推广站,山西,吉县,042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23.2
【相关文献】
1.野生毛榛改接大果锥栗改接技术 [J], 胡美绿
2.合作杨伐根嫁接山杨三倍体,毛白杨试验初报 [J], 徐峰霞;李庆忠
3.山杨接毛白杨实用技术 [J], 张占中;杨国英
4.野生酸枣资源持续利用技术之一--山地野生酸枣改接技术 [J], 毛向红;李淑梅
5.山杨,大青杨,毛白杨组织培养的研究 [J], 李世承;佟凤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杨伐根嫁接山杨改造虫毁低产林试验研究
摘要利用青杨伐根嫁接山杨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山杨适应性强,生长快,并且抗枝梢害虫的特性十分突出,是更新现有青杨虫毁林的理想树种,值得在青海省内大力推广。
关键词青杨;虫毁林;嫁接;山杨
中图分类号s79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3-0024-02
山杨(populus davidiana dode)属白杨派,乔木,高可达20~25m,树冠卵圆形,是互助县天然次生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多与云杉、桦树混生,广泛分布在北山林区,垂直分布在2 100~3 000m的海拔上。
耐高寒,对土壤要求不严,适生于山地、沟谷的阳坡,在互助县浅山地区也有少量人工栽植的山杨,均表现为生长良好,抗逆性强。
从1999年3月开始,笔者从青海省互助县北山林区的浪士当采集天然山杨的根蘖萌条,在东山乡寺儿村进行嫁接试验1 300m2,当年嫁接试验成功,接着先后在5个乡镇的不同立地条件上进行了推广试验,累计嫁接山杨0.53hm2,均获成功。
经调查发现,山杨在不同立地条件上和青杨、三倍体毛白杨嫁接对照试验表现为:适应性强、速生,对病虫害有较强抗性,并且在海拔2 700m以上的立地条件下,三倍体毛白杨由于耐寒力较差,易受冻害,但山杨则耐寒性强,生长期枝叶茂盛,落叶后枝条健壮、顶芽饱满,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嫁接用的种条必须是采自山杨天然林区中根蘖萌条或是山杨幼
树上一年生的健壮枝条,采条时间在2~3月均可,避免在树液流动后采条。
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在地窖中沙藏最好,以1层沙子(半湿)1层种条埋藏,种条要斜立,种条顶端1/4部分露在空气中,如果种条较多,不好沙藏,也可在窖中直接贮藏,但要4~5d洒水1次。
一般嫁接时间在清明节前后,即4月初至5月中旬均可,宜早不宜晚。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在3个地点进行,分别为:东山乡寺儿村脑吾沟下沟,海拔2 780m(a);林川乡贺尔村河滩,海拔2 920m(b);东山乡寺儿村下寺儿阴坡,海拔2 460m(c)。
试验品种为山杨,对照品种为青杨(伐根萌生苗)和三倍体毛白杨(嫁接苗)。
1.3嫁接方法
砍伐虫害树与嫁接应先后进行,当日完成最好。
杨树伐根粗度在3cm以上就可作砧木,伐根直径3~5cm时接1个接穗,6~10cm时对接2个,10cm以上时可按品字型接3个或均匀接4~5个。
具体步骤:一是将伐根高度保留3~5cm;二是用铲刀将伐根嫁接部位削成2~3cm 的斜月牙形的新鲜光面,形成层明显露出;三是将种条按芽的部位剪成长10~12cm的接穗,每个接穗保留2~3个饱满芽,在最下端芽的背面开始削成单面楔形,另一面在芽的下部开始,刮去表皮,露
出形成层,最下段削薄;四是用嫁接刀刀尖轻轻在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拨开缝隙,插入接穗,用石头等重物将其钉入伐根中,使之紧密吻合;五是用稠糊状泥浆将山杨接穗顶部和伐根嫁接部位抹严实进行密封;六是将伐根及接穗用四周的表土堆起来,形成空心圆锥状,再用细土将接穗疏松地埋入土堆中,以埋过接穗顶部2~3cm为宜,还要将土堆四面培实,不留空隙。
1.4后期管理
山杨嫁接后23d左右即可出苗,一是及时扒覆土放苗,避免捂苗和烧芽;二是适时培土,在苗长到40~60cm时进行培土,以防止风吹倒和促生不定根,在9月中旬顶芽形成后再培土1次,形成底径1.0m、高0.6 m的大土堆;三是及时抹除多余的芽和伐根上的萌生芽,要在生长旺盛期剪除多余的侧枝,以促进主枝生长。
另外,还要加强管护,防止人畜破坏。
2结果与分析
山杨在不同立地条件上与对照品种接穗成活率、生长量调查情况(其中青杨为伐根萌生苗)见表1。
通过生长量调查结果显示:青杨在海拔2 460~2 920m都生长良好,但是,由于杨树枝梢害虫的严重危害,生长量受到影响。
毛白杨在海拔2 460m上生长良好,生长量高于青杨和山杨,但在海拔2 780m以上时就会受到气温条件的限制,生长不良,至2 920m时,就不能正常越冬。
山杨在海拔2 460~2 920m都生长良好,而且枝梢害虫几乎不危害,平均高生长量是青杨的1.23倍,平均胸径生长量是青杨的1.76倍。
经过几年的详细调查发现,在相同立地条件下,山杨嫁接苗对枝梢害虫的抵抗能力最强,其次是三倍体毛白杨嫁接苗,青杨受危害最严重(见表2)。
3结论
通过在互助县不同乡镇的不同立地条件上对虫毁杨树林进行青杨伐根嫁接山杨更新改造试验,效果显著,更新成活率高,经全面调查核实表明,山杨不但有较强的适应性,更是抗枝梢害虫的优良树种。
此项技术是改造低产林成为高产优质林的最佳方式之一,具体优点有:更新改造低产林,能节约大量造林经费;可当年嫁接,当年成林,当年发挥生态效益;嫁接后多余幼苗可分株造林,起到优良苗圃的作用。
因此,青杨伐根嫁接山杨技术在青海东部地区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4参考文献
[1] 陈明川,刘爱军,陈学勋,等.三倍体毛白杨不同砧木嫁接试验[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2(1):12-13.
[2] 陈尚花.杨树伐根嫁接毛白杨技术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8(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