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剧终)第十课中华民族的选择 第三框我们在行动

(全剧终)第十课中华民族的选择 第三框我们在行动

(全剧终)第十课中华民族的选择 第三框我们在行动
(全剧终)第十课中华民族的选择 第三框我们在行动

《第十课中华民族的选择第三框我们在行动》导案

年级:七学科:品德编制人:田雄英审核:主任评价:组长评价:

1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十课《中华民族的选择》试题 人民版

思想品德:第十课试题(人民版七年级上)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1.8万多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个,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说明() 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 B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国家 C中国有着辽阔的疆域,灿烂的文化,是一个文明古国 D中国是一个海岸线特别长,岛屿特别多的国家 2、据统计,我们平均每年净增人口一千多万,致使一年新增国民收入的1/4要被新增人口消费掉。这一事实告诉我们() A我国人口增长非常迅速,经济发展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 B人口过多、过快增长,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我国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人口增长非常迅速 D我国人口的过多、过快增长,致使劳动就业负担越来越重 3、我国主要资源在世界上144个国家中的排名情况是:土地面积总量居世界第3位,人均占有量居世界第110位;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人均占有量居世界第107位;草地面积居世界第2位,人均占有量居世界第76位……这些数字说明() ①我国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却居世界后列②我国既是一个资源大国,又是一个资源小国③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④我国的资源丰富,是世界上的超级资源大国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4、2020年8月21日,《上海证券报》报道:由于国内煤价高涨和电价控制,导致全国范围内的“电荒”加剧,根据中电联统计,目前至少有14个省实行临时拉闸限电,合计电力缺口可能达到3600万千瓦。这表明() A我国不重视发展电力事业,导致地方实行临时拉闸限电 B我国的电力资源严重贫乏,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C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导致电力资源不足 D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存在着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 5、来自我国国土资源部的权威数字显示:未来20年,中国石油需求缺口超过2.5亿吨,钢铁缺口总量30亿吨,铜缺口超过5000万吨,精炼铝缺口1亿吨。这说明() A我国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 B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形势,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教高中政治必修3课时作业word版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二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一、选择题 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摒弃一切传统思想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民族精神体系 B.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全新面貌 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民族精神 D.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解析:A项表述错误;C项否定了民族精神的继承性;题目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B项应选;D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B 2.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我们仍然需要弘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主要是因为() ①民族精神不具有时代性,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③这些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④这些精神具有浓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解析:①说法错误,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②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③④正确回答了弘扬这些精神的原因,故选D项。 答案:D 3.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这不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②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发展③是中华民族之魂④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故选D项。中华传统文化在今天,不能说“先进性”,故①错误。②材料未体现。 答案:D 4.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危难的关头,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奋起抗争,用热血铸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自觉选择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自觉选择 在研究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自觉选择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什么是儒家思想。所谓儒学,是以孔孟思想为核心自发展起来的关于“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套博大庞杂的学术体系。孔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张"仁义"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对于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采取存疑态度。又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张,,并提出“不患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观点。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大。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连续不断发展的历史文化,正是这一文化的精华铸就了我们民族的优秀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品格、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的总和,是中华民族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发展过程的文化积淀,其中,儒家文化中的“有为”思想,在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儒学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现象,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传统。它在历史长

八年级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选择题

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选择题 1.迫使国民政府正式对日作战的是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2.下面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第二天,中共立即发表宣言,倡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奠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D.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共同点是 A.政治基础相同 B.合作方式相同 C.主要任务相同 D.社会主要矛盾相同 4.淞沪会战期间,华北日军入侵的目标是 A.山东B.山西C.河南D.江苏 5.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淞沪会战结束②平型关大捷 ③台儿庄战役④南京陷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③①④ D.②①④③

6.表明日本侵华战略意图失败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 C.太原会战D.台几庄战役 7.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 A.台儿庄战役B.临沂战役 C.平型关大捷D.忻口战役 8.八路军、新四军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质上是 A.协助国民党正面战场 B.收复失地 C.壮大人民力量D.开辟新的战场 9.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中,被国民党侵占的解放区面积最大的是在 A.陕甘宁B.晋察冀 C.冀鲁豫D.晋冀豫 10.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最主要的目的是 A.总结抗战的经验 B.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 C.指明抗战的正确道路 D.开避敌后战场 11.日本占领下列城市的先后顺序是 ①上海②北平③天津④南京⑤武汉⑥广州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①④⑤⑥ C.②①③⑤④⑥D.③②①④⑤⑥ 12.日本速战速胜灭亡中国计划破产的标志是 A.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的顽强抵抗

“尊刘贬曹”是中华民族的共同选择

“尊刘贬曹”是中华民族的共同选择 摘要:《三国演义》的基本倾向是“尊刘贬曹”。而对“尊刘贬曹”学术界又大都以为不过是封建正统思想的反映。作者对学术界这种看法进行了具体分析探讨,指出曹、刘究竟谁是正统,封建统治阶级历来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因此所谓“封建正统思想的反映”只不过是一句空话;从“尊刘贬曹”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尊刘贬曹”是全体中华民族的共同选择,其思想实质就是反对暴政,热爱民主。 关键词:尊刘贬曹三国演义中华民族选择 一、什么是“尊刘贬曹” 所谓“尊刘贬曹”,是就作者罗贯中的立场而言的。他在创作《三国演义》时,把蜀汉刘备作为正统予以赞颂,而把曹操作为奸贼予以贬斥。《三国演义》科学规范的叫法应该叫《三国志演义》,它描写的内容是三国历史。作者题名也很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点:“晋平阳侯陈寿史撰,后学罗本贯中编次。”这个题署除了将陈寿官职弄错之外,其他没什么错误。陈寿只当过平阳侯的“相”,是平阳侯的下属官员,其地位相当于县令,而并不是封的平阳侯。“侯”和侯的下属官员“相”是两码事。这个题署说明罗贯中所描写的内容之根据是陈寿的史书《三国志》。而陈寿的《三国志》是把曹魏当正统的,因此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按理也应该以曹魏为正统。但是,罗贯中不仅不把曹魏当正统,反而把曹魏当奸贼给予挞伐,而把陈寿《三国志》中称之为“寇”的蜀汉刘备当作正统予以称颂。

因此才有作者罗贯中个人主观的“尊”和“贬”的问题,也就是说“尊刘贬曹”是作者罗贯中有意为之的。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尊刘贬曹”。当然,罗贯中的“尊刘贬曹”也不是他自己的主观所为,他只不过是采纳了民间长期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尊刘贬曹”思想而已。 关于《三国演义》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仅郭兴良等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下册就罗列了以下十种:1.蜀汉争正统说。2.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义英雄说。3.描绘三国各集团斗争说。4.讴歌封建贤才说。5.人才教科书说。6.圣君贤相的理想说。7.总结争夺政权经验说。8.宣扬用兵之道说。9.悲剧说。10.反思说。这还是主要的说法。其次要的说法就更多了,用不着都一一罗列出来。尽管对《三国演义》的主题说,学术界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但对《三国演义》的基本倾向是“尊刘贬曹”却都没有异义。而且对“尊刘贬曹”这一基本倾向形成的原因,也大都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封建正统思想的反映。 二、“尊刘贬曹”不是封建正统思想的反映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思想就是统治思想。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正统思想。那么在当时有没有这么一个正统思想呢? 陈寿的《三国志》是以魏为正统,而不是以蜀为正统。晋乃由魏“禅让”而来,那么由蜀入晋的陈寿写三国历史,自然要尊魏为正统了。东晋习凿齿著《魏晋春秋》,难道还能为已经沦陷于胡人之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三单元第三课 中华民族的选择教案 人民版

第三单元第三课中华民族的选择“地大物博”的背后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当前的基本国情 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战略 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战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地球在叹息,大自然在呼唤,就是拯救人类自己。世界各国人民都为此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中国的情况如何?中华民族又将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讲授新课:“地大物博”的背后 一、矛盾的排名 查一查,说一说 1、我国的领土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居世界第__________位 2、我国的矿产资源有_______________;居世界第一位的有___________; 3、我国著名的风景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珍贵的野生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了解了这些知识,你有什么感受呢? 二、中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主要资源在世界上的排名(144个国家) 名称总量排名人均占有量排名 土地面积 3 110 耕地面积 4 126 森林面积 8 107 草地面积 2 76 淡水面积 6 55 矿产 3 80 有人说: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你能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炎热的暑假里,你经历过停水停电的情况吗?你当时的感受如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名师精编作业)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2018·江苏扬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一)1896年初,清政府同意:“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这一措施() A.有利于民族工业产生 B.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 C.推动了洋务运动兴起 D.导致了民族工业萧条 答案 B 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等说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从而导致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故B为正确答案。2.(2018·江苏徐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一)据统计,1912年全国有商会794所,入会人数66万人,1915年商会增至1 211所,入会人数达85万人;1911年至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年至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B.洋务运动的诱导刺激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 D.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答案 D 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12”“1914年至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等说明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故D为正确答案。 3.(2017·江苏南京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茅盾小说《春蚕》中写道:(一战爆发后)“老陈老爷做丝生意‘发’起来的时候,老通宝家养蚕也是年年都好,十年中间挣得了二十亩的稻田和十多亩的桑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层。”陈老爷“发”起来的原因是() A.“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B.南京国民政府的大力支持 C.西方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答案 A 解析“(一战爆发后)老陈老爷做丝生意‘发’起来的时候”表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在民国初期的特征是短暂春天,老陈老爷是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思想是他创办实业的动力,故A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在1927年之后,故B项错误;西方列强向中国输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练习及答案)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本章练习与思考 (一)单项选择题: 1.1937年8月,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中共中央政治扩大会议是: A.遵义会议B.延安会议 C.瓦窑堡会议D.洛川会议 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第一个胜利的战役是: A.平型关B.台儿庄战役C.淞沪战役 D.忻口会战 3.1938年,国民党战场李宗仁将军指挥的著名战役是: A.淞沪战役 B. 忻口会战 C. 台儿庄战役D.南京保卫战 4. 中国共产党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加以考察的根据是: A.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 B. 中国是一个处于进步时代的大而弱的国家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存在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溃退,日军占地甚广 5.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建立的国家体制是: A.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B.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C.工农民主专政的共和国D.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6.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A. 革命指导思想不同B.革命的领导权不同 C.革命前途不同 D. 革命对象不同 7.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雅尔塔协定》的签订B.《波茨坦公告》的发表 C.《联合国家共同宣言》的签署D.《开罗宣言》的公布 8.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A.武装斗争问题 B.党的建设问题 C.统一战线问题D.农民问题 9.中国共产党确定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0.1945年7月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会议是: A. 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C.波茨坦会议D.雅尔塔会议 11.抗日战争初期,中共中央确定人民军队的战略方针是: A.由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B.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 C.运动游击战D.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12. 1937年7月在北平抗战中,为国捐躯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是: A.宋哲元B.佟麟阁C.张自忠D.王铭章 13.华北八路军深入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 A.晋察冀B.晋绥C.晋冀鲁豫D.山东 14.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根本区别是: A.要不要发动人民群众起来抗战B.要不要给群众以民主 C.要不要给人民解决民生问题D.要不要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 15.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 A.一切经过统一战线B.独立自主原则 C.退让政策D.一切斗争,否认联合 16.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正面战场采取了: A.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的策略

中华民族的三大选择

中华民族的选择 专业:生物科学学号:2014312012 姓名:刘建良 前言:在漫长的中国出路的探索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先进团体,而在历史的洪流中中国人民最终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本文将从历史的发展方向讨论并阐明这个问题。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就已经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他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试图按图索骥,依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把中国富强的希望寄托于实行和发展资本主义。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又一次一次地失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国民党也曾在大陆搞资本主义,最后留下的是一个四分五裂、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使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不根除封建的社会形态、不根除中国人的封建意识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

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历史以其血的代价告诉我们,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一方面,封建主义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两、三千年,在中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也最顽固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虽然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封建势力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封建势力还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毛泽东同志曾说:“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同时,也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它们的目的,就是要占领中国的市场,掠夺中国的资源,使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并以其强大的经济势力排除和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它们决不允许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的资产阶级也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更没有推翻封建统治,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能力,只有完全依附于国际资本主义才能得以生存、发展。因而,靠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中国最终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封建主义旧统治又延续不下去。中国的

中华民族的精神作文1000字全面版

中华民族的精神作文1000字 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一种坚贞不屈、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使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使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战胜困难。使我们一次又一次得到磨练,正是因为这伟大的民族精神,才使我们新中国成立。才使我们中国有今天的成就,才使我们有今天得好生活,但我们不能因为有了好的生活就把民族的精神忘得一干二净,我们要传承下去,我们要把中华精神发扬光大。 中华民族的精神像小草一样,虽然在大风大雨中摇摆不定,但仍然不肯屈服,而是在风雨中屹立着,像一位不肯屈服的战士。在恶劣的环境下依然茁壮生长。即使再多的磨难,它也不臣服。它用它顽强的生命力勇往直前,克服重重困难,百折不挠,最终取得了胜利,迎来了光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前进的脚步。 中华名族的精神像一颗在悬崖峭壁上茁壮生长的树苗,从坚硬的石头的缝隙中钻出来,向着太阳生长,越长越高,越长越绿,树枝由一分为二,又由二分为三,向四面八方伸展,开枝散叶。在风雨中左倾右斜,但仍旧生长着,并且长得十分茂盛,尤其在大雨的沐浴后,太阳的照耀下,绿得生辉,绿得耀眼,成为整个崖的焦点,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有这样的精神,才会使它冲破重重障碍,用顽强的生命力与之抗争。生长起来,呼吸新鲜的空气,享受阳光和雨水。 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你是多么的伟大,因为你的精神,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现在的中国已不是当年的中国,现在呈现在眼前的景象多么美好,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辆辆名牌汽车在世界各地,一件件高科技产品随处可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如今,社会在进步,祖国在发展,人民的文化素质在提高,成就这一切的功劳都归功于你——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革命时的战士们,把中华民族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英勇无敌的战士们保卫了我们的家园。用沸腾的鲜血染红了我们的国旗,用无敌的嘶吼唱响了我们的国歌,战士们就是用这种坚贞不屈、百折不饶、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迈过了一道道坎,越过一座座山成就了我们的新中国。 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不可挡的,无论什么困难都不堪一击。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啊——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 中华民族的精神像黄河母亲一样,川流不息,在我们的心中,日夜奔腾,曾有几次你那伟岸的身躯出现在我的梦中,用你的精神保护了我们的祖国,使我们中国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华民族的兴旺在于你,中华民族的衰败也在于你,为了以后的发展,我们就要把这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使中国更上一层楼。 民族精神发挥的力量是巨大的,是无法阻止的。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十课课后习题答案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Lesson 10 1.a根据课文第3行It has belonged to our family for a long time. 只有a. has beenin the family for a long time 是正确的,其他3个选择都不符合课文内容。 2.d根据课文中第5-6行She struck the keys too hard and two o f the strings werebroken, 只有d. She hit the keystoo hard 最符合课文内容。 A. She played jazzon it 是事实,但是不能具体说明钢琴损坏的原因;b. she played it 更不能说明钢琴损坏的原因;c. She cutthe strings 与事实不符合。 3. d本句需要选同前面句子中的is kept 相应的主动语态形式。 a. kept 是过去式, b. have kept是现在完成时形式, c. are kee ping是现在进行时,这3个选择都在时态上与is kept不符合。只有d. keep是一般现在时形式,与is kept时态一致,所以选d. 4. c本句需要选名词的所有格形式。 a. families 是复数形式,而不是所有格形式;b. families’是所有格形式,但不应该是复数;d. familys’写法错误;只有c. family’s是所有格形式,最符合标准。 5. b a.since c. fromd. by 都不能用来引导表示一段时间的短语,都不能用在many years 前, 只有b. for可以引导表示一段时间的短语,所以选b. 6. c这个问句的回答是Grandfather did, 是一般过去时,需要为疑问

金一南: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历史性选择

金一南: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历史性选择——从我在英国皇家军科院学习的一段经历谈起 新中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为什么没有走君主立宪道路?为什么最终没有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道路?用理论来回答,洋洋万言不知能否讲清。我们还是用一种更加简练的方式。讲一段我在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的经历。 我在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的一段演讲经历 2000年的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防务管理”班,学员来自26个国家。第一周要选两名学员介绍各自国家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国土状况,既要讲“what”(是什么),还要讲“how”(为什么)。选谁上台讲,由抽签决定。南非军官麦克都林代表大家上台抽签。结果出来了:爱沙尼亚,中国。 课堂内轰的一下,军官们都大笑起来。反差的确太大了:爱沙尼亚很小,100多万人口。中国很大,人口12亿。爱沙尼亚刚刚从苏联分裂出来,中国则正在反对台湾独立。爱沙尼亚已经成为欧洲众多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员,中国则 — 1 —

是全世界惟一的社会主义大国。 第三天上午,爱沙尼亚军官先讲。 他的多媒体做得非常好,还有录像资料。10年前,爱沙尼亚与立陶宛、拉脱维亚三国200万人手拉手,要求独立。录像演播了BBC的航拍镜头:跨过桥梁、跨过高山、跨过原野,众多男女老少手拉手牵在一起,组成一条蜿蜒不断的人链,要求脱离苏联获得独立。这个镜头确实令人震撼。戈尔巴乔夫当年就是看了这个镜头后,同意波罗的海三国独立。他没有想到,苏联的解体从此开始。 台下军官们对爱沙尼亚军官的讲述一片叫好。 轮到我上台了。 爱沙尼亚军官讲他们怎样从社会主义体制下“解放”出来,我要讲中国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我做的多媒体很简单,没有爱沙尼亚军官那么多录像链接,没有煽情的视频镜头。最主要的只有两幅。 我先告诉大家第一幅,那是整整100年以前的1900年,中国是个跌倒的巨人。这一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大清王朝被迫签订空前丧权辱国的《庚子赔款协定》,赔偿各国白银四亿五千万两,沦为任列强入侵、掠夺、凌辱的不折不扣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 2 —

第10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第十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第一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重要性 1.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2.重要性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二、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一、判断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决定社会道德水平的高低。(×) 提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可以提升社会道德水平,但是对社会道德水平不起决定作用。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 提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附非选择题答案)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一、选择题 1.(2009·山东德州德城区)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某日的夜晚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这一作法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那么这一作法所特选的日子应是 A.1月1日 B.7月7日 C.8月13日 D.9月18日 2.(2009·四川甘孜州)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开始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D.中共七大的召开 3.(2009·山东威海)右图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反映的历 史事件发生于 A.1927年 B.1931年 C.1936年 D.1937年 4.(2009·山西)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5.(2009·江西)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前后坚持了十四年,经历 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其“局部抗战”开始 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台儿庄战役 6.(2009·广东揭阳)蒋介石在下列事件后对日本实行不抵抗政策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7.(2009·湖北恩施州)2009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会谈。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七七事变 D.中共七大的召开 8.(2009·福州市)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联合发动了对蒋介石的“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9.(2009·福建泉州安溪县)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主张和平解决,主要是因为 A.有助于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B.国民政府已经开始积极抗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 D.国共两党矛盾已经消除 10.(2009·广西河池)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的 A.九一八事变 B.北伐战争 C.红军长征 D.西安事变11.(2009·山东东营)某历史博物馆一展厅的主题词是:“发动‘兵谏’,逼蒋抗日”。与该展厅主题相对应的事件主要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台儿庄战役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以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发展史为例 课程标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本课重难点 1.重点: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以荣氏家族企业为例) 2.难点: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民族工业的发展概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以荣氏家族企业为例,了解 19世纪末至解放前,中国民族资本主发展概况;(2)归纳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各阶段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受个案,“情境再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故事讲述和逐层呈现,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形成不畏艰难、诚实守信的良好作风,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雄心壮志。 三、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这部分内容在初中已经学过,只是当时比较零散,而必修2则把有关民族资本主义的知识进行了整合。当然如果我们“炒冷饭”,那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根据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喜好发表见解,但又深入缺乏分析、归纳能力等特点来设计问题,以荣氏家族企业的个案展现,问题探究,故事讲述的方式,使他们的知识内化,能力提升,思想升华,增强同学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范例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启发教学法;绘图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这三人是什么关系?嫡系姻亲关系,是祖孙三人荣氏家族 “兵船”牌不仅开创了国货品牌的先河,也是民国时期企业家“以商立国”、“实业救国”的一个缩影。 “兵船”商标由文字与图形组成,企业名称:无锡茂新面粉公司,从右向左的书写,“ WUSICH FLOUR MILL ”为无锡茂新面粉公司的英译;中间是一艘乘风破浪,面向西方行驶的兵船图形及商标既体现出了当时民族资本家积极学习西方,接受新事物,富国强民的理想;同时也包含着中国文化中一帆风顺的寓意。名称“中国自制顶上面粉”“商部批准概免税厘”两行文字分到左右。 在特定历史环境下,荣氏家族的庞大商业帝国,成为中国百年来一个独一无二的传奇。见证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概况。 回顾上节课知识,,学生个别回答:19世纪六十七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原因、影响

2021高三政治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3第十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含解析

第十课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对应学生用书第202页核心素养术语必背 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2.科学精神:明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及如何培育、明确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要求及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3.法治意识: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掌握,不断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 4.公共参与: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通过主题演讲等形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1.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体现,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5.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6.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7.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普及科学知识,强化社会责任

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知识体系 考点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 (2)原因:①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3)措施:①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②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③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

中国近代史(选择判断)

中国近代史(选择、判断) 1、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2、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 3、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5、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6、《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7、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8、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9、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 务,是互相区别有互相紧密联系的。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10、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 11、1898年,德国强租山东的胶州湾,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 1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3、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4、老将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 15、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16、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7、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8、1894年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29、《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20、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21、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22、《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23、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24、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25、维新派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 26、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27、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28、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定了革命纲领。 29、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30、三民主义: (1)民族主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2)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31、1911年4月27日举行的广州起义,其中72位烈士的遗骸被葬于黄花岗,故起义也称 为“黄花岗起义”。 32、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3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34、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的果实之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

第十七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教学设计

第十七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内容标准】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重要步骤,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知道《义勇军进行曲》是抗日救亡运动中最杰出的音乐代表作品,结合其产生的历史背景,说出作品反映的时代主题。 了解西安事变发生和解决的过程,简要评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 多渠道收集有关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历史资料,通过声像等材料直观、全面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全貌。 学习《义勇军进行曲》,了解东北三省沦亡的原因和抗日救亡的呼声。 围绕“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等问题展开讨论,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了解日军对东北的蓄意侵略和肆意践踏行经,认识侵略战争的罪恶。 结合历史背景,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感受这首歌曲的巨大震撼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 二、教材分析 1931年,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激化,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对峙的单一格局被打破,中国近代历史进入了新的阶段——局部抗战时期。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更助长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日军不断发动新的更大规模的侵华战事,导致中日民族矛盾最终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西安事变使国共两党由对抗到合作,预示着联合抗日新局面的到来。因此,本课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册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重点 了解30年代日军对华侵略的过程和西安事变的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 对比蒋介石对日政策的变化,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初二的学生,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表现,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但认识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需要教师正确引导,适时点拨。因此,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以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集体朗读,单元提示,对本单元有个整体印象:局部危机—局部抗战;全面侵华—全民族抗战。世界形势。 教师导入,本节课学习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局部危机—局部抗战 新课学习

金一南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历史性选择

金一南: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历史性选择 金一南: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历史性选择——从我在英国皇家军科院学习的一段经历谈起 新中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为什么没有走君主立宪道路?为什么最终没有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道路?用理论来回答,洋洋万言不知能否讲清。我们还是用一种更加简练的方式。讲一段我在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的经历。 我在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的一段演讲经历 2000年的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防务管理”班,学员来自26个国家。第一周要选两名学员介绍各自国家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国土状况,既要讲“what”(是什么),还要讲“how”(为什么)。选谁上台讲,由抽签决定。南非军官麦克都林代表大家上台抽签。结果出来了:爱沙尼亚,中国。 课堂内轰的一下,军官们都大笑起来。反差的确太大了:爱沙尼亚很小,100多万人口。中国很大,人口12亿。爱沙尼亚刚刚从苏联分裂出来,中国则正在反对台湾独立。爱沙尼亚已经成为欧洲众多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员,中国则 — 1 — 是全世界惟一的社会主义大国。 第三天上午,爱沙尼亚军官先讲。 他的多媒体做得非常好,还有录像资料。10年前,爱沙尼亚与立陶宛、拉脱维亚三国200万人手拉手,要求独立。录像演播了BBC的航拍镜头:跨过桥梁、跨过高山、跨过原野,众多男女老少手拉手牵在一起,组成一条蜿蜒不断的人链,要求脱离苏联获得独立。这个镜头确实令人震撼。戈尔巴乔夫当年就是看了这个镜头后,同意波罗的海三国独立。他没有想到,苏联的解体从此开始。台下军官们对爱沙尼亚军官的讲述一片叫好。轮到我上台了。 爱沙尼亚军官讲他们怎样从社会主义体制下“解放”出来,我要讲中国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我做的多媒体很简单,没有爱沙尼亚军官那么多录像链接,没有煽情的视频镜头。最主要的只有两幅。 我先告诉大家第一幅,那是整整100年以前的1900年,中国是个跌倒的巨人。这一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大清王朝被迫签订空前丧权辱国的《庚子赔款协定》,赔偿各国白银四亿五千万两,沦为任列强入侵、掠夺、凌辱的不折不扣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 2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