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大学结构力学第七章位移法

武汉大学结构力学第七章位移法

结构力学课后解答:第7章__位移法

习题 7-1 试确定图示结构的位移法基本未知量数目,并绘出基本结构。 (a) (b) (c) 1个角位移3个角位移,1个线位移4个角位移,3个线位移 (d) (e) (f) 3个角位移,1个线位移2个线位移3个角位移,2个线位移 (g) (h) (i) 一个角位移,一个线位移一个角位移,一个线位移三个角位移,一个线位移7-2 试回答:位移法基本未知量选取的原则是什么?为何将这些基本未知位移称为关键位移?是否可以将静定部分的结点位移也选作位移法未知量? 7-3 试说出位移法方程的物理意义,并说明位移法中是如何运用变形协调条件的。 7-4 试回答:若考虑刚架杆件的轴向变形,位移法基本未知量的数目有无变化?如何变化? 7-5 试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绘出其内力图。 (a) 解:(1)确定基本未知量和基本结构 有一个角位移未知量,基本结构见图。 l 7- 32

Z 1M 图 (2)位移法典型方程 11110 p r Z R += (3)确定系数并解方程 i ql Z ql iZ ql R i r p 24031831 ,82 12 12 111= =-∴-== (4)画M 图 M 图 (b) 解:(1)确定基本未知量 1个角位移未知量,各弯矩图如下 4m 4m 4m

7- 34 1Z =1M 图 3 EI p M 图 (2)位移法典型方程 11110 p r Z R += (3)确定系数并解方程 1115 ,35 2p r EI R ==- 15 3502 EIZ -= 114Z EI = (4)画M 图 () KN m M ?图 (c) 解:(1)确定基本未知量 一个线位移未知量,各种M 图如下 6m 6m 9m

数据结构之迷宫求解实验报告武汉大学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迷宫求解问题实验 上机环境: DevC++ 二、程序设计相关信息 (1)实验题目:迷宫求解问题 问题描述: 实验题3.5 改进3.1.4节中的求解迷宫问题程序,要求输出如图3.14所示的迷宫的所有路径,并求最短路径长度及最短路径。 (2)实验项目组成: 本项目由一个原程序mg.cpp及mg.exe文件组成。 (3)实验项目的程序结构: (4)实验项目包含的函数的功能描述: mg[M+1][N+1] //构造迷宫二维数组,1表示墙不可走方块,0表示通道 mgpath(int xi,int yi,int xe,int ye) //求解路径为:(xi,yi)->(xe,ye) //采用顺序栈存储,进栈,回溯,退栈等

(5)算法描述: 求解迷宫从入口到出口的所有路径,从入口出发,顺某一个方向向前试探,对于可走的方块都进栈,并将这个可走发方位保存,且top+1,然后试探下一个方块,若下一个方块能走通则继续,否则则回溯到前一个方块,且top-1。为记录所有的路径调用Path[k]=Stack[k]记录,从次方块向不同方向去试探,已经走过的方块则为不可走方块。最后比较top值找到一条最短路径并输出。 试探路径过程的算法利用了“广度优先搜索遍历”算法。 流程图: (6)实验数据: 迷宫数组如下: int mg[M+1][N+1]={ {1,1,1,1,1,1},{1,0,0,0,1,1},{1,0,1,0,0,1}, {1,0,0,0,1,1},{1,1,0,0,0,1},{1,1,1,1,1,1}}; 实验结果:

三、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 6 #define N 6 #define Maxsize 100 int mg[M+1][N+1]={ {1,1,1,1,1,1}, {1,0,0,0,1,1}, {1,0,1,0,0,1}, {1,0,0,0,1,1}, {1,1,0,0,0,1}, {1,1,1,1,1,1} }; struct { int i; int j; int di; }Stack[Maxsize],Path[Maxsize]; int top=-1; int count=1; int min=Maxsize; int mgpath() {

结构力学[第八章矩阵位移法]课程复习

第八章矩阵位移法 一、基本内容及学习要求 本章内容包括:矩阵位移法的解题思路,单元刚度矩阵及其坐标变换,直接刚度法(先处理),等效结点荷载以及矩阵位移法应用中的问题。要求会用矩阵位移法计算结构的位移和内力。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达到: (1)掌握矩阵位移法的解题思路和步骤,了解矩阵位移法与位移法的内在联系。 (2)建立单元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明确单元刚度矩阵的特性及矩阵元素的物理概念。 (3)弄清坐标变换的含义,形成结构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 (4)借助定位向量,熟练应用直接刚度法(先处理)形成结构刚度矩阵。 (5)计算综合结点荷载。 (6)利用结构刚度方程求解结点位移进而计算杆端内力。 二、学习指导 (一)矩阵位移法的解题思路与步骤 矩阵位移法与位移法的解题思路基本相同,两者的差异仅在于前者从机算考虑,采用矩阵使公式规格化,以适应程序设计的要求,故解题步骤和处理方法都有所不同。为使读者抓住学习要领,现用简例扼要说明两者间的关系。 图8.1所示三跨连续梁承受结点集中力 偶作用。用位移法求解时若将其转化为三根两 端固定梁,按以下步骤直接建立位移法方程。 (1)把三根梁作为三个单元,利用转角位

移方程将其杆端弯矩表示成杆端位移的函数

矩阵位移法和位移法两者比较,求解过程基本相同,关键不同之处在于矩

阵位移法利用了K的组合特性,解算时绕过平衡条件直接建立结构刚度矩阵。下面对此作简要说明,使读者有大致的了解。 位移法通过单元刚度方程,利用平衡条件建立位移法方程,其系数由各单元刚度方程的系数组合而成。矩阵位移法则借助各单元刚度矩阵的元素直接形成结构刚度矩阵,只要把单元刚度矩阵的元素按其附标放到结构刚度矩阵的相应位置(有一方附标为零或两方附标均为零的元素不进入),再将同一位置的元素相加即可,故又称直接刚度法。这一过程归纳为“对号入座、同位相加”,本题按此即得 读者把K的建立过程与式(g)对照,不难发现二者的共同之处,其差别仅在于位移法的处理较为直观,矩阵位移法更加直接却稍嫌繁琐,以分别适应手算和机算的要求。读者了解这些特点,会使学习思路更加清晰。 (二)单元刚度矩阵 应用矩阵位移法必须首先进行单元分析,建立单元杆端力与杆端位移间的关系(单元刚度方程),其目的是找到单元杆端力与杆端位移间的转换矩阵——单元刚度矩阵(以下简称“单刚”)。单刚的形式和元素与所取坐标系关系密切,矩

武汉大学大学物理B教学内容

《大学物理B》(上) 教学内容(54学时) 教材:《大学基础物理》(第二版)科学出版社(教学范围从第1章至第12章,有下划线部分为教学内容) 《大学物理B》(下) 教学内容(54学时) 教材:《大学基础物理》(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教学范围从第13章至第26章,有下划线部分为教学内容) 第1章质点运动学 1.1质点运动的描述 1.1.1 参考系坐标系质点 1.1.2 位置矢量运动表达式 1.1.3 位移速度 1.1.4加速度 1.1.5两类基本问题 1.2 圆周运动的角量表示角量与线量的关系 1.2.1 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1.2.2 圆周运动的角量表示 1.2.3 角量与线量的关系 1.3 相对运动(不单独命题,掌握简单应用) 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 第2章牛顿运动定律 2.1 牛顿运动定律 2.1.1 牛顿第一定律 2.1.2牛顿第二定律 2.1.3牛顿第三定律 2.2 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建议自学) 2.2.1国际单位制 2.2.2量纲 2.3 常见力与基本力 2.3.1 基本力 2.3.2 常见力 2.4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2.4.1第一类典型问题 (积分类型) 2.4.2第二类典型问题 (求导类型) 2.5 非惯性系惯性力

2.5.1非惯性系 2.5.2平动惯性力和离心惯性力**2.5.3科里奥利力 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 第3章运动的守恒定律 3.1 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3.1.1冲量动量质点动量定理 3.1.2 质点系动量定理 3.1.3 动量守恒定律3.2质心质心运动定理(只讲不考) 3.2.1质心 3.2.2质心运动定理 3.3 角动量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 3.3.1 质点的角动量 3.3.2 质点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 3.3.3 质点系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 3.4 功质点动能定理 3.4.1 功 3.4.2 功率 3.4.3质点动能定理 3.5 保守力势能 3.5.1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 3.5.2常见保守力的功及其势能形式 3.5.3 势能曲线3.6 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3.6.1质点系动能定理 3.6.2 功能原理 3.6.3机械能守恒定律 3.7碰撞 3.7.1 恢复系数 3.7.2 完全弹性碰撞 3.7.3完全非弹性碰撞 3.8 能量守恒定律*对称性与守恒定律 3.8.1能量守恒定律*3.8.2对称性与守恒定律 思考题习题思考与探索 第4章刚体力学 4.1 刚体的基本运动 4.1.1 平动 4.1.2 转动 4.2 刚体定轴转动的描述 4.2.1 刚体转动的角速度及角加速度 4.2.2 匀变速转动的公式 4.3 力矩转动定律转动惯量 4.3.1 力矩 4.3.2 转动定律 4.3.3 转动惯量**4.3.4平行轴定理正交轴定理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数据结构(图)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数据结构(图)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 1.下列关于无向连通图特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2009年全国试题7(2分)】I.所有顶点的度之和为偶数Ⅱ.边数大于顶点个数减1Ⅲ.至少有一个顶点的度为1 (分数:2.00) A.只有I √ B.只有Ⅱ C.I和Ⅱ D.I和Ⅲ 解析:解析:无向图中一条边要连接两个顶点,因此顶点的度数之和必为偶数。n个顶点的无向连通图至少需要n-1条边。无向连通图并不要求“至少有一个顶点的度为1”。 2.若无向图G=(V,E)中含有7个顶点,要保证图G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连通的,则需要的边数最少是( )。【2010年全国试题7(2分)】 (分数:2.00) A.6 B.15 C.16 √ D.21 解析:解析:要保证n个顶点的无向图G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连通的,则需要先由n-1个顶点组成完全图,从第n个顶点引一条到n-1任一顶点的边,则图肯定是连通的。本题先由6个顶点组成完全图,需要6(6-1)/2=15条边,故按题目要求“需要的边数最少”是15+1=16。 3.对下图进行拓扑排序,可以得到不同拓扑序列的个数是( )。【2010年全国试题8(2分) (分数:2.00) A.4 B.3 √ C.2 D.1 解析: 4.下列关于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2011年全国试题8(2分)】I.回路是简单路径Ⅱ.存储稀疏图,用邻接矩阵比邻接表更省空间Ⅲ.若有向图中存在拓扑序列,则该图不存在回路 (分数:2.00) A.仅Ⅱ B.仅I、Ⅱ C.仅Ⅲ√ D.仅I、Ⅲ 解析:解析:图中第1个顶点和最后一个顶点相同的路径称为回路或环。序列中所有顶点不重复出现的路径称为简单路径,邻接矩阵的大小只和顶点个数相关,存储稀疏图,用邻接表比邻接矩阵更省空间。拓扑序列成功的前提是有向图中不存在回路。 5.对有n个结点、e条边且使用邻接表存储的有向图进行广度优先遍历,其算法时间复杂度是( )。【2012年全国试题5(2分)】 (分数:2.00) A.O(n) B.O(e) C.O(n+e) √ D.O(n×e)

武汉大学C2016大学物理C期末试卷(A)

武汉大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 大学物理C 期末试卷(A 卷) 命题人:黄慧明 审题人:沈黄晋,艾志伟 姓名 学号 班号 成绩 . 一.填空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一质点的运动表达式为2()8m 4r t ti t j ,该质点在任意时刻t 的速度为 ,加速度为 。 2.质量2m kg 的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为22(53)m/s a x i 。如果该质点在0x 处时速度00 v ,则它运动到4m x 处时速度的大小为 。 3.一质点在力(32)F t i N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在03 秒内,力的冲量为 。 4.(理工专业学生做)如图所示,一长为l 质量为m 的匀质细杆OA 可绕通过其一端O 且与杆垂直的水平光滑固定轴转动。将 细杆从与水平方向成o 60的位置无初转速地将其释放,则当杆转至水平位置时的角加速度为 ,此时A 端的线加速度为 。(细杆对轴的转动惯量为2 13 I ml ) 4 .(医学药学专业学生做)某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0.5m 处,欲 使他能看清远物,应配屈光度为 的 (凸或凹透镜)。 5.如图所示,电场强度为E 的均匀电场与半径为a 的半球面的轴线平行,则通过此半球面的电通量为: 。 6.一根无限长的载流导线被弯曲成如图所示形状,其中bc 段是半径为R 的半圆弧,cd 段与ab 段垂直,导线中的电流强度为I ,则半圆弧圆心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 7.如图所示,把一半径为R 的半圆形导线ab 置于磁感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中,当导线以速率v 水平向右平动时,导线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 , 端电势较高。 a b a E

武汉大学数据结构考试题(附答案)

1. 下面程序段的执行次数为( A ) for(i=0;i<n-1;i++) for(j=n;j>i;j--) state; A. n(n+2)2 B .(n-1)(n+2)2 C. n(n+1)2 D. (n-1)(n+2) 2. 一个向量第一个元素的存储地址是100,每个元素的长度为2,则第5个元素的地址是 ( B )A. 110 B .108 C. 100 D. 120 3. 一个栈的入栈序列是a,b,c,d,e,则栈的不可能的输出序列是( C )A. edcba B .decba C. dceab D. abcde 4. 循环队列用数组A[0,m-1]存放其元素值,已知其头尾指针分别是front和rear,则当前 队列中的元素个数是( D ) A. (rear-front+m)%m B .read-front+1C. read-front-1 D. read-front 5.不带头结点的单链表head为空的判定条件是( A )A. head=NULL B .head-next=NULLC. head-next=head D. head!=NULL 6.在一个单链表中,若p所指的结点不是最后结点,在p之后插入s所指结点,则执行( B) A. s-next=p;p-next=s; B .s-next=p-next;p-next=s; C. s-next=p-next;p=s; D. p-next=s;s-next=p; 7. 从一个具有n个结点的单链表中查找其值等于x结点时,在查找成功的情况下,需平均 比较多少个结点( D )A. n B .n2 C. (n-1)2 D. (n+1)28.从一个栈顶指针为HS 的链栈中删除一个结点时,用x保存被删结点的值,则执行( D )A. x=HS;HS=HS-next;B .x=HS-data;C. HS=HS-next;x=HS-data;D. x=HS-data;HS=HS-next; 9.串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其特殊性体现在( B ) A. 可以顺序存储 B .数据元素是一个字符C. 可以链接存储 D. 数据元素可以是多个字 符11.二维数组M的元素是4个字符(每个字符占一个存储单元)组成的串,行下标i的 范围从0到4,列下标j的范围从0到5,M按行存储时元素M[3][5]的起始地址与M按列存 储时下列哪一元素的起始地址相同( B ) A. M[2][4] B .M[3][4] C. M[3][5] D. M[4][4] 12. 数组A中,每个元素A的长度为3个字节,行下标i从1到8,列下标j从1到10, 从首地址SA开始连续存放在存储器内,该数组按行存放时,元素A[8][5]的起始地址为 ( C )A. SA+144 B .SA+180 C. SA+222 D. SA+225

武汉大学数据结构考试试题(附答案) (2)

1. 下面程序段的执行次数为(A ) for(i=0;i<n-1;i++) for(j=n;j>i;j--) state; A. n(n+2)2 B .(n-1)(n+2)2 C. n(n+1)2 D. (n-1)(n+2) 2. 一个向量第一个元素的存储地址是100,每个元素的长度为2,则第5个元素的地址是( B ) A. 110 B .108 C. 100 D. 120 3. 一个栈的入栈序列是a,b,c,d,e,则栈的不可能的输出序列是( C )A. edcba B .decba C. dceab D. abcde 4. 循环队列用数组A[0,m-1]存放其元素值,已知其头尾指针分别是front和rear,则当前队列中的元素个数是( D ) A. (rear-front+m)%m B .read-front+1C. read-front-1 D. read-front 5.不带头结点的单链表head为空的判定条件是( A )A. head=NULL B .head-next=NULLC. head-next=head D. head!=NULL 6.在一个单链表中,若p所指的结点不是最后结点,在p之后插入s所指结点,则执行(B) A. s-next=p;p-next=s; B .s-next=p-next;p-next=s; C. s-next=p-next;p=s; D. p-next=s;s-next=p; 7. 从一个具有n个结点的单链表中查找其值等于x结点时,在查找成功的情况下,需平均比较多少个结点( D )A. n B .n2 C. (n-1)2 D. (n+1)28.从一个栈顶指针为HS的链栈中删除一个结点时,用x保存被删结点的值,则执行( D )A. x=HS;HS=HS-next;B .x=HS-data;C. HS=HS-next;x=HS-data;D. x=HS-data;HS=HS-next; 9.串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其特殊性体现在( B ) A. 可以顺序存储 B .数据元素是一个字符C. 可以链接存储 D. 数据元素可以是多个字符11.二维数组M的元素是4个字符(每个字符占一个存储单元)组成的串,行下标i的范围从0到4,列下标j的范围从0到5,M按行存储时元素M[3][5]的起始地址与M按列存储时下列哪一元素的起始地址相同( B ) A. M[2][4] B .M[3][4] C. M[3][5] D. M[4][4] 12. 数组A中,每个元素A的长度为3个字节,行下标i从1到8,列下标j从1到10,从首地址SA开始连续存放在存储器内,该数组按行存放时,元素A[8][5]的起始地址为( C )A. SA+144 B .SA+180 C. SA+222 D. SA+225 13. 设高度为h的二叉树上只有度为0和度为2的结点,则此类二叉树中所包含的结点数至少为:( B )A. 2h B .2h-1 C. 2h+1 D. h+1 14. 已知某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序列是dabec,中序遍历序列是debac,它的前序遍历序列是 ( D )A. acbed B .decab C. deabc D. cedba 15. 树的基本遍历策略可分为先根遍历和后根遍历;二叉树的基本遍历策略可分为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这里,我们把由树转化得到的二叉树叫做这棵树对应的二叉树。下列结论哪个正确( A )A. 树的先根遍历序列与其对应的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序列相同 B .树的后根遍历序列与其对应的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序列相同C. 树的先根遍历序列与其对应的 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相同 D. 以上都不对16. 具有6个顶点的无向图至少应有多少条边才能确保是一个连通图 ( A )A. 5 B .6 C. 7 D. 8 17. 顺序查找法适合于存储结构为( B )的线性表 A. 散列存储B .顺序存储或链接存储C. 压缩存储 D. 索引存储 18.采用顺序查找方法查找长度为n的线性表每个元素的平均查找长度为( C )A. n B .n2 C. (n+1)2 D. (n-1)2

新编大学物理_桑建平_丁么明_丁世学_武汉大学出版社_习题解答[1]

第1章 质点运动学 一、选择题 题1.1 : 答案:[B] 提示:明确?r 与r ?的区别 题1.2: 答案:[A] 题1.3:答案:[D]提示:A 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的加速运动, B 切向加速度, C 明确标、矢量的关系,加速度是 d dt v 题1.4: 答案:[C]提示: 2 1 r r r ?= -,12 ,R R r j r i ==-,21v v v ?=-,12,v v v i v j =-=- 题1.5: 答案:[D] 提示:t=0时,x=5;t=3时,x=2得位移为-3m ; 仅从式x=t 2-4t+5=(t-2)2 +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2,质点有往返 题1.6: 答案:[D]提示:a=2t=d dt v ,2224t v tdt t ==-?,02 t x x vdt -=?,即可得D 项 题1.7: 答案:[D] 北 v 风 v 车1v 车2 提示: 21=2v v 车车,理清=+v v v 绝相对牵的关系 二、填空题 题1.8: 答案: 匀速(直线),匀速率 题1.9: 答案:2 915t t -,0.6 提示: 2915dx v t t dt ==-,t=0.6时,v=0 题1.10: 答案:(1)21192 y x =-

(2)24t -i j 4-j (3)411+i j 26-i j 3S 提示: (1) 联立2 2192x t y t =??=-?,消去t 得:21192y x =-,dx dy dt dt =+v i j (2) t=1s 时,24t =-v i j ,4d dt = =-v a j (3) t=2s 时,代入22(192)x y t t =+=+-r i j i j 中得411+i j t=1s 到t=2s ,同样代入()t =r r 可求得26r ?=-i j , r 和v 垂直,即0?=r v ,得t=3s 题1.11: 答案:2 12/m s 提示:2(2)2412(/)dv d x a v x m s dt dt ===== 题1.12: 答案:1/m s 提示: 200 t dv v v dt t dt =+=?,11/t v m s ==,20 1332t v dt t R θπ===? ,r π?== 题1.13: 答案:2 015()2 t v t gt -+- i j 提示: 先对2 0(/2)v t g t =-r j 求导得,0()y v gt =-v j 与5=v i 合成得05()v g t =- +-v i j 合 2 01=5()2 t v t gt -+-∴?r v i j t 合 合dt= 题1.14: 答案:8, 2 64t 提示:8dQ v R Rt dt τ==,88a R τ==,2 264n dQ a R t dt ?? == ??? 三、计算题 题1.15:

结构力学-第7章 位移法

第7章位移法 一. 教学目的 掌握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正确的判断位移法基本未知量的个数; 熟悉等截面杆件的转角位移方程; 熟练掌握用位移法计算荷载作用下的刚架的方法 了解位移法基本体系与典型方程的物理概念和解法。 二. 主要章节 §7-1 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7-2 杆件单元的形常数和载常数—位移法的前期工作 §7-3 位移法解无侧移刚架 §7-4 位移法解有侧移刚架 §7-5 位移法的基本体系 §7-6 对称结构的计算 *§7-7支座位移和温度改变时的位移法分析(选学内容) §7-8小结 §7-9思考与讨论 三. 学习指导 位移法解超静定结构的基础是确定结构的基本未知量以及各个杆件的转角位移方程,它不仅可以解超静定结构,同时还可以求解静定结构,另外,要注意杆端弯矩的正负号有新规定。 四. 参考资料 《结构力学(Ⅰ)-基本教程第3版》P224~P257 第六章我们学习了力法,力法和位移法是计算超静定结构的两个基本方法,力法发展较早,位移法稍晚一些。力法把结构的多余力作为基本未知量,将超静定结构转变为将定结构,按照位移条件建立力法方程求解的;而我们今天开始学的这一章位移法则是以结构的某些位

移作为未知量,先设法求出他们,在据以求出结构的内力和其他位移。由位移法的基本原理可以衍生出其他几种在工程实际中应用十分普遍的计算方法,例如力矩分配法和迭代法等。因此学习本章内容,不仅为了掌握位移法的基本原理,还未以后学习其他的计算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应用微机计算所用的直接刚度法也是由位移法而来的,所以本章的内容也是学习电算应用的一个基础。 本章讨论位移法的原理和应用位移法计算刚架,取刚架的结点位移做为基本未知量,由结点的平衡条件建立位移法方程。位移法方程有两种表现形式:①直接写平衡返程的形式(便于了解和计算)②基本体系典型方程的形式(利于与力法及后面的计算机计算为基础的矩阵位移法相对比,加深理解) §7-1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1.关于位移法的简例 为了具体的了解位移法的基本思路,我们先看一个简单的桁架的例子:课本P225。图7-1和图7-2所示。 (a)(a) (b) (b)

武大数据库原理试题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2002—2003 学年度第一学期 2000级 A卷 《数据库原理》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专业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关系模型的三种完整性约束为。 2.数据库中常用的数据模型有、、、。 3.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指; 提供的两个独立性是指。 4.SQL的集合处理方式与宿主语言单记录处理方式之间通过进行协调。 5.数据库恢复的基本原理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 1. 通常所说的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数据库(DB)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DBMS包含DB和DBS B. DB包含DBS和DBMS C. DBS包含DB和DBMS D.三者无关 ( ) 2. 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的划分,有利于保持数据库的 A. 数据独立性 B. 数据安全性 C. 结构规范化 D. 操作可行性 ( ) 3.设关系R和S的属性个数为2和3,那么R S与下列等价。 2>1 A. σ2>1(R S) B. σ2>3(R S) C. σ2>1(R S) D. σ1>2(R S) ( ) 4. 关系数据库系统进行的处理,是为了提高效率。

A.视图定义 B.最高范式的规范化 C.可串性化 D.查询优化 ( ) 5. SQL中,谓词EXISTS用来测试一个结果集合是否 A. 为非空集合 B. 有两行相同 C. 行都不相同 D. 属性值均为空值 ( ) 6. SQL和宿主语言的接口是: A. DBMS B. OS C. DML D. 主变量 ( ) 7. 已知关系模式R={A,B,C,D,E},函数依赖集为{A→D,B→C,E→A},则该关系模式的候选码是: A.AB B. BE C.CD D. DE ()8. 事务的原子性是指 A.事务中包括的所有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B.事务一旦提交,对数据库的改变是永久的 C. 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并发的其他事务是隔离的 D.事务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9. 下面哪种不属于数据库安全技术 A.存取控制 B.视图 C.镜像 D.审计 ()10. 在关系模式R(C,S,Z)中,有函数依赖集F={(C,S)→Z,Z→C},则R能达到 A. 1NF B. 2NF C. 3NF D. BCNF 三.判断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关系数据库中,用户只能通过基本关系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 ()2. 若关系模式R中的属性全部是主属性,则R必定是BCNF。 ()3. 若事务T1对数据对象A上了IS锁,则事务T2不能对数据对象A上SIX锁。()4. 规范化过程中,关系的分解不是唯一的。 ()5. 查询优化时,尽可能先做笛卡尔积。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数据库设计的几个阶段及其主要任务是什么?

《结构力学习题集》第8章位移法

第8章 位移法 习 题 一、判断题: 1、位移法未知量的数目与结构的超静定次数有关。 ( ) 2、位移法的基本结构可以是静定的,也可以是超静定的。 ( ) 4、位移法典型方程的物理意义反映了原结构的位移协调条件。 ( ) 5、图示结构,当支座B 发生沉降?时,支座B 处梁截面的转角大小为12 ./?l ,方向为顺时针方向,设EI =常数。 ( ) 6、图示梁之 EI =常数,当两端发生图示角位移时引起梁中点C 之竖直位移为(/)38l θ(向下)。 ( ) /2 /2 2l l θ θ C 7、图示梁之EI =常数,固定端A 发生顺时针方向之角位移θ,由此引起铰支端B 之转角(以顺时针方向为正)是-θ/2 。 ( ) 8、用位移法可求得图示梁B 端的竖向位移为ql EI 324/。 ( ) q l 9、结 构 按 位 移 法 计 算 时 , 其 典 型 方 程 的 数 目 与 结 点 位 移 数 目 相 等 。( ) 10、位移法求解结构内力时如果P M 图为零,则自由项1P R 一定为零。 ( ) 11、超 静 定 结 构 中 杆 端 弯 矩 只 取 决 于 杆 端 位 移 。 ( ) 12、图示梁之 EI =常数,当两端发生图示角位移时引起梁中点C 之竖直位移为(/)38l θ(向下)。

/2 /2 2l l θ θ C 二、填空题: 13、判断下列结构用位移法计算时基本未知量的数目。 (1) (2) (3) (4) (5) (6) EI EI EI EI 2EI EI EI EI EA EA a b EI= EI=EI= 24442 第13题 14、位移法可解超静定结构、静定结构,位移法典型方程体现了_______条件。 15、图示梁A 截面的角位移φA = ____________。(杆长l , 荷载作用在中点) 16、图示结构,M AB = __________。 EI =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数据结构06级试题(A)含答案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2006年-2007学年第二学期“数据结构”考试试题(A ) 姓名 学号(序号)_ 答案隐藏 班号 要求:所有的题目的解答均写在答题纸上(每张答题纸上要写清楚姓名、班号和学号),需写清楚题目的序号。每张答题纸都要写上姓名和序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在存储数据时,通常不仅要存储各数据元素的值,而且还要存储 c 。 A. 数据的处理方法 B. 数据元素的类型 C. 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D. 数据的存储方法 2. 下述函数中对应的渐进时间复杂度(n 为问题规模)最小是 。 A.T1(n)=nlog 2n+5000n B.T2(n)=n 2-8000n C.T3(n)= n n 2 log -6000n D.T4(n)=1000nlog 2n+7000log 2n 3. 设线性表有n 个元素,以下操作中, 在顺序表上实现比在链表上实现效率更高。 A.输出第i(1≤i≤n)个元素值 B.交换第1个元素与第2个元素的值 C.顺序输出这n 个元素的值 D.输出与给定值x 相等的元素在线性表中的序号 4. 设n 个元素进栈序列是p 1,p 2,p 3,…,p n ,其输出序列是1,2,3,…,n ,若p 3=3,则p 1的值 。 A.可能是2 B.一定是2 C.不可能是1 D.一定是1 5. 以下各种存储结构中,最适合用作链队的链表是 。 A.带队首指针和队尾指针的循环单链表 B.带队首指针和队尾指针的非循环单链表 C.只带队首指针的非循环单链表 D.只带队首指针的循环单链表 6. 对于链串s (长度为n ,每个结点存储一个字符),查找元素值为ch 的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 A.O(1) B.O(n) C.O(n 2) D.以上都不对 7. 设二维数组A[6][10],每个数组元素占用4个存储单元,若按行优先顺序存放的数组元素a[3][5]的存储地址为1000,则a[0][0]的存储地址是 。 A.872 B.860 C.868 D.864 8. 一个具有1025个结点的二叉树的高h 为 。 A.11 B.10 C.11~1025 D.12~1024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上下册全)武汉大学出版社 习题3详解

3-1 有一半径为R 的水平圆转台,可绕通过其中心的竖直固定光滑轴转动,转动惯量为J ,开始时转台以匀角速度ω0转动,此时有一质量为m 的人站在转台中心,随后人沿半径向外跑去,当人到达转台边缘时,转台的角速度为 [ ] A. 2ωmR J J + B. 02 )(ωR m J J + C. 02 ωmR J D. 0 ω 答案:A 3-2 如题3-2图所示,圆盘绕O 轴转动。若同时射来两颗质量相同,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并在一直线上运动的子弹,子弹射入圆盘后均留在盘内,则子弹射入后圆盘的角速度ω将:[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无法判断. 题3-2 图 答案: C 3-3 芭蕾舞演员可绕过脚尖的铅直轴旋转,当她伸长两手时的转动惯量为J 0,角速度为ω0,当她突然收臂使转动惯量减小为J 0 / 2时,其角速度应为:[ ] A. 2ω0 . B. ω0 . C. 4ω0 . D. ω 0/2. 答案:A 3-4 如题3-4图所示,一个小物体,位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与一绳的一端相连结,绳的另一端穿过桌面中心的小孔O . 该物体原以角速度ω 在半径为R 的圆周上绕O 旋转,今将绳从小孔缓慢往下拉.则物体:[ ] A. 动量不变,动能改变; 题3-4图 B. 角动量不变,动量不变; C. 角动量改变,动量改变; D. 角动量不变,动能、动量都改变。 答案:D 3-5 在XOY 平面内的三个质点,质量分别为m 1 = 1kg, m 2 = 2kg,和 m 3 = 3kg,位置坐标(以米为单位)分别为m 1 (-3,-2)、m 2 (-2,1)和m 3 (1,2),则这三个质点构成的质点组对Z 轴的转动惯量J z = . 答案: 38kg ·m 2 3-6 如题3-6图所示,一匀质木球固结在一细棒下端,且可绕水平光滑固定轴O 转动,今有一子弹沿着与水平面成一 角度的方向击中木球并嵌于其中,则在此击中过程中,木球、子弹、细棒系统对o 轴的 守恒。木球 被击中后棒和球升高的过程中,对木球、子弹、细棒、地球 题3-6图 v v m m ω O O R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上下册全武汉大学出版社 习题3详解

3-1 有一半径为R 的水平圆转台,可绕通过其中心的竖直固定光滑轴转动,转动惯量为J,开始时转台以匀角速度ω0转动,此时有一质量为m 的人站在转台中心,随后人沿半径向外跑去,当人到达转台边缘时,转台的角速度为 [ ] A 、 2 ωmR J J + B 、 02)(ωR m J J + C 、 02 ωmR J D 、 0ω 答案:A 3-2 如题3-2图所示,圆盘绕O 轴转动。若同时射来两颗质量相同,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并在一直线上运动的子弹,子弹射入圆盘后均留在盘内,则子弹射入后圆盘的角速度ω将:[ ] A 、 增大、 B 、 不变、 C 、 减小、 D 、 无法判断、 题3-2 图 答案: C 3-3 芭蕾舞演员可绕过脚尖的铅直轴旋转,当她伸长两手时的转动惯量为J 0,角速度为ω0,当她突然收臂使转动惯量减小为J 0 / 2时,其角速度应为:[ ] A 、 2ω0 、 B 、 ω0 、 C 、 4ω0 、 D 、 ω 0/2、 答案:A 3-4 如题3-4图所示,一个小物体,位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与一绳的一端相连结,绳的另一端穿过桌面中心的小孔O 、 该物体原以角速度ω 在半径为R 的圆周上绕O 旋转,今将绳从小孔缓慢往下拉.则物体:[ ] A 、 动量不变,动能改变; 题3-4图 B 、 角动量不变,动量不变; C 、 角动量改变,动量改变; D 、 角动量不变,动能、动量都改变。 答案:D 3-5 在XOY 平面内的三个质点,质量分别为m 1 = 1kg, m 2 = 2kg,与 m 3 = 3kg,位置坐标(以米为单位)分别为m 1 (-3,-2)、m 2 (-2,1)与m 3 (1,2),则这三个质点构成的质点组对Z 轴的转动惯量J z = 、 答案: 38kg ·m 2 3-6 如题3-6图所示,一匀质木球固结在一细棒下端,且可绕水平光滑固定轴O 转动,今有一子弹沿着与水平面成一 角度的方向击中木球并嵌于其中,则在此击中过程中,木球、子弹、细棒系统对o 轴的 守恒。木球被 击中后棒与球升高的过程中,对木球、子弹、细棒、地球 题3-6图 v v m m ω O O R

结构力学位移法题及答案

超静定结构计算——位移法 一、判断题: 1、判断下列结构用位移法计算时基本未知量的数目。 (1) (2) (3) (4) (5) (6) EI EI EI EI 2EI EI EI EI EA EA a b EI= EI=EI= 24442 2、位移法求解结构内力时如果P M 图为零,则自由项1P R 一定为零。 3、位移法未知量的数目与结构的超静定次数有关。 … 4、位移法的基本结构可以是静定的,也可以是超静定的。 5、位移法典型方程的物理意义反映了原结构的位移协调条件。 二、计算题: 12、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横梁刚度EA →∞,两柱线刚度 i 相同。 2 13、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E I =常数。

l l/2l/2 % 14、求对应的荷载集度q。图示结构横梁刚度无限大。已知柱顶的水平位移为 () 5123 /() EI→。 12m12m 8m q 15、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图。EI =常数。 l l l l 16、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求出未知量,各杆EI相同。 4m 19、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图。 q l l

[ 20、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各杆EI =常数,q = 20kN/m 。 23、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EI =常数。 l l 2 24、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EI =常数。 l q l 29、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设各杆的EI 相同。 q q l l /2/2 ! 32、用位移法作图示结构M 图。 E I =常数。

武汉大学大学物理B(上)考试试卷

2013年大学物理B (上)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时长:90分钟 专业 班号 学号 姓名 1、(本题15分)一质量为m 的质点在O-xy 平面上运动,其位置矢量为 j t b i t a r ωωsin cos +=(SI) 式中a 、b 、ω 是正值常量,且a >b . 试求: (1)质点在任意时刻的速率v ,以及在A 点(a ,0)时和B 点(0,b )时的速度A v 和B v ; (2)当质点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合外力所做的功; (3)质点在任一时刻对于坐标原点的角动量。 2、(本题15分)已知一质量为m 的质点在x 轴上运动,质点只受到指向原点的引力的作用,引力大小与质点离原点的距离x 的平方成反比,即2 /x k f -=,k 是比例常数.设质点在 0x x =时的速率为0v ,且向x 轴正方向运动,(0x 、0v 均大于零)。试求 (1)质点能到达的最远位置坐标m ax x ; (2)当质点在该引力的作用下,由0x 处运动到20x 处时引力做的功; (3)若以0x 处为该引力场的零势能点,求质点在20x 处的引力势能。 3、(本题15分)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要让卫星在一个大的椭圆形转移轨道上运动若干圈,如图所示。设卫星质量kg 500=m ,椭圆轨道近地点的高度为 km 14001=h ,远地点的高度(也就是同步轨道的高度)km 000 362=h 。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运动到远 地点时再利用火箭推力使之进入同步轨道。已知:地球赤道半径km 6378=R ,地球质量 =M 5.982410?kg ,万有引力常量G 2211kg m N 1067.6--???=。试求: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以无限远处为引力势能的零势能点,求卫星在同步轨道上运动时的机械能。 (2)卫星在转移轨道上运动时,它在近地点的速率1v 和远地点的速率2v 。 4.(本题12分)质量为1m 和2m 的两物体A 、B 分别悬挂在如图所示的组合轮两端。设两轮的半径分别为R 和r ,转动惯量为别为1I 和2I ,轮轴上的摩擦可以忽略不计,轮与绳之间没有相对滑动,轻绳不可伸长。试求两物体的加速度和绳的张力。 转移轨道

2011年数据结构本科试题及答案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2011年-2012学年第一学期“数据结构”考试试题(A) 要求:所有的题目的解答均写在答题纸上,需写清楚题目的序号。每张答题纸都要写上姓名和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各选项中属于逻辑结构的是。 A.哈希表 B.有序表 C.单链表 D.顺序表 2. 对于数据结构,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数据的逻辑结构与数据元素本身的形式和内容无关 B.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数据的各数据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C.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 D.数据项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3. 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表明该算法的。 A.问题规模是n2 B.执行时间等于n2 C.执行时间与n2成正比 D.问题规模与n2成正比 4. 通常在单链表中增加一个头节点,其目的是为了。 A.使单链表至少有一个节点 B.标识表节点中首节点的位置 C.方便单链表运算的实现 D.说明单链表是线性表的链式存储 5. 删除某个双链表中的一个节点(非首、尾节点),需要修改个指针域。 A.1 B.2 C.3 D.4 6. 栈和队列是两种不同的数据结构,但它们中的元素具有相同的。 A.抽象数据类型 B.逻辑结构 C.存储结构 D.运算 7. 元素a、b、c、d、e依次进入初始为空的栈中,若元素进栈后可停留、可出栈,直到所有的元素都出栈,则所有可能的出栈序列中,以元素d开头的序列个数是。 A.3 B.4 C.5 D.6 8. 设环形队列中数组的下标是0~N-1,其头尾指针分别为f和r(f指向队列中队头元素的前一个位置,r指向队尾元素的位置),则其元素个数为。 A.r-f B.r-f-1 C.(r-f)%N+1 D.(r-f+N)%N 9. 已知循环队列存储在一维数组A[0..n-1]中,且队列非空时front和rear分别指向队头元素和队尾元素。若初始时队列空,且要求第一个进入队列的元素存储在A[0]处,则初始时front和rear的值分别是。 A.0,0 B.0,n-1 C.n-1,0 D.n-1,n-1 10. 对于n阶(n≥2)对称矩阵,采用压缩方法以行序优先存放到内存中,则需要个存储单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