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doc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布鲁纳儿童认知发展1.动作表征第一年思维只是身体动作2.形象表征第二年有了心理表象3.符号表征6岁或7岁以后开始归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第一章绝对决定论华生环境决定论共同决定论代表人物●辐合论的倡导者斯腾●格赛尔思想:支配发展的因素是成熟和学习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德国普莱尔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第二章人体的发展速度是不等速的,身体各系统的发展不平衡正常的发展遵循原则:头尾原则和远近原则动作发展的规律从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第三章视觉偏爱茨婴儿天生偏爱某种特殊刺激深度知觉即立体知觉或三维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视崖实验表明婴儿早就有了深度知觉,很可能在出生后六个月形成的第四章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婴儿通过外显的行为影响世界,以此来认识世界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能利用表征来思考客体和事件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获得运算概念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心理运算可以得到充分利用,能够理解高度抽象的概念最近发展区: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指儿童在成人或更有能力的同伴指导下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决定教师不可能对所有儿童的最近发展区都有很好的认识,为学生提供某个情境下的发展支架更为合适第六章先天论乔姆斯基的先天语言能力说他假设人脑中有一种先天的与生俱来的语言获得机制,包括人类语言的普遍语法和对语言材料进行操作的程序学术界的批评:完全是思辨的产物忽视言语环境和语言经验的作用儿童语言不是成人语言的翻版,有其自己的发展模式第七章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流体智力:一种先天以生物学为基础的,随神经系统的成熟不断发展,相对不受环境和教育等因素影响晶体智力:后天通过教育,文化和社会环境等因素而发展起来的智力智力的成长曲线13岁之前是智力快速发展的时期,25岁以后智力停止增长智力发展的差异一个人群中,智力水平会有很大的不同,高低可以相差很悬殊第八章天生的情绪表达能力婴儿的微笑和出声的笑第一阶段自发的微笑0-5周称源性微笑或反射性微笑用嘴做怪相中枢神经系统活动不稳定有关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由外源性刺激引起的微笑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怯生儿童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的害怕反应称为怯生影响怯生的因素:父母是否在场环境的熟悉性陌生人的特点抚养者的多少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婴儿接受的刺激的多少第九章弗洛伊德是个本能决定论者,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因是本能,尤其是性本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区别●弗洛伊德特别强调本能的作用,本我的力量,自我只是本我和超我的奴隶;埃里克森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理智的力量●弗洛伊德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时,仅把儿童囿于母亲-儿童-父亲狭隘的关系中,埃里克森把儿童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弗洛伊德对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只到青春期为止,埃里克森把个性发展的阶段贯穿到人的一生●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埃里克森认为人的本性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儿童出生以后都可能存在向恶或向善发展的可能性,他对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持乐观态度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埃里克森心理社会理论的八个阶段1.信任对不信任出生-1岁培养儿童对周围的信任感,发展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我能相信别人吗?2.自主对羞愧怀疑1岁-3岁发展自主性我能独自行走吗?3.主动对疚3岁-6岁发展良心,获得性别角色我能成功地执行自己的计划吗?4.勤奋对自卑6岁-12岁许多人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习惯可以追溯到本阶段的勤奋感与别人相比我是有能力的吗?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岁-20岁发展自我同一感,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感自我同一感: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串感觉实现了自我同一感的青少年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体验:●他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
(完整版)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和行为特征的学科,旨在了解儿童在不同阶段的认知、情感、社会和性别发展等方面的变化。
它对于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介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理论,进一步探讨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1. 儿童的身体和感知发展儿童在早期的身体和感知发展中,经历了从无法抬头,到会爬行、站立,再到最终掌握走路的过程。
同时,他们的感官也逐渐成熟,能够感知并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 儿童的认知发展在认知发展方面,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也会逐渐发展。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从而解释了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和能力。
3. 儿童的情感和社交发展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在儿童心理学中也占据重要位置。
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逐渐学会体验和表达各种情感,并与他人建立起情感联系。
同时,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建立对儿童的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 儿童的性别和身份认同在性别和身份认同方面,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从小就开始形成对自己性别的认同,并逐渐接受并理解社会性别角色。
这一领域的研究对于性别教育和性别平等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应用1. 家庭教育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可以帮助家长设计合理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认知、情感和社交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积极行为习惯。
2. 幼教实践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教学活动。
通过合理的游戏和互动,促进幼儿的身体、认知和情感发展,培养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3. 心理咨询与干预儿童发展心理学也为心理咨询与干预提供了理论指导。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了解儿童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和问题,并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一章绪论一、儿童的概念: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一段时间(如幼儿、小学生),一般指从出生到青年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2、乳儿期(1个月—1岁)3、婴儿期(1—3岁)4、学前期或童年早期(3—6、7岁)5、小学期或童年中期(6、7岁—11、12岁)6、少年期或童年晚期(11、12岁—14、15岁)7、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儿童学要探讨的问题是一个在生理上和心理新生儿是如何怎样一步步生长、变化和发展起来的)。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主要回答引起儿童心里变化发展的原因)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虽然每个儿童的发展模式是相同的,但每个人的心理发展速度、发展到达的水平、行为特点是不一样的)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家庭、学校、社区等环境对儿童行为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模式,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和原因,帮助儿童顺利的度过每个发展阶段三、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1、绝对决定论:遗传绝对论:创始人代表—高尔顿环境绝对论:创始人代表—华生2、共同决定论:代表人物:斯腾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在不同的时间开始训练爬楼梯,最后达到的成绩是一样的,说明成熟前的训练不起多大作用。
观点:等待儿童能接受未来学习的水平的观点。
他认为影响发展的机制是生理上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过程。
还认为儿童发展有一定的内在生物进度表,他与一定年龄相对应。
3、相互作用论:代表人物:皮亚杰四、儿童发展的心理特点1、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2、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3、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4、不同情境的一致性五、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敏感期)”问题:关于心理发展是否有关键期,即是否有某个特定的时候机体最易学习某种行为反应,最早起源于动物心理学家劳伦兹。
六、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于1882年撰写并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
⼉童⼼理学复习资料⼉童⼼理学复习资料0-1岁基本信任对不信任条件:⼉童的需要能得到即时的满⾜;母亲能积极、敏感的回应孩⼦的需要。
社会化代理⼈:母亲1-3岁⾃主对羞愧危机:获得⾃主感,克服⾃我怀疑、羞耻感。
条件:给孩⼦⾃我负责的机会,让他们⾃⼰的事情⾃⼰做。
社会化代理⼈:⽗母亲。
3-6岁主动对内疚危机:获得主动感,避免内疚感。
条件:让⼉童承担责任和社会义务,对孩⼦的失败给与保护性态度。
社会化代理⼈:家⼈。
2、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态系统理论的构成系统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把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的⽣物因素揉合起来,提出了不同嵌套层级的社会⽣态理论。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化)之间的⼏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童个体本⾝发⽣交互作⽤,这种作⽤结果导致⼉童不同的发展⽔平。
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态学理论由⾥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见下图。
⽣态圈微观系统处于中⼼点,是指⼉童在即时环境中的作⽤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童⾃⼰主动接受和探索外部信息,属于⼀种相对封闭的⾃为系统。
其⾏为带有很强的个体⾊彩,这就是他们的⽣理能⼒、⽓质体系以及外部塑造的⼼理⾏为体系。
中间系统处于微观系统的外围,相对于微观系统它的交互作⽤范围更⼤⼀些,包括伙伴、⽗母、居家邻居、托幼学校、诊所、社区活动场所等即时环境。
⼉童和这些环境要因相互影响,每种状态都是双⽅共同作⽤的结果,⼉童和⼤⼈以及伙伴⼀样都是主动的,直到建⽴⼀种氛围和价值的平衡。
中间系统保证了家庭氛围中社会因素的加⼊。
外层系统在中间系统的外围,是⼉童环境中那些正式组织和⾮正式组织要素,是⼉童⾮即时性的环境。
正式组织,如⽗母的⼯作室、宗教机构和社团的健康福利服务。
⾮正式的组织,如⽗母的社会⽹络——提供建议、友谊和经济帮助的朋友和家庭成员。
这些系统提供了⼉童发展的制约和⽀持。
外系统的衰弱会带来消极影响。
由于个⼈或社团关系少,或受到失业影响⽽导致与社会隔离的家庭出现冲突和虐待⼉童的⽐率在增加。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发展心理学第二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成熟势力说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理论:1、成熟: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2、成熟是推动个体发展的主要动力3、成熟与学习的区别:成熟是一个内部因素,决定这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模式;而学习室一个外部因素,对个体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4、个体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
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因此年龄便成为心理发展的主要参照物。
5、发展的本质是结构性的,只有结构的变化才是行为发展变化的基础。
心理结构的变化表现为心理形态的演变,其外显的特征是行为差异,而内在的机制仍是生物因素的控制。
(儿童在成熟之前,处在学习的准备状态,只要生理上准备好了,学习就会发生。
)6、格塞尔的理论表明了身体成长为心理发展和个性形成提供了天然的物质基础,但过于注重基因规定的顺序,对外在环境与教育的作用关注不足。
相关研究:<双生子爬楼梯研究>得出结论——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上的成熟,成熟之前的学习和训练难有显著的效果。
二、行为主义观【华生】(早期行为主义)理论:1、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可观察到的行为,而不是意识。
(否认遗传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反应的学习过程。
3、反应特点得到矫正。
1.1:替代强化:榜样所受到的强化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种“替代强化”。
1.2:“无尝试学习”:观察学习可称为“无尝试学习”。
(不需要亲自体验强化)4、人类许多复杂的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
学习不是被动的外部因素直接强化的结果,而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5、从观察到学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认知过程,包括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和动机等。
6、除了观察学习过程中的替代强化,个体还存在着自我强化。
自我强化:个体当自身的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方式来增强、维持行为的过程。
用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的方法来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反应,而往往以自己的行为是否比得上范型来确立个人标准。
第一章概论一、三个基本问题1、何谓“发展”发展指的是个体生命全程中系统的连续性的变化。
2、为何发展成熟和学习3、何谓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青年期这个特定过程中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这个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的一门科学。
二、为什么要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三、三个争论1、发展是连续性还是阶段性2、儿童是主动还是被动3、遗传还是环境(一)遗传与环境1、遗传决定论⑴创始人——高尔顿遗传定律“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其受遗传的决定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与躯体组织所受遗传的决定一样”。
——〈遗传的天才〉⑵复演说——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⑶本能说——麦独孤、弗洛伊德和桑代克2、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华生给我12个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自己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中养育他们,不论他们祖宗的才干、爱好、倾向、能力和种族如何,我保证将任何一个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美术家、大商人,以至于乞丐或者强盗。
——华生纽曼的同卵双生子实验3、共同决定论斯特恩的“合并原则”吴伟士的“相乘说”格塞尔的“成熟学习论”双生子爬楼梯实验4、总结与反思1、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影响心理发展(安娜斯塔西)(1)反应区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遗传结构,都以独特的方式对环境和刺激作出反应,这种反应有一个范围限度。
①遗传给个体提供了潜在的发展范围。
②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力是不一样的。
③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可能使不同的个体表现出相似的特征。
(2)渠道化遗传基因已为某些行为特征纳入特定的发展渠道,限制着这些行为的发展。
而对于某些心理特征(如智力、个性),遗传很少将其纳入特定的发展渠道,环境较容易发生影响。
(3)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遗传和环境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
四、早期儿童发展心理学回顾(一)近代的儿童观早期历史记录表明,人类早期的儿童几乎没有任何权利。
儿童多半被认为是成人的雏形,“只是比较小、比较弱、比较笨的成人。
儿童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一门学科,它旨在理解以及改善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发展轨迹。
它是以儿童心理状态的研究为基础,集合儿童的认知,情感,行为,语言等方面的研究,考察儿童的发展过程,研究儿童发展过程中的表现。
儿童发展心理学有其特殊性,它着重于儿童的心理发展,以年龄和性别为基础,涵盖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探讨儿童心理成长中的问题。
以前的研究超越了发展的实质,而是着重于发展的客观状况,比如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的物理变化和心理变化。
而现在的研究不仅要考虑客观状况,还要更加重视儿童的内心世界,关注儿童的表现,表达。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从而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更加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另外,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也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并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心理发展。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更新时间:2012-1-2第 1 节:发展心理学概述第一单元个体发展心理学(教程第117-119页)知识点: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要点:发展心理学的定义(识记)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的心理发展。
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个体心理发展规律。
知识点:发展心理学的发展(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1.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
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普莱尔(W. Preyer)。
普莱尔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是第一本较为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被公认为是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识记)3.儿童心理学的演变与发展。
(二)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研究(三)我国的发展心理学(四)要点: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理解)1.揭示了婴儿心理发展能力。
2.儿童社会化的问题受到普遍的重视。
3.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获得了新的突破。
4.毕生发展的观点日益为广大心理学家接受。
5.系统的观点已经渗透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
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程第119-122页)要点: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识记)1.客观性原则2.能动性原则3.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要点: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式(识记)1.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在一定时期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察,也叫追踪研究。
纵向研究是了解心理在时间上的实际变化。
2.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考察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
3.纵向与横断相结合的研究。
知识点: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要点:观察法(应用)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记录被试者的言语和行为表现,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心理发展特征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第二课时第二章第二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一.复习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师: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儿童心理发展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是人脑和周围现实。
人脑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本体,周围世界是儿童心理所反映的客观现实,儿童心理发展决不能离开这两个方面客观条件的制约。
(一)、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生理成熟。
1.遗传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教师引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在学生回答得基础上教师补充讲解)(1).提供发展人类心理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机体得到高度的发展,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结构和机能达到高度发达的水平,获得了不同于其他一切生物的特征。
人的天然的族类特征是正常儿童出生时都具有的遗传素质。
人类共有的遗传因素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可能形成人类心理的前提条件,也是儿童有可能达到一定社会所要求的那种心理水平的最初步、最基本的条件。
(2).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世界上除同卵双生外,每个个体都具有独特的遗传模式。
遗传模式的差异性决定着心理活动所依据的物质本体的差异性,从而影响着心理机能。
遗传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不同方面的影响是不完全相同的。
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
它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在环境的影响下,最初的可能性能够变为最初的现实,而这个现实又将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和可能。
儿童每一步的发展现实总是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的结果。
2.生理成熟因素(1).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2).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前提;’(3).生理成熟的个别差异,是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生理基础。
遗传素质以及遗传的发展程序虽然制约着儿童的生理成熟,但成熟却并不绝对由遗传决定。
生理发展本身存在着遗传和变异辩证统一的规律。
遗传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会变化,人类的种系特征就是世世代代遗传和变异进化的产物。
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 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
个体的发展是基因型(遗传型)变化为表现型的过程。个体的基
因型是从上代获得的遗传物质。
一;染色体, DNA,和基因
1.
染色体主要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这两类化学物质组成。
;DAN是遗传物质,所以有人称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华生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分子双螺旋结构和功能模式
2.
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的最小单位,是储存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它是DNA
的一个节段由许多核苷酸组成,带有指导RNA活动的遗传密码。
;遗传编码正是由这些化学梯级两边按一定顺序排列的碱基组成,决定遗传个体差异
的存在
3.
DNA:遗传的基础物质,存在于染色体,由不分支的长链核苷酸分子组成。
DNA在生成方式上的特点是自我复制。
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是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
细胞分裂。
;世界上除同卵双生子就根本不可能产生两个遗传上完全相同的人。
三;遗传疾病
1;遗传病一般由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造成的。
2;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传递的疾病有:软骨发育不全症(矮小症),
杭廷式舞蹈病(一种神经系统渐渐退化的病症),青光眼的某些症状,
多趾畸形。
3: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造成的疾病有;镰状细胞性贫血,家族黑蒙性
白痴(一种神经系统的败坏病),苯丙酮尿症。
第二节:胎儿的发育与先天素质
一;胎儿的发育过程
1;胚种期:(组织和组织分化前期);
2:胚胎期:(细胞和组织分化期)
3;胎儿期(器官和功能分化期)
二
;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
1.孕妇的营养
2.孕妇的疾病:风疹、弓形虫病、性传播疾病
3.药物:反应停、常用药物、酒精、吸烟、成瘾物质
4.环境危害:辐射、化学物质和污染
5.孕妇情绪
第三节;儿童身体,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人体的生长不是直线上升,而是呈波浪式的
一.身体的发展
儿童的生长有四个显著的时期:1;从出生到两岁,发展十分迅速2:
两岁到青春发育期,发展较平缓3;青春发育期开始(男孩约在13-15
岁,女孩约在11-13)发展急剧迅速,变化极大4;15~16岁到成熟,
发展又趋缓慢。
1.
儿童身体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身高和体重。
不同的生长周期中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增加的速率是不同的,
发育的速度呈S形。
2.
儿童的正常的发展遵循两项原则;头尾原则和远近原则
二.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1.脑重量的增加
2.脑皮层结构复杂化(髓鞘化是脑内部成熟的重要标志)
3.儿童脑电图的特征
4.
脑的反射活动;无条件反射(本能反射);1;足趾反射(巴宾斯基
反射)2;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3;惊跳反射(莫罗反射)4;游泳
反射,5;行走反射,6;强直的颈反射
第四节;儿童的动作的发展
一;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上到下 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
作,最后是脚的动作。按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
的方向成熟,2;由近及远 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
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3;由粗到细,
(由大到小)
二;动作发展的顺序
头部——躯干部——手臂和手——腿和脚——动作技能
(学前期是儿童学习动作技能的最佳时期)
三;动作发展的技能
1;影响婴幼儿动作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生理成熟
2;
成熟早期是开始学习训练的最佳期或关键期,效果最好,
中期次之,晚期较差。
影响婴幼儿动作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生理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