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12第1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word教案(2)
- 格式:doc
- 大小:6.98 MB
- 文档页数:6
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第1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根据生物课程标准:本节内容是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要理解神经调节的功能,必须先建立起“反射”的认识;理解反射过程的实现,必须掌握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及其神经元的联系等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因此,上述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即教学重点。
而教材对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及反射弧基本结构的认识,虽有膝跳反射活动的直观内容及反射弧模式结构的简要说明,但具体反射的实例介绍不多,更没有对反射与具体的调节意义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分析。
因此能概括地认识到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较困难的。
如果忽视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是不能达到最起码的学习目的的。
要强调理解概念,不只是知道定义的表述,更主要的是强调要首先认识有关的具体现象,从而抽象出概念的内涵,还要进一步运用概念对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
突破难点的主要手段应该是教材的直观。
具体地讲,可以通过对反射实例的直观、反射弧构成及神经元联系模型的直观等手段,创立教学的客观认识条件,并注意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只有使学生建立起必要的具体认识,才可能实现有关的教学目标要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明反射的概念与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
(2)指出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2. 过程与方法:(1)提高自己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分析、综合、归纳等能力。
(2)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3)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2)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1. 理解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2. 区别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主要特点,特别是理解建立条件反射的适应意义。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学习目标】1、说出反射的概念;2、说出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3、学会分析简单的反射弧。
学习重难点: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组成及兴奋的传导方向【学法指导】阅读、讨论、合作交流、第2课时【预习自测,组内交流】1、反射是指人体通过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是神经系统调节的基本方式。
2、完成某一反射过程的结构是,它是由、、、和五个部分组成。
3、根据右图反射弧的模式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当手偶然碰到了某种刺激(如火焰),手上皮肤里的[ ] 受到刺激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 ] 传到脊髓里的[ ] ,再由此再发出神经冲动通过[ ]传达到手臂上的[ ] ,引起肌肉收缩,使手避开刺激。
(2)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①→→→→【合作探究,协力攻关】——我参与,我享受!学习任务一:反射弧由哪几部分组成?其功能又如何?学习任务二:分析简单的反射弧,及兴奋的传导方向。
【对标自查,达标检测】1.当一只苍蝇忽然飞临你的眼前时,你马上眨眼睛。
这种现象叫()A、感觉B、刺激C、反射D、感知2.下列不属于反射的是()A、鸟听到枪声飞走B、狗算算术C、小明躲开飞来的石头D、向日葵的花朵总随着太阳转动3.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B、只要反射弧完整,就有反射活动C、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来完成D、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4.如图是人体反射弧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如果①代表的是手部皮肤内的感受器,则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
A、1→2→3→4→5B、5→4→3→2→1C、3→2→4→5→1D、2→3→1→4→55.上图是人体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线是1→2→3→4→5 B甲处是由神经纤维组成C 乙是脊髓灰质D 2是传出神经6.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右图为膝跳反射图解,数字分别代表反射的哪五部分?①②③④⑤(2)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的感受器位于内;效应器是指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
第1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
(2)描述神经元的形态结构特征
(3)说出神经元的基本功能
(4)分析神经元适应其功能的结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守门员扑点球的视频创设问题情景,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对新课题的学习中来,引导学生对有关扑球的问题加以讨论,建立“调节功能”的概念,并进一步提出“神经系统的调节何以能发挥出最为主要的作用”的问题,由此引到神经系统与结构的学习内容上来。
通过多媒体展示神经系统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相关问题。
然后提出“神经调节的每一个信息都是以神经细胞为单位来传递和产生的”,从而引入学习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学生的具体生活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生命奥秘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况和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2、难点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教法与学法】
1、教法:多媒体教学,问题解决法,讲授法等
2、思考、讨论,归纳总结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树突——胞体——轴突
【教学反思】。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2.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3.了解神经调节的作用;4.能够简单描述神经冲动的传递过程;5.了解神经系统疾病对人体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组成;2.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3.神经冲动的传递过程;4.神经调节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中的传导过程;2.神经调节的具体作用和机制。
四、教学过程1.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组成1.教师通过幻灯片和仿真模型等多种形式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让学生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
2.学生可以进一步利用教材,通过课文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进行深入学习。
2.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1.教师通过3D动画和触摸模型介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神经元的组成和神经冲动的传递过程。
2.学生结合教材对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学习,并进行思考和解疑。
3. 神经冲动的传递过程1.教师通过电子图和模拟实验等方式介绍神经冲动的传递过程,让学生了解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中的传导过程。
2.学生结合教材对神经冲动的传递过程进行深入学习,并进行思考和解疑。
4. 神经调节的作用1.教师通过生理学模型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介绍神经调节的作用,让学生了解神经系统对人体多种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
2.学生结合教材对神经调节的作用进行深入学习,并进行思考和解疑。
5. 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1.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和自我探究等方式,介绍神经系统疾病对人体的影响,让学生了解疾病对神经系统的危害性。
2.学生结合教材对神经系统疾病进行深入学习,并进行思考和解疑。
五、教学评估1.教师结合教学,运用问答形式进行评估,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学生可以通过课后复习和自我答题等方式考察自己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和保护措施。
2.学生可以了解神经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相关医学应用。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教案
授课内容: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授课年级:初一
一、学情分析
本节是本章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以及反射的类型(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本节应从学生常见的或亲身体验过的生活现象入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既紧扣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主题,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反射的概念。
2、学会区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能力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能够分析和判断条件反射及非条件反射。
2、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反射的概念。
2、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难点:1、区别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关系。
四、教学设计
五、板书设计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一、认识反射
二、反射的分类
条件反射:后天
非条件反射:先天。
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第2课时 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一、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 说明反射的概念;
2. 说出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
3. 说出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 能力目标
1. 结合资料和已学知识,尝试归纳出反射弧的组成。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运用所学知识,交流生活中与神经调节有关的现象及其发生原因;
2. 认同人体中的结构是有相互联系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机构和功能。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 一、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多媒体展示:“反射弧模式图”
提问:1、什么是反射?
2、反射弧包括哪几部分?
(一)播放“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视频
学生活动:以两人为小组完成“膝跳反射”
反射的概念: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提出问题:人体是如何完成反射活动的?
学生思考并讨论
二、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
受
器
传
入
神
经
神
经
中
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三、学生活动:测试“握手握手”
以小组的为单位每列同学从第一个跟第二握一直到此列最后一个,看哪列用时最短
教师总结:
• 反射的完成是需要时间的;
• 反射弧上传递信息在生理限度内通常是很有效的,因而使机体能够比较
及 时、迅速、准确地实现调节。
课堂练习:
1、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反射 B、反射弧 C、条件反射 D、非条件反射
2、下列反射活动中,属于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积累而形成的是( )
A、缩手反射 B、排尿反射 C、眨眼反射 D、望梅止渴
3、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感受器是( )
A、膝盖下面的韧带 B、大脑 C、脊髓 D、大腿的一些肌肉
4、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
A、脊髓中 B、大脑 C、小脑中 D、脑干中
5、在大脑的下列结构中,属于人类特有的是( )
A、听觉中枢 B、语言中枢 C、视觉中枢 D、躯体运动中枢
答案:ADCAB
附:五分钟测试
1、 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是( )
A、脑和脊髓 B、脑和脑神经
C、脊髓和脊神经 D、脑神经和脊神经
2、构成周围神经系统的是( )
A、脑和脊髓 B、脑和脑神经
C、脊髓和脊神经 D、脑神经和脊神经
3、手偶尔碰到火,会立刻缩回来,这种反应叫做( )
A、运动 B、兴奋 C、反射 D、冲动、
4、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系统,若人体的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反
射活动( )
A、能进行,此人无感觉 B、不能进行,此人有感觉
C、能进行,此人不能运动 D、不能进行。此人能运动
5、针刺皮肤发生缩手反射,在这个过程中,人( )
A、先感觉到疼痛,然后把手缩回
B、先把手缩会,然后才感觉到疼痛
C、感觉到疼痛的同时把手缩回
D、以上都不正确
答案:ADCBB
第12章 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第3课时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一、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 举例说明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
2. 说出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3. 说出大脑皮层的形态和基本功能;
• 4、描述脑的结构组成;
• 能力目标
1.通过图片、模型的分析,提高读图分析、归纳整理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2.讨论“科学家的一项活动”,将具体、生动的认识进一步转变为抽象、概括的规律性认识。
• 情感目标
通过反射,特别是条件反射的学习,认同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并用此理
论指导自己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重点:
1. 条件反射的建立;
2.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大脑皮层的形态和基本功能;
3. 大脑皮层的形态和基本功能;
三、教学难点:
条件反射的建立。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模式:发现解决问题教学模式
六、教学过程
人在吃梅、看梅、谈梅时都有分泌唾液的现象发生,这些现象都是反射活动。
提出问题:
• 这些反射活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 怎样按照反射形成的过程去分类?
一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学生阅读图片,讨论后归纳
1、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
先天性反射。低级的神经活动。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
(如脑干、脊髓)
参与即可完成。
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婴儿的吮吸反射等,都属于非条件反射。
2 条件反射
吃过梅的人,看到或谈到梅时,才会发生唾液腺分泌唾液的反射。
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后天性反射。
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
知识拓展
1. 你能说出哪些描述条件反射的成语?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谈虎色变 惊弓之鸟
不寒而栗 杯弓蛇影
画饼充饥 鹦鹉学舌
2. 以下活动属于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
排尿反射——非条件反射
避雨——条件反射
听到发令枪声冲出起点——条件反射
眨眼反射——非条件反射
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使鱼缸中成群的鱼(或饲养的小宠物)到一定的地点吃食?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问题:
条件反射是如何建立的?
二、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三、条件反射的建立的意义
• 提高了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 条件反射水平越高,适应环境的生活能力也必然越强。
• 人类在形成条件反射的能力上比所有其他动物都强。
分析讨论
马戏团的小狗会表演简单的计算,人也会计算,这两种情况一样吗?为什么?
四、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结论
大脑
小脑
脑干
切除大脑
切除小脑
切断脑干
对外界刺激不做任何反应站立、走路不稳,失去平衡呼吸、心跳停止具有多种神经
中枢,调节多
种生理活动
使运动协调、
准确,维持身
体平衡
具有调节人体
基本生命活动
的部位
分析科学家的生理学实验
视频:脑的结构和功能
1、大脑皮层上的功能区
2、能够对语言、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
五、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学习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忆、思考后踊跃回答
掌握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区别,以及大脑皮层的功能
六、课堂练习
1.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 )
A.反射 B.反射弧
C.条件反射 D.非条件反射
. 2、 下列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骑车时见到红灯标志则停止前进
B.婴儿的排尿反射
C.吃过酸杏的人见到酸杏分泌唾液
D.上课铃响学生走进课室
3.在神经调节方面,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 ( )
A.人能对语言、文字的刺激发生反应
B.人的大脑皮层具有语言中枢
C.人能有目的地进行社会性劳动和生活
D.以上三种特点都是
4、下列反射活动中,属于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积累而形成的是( )
A、缩手反射 B、排尿反射 C、眨眼反射 D、望梅止渴
5、某小孩玩耍时,手不小心碰到玫瑰的刺,马上缩回来。没直接参与此反射的结构是( )
A、脊髓中的神经中枢 B、大脑皮层中特定的神经中枢
C、感受器 D、传出神经
6、在大脑的下列结构中,属于人类特有的是( )
A、听觉中枢 B、语言中枢 C、视觉中枢 D、躯体运动中枢
答案:CBDDAB
附:五分钟测试
1、某人感到手臂很疼,此痛觉产生于( )
A、大脑躯体运动中枢 B大脑躯体感觉中枢
C、上臂的神经 D、上臂的疼痛部分
2、下列各项反射活动中,与“谈虎变色”这一反射类型相同的是( )
A、酸橘入口,分泌唾液 B、人的缩手反射
C、精彩的哑剧引发观众哈哈大笑 D、人熟睡时被蚊子叮咬会动一动
3、反复进行下列行为,可训练鸡群听到哨声后集合的是( )
A、喂食前先吹哨 B、喂食后再吹哨
C、只喂食不吹哨 D、只吹哨不喂食
4、下列各项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马戏团的小狗会表演节目 B、狗吃食物时分泌唾液
C、山羊会表演简单的计算 D、小孩看到护士就哭
5大脑半球的表面有许多弯弯曲曲的沟和回,这些沟和回主要增加了大脑的( )
A、表面积 B、体积 C、脑容量 D、传导冲动的速度
答案:BC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