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人体的神经调节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12.2 人体的神经调节(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2.概述反射的类型;3.说明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和关键因素。
能力目标:1.通过图片和结合文字材料,提高捕捉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互助学习的能力。
3.通过课后调查,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时间的测定,意识到复习强化对巩固知识的重要性,由此培养良好的习惯,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关注条件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多建立有利的条件反射。
二、教学重点1.概述反射的类型;2.说明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和关键因素;3.关注条件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多建立有利的条件反射。
三、教学难点说明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和关键因素。
四、教具准备糖,新鲜的梅子,写着“梅子”字的纸板。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神经调节(第1课时)(第1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情感目标调查全班同学每天的睡眠时间,认同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睡眠的习惯。
教学重点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侏儒症、巨人症、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图片;甲状腺模型。
2.神经元的玻片标本;脊髓横切面标本。
3.脊髓模型、脑的模型。
4.视频:(1)大脑的立体结构;(2)大脑皮质;(3)大脑的主要功能区域;(4)神经元及其功能;: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大脑的白质的神经纤维在大脑两个半球、小脑、脑干和脊髓之间传输信息。
:人体的神经调节。
请同学们在观看后自己说说视频中说到了哪些问题。
:小脑、脑干的功能。
对脑的结构有感性认识。
对比后直观发现脊髓的灰质在内,白质在周围;而脑的灰质(大脑皮层)位于表层,白质在内。
观看视频,了解大脑皮质的功能。
认真观看,能说出大脑的两半球分别掌管人体的不同活动,感觉和运动是对侧支配的。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是基本的生命活动中枢。
巩固练习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叫做,该结构的基本功能是。
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A.脑和脊髓 B.脑和脑神经 C.脑神经和脊神经 D.大脑和小脑3、人喝酒喝醉了,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脑的哪一部分()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大脑皮层4、下面对一条神经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条神经纤维就是一条神经 B.神经元的凸起叫神经C.神经系统的链状结构叫神经 D.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5、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A、大脑B、大脑皮层C、小脑皮层D、脑干6、请将脑的各部分与相应的功能用线连起来。
《第十二章第二节人体的神经调节(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神经系统的组成。
2.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3.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疑、自学、观察、游戏等方法组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性。
2.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和小组活动式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不同途径获得新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人体神经调节的重要性,从而体会到人体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
二、教学重点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四、学法指导:自主探究法、观察、讨论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国乒乓球运动员比赛的画面。
师:他们的精彩表现离不开人体内的某种调节机制,那就是神经调节。
实现这一调节功能的主要是神经系统。
(二)新课学习:版块一:自学、归纳---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分布1. 请学生自学P93,思考下列两个问题:a.人的神经系统由几部分构成?b.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总结(见板书设计)。
2. 课件展示人的神经系统图片。
讲述:神经系统的各组成的位置,并说明神经冲动的传递过程。
版块二:合作、动手---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1.比较神经元与其他细胞:图片展示。
2.认识神经元的结构: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并能用大括号的形式进行概括,然后进行板书。
3.设疑:其实人体内的神经元有上千亿个,它们之间是如何连接的呢?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利用两个神经元模型进行拼接。
教师选取两个小组的进行展示。
4.出示图片:相连接的两个神经元。
讲解: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用笔在课件上画出来)。
讲述:人体内这么多的神经元,就是通过这样彼此联系,形成非常复杂的网络,这种网络是人体内信息传递和交流的结构基础。
正因如此,人体才能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才能使人体成为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
人体的神经调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层次以及脑、脊髓的位置、结构和主要功能。
3、说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以及反射弧的组成。
4、通过看书总结“神经系统的组成”,学生能提高自学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教学难点:神经元的结构特征以及反射弧的结构。
三、教学过程退至乌江,四面楚歌之际,忽然看见在江边有几个大字:“项羽自刎于此”,到近处看个究竟,原来这几个字竟是活生生的蚂蚁密密麻麻聚集而成,英雄项羽不禁大惊失色,对天长叹:“天意如此,吾能奈何?江东父老,永别了!”遂拔剑自刎。
真是蚂蚁自发成字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将揭开其中奥秘。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能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
要求学生举出一些反射的例子。
活动:探究人体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提问:什么原因导致了有些小组没有产生膝跳反射?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概括:反射活动中,神经冲动所经过的途径就是反射弧。
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包括五部分:感受器(韧带)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提问:反射活动是在一定的神经结构里进行的,参与膝跳反射的神经结构有哪些?如果缺少某一个环节,反射活动还能进行吗?联系生活实际介绍:医生可通过检测患者的各种反射来诊断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
指导活动:在大脑有意识地控制小腿的情况下,进行膝跳反射的实验,观察膝跳反射能否产生。
引导学生思考: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3、导入:在大脑有意识地控制小腿的情况下,进行膝跳反射的实验,观察膝跳反射能否产生。
些反射活动。
膝跳反射(两人一组)归纳:①受测者搭在上面的一条腿没有放松。
②测验者敲击部位不准。
③测验者敲击力度不够。
边归纳边请一位同学配合演示实验失败的原因。
讨论、回答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产生。
《人体的神经调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及其完整性的必要。
(2)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3)概述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
(4)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观察相关模式图及动画,提高识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模式。
(2)兴奋传导的电生理基础。
(3)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教学难点(1)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模式。
(2)兴奋传导的电生理基础。
(3)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
教学方法设计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比较归纳法结合多媒体演示直观教学教学用具电脑动画:反射弧模式图:兴奋沿反射弧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突触结构模式图: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释放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一段NBA篮球比赛的精彩情景。
篮球比赛的画面让我们体会到运动的张力和协调的美感,那么运动员要经过哪些方式的调节才能完成如此健美而协调的动作呢?学生: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人和动物体在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等调控下,通过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对内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以维持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中,神经调节起主要作用。
通过提问复习初中生物已学过的相关知识,要求答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提问: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那么,什么是反射呢?学生: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第四单元第十二章第二节人体的神经调节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反射和反射的类型,说明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2.说出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能力目标1.动过体验、实习、探究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2.通过体验、实习、一笔画、走迷宫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实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养成学生良好的科学用脑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概述反射的类型及其特征;举例说出条件反射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概述反射的类型及其特征;举例说出条件反射及其特征。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PPT课件、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学内容】调查:每天的睡眠时间[调查]:每天的睡眠时间。
讨论本班学生的睡眠时间是否充足?[小结]:青少年时期,学习任务较重,用脑较多,每天的睡眠时间应不少于8小时。
认同青少年儿童至少要睡够8小时关注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课堂小结将本节重点知识总结成短句学生拍手有节奏的大声朗读当堂识记板书12.2人体的神经调节(2)反射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基础条件反射:通过学习获得对本课知识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主要有三点收获。
1.我越发感受到,在生物课这种实验学科的课堂上,像吃梅、看梅、谈梅这样的亲身体验,进行膝跳反射、一笔画、走迷宫这样的各种活动,为本节课增色不少,学生课堂上参与度极高,且能轻松愉快,兴趣高昂地获取新知识。
2.课堂上我还发现,设置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思维,能促进学生积极参易课堂学习。
3.将每一节课的重点知识编写成有节奏感的短句,会提高学生朗读的愿望,激发记忆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本节课的不足,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要更有力得驾驭课堂或,把握好教学时间。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1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正确选择 .神经调节【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2、描述脊髓和脑的根本结构和功能3、概述反射和条件反射 .4、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目标达成:1、通过资料分析活动 ,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学习流程:【课前展示】学生主持 ,学生答复 .【创境激趣】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和我一起做拍手的游戏 ,并提醒这位学生在互相拍手时尽量躲开 . 【自学导航】脑和脊髓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83 -84相关内容 .自学了解神经系统的初步组成 .【合作探究】神经元展示神经细胞 (神经元 )图 .提问:1、神经细胞和其他细胞有什么不同 ?这些不同说明神经细胞具有怎样的功能 .2、展示神经细胞的组成及功能 .3、脊髓的结构:由脊髓发出的神经是脊神经 ,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 .4、脑的结构:展示脑的各局部结构及各局部的作用 .5、汇表总结: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展示提升】学生答复上述问题 .【强化训练】1、填写神经元结构图 .2、填写大脑结构图【归纳总结】教师指导 ,学生总结 .【板书设计】第|一节神经调节一、脊髓和脑脑:大脑、小脑、脑干中枢神经系统脊髓:灰质、白质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课题人体的神经调节总课时 3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层次和脑、脊髓的位置、结构和主要功能。
3.通过看书总结“神经系统的组成”,学生能提高自学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神经元的结构特征和功能。
教学难点神经元的结构特征。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课札记导入:刚开始学自行车时,你能掌握身体的平衡吗?当自行车要倒时,你最初的反应是怎样的?当一个物体在你眼前突然出现时,你会有何反应?观察神经元课件展示:人脑的神经元及神经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神经元的结构,并与常见的细胞结构比较。
老师用问题引导:1、与生物体的一般细胞比较,神经元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征?2、神经元的结构特点对信息的传递有什么意义?观察神经系统人体神经系统由数以设计的神经元组成,各神经元通过突起互相连接,构成了人体信息传递的网络系统。
神经系统主要又哪些部分构成?请看图回答。
课件展示:人体神经系统图联系实际体会神经系统的作用。
学生观察神经元的图片,常见的细胞比较,思考问题。
学生看图,归纳神经系统的组成。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课札记学生观察回答问题,老师板书归纳如下: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观察脑的结构课件展示:脑的画面让学生进行观察,教师出示脑的模型。
提问:脑由哪些组成?生:大脑、小脑、脑干组成。
师:经图画及脑模型观察大脑组成结构,功能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评。
讲述:大脑是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的,分别控制着对侧的身体活动。
灰质(大脑皮质)是神经元细胞体的密集部位。
白质是有许多神经纤维汇集而成。
大脑皮质上有很多高级中枢,主管人体的多种活动。
提问:小脑的位置,功能各是什么?举例生: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能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技身体平衡。
学生观察图片,紧跟老师的提问,理解脑的结构。
教后记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周围神经系统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人体的神经调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
(2)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3)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认识生命本质,渗透协调美和思想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今天!在学习新知识以前,我们一起做一个非常简单的小游戏——打手(规则是彼此伸出手掌,手心上下相向而对,先一方打,另一方躲,谁打到对方算谁赢,五次之后再交换),来回忆一下我们初中曾经学过的相关知识。
教师:在刚才的活动中胜利方举手。
祝贺大家!请同学们思考:刚才我们做的这个活动,主要是在你们的什么系统的参与调节下完成的?该游戏在速度上有什么要求?机体主要通过什么调节来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些动作?学生:神经系统;基本方式是反射。
下面我们一起回顾相关知识。
【环节二】、温故知新,强化认知1、课件展示人的神经系统图片。
请学生根据该图片思考下列两个问题。
人的神经系统由几部分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神经元的结构:(课件展示神经元的结构):请学生根据神经元的结构图简述神经元的结构(手掌和胳膊的类比)根据情况,鼓励相关同学。
总结:一个神经元就是一个完整的高度特化的细胞。
细胞体适合综合处理信息和作为代谢中心;突起适合接受和传递信息;髓鞘则起着保护的作用,使许多神经纤维可以同时传导而互不干扰,从而保证神经调节的精确性。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件展示问题: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是反射。
第二节人体的神经调节【设计依据与构想】人体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和激素等的共同调节,特别是神经的调节。
依据本节内容特点,设计有自学讨论、观察、探究、调查和实习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思考、活动,来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原理、功能等知识。
对有些较抽象、不易理解的知识,多用一些生动、直观的例子来说明。
本节还设计了课外探究活动,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把教学目标规定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有机地进行融合。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和反射的类型,说明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4.说出人体条件反射的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提高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用脑,培养珍惜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和条件反射。
4.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教学难点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并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课时计划 2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神经元的玻片标本、脊髓横切面玻片标本、显微镜、计时器等。
2.统一制出“大脑和脊髓的比较表”、“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比较表”。
3.脑的组成和脊髓的结构放大模型。
4.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
2.上网或通过其他途径查阅整理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结构、功能等方面的资料。
【教学流程及分析】(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方案一:采用目标教学法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学目标:重点体现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设计思想:采用目标教学法导入新课,以目标问题推进教学,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起学生的探讨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神经调节【教学目标】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概述反射和反射条件4.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教学重难点】重点: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概述反射和反射条件4.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难点: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概述反射的类型及其特征4.举例说出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教学准备】挂图、显微镜等【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脊髓和脑导入:简单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由此引入新课。
(先让学生自主预习这部分的内容,同时将本节课的知识先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围绕知识点来预习)(一)脊髓1.神经系统的组成(结合挂图,学生回答)①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位于脊柱椎管内脑位于颅脑内②周围神经系统(可以让学生用针扎一下手和脚,说明神经遍布全身,从而引出神经元的概念)2.神经细胞(神经元)①概念: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神经元的结构(先用显微镜观看神经元玻片标本,指导学生怎样去识别树突和轴突,并让学生说一下树突和轴突的作用,从而引出神经纤维、神经末稍和神经的概念)细胞体突起树突神经纤维轴突(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归纳出神经元的结构,并引出灰质和白质)3.灰质和白质在脑和脊髓中,神经元的细胞体集中的部分色泽灰暗,称为灰质,神经纤维集中的部分色泽亮白,称为白质。
4.脊髓由灰质和白质组成,中央呈蝴蝶状的是灰质,周围为白质。
(先让学生看挂图,告诉学生其结构,再用显微镜观察其横切面玻片标本,识别白质和灰质,然后让学生回答脊髓的作用及介绍脊神经。
)(二)脑(看挂图,让学生回答其组成及在老师的指导下,介绍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并将大脑的灰质与白质的分布与脊髓的灰质和白质作一个简单的比较。
)1.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2.大脑的功能(老师简单地介绍一下)3.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4.小脑和脑干的作用【板书设计】一、脊髓和脑(一)脊髓1.神经系统的组成2.神经元3.灰质和白质4.脊髓(二)脑1.组成和功能2.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3.小脑和脑干的作用【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反射和条件反射导入:手被针扎会立即收回,被石头绊倒时,双手会迅速伸出,从而引出反射的概念。
《人体的神经调节》教学方法设计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比较归纳法结合多媒体演示直观教学教学过程设计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一段NBA篮球比赛的精彩情景。
篮球比赛的画面让我们体会到运动的张力和协调的美感,那么运动员要经过哪些方式的调节才能完成如此健美而协调的动作呢?学生: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人和动物体在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等调控下,通过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对内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以维持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中,神经调节起主要作用。
通过提问复习初中生物已学过的相关知识,要求答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提问: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那么,什么是反射呢?学生: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教师:反射大致可以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请同学们来分析五组有趣的现象,看看它们分别属于那类反射?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媒体显示实例图片:小孩吮奶;狗熊飞车;谈虎色变;尝梅止渴;望梅止渴)学生:小孩吮奶和尝梅止渴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也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狗熊飞车、谈虎色变和望梅止渴是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而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的条件(自然的或人为的),经过一定过程形成的,条件反射大大地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提问:反射的结构基础又是什么呢?学生:反射弧。
多媒体显示反射弧模式图解。
学生回顾完整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部分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五部分,然后用动画展示反射一般的过程(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强调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举例分析。
神经调节(第1课时)(第1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情感目标调查全班同学每天的睡眠时间,认同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睡眠的习惯。
教学重点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侏儒症、巨人症、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图片;甲状腺模型。
2.神经元的玻片标本;脊髓横切面标本。
3.脊髓模型、脑的模型。
4.视频:(1)大脑的立体结构;(2)大脑皮质;(3)大脑的主要功能区域;(4)神经元及其功能;构。
[出示]:脑的横切面示意图及脑与脊髓的横切面比较。
[播放视频]:大脑皮质及大脑的主要功能区。
[讲解]: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大脑的白质的神经纤维在大脑两个半球、小脑、脑干和脊髓之间传输信息。
[播放视频]:人体的神经调节。
请同学们在观看后自己说说视频中说到了哪些问题。
[讲述]:小脑、脑干的功能。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是基本的生命活动中枢。
巩固练习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叫做,该结构的基本功能是。
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A.脑和脊髓 B.脑和脑神经 C.脑神经和脊神经 D.大脑和小脑3、人喝酒喝醉了,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脑的哪一部分()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大脑皮层4、下面对一条神经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条神经纤维就是一条神经 B.神经元的凸起叫神经C.神经系统的链状结构叫神经 D.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5、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A、大脑B、大脑皮层C、小脑皮层D、脑干6、请将脑的各部分与相应的功能用线连起来。
A.大脑①维持身体平衡B.小脑②管理血液循环、呼吸等生命活动C.脑干③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作业板书设计12—2 神经调节一、脊髓和脑脑:大脑、小脑、脑干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脊髓:灰质、白质周围神经系统。
七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二节《反射与反射的类型》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反射的类型和原理。
(2)通过膝跳反射实验,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理解反射的概念(3)分清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4)理解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反射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认识生命本质,渗透协调美和思想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反射和反射类型的学习难点: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判断【教学过程】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反射的定义:人和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接收的信息发生的反应,成为反射。
吃梅子流口水,看梅子流口水,谈梅子流口水,三个例子引出反射。
3、学习反射的种类(包括: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①非条件反射(膝跳反射)教师:今天!在学习新知识以前,我们一起做一个非常简单的小游戏——膝跳反射(规则是两人一组,一人坐在凳子上,让一条腿自然搭在另一条腿上,另一人用手掌内侧边缘快速地扣击被测试同学上面那条腿的膝盖下的韧带.注意观察发生的现象,发现被测试同学小腿翘起),来回忆一下我们初中曾经学过的相关知识。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1.膝跳反射是生来就有的,还算是后天通过学习练习或经验积累的?2.在这一过程中,你能否用大脑控制自己不作出如此反应?(在膝跳反射过程中,大脑没有参与,我们感觉到了膝盖受到的叩击。
因为膝跳反射来不及思考,有关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内,所以大脑没有参与膝跳反射。
但是,在完成膝跳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会将这一神经冲动传往大脑,使人感觉到膝盖被叩击了。
)4、想一想???5、学习反射的种类:②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实验)☆条件反射的形成必须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并且需要非条件刺激(食物)与条件刺激(铃声)的多次结合。
七年级生物下册12.2《人体的神经调节》(第1课时)教案(新版)苏教版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生物下册12.2《人体的神经调节》(第1课时)教案(新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生物下册12.2《人体的神经调节》(第1课时)教案(新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人体的神经调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概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
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
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准备神经元的玻片标本;脊髓横切面标本;脊髓模型、脑的模型。
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
【教学内容】。
《人体的神经调节》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及其完整性的必要。 (2)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3)概述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 (4)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观察相关模式图及动画,提高识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模式。 (2)兴奋传导的电生理基础。 (3)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教学难点 (1)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模式。 (2)兴奋传导的电生理基础。 (3)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
教学方法设计 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比较归纳法结合多媒体演示直观教学 教学用具 电脑动画:反射弧模式图:兴奋沿反射弧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突触结构模式图: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释放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一段NBA篮球比赛的精彩情景。篮球比赛的画面让我们体会到运动的张力和协调的美感,那么运动员要经过哪些方式的调节才能完成如此健美而协调的动作呢? 学生: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人和动物体在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等调控下,通过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对内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以维持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中,神经调节起主要作用。 通过提问复习初中生物已学过的相关知识,要求答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提问: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那么,什么是反射呢? 学生: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教师:反射大致可以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请同学们来分析五组有趣的现象,看看它们分别属于那类反射?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 媒体显示实例图片:小孩吮奶;狗熊飞车;谈虎色变;尝梅止渴;望梅止渴) 学生:小孩吮奶和尝梅止渴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也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狗熊飞车、谈虎色变和望梅止渴是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而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的条件(自然的或人为的),经过一定过程形成的,条件反射大大地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提问:反射的结构基础又是什么呢? 学生:反射弧。 多媒体显示反射弧模式图解。 学生回顾完整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部分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五部分,然后用动画展示反射一般的过程(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强调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举例分析。 讨论: 1、被针刺后,先感到刺痛还是先缩手?为什么?(先感到刺痛) 2、假如传出神经的某处受损,手被针刺后,会不会有缩手反射发生?还能否感到刺痛?(有感觉但没有缩手反应)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点评并分析) (过渡)我们知道人体由许许多多细胞构成,如肌肉细胞、血细胞等,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叫神经细胞或神经元。反射弧中,由多个神经元组成,神经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那么这些神经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展示神经元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神经元结构示意图并叙述各部分结构: 一个神经元就是一个完整的高度特化的细胞,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可分为轴突和树突,突起的周围有髓鞘,长的树突、轴突和髓鞘共同构成神经纤维。细胞体适合综合处理信息和作为代谢中心;突起适合接受和传递信息,髓鞘则起着绝缘的作用,使许多神经纤维可以同时传导而互不干扰,从而保证神经调节的精确性。 (屏幕显示肌肉细胞、红细胞等不同细胞) 教师:我们现已知道了神经元的结构,请同学们观察神经元与屏幕显示的细胞有何区别? 学生:细胞体上有许多长短不等的突起。 (过渡)神经元有许多长短不等的突起,这与它的功能(传导信息)息息相关。神经元能受到一定强度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那么兴奋是如何由一个神经元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的呢?
2、兴奋的传导 (1)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 讲述: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Na、K等分布不均匀,膜内的K离子浓度远高于膜外,膜外的Na离子浓度比膜内高,因此,Na、K分别有向膜内流入和膜外流出的趋势,但它们能否流入或流出以及流入量、流出量的多少却取决于相应离子通透能力的高低。 多媒体展示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过程图解: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图一: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的K离子很容易通过载体通道蛋白顺着浓度梯度大量转运到膜外,从而形成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 图二: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一定强度刺激产生兴奋时,膜上的Na离子载体通道蛋白被激活,Na离子通透性增强,大量Na离子内流,使膜两侧电位差倒转,即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则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而邻近未兴奋部位仍未变化,表现为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此时细胞膜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之间便形成了电位差,产生了电荷的移动,与此同时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之间也形成了电位差,出现了电荷的移动,这样便形成了局部电流。 提问:电流方向如何呢? 学生:(试着用物理课上电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个问题)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则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从而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 图三: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图解二同样的电位变化,依次产生局部电流,而已兴奋的部位又不断地依次恢复原先的电位,这样兴奋便不断地向前进行传导。 提问:兴奋传导方向如何呢? 学生:兴奋传导方向与细胞膜内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演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过程的动画并让学生归纳和复述: 兴奋传导过程:静息电位→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实质: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老师:我们分析了当兴奋从树突经胞体传向轴突时的传导方向,如果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中段施加一适宜刺激,传导方向又是怎样呢? 学生:(从物理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兴奋部位与两侧未兴奋部位都存在电位差,所以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结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 (2)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过渡)当兴奋传导到神经纤维的末梢时,又是怎样到达下一个神经元呢? (展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 教师引导学生识图: 教师:突触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突触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即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出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和树突膜;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和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 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泡内含有高浓度的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等物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的也有抑制性的。 (演示动画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递质通过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立即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改变。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了另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及其对突触后膜通透性的影响不同,因此,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能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学生再次观察动画模拟过程,复述,概括。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兴奋→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讨论:兴奋能否由—个神经元逆向传递回上一个神经元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不能。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就是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这种单向传递使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有规律地进行。 结论: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教师强调:突触间隙充满的液体是组织液。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是胞吐,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神经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之后很快又恢复为静息状态。 引导学生观察线粒体,得出兴奋传递是一个耗能的过程的结论。 讲述:有些杀虫剂能抑制酶的活性,使神经递质不被破坏,神经递质一直结合在突触后膜的受体部位,连续发生作用,使神经处于持续冲动状态而不能恢复到静息电位,这样,就使动物长时间处于震颤、痉挛状态,终致死亡。例如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是肌肉僵直。 探究与思考:临床上用药物局部麻醉的机理是什么?(药物抑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兴奋不能传递)
课堂小结 本节课重点学习了兴奋的传导,对于反射的发生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结合动画演示)当感受器受到一定刺激后就产生兴奋,引起兴奋部位的膜电位的改变,形成局部电流;当局部电流沿神经纤维传导到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概括的说:兴奋传导是膜电位变化→递质的释放→膜电位变化的一体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