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
- 格式:pdf
- 大小:115.23 KB
- 文档页数:3
企业绩效标准值企业绩效标准值是指企业在特定时间内所达到的业绩水平,是评价企业绩效优劣的重要指标。
企业绩效标准值的确定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指导企业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和目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首先,企业绩效标准值的确定需要考虑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
企业的绩效标准值应当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相一致,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的绩效评价与企业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避免盲目追求短期利润而忽视了长期发展。
其次,企业绩效标准值的确定需要考虑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情况。
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的实力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因此在确定绩效标准值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外部因素,以便更加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绩效水平。
另外,企业绩效标准值的确定需要考虑内部资源和能力的状况。
企业的绩效标准值应当基于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水平来确定,不能盲目追求高标准而忽视了企业的实际情况,否则会导致企业资源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成本增加。
在确定企业绩效标准值时,还需要考虑到绩效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绩效标准值所依据的指标应当科学可靠,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同时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能够被企业实际运用于管理实践中,指导企业的经营和决策。
最后,企业绩效标准值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员工的积极性和激励机制。
企业的绩效标准值应当与员工的激励机制相结合,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绩效目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综上所述,企业绩效标准值的确定需要考虑到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内部资源和能力的状况、绩效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员工的积极性和激励机制。
只有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企业才能够科学合理地确定绩效标准值,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企业绩效标准值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绩效评估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企业绩效标准值的设定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企业绩效标准值的概念、重要性、设定方法和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企业绩效标准值是指企业在特定时间内实现的目标绩效水平。
它是对企业整体绩效水平的量化评价,可以用来衡量企业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如财务绩效、市场绩效、客户满意度、员工绩效等。
企业绩效标准值的设定需要考虑到企业的战略目标、行业标准和市场竞争情况,以及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其次,企业绩效标准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的实际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同时,企业绩效标准值也是激励和考核员工的重要依据,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此外,企业绩效标准值还可以帮助企业与同行业企业进行比较,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为制定未来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那么,如何设定企业绩效标准值呢?首先,需要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将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转化为可量化的指标。
其次,需要考虑行业标准和市场竞争情况,了解同行业企业的绩效水平和行业发展趋势,以此为参照物。
然后,需要结合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绩效标准值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适应。
最后,需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将绩效标准值与员工的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相结合,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企业绩效标准值的应用实例。
某公司在设定企业绩效标准值时,首先明确了企业的战略目标是提高市场份额和客户满意度,然后参照同行业企业的绩效水平和行业标准,结合市场竞争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确定了财务绩效、市场绩效和客户满意度等指标。
随后,公司建立了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将绩效标准值与员工的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相结合,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公司的市场份额和客户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企业绩效标准值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和应用。
综上所述,企业绩效标准值的设定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企业业绩评价标准值
企业业绩评价标准值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于自身业绩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
企业业绩评价标准值的确立,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业绩评价标准值的制定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首先,企业业绩评价标准值应当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相一致。
企业的
发展战略和目标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方针,企业业绩评价标准值应当与之相契合,以确保评价结果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性和促进作用。
其次,企业业绩评价标准值应当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评价标准值的制定应
当充分考虑到各项业绩指标的客观性,避免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同时,评价标准值的制定还应当考虑到操作的可行性,以确保评价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另外,企业业绩评价标准值的制定还应当考虑到行业和市场的特点。
不同的行
业和市场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企业业绩评价标准值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到行业和市场的特点,以确保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参考性。
最后,企业业绩评价标准值的制定需要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企业的实际
情况包括企业的规模、业务范围、市场地位等多方面因素,评价标准值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以确保评价结果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综上所述,企业业绩评价标准值的制定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以确保评价结果
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为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企业在制定业绩评价标准值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业绩指标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行业和市场的特点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以确保评价标准值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一、盈利能力状况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净资产X100%总资产报酬率(%)= (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X100%平均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年初数+资产总额年末数)/2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资本收益率(%)= (净利润÷平均资本)×100%二、资产质量状况总资产周转率(次)=营业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应收账款周转率(次)=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不良资产比率(%)=年末不良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100%流动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总额X100%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X100%三、债务风险状况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100%带息负债比率(%)=带息负债总额/负债总额*100%或有负债比率(%)=或有负债余额/股东权益总额*100%四、经营增长状况销售(营业)增战率(%)=资本保值增值率(%)=(年初所有者权益+年末利润)/年初所有者权益x 100%销售(营业)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五、补充资料存货周转率(次)=资本积累率(%)=三年资本平均增战率(%)=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不良资产比率(旧制度)(%)=13.33%(即(2亿元/15亿元)*100%)。
意义获利能力就比较适宜。
如果说净资产收益率的年度目标值是2.8%,目前至4月末,净资产收益率为1.6%合理;净资产收益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假定各月净利润均为正数)。
国资委-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2023一、介绍国资委作为国有资产的监管机构,对于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标准值一直备受关注。
2023年,国资委对企业绩效的评价标准值将会有哪些变化呢?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本文中,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国资委-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2023这一主题,帮助大家深入理解和关注这一重要话题。
二、背景国资委-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
国资委以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评价企业的绩效。
在过去的几年里,这些评价标准值都有所调整和改变,以适应国有企业发展的需要。
2023年,国资委对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的调整将更加符合当今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
三、经济效益国资委将会对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出更具体的要求。
除了传统的财务指标外,国资委可能会更加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现金流等指标。
这些指标将更能反映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企业自身和国家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也是国资委评价企业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2023年,国资委可能会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员工福利、公益活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将有助于国有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增强企业形象,也是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五、环境效益国资委对企业的环境效益也将有所调整。
环保意识日益增强,企业的环境责任也日益受到重视。
国资委可能会对企业的节能减排、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
这对于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我国具有重要意义。
六、总结与展望2023年国资委-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的调整将更加符合新时代国有企业的需求。
国资委将更加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这将促使国有企业在多个方面实现更好的发展。
作为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需要更加注重对这些方面的改进和提高,以适应国资委的评价标准值的要求。
七、个人观点我认为,国资委-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的调整对于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一、盈利能力状况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净资产X100%总资产报酬率(%)= (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X100% 平均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年初数+资产总额年末数)/2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资本收益率(%)= (净利润÷平均资本)×100%二、资产质量状况总资产周转率(次)=营业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应收账款周转率(次)=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不良资产比率(%)=年末不良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100%流动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总额X100%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X100%三、债务风险状况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100%带息负债比率(%)=带息负债总额/负债总额*100%或有负债比率(%)=或有负债余额/股东权益总额*100%四、经营增长状况销售(营业)增战率(%)=资本保值增值率(%)=(年初所有者权益+年末利润) /年初所有者权益x 100%销售(营业)利润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五、补充资料存货周转率(次)=资本积累率(%)=三年资本平均增战率(%)=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不良资产比率(旧制度)(%)=13.33%(即(2亿元/15亿元)*100%)。
意义公司获利能力就比较适宜。
如果说净资产收益率的年度目标值是2.8%,目前至4月末,净资产收益率为1.6%合理;净资产收益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假定各月净利润均为正数)。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制度模版一、背景介绍随着现代化工企业的快速发展,安全生产已经成为化工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为了确保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和绩效评定,制定并实行一套科学合理的评定制度是必要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标准化绩效评定,并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二、绩效评定目标1. 评定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程度,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为化工企业提供持续改进和优化安全生产的指导和方向。
3. 提高化工企业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
三、评定指标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指标体系包括三个方面的指标,分别为管理标准化、技术标准化和操作标准化。
1. 管理标准化指标(1)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情况。
(2)安全生产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的合理性。
(3)安全生产制度和规章制度的健全性和执行情况。
(4)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的全面性和效果。
(5)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的完善程度。
(6)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7)安全生产纪律和奖惩措施的执行情况。
2. 技术标准化指标(1)安全生产设备和设施的配备和维护情况。
(2)安全生产监测和检测设备的完备性和准确性。
(3)安全生产技术流程和操作规程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4)安全生产工艺和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安全生产环境的监测和控制水平。
3. 操作标准化指标(1)岗位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程序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2)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意识和技能水平。
(3)作业现场的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4)作业现场的危险源管理和控制水平。
(5)作业现场的紧急救援和事故应对能力。
四、评定方法和流程1. 根据评定指标体系制定评定表,并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
2. 定期组织评定小组进行评定,评定小组成员应包括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
3. 评定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主要基于实际数据,定性评价主要根据评定小组的综合判断。
注:划分企业类型时其下限必须同时满足两条件,上限至少满足一个条件,农林牧渔业与其他未列明行业除外。
本规定适用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业),仓储业,邮政业,住宿业,餐饮业,信息传输业(包括电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开未列明行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社会工作,文化、
准
供应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不含铁路运输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他其他服务业,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除外。
企业绩效标准值企业绩效标准值是企业评估绩效和制定绩效目标的重要依据,它是企业在实现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过程中的重要指标。
企业绩效标准值的设定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发展状况,还可以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绩效标准值的设定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下面将从绩效标准值的设定原则、方法和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企业绩效标准值的设定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绩效标准值应当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相一致,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发展状况。
其次,绩效标准值的设定需要考虑到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的变化。
再次,绩效标准值的设定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能够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最后,绩效标准值的设定需要考虑到员工的参与和反馈,能够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企业绩效标准值的设定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基于历史数据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设定,通过对过去业绩和行业平均水平的分析,确定企业绩效标准值的合理范围。
另一种方法是基于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进行设定,通过与员工和部门进行沟通和协商,确定具体的绩效目标和标准值。
还有一种方法是基于绩效改进和持续优化进行设定,通过对绩效评估结果的分析和总结,不断调整和优化绩效标准值。
最后,企业绩效标准值的实施过程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环节。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估体系和绩效考核制度,明确各项指标的权重和考核标准。
其次,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沟通,提高员工对绩效标准值的认识和理解。
再次,需要及时对绩效标准值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最后,需要通过绩效激励和奖惩机制,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绩效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综上所述,企业绩效标准值的设定是企业管理和运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因此,企业在设定绩效标准值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采用科学的方法,注重实施过程,以达到提高企业绩效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行业名全行业(2009年) 大型企业(2009年)基础化学原料优秀值良好值平均值较低值较差值优秀值良好值平均值一、盈利能力12.37.1 3.2-3.8-9.912.28.1 3.7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 8.3 5.2 2.1-3.5-6.77.7 5.9 2.217.913.38.4 3.9-4.819.213.68.8销售(营业)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8.4 3.4 1.10.3-1.97.3 4.619.2 5.3 1.3-4.9-13.410.78 1.7成本费用利润率(%)资本收益率(%) 12.584-4.9-12.412.48.4 4.3二、资产质量总资产周转率(次) 1.510.60.30.110.70.521.712.9 6.84 1.823.715.27.8应收账款周转率(次)1.6 3.7 5.79.715.72.3 4.3 6.3不良资产比率(新制度)(%)3.6 2.6 1.6 1.10.5 3.6 2.6 1.7流动资产周转率(次)20.610 6.3 1.2-6.121.712.2 5.9资产现金回收率(%)三、债务风险资产负债率(%) 36.645.263.878.988.63643.561.1已获利息倍数 4.5 2.7 1.10.5-2.9 3.9 2.50.9速动比率(%) 130.694.96244.620.5115.99059.425.817.48.8 1.7-6.727.221.69.8现金流动负债比率(%)30.941.86271.48235.547.163.8带息负债比率(%)或有负债比率(%) 0.7 1.9 6.815.723.20.7 1.9 6.8四、经营增长21.216.6110.1-15.221.817.411.7销售(营业)增长率(%)111.8106.7102.89690111.8107.1102.5资本保值增值率(%)22.312.8 4.2-8.1-18.625.216.17.4销售(营业)利润增长率(%)18.712.98-4.8-13.818.913.58.2总资产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 2.3 1.9 1.40.90.3 3.4 2.7 2.1五、补充材料存货周转率(次)资本积累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不良资产比率(旧制度)(%)中型企业(2009年) 小型企业(2009年)较低值较差值优秀值良好值平均值较低值较差值优秀值良好值-1.1-9.114.810.1 3.1-0.6-8.610.6 4.10.4-3.910.4 6.630.4-8.57.1 3.72.4-1.218.814.79 4.5-215.49.10.5-0.89 4.4 1.3-0.4-1.3 6.2 1.6-0.9-8.99.8 5.8 1.6-2.4-10.18.7 4.4 -0.2-5.91510.4 3.2-3.5-10.911 4.60.30.1 1.4 1.10.70.40.2 2.4 1.75.5 4.425.417.17.3 4.8 2.818.410.212.317.2 1.4 3.1 5.59.315.4 3.1 5.21.31 3.52.9 1.7 1.20.7 4.2 2.83.4 1.624.717.2 6.5-0.7-518.38.67687.338.653.970.981.189.838530.2-1.7 5.3 3.6 1.70.5-1.4 3.3 1.84620.4111.691.659.442.626.3159.9107.55.8 1.825.818.37.3-1.7-5.819.711.672.581.628.73659.873.487.233.94415.723.20.7 1.9 6.815.723.20.7 1.93.6-1.918.812 6.4-7.1-18.211.94.195.792.2114109.910397.891.9110.4104-7.5-17.719.413.4 2.4-4.3-18.911.6 2.10.5-4.217.912.1 5.7-6.8-13.115.6111.30.40.90.70.60.40.2 1.21平均值较低值较差值1.6-4-10.61.1-3.9-9.33.9-0.6-10.90.6-0.9-3.10.8-5.7-14.71.8-5.1-12.50.80.30.13.6 1.40.37.213.619.10.90.40.20.6-3.5-6.372.981.289.70.6-1-5.165.54522.30.7-5.2-12.747.26069.16.815.723.2-3-14.6-26.2 101.494.989.8-9.2-16.3-26.44-7-140.70.50.1。
企业绩效评价標准值一、盈利能力状况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净资产X100%总资产报酬率(%)= (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X100%平均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年初数+资产总额年末数)/2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资本收益率(%)= (净利润÷平均资本)×100%二、资产质量状况总资产周转率(次)=营业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应收账款周转率(次)=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不良资产比率(%)=年末不良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100%流动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总额X100%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X100%三、债务风险状况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100%带息负债比率(%)=带息负债总额/负债总额*100%或有负债比率(%)=或有负债余额/股东权益总额*100%四、经营增长状况销售(营业)增战率(%)=资本保值增值率(%)=(年初所有者权益+年末利润) /年初所有者权益x 100%销售(营业)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五、补充资料存货周转率(次)=资本积累率(%)=三年资本平均增战率(%)=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不良资产比率(旧制度)(%)=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又称股东权益收益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是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率,该指標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
指標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收益越高。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