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尿素产品外观质量的技改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158.87 KB
- 文档页数:2
外观质量提升活动方案1. 引言外观质量是指产品外观的美观程度、整体设计是否符合用户的期望以及产品表面的质感和细节处理等方面。
一个产品的外观质量直接影响着用户对产品的感受和购买决策。
因此,为了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进行外观质量提升活动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提出一个外观质量提升活动方案,旨在改善产品的外观质量、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外观质量提升活动的目标是通过改进产品的外观设计和制造工艺,提升产品的外观质量,使之达到或超过用户的期望。
具体目标包括:- 提高产品外观的美观程度,使之符合不同用户群体的审美需求; - 改进产品的细节处理,打磨产品的每一个细节,减少瑕疵; - 提升产品的质感和手感,使之更符合用户对质量的感知; - 优化产品的整体设计,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3.1 外观设计改进通过外观设计改进,可以使产品符合用户的审美需求,让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感到愉悦。
具体计划包括: - 分析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了解不同用户群体的审美偏好; - 聘请资深设计师进行产品外观设计,确保设计的唯美性、创新性和可实施性; - 进行多轮产品外观设计评审,确保最终设计方案符合活动目标。
3.2 制造工艺改进制造工艺的改进可以提升产品的制造精度和表面质量,减少瑕疵和缺陷。
具体计划包括:- 审查现有制造工艺流程,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瑕疵; - 引入先进的制造设备和技术,提升产品的加工精度和制造效率; - 建立质检标准和流程,对每道工序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3.3 细节处理和质感提升细节处理和质感的提升可以使产品更加精致,增加用户对产品的好感度和信任度。
具体计划包括: - 优化产品的外观细节,如边角处理、焊接接口等,使之更加精细和完美; - 选择高质量的材料,提升产品的质感和耐用性; - 进行表面处理,如抛光、喷涂等,使产品更加光滑和均匀。
3.4 整体设计优化整体设计的优化可以提升产品的使用便利性和舒适性,增加用户的满意度。
尿素执行标准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肥和工业原料,其质量标准对于保障产品质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对尿素产品的执行标准主要包括GB2440-2001《合成尿素》和GB155-2004《氮肥》两个标准。
其中,GB2440-2001是合成尿素产品的国家标准,规定了合成尿素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GB155-2004是氮肥产品的国家标准,其中包括了尿素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等内容。
在GB2440-2001标准中,对尿素产品的技术要求包括了外观、氮含量、水分、游离二氧化硅、游离氨、生物碱、堆积密度、颗粒强度等指标。
其中,外观要求尿素为白色结晶体,无明显杂质;氮含量不低于46.0%;水分不大于1.0%;游离二氧化硅不大于0.01%;游离氨不大于0.25%;生物碱不大于0.05%;堆积密度不小于0.8g/cm3;颗粒强度不小于4N。
这些指标的严格执行,可以保证尿素产品的质量稳定,满足不同作物的养分需求。
在GB155-2004标准中,尿素产品根据氮含量和颗粒度分为多个等级,分别为合格品、一级品、二级品和三级品。
合格品的氮含量不低于46.0%,一级品的氮含量不低于46.2%,二级品的氮含量不低于46.0%,三级品的氮含量不低于45.8%。
同时,对于颗粒度也有严格的要求,要求颗粒的直径在1.00mm-4.75mm之间。
这些要求的严格执行,可以保证尿素产品的适用性和养分释放效果。
在实际生产中,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原材料、生产工艺、成品检验等环节的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同时,企业还应当加强对产品的包装、运输、贮存等环节的管理,避免产品在这些环节受到污染或损坏,影响产品质量。
总的来说,尿素执行标准的严格执行对于保障产品质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加强质量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当加强对尿素产品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尿素产品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及控制卜小雪发表时间:2018-09-03T09:16:46.270Z 来源:《红地产》2017年9月作者:卜小雪[导读] 对于尿素生产厂来说,控制尿素产品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尿素产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质量问题堪忧。
一、成品水含量因素和控制措施1.1 影响尿素成品水含量的因素影响尿素成品水含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一、二段蒸发温度或真空度达不到指标。
(2)分离器内真空度低,而表冷器内指标正常。
(3)二段蒸发加热器列管或花板漏。
(4)二段蒸发分离器上部冲洗水管阀内漏。
(5)雨季时空气湿度高。
(6)上造粒塔保温夹套蒸汽漏进管内。
(7)上造粒塔蒸汽吹除阀内漏。
(8)熔融泵进口冲洗水阀内漏。
1.2 做好尿素产品检查工作,防止尿素水含量超标为了防止尿素中水含量超标,应注意严格控制蒸发系统各指标 , 使其在正常范围内。
一旦发生异常 , 要及时查明原因并妥善理 , 必要时蒸发系统停止造粒 , 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后再送造粒。
要根据系统负荷、天气情况和尿素下塔温度及时调整造粒塔底部风窗开度 , 尤其是阴雨天气 , 要尽量关小造粒塔底部风窗。
停车检修时要注意检查与蒸发系统相连各冲洗水、蒸汽阀门内漏情况 , 发现内漏及时消除。
二、影响尿素粒度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2.1 影响尿素粒度的影响因素公司优等品指标为:小颗粒尿素粒度 (0.85 ~ 2.80mm) ≥ 93.0%,中颗粒尿素粒度 (1.18 ~ 3.35mm) ≥ 93.0%,大颗粒尿素粒度(2.00 ~ 4.75mm) ≥ 93.0%。
在生产过程中 , 造粒塔底部分析 , 尿素粒度均能达到规定要求 , 可是因尿素抗压强度低 , 在贮运、运输过程中易破碎 , 产生微粒及粉尘 , 易造成出厂产品粒度偏低 ,影响尿素外观质量。
2.2 选用新型喷头,保证产品颗粒的粒度经过比较 , 选用了等密度喷洒旋转造粒喷头 , 其具有以下优点 : ①能力适当 , 无过大或过小弊端 ; ②喷洒的颗粒均匀分布 , 颗粒均匀冷却 ; ③喷洒线无交错现象 , 避免了颗粒并合、粘塔底 ; ④依塔径大小设计喷洒范围 , 不粘塔壁且在塔的下半部封满塔断面 , 可提高空气有效作用系数 ; ⑤减少粉尘 1/3 ~ 2/3,消除环境污染与产品损失 ; ⑥ 0.8 ~ 2.5mm 的颗粒合格率在97% ~ 98.9%; ⑦由于等密度喷洒旋转喷头为全封闭喷头 , 内有一定压力 , 下部又有杂物沉淀段 , 因而运行时维护工作量少 , 只须每月对喷头进行 1 次清洗即可 , 不仅减少了日常维护的工作量 ,而且有利于延长喷头使用寿命。
尿素生产工艺提高效率节约能源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肥和工业原料,其生产工艺的效率与能源消耗直接相关。
为了在尿素生产中提高效率并节约能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一、清洗放空系统的改进清洗放空系统的优化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
传统的清洗方法往往采用水冲刷的方式,造成大量水的浪费,并且清洗后仍有部分氨气无法完全排出,影响尿素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因此,我们可以引入更先进的清洗技术,如利用洗涤剂进行混合清洗,提高清洗效果,同时减少水的使用量。
二、缩短合成反应时间合成反应是尿素生产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其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
传统的尿素合成反应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来保证充分反应,但这也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为了缩短合成反应时间,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增加合成反应的温度和压力,增加反应器的有效容积等。
通过这些改进,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损耗,并提高生产效率。
三、优化蒸发结晶过程蒸发结晶过程是尿素生产中能源消耗较大的环节之一。
为了减少能源的浪费,可以采用多效蒸发器和蒸汽压缩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优化。
多效蒸发器能够充分利用蒸发热量,减少对外界能源的依赖,而蒸汽压缩系统则可以提高蒸汽的回收利用率,减少对新鲜蒸汽的需求。
通过这些改进,可以显著降低蒸发结晶过程中的能耗。
四、加强尿素粒化过程控制尿素粒化是尿素生产的最后一个工序,其质量与粒化过程的控制密切相关。
粒化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旋转鼓干燥器的使用上。
为了减少能源的浪费,可以根据生产情况合理选择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避免能源的不必要消耗。
此外,还可以通过精细调节粒化剂和溶液浓度等操作参数,提高尿素的粒化率和均匀度,减少资源的浪费。
总之,尿素生产工艺的优化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并节约能源。
通过改进清洗放空系统、缩短合成反应时间、优化蒸发结晶过程以及加强尿素粒化过程控制等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实现尿素生产工艺的高效、节能和环保。
这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为尿素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大颗粒尿素生产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的示例:
1. 结晶器结垢问题:
-问题描述:结晶器内部管道和设备表面容易出现结垢,影响正常的尿素结晶过程。
-处理措施:通过定期清洗和维护结晶器,使用适当的清洗剂和防垢剂来防止结垢的形成。
2. 高温熔融区堵塞问题:
-问题描述:高温熔融区(如转鼓、熔融器等)可能会因为结晶物堆积或其他原因引起堵塞,导致生产受阻。
-处理措施:定期对高温熔融区进行检查和清理,及时清除结晶物或其他杂质,保持通畅。
3. 粉尘排放问题:
-问题描述: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粉尘,对环境造成污染。
-处理措施:安装和维护有效的粉尘收集系统,包括除尘装置和吸尘设备,以降低粉尘排放。
4. 装置压力波动问题:
-问题描述:装置内部压力可能会出现波动,影响生产稳定性。
-处理措施:调整装置操作参数,如冷气流量、供料速率等,以维持恒定的装置压力。
同时,确保设备和管道的密封性,避免压力泄漏。
5. 能耗高问题:
-问题描述:大颗粒尿素生产过程中能耗较高,增加了生产成本。
-处理措施:优化生产工艺,减少能耗,可以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优化能源利用效率,如余热回收、改进蒸汽压缩系统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工厂的具体问题和处理措施可能有所不同。
在处理问题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结合工艺流程和设备特点制定适当的解决方案。
此外,保持设备的正常维护和运行,定期检查和清洗,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尿素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结块的原因分析及措施摘要:尿素是一种广泛用于化肥、医药、塑料等领域的重要化学品。
然而,在尿素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尿素产品往往会出现结块现象,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从尿素结块的原因和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尿素产品;结块原因;解决措施引言尿素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一种白色、结晶性、无臭的固体,具有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其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农业、医药、化肥、塑料、染料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受多重因素影响出现结块的现象,不利于产品的销售,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结块问题,提升产品质量。
一、尿素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结块的原因分析(一)含水量超标尿素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水分含量过高,容易使尿素颗粒之间产生吸附作用,形成结块。
这是因为尿素是一种亲水性物质,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特别是在高湿度的环境下容易吸附水分。
当尿素颗粒之间的水分含量过高时,就会使它们之间产生吸附作用,进而形成结块现象。
具体来说,当尿素颗粒之间存在水分时,它们之间的表面张力会降低,从而使得颗粒之间的吸附力增加。
尤其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水分会迅速吸附在尿素颗粒表面,形成水分子与尿素分子之间的氢键,从而加重了颗粒之间的吸附作用,引发结块。
此外,水分还会引起尿素晶体的形变,导致晶体失去原有的结晶形态,从而加剧结块现象。
(二)温度影响尿素结块是指尿素颗粒之间产生吸附力,导致颗粒聚集并形成块状物。
除了水分含量过高,温度也是尿素结块的一个重要因素。
具体来说,当尿素颗粒受到温度的影响时,尿素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加,使得颗粒表面的分子间距缩小,表面张力降低,从而导致颗粒之间形成吸附作用,引发结块现象。
温度对尿素结块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温度升高会使尿素颗粒中分子的动能增加,分子间距缩小,从而导致颗粒表面张力降低,颗粒之间的吸附作用增强,引发结块现象。
同时温度升高还会促进尿素颗粒内部结晶,使得颗粒形态发生变化,增加颗粒之间的物理吸附作用,导致结块。
提高尿素产品质量的措施窦宏剑【摘要】为提高尿素产品的质量,灵石中煤化工根据装置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产品质量控制措施,提高尿素优等品率.【期刊名称】《河南化工》【年(卷),期】2015(032)004【总页数】3页(P31-33)【关键词】尿素产品;质量;控制;措施【作者】窦宏剑【作者单位】灵石中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灵石03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41.41灵石中煤化工厂尿素装置是由中国五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详细设计,采用荷兰斯塔米卡邦公司二氧化碳改良汽提法生产工艺,设计能力为日产尿素850 t装置,公司利用中煤九鑫焦化公司年产200万t/a焦炭的剩余焦炉煤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再进一步加工为尿素。
尿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只有靠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产品质量才能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尿素生产过程中控制内在质量(总氮、水分、缩二脲)和外观质量(强度、粒度)尤为重要。
由于焦化厂供气不均衡,波动大导致我厂尿素系统常常维持在60%~70%负荷生产,在这种情况下,缩二脲含量一般都在1.5%~3%。
尿素中缩二脲含量高,会烧坏植物的叶和嫩枝,严重时会烧死植物,因此控制好尿素中的缩二脲含量是提高产品质量,对用户负责的重要因素。
系统生成缩二脲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尿液温度越高,缩二脲生成越快;②物料停留时间越长,缩二脲生成量越高;③尿液中氨分压越低,缩二脲生成量越高;④缩二脲生成速度随尿液浓度的提高而加快;⑤相同的生产控制条件下,系统生产负荷的大小决定尿液在系统中的停留时间,负荷越小,尿液停留时间越长,生成的缩二脲量越多。
其中温度对缩二脲生成的影响最为明显,另外系统负荷的大小对缩二脲的生成也有较大影响。
一般来说,负荷越大,产品合格率与一级品率越高。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降低产品中缩二脲含量,对低负荷生产尿素成品缩二脲的控制与操作提出了以下措施。
1.1 高压系统控制与操作措施①缩短物料在系统中停留时间。
关于尿素产品抗破碎强度调整的总结根据公司调度会议精神要求,为了提高尿素产品抗破碎强度,开发高端尿素市场,达到最终效益的最大化。
化工厂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召开造粒系统会,会议主要讨论了关于提高尿素产品的抗破碎强度该如何工艺调整,最终统一思想并组织调整,具体实施情况如下:首先分析原因,影响尿素产品抗破碎强度的原因:1、尿素产品的温度;2、尿素产品的水份含量;3、尿素产品的缩二脲含量;4、添加剂的用量。
其次指出调整思路及措施,必须在保证造粒机长周期稳定运行的前提下,以降低尿素产品水份为主线来优化控制工艺指标,针对可能的原因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1、提高尿液浓度,在尿素产品缩二脲不超0.9%的情况下,控制新旧蒸发温度在指标上限;2、提高造粒机前部温度,控制在106.5~107.5℃之间;3、控制造粒机负压-0.40~-0.45KPa之间;4、控制造粒机返料比,破碎机下料辊距控制1.7mm,并坚持每两小时刷筛一次;5、提高尿素产品粒度,降低产品中小颗粒含量。
最后是通过调整后的工艺数据比较(采用平均数):1、旧一蒸温度由调整前的129.1℃下降为调整后的128.6℃;2、新一蒸温度由调整前的129.1℃下降为调整后的128.3℃;3、旧一蒸真空度由调整前-28.2KPa(绝压)变为调整后的-28.1KPa(绝压);4、新一蒸真空度由调整前-68.3KPa变为调整后的-71.0KPa ;5、造粒机前部温度由调整前的105.5℃上升为调整后的106.5℃;6、造粒机负压由调整前-0.40KPa变为调整后的-0.41KPa;7、流化温度由调整前一室50.3℃、二室52.2℃、三室53.4℃分别上升为调整后的一室54.5℃、二室55.3℃、三室55.3℃;8、尿素车间分析尿素产品中缩二脲含量由调整前的0.875%下降为调整后的0.849%;9、尿素车间分析尿素产品中水份含量由调整前的0.42%下降为调整后的0.37%;10、中化分析尿素产品中缩二脲含量由调整前的0.832%上升为调整后的0.846%;11、中化分析尿素产品中水份含量调整前后无明显变化,数值为0.43%;12、中化分析尿素产品粒度合格率由调整前的94.5%上升为调整后的95.5%。
寻找成品尿素外观质量判定的最佳途径摘要:成品尿素中镍含量偏高,一则影响尿素产品质量,二则反映了尿素生产装置腐蚀加剧。
通过搜集不同颜色的成品尿素,并准确测定其镍(Ni)含量,建立镍(Ni)含量标准色阶,用相似色阶法进行目视比色并定量之,达到快速判定尿素外观质量是否合格的目的。
关键词:成品尿素镍含量产品质量设备腐蚀标准色阶一、前言尿素成品及合成塔出口熔融物中镍含量的测定,是尿素生产装置高压系统平均腐蚀程度的依据。
尿素合成塔衬里与塔板及一些设备管件的材质均为不锈钢,在高温、高压下的尿素、甲铵介质作用下,每时每刻都有镍不断溶解下来,尿素成品、尿素合成塔出口熔融物中含镍就是这种腐蚀作用的客观反应,镍含量超标直接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所以,成品尿素中镍含量在生产中是重要的控制分析项目。
二、问题的提出1.尿素生产过程中设备的腐蚀与防腐蚀是尿素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的一个主要问题。
其尿素成品镍含量的高低就直接反映了设备腐蚀状态。
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尿素为白色,其中的镍含量通常小于0.3μg/g(分公司为0.2μg/g)的工艺控制指标值,成品尿素若出现浅黄色或红棕色尿素,说明设备的钝化膜已被破坏或根本无法形成,导致设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
因此,需要监测尿素中微量镍含量,掌握系统的腐蚀情况,严格控制产品质量。
2.虽然分公司一开始就对尿素设备防腐工作比较重视,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新工艺,新技术,加之刚开车投产,开停车频繁,负荷低等因素影响,高压设备的腐蚀比较严重,成品大颗粒尿素已出现过多次镍含量超标的现象,最高值达到1.32μg/g,而生产系统中的镍含量更是高达1.41μg/g。
使成品尿素出现了发黄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出厂产品质量,降低了分公司的经济效益。
3.一般来说,设备的防腐情况是通过检测成品尿素中的镍含量来观察。
成品尿素镍含量一旦其超标,必须增加分析频次,并且立即查找腐蚀的源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超标严重时必须停车。
低负荷下尿素产品质量控制措施于守柱【摘要】介绍低负荷下影响尿素产品质量的因素,分析缩二脲含量和粉尘升高的原因,提出优化方案,确保装置的长周期运行.【期刊名称】《化肥设计》【年(卷),期】2019(057)002【总页数】4页(P30-32,45)【关键词】尿素产品质量;缩二脲;粉尘;低负荷【作者】于守柱【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分公司化肥厂,黑龙江大庆 1637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41.41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分公司化肥厂(以下简称大庆石化化肥厂)于1973年引进了荷兰斯塔米卡邦二氧化碳汽提法工艺的大型化肥装置,原装置设计能力为48万t/a尿素,装置在2005年进行了50%扩容改造,生产能力提高到75.9万t/a(年产按330 d计)。
近年来,国内尿素产能严重过剩、市场供大于求、尿素价格持续走低,大庆石化化肥厂连续亏损,生存压力巨大。
为提高企业效益,化肥厂调整产品结构,增大商品氨销售量,降低尿素销量,且随着国内民用天然气用量逐渐增加,化肥用气供应紧张,尿素装置不得不维持低负荷运行。
1 工艺流程二氧化碳汽提法生产尿素的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二氧化碳汽提法工艺流程在尿素生产工艺中,原料氨和二氧化碳进入合成系统,反应生成尿素;含有甲铵、水、二氧化碳的尿液经循环系统精馏后进入尿液储槽;经一段、二段蒸发后尿液质量浓度达到 99.7%,送至造粒喷头。
循环系统分离出来的氨、二氧化碳经吸收系统吸收,以甲铵液形式回收至合成系统再循环利用。
蒸发系统气相冷凝液进入水解系统,分离出来的碳铵液回收至循环系统[1]。
2 产品现状随着民用气用量的增加,化肥用气供应紧张,合成氨装置负荷偏低,加上商品氨销量增加,尿素装置长时间在低负荷运行,成品尿素中缩二脲含量升高,尤其是负荷低于60%,缩二脲含量经常在指标上限,甚至出现不合格现象,均值在0.89%~0.90%。
缩二脲是尿素成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优等品要求含量不高于0.9%),缩二脲含量高,颗粒强度下降,粉尘量增加,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尿素颗粒强度下降,颗粒在下落和运输过程中极易破碎,粉尘量增加,不但影响企业的效益,还对装置安全环保带来不利影响。
晋丰煤化攻关尿素粉尘出成效
作者:
来源:《科学导报》2022年第44期
科学导报讯记者武竹青 7月12日,记者从山西晋丰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获悉,该公司利用一套尿素粉尘回收装置,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得到有效回收,不但净化了环境,还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
据了解,国内大部分厂家都普遍存在尿素产品外观质量差的问题,具体主要表现在粉尘含量高。
尿素产品中的粉尘有时高达2%左右,粉尘最大影响使用效果。
特别是在农用肥方面,降低肥效,在运输中更容易结块;另外,一些厂家塔顶粉尘含量竟高达100~200mg/m3,这些粉尘被冷却空气带入大气中,不仅严重影响周边空气质量,污染环境,而且造成大量的浪费。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工厂采用粉尘回收系统,多为湿式除尘,投资太大,运行费用高。
也有些厂家通过采用新型噴头,使排出空气中夹带量有所减低,但都不是很理想。
晋丰煤化针对这一问题开展攻关,尿素车间利用一套尿素回收装置,针对气、固态两部分尿素回收利用进行改造,在尿素A系统尿液槽南边增加一尿素溶化设备,包含1个尿素溶化池、1台尿液自吸泵及配套蒸汽、冷凝液管线,集中回收的粉尘和部分次品在蒸汽加热溶化后通过自吸泵返回至尿液槽,进入系统重新进行造粒。
经改造,尿素粉尘情况得到了有效改善,公司环境质量有了很大提升。
经计算,每日可回收尿素粉尘12吨左右,每年可回收尿素约3600吨,去掉差价、成本水耗、电耗后可实现生产利润35.03万元,做到了小投资大回报,科技创新效果明显。
塔式造粒与尿素外观质量简析塔式自然通风造粒是我国目前仍普遍采用的一种尿素成型方式,它具有运行成本低、维护检修简单方便等特点,但其固有的系列因素却是造成尿素二次成型,致使产品存在空心、粘连、强度低、微粒和粉尘含量大的原因。
因此,很有必要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便在生产中有所借鉴。
1 造粒喷头对尿素质量的影响造粒喷头是尿素成型的关键设备,生产中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主要反映在设计、制造喷头所采用的系列参数。
1)喷头负荷是厂家根据装置的生产能力确定的,生产中主要受喷头转速影响。
现用“TUT- TLE“斜孔造粒喷头的设计负荷为86t/h,生产中由于受生产负荷低及3套三聚氰胺和2套复合肥用尿液的影响,全年实际负荷只有25~35t/h,严重时只能实行间断造粒。
由于设计负荷与实际生产负荷相差过大,尿素只能在高负荷喷头固有的高密度喷孔状况下形成,很难避免交叉碰撞造成尿素的二次成型。
因此,有必要具备不同生产能力的造粒喷头,以较合理的喷孔密度进行尿素成型。
2)喷孔直径是直接形成尿素粒子大小的关键参数,喷孔直径大、密度小,有利于避免粒子的交叉碰撞,但过大的喷孔直径易造成尿素粘塔现象,且较大粒子出塔温度高,易造成尿素吸湿粉化现象。
相反,喷孔直径小,数量多、密度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粒子的交叉碰撞,导致二次成型。
现用斜孔造粒喷头孔径1.2mm,造粒平均直径1.67mm,处于国标GB2441—2001标准0.85~ 2.80mm范围中间值1.825mm下方,有余量适当扩大喷孔直径。
3)“TUTTLE”斜孔造粒喷头上圆直径 385mm、下圆直径360mm、高280mm,梯形圆台有3°左右的锥度,可辅助喷头造粒的截面分布,但主要还是靠喷孔的斜角来完成的,生产中顺喷头运行方向的上部喷孔离心力大,与喷头运行方向相反的下部喷孔离心力小,尿素粒子由里向外分布于造粒塔内截面。
因此,“TUTTLE”斜孔造粒喷头必须保证精确的斜角和方向,任一喷孔角度和方向的偏离,都将导致尿素粒子的交叉碰撞。
尿素产品质量标准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农业、化肥、医药、塑料、化纤等领域。
尿素产品的质量标准对于保障产品质量、促进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尿素产品的外观、理化性质、杂质含量、包装标志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外观
合格的尿素产品应呈白色晶体状,无明显杂质,无结块和异物。
二、理化性质
1. 氮含量:合格的尿素产品氮含量不低于46%。
2. 水分含量:水分含量不应超过0.5%。
3. 酸度:酸度不应超过0.4%。
4. 粒度:产品的粒度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三、杂质含量
1. 游离氨含量:不应超过0.01%。
2. 氨基甲酸酯含量:不应超过0.01%。
3. 硫酸盐和氯化物含量:硫酸盐含量不应超过0.007%,氯化
物含量不应超过0.01%。
四、包装标志
尿素产品的包装应标注产品名称、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批号、净含量等信息,并且应有清晰的防伪标志。
总的来说,尿素产品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外观、理化性质、杂质含量和包装标志等方面。
只有严格执行这些标准,才能保证尿素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提高尿素产品质量的措施
韩柏
【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
【年(卷),期】2001(027)001
【摘要】本文叙述了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内蒙古化肥厂为提高尿素产品的质量,所采取的一系列产品质量控制办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总页数】3页(P69-71)
【作者】韩柏
【作者单位】内蒙古化肥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6
【相关文献】
1.梅雨高温季节提高尿素产品质量的措施探讨 [J], 赵文央
2.流化床技术在提高尿素产品质量中的应用 [J], 石湘伟;孙斌;项文裕;王永全
3.提高尿素产品质量的措施 [J], 窦宏剑
4.提高尿素产品质量的控制措施 [J], 李长英;史志磊
5.浅析提高尿素产品质量的措施 [J], 田一波;崔海生;朱天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