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尿素产品质量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250.62 KB
- 文档页数:3
影响尿素产品质量的因素及解决措施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氮肥产品,用于提供作物所需的氮元素。
尿素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影响尿素产品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原材料质量、生产工艺控制、产品贮存和运输条件等。
下面将对这些因素进行详细的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原材料质量尿素的主要原料是氨和二氧化碳,其中氨作为氮源,二氧化碳提供碳源。
因此,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尿素产品的质量。
低纯度的氨和二氧化碳会导致尿素中杂质含量较高,从而影响产品的肥效。
解决措施:1.严格选择供应商,确保原材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加强原材料检验,建立合理的质量控制系统。
3.优化原料的提纯过程,确保原材料的纯度。
二、生产工艺控制尿素的生产工艺包括氨合成、尿素合成、蒸发结晶和粒化等环节。
每个环节的工艺控制都会对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
例如,合成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选择都会影响尿素合成过程中的反应速率、选择性和产率。
解决措施:1.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艺参数,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确定最佳的生产条件。
2.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3.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异常。
三、产品贮存和运输条件尿素是一种易吸湿的化肥,如果贮存和运输条件不当,容易吸湿结块,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解决措施:1.优化尿素产品的包装和密封方式,减少湿气和空气的接触,防止产品吸湿结块。
2.控制仓库温度和湿度,保持贮存环境干燥,避免产品吸湿。
3.优化运输方式,减少货物受潮和受振情况。
综上所述,影响尿素产品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原材料质量、生产工艺控制、产品贮存和运输条件等。
通过选择优质原材料、科学合理的工艺控制、优化贮存和运输条件等措施,可以提高尿素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肥效。
农业生产者和相关企业应密切关注尿素质量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产品质量,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尿素结块原因及对策
一、尿素颗粒结块问题的背景:
夏季环境潮湿炎热,尿素颗粒易发生结块现象,影响销售和使用。
尿素颗粒结块会堵塞施肥机械出料通道,导致施肥不均,严重时会被退货或降价处理。
二、尿素颗粒结块的主要原因:
尿素含水量和环境湿度:含水量超标(>1.0%)是引起结块的主要因素,水分会导致颗粒表面溶解软化,增加接触面积,促进结块。
温度:包装时尿素颗粒温度和储存环境温度高会加速结块,尤其是当成品温度超过50℃时。
粒度与粉尘:粒度小、粉尘大易导致颗粒间接触机会增加,从而促进结块。
储存压力与时间:储存压力大、时间长会加剧颗粒间黏合,导致结块。
三、防尿素颗粒结块的对策:
从源头降低尿素产品水分:防止外来水进入系统,优化工艺指标,提高熔融尿液浓度,降低产品含水量。
降低尿素成品温度:通过提高流化风量、控制冷却室温度、增加散热面积等方法,确保成品温度低于40℃。
增加尿素颗粒的粒度:采用大颗粒造粒技术,更换筛网,优化工艺参数,提高产品粒度。
提高尿素颗粒的强度:通过调整产品中的甲醛含量,保证产品抗拉强度,减少物理粉尘产生。
降低尿素颗粒粉尘含量:改造除尘管线,更换除尘装置,降低包装前的粉尘含量。
加强产品防护:在包装、运输、储存等环节采取防潮措施,如使用覆膜编织袋、控制堆放高度、盖好篷布等。
四、具体实施措施:
包装流程管理:严格验收包装袋,防止外来水混入,确保包装质量。
库存、运输和储存管理:控制贮存高度,减少倒库次数,露天存放时设置塑料托盘并盖好篷布。
尿素产品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及控制卜小雪发表时间:2018-09-03T09:16:46.270Z 来源:《红地产》2017年9月作者:卜小雪[导读] 对于尿素生产厂来说,控制尿素产品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尿素产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质量问题堪忧。
一、成品水含量因素和控制措施1.1 影响尿素成品水含量的因素影响尿素成品水含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一、二段蒸发温度或真空度达不到指标。
(2)分离器内真空度低,而表冷器内指标正常。
(3)二段蒸发加热器列管或花板漏。
(4)二段蒸发分离器上部冲洗水管阀内漏。
(5)雨季时空气湿度高。
(6)上造粒塔保温夹套蒸汽漏进管内。
(7)上造粒塔蒸汽吹除阀内漏。
(8)熔融泵进口冲洗水阀内漏。
1.2 做好尿素产品检查工作,防止尿素水含量超标为了防止尿素中水含量超标,应注意严格控制蒸发系统各指标 , 使其在正常范围内。
一旦发生异常 , 要及时查明原因并妥善理 , 必要时蒸发系统停止造粒 , 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后再送造粒。
要根据系统负荷、天气情况和尿素下塔温度及时调整造粒塔底部风窗开度 , 尤其是阴雨天气 , 要尽量关小造粒塔底部风窗。
停车检修时要注意检查与蒸发系统相连各冲洗水、蒸汽阀门内漏情况 , 发现内漏及时消除。
二、影响尿素粒度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2.1 影响尿素粒度的影响因素公司优等品指标为:小颗粒尿素粒度 (0.85 ~ 2.80mm) ≥ 93.0%,中颗粒尿素粒度 (1.18 ~ 3.35mm) ≥ 93.0%,大颗粒尿素粒度(2.00 ~ 4.75mm) ≥ 93.0%。
在生产过程中 , 造粒塔底部分析 , 尿素粒度均能达到规定要求 , 可是因尿素抗压强度低 , 在贮运、运输过程中易破碎 , 产生微粒及粉尘 , 易造成出厂产品粒度偏低 ,影响尿素外观质量。
2.2 选用新型喷头,保证产品颗粒的粒度经过比较 , 选用了等密度喷洒旋转造粒喷头 , 其具有以下优点 : ①能力适当 , 无过大或过小弊端 ; ②喷洒的颗粒均匀分布 , 颗粒均匀冷却 ; ③喷洒线无交错现象 , 避免了颗粒并合、粘塔底 ; ④依塔径大小设计喷洒范围 , 不粘塔壁且在塔的下半部封满塔断面 , 可提高空气有效作用系数 ; ⑤减少粉尘 1/3 ~ 2/3,消除环境污染与产品损失 ; ⑥ 0.8 ~ 2.5mm 的颗粒合格率在97% ~ 98.9%; ⑦由于等密度喷洒旋转喷头为全封闭喷头 , 内有一定压力 , 下部又有杂物沉淀段 , 因而运行时维护工作量少 , 只须每月对喷头进行 1 次清洗即可 , 不仅减少了日常维护的工作量 ,而且有利于延长喷头使用寿命。
尿素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结块的原因分析及措施摘要:尿素是一种广泛用于化肥、医药、塑料等领域的重要化学品。
然而,在尿素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尿素产品往往会出现结块现象,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从尿素结块的原因和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尿素产品;结块原因;解决措施引言尿素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一种白色、结晶性、无臭的固体,具有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其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农业、医药、化肥、塑料、染料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受多重因素影响出现结块的现象,不利于产品的销售,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结块问题,提升产品质量。
一、尿素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结块的原因分析(一)含水量超标尿素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水分含量过高,容易使尿素颗粒之间产生吸附作用,形成结块。
这是因为尿素是一种亲水性物质,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特别是在高湿度的环境下容易吸附水分。
当尿素颗粒之间的水分含量过高时,就会使它们之间产生吸附作用,进而形成结块现象。
具体来说,当尿素颗粒之间存在水分时,它们之间的表面张力会降低,从而使得颗粒之间的吸附力增加。
尤其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水分会迅速吸附在尿素颗粒表面,形成水分子与尿素分子之间的氢键,从而加重了颗粒之间的吸附作用,引发结块。
此外,水分还会引起尿素晶体的形变,导致晶体失去原有的结晶形态,从而加剧结块现象。
(二)温度影响尿素结块是指尿素颗粒之间产生吸附力,导致颗粒聚集并形成块状物。
除了水分含量过高,温度也是尿素结块的一个重要因素。
具体来说,当尿素颗粒受到温度的影响时,尿素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加,使得颗粒表面的分子间距缩小,表面张力降低,从而导致颗粒之间形成吸附作用,引发结块现象。
温度对尿素结块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温度升高会使尿素颗粒中分子的动能增加,分子间距缩小,从而导致颗粒表面张力降低,颗粒之间的吸附作用增强,引发结块现象。
同时温度升高还会促进尿素颗粒内部结晶,使得颗粒形态发生变化,增加颗粒之间的物理吸附作用,导致结块。
车用尿素水溶液是现代柴油车尾气处理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过与氮氧化合物反应来降低柴油车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含量。
尿素水溶液的密度是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密度不合格可能会影响尿素水溶液的使用效果,甚至对柴油车尾气排放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下面将分析车用尿素水溶液密度不合格的可能原因。
1. 添加原料品质不合格车用尿素水溶液的制作原料主要为尿素和去离子水。
如果原料的品质不合格,如尿素的纯度不高或水的纯度不够,都可能导致车用尿素水溶液密度不合格。
尿素中杂质含量过高、水的离子含量超标等都会影响溶液的密度。
2. 混合比例不准确在车用尿素水溶液的制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尿素和水的混合比例,以保证最终产品的品质。
如果混合比例不准确,尿素水溶液的密度也会受到影响。
这可能是生产过程中设备操作不当、自动化控制系统失灵或者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
3. 生产工艺不当车用尿素水溶液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准备、混合搅拌、过滤除杂、质量检测等多个环节。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最终产品的密度不合格。
搅拌不均匀、过滤不彻底等都会影响产品的品质。
4. 产品存储条件不佳车用尿素水溶液在生产之后需要进行储存,如果存储条件不佳,比如温度过高或者受到阳光直射等,可能会导致产品发生质量变化,进而影响产品的密度。
5. 检测方法不准确车用尿素水溶液密度不合格的原因还可能与检测方法不准确有关。
生产企业可能使用的密度检测设备不准确或者操作人员不熟练,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
在保证车用尿素水溶液品质的过程中,生产企业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生产,保证原料品质、严格控制混合比例、规范生产工艺、优化产品存储条件,并加强对产品的质量检测。
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车用尿素水溶液生产企业的监管,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密度不合格可能源于多方面原因,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都应对相关环节进行严格把控,以确保车用尿素水溶液的品质和使用效果。
为了确保车用尿素水溶液的品质和使用效果,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在多个环节都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
低负荷下影响尿素产品质量的因素和控制措施张德炳【摘要】阐述尿素装置低负荷运行,影响尿素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以及控制措施.【期刊名称】《化工设计通讯》【年(卷),期】2017(043)001【总页数】2页(P125-126)【关键词】尿素生产;低负荷;要因;产品质量控制【作者】张德炳【作者单位】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海南东方 572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41.41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化肥二部尿素装置由中国成达化学工程公司设计完成。
主装置工艺采用斯塔米卡邦改进型二氧化碳汽提法,造粒工艺采用海德鲁大颗粒技术。
生产能力为年产80万t的大颗粒尿素装置。
斯塔米卡邦改进型二氧化碳汽提法工艺由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和尿液的蒸发与造粒系统三部分组成。
尿素产品质量的控制是尿素生成中重要的一环,其优级品率直接影响企业的口碑和品牌竞争力。
我们厂的尿素装置采用荷兰斯塔米卡邦改进型二氧化碳汽提法生成工艺,从原始开车至今经过多次优化调整,产品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由于造粒系统清洗筛网和应对组分波动时大幅减负荷时产品优级品率无法保证(缩二脲、水含量偏高),针对系统的有关工艺指标,结合分析化验中心所做的分析数据对装置进行了具体的考量,找出了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缩二脲生成的反应机理:在尿素生产过程中,缩二脲既在水溶液中(如尿素合成反应过程,未反应物的分解过程)生成,也在最后蒸发阶段的无水熔融物中生成。
缩二脲作为尿素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伴随着尿素的整个生产过程。
其总的反应式为:由上面的反应可以看出,在缩合反应中放出氨,所以当增加尿素溶液中的氨量,可以抑制上面的反应,减少缩合物缩二脲的生产。
相反,凡是减少尿素溶液或熔融物中氨含量,在高温下提高尿液浓度或延长停留时间都有利于缩二脲的生成。
由表1可以看出,前系统负荷在85%以上时,缩二脲的含量基本上都能控制在厂控指标≤0.87wt%以下。
一旦负荷低于70%时或者拉301FB(尿素溶液贮槽B 室),缩二脲含量都会高达1%以上,达不到我司优级品的标准,控制起来比较困难。
影响尿素产品质量的因素及解决措施1 概述尿素是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化工产品,尿素质量指标主要包括含氮量、缩二脲含量、含水量、粒度、强度以及粉尘等。
在实际生产中含氮量基本能够达标,因而其他指标的控制就成为影响尿素产品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如果尿素产品粒子呈现乳白色、结块、不均匀或刺激性气味过大时,说明尿素产品没有达到国家标准,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缩二脲、水、粒度及粉尘等各项指标。
2 影响尿素产品质量因素分析2.1 缩二脲含量影响因素缩二脲是尿素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由于失氧受热而发生异构化作用生成的,因此其含量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尿素溶液浓度,在一定温度下改变尿素溶液浓度,随着尿素溶液浓度的增高,生成缩二脲的速度逐渐加快;氨分压越大,缩二脲含量越小;温度影响,当尿素溶液浓度一定时,缩二脲的生成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快;停留时间的影响,当反应停留时间越长时,缩二脲生成量越大。
根据塔里木油田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化肥厂生成系统检验,尿素汽提塔出来液体中缩二脲的含量在0.2%,至蒸发系统入口增加至0.4%,一段蒸发和二段蒸发过程中缩二脲含量继续增加,至造粒喷头时增加至0.8%.2.2 含水量影响因素影响水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蒸发温度,二是真空度,三是出现泄漏。
如一、二段蒸发温度不达标会增加水分含量;一、二段分离器真空度不达标也会增加含水量;另外,容易出现泄漏的部件有二段蒸发加热器列管、上造粒塔保温夹套和蒸汽吹出阀、熔融泵进口冲洗水阀、造粒喷头预热蒸汽阀等。
除以上原因外,雨季时空气湿度高也会影响产品含水量。
2.3 粒度影响因素喷射速度、喷量多少、孔径大小会对尿素成品粒度产生影响。
喷孔初速越大,拉断时间短,尿素溶液温度高,粘度小,所的成品粒度小;喷量大,流股变细时间延长,尿液温度下降较多,粘度增加,所得尿素粒度就大;孔径大,流股粗,相同断裂时间时,产品粒度大。
2.4 粉尘的影响因素粉尘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加大尿素产品损失。
尿素成品粒度分布差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现阶段,成品尿素的粒度分布的情况普遍较差,经过对会造粒系統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适时制定出对应的巩固措施和解决对策,用以提高所生产的尿素质量和外观,有效解决传统尿素的成品粒度分布问题,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度得到最大程度的增强。
标签:设计条件;外观质量;造粒成品粉尘含量的多少,是尿素成品粒度高度的主要反映,粉尘含量越高,成品粒度越低,由目前我国尿素生产企业终端市场产品质量情况来看,目前尿素产品大多呈现出粒度不均、颗粒偏小的现象,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收益,同时也对企业员工的身体健康具有一定威胁。
鉴于此,本文对成品尿素成品粒度分布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我国尿素生产企业终端市场产品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收益,保障企业员工身体健康安全。
一、尿素成品粒度分布差的原因(一)造粒过程中塔内产生的粉尘(1)造粒喷头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有很大可能会在孔内形成积垢,使尿液变的粗细不均,导致粒子的固化过程被影响,在后续的工序之中因强力的不足而产生更多的粉尘。
(2)熔料的温度比较高,会使其在工序中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变成小型的液滴,进而形成粉尘。
(3)机械的磨损,在各道工序之间的运转和加工,粒子会受到各种不同机械的挤压和摩擦,形成粉尘。
(4)在熔料之中游离的CO2和NH3过高。
这两种物质在工序中被造粒喷头喷出时会随着压力下降而从尿液中蒸发,带出很多比较微小的液滴,最后形成粉尘。
(5)塔内的温度过高。
这样会使粒子的冷却效果变差,其固化的过程变慢,导致了更多的粉尘产生。
(二)塔外外力作用生产的粉尘出塔的粒子因为受到粒子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不会被包装成袋,而是要经过降温手段,进行合格筛选之后再开始包装工作[1]。
粒子在出塔之后所经历的各种加工和包装步骤都会对粒子本身产生不好的影响,为了减少后续工序给其造成的损害,需要在皮带运输、散装堆积等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粒子生存所需环境来进行操作,用以保证粒子的最高完整性[2]。
浅析尿素产品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由于尿素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其生产过程中是化学反应的过程,所以在生产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质量参数不均衡。
尿素的质量主要是通过含氮量、缩二脲含量、含水量、粒度、强度以及粉尘等指标进行衡量,在这些指标当中,只有含氮量是通过生产工艺可以进行有效控制的,但是其他各项指标会受到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反应时间、设备运行状况以及外部环境的因素影响,从而对产品性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了高效控制尿素产品的质量,需要从其生产工艺、设备装置、储存、包装、堆放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加强对每个环节的质量监督管理。
从管理制度方面进行全局管控,从生产工艺方面进行技术改进,从设备装置方面优化运行,从而最大程度地控制尿素产品质量。
1 影响尿素产品质量因素分析1.1 缩二脲含量影响因素缩二脲含量偏高是影响尿素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引发缩二脲偏高的原因主要是生产负荷、蒸发系统冲洗、降尿素溶液槽液位过程以及真空度等因素。
缩二脲为白色长片结晶体,主要是尿素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的状态下,因为氧气缺乏并且温度升高而发生的异构化作用而产生的。
在尿素生产的过程中,如果溶液的浓度较高,则其生成缩二脲的几率越大。
当尿素生产负荷处于65%以下时,对于整个生产系统的尿素质量控制将非常困难;在蒸发系统冲洗的过程中,大量的冲洗水会造成温度的剧烈波动,而在温度快速升高的过程中,缩二脲的生成速度也会加快,由此导致缩二脲含量偏高;在切换造粒喷头的过程中,蒸发系统需要停止运行,而此时尿素溶液会储存在溶液槽中,由于在之前的蒸发环节已经经历了高温,缩二脲的含量已经偏高,而此时停留的时间越长,会为反应提供一定的时间,由此缩二脲的生成量也会逐渐增加。
1.2 含水量影响因素影响含水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点:一是蒸发温度;二是真空度;三是出现泄漏。
如一、二段蒸发温度不达标会增加水分含量;一、二段分离器真空度不达标也会增加含水量;另外,容易出现泄漏的部件有二段蒸发加热器列管、上造粒塔保温夹套和蒸汽吹出阀、熔融泵进口冲洗水阀、造粒喷头预热蒸汽阀等。
尿素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结块的原因分析及措施作者:李得占许正兴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2019年第03期摘要: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化工分公司尿素装置生产能力66万吨/年,在生产、包装和储存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结块现象,影响产品质量和产品品牌,为使用户用上放心、合格的尿素产品,通过工艺、包装、储存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制定可行的控制和防范措施,提出解决方案,有效降低产品结块、板结情况。
关键词:尿素生产;质量管理;粉尘;结块;板结;仓储1 问题尿素,又称碳酰胺,是由碳、氮、氧、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目前使用量较大的一种化学氮肥。
尿素吸湿性强,吸湿后结块,受温度影响,易出现颗粒粉化,从而导致出现结块、板结等情况。
对于结块和板结,本文从生产工艺、产品包装、储存运输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有效解决产品结块和板结问题。
2 原因分析2.1 含水量超标尿素水份含量超标(>1.0%)直接影响尿素的内在质量,是造成板结的重要原因之一。
水分的存在,一方面,会使尿素颗粒表面溶解和重结晶而黏结成块;另一方面,会导致尿素颗粒表面软化,在压力的作用下加剧变形,颗粒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促进氢键结合和范德华力的作用,加大颗粒间的结合强度。
2.2 温度影响尿素温度高易变形。
储存过程中,因环境温度变化,存在水分会引起尿素颗粒表面溶解、重结晶和颗粒变形,使结块加速。
出造粒系统温度过高(>50℃)也会造成成品包装温度过高,在缓慢冷却过程中原来溶解在残余水分中尿素就会结晶析出,也导致结块加速。
目前产品冷却器出料温度在50℃左右,盛夏期间,达到60~70℃。
在成品冷却器至包装料仓通过皮带输送机输送,无相应的降温设备。
2.3 粉尘影响尿素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粉尘,如果自身粉尘含量过高,其相对比表面积愈大,颗粒间的接触面积愈大,引起结块的机会愈多。
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粒径小和圆度差的尿素颗粒间接接触紧、摩擦多,颗粒易破碎起尘,发生不均匀离散,容易结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