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系疾病
- 格式:docx
- 大小:23.90 KB
- 文档页数:8
第一章肺系病症第一节感冒【概念】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伏为其特征。
【病因】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
(以风邪为主因,常以风为先导)【病机】邪犯卫表,卫表不和,肺失宣肃【小结】①病位及脏腑:肺卫受邪②病势:风寒、风热、暑湿及时行感冒③病性:外感表实证④预后一般良好⑤病机关键:邪犯卫表,卫表不和,肺失宣肃【诊断依据】①临证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
可见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恶风或恶寒,或有发热等。
若风邪夹暑、夹湿、夹燥,还可见相关症状。
②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在一时期发病人数剧增,且病证相似,多忽然起病,恶寒、发热(多为高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为重。
感冒和风温的鉴别风温:病势急骤,寒战发热甚至高热,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嗽胸痛,头痛较剧,甚至出现甚至昏迷、惊厥、谵妄等入里症候感冒:发热一般不高或不发热,病势轻,不传变,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病程短,预后良好【治疗原则】解表达邪(风寒证→辛温发汗;风热证→辛凉清解;暑湿杂感→清暑祛湿解表)第二节咳嗽【概念】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
内邪干肺(痰与火)【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内伤咳嗽的主要病理因素为痰与火,痰课郁而化火,火能炼液灼津为痰)咳嗽与咳喘的鉴别咳嗽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喘证。
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由咳致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点。
【辩证要点】①辨外感内伤②辨症候虚实【治疗原则】外感:祛邪利肺;内伤:标实为主:祛邪止咳本虚为主:扶正补虚【证治分类】(外感+内伤)第三节哮病【概念】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病机】痰气搏结,壅阻气道,肺失宣降(病理因素以痰为主)【诊断依据】①呈反复发作性。
中医肺系疾病的治疗原则引言中医肺系疾病包括多种常见疾病,如感冒、哮喘、肺炎等,对患者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困扰。
为了有效治疗这些疾病,中医学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疗原则,本文将对这些原则进行详细介绍。
中医肺系疾病治疗原则1.根据症状辨证施治中医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具体来说,根据痰的性质(黄色、白色、粘稠等)、咳嗽情况(干咳、咳痰、痰多等)以及其他相关症状(鼻塞、喘息等),中医可以判定疾病所属的证候类型。
根据辨证结果,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2.疏风散寒、燥湿化痰中医认为有些肺系疾病是由于风寒湿痰侵袭所致。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常常会运用疏风散寒、燥湿化痰的方法。
例如,对于感冒引起的肺系疾病,中医常使用温中散寒的药物,如草果、苏子、陈皮等。
对于湿痰较重的疾病,中医则会使用干燥化湿的药物,如白术、炒山豆根等。
3.温肺化痰对于咳嗽咳痰较重的疾病,中医重视温肺化痰的治疗方法。
温肺化痰可以促进痰液的代谢和排出,减轻症状。
中医常使用一些温化痰药物,如桔梗、白芥子、半夏等。
4.滋阴润肺对于病情较重,引起肺系疾病的阴液不足的患者,中医会选择滋阴润肺的治疗方法。
滋阴润肺可以改善患者的体质,增强抵抗力。
常见的滋阴润肺药物有沙参、麦冬、黄耆等。
5.辨证施治在实际治疗中,中医强调辨证施治的原则。
不同的患者,即使是相同的病症,也可能有不同的病因和病机,因此治疗手段会有所不同。
中医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望诊、闻诊、切诊等手段,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针对性地给出治疗方案。
6.调理体质中医注重调理体质,通过中药调理患者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具体来说,中医会根据中医辨证结果,选用调理体质的药物,如人参、黄芪、枸杞等。
7.与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肺系疾病的原则是与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在草药配方、穴位治疗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可以与西医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相结合,综合治疗肺系疾病。
第六十三章,肺系病先兆
肺系病囊括肺部各种气管咽喉的疾患,发病率同样很高。
尤其咳喘对人类的危害较大,因此探索其先兆规律同样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体质预报各种类型的潜证,是发现该系病的超早期先兆。
今天小编将和大家一起来详细的了解肺部征兆的有关知识。
第一节概述
肺系疾病指喘证、哮病、肺胀、肺痨、肺痿、咳嗽、失音、鼻渊等。
其中哮病、喘证对心肺的影响较大,该系疾病发病率亦极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大,故探索其先兆证是十分必要的。
金型体质与肺系疾病先兆潜证的关系病理金型体质人燥气素盛,燥气通于肺,故易患肺系疾患。
该型人体胖面白,常咳嗽咽干,舌质偏红,苔薄而干,便秘尿短。
祖国医学古籍文献早已有关于肺系病可以预测的记载,如《难经·十六难》曰:外证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其内证脐右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洒淅寒热,有是者肺也即是。
第二节哮病喘证先兆
哮病是遗传性疾病,故先露多见于先天肾的潜证,喘证为后天获得性疾患,先兆潜证又与金型(燥质)体质攸关
一、概述
哮、喘、胀、痿四大病证是肺系疾病的四大常见病、多发病,对人体危害较大。
因此探索其先兆症(证),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
哮病是一个独立的病,一种素有夙根的、发作时以呼吸急促,齁喘,喉间痰鸣为主症的疾患。
喘证则是以呼吸急促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哮证和喘证日久必然耗伤肺气累及心肾,重者甚至导致阳气暴脱危及生命,对人体健康。
第一节咳嗽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
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
临床上多为痰声并见,很难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是内科中最为常见的病证之一,发病率甚高,据统计慢性咳嗽的发病率为3%-5%,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可达10%—15%,尤以寒冷地区发病率更高。
中医中药治疗咳嗽有较大优势,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内经》对咳嗽的成因、症状及证候分类、证候转归及治疗等问题已作了较系统的论述,阐述了气候变化、六气影响及肺可以致咳嗽,如《素问·宣明五气》说:“五气所病……肺为咳。
”《素问·咳论》更是一篇论述咳嗽的专篇,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强调了肺脏受邪以及脏腑功能失调均能导致咳嗽的发生。
对咳嗽的症状按脏腑进行分类,分为肺咳、心咳、胃咳、膀胱咳等,并指出了证候转归和治疗原则。
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不仅拟出了不少治疗咳嗽行之有效的方剂,还体现了对咳嗽进行辨证论治的思想。
隋《诸病源候论·咳嗽候》在《内经》脏腑咳的基础上,又论述了风咳、寒咳等不同咳嗽的临床证候。
唐宋时期,如《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和剂局方》等收集了许多治疗咳嗽的方剂。
明代,《景岳全书》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类,《明医杂著》指出咳嗽“治法须分新久虚实”,至此咳嗽的理论渐趋完善,切合临床实际。
咳嗽既是独立性的病证,又是肺系多种病证的一个症状。
本节是讨论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以咳嗽为主症者可参考本病证进行辨证论治,其他疾病兼见咳嗽者,可与本病证联系互参。
【病因病机】咳嗽分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外感咳嗽病因为外感六淫之邪;内伤咳嗽病因为饮食、情志等内伤因素致脏腑功能失调,内生病邪。
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均是病邪引起肺气不清失于宣肃,迫气上逆而作咳。
第一章肺系疾病第一节感冒一、定义: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
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
二、源流:1、《内经》提出病因和主证。
2、《伤寒论》认识到风寒感冒有轻重之别。
3、《诸病源候论》倡导时行致病。
4、《仁斋直指方》首提感冒一名。
5、《丹溪心法》认为病位在肺,提出治疗大法。
6、《类证治裁》提出时行感冒之名。
7、从温病学说兴起之后,把风热感冒纳入温病的卫分证,创立了银翘散、桑菊饮等著名方剂。
三、病因病机:(一)发病学特点:卫外功能减弱,外邪乘袭致病。
(二)病理关键:邪袭肺卫,以卫表失和为主。
(三)病理性质有寒热两类:(四)预后良好,少有传变。
四、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辨寒热虚实、辨不同兼夹、辨虚实(二)、治疗原则:解表达邪(三)、分型论治:1、风寒束表证: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加减4、气虚感冒:参苏饮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五、感冒与温病早期的鉴别诊断、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诊断六、预防及预后第二节咳嗽一、定义:由于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脏腑功能失调伤及于肺)各种因素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出现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时,谓之咳嗽病。
二、源流:1、《内经》论述咳嗽的病因病理。
2、《景岳全书》明确分为外感内伤两类。
提出了治外感咳嗽宜辛温发散为主,治内伤咳嗽甘平养阴为宜的著名观点。
3、《医学正传》强调调畅气机。
4、《医门法律》论述燥的病机和治法,提出温润、凉润两大方法。
5、《医宗必读》谈治疗咳嗽的动静原则。
6、《临证指南医案》进一步谈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治疗。
7、解放以后:三、病因病机:1、病位主要在肺,与肝脾肾有关。
2、病理特点是邪干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3、病理演变:外感咳嗽的四条演变、内伤咳嗽的四条演变四、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辨外感内伤(二)、治疗原则:外感咳嗽:祛邪利肺;内伤咳嗽:调理脏腑、祛邪止咳(三)、分型论治:(1)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凉燥用杏苏散(2)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证: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平稳后可用六君子汤2、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3、肝火犯肺证: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4、肺阴亏耗证:沙参麦冬汤五、风寒感冒与风寒咳嗽的鉴别、风热感冒与风热咳嗽的鉴别六、感冒与咳嗽的疾病转化、外感内伤咳嗽的转化第三节哮证一、定义: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其特征是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缓解后一如常人,重证反复发作者在缓解期亦常有气短。
第一章肺系病证一、名词解释1.咳嗽 2.哮病 3.喘证 4.肺胀 5.肺痈 6.肺痨 7、感冒 8、冒风 9、内伤咳嗽 10、喘脱一、填空题1、感冒四季均可发生,尤以两季为多。
2、咳嗽一般多为并见,故以并称。
3、明代医家将咳嗽分为、两大类。
4、咳嗽既是的病证,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
5、咳嗽临床以、为主要表现。
6、外感咳嗽属于,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
7、内伤咳嗽多属并见,病理因素主要为。
8、肺阴亏耗型咳嗽的代表方剂是。
9、哮病的辨证属之证,发作时以为主,未发时以为主。
10、哮病常见的病因有、、。
11、哮病的病理因素以为主。
12、实喘在,为、、,邪壅肺气而宣降不利;虚喘当责之,因,而致肺肾出纳失常,尤以虚为主。
13、喘脱属危急重症,急当、,及时救治。
14、肺痈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主要在于。
15、肺痈的病理演变过程,表现为、、、等不同阶段。
16、肺痨的治疗以和为原则17、肺痨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为,一为。
18、肺胀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严重者可出现、、、等危重证候。
19、感冒的主要病机是,治疗当以为原则。
20、感冒风寒证的治则是,风热证的治则是。
二、单项选择题:1.治疗风热犯肺型咳嗽的代表方剂是( )A.桑杏汤B.桑菊饮C.银翘散D.止嗽散2.内伤咳嗽治疗一般均忌( )A.宣肺散邪B.发散太过C.敛肺收摄D.滋补活血3.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辨别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依据 ( )A.口渴与不渴B.头痛与不痛C.脉数与不数D.有无咽喉红肿疼痛4.感冒风寒证的代表方剂是 ( )A.麻杏石甘汤B.荆防败毒散C.桑菊饮D.杏苏散5.患者刘某,男性,38岁,冬季哮病发作,证见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面色青晦,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用何方?( )A.射干麻黄汤B.紫金丹C.苏子降气汤D.定喘汤6.热哮治疗的代表方剂是( )A.射干麻黄汤B.定喘汤C.三子养亲汤D.小青龙汤7.哮必兼何证?( )A.咳嗽B.发热C.喘证D.气短8.喘证的严重阶段,不但肺肾俱虚,在孤阳欲脱之时,每多影响到( )A.脑B.心C.肝D.脾9.患者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煽,咳而不爽,吐痰稠黏,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苔薄白或罩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
治疗选何方?( )A.麻杏石甘汤B.麻黄汤C.桑白皮汤D.五磨饮子10.下列实喘的特征哪项是错误的?( )A.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B.咳吐脓痰C.气粗声高伴痰鸣咳嗽D.脉数有力11.患者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质黏色黄,或夹有血色,伴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而喜冷饮,面赤,咽干,小便或秘,舌质红,舌苔薄黄或腻,脉滑数,治疗最佳选方()A.越婢加半夏汤B.射干麻黄汤C.桑白皮汤D.苏子降气汤12.判断肺痈病情顺与逆的转折点为A.肺痈初期B.成痈期C.溃脓期D.恢复期13.肺痈溃脓期的首选方为( )A.千金苇茎汤B.加味桔梗汤C.如金解毒散D.沙参清肺汤14.肺痨的治疗方法以( )A.扶正为主B.杀虫为主C.治本为主D.滋阴为主15.患者干咳,咳声短促,或咯少量粘痰,或痰中带血丝,色鲜红,胸部隐隐闷痛,午后自觉手足心热,或见少量盗汗,皮肤干灼,口干咽燥,疲倦乏力,纳食不香,苔薄白,边尖红,脉细数。
此属肺痨何证?( )A.虚火灼肺B.肺阴亏损C.气阴耗伤D.阴阳虚损16.治疗阴阳虚损证肺痨的首选方剂为( )A.补天大造丸B.百合固金汤C.秦艽鳖甲散D.清骨散17.虚火灼肺证最佳治疗方法是( )A.滋阴润肺B.滋阴清热C.滋阴降火D.养阴清肺18.治疗肺痨补虚培元重点调补脏器( )A.脾B.肺C.肾D.肝19.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是A.《黄帝内经》B.《难经》 C.《十药神书》 D.《金匮要略》20.肺痿的治疗原则是()A.滋阴清热 B.补肺生津 C.温肺益气 D.润肺生津三、多项选择题:1.治疗感冒风寒束表证的代表方是()A.荆防败毒散 B.荆防达表汤 C.新加香薷饮 D.参苏饮 E.桑菊饮2.外感咳嗽分为哪几种证型?( )A.风寒袭肺证B.风热犯肺证C.风燥伤肺证D.痰热郁肺证E.痰湿蕴肺证3.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治当( )A.祛邪止咳B.扶正补虚C.标本兼顾D.宣散肺气E.分清虚实4.肝火犯肺型咳嗽的主症有()A.上气咳逆阵作 B.咳引胸胁胀痛 C.痰量少质粘或如絮状D.随情绪波动而增减 E.舌红,脉弦数5.临床应与咳嗽鉴别的病证是()A.哮病 B.喘病 C.肺胀 D.肺痨 E.肺癌6.咳嗽的发病与下列( )脏有关A.心 B.肝 C. 脾 D.肺 E.肾7.咳嗽的辨证要点有()A.辨外感内伤 B.辨证候虚实 C.辨气滞气虚 D.辨气血阴阳 E.辨新病久病8.咳嗽的治疗原则是()A.祛邪利肺 B.祛邪扶正 C.疏风散寒祛痰 D.清热润燥清火 E.养阴益气9.外感咳嗽分型为()A.风寒袭肺 B.风热犯肺 C.风燥伤肺 D.风痰阻肺 E.痰热郁肺10.内伤咳嗽分型为()A.痰湿蕴肺 B.痰热郁肺 C.肝火犯肺 D.肺阴亏耗 E.肺脾两虚11.内伤咳嗽病因为()A.饮食 B.情志 C.肺脏自病 D.体质素虚 E.过劳12.下列( )为内伤咳嗽的主要病理因素A.风 B.暑 C.湿 D.痰 E.火13.热哮证的主要症状是()A.气粗息涌 B.喉中痰鸣如吼 C.口渴喜饮 D.咯痰色黄 E.苔黄腻,脉滑数14.寒包热哮的治疗法则是()A.解表 B.降气 C.散寒 D.化痰 E.清热15.常用于治疗哮病肺肾两虚型的方剂()A.生脉地黄汤 B.金水六君煎 C.七味都气丸 D.真武汤 E.苏子降气汤四、是非题1、气虚感冒的治疗方法是益气解表,方选玉屏风散。
()2、感冒的治疗原则是解表宣肺。
()3、感冒的病位主要在肺卫。
()4、咳嗽的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失宣降。
()5、内伤咳嗽,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
()6、哮必兼喘,喘必兼哮。
()7、朱丹溪首创哮喘之名。
()8、喘证的病机主要是肺卫不和。
()9、喘证肺气虚证与肺痨肺气虚证治疗均选用补肺汤。
()10、肺痈属外痈,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
()11成痈期是肺痈病情顺和逆的转折点。
()12肺痈溃脓期的治则是清肺解毒,化瘀消痈。
()13、肺痨的病理性质以阳虚为主。
()14、肺痨治疗当以益气为主。
()15、肺胀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
()四、问答题:1.简述感冒风寒束肺证的主证、治法及代表方是什么?2.咳嗽的治疗原则是什么?3.痰浊阻肺型喘证的主证、治法及代表方药是什么?4.简述肺痈成痈期的主证、治法及代表方。
5.肺胀与哮病、喘证应如何鉴别?6.哮病发作的基本病理变化是什么?7.肺痨肺阴亏损证的主证、治法及代表方药是什么?8.简述实喘的分型及代表方剂。
五、病例分析1.患者何某,男性,24岁,于98年11月25日就诊。
主诉:咳嗽,吐黄痰三天病史:自诉三天前受凉后咳嗽气急,咽喉痛,并伴有恶风发热,头痛,周身不适,鼻流黄涕,逐渐出现吐痰黄稠,咳嗽频剧。
诊其脉浮数,舌红苔薄黄。
证候分析:治法:方药:2.陈某,女,45岁,农民,1999年4月8日就诊主诉:气喘胸闷痰多一周现病史:自述七天前因受凉而咳嗽气喘吐痰,经西药治疗,虽咳嗽稍减,但呼吸困难逐渐加重,甚则胸闷如窒,张口抬肩。
现在症:喘促气急,胸盈仰息,咳嗽吐痰,痰粘稠量多色白,咯吐不利,食少纳呆,时有恶心,口粘不渴,苔白厚腻,脉滑。
诊断:证候分析:治法:方药:3.刘某,男性,52岁,工人,1998年11月28日就诊主诉: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一周现病史:患者哮喘病史已十一年,每因天冷或受寒易发,至夏季则缓解。
一周前因受寒致哮喘再作,现症见:呼吸急促,唯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窒,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暗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诊断:证候分析:治法:4.朱某,男,62岁。
15年前因感寒后患咳嗽气喘。
”自此受寒即发,时轻时重。
数日前又发作,痰涎壅盛,咳吐大量稀薄白痰,喘咳甚剧,欲卧不能,怕冷。
自昨天起,颜面及下肢浮肿,尿少,面唇青紫,舌胖质黯,苔白滑,脉沉而虚数。
5.张某,男,42岁。
一周前因感冒而周身疼痛,恶寒发热,咳嗽少痰,自服扑热息痛身热暂退,但仍咳嗽,痰量渐多,昨日起高热而来就诊。
现症见高热,体温39℃,寒战,汗出胸痛,咳嗽气急,痰浊呈黄绿色,自觉喉间有腥味,口渴便秘,舌苔黄腻,脉滑数。
6.李某,男,25岁。
主诉:干咳1个月,伴咳痰带血2天。
患者1年前曾接触结核病人,近1个月前出现咳嗽,呈干咳少痰,时作肘止。
于2天前,发现痰中带有少量血点,化验检查:痰涂片检查示结核菌呈阳性,肺部X线片提示:粟粒性肺结核。
现症见:干咳,咳声短促,咯少量粘痰,带有血点,血色鲜红,胸部隐隐闷痛,午后手足心热,皮肤干灼,轻微盗汗,舌边尖红,苔薄,脉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