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食用菌发酵料的技术要点
- 格式:pdf
- 大小:153.63 KB
- 文档页数:2
栽培技求  ̄getables 2010.11
制作食用菌发酵料的技术要点
孟庆国
(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1 22000)
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对栽培原料的处理有生 料、熟料和发酵料三种方法。多数草腐菌适宜用发 酵料栽培,多数木腐菌应该用熟料栽培,只有少数 抗杂菌能力强、发菌快的品种如平菇、姬菇等可以
考虑用生料栽培。生料栽培操作简单,省工省时,但 很难控制病虫害。熟料栽培原料中的养分分解比较
充分,接种后发菌快,但是操作麻烦,成本较高。发 酵料栽培是食用菌生产中成本低、工序少、技术性
较强的一项栽培技术,掌握此项技术就可以大量生 产,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笔者根据多年的栽培实
践,总结出具有代表性的两种食用菌(平菇和双孢 菇)栽培料的发酵技术要点。
1 制作平菇发酵料的技术要点
1.1原料的选择
培养料应新鲜、无虫害、病菌,并且贮存在干 燥处。常用的原料很多,主要有棉籽皮、玉米芯、麸
子、豆秸等。各培养料的特点如下: 棉籽皮营养丰富,具有适宜的碳氮比且质地疏 松,吸水性强,透气性好,是平菇栽培的理想原料。
玉米芯应新鲜、整个贮存,用时粉碎成黄豆粒大小。 豆秸、麦秸、高梁壳等农作物下脚料,均可用来栽
培平菇。这些原料一般都必须粉碎,并添加一定量 的麸皮等物质来调节碳氮比,施用磷肥等物质来调
节矿物质等。麦麸应新鲜,不能用腐烂的,否则影 响菌丝生长和产量。
1_2原料的配方 棉子壳1 000 kg,石灰l0 ,石膏10 ,克 霉灵1 。
玉米芯850kg,麸子100kg,豆饼20 ,石灰 20 ,石膏l0 ,克霉灵1 。 1.3拌料建堆
建堆场所最好是紧靠菇房的水泥地面,并且排水
.14. 良好,避风向阳,水源干净、便利。首先对场地和工 具进行彻底消毒,其次对原料进行暴晒24 h。建堆时, 先将主料和辅料混合均匀,加足水分(培养料含水量
65%~70%)和化学药品,做到“三均匀”(即主料 和辅料均匀、干湿均匀、化学药品在料中均匀),并
达到两个指标(含水量65%~70%和pH 10)。建堆 时将料堆成宽1.0~1.5 m,高1.0~1.2 m,长度不限,
料堆四周尽可能陡一些。当然,在生产中可根据具
体情况灵活掌握,如高温季节料堆要缩小,低温季 节可增大。建堆后,用木棒(直径5 cm左右)在料 堆上插通气孔,每隔33 cm插一孔,孔与孔之间呈
“品”字形,以利通气发酵,还可在料堆膜上再盖草 帘和塑料保温保湿。
1。4适时翻堆 平菇发酵料多在春秋堆制,一般在建堆后48~
72 h应进行翻堆,生产中在距料表面33 cm处温度 达到65~70℃并维持24 h后进行。翻堆时必须将
料松动,以增加料中含氧量,同时把堆中心的料翻 出来,四周的料翻入中心,以便培养料均匀发酵,全
部发酵过程大约6~8 d。高温季节1~2 d翻堆1次, 低温季节2~3 d翻堆1次,一般情况翻堆3次即可。
然后把培养料扒开、摊平降温,待排出废气,料温 降到20℃以下即可进行栽培。 1.5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如建堆后迟迟达不到60℃,可能由于培养料过
紧过实等原因造成堆料通气不良。遇此情况应及时 翻堆,再重新建堆发酵。如果开堆时培养料呈白化
现象,水分散失过多,可用80℃以上的热水,拌匀 后重新发酵。
1.6发酵料的质量标准 开堆时可见适量白色放线菌,质地松软、有弹陛, 浅褐色,无异味、有芳香味,料含水量适中(60%~
65%),pH6-5~7。
Vegetables 201 0.11 兰苎 =!I国
2制作双孢菇发酵料的技术要点
在生产中一般采用发酵栽培,可分两次发酵,
即前发酵和后发酵。前发酵在室外堆料场进行,后 发酵在菇房内进行。
2.1 前发酵的技术要点
2.1.1原料的选择 培养料应新鲜、无虫害、病菌,并且贮存在干
燥处。常用的原料很多,主要有农作物秸秆、粪肥、 化肥、麸子等。各培养料的特点如下:
秸秆是最基本的原料,一般是稻草、麦秸等,稻 草最易腐熟,麦秸次之,玉米秆较难,建堆时应切
成10~15 cmsJ',段,容易发酵。禽粪的种类很多,它 们的特点也不同。猪粪速效性养分多,出菇快,菇密
且小牛粪透气性差,但菇粗壮,开伞迟且丛生菇 马粪升温快,堆温高,腐熟好。马粪和牛粪可单独使
用,猪粪最好与牛马粪混合使用。鸡、鸭、羊等粪作
培养料时最好是随收随晒,晒干后储藏,如让其自然 发酵会影响质量。化肥主要有尿素、过磷酸钙等,主 要是增加含氮量和磷、钙等营养。麸皮、米糠等要
新鲜无霉变,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含碳量和含氮 量,增加营养。 2.1.2原料的配方 稻草或麦秸40%、牛马粪56%、石膏1%、过
磷酸钙1%、石灰2%。 稻草或麦秸56%、牛马粪38%、饼肥(豆饼
等)3%、过磷酸钙1%、石灰2%。 麦草1 000 kg、千鸡粪80 、石膏80 kg、石
灰20 kg。 稻草600 kg、干猪粪400 kg、饼肥(豆饼等)
20 、尿素3 kg、过磷酸钙15 kg、石灰20 。
2.1.3工艺流程 将粪肥预堆一 麦稻草预湿一建堆发酵一第5~7 天第1次翻堆一第1 l天第2次翻堆一第15天第3次
翻堆一第17~20天第4次翻堆一第21~23天前发酵 结束。
2.1.4粪肥麦草预堆 建堆前4d,将晒干的粪肥预湿,含水量达N5o%。
建堆前2 d麦稻草预湿,将稻草切成l0~15 cm小段, 然后将草在水泥地上铺成宽约3 m,厚约30 cm, 长度不限,边踩边喷水。湿润后再铺30 cm厚的稻 草,如此重复,并从草堆的顶部每天早晚各喷水1 次,2 d后麦草即可湿润。手拧草可见水滴出现,其
含水量在60%左右。 2.1.5拌料建堆 建堆场所最好是紧靠菇房的水泥地面,并且排
水良好,避风向阳,水源干净、便利。建堆要掌握 四原则,即保温、保湿、保肥、通气。建堆时一层
稻(麦)草、一层粪肥,逐层堆叠,两者总厚度为 15~20 cm,一般可垛成lO~12层,料的顶部用一
层牛粪覆盖,堆的高度1.5~2.0m,宽度2-3~2.5 m, 长度不限,堆成车厢状,四周垂直,顶部呈龟背状。
2.1.6翻堆 翻料关键要做到料松、均匀、迅速。翻堆的时
间应依据料的温度而定,自然条件下,当料堆中心 温度65~70℃时,开始第1次翻堆,共需翻5次。
一般为第5~7天、第11天、第18天、第20天各翻 堆1次,共需21~23 d,并且顺序依次加入相应的
辅料。第1次翻堆时,应均匀地加人石膏粉,减小 堆宽2O~30 cm。第2次翻堆时,应加人生石灰。建
堆后,用木棒(直径5 cm左右)在料堆上插通气孔, 每隔33 cm插一孔,以利通气发酵。
2,1,7前发酵料的质量标准 发酵好的培养料呈浅咖啡色,柔软,富有弹性,
有甜面包的香味和少量的氨味,pH 7.5~8.0,含水
量65%~70%。 2.2后发酵的技术要点
2.2.1后发酵的过程 后发酵一般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升温阶段,将
料温上升到60~65℃,并保持8~10h,是巴氏消毒 的过程。此阶段的作用是使大部分病原菌和有害生物
死亡,同时为嗜热有益微生物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和 除去残留的氨气。第二阶段是恒温阶段,将料温通过
通风降温至50~55℃,并保持该温度5~6d。此阶 段的作用是通过降温改变了有益微生物需氧的状况,
促进嗜热放线菌的繁殖,同时进一步杀死病原菌。第 三阶段是降温阶段,将料温逐渐降到45~50℃,维
持12h后立即开窗,使料温降到25℃以下接种。 2.2.2后发酵料的质量标准 发酵好的培养料呈暗褐色,无臭味、无氨气、有
料香,有白色放线菌菌落,粪草均匀,料疏松,含 水量65%~68%,pH 7.0~7.5。团
一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