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各级菌种的制作知识分享
- 格式:ppt
- 大小:9.40 MB
- 文档页数:51
菌种怎么制作,菌种保藏方法1、将土豆切成块,放入烧杯中煮半个多小时,煮好后过滤溶液备用。
2、将琼脂放入溶液中,然后重新将其烧开,琼脂完全溶化后继续煮一段时间。
3、煮好后将汁液分放至试管内,并用高压锅消毒杀菌,消毒后斜放试管,待凝固后开始接种。
4、用酒精对嫩蘑菇进行杀菌,并在无菌箱内将其切成小块,切好后可接种至琼脂基质上。
5、堵上试管口,将琼脂基质放入培养箱,长满菌丝后便可形成一级菌种。
一、菌种怎么制作1、一级菌种(1)向烧杯内放入切成块的土豆,然后煮30多分钟,煮好后过滤溶液备用。
(2)向溶液内放入琼脂,再将其烧开,待琼脂完全溶化后继续煮一段时间。
(3)煮好后,将汁液分放至试管,再用高压锅消毒杀菌。
消毒后将试管斜放,直到冷凉凝固后即可开始接种。
(4)用酒精对嫩蘑菇做杀菌处理,然后在无菌箱内切成小块,接种至琼脂基质上面。
(5)用塞子堵上试管口,再将琼脂基质放入培养箱内,待长满菌丝后即可形成一级菌种。
2、二级菌种(1)将煮熟的大豆和谷粒置于无菌的条件下晾干,再装入经过高温杀菌的玻璃瓶内。
(2)将瓶子封口,放入高压锅中,经高压灭菌后放在无菌室冷凉。
(3)将培养瓶放至无菌箱内,再放入一级菌种,用的小匙挖出黄豆大小的菌种接种入玻璃瓶。
(4)接种后要封口,再将玻璃瓶放到培养室中,待长满菌丝后即可备用。
3、三级菌种(1)制备方法与二级菌种基本一致,培养基可使用煮熟的麦粒、玉米粒及棉籽。
(2)三级菌种的菌丝长满后即可取出来培育,经历三级菌种的培育后可完全制成平菇菌。
二、菌种保藏方法1、斜面低温保藏法将菌种接种至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种充分生长后用油纸将棉塞部分包扎好,然后放入冰箱,温度控制在2-8°C即可。
2、甘油管保存法(1)将80%甘油用高压蒸汽做灭菌处理,再将菌种放置在斜面培养基上培养,用无菌水制成高浓度的菌悬液。
(2)将1毫升甘油与菌液混匀,使甘油的浓度达到10-30%,然后放在-70°C的环境中冻存。
食用菌菌种分类和固液菌种制作方法一、固体菌种母种→原种→栽培种1、母种母种:在试管或平皿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纯菌种称为母种,因为是用试管制作的,也称之为试管种,因为是最早一级的菌种,也称之为一级种。
试管的规格一般为22mm×220mm、20mm×200mm、18mm×180mm三种,如果采用液体菌种建议使用18mm×180mm,封口用棉花或硅胶塞。
平皿的规格为直径90mm,封口用Parafilm封口膜。
为了扩大生产,母种可以转接成更多的母种,叫做母种的扩繁。
在各级菌种中,母种的纯度最高,决不允许有杂菌污染。
衰老和退化的母种也不能投入生产,出现不纯或者退化的母种要进行提纯和复壮,提纯和复壮不能达到效果就应该淘汰。
母种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从科研单位及菌种生产机构购买的,一种是组织或孢子分离后经出菇试验确认遗传稳定和高产的母种。
母种培养时间:7-10天,不同品种有差异。
食用菌菌种分类和固液菌种制作方法2、原种原种:原种是母种的菌丝体转接到棉籽壳、玉米芯、木屑或高粱粒、麦粒、枝条等固体培养基上培养而成的食用菌菌种,也叫做二级种。
原种制作的容器有:500ml罐头瓶、750ml罐头瓶、点滴瓶、专用菌种瓶等,罐头瓶封口用菌袋裁成见方封口,点滴瓶用棉花封口。
原种的用途是扩繁栽培种用的,即母种→原种→栽培种→栽培袋,也可以用原种直接转接到栽培袋中,即:母种→原种→栽培袋,这样不仅能够缩短菌种制作周期,也能更好的保证菌种纯度。
原种培养时间:20-30天,根据制作容器和品种不同而有差异。
3、栽培种栽培种:原种经过转接扩大繁殖后称之为栽培种,栽培种用于转接栽培袋,是生产中使用量最大的食用菌菌种,也叫做三级种。
三级种制作的容器有:500ml罐头瓶、750ml罐头瓶、点滴瓶、专用菌种瓶等,除了这些和原种一样的容器,栽培种使用最多的是15cm×30cm、17cm×33cm的折角袋,封口用棉花或者专用的无棉盖体。
[基础]食用菌菌种制作技术图文1图文食用菌菌种制作技术一、菌种生产程序母种繁殖栽培种示意图菌种生产程序,通常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3个层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级、二级、三级菌种。
其中母种的分离选育技术性强,一般由专业制种单位制作。
而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则比较简单。
下面介绍各级菌种的制作技术。
二、母种的分离选育母种可以采用人工选择方式分离培育母种,具体步骤与操作方法如下:1、采集种源采集种源用具选择有八成熟、朵形圆正、肉质肥厚、无病虫害的优良菇体作为种源。
采集1~2朵装入灭菌纸袋,带回接种箱进行消毒。
2、母种培养基配制母种培养基常用的是琼脂培养基又叫PDA培养基,常用配方为:马铃薯200~250g,琼脂15~20g,葡萄糖20~25g,清水1000ml。
也可以加硫酸镁1~1.5g,维生素B1微量,磷酸二氢钾2~3g。
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切成薄片,置于烧杯(或铝锅)内加水煮沸30分钟,捞起后用4层纱布过滤,取汁。
然后将琼脂加入汁内,边加热边搅拌,让琼脂充分溶化。
再将葡萄糖等加入,并补水至1000ml。
稍煮几分钟后,同样用4层纱布过滤,取其汁液。
将汁液趁热装入玻璃试管内,装至管长的1/5。
管口用棉花塞塞紧。
或将汁液装入玻璃三角瓶内,装量为20ml。
然后置于高压锅内,在98~108千帕/cm2的压力下灭菌30分钟左右。
灭菌后及时取出,趁热将试管斜排于桌上,冷却后即成为固体斜面培养基。
3、母种分离方法①、孢子弹射法将种菇表面消毒,吸干水分后,将菇体悬挂于装有琼脂培养基的三角瓶内,让菇体内的孢子自然散落在培养基上萌发菌丝。
也可以剪取一小块菇体,贴附在试管斜面培养基表面,让孢子散落在培养基上萌发菌丝,即能获得母种。
②、组织分离法将消毒过的种菇,在接种箱内用手从菇柄处对半掰开,或用刀片切开,使菇体形成对开。
在菌盖和菌柄交界处或菌褶处,用接种刀切取一小块菇体,然后纵切成5mm×10mm的小薄片,用接种针挑取1块薄片,接入斜面培养基的中央,每支试管接种一小块薄片,待其萌发菌丝,即可得到母种。
食用菌栽培技术一、菌种制备菌种制备包括母种、原种、栽培种三级菌种。
1、母种培养基的制作。
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
马铃薯(去皮)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8~20克,水1000毫升。
(2)猴头菌培养基。
黄豆芽250克加水1000毫升,煮沸15~20分钟,过滤取汁,补足失水至1000毫升。
加入葡萄糖30克、蛋白胨5克、酵母膏1克、琼脂20克,加热溶化,然后分装。
适用于猴头母种培养。
(3)玉米粉培养基。
玉米粉30克左右,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0.5克、蛋白胨0.5克。
玉米粉煮至70℃左右保持1小时,然后加上其余的成分。
2、原种培养基的制作。
常用配方:(1)棉耔壳培养基。
棉耔壳100斤,麦麸15斤,石膏粉1.5斤,料水比1:1.1~1.2。
该培养基适合于大多数食用菌品种。
(2)木屑培养基。
干木屑100斤,麦麸20斤,蔗糖1斤,石膏粉1.5斤,硫酸镁0.5斤,料水比按1:1.1~1.2。
该培养基适合于银耳、黑木耳、猴头、金针菇、平菇等原种培养。
(3)粪草培养基。
稻草63斤,玉米粉4斤,大豆粉3斤,干牛粪25斤,过磷酸钙3斤,硫酸镁2斤,料水比1:1.1~1.3。
适合于双孢菇原种培养。
其中牛粪也可以鸡粪等等畜粪来代替,只是所加的量根据其所含氮量而定。
(4)谷粒培养基。
选新鲜、无虫、无霉变的小麦、(大麦、谷子、高粱、玉米粒均可),淘洗干净,按1:2.0比例加水,煮沸30分钟,闷4~6个小时,沥去水分,标准是“煮透晾干”,再加入干料1%的石膏粉,0.5%的石灰拌匀、装瓶。
适用于平菇、双孢菇原种培养。
该种培养基发菌快,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采用此培养基可以大大的节省时间。
3、培养基灭菌。
(1)高压蒸汽灭菌法。
主要用于母种,灭菌的条件是0.11~0.12千帕。
原种灭菌一般是0.12千帕,1.5小时。
(2)常压蒸汽灭菌。
主要用于原种和栽培种。
灭菌的条件一般是灭菌器内达到100℃后保持8~10个小时。
食用菌原种的制作方法食用菌原种是培育高品质食用菌的开始,其制作方法关系到菌种的品质和生长效果。
下面将介绍10种关于食用菌原种的制作方法,并详细讲解每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优缺点。
1. 伏击法制种法伏击法制种法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原种制作方法,其操作简单,适用于多种食用菌的原种制作。
具体方法如下:步骤一:准备原料。
选一定数量的食用菌菌盖和菌蒂,尽量选用种粒外形完整、表面干净、无病害的菌盖和菌蒂。
步骤二:将菌盖和菌蒂归并,放到70%酒精中清洗30秒,然后取出沥干。
步骤三:将菌盖和菌蒂放到滤纸上,擦干表面水分,放到蒸汽锅中蒸10分钟,杀灭病菌和杂菌。
步骤四:将蒸好的菌盖和菌蒂拿出来,再次擦干表面水分,放到培养基上。
步骤五:放到恒温摇床上培养,震荡180rpm,28℃,恒温培养7-14天,即可获得食用菌原种。
优点: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菌株易保存。
缺点:成活率较低,制作时间较长。
2. 含砂蒸法制种法含砂蒸法制种法是应用含石英砂的菌种培养基来制作食用菌原种,能提高种粒触蒸面积,提高出菌率和菌株的品质。
具体方法如下:步骤一:准备含砂菌种培养基。
将玉米粉、蔗糖、石英砂和蒸馏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制作含砂菌种培养基。
步骤二:准备原料。
选一定数量的食用菌菌盖和菌蒂,按照比例加入含砂菌种培养基中。
步骤三:将含菌培养基放在琼脂板上,在30℃下反复震动震荡搅拌。
步骤四:将培养好的固体菌种放在75%-80%的相对湿度内,保持湿润并置于通风且恒温保持在22℃下。
步骤五:待菌体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再将其移植到适宜的菌床中。
优点:出菌率高,菌株品质好。
缺点:制备过程中需掌握好配方和稠度。
3. 傅里叶红外辐射制种法傅里叶红外辐射制种法是利用电极辐射灯产生的热量来使制种容器内的培养液升降温,低温使菌体沉积在液表面,高温则使其下沉到液底,实现制种的目的。
具体方法如下:步骤一:将食用菌种子与蔓茎切片、米糠混合后,加入到恒温恒湿的发酵箱内。
食用菌菌种制备技术菌种:原意是指孢子(相当于植物的种子) ,但在实际生产中,常将经过人工培养的纯菌丝体连同培养基质一同叫做菌种。
菌种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三级。
母种(一级):将纯菌丝体或孢子在试管培养基中繁殖而成。
可以繁殖原种,也适宜菌种保藏。
原种(二级):母种菌丝在固体培养基上繁殖而成。
这一过程增强菌丝对培养环境的适应性,又起到扩繁的作用。
原种可以直接出菇。
栽培种(三级):由原种扩繁而成。
主要是为了扩繁,为生产提供足够的菌种。
菌种制备:也称种子制备,是指菌种在一定条件下,经过扩大培养成为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生产菌种的制备过程。
以作接入发酵罐中进一步扩大菌体量及合成产物之用。
种子制备包括孢子制备和菌丝体制备(见图)。
其中(1)~(4)为孢子制备过程。
保存在沙土管或冷冻管中的生产菌种,无菌操作挑取少许,接入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在25℃(或较高温度)下培养5~7天(或较长时间)。
所得孢子还需进一步用较大表面积的固体培养基以获得更多孢子,对于霉菌类孢子制备,多数采用大米、小米之类的天然培养基。
将培养成熟的斜面孢子制成悬浮液,接种到扁瓶固体培养基上,于25~28℃培养14天。
将成熟的扁瓶孢子于真空中抽干,使水分降至10%以下,并放入4℃冰箱中备用。
一次制得的孢子瓶可在生产上延续使用半年左右。
放线菌孢子的培养基大多是采用麸皮或豌豆浸出液、牛肉膏及无机盐与琼脂制成的。
将斜面孢子接入扩大的扁瓶孢子培养基中,于28~37℃培养5~14天。
所获得的大量孢子可直接作为种子罐(6)的种子。
如果有些生产菌种不产孢子,如赤霉素产生菌或产孢子不多的,则可采用摇瓶(5)液体培养制得菌丝体,作种子罐的种子。
种子罐的目的是使接入有限的孢子或菌丝体迅速发芽、生长、繁殖成大量菌体。
其中的培养基组分应是易于被菌体利用的碳源(如葡萄糖)和氮源(如玉米浆等),及无机盐(如磷酸盐)等。
作为发酵罐(7)的种子应是生命力旺盛、染色深、菌丝粗壮,无杂菌及异常菌体。
各级菌种制作方法菌种制作是指将其中一种菌株培养并保存下来,以便于进一步研究或应用。
下面是各级菌种制作方法的详细介绍。
一、纯菌种制备方法纯菌种是指由单一菌株组成的菌种,制备纯菌种的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方法。
1.1分生培养法该方法适用于无色泽的菌株。
步骤如下:1)从菌落中选取一个单一菌落,用培养棒沾取并悬浮于无菌水中。
2)取适量的悬浮液在琼脂平板上均匀涂布,待菌落分开成单个菌落后进行分离。
3)通过连续分离单个菌落的方法,分离纯菌株。
4)将纯菌株进行培养、鉴定以及保存。
1.2筛选法该方法适用于具有色泽的菌株。
步骤如下:1)从菌落中选取一个单一菌落,用培养棒沾取并悬浮于无菌水中。
2)将悬浮液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
3)在菌落上加覆一层深色染料,如卢戈尔液或磷酸钠溴酚蓝溶液。
4)观察菌落的颜色变化,选取与其它菌落颜色不同的菌落进一步培养、鉴定和保存。
二、菌种保存方法菌种的保存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2.1低温保存法低温保存法是最常用的保存菌种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将菌种置于低温环境中,减缓菌落的生长速度,以达到保存的目的。
常用的低温保存方法包括冷冻保存和液氮冷冻保存。
2.2干燥保存法干燥保存法是将菌种培养后的菌落通过空气干燥或冷冻干燥的方法,得到菌种粉末或冻干菌种。
该方法的优点是保存周期长、操作方便,适用于许多菌种的保存。
2.3阳离子凝胶保存法阳离子凝胶保存法是将菌液用阳离子树脂凝胶包裹,并置于低温环境中保存。
该方法适用于保存不能耐受冷冻或冷冻干燥的菌种,保存时间较长。
2.4液态保存法液态保存法是将菌液置于无菌平板或培养基中,倒入试管或培养瓶中,密封保存。
该方法适用于快速生长的菌种,操作简便,但菌种保存时间相对较短。
母菌种是指在菌种制备过程中,从纯菌种中培养得到的大量菌液。
母菌种的制备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方法。
3.1瓶培法瓶培法适用于产菌量较多的菌株。
步骤如下:1)在无菌条件下,将纯菌株接种于试管中的液体培养基中。
1,母种:又叫一级种,用直径18-22cm的试管制备.常用配方:去皮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0-20克,水1000毫升,先把土豆去皮称重,切成小块煮至熟而不烂,过滤加水至1000毫升,再把琼脂剪成小段,放入锅内,边搅边煮,待琼脂溶化后加入葡萄糖,由于琼脂质量各有不同加入份量要看情况而定,装管前取一小勺浮在凉水中冷却观察其硬度适合然后分袋试管,用棉花塞塞住试管口,放入小高压锅内灭菌,当压力表达到个压力时,再灭菌30分钟,取出试管放成斜面,放置2-3 天后,无杂菌感染再放入接种箱内接种,接了种的试管放入培养室内进行培养,温度要求25℃左右,相对湿度75%以下.2,原种:二级种,一般采用原种瓶和罐头瓶.培养料不要装的太满,装至瓶肩.原种的制备多采用谷粒种,锯沫种和棉子壳种.①谷料种:用玉米,小麦为原料,精选后煮沸,使种子变软即成,不要煮的太熟,开花.熟后离火泡5分钟(不开盖而能吸足水份)而后装瓶,用小型或中型高压锅灭菌,放至温度25℃左右接入母种,放培养室内培养.一般25-30天即成.②木屑种:木屑78%,麦麸20%,石膏1%,糖1%,料:水=1:,拌匀装瓶,灭菌,接种培养.一般25-30天即成.③棉子皮:因棉子皮各种营养丰富,一般不需要加其它物质,只加1%的糖和石膏,用料倍的水拌匀即可,而后装瓶,灭菌,接种,培养即可.推荐通用配方:木屑(或秸秆粉或棉籽壳):80斤糠夫:6斤糖:斤菇耳壮:两石膏:1斤3,生产种:三级种可用木屑,玉米,棉籽皮,菌草,麦秸等为原料,根据所栽培的品种,采用不同的配方,用聚乙烯或聚丙烯,直径15-28cm塑料袋装料,然后用常压灭菌锅灭菌,达到100℃后,再维持100℃8-10小时.待袋稍凉后出锅,使栽培袋温度降至25℃左右再用原种接种,而后放到培养室的培养架上培养.推荐配方:■地栽木耳配方锯沫(或秸秆粉或棉籽壳):80斤糠夫:5斤豆粉:2斤菇耳壮:两白灰:1斤■平菇猴头香菇金针菇配方锯沫(或秸秆粉或棉籽壳):80斤菇耳壮:两糠夫:5斤白灰:1斤。
食用菌菌种分级和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一、菌种分级食用菌的菌种分为三级,即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
1、母种(一级种) 通过孢子或组织分离培养获得,并经鉴定为种性优良,遗传和生理性状相对稳定的在试管斜面上生长和保存的纯菌丝体。
也有人称之为试管种。
2、原种(二级种) 由母种转接到天然基质(培养基)上经培养而成的菌种。
这是菌丝体和天然基质的混合体。
3、栽培种(三级种) 由原种转接在天然基质(培养基)上扩大繁殖而成的菌种。
栽培种也是菌丝体和天然基质的混合体。
栽培种常作为栽培用菌种,或直接出菇。
也有人称之为生产种。
二、菌种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作为栽培用的菌种,国内外均采用固体培养,使用固体菌种。
其大致工艺流程为:母种→母种扩繁(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检查→成品)↓↓←原种成品←(培养检查←冷却接种←灭菌←配料分装)原种制作栽培种制作(配料分装→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检查) →栽培种成品三、母种(一级种)制作母种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为母种(由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菌种保藏专门机构引进)一培养基制备一接种一培养检查一成品。
(一)、常用培养基及配方培养基是食用菌菌种生长所需营养的基质。
培养基要具备四个条件,第一,要含有所培养的菌株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如糖类、有机氮、矿物质等。
第二,所含养分浓度和状态要利于食用菌的吸收和利用。
如食用菌母种培养基使用葡萄糖的浓度多在2%左右,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菌丝的生长;食用菌对氮素的吸收优先吸收有机氮,因此,原种和栽培种的培养基中应添加有机氮源,如麦麸、米糠等。
第三,要有适宜的酸碱度(pH),食用菌多数喜偏酸性,pH5.0~6.5。
第四,经过严格灭菌,保持无菌状态。
这最后一点是要通过灭菌才能达到的,然而,灭菌的高温能破坏培养基中的许多化学成分,并能降低pH。
这一点必须在配制时就考虑到。
这就要求从使用的营养型药品试剂上,要尽量选用热稳定性好的种类,配制时,灭菌前的pH要略高于使用时所需的适宜酸碱度。
食用菌的菌种制作食用菌的菌种制作是食用菌栽培前提,纯度高,生命力强的菌种是食用菌栽培取得丰产优质的先决条件,菌种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菌种生产单位的信誉和经济效益,而且更关系到广大菇农的栽培效益。
生产优质的菌种首先依靠优质的当家菌株和优良的设备条件,培养条件,此外更需要依靠具有水平的食用菌遗传育种知识,生理知识的制种技术人员。
并且这些人员在工作中要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并就菌种生产计划,操作标准化,菌种检验和质量标准作业具体规定。
为此根据食用菌菌种管理条例生产1-2级菌种生产单位必须经农业主管部门批准,3级(栽培种)菌种生产单位必须经县级以上农业主管部门批准方可。
1.菌种级别和种型:(1)菌种分级:原种,是指用于繁殖培养食用菌出发菌株。
作为生产上使用的发出菌株,不管是何种来源都要经过严格的栽培试验,掌握菌株的基本生物特性方可投入大面积使用,原种常用玻璃试管斜面培养,这种培养方法具有观察方便,容易鉴别和易于保存的优点。
二级种:由原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种,这一级菌种是为了加快食用菌繁育进度,满足大面积时生产栽培种的需要,在培养时应当认真检查菌丝的纯培养程度和菌丝长势,保持纯种培养,制作所用的容器要求使用透有度好的玻璃瓶。
三级种(栽培种):是直接用于生产栽培的菌种,由二级种扩大培养而成,常以菌瓶或菌袋作为容器。
(2)菌种的种型木屑种:以适宜某种食用菌生长的木悄作为培养基主要原料生产的菌种。
木生食用菌的栽培种常用这种种型生产,如香菇、木耳用阔叶树木屑。
粪草种:以适宜食用菌生长的粪草经过发酵或不发酵作为培养基的主要原料生产的菌种,如双孢蘑菇栽培种用麦杆或稻草加牛粪发酵后为培养基;草菇稻草为培养基。
麦粒种:以大、小麦作为培养基生产的菌种,由于大、小麦营养较为丰富,容易污染杂菌。
因此这种种型菌种的制作过程要求麦粒的含水量适度,灭菌要彻底,接种环境无菌条件严格,麦粒种生命率强,播种速度快等优点,但易发生鼠害。
食用菌母种、原种、栽培种制作步骤食用菌菌种的质量对食用菌生产至关重要。
菌种的好坏,菌种的保存直接影响到食用菌的产品质量和产量、效益和成败,所以我们要制作优良的食用菌菌种,更要有优良的菌种保存方法,以保存菌种的生活力和优良性状,确保菌种纯种、无污染。
一、菌种制作食用菌菌种分三种即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栽培种(三级种)1.制作母种(一级种)1.1菌种采集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食用菌子实体。
经表面消毒后,放在无菌的厚纸上,使子实体菌褶向下,在通风条件下经过12--24h,等子实体放出孢子后,将纸折叠起来风干,放入塑料袋中,里面放几粒干硅胶,封好口,放入2--4℃冰箱中,可保存起来长期备用。
1.2母种培养基制作配方:马铃薯200g、琼脂20g、葡萄糖20g、纯净水1000ml。
先把马铃薯切成大约1cm大的小方块,放入1000ml 纯净水中煮30min,过滤后加入琼脂、0.2-0.3%的磷酸二氢钾、再加入20g葡萄糖,溶解后分别装入试管,每个试管装量1/5-1/4,用棉塞封好试管口,外加塑料膜扎紧,放入压力灭菌锅1.3㎏/cm灭菌30min,待温度降至60℃将试管摆成30-35度倾斜面,冷却后观察几天,无受到杂菌污染即可接种,孢子液用灭菌的自来水将孢子稀释,在无菌操作环境下将孢子悬浮液移到试管琼脂斜面上,在25℃下培养,很容易萌发生长成菌丝,然后用石蜡封口置于4-5℃恒温箱中可保存6个月。
2.制作原种(二级种)将木屑78%、麦麸20%、糖1%、石膏1%加入水拌匀(100kg料加125kg水),培养基原料拌匀后拿试纸测ph 值,ph值在6-7为宜,然后装入大口的罐头瓶至瓶肩部,将培养料压平压紧,抹干净瓶的培养料,拿完好无破损的塑料薄膜扎紧瓶口,放入压力灭菌锅1.4-1.5㎏/cm灭菌1.5-2h,冷却至25℃即可进行无菌接种,用接种针从母种试管斜面上挑取少量菌丝体接入瓶中,接种后在25℃恒温箱中培养30d菌丝可长满,即可作为原种(二级种)。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要点
一、母种、原种、栽培种的制作过程
1.母种母种也就是一级菌种,它的制作大致经过以下几个过程培养基配制培养基灭菌子实体分离或菇木分离或孢子分离培养转管纯化培养母种。
①母种培养基配制。
应根据不同食用菌的不同营养需要配制不同的培养基。
常用的配方有配方1土豆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简称PDA培养基)土豆(即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凝固剂)20克;配方2土豆蔗糖琼脂培养基(PSA培养基)土豆20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蔗糖20克;配方3土豆胡萝卜琼脂培养基(PCA培养基)土豆20克、胡萝卜25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配方4土豆琼脂培养基(PA培养基)土豆250--30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②母种分离。
即通常将食用菌的子实体、土壤中的菌根、菌素分离或进行菇木分离或担孢子分离,然后在培养基上培养,得到母种。
③母种扩大培养。
用上述方法得到的母种数量有限,往往不能满足生产上的需要,因而需要通过接种来扩繁一批母种供生产用。
2.原种原种也叫二级菌种,是由母种接种到瓶子或塑料袋里,经培养后得到的菌种。
制作原种的目的,一是为了扩大种量,满足生产上的需要;二是让菌丝对各种秸秆类物质具有适应能力,并在适应的同时产生各种酶类;三是在培养过程中还可以对菌种的生命力、纯度等进行检验,存优弃劣。
通过接种,一支母种可扩接3--5瓶原种。
简要介绍几种原种培养基配方①锯末培养基锯末(阔叶树)78%、米糖(或麦麸)20%、糖(红糖或白糖,下同)1%、石膏粉1%,水适量;②。
食用菌菌种的制作与培养----------------------------------------------------------------------------------------------------------------------------一、母种制作(一)母种培养基制作1.母种培养基的种类母种是菌种生产的关键,要求纯度高,不能混生杂菌,同时母种的菌丝体较为纤细,分解培养料的能力较弱。
因此,母种菌丝体需要培养在营养丰富,易被吸收,表面光滑易于鉴别有无杂菌感染的琼脂培养基上。
适合母种菌丝生长的琼脂培养基种类很多,常用的有下列几种:(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去皮)200克琼脂20克葡萄糖(或蔗糖)20克水1000毫升(2)麦芽汁—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干麦芽250克琼脂15~20克葡萄糖(或蔗糖)10克水1000毫升(3)胡萝卜—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胡萝卜100克琼脂20克葡萄糖(或蔗糖)20克水1000毫升(4)蘑菇汁—葡萄糖一琼脂培养基(适用于蘑菇)鲜蘑菇250克琼脂20克葡萄糖(或蔗糖)20克水1000毫升(5)蛋白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蛋白胨2克葡萄糖20克磷酸氢二钾2克维生素B1(硫胺素)0.5毫克磷酸二氢钾0.5克琼脂18克硫酸镁0.5克水l000毫升2.母种培养基的制法以最常用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制法为例介绍如下:先将马铃薯去皮,洗涤,切成小块加水1000毫升,煮沸15~20分钟,取双层纱布过滤,取其滤液,加入琼脂和葡萄糖(或蔗糖),用文火加热使其溶化,最后补足水分,使其容量仍为1000毫升。
趁热分装于试管中,装量约为试管长度的1/5左右,装管时要注意不使培养基沾污试管壁和试管口。
试管口塞上大小合适的棉花塞,塞入试管口内的长度为棉塞总长的3/5。
塞好棉塞后,每10支作一捆,用牛皮纸包扎好后,置铁丝网笼中,然后进行高压灭菌。
如作为孢子分离用,则将培养基分装于三角瓶或培养皿中,然后高压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