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
- 格式:pptx
- 大小:317.85 KB
- 文档页数:15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学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 理解大学的主要职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大学的功能;2. 大学的职能;3. 大学的社会作用。
教学难点:1. 大学的功能与职能之间的区别;2. 大学的社会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大学?大学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2. 提出问题:大学的职能和功能有哪些?二、讲授新课1. 大学的功能a. 人才培养:大学是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优秀人才。
b. 科学研究:大学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c. 社会服务:大学通过科研成果、技术服务等途径,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帮助。
d. 文化传承创新:大学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
2. 大学的职能a. 人才培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b. 科学研究: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推动科技进步。
c. 社会服务:为政府、企业、社区等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
d. 文化传承创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
e. 国际交流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开展学术交流、合作办学等。
3. 大学的社会作用a. 推动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b. 促进科技进步:开展科学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c. 传承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d. 培养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三、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结合实例,分析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具体表现。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大学的功能和职能;2. 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大学生,应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办学特色和成果;2. 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如何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建立“大内涵”发展格局
我在干部务虚会上讲过,“大内涵”发展观,是相对以“专业知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狭义内涵发展观而言的,是一种以立德树人为思想引领的发展观。
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是立足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
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四大职能,形成协同育人的教育教学大格局。
要建立这一“大内涵”发展格局,就要在课程上实现多样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选修的需要,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就要建立长效机制,把讲坛、论坛、学术报告、社会实践等人文素质教育活动规范化、系统化,改变“零打碎敲”的现状,形成相对稳定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就要遵循规律,创新载体,挖掘资源,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的合力,提高育人工作水平。
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领会“大内涵”建设的内在要求,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努力推动“大内涵”格局和体系的建设。
校 园 之 窗 由教学型向服务型转变 ——新建本科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探索● 赵卫平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已有300多所,他们大多建在地(市)级中心城市。
正像布鲁贝克所说“这些大学的合法地位依赖于它们把人力、物力用于为社会和国家发展服务”。
城市(社区)是大学的出发点又是它的归宿,大学是城市的中心也是它的服务站,所以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应是新建本科高校的核心任务,建设“服务型”大学就成了新建本科高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一、新建本科高校确立教学和社会服务双中心,兼顾应用性开发研究的协调发展的职能体系高等学校具有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的理念已被广泛接受。
从发展的趋势看,高校的各种职能内涵在继续扩大,职能之间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高校通过构建自己的职能体系,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定位自己的类型。
新建本科高校的发展定位也应当从其承担的职能起步分析。
每一个国家,都有其独特而具体的需求和目的。
因此适应于各个时代和各个国家的统一的大学模式是不存在的。
大学的职能是由社会赋予的,实际上是其社会价值的主要表现,这决定了大学的职能应有多种可能性。
不同的大学也应有不同的职能,是因为不同的大学建立在不同的社会价值基础上,反映社会对大学不同的需求。
一个大学承担什么职能是由其办学目的决定的。
大学教育的目的反映了政府、企业和民众对大学的期望,以及大学领导者、教师和学生对大学社会价值效应的认识。
大学所有成员要为此目的奋斗,大学所从事的活动根据目的来衡量价值,大学的职能也只能建立在其上。
笔者在经过实践考察和思考后认为新建本科高校应将社会服务作为其首要职能,建构社会服务和教学双中心,兼顾应用开发的职能结构。
新建本科高校的办学目的核心即是“必须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据此目的,学校的一切都要为本地的发展服务,从专业设置、教学思想和方法、学制与学位授予到毕业生就业都要从本地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要来考虑和落实,地方的需要是决定课程和学位这类学术要求的最后标准,科学研究目的为社区经济发展服务也是无庸置疑的。
对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几点思考发表时间:2011-06-15T17:47:16.123Z 来源:《学园》2011年3月第5期供稿作者:陈文琪[导读] 教学、科研和服务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大学的三项基本职能。
陈文琪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要】教学、科研和服务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大学的三项基本职能。
大学社会服务的职能虽然是在其他两项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如今已成为大学三种职能中发展变化最快的一个。
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大学的服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的服务职能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大学仍要把教学和科研放在首要位置,否则大学的精神将不被延续,大学也将失去它存在的价值。
我国如今已是高等教育的强国,但要做到高等教育强国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这其中就包括要处理好大学教学、科研和服务职能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社会服务思考【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5-0057-02一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与确立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首先是在美国产生的。
1862年《莫里尔法案》的颁布为美国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提供了法律基础。
该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在每个州至少资助一所从事农业和机械技术教育的学院,这所学院不排斥科学和古典学科,还需开设军事课;每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可分得3万英亩的公用土地或相等的土地期票;可使用出售土地所获得的钱购买联邦或州政府债券或其他可靠债券,以赢利扩大永久性基金。
永久性基金的10%可用于购买校址;如果该资金5年内未用,将退还联邦政府。
虽然这个法案里没有关于赠地学院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条文,但赠地学院依法开设的各种实用课程和专业,正是使赠地学院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基础。
赠地学院通过培养大批实用的经济发展所急需的科学技术人才,为美国工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威斯康星理念则是大学服务社会职能真正得以确立的标志。
威斯康星大学的校长范海思明确提出:“教学、科研和服务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
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价值与意义社会服务是指个体或群体根据社会需求、社会责任和社会规范,在自愿参与的基础上,以一定形式和方式为他人或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行为。
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不仅对个人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首先,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
在参与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大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和现象,进而提高对社会的洞察力和理解能力。
他们会通过亲身参与,深刻了解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增强自身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社会服务还使大学生能够接触到来自不同层面、不同背景的人群,提高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
其次,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有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参与社会服务,大学生能够从实践中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和义务。
他们会意识到社会问题的重要性,并主动承担起改善社会问题的责任。
这种责任感和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大学生从个体层面转变为社会层面的积极参与者。
同时,通过社会服务,大学生还能够认识到自己作为公民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从而提高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培养自己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规范意识。
再次,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社会服务作为一种有针对性的公益活动,可以帮助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
大学生作为年轻有活力的一代,积极参与社会服务,能够为社会带来新的思维和观念,促进社会的创新和变革。
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关爱,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同时,大学生还可以通过社会服务活动,传播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推动社会的科学文化进步。
最后,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还有助于拓宽就业前景和提高就业竞争力。
如今,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要求越来越高,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用人单位也更加注重应聘者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
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价值与意义社会服务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参与社会服务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实践能力、促进社会发展和和谐。
一、提升社会责任感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可以增强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关注,提升社会责任感。
社会服务活动可以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到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困境,唤起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通过帮助他人解决实际问题,大学生可以体验到他人的快乐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这种体验和感受将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培养实践能力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通常以理论学习为主,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
而社会服务活动往往涉及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操作,需要大学生动手去做、去实践。
通过社会服务活动,大学生可以学习到从解决问题的思路到具体实践操作的全过程。
这种锻炼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使他们更加适应将来工作中的需求。
三、促进社会发展和和谐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可以为社会发展和和谐做出贡献。
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专长。
通过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大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中,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仅会提升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还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大学生的社会服务活动也可以促进社会各界的相互交流和了解,增进社会的和谐与融合。
四、促进个人发展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对大学生个人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社会服务活动,大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社会经验。
他们可以与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和合作,丰富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
同时,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通过社会服务,大学生可以提升社会责任感、培养实践能力,促进社会发展和和谐,并促进自身的发展。
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大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个人能力应用于社会实践中,为社区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本文将从实践的意义、活动内容和社区服务的影响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社区服务。
一、实践的意义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教育重要的一环,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学生们能够拓宽眼界,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社区服务活动使大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教室中,而是能够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社区服务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具备更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二、活动内容大学生社区服务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社区环境整治:学生们可以参与社区环境整治,如清洁卫生、绿化美化等工作。
这不仅有助于改善社区的环境质量,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2. 社区教育支持:大学生可以担任社区教育助教,为社区的儿童提供教育帮助和辅导。
通过与儿童互动,大学生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
3. 社区健康服务:大学生可以参与社区的健康宣传和健康检查等活动,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
这有助于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
4. 社区文化传承:大学生可以参与社区的文化活动,传承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
通过文化交流,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区的历史和文化,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心。
三、社区服务的影响大学生社区服务对社区和学生本身都有积极的影响。
1. 对社区的影响:通过大学生的社区服务,社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社区教育水平得到提高。
同时,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也得到加强,居民们对社区更加有归属感。
2. 对学生本身的影响:参与社区服务使大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社区服务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通过与社区居民的互动,学生们能够增加社交经验,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综上所述,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社区服务意义重大。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内容及特点探析王 英1, 帅全锋2y(1.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2.河北大学法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摘 要:高等学校应积极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主要根据高校服务的具体内容,进一步探讨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特点即服务的多样性、服务的导引性、服务的实效性与适度性等特点。
关键词:高等学校;服务职能;内容;特点中图分类号:G 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927(2006)04-0001-04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of university social service functionWANG Ying 1,SHU AI Qu an -feng 2(1.College of Education,Hebei U niversity,Baoding 071002;2.Colleg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 aw ,Hebei U niversity,Baoding 071002)Abstract:Supply ing positively perfect resource,strong scientific assistance,the university should playan important role in serving the society.T he paper prov ides a deeper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s of social serv ice function,and pointes out the variety,g uidance,actual effect and mod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ts social service function.Key words:university;service function;content;characteristic自20世纪初社会服务职能在美国确立后,至此,世界公认大学主要具有教学、科研、服务三大职能。
如何办好大学,做为中层干部,你如何理解大学的功能:一般来说,大学主要有四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工作,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功能;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科学研究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服务社会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延伸,大学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大学的这三大功能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引领社会服务社会从大学功能看高等学校的内涵大学的功能应该怎么看?最近有人在科研、教学、服务这些概念基础上,又提出加一个“文化”,大学要成为不同文化交流的平台,不同文化融合的机器,认为大学的功能应该是教学、科研、服务、文化。
如此一来,就会越加越多。
大学究竟是什么?大学的功能到底应该怎么定位?换一个角度思考,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引领社会,服务社会。
”所谓引领社会,就是大学应该自觉地承担起以科学、思想、文化来引领社会的历史责任,要为社会提供科学、思想、文化,使大学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科学摇篮、文化基地。
当整个社会出现功利化倾向的时候,大学应该保留净土的本色,应该有自己的象牙塔,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流,而不是浊水,这就是“引领社会”。
否则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就无法立足,整个人类的文明也将不知何去何从。
这应该是大学最神圣的历史责任。
所谓服务社会,就是用大学所创造的科学技术、所培养的人才去推动社会的发展。
用“引领社会,服务社会”来概括大学的功能,笔者认为是比较恰当的。
在这个前提下再来讨论大学的内涵发展,应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大学精神、大学文化是引领社会的重要内容, 大学靠什么引领社会,怎样引领社会?必大学的内涵应体现在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上须有自己的精神和文化。
对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有很多的讨论,但大都仅限表层,缺少从构成方面进行的深刻讨论。
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构成,第一应当是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
大学校园里,应该充满着爱国精神,要时时刻刻教育我们的学生,牢固地树立起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
地方高校发展社会服务职能的思考—以云南高校为例(2010-02-22 18:43:31)转载李丽忠(云南财经大学党委组织部,云南昆明 650221)摘要:云南高校发展社会服务职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与云南自然资源、区位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地方化”特色服务路径:一是开展人才培训,二是引领思想文化进步,三是发挥政府和企业决策的智囊作用,四是发挥科技成果的“孵化器”作用,五是架起次区域合作与交流的桥梁。
针对云南高校发展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受限于云南高等教育发展总体水平和各高校个体能力,社会服务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一是统筹发展高校三大职能,提升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找准学校定位,培育服务特色,确保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找准着力点和结合点,推进科技创新,增大云南高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关键词:高等学校社会职能云南省我国的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基本符合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也是在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两项职能之后才发展起来的。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以培养人才为主要职能,直到80年代,明确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之后,社会服务的职能才迅速发展起来[1]。
云南高校发展社会职能起步晚,底子薄,但经过半世纪特别是近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发展势头良好,规模初步形成,社会效益显现。
一、云南高校发展社会服务职能的路径云南高校发展社会服务职能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开展人才培训,二是引领思想文化进步,三是发挥政府和企业决策的智囊作用,四是发挥科技成果的孵化器作用,五是架起次区域合作与交流的桥梁。
(一)开展人才培训西部要发展,人才是关键。
目前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主要问题,一是人才总量不足;二是人才分布不合理;三是现有高层次人才流失加速,考取外地的大学生、研究生不回云南工作,人才呈加速递减趋势[2]。
云南高校担负起了为国家和本省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重任,在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全日制毕业生的同时,以函授、夜大、短期培训等形式,积极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开展人才培训服务。
高等学校应当以什么为中心
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章高等学校的组织和活动第三十一条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大学、专门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的统称,简称高校。
从学历和培养层次上讲,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大学仅仅是高等学校其中的一部分。
专门学院如医科大学、戏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以及高职高专院校如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等,都是高等学校系列。
现在的大学一般包括一个能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院和数个专业学院,以及能授予学士学位的一个本科生院。
高等学校也包括高等专科学校。
高等学校的职能:培养人才
中世纪大学办学模式,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官吏、法官、牧师、医生等专门人才。
所以培养专门人才是大学最早也是最基本的社会职能。
发展科学:15世纪以后,工业革命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大工业的技术基础,并要求为解决日益复杂的生产技术问题提供理论和方法,科学研究开始受社会所重视,社会需要有一批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
服务社会:同发展科学一样,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不仅是社会的客观需要,也符合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逻辑。
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不同科类和不同专业的特点,各就所长,积极创造条件,搞好社会服务工作。
文化传承与创新:大学的教学是传播知识,大学的科研是创新知识,大学的为社会服务是运用知识,大学的图书情报是收藏和处理知识,大学的国际交流是交换知识。
论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的产生和历史演变曹艳丽(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摘要: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是高等教育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目前高等教育学界比较公认的是“三职能说”,即培养人才,发展知识和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
本文旨在探讨这三种职能产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及其历史演变过程,并分析三者的相互关系,探讨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社会功能一、研究的意义和现状述评(一)研究的意义高等学校职能问题是一个与高等学校这种社会机构本身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同样久远的问题,因为高等学校的产生是一定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是为发达到人类一定的目的服务的。
高等学校自产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特定的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学校自身的需要,高等学校在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其社会职能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是高等教育与社会相互作用最直接而现实的反映,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等学校社会职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的研究也是无止境的。
尤其是对于当今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教育大国而言,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述评把握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的研究现状是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高等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织机构,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从高等教育产生开始,高校自身及其职能都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与社会的发展变革以及社会的需要紧密相连的。
今天,在高教界比较认同的高等学校三大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知识,直接为社会服务。
然而这三项职能并不是同时产生的,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其作用也不完全相同。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别阐述高等学校三种社会职能产生及演变的过程,探讨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全面认识和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
不但有利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决策和管理,而且也为高等学校自身角色定位与内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