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与新闻练习题及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58.89 KB
- 文档页数:3
新闻小练习1.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25个字。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克利夫兰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家近日从博物馆恐龙标本中发现了两种小型角龙新物种。
这些标本化石分别于数年前出土于加拿大艾伯塔省恐龙省立公园中。
据研究人员介绍,这两种角龙的化石发现于1995年,这种恐龙生活于大约7500万年前,身长约1米,头部后方长有一个较短的装饰,嘴部像鹦鹉的喙,下巴像一把斧头。
美国克利夫兰自然历史博物馆古脊椎动物馆馆长迈克尔〃赖安表示:“在将这些化石标本碎片组合到一起后,我们发现这是一只有角恐龙的颚部。
这与我们以前看到的任何恐龙都不一样。
我敢肯定地说,我们可以定义新的物种名称。
”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北美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小角龙。
2.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按要求答题。
近日,有人通过网络传播有关“新疆籍艾滋病人通过滴血食物传播病毒”的信息,挑拨民族矛盾,煽动公众情绪。
经查,此信息是河南省洛阳市一李姓男子故意编造并通过手机短信散布的,郑州市戚某将收到的手机短信谣言转发到QQ群后在互联网上扩散,李某和戚某因编造和传播谣言已被治安拘留处罚。
公安部门发现,11月11日至16日,新疆石河子木某、乌鲁木齐刘某、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张某、巴音郭楞州甘某4人分别通过手机短信、微博、QQ群大量转发该谣言,公安部门已分别依法对这4人予以治安处罚。
(1)用一句话概括新闻要点。
(不超过30字)(2)根据新闻内容,请代“警方”写一条警示语,要求语言准确、鲜明、得体。
3.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
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
要求:语言简洁,态度鲜明,40字左右。
近来,有人将语文教材中的杜甫插图涂鸦后传到微博上,引发了主题为“杜甫很忙”的篡改风潮。
经众多年轻网友再创作后,杜甫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时而手端机枪,时而挥刀切瓜……从这些图片来看,诗圣杜甫俨然无所不能,忙碌而又时尚,完全颠覆了一千多年来杜甫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新闻基础知识》练习题(一)一、选择题(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可以填入横线处的最佳选项,每题2分,共36分)1. 【】新闻活动最早出现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这一定义的提出者是。
A、徐宝璜B、李大钊C、陆定一D、范长江3. 【】新闻工作者准确迅速地识别新闻事实的能力,称为。
A、政治敏感B、新闻敏感C、新闻价值D、新闻线索4. 【】新闻事业在本质上属于。
A、生产力B、经济基础C、政权机关D、意识形态5. 【】福克斯广播公司属所有。
A、时代华纳B、维亚康姆C、贝塔斯曼D、新闻集团6. 【】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是。
A、坚持党性原则B、坚持正确舆论导向C、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D、坚持政治家办报7. 【】舆论监督是社会的“排气阀”。
这指的是舆论监督的功能。
A、监测环境B、社会调节C、社会控制D、社会制衡8. 【】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
A、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C、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D、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9.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现在每天使用种语言进行广播。
A、17B、38C、43D、6310. 【】“报喜不报忧”,实质上是一种。
A、正面宣传B、鼓动性宣传C、片面性宣传D、指导性宣传11. 【】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
A、徐宝璜B、邵飘萍C、黄远生D、邹韬奋12. 【】在我国,新闻真实性的完整含义,应该理解为。
A、事实为政治服务B、本质真实C、现象真实D、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一致13. 【】在当代信息社会,通常所称的大众传播媒介,应包括。
A、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B、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C、报纸、广播、电视、摄影、通讯社D、报纸、广播、通讯社、特稿供应社、电视14. 【】中国共产党出版的第一份日报是。
新闻基础知识选择题及答案大全一、新闻基础知识选择题1.什么是新闻?A. 一般无实际意义的信息B. 情报报告C. 新奇有趣的消息D. 反映客观事实真相的信息答案:D2.新闻的特点是什么?A. 客观、真实、及时B. 虚构、夸大、夸张C. 无聊、无聊、无聊D. 模糊、含糊、随意答案:A3.新闻的传播载体包括以下哪些?A. 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站等B. 传真、电话、短信、邮件C. 红包、微信朋友圈、QQ空间D. 书信、民间传说、口口相传答案:A4.新闻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A. 自然传播、人为传播、黑社会传播B. 民间传闻、专业报道、政府发布C. 传媒传播、社交传播、口碑传播D. 书信传播、电话传播、短信传播答案:C5.记者的职责是什么?A. 撰写稿件、采访报道B. 去吃大餐、泡吧、度假C. 打探八卦、造谣传谣D. 参与政治、操控信息答案:A二、新闻基础知识答案解析1.新闻是反映客观事实真相的信息。
新闻应该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及时性,能够准确地反映事件发生的情况,传递事实真相给受众。
2.新闻的特点是客观、真实、及时。
这是新闻与其他信息形式的主要区别,也是新闻传播的基本准则,确保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3.新闻的传播载体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站等。
这些媒体是新闻传播的主要渠道,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实现新闻信息的传播和公共监督。
4.新闻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传媒传播、社交传播、口碑传播。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传播途径不断扩大和多样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形成全方位的新闻传播网络。
5.记者的职责是撰写稿件、采访报道。
记者是新闻报道的主体,应该履行工作职责,独立客观地报道新闻事件,服务于公众利益,为社会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
以上是关于新闻基础知识的一些选择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了解新闻知识对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意义。
祝您工作生活顺利!。
新闻考试题及答案小学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新闻报道中,记者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客观公正B. 随意发挥C. 只报道正面新闻D. 只报道负面新闻答案:A2. 新闻报道中,以下哪个不是新闻的基本要素?A. 何时B. 何地C. 何人D. 何种天气答案:D3. 以下哪个不是新闻报道的常见类型?A. 消息B. 评论C. 访谈D. 诗歌答案:D4. 新闻标题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吸引读者注意B. 增加文章长度C. 无关紧要D. 仅供装饰答案:A5. 新闻报道中,以下哪个不是采访对象可能的身份?A. 事件当事人B. 目击者C. 专家D. 虚构人物答案:D6. 新闻报道中,以下哪个不是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A. 真实性B. 客观性C. 艺术性D. 随意性答案:D7. 新闻报道中,以下哪个不是新闻评论的作用?A. 引导舆论B. 娱乐大众C. 传播信息D. 揭示真相答案:B8. 新闻报道中,以下哪个不是新闻编辑的职责?A. 审核稿件B. 排版设计C. 采访报道D. 校对文字答案:C9. 新闻报道中,以下哪个不是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A. 尊重事实B. 保守秘密C. 追求轰动D. 公正无私答案:C10. 新闻报道中,以下哪个不是新闻采访的技巧?A. 倾听B. 观察C. 猜测D. 记录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新闻的五要素包括: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和______。
答案:何因2. 新闻报道的三个基本要求是:真实性、______和时效性。
答案:客观性3. 新闻标题应该简洁明了,能够概括新闻的______。
答案:主要内容4. 新闻摄影应该注重______和构图,以提高新闻的吸引力。
答案:光线5. 新闻评论应该基于事实,具有______和深度。
答案:观点6. 新闻编辑在审核稿件时,需要检查______、逻辑和语言。
答案:事实7. 新闻记者在采访时,应该保持______和尊重采访对象。
高考语文专题练习(后附答案)实用类阅读之科普与新闻(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1.【2016届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0分)汉代的印章(节选)汉代的印章,在印章史上历来被人们称为是古代玺印艺术的巅峰。
汉初的官私印都继承了秦印的制度,官印仍用田字格和日字格,私印也带有框栏。
汉初官印作为当时官方的法物,所用的文字均为小篆结构,结体方正平直,不做任何增损处理,以示严肃。
这类文字,笔画都比秦官印文字粗壮。
它们被用在带框格的布局中,整体显得庄重浑穆,平整规矩。
汉初的官印布局尽管套用秦制,但印文面目有了改进,印风自有异于秦,为汉代后来印章的风格起了奠基的作用。
汉初官印在布局中取消田字格,应不晚于吕后二年。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的“轪(d ài)侯之印”殉葬印,布局已不用田字格,便是有力的见证。
轪侯卒于吕后二年,离汉开国(公元206年)仅20年。
汉官印的布局和风格并不因用田字格二显得单调,有的作多字一排或二排布局,有的作四字二排布局,有的作四字以上的三排布局。
在风格方面,铸印印文布排严实整齐,笔画圆润浑穆;凿印印文布排活泼,笔画生涩,转折处时见锋芒和棱角。
汉私印在脱离秦制后,多方面有了重要的发展。
这种发展首先表现在印文方面。
它们运用了增损之法,笔画繁者省,简者增,按印文布排的疏密需要,应情而定,非常灵活。
这类印文与小篆相较,结构很不规范,但被大量使用,约定俗成,得到了当时社会的认可,成了作为专用于印章中的文字,称为缪篆,被列为汉六书之一。
此外,还用装饰感极强的鸟虫书入印。
鸟虫书的笔画,往往带有鸟形、虫形、鱼形,因此得名。
所谓鸟虫,放大后,鸟即鸾凤,虫即螭龙。
按汉人习惯,以龙凤形象入印,象征吉祥辟邪,以鱼入印象征相思和爱情,并非仅为美化印文。
其次,表现在形式结构上,敢于创新,敢于变化,重艺术效果和装饰趣味。
白文印,不论满白或细白文,均朴实大方,印文布排或匀称、或对比。
新闻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参考答案新闻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参考答案新闻一:今年4月份以来,地处长江沿线的荆州遭遇持续干旱天气,农田干裂,鱼塘缺水。
截至5月30日,荆州八个县市区受旱面积已达529.12万亩,旱情已导致洪湖水面缩小了108平方公里,曾经是荷花的海洋,现在湖底可以行车走人。
新闻二: 2010年7月8日至21日,荆州普降大到暴雨,长江水位高涨。
连续暴雨导致全市188.64万人受灾,因灾死亡7人,受灾面积28.09万公顷,倒塌房屋8929间,损坏房屋19478间。
专家认为,围垦占用湿地,滥砍滥伐森林,堵塞淤积水系,是洪涝不断的主要原因。
新闻三:据悉,目前长江荆江段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高锰酸钾和大肠菌群,造成污染的主要因素是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长江和工业废水的处理率低下。
目前,已加强对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及河道疏浚工作,在科学治理、统筹规划上拿出了具体措施。
(1)阅读新闻一,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1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针对三则新闻事实,班上决定组织一个街头宣传活动,班长以对联的'形式撰写了一条宣传标语,请你补充完整。
有时涝有时旱须长远打算_________________要统筹规划(3)如果你是这次街头宣传活动的主持人,请你准备一个60字左右的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示例一:沿江也缺水洪湖直喊“渴”示例二:荆州旱灾严重示例三:干旱在持续,湖底可走人(3)示例一: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水质污染夺去了她娇美的容颜,持续干旱消逝了她丰腴的体态,泥沙淤积侵占了她博大的胸怀。
我呼吁:行动起来,拯救母亲河!示例二:我们生在荆楚大地,长在长江岸边,长江母亲养育了我们,孕育了荆楚文明。
可是由于人为破坏,长江正遭受着严重威胁。
朋友们,救救长江!救救我们自己!(意对即可)。
课案1 分析概括(2015广东惠州第一次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永远站在新闻的开头杨禹范敬宜走了。
这位《人民日报》前总编辑曾经说,来生还要做记者。
作为新闻人,老范一直站在新闻的开头。
1979年5月13日,《辽宁日报》头版头条发表记者调查《莫把开头当过头》,采写者是该报农村部记者范敬宜。
那时,老范刚刚结束了十几年“右派”生涯,从务农的田间地头,回到省报的案头。
那个春天,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半年,国内掀起一股从“左”边刮来的风,质疑一些符合三中全会精神的基层实践“做过头了”。
记者老范,凭新闻人的直觉,写就此文。
莫把开头当过头——敢把初露萌芽的农村生产自主权称作“开头”,敢把强大而无形的阻力概括成“视改革为‘过头’”,谁给了范敬宜这么大的胆子?忆老范,不能不提老黄,老黄名叫黄彩忠,当时是《人民日报》一名编辑。
老黄把老范请到了北京,一起逐字逐句再推敲《辽宁日报》的那篇头条。
几天后,《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转发了《莫把开头当过头》,还配上了编者按。
1 700多字的《莫把开头当过头》,从此作为新闻名篇,载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
范敬宜,从这《莫把开头当过头》一文起,人生如同加了助推器,由《辽宁日报》《经济日报》至《人民日报》,总编辑一路做过来。
1998年,在长江洪水刚刚退去的那个秋天,国内很多媒体都在做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的报道,那段日子,屡屡提及老范这篇《莫把开头当过头》的人,不在少数。
2008年,新闻界再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报道时,老范已经转而去清华执掌新闻传播学院了。
因《莫把开头当过头》一文而迈入人生新境界,因锐意创新而成就了自己的总编辑风格,因最后做了个教书匠,而真的回到了新闻生产线的开头。
报人老范去世的前一晚,电视人白岩松正在创新。
在前一晚的亚运开幕式直播中,他创造性地“用新闻方式解说亚运”,一时间成为新闻界热议的话题。
电视人小白用一种站在新闻开头、奋力创新的姿态,于无意中送新闻界老前辈一程,冥冥中,也算是令同仁赞许的一番临别之谊。
新闻两则课后题
1. 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两则新闻,以下是两则新闻的课后题:新闻一:科学家发现新的太阳系外行星
问题1:这个新的行星是在哪个星际系统中被发现的?
问题2:科学家是通过什么方法发现这个行星的?
问题3:这个行星的特征有哪些?
问题4:这个发现对于人类的科学研究意味着什么?
新闻二:中国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
问题1:这个火星探测器的名称是什么?
问题2:这个探测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问题3:为什么中国选择火星作为下一个探测目标?
问题4:这个探测器发射成功对中国航天事业意味着什么?希望以上问题能够帮助你思考和学习相关新闻内容。
2023科普知识竞赛题目与答案解析
第一题
问题
什么是气候变化,它对地球有哪些影响?简要说明。
答案解析
气候变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的大气中的温度、降水量等气候要
素发生长期变化的现象。
气候变化会导致地球上的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繁等影响,对全球生态环境、经济社会造成重大影响。
第二题
问题
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答案解析
我国科技创新目前呈现出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技术产业化能力逐步提升等特点。
未来,我国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产学研用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第三题
问题
人类的空间探索史上有哪些里程碑事件?简述其中一件事件的意义。
答案解析
人类的空间探索史上,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国际空间站的建设等事件都是
里程碑式的事件。
以阿波罗11号登月为例,它标志着人类实现了首次登月,开创
了人类空间探索的新篇章,激发了人类对未知宇宙的好奇心,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结语
通过以上几道题目及答案解析,我们可以看到科普知识竞赛不仅考察参赛者对
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关注他们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推演能力。
希望广大参赛者在比赛中不仅获得知识的积累,更能够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助力科学事业的发展。
实用类文本(科普与新闻)专题针对训练一、(2017·高考全国卷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2分)材料一:2011年1月1日8点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
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
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
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纪录》) 材料二:201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 注:观众构成反映的是收视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该频道”的问题。
集中度是目标观众收视率与总体观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总体观众的收视集中程度,能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比值大于100%,表示该类目标观众的收视倾向高于平均水平。
材料三: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
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
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劣势在于频道可以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
央视纪录频道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理模式做好准备。
(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年中国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 材料四: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
目前,国家地理频道已经以34种语言转播至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逾2亿9千万用户。
实用类文本(科普与新闻)专题针对训练
一、(2017·高考全国卷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2分)
材料一:
2011年1月1日8点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
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
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人亮出了拥
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
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
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
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
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
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
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纪录》) 材料二:
201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71
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
(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 注:观众构成反映的是收视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该频道”的问题。
集中度是目标观众
收视率与总体观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总体观众的收视集中程度,能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比值大于100%,表示该类目标观众的收视倾向高于平均水
平。
材料三:
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
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
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
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劣势在于频道可以调动的
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
央视纪录频道目前正
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
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理模式做好准备。
(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年中国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 材料四:
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
目前,国家地理频
道已经以34种语言转播至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逾2亿9千万用户。
作为一个纯纪录片频道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除了高质量、高观赏性的节目内容之外,与其频道自身的制播运营模式是分不开的。
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
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是指拥有并运营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实体。
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
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个的片源变成有机结合的整体,适于在电视上播放;康卡斯特电
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
(摘编自楚慧萍《多元延伸,有机互动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特点为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预期目标为
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
B.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节目制作方式以央视自制为主――→其优势为节目品质有保障
C.美国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提供节目给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拥有并运营
有线电视系统
D.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提供片源给国家地理频道――→节目制作后
传送给电视观众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化、系
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
B .根据材料二中性别、年龄、学历这三项,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观众构成和
集中度的基本情况。
C .2011年,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调查中,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观众构成最高的三类人群分
别是:男性、45~54岁以及高中学历。
D .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地攀升。
E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较为健全,它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等
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
方面的不同。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的题目。
(12分)
阅读是一个民族持久的功课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邬书林访谈录
记者:“全民阅读”在今天已经成为一股热潮。
从2006年中宣部等八部委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
动至今已近10年。
今天回过头来看,您认为我们做得怎么样?
邬书林:我认为现在态势很好,中央重视、社会认同、民众参与、活动健全,经过10年的努力,全民阅读有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现在全国31个省700多个市都已开展了形式多样、民众广泛参与的阅读活动。
阅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阅读已经走进学校、社区、军营、农村甚至高墙。
江苏、湖北、
深圳及辽宁等地先后完成了全民阅读的地方立法工作,确定了全民阅读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法律
地位,把全民阅读上升为法律法规,我认为这是一个标志性的重大进展。
对一个民族而言,阅读是一项长期的文化工作,绝不是一时的。
如何把全民阅读作为一项基础性
的长期性的工作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需要好好总结前10年的经验。
记者:您认为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
邬书林:把全民阅读作为提升中华民族整体国民素质的重要工作坚持不懈地做下去,需要总结过去10年的经验。
我认为,首先要提高认识,要对阅读的功能、意义以及本质增加进一步的认识。
阅读
的本质是通过阅读去吸收、掌握和借鉴前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智慧。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阅读主要
是用来提升修养的,我觉得这不是阅读行为的本质。
阅读的本质是要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之上有了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再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这两者并行不悖。
今天我们要充分利用阅读这个工具来提升国民素质,用全人类的图书把中华民族武装起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记者:对于全民阅读的重要意义,现在社会和民众已有共识,那么国家、政府层面还需要做好哪些
工作?
邬书林:我们不是一般地提倡全民阅读,而是要把全民阅读持久深入、实打实地推进下去,这就需要做很多工作。
这几年的“两会”,我都联合政协委员上交关于尽快出台《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提
案,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快公共
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另外,养成阅读习惯是一门科学,0到6岁是阅读的启蒙阶段,使儿童通过阅读培养阅读兴趣,从阅读中找到快乐;6到12岁的小学教育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使孩子基本掌握阅读的方法;12到18岁是提升阅读水平的关键阶段,要巩固阅读习惯。
打好这三个基础,终身阅读才有可能实现,活到老、学到老才有坚实的阅读习惯基础。
专家学者要为整个国家提升
阅读水平做好表率,同时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