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图量油技术在红井子作业区的应用及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21.78 KB
- 文档页数:2
计量油井产量的功图法技术
张兴华;王俊奇;高志光;郑欣
【期刊名称】《石油地质与工程》
【年(卷),期】2005(019)005
【摘要】针对油田采用双容积单量计量法存在的不足,采用井口传感器记录抽油杆载荷与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数据信息,确定出泵的有效冲程,再由固化在仪器内的数学模型求得油井产量.该计量技术通过长庆油田17口井的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平均误差6.37%,满足了油田产建规模不断扩大而带来的油井产量计量技术要求,且简化了地面流程,降低了投资成本.
【总页数】3页(P38-40)
【作者】张兴华;王俊奇;高志光;郑欣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学院,四川,成都,610500;长庆油田油气工艺技术研究院;长庆石油勘探局培训中心;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837
【相关文献】
1.功图法油井计量技术在安塞油田XN区的应用 [J], 李翠平;李堪运;管令;吕旭;梁栋斌
2.油井产量计量的功图法技术及误差分析 [J], 王俊奇;祁凤鸾;徐永高
3.油井产量计量功图法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J], 高志光
4.功图法在油井产量计量中的应用研究 [J], 杨伟
5.华北油田采研院功图法计量技术探索计量简化 [J], 汤惠敏;刘亚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功图计量与工况智能分析技术在大港油田的应用发表时间:2019-05-20T16:42:07.37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32期作者:李智[导读] 摘要:本文从功图计量与工况智能分析技术的技术原理、有杆抽油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泵功图的计算、有效冲程的识别及计算结果的修正五个方面对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重点介绍了功图计量与工况智能分析系统的构建及其拓展的功能,实现了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产量自动计产、油井远程监控、油井故障诊断、动液面实时监测、系统效率实时监测、报表自动生成等功能,简化了流程,降低了投资、减少了用工总量,提高了油田数字化管理水平 (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摘要:本文从功图计量与工况智能分析技术的技术原理、有杆抽油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泵功图的计算、有效冲程的识别及计算结果的修正五个方面对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重点介绍了功图计量与工况智能分析系统的构建及其拓展的功能,实现了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产量自动计产、油井远程监控、油井故障诊断、动液面实时监测、系统效率实时监测、报表自动生成等功能,简化了流程,降低了投资、减少了用工总量,提高了油田数字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功图法;计量;工况诊断;系统效率;动液面;在线监测 1 功图计量与工况智能分析技术 1.1技术原理“功图法”油井计量技术是依据抽油机井深泵工作状态与油井产液量变化关系[2],从能真实反映抽油系统有杆泵工况的示功图入手,把定向井有杆泵抽油系统视为一个复杂的三维振动系统(抽油杆、油管和液柱三个振动子系统),在一定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下建立该系统的三维空间力学、数学模型及算法,在不同井口示功图激励下的泵功图响应,采用矢量特征法对泵功图进行分析及故障进行识别,提取泵示功图的矢量特征,确定泵的有效冲程,得出油井地面折算有效排量,再结合其它生产参数实现工况智能分析。
1.2有杆抽油系统数学模型把定向井有杆泵系统视为一个复杂的三维振动系统,考虑抽油杆、液柱及油管三个子系统在三维空间的振动耦合和与抽油杆位移、速度、应变、应力和载荷之间随时间变化的因素[3],建立相关模型。
高气液比油井功图量油技术适应性分析(作者)摘要:针对高气液比油井采用玻璃管计量方法的不足,大港油田采油四厂采用“功图法”量液技术对气体影响特征明显的抽油机井示功图进行试算分析,得到气液比与液量计算误差关系曲线,通过气液比、含水、套压、沉没度等已知数据推算出泵入口压力下的气液比,可以初步简单地判断“功图法”计量技术的对高气液比抽油机的计算临界值。
关键词:高气液比功图特征功图法适应性分析一、引言目前,在油田生产开采中,全国90%以上的油井采用的玻璃管量油,该方法采用间歇方式来折算产量,导致原油系统误差为10%-20%[1],而高气液比油井由于含气较大,使计量准确率更低。
大港油田采油四厂为贯彻大港油田分公司的地面系统优化、简化油井计量的工作方针,在抽油机井功图法量油技术先导试验[2][3]成功的基础上安装使用了YD油井远程监测、液量自动计量及分析优化系统[4]。
经过现场的实际应用,总结出,中高气液比油井是“功图法”产液量计算的优势所在,对于气体较多的油井,“功图法”产液量计算能够更好地反映油井的实际状况及生产动态[5]。
二、高气液比油井功图特征高气液比抽油机井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在下冲程末余隙内还残存一定数量的溶解气和压缩气。
上冲程开始后,泵内压力因气体的膨胀而不能很快降低,使吸入阀打开滞后(B’点),加载变慢,余隙越大,残存的气量越多,泵口压力越低,则吸入阀打开滞后得越多,即BB’线越长。
下冲程时,气体受压缩,泵内压力不能迅速提高,使排出阀滞后打开(D’点),卸载变慢(CD’),泵的余隙越大,进入泵内的气量越多,则DD’线越长,示功图的“刀把”越明显。
(如图1所示)图1 油井气体影响示功图三、“功图法”量液技术应用分析高气液比油井一直以来是各种传统产液量计量的难点,传统的分离器量油中虽然有时部分地实现了气体和液体的分离,但是因为气体的压缩性很好,即使是三相分离的分离器量油技术也无可避免的受量油时间压力系统波动和再分配的影响。
红山油田产液量计量方法探讨与实践【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红山油田产液量计量方法展开研究与探讨。
在将介绍背景情况、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将综述红山油田产液量计量方法,并分别探讨基于流量计、液面计和压力计的计量方法。
还将探讨这些计量方法在红山油田的实践应用情况。
在将比较产液量计量方法的优缺点,探讨其发展趋势,并提出在红山油田的应用建议。
这篇文章将全面讨论产液量计量方法在红山油田的情况,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红山油田、产液量、计量方法、流量计、液面计、压力计、实践应用、优缺点比较、发展趋势、应用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红山油田位于中国辽宁省大连市,是中国重要的油气田之一。
随着油田的开发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产液量的准确计量变得尤为重要。
产液量计量方法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油田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对红山油田的产液量计量方法进行探讨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产液量计量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传统的基于流量计、液面计和压力计的方法逐渐受到挑战,新技术的应用将为产液量计量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对红山油田的产液量计量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油田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将从产液量计量方法的综述开始,结合基于流量计、液面计和压力计的计量方法探讨,进而探讨这些方法在红山油田的实践应用。
结合产液量计量方法的优缺点比较,对产液量计量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产液量计量方法在红山油田的应用建议,以期为油田生产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和总结红山油田产液量计量方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和改进产液量计量方法,提高产液量计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从而保障油田生产的正常运行。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为红山油田及其他类似油田提供更可靠和精准的产液量计量方法,提高油田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为油田生产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还可以促进产液量计量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推动油田产液量计量方法的不断完善和进步,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贺清松:抽油机井电参转示功图技术应用分析第11卷9期(2021-09)抽油机井电动机端输入功率电参数据的变化,集中反映了抽油机井地面设备及井下杆柱的运行状态,而光杆示功图主要反映井下杆柱的运行状态,与电动机端电参数据的变化存在必然联系。
因此,通过分析抽油机井电动机输入功率与电动机损耗、皮带传动、减速箱传动、四连杆传动及光杆悬点消耗功率间的关系[1],建立电动机输入功率与悬点功率转化关系,并结合现场实际泵况诊断应用情况,分析电参转功图的适用性,实现抽油机井电参转功图功能,无需载荷传感器实现功图测试,减少功图测试用工、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及存储节点,提高数字化运行效率[2-3]。
1技术原理1.1光杆悬点载荷的确定游梁式抽油机举升动力来源为电动机的输入功率,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光杆悬点功率与抽油机的机械损耗功率之和,游梁式抽油机结构示意图[4-6]见图1。
即:p 总=p g +A(1)抽油机井电参转示功图技术应用分析贺清松(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摘要:抽油机井示功图是用来判断抽油机井工况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拉线法功图测试需停机操作,工作量大、时效性低,不能满足实时分析需求。
现有的数字化载荷传感器,能实现不停机实时采集功图,但设备数据漂移、持久供电、故障率高及设备标定等问题仍亟待完善。
电参转功图是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即根据抽油机井电动机输入功率与光杆功率的能量守恒关系,以及光杆悬点与曲柄的运动位置关系,将电动机端实时电参数据转化成光杆悬点端示功图,进而实现工况分析诊断,实时发现并处理断脱漏失问题,减少抽油机井带病运行等无效耗能的同时,降低问题井对产量的影响,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抽油机;示功图;电参;数字化DOI :10.3969/j.issn.2095-1493.2021.09.005作者简介:贺清松,高级工程师,2008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专业)图1游梁式抽油机结构示意图16技术应用/TechnologyApplicationA =A 1+A 2+A 3+A 4(2)式中:p 总为电动机输入功率(电参测试得到),kW;p g 为光杆悬点功率,kW;A 为抽油机机械损耗,kW;A 1,A 2,A 3,A 4分别为减速箱、四连杆、皮带传动及电动机损耗,kW。
功图量油技术在红井子作业区的应用及研究
发表时间:
2014-09-17T15:33:22.28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4年第8期供稿 作者: 孙学彪
[导读] 红井子作业自2010年规模产建以来,在长庆油田公司全面建设数字化油田的背景下。
孙学彪
长庆油田第三采油厂大水坑作业区751506
摘 要:结合功图量油在红井子作业区的应用情况,简要说明功图量油的基本原理及组成系统。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油井应用效果进行对
比分析,阐述功图量油的优势及存在的问。本文通过对现场已应用的
99口井进行研究,证实功图计量方法的可行性,并对存在问题提出个
人见解,为下一步全面推广数字化功图计量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功图计量技术 产液量 大罐量油 误差分析
应用背景:红井子作业自2010年规模产建以来,在长庆油田公司全面建设数字化油田的背景下。红井子作业区产建打破老油田的模
式,打破常规的双管流程、双容积单量仪、翻斗流量计等等一套固定的计量流程。红井子投产完全进入数字化油田建设模式,单井来油单
管取代双管,增压点不设单量设备。因此在投产的同时数字化建设也同步进行,尤其是数字化功图量油,已成为井口计量的主要手段。
1、数字化功图量油技术及功能
1、1技术原理
功图法油井计量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实测光杆示功图、井深数据、抽油机、杆柱组合、动液面等诸多相关油井数据,利用有杆泵抽油系
统的三维力学、数学模型,计算出泵功图,再通过识别泵功图获得泵的有效冲程,进而得出油井产液量。采用在井口测取悬点载荷而和位
移与时间的变化规律,分别建立抽油杆、油管有限元模型和液柱差分计算模型。然后求解出深井泵入口处载荷与位移的关系,经过计算机
识别出泵有效冲程,则油井井口产液量近似于泵有效冲程与泵活塞环形空间体积乘积。
该技术就是将定向井油杆抽油系统视为一个复杂的抽油系统,他的模型就是一个振动的波动方程,则地面功图就是这个振动方程的边
界条件,然后通过这个边界条件,也就是地面功图求出泵功图,然后求出产量。
该技术是在油井自动录取示功图和监控的基础上延伸实现产液计量的一项技术,能够远程在线自动计算单井产量。
1.2系统组成
功图量油系统主要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1.2.1硬件主要由RTU、载荷传感器以及压力传感器等组成。所有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小无线传输给RTU,RTU通过GPRS网络
传送到服务器,服务器集中接收全部油井数据,自动进行计算,计算结果通过浏览器实时发布,
10分钟上传一个功图,实现了对油井生产
的实时监测。数据的维护、查询均可远程操作,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及时跟踪单井的产业以及工况等。
1.2.2软件主要是由远程自动计量与分析系统客户端、油井远程监控计量系统、远程计量与分析优化系统、报警提示软件四部分组成。
远程自动计量与分析系统客户端主要用来建立抽油机井基础台账;油井远程监控计量系统主要用来设定抽油机井的通讯参数及日常油
井的管理、浏览;远程计量与分析优化系统主要用来将抽油机井数据及算产结果以网页形式发布以便查询;报警提示软件主要对杆断、停
丼等诊断异常油井实时提供报警,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并跟踪,极大便利了油井的日常管理。
2、功图量油在红井子作业区的应用
2.1功图量油的误差分析
目前红井子作业区共有99口油井采用了功图计量技术,其中可对比油井数为39口(与大罐量油对比),从运行情况来看,功图量油系
统运行稳定,功图量油技术能够真实反映油井产量波动和功况变化,大部分油井的计量精确度基本满足生产需求。
通过对功图量油与大罐量油对比分析,在对比的39口井中,不难发现产量小于5m?的误差较大,扣除不正常井外,平均误差率在
44.45%
;产量在5-10m?的误差相对较小,扣除不正常丼外,平均误差率在35.12%;产量大于10m?的误差最小,平均误差11.51%。从分
布图看,高液量的井误差率明显小于低液量井。
2.1.1产液量小于5m?井误差分析
产液量小于5m?的井25口,将功图量油与大罐量油对比后,单井产液量平均误差44.45%,最高误差1232%。这类井由于产量较低,且
大多数井是间歇出油,地层供液不稳定,大罐量油由于在一天的某个时间段进行计量,存在偶然性,并不能完全反应油井真是的日常水
平,产量波动大,所以无法通过简单的调整系数对其修正,对于这部分井,由于功图量油连续
24小时监控油井工况,能更好地反应油井的
真实情况。
2.1.2产液量在5-10m?井误差分析
产液量在5-10m?的井共有5口,将功图量油结果与大罐量油对比后,单井产液量平均误差35.12%,误差最高342%,对于这部分井我
们结合油井实际生产情况,用移动单量撬核实真实产液量后,对单井计算系数进行修正,修正完系数后,功图量油结果基本满足生产需
要。
2.1.3产液量大于10m?井分析
产液量大于10m?的井共8口,将功图量油结果与大罐量油对比后,单井产液量平均误差11.51%,误差最高30.76%,这类油井功图往
往比较饱满,偏差小,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基本满足生产需求。
2.2功图误差大油井误差分析
油井产量波动大,无法通过简单的调整系数对其进行修正,对于这部分油井,经过大量的现场试验,我们认为由于功图量油连续24小
时监控油井工况,因此功图量油技术能更细致地反映油井的真是情况。
从坊89-90生产曲线看,该井产液量波动较大,通过对比产量波动幅度较大的两个点,对应的功图也较大的变化。由于功图量油是24小
时传送功图,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功图波动大的井来说,功图量油结果更接近于油井的真是水平。
3、结论与认识
功图量油工艺集成了油井自动监控、工况自动诊断、产量自动计量三大技术,实现了定时采集、自动计算,无需人为干预,比较客观
真实地反应了油井的产液量,排查了大罐量油的人为误差、系统误差、条件误差等。
对于高产井,经过多次对比分析,功图量油结果与大罐量油结交吻合,基本能正确反应油井的工况和真实日常水平。
油井的生产特征决定不能做到连续均匀出液。功图计量是24小时跟踪油井的产液量变化,因而对间歇出油、产油量波动较大的油井,
功图量油工艺比大罐量油更能准确反应油井的真实生产情况。
功图量油技术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数据精度的对比,功图量油本身就是一个管理概念的提升,它不但大大的简化了地面计量流程,降低
了工程投资,同时能很好地实时跟踪油井生产状况,及时给管理者提供生产井的准确信息,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油井的管理水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