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体系检查表
- 格式:doc
- 大小:79.06 KB
- 文档页数:12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学习手册第一部分:专业术语地掌握一、双重预防体系双重预防体系就是我们平时说地“双体系”,(1)风险分级管控体系;(2)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二、双体系建设这个名词地来历2016年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地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
安全关口前移地意思是什么?就是在事故之前,把事故消除掉。
三、企业如何贯彻执行双重预防体系?根据中央指示精神,省级文件要求,市级深化落实要吃透政府文件精神,保证实施过程目标清晰、方向明确;紧跟政府导向,不断修正和改进,确保不走弯路、不做无用功。
四、什么是风险风险(R):是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地可能性和严重性地组合。
可能性(L):是指事故(事件)发生地概率。
严重性(S):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地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地严重程度。
风险(R)=可能性(L) X严重性(S)管控级别为:分四级,代表颜色:红(公司)、橙(车间)、黄(班组)、蓝(岗位),也及时我们所平时说地:1-4级风险点分级。
五、风险地类别(1)固有风险一设备、设施、场所等本身固有(赋存、带有)地能量(电能、势能、机械能、热能等);危险物质(我公司:甲苯、二硫化碳、苯胺、液碱、硫化氢)燃烧、爆炸、腐蚀等产生能量或有害物质。
(2)现实风险一人员地不安全行为、物地不安全状态、环境地不安全因素及安全管理缺陷。
(3)潜在风险一管理体系不完善、不健全可能导致现实风险发生地各类因素;违背法规及标准规程,如各类人员地安全资格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特种设备检测检验、职业健康安全与消防投入及验收等。
六、什么是危险源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地根源、状态或行为,或他们地组合。
(1)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地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
(2)包括物地状态和作业环境地状态。
山东省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执法检查指南(汇集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关于印发《山东省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执法检查指南(试行)》的通知鲁安监发〔2021〕77号各市安监局:为确保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以下简称“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执法检查的针对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强力推进全省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省安监局研究制定了《山东省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执法检查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21年8月20日山东省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执法检查指南(试行)为有效解决全省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以及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执法检查的针对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强力推进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根据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全省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鲁安办发﹝2021﹞29号)要求,制定本指南。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为法律依据,以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通则、细则、实施指南等标准以及相关政策文件为专业支撑,以责令改正、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为执法手段,以企业全员参与、全过程管控、精准管控、有效运行、考核奖惩、持续改进等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关键因素为执法焦点,明确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方式方法、程序规则、处置措施,制定出台统一、规范、实用的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执法检查指南,为全省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执法检查提供标准支撑。
附件2风险双重预防体系管理制度2019年5月目录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1)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4)三、双重预防体系教育培训制度 (9)四、双重预防体系运行管理制度 (10)五、双重预防体系奖惩制度 (12)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1、目的为有效管控安全风险,强化源头管理,规范和指导安全风险的分级管控,制定本制度。
2、适用于公司各职能中心(部、室)、分公司及项目部的风险管控。
3、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工作流程3.1、风险点确定3.1.1、风险点划分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3.1.2、风险点排查排查内容:工程项目施工作业全过程场地内部、外部因素和作业导致的风险进行风险点排查;对施工现场的办公区、生活区、作业区以及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山体、水文、气象等可能导致事故风险的物理实体、作业环境、作业空间、作业行为、气象分析、管理情况等进行排查。
住建部《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中明确的危大工程应全部纳入风险点排查内容。
2)排查方法:风险点排查前应广泛收集工程项目相关资料;组织技术、安全、质量、设备、材料等专业人员,按照施工工艺流程,从不同的施工阶段、施工场所、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排查。
项目制定并上报公司 随工程进度更新 公司汇总整理措施评审 随工程进度更新 风险点确定 危险源辨识、分析 作业风险清单 设备设施风险清单 风险评价与分级 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分级管控 作业活动风险评价记录表设备设施风险评价记录表 风险告知 风险控制措施评审记录 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重大风险管控统计表 区域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 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 岗位安全风险明白卡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3.1.2、风险点确认对排查出的风险点进行确认并汇总,形成《作业活动风险清单》和《设备设施风险清单》。
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专项执法指导手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公布日期】2022.03.03•【字号】豫应急办 [2022] 16号•【施行日期】2022.03.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专项执法指导手册的通知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应急管理局:现将《河南省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专项执法指导手册》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执行。
2022年3月3日河南省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专项执法指导手册为有效解决全省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运行中存在“建用”两张皮等突出问题,确保执法检查的针对性、规范性和实效性,推动企业全面提高事故防控能力和水平,制定本手册。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依据《安全生产法》《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河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办法》(省政府第191号令)《河南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导则》(豫安委办〔2018〕79号)(简称《导则》)《关于进一步规范细化企业双重预防体系质量标准的通知》(豫安委办〔2021〕9号)(简称《五有标准》)等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以批评教育、责令改正、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为手段,以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五有”标准为执法焦点,明确检查的重点内容、方式方法、程序规则、处置措施,制定出台统一、规范、实用的执法检查手册,为全省双重预防体系执法检查提供标准支撑。
二、执法检查原则(一)执法检查与教育督促相结合。
对非主观故意原因导致体系建设不符合《导则》和《五有标准》要求的,以责令改正和说服教育为主,督促企业认真整改问题,通过执法检查,推动企业双重预防体系改进提升、持续完善。
(二)制度建立与有效运行相结合。
紧盯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总体情况和运行落实,重点检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落实情况、重大风险动态受控措施落实情况、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动态清零情况、以及双重预防体系考核奖惩落实情况。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指导⼿册⽬录第⼀章风险隐患双重预防相关知识 (1)1.1 编制⽬的 (1)1.2 适⽤范围 (1)1.3 规范性引⽤⽂件 (1)1.4 术语和定义 (2)1.5 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内容 (4)1.6 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原则 (4)第⼆章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与运⾏ (6)2.1 策划和准备 (9)2.1.1 建⽴⼯作机构 (9)2.1.2 ⼈员培训 (10)2.1.3 资料收集 (10)2.2 风险辨识评估 (11)2.2.1 风险点划分原则 (11)2.2.2 危险源及其风险类型辨识 (11)2.2.3 风险(危险程度、危险度)评估⽅法 (14)2.2.4 发⽣事故后危险源及其风险的重新辨识评估 (15)2.2.5 重⼤危险源辨识 (15)2.2.6 风险分析评估 (18)2.2.7 风险分级及四⾊标注 (18)2.2.8 风险告知 (19)2.3 风险分级管控 (20)2.3.1 风险分级管控原则 (20)2.3.2 风险管控 (21)2.4 隐患排查 (22)2.4.1 具体要求 (22)2.4.2 制定隐患排查计划 (22)2.4.3 实施隐患排查 (23)2.5 隐患治理及验收 (24)2.5.1 隐患治理 (24)2.5.2 隐患治理验收 (24)2.5.3 隐患排查信息管理 (25)2.6 有效运⾏与持续改进 (25)第三章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主要⽂件⽰例 (27)3.1 安全⽣产责任制⽰例 (27)3.2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例 (28)3.3 企业岗位风险辨识管控清单⽰例 (33)3.4 企业风险管控措施 (35)3.5 重⼤风险告知栏 (36)3.6 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 (39)3.7 企业风险分级四⾊平⾯分布图 (40)3.8 企业岗位作业风险⽐较图 (41)3.9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41)3.10 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台账⽰例 (44)3.11 岗位事故应急处置卡 (45)附件: (46)附件1:作业危害分析法(JHA) (47)附件2:安全检查表法(SCL) (49)附件3:风险矩阵法(LS) (51)附件4:作业条件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法(LEC) (53)附件5:部分⾏业领域企业危险源辨识建议清单(⽰例) (55)附件6: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中可能⽤到的相关表格 (109)附件7:GB6411-86《企业职⼯伤亡事故分类》 (111)第⼀章风险隐患双重预防相关知识1.1 编制⽬的构建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是新时期党中央加强和改进安全⽣产⼯作的重要部署,是新形势下省委省政府推动安全⽣产领域改⾰创新的重⼤举措。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1.目的为落实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规范生产过程中各种危险源辨识并进行风险评价,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促使公司安全基础得到明显改善,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高,有效防范各类事故。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风险点确定、危险源的辩识、风险评价和控制。
3、评估单元(风险点)的划分对码头生产区域、场所、设备和装置的评估单元划分,遵循范围清晰、大小适中、功能独立、便于分类、易于管理的原则,具有明显的界限特征。
将评估单元划分为:4、危险源辨识通过对现场的调研,辨识风险点包含的所有危险源,完成危险源名称、事故后果、事故类型。
确定危险源和隐患的关系,认知越明确,辨识越充分,才能尽可能的减少事故隐患死角,避免发生较大以上事故。
4.1 辨识对象辨识内容包括作业场所、工艺流程、设备设施、原辅材料、危险物质、作业活动等各个方面。
4.2 辨识方法作业活动辨识过程采用 JSA 或 JHA 方法辨识;设备设施、原辅材料、危险物质及其他危险源可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实施辨识;复杂的工艺可采用事故树分析、事件树分析等方法实施辨识。
5、风险评价分析5.1 风险分析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风险分析方法对危险源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固有风险等级评估使用直接判断法,现状风险等级评估使用矩阵评估法。
评估标准参照《港口安全生产风险辨识管控指南》中规定。
5.2 事故类型分类依据 GB 6441 对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进行分类,划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火灾、高处坠落、容器爆炸、中毒和窒息等。
5.3 风险管控分级根据本行业领域风险管控的相关标准或要求对风险进行评价分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固有风险等级中,重大风险、较大风险由公司级管控,一般风险由部门级管控,低风险由班组岗位级管控。
1 山东省工贸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评估标准 考核指标 考核要点 达标标准 评分标准 考核方法 考核记录 扣分
基本要求(80分) 组织机构 (20分) 1、企业应建立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组织领导机构,组织领导机构组成人员应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及重要岗位人员,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全面负责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2、企业应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及重要岗位人员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应履行的职责,并在安全生产责任制中增加安委会、安全领导小组相关职责。 3、企业应制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分工、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工作任务、责任人与分工、进度安排等。 1、未以正式文件明确建立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组织领导机构的,扣5分。 2、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组织领导机构的组成人员不全,缺一个岗位扣2分;企业主要负责人未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扣5分,扣满5分为止。 3、未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及重要岗位人员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和运行职责的,一项不符合扣2分,扣满10分为止。 4、未制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或者实施方案中主要工作程序与通则、细则等标准要求不符,不具有指导性的,扣5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未明确工作任务、责任人与分工、工作进度等,一项不符合扣2分,扣满5分为止。 否决项: 未建立双重预防体系组织机构并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及重要岗位人员相关职责的,评估不通过。
查文件: 1、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组织机构成立文件、安全生产责任制。 2、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2
考核指标 考核要点 达标标准 评分标准 考核方法 考核记录 扣分
全员培训 (20分)
1、企业应制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培训计划,明确培训时间、培训学时、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资金等内容。 2、应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培训,并如实记录全体人员的培训教育情况,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和从业人员个人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培训结束须进行闭卷考试,考核结果应记入培训档案。 3、培训结束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持续改进。 1、企业未制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培训计划扣10分;未明确培训时间、培训学时、培训对象等内容,每项扣2分;扣满10分为止。 2、培训未分层次、分阶段组织的(注:各层级培训内容相同、一张试卷)扣10分;培训内容不全的,每缺少一项扣5分。 3、企业未建立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培训记录或档案,扣10分;培训记录不全,缺少签到表、培训教材或课件、试卷、成绩单或培训效果评价等相关记录的,每缺少一项扣2分,扣满10分为止。 查资料: 1、 培训计划。 2、 培训教育记录与档案。
体系文件 (20分)
1、企业应制定符合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标准要求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或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 2、体系文件应符合企业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并传达至各部门/岗位。 1、未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或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或者内容不符合标准要求或企业实际,不具有可操作性的,扣10分。 2、未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或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或者内容不符合标准要求或企业实际、不具有可操作性的,扣10分。 3、制度或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未明确查资料: 1、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或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文本。 2、制度、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发放或传达记录。 现场检查: 工作岗位是否已获取有效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 3
考核指标 考核要点 达标标准 评分标准 考核方法 考核记录 扣分
责任部门、职责、工作内容等要求,一项内容不符合扣2分,扣完为止。 4、制度、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未传达到各部门/岗位,发现一个部门/岗位扣5分,扣完为止。 理制度制度或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
责任考核 (20分) 1、企业应建立健全双重预防体系考核奖惩制度,或在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制度中涵盖相关内容,明确考核奖惩的标准、频次、方式方法等,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工资薪酬相挂钩。 2、应落实双重预防体系考核奖惩制度,根据双重预防体系考核结果予以奖惩。 1、未建立考核奖惩制度或者制度中未结合责任制要求明确考核标准的,不得分; 2、制度中未明确考核频次、方式方法、考核范围不全的,一项不符合扣2分,扣满10分为止; 3、未根据双重预防体系考核结果落实考核、奖惩的,扣10分,发现一处落实不到位的,扣5分,扣满10分为止。 查资料: 1、双重预防体系考核奖惩制度 2、双重预防体系考核、奖惩记录,相关财务文件。 风险 分级管控体系建设(400分) 风险点排查、确定(30分) 1、作业活动清单应覆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类作业活动或工艺操作。 2、设备设施类清单应覆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的设备、设施。 3、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应覆盖岗位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的所有工作地点或设施。 1、未建立作业活动清单,扣10分。清单未涵盖主要生产作业活动或者工艺操作的,一项扣2分,扣满10分为止。 2、未建立设备设施清单,扣10分。清单未涵盖主要生产设备、设施的,一项扣2分,扣满10分为止。 3、未建立职业病危害风险清单扣10分。清单未涉及产生粉尘、化学物浓度高、噪声超标的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地点/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1、作业活动清单。 2、设备设施清单。 3、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 查现场: 通过分析工艺流程、生产现场判断是否遗漏主要作业活动、设备设施、职业病危害严重的 4
考核指标 考核要点 达标标准 评分标准 考核方法 考核记录 扣分
场所/岗位,缺一项扣2分,扣满10分为止。 地点/场所/岗位。
风险辨识、分析(150分) 1、企业应组织相关部门、班组、岗位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 2、针对作业活动清单,采用合理的辨识方法对每个作业活动或工艺操作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 3、针对设备设施类清单,采用合理的辨识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并合理表述的。 4、通过调查和工程分析等方法识别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存在的粉尘、化学物、高温、噪声、电离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接触方式及接触时间、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和健康损害等。 1、未针对作业活动清单逐个作业活动或工艺操作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的,缺一项扣5分。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不合理的,一项扣2分,针对该危险源的现有管控措施辨识不全的或者无针对性的,一项不符合扣5分,扣满50分为止。 2、未针对设备设施清单逐个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并合理表述,缺一项扣5分。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未考虑根源性危险源的,现有管控措施辨识不全或者无针对性的,一项不符合扣5分,扣满50分为止。 3、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可能存在的粉尘、化学物、高温、噪声、电离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未进行识别的,现有管控措施辨识不全或者无针对性的,一项不符合扣5分,扣满50分为止。 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1、作业活动分析评价记录。 2、设备设施分析评价记录。 3、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 4、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注:采用HAZOP、FMEA等其他风险辨识分析方法合理辨识分析风险的亦给予认可,但是辨识分析内容有误或不全的参考本评估标准扣分) 5
考核指标 考核要点 达标标准 评分标准 考核方法 考核记录 扣分
风险评价 (20分) 1、风险评价准则应符合法律法规及企业安全生产实际。 2、参与评价人员应熟知企业评价准则,合理评价,评价级别正确。 3、重大风险的确定依据细则、实施指南进行判定。 4按照DB37/T 2973—2017中5.5.1进行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 1、未结合法律法规要求及企业安全生产实际制定风险评价准则的,扣5分。 2、评价人员不熟悉评价准则或者风险评价取值不合理、评价级别不合理,一项不符合扣2分。 3、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过程中取值或者计算有误,一项不符合扣2分。 4、应为重大风险而未判定为重大风险的,一项不符合扣10分。 否决项: 应判定为重大风险而未判定为重大风险,存在3项的,评定验收不通过。 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1、风险评价准则。 2、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及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 3、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 询问: 评价人员是否熟知风险评价规则并进行正确的评价。
补充建议措施 (20分) 针对评价出的不可接受风险,应增加经过评审符合要求的补充建议措施并落实。 1、针对评价出的不可接受风险未整改或增加补充建议措施的,一项扣10分。 2、企业未按要求对补充建议措施进行评审即采取导致出现新的风险的,一项扣10分。 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1、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及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 2、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 现场检查: 整改或补充建议措施落实情况
风险分级管控 (50分) 1、企业应结合机构设置情况,综合考虑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合理确定各等级风1、风险管控层级确定不合理,未综合考虑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的,扣10分。 2、抽查企业各层级相关岗位当班人员进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工作危害分析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记录等资料。 询问: 6
考核指标 考核要点 达标标准 评分标准 考核方法 考核记录 扣分
险的管控层级。 2、根据风险分级管控原则,确定风险点、危险源的管控层级,落实管控责任。 行询问,未掌握所管控风险点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管控措施,每人次扣10分。 否决项: 抽查或抽考各层级相关岗位当班人员进行询问,5人及以上不了解岗位存在的或者管控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主要的现有管控措施,评定验收不通过。 询问岗位人员是否了解本岗位存在的或者管控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现有管控措施,是否了解其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健康的损害及现有管控措施。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80分) 1、企业应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清单应由企业组织相关部门、岗位人员按程序评审,并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审定发布。 2、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的信息内容应符合相关地方标准要求。 1、未建立作业活动类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扣30分。 2、未建立设备设施类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扣30分。 3、未建立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扣20分。 4、每种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中信息不符合通则、细则等地方标准要求的或者未包含所有风险点的,每项不符合扣5分,每种清单扣完为止。 5、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未经企业主要负责人审定发布的,每缺少一种扣2分。 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1、作业活动类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2、设备设施类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3、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风险告知 (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