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探索与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62.08 KB
- 文档页数:2
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品管圈的应用与效果分析高危药品是临床用药中风险较高的一类药品,属于药房管理的重点管理对象,也是其管理难点,如何提高药房高危药品管理水平是当前临床药学服务的研究重点。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一种团队性管理活动,通过组建活动团队,应用品质管理工具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在医疗领域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近年来,品管圈活动开始应用于药房管理中,为高危药品管理带来了新的途径。
该文对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品管圈的应用与效果进行了综述研究,旨在为药房高危药品管理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标签:药房;高危药品管理;品管圈;应用效果近年来,我国医院对于医院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而药房管理是医疗服务管理的重点,可靠的药房管理可有效提升该院医疗活动的质量与效果,保证医疗服务安全性。
高危药品是药房管理的重点,应从该类药物入手,完善、制定和优化其管理方法与程序,以改善高危药品的临床应用安全性。
品管圈是医疗服务领域应用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在医院各科室中应用较多,其保障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性的效果可靠,因而开始应用于药房管理中,但是品管圈活动应用于药房高危药品管理的方法与效果尚有待总结分析[1]。
1 药房高危药品管理现状高危药品是高警讯药品的主要类型,其主要是指错误使用可导致严重病理损害的药品,这类药品类型较多,也是药房管理的重点。
近年来,我国卫生部门对药房高危药品管理规范不断完善,目前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高危药品管理体系,药品管理流程也得以优化,我国药房高危药品管理的差错率不断降低。
药房高危药品管理的基本流程已经较为完善,但是在管理细节方面尚存在较多小问题,如:高危药品概念不明确,高危药品目录知晓情况不理想;未全面使用高危药品警示标识,分类标识不明确,冰箱内高危药品、处方、医嘱及药学指导中未进行标识;高危药品与普通药品混在一起,无单独存在区域;调配、审方、核发高危药品流程尚不完善,需进一步规范核查流程;高危药品的药学服务不完善,缺少针对性的用药指导和用药咨询;高危药品的差错、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监督管理机制尚不规范,缺乏客观记录方法,未建立对应的上报和处理体系[2]。
60中国处方药 第18卷 第4期·医院药学·品管圈(QCC)活动是由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的人员组圈,针对所选定的部门内问题,运用各种品管手法,按照一定的流程,通过全体圈员的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并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品质管理方法[1-2]。
住院患者的安全用药,是评价临床医疗质量的关键性指标,中国医院协会已将住院患者的安全用药定为安全管理的主要目标[3]。
药学部是承担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的主要部门,调剂差错直接影响着药学部工作质量[4],同时增加患者用药错误风险,降低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度和配合度,从而影响患者疾病的治疗。
由于本院中心药房针剂调剂差错事件时有发生,为此本院药学部中心药房于2018年7月~2019年1月开展了以“降低中心药房针剂调剂差错件数”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获得良好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来源收集汇总2018年7月~2019年1月中心药房品管圈活动期间的针剂调剂差错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
2方法2.1成立品管圈2018年6月本院中心药房成立品管圈小组,中心药房组长为圈长,药学部副主任为辅导员,圈员共9名,平均年龄30岁,其中副主任药师1人,主管药师4人,药师2名,药士2名。
通过脑力激荡法和圈员共同投票,最后选定圈名为同心圆,并设计圈徽。
圈徽以太阳形状为主体,圈内由不同颜色的同心圆组成。
圈名和圈徽代表着每一位圈员用心管理药房,散发着正能量,为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保障。
2.2主题的选定采用评价法,召开圈会,列出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再根据上级政策迫切性、重要性、圈能力进行打分评价,选定得分最高的“降低中心药房针剂调剂差错件数”为活动主题,见表1。
2.3 拟定活动计划拟定降低中心药房针剂调配差错率甘特图制定活动计划,设计每个步骤时间长短,由专人负责。
圈长负责把握整个活动进程,随时调整计划实施中的变动进程,并加以记录。
2.4 现状把握召开品管圈圈会,列出针剂调剂的流程(见图1),设计改善前的调剂差错查检表,并进行为期3周的现场调查、数据收集。
中药饮片管理中品管圈的应用与价值探析目的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探讨它在提高中药饮片管理中的应用和价值。
方法构建中药房品管圈,对中药不合格饮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提出调整和改进方法,最后将方法实施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借助品管圈活动,中药饮片管理中的不合格例次从每个月34品次减少到了20品次,进步率高达42.42%。
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有效提高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在实施之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并形成了标准化文件,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其他药品的质量管理中继续采用。
标签:品管圈;中药饮片管理;标准化最早于1950年被提出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以下简称QCC)指的是由相同、相近或者互补的工作场合的人们,自发地组成的一个小圈团体,通过让全体人员参与进来,提出建议,遵守活动要求的程序进行,采用科学有效的品管方法,有效地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和改善业绩水平。
实践证明,品管圈是一个可以在短期内见效且比较容易推广的方法,有利于提高部门绩效、提高药品质量以及提升客户对中药饮片的满意指数。
2013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成立了一个名叫”同馨圈”的品管圈,确认“降低不合格中药饮片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致力于有效提高我国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水平。
同馨圈中设置了1名圈长、1名辅导员以及7名圈员。
1 资料收集了2013年2—7月中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中药饮片退换货的登记资料,以及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所有圈员对品管方法的掌握情况、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责任心等9个方面的自我评价。
2 方法2.1 确定主题全体圈员着眼于中药房的运行情况,结合工作过程中面临的常见问题,分析讨论得出6个待选主题,通过评价这6个主题并进行打分,最终“降低不合格中药饮片发生率”得分最高,定为该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
2.2 现状调查在开始进行调查之前首先将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的各项详细流程都按条目梳理清楚,按照中药饮片问题分类和发现问题的具体环节整理出不合格饮片查检记录表,汇总统计2013年2—4月的各项数据并计算累积百分比,见表1。
品管圈在门诊药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目的将品管圈应用于该院门诊药房管理工作中,以提升我院药房工作质量。
方法该院于2013年10月—2014年9月期间将品管圈模式理论引进门诊药房的质量管理中,回顾总结2012年10月—2013年9月期间该院门诊药房管理工作情况,比较药房门诊引进品管圈模式理论1年前和1年后,该院门诊药房的药品库存进步率、准确率和达标率。
结果2013年10月—2014年9月期间该院门诊药房的药品库存准确率、进步率、达标率分别为92.6%、24.2%和93.9%,明显高于2012年10月—2013年9月期间的71.2%、8.9%和75.4%,实施前1年和实施后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品管圈模式理论应用于医院门诊药房管理工作中,可有效提高门诊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降低药物调剂过程中的发错率,提高门诊药房的工作质量。
标签:品管圈;门诊药房;应用效果;药品库存门诊药房不仅是医院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获得经济支持的重要部门,在医院经济的稳健运行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医疗单位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医院要想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站稳脚步,就必须要提高门诊药房的工作质量[2]。
为适应新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提高门诊药房工作质量,该院于2013年10月—2014年9月期间,将品管圈模式理论应用于门诊药房管理工作中,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应用效果,现将应用过程和结果做以下报道。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回顾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9月期间该院门诊药房管理工作情况,包括门诊药房的药品库存进步率、达标率和准确率。
并与2013年10月—2014年9月期间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比较。
本次品管圈活动的实施共由该院门诊药房15名工作人员参与,包括男性工作人员5名和女性工作人员10名,年龄在24~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2±1.5)岁。
品管圈在我院门诊药房退药管理中的应用目的:降低门诊药房退药情况,促进患者安全用药。
方法: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抽取我院门诊药房2016年9月(活动前)退药数据,设计退药原因查检表,通过现场查检,把握医院门诊发生退药的现状,拟定改善措施并进行效果确认。
对比活动前、后(2017年3月)1个月内退药例数及圈员各项能力的提高,评价改善效果。
结果:我院针对检查用辅助药品退药和用药不适宜退药情况发生较多的要因,通过制订用药检查项目手册、优化检查科室用药发放流程等措施进行了改善,结果门诊药房退药例数由活动前的31例/月减少到12例/月,目标达成率为119%,改善幅度为61%;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品管手法运用能力均正向升高。
结论:我院开展的品管圈活动,降低了门诊药房退药例数,优化了用药发放流程,促进了患者安全用药。
关键词品管圈;门诊药房;退药;检查用辅助药品ASBTRACT OBJECTIVE:To reduce drug repercussion of outpatient pharmacy,and to promote safe drug use. METHODS:By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the data of drug repercussion were selected from outpatient pharmacy of our hospital in Sept. 2016. The drug repercussion reason check list was designed to master the situation of drug repercussion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formulate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confirm effect through field inspection. The case number of drug repercuss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ircle members’ability were compared one month before and after QCC (Mar. 2017). Finally,the effects of QCC were evaluated. RESULTS:Referring to the reasons for the repercussion of adjunct drugs for inspection and the repercussion of unsuitable drug use in our hospital,those problems were improved by formulating manual for drug use examination project,optimizing and examining drug delivery process in the department,etc. The case number of drug repercussion in outpatient pharmacy decreased from 31 cases per month to 12 cases per month;the rate of goal achievement was 119%;the rate of improvement was 61%. The ability of QCC members to solve problems and the ability to use QCC skills were increased positively. CONCLUSIONS:The development of QCC activity in our hospital reduces case number of drug repercussion and optimizes drug delivery process in outpatient pharmacy,and promotes safe drug use.KEY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Outpatient pharmacy;Drug repercussion;Adjunct drugs for inspection门诊药房是药师提供药学服务的重要窗口单位,承担门诊的药品供应、处方审核、药品调剂及患者用药指导等工作。
2432018.09医苑纵横品管圈在药学质量管理中的运用袁 红 朱文清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江苏省苏州市 215025【摘 要】目的:运用品管手法,全方位提高药学质量管理品质[1]。
方法:成立品管圈,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医院药学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改进。
结果:药剂科开展品管圈20项,完善流程18项,修订操作标准15项。
结论:将品管圈管理应用到药学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中,不仅解决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药学部门的工作质量,增强了药学工作者的团队意识,还提升了住院患儿、家长以及病区医护人员的满意度[2]。
【关键词】品管圈;质量;改进随着医疗制度的深化改革,医院药学部门已不仅仅是单一的药品管理部门,而是发展为一个集教学、监督、制药以及科研为一体的综合部门,其质量管理会影响到整个医院的医疗水平[3]。
如何加强药学质量管理,提升药学服务水平是每一位药学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重大课题[4]。
将”品管圈”运用于医院药学部门,不失为提升药学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5]。
1 品管圈的实施品管圈于1962年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提倡“以现场领班为中心,组成一个圈,使现场工作成为品管的核心”。
1978年品管菌情况检测。
同时,还应当开闸好物料储存保管工作,运用达标的原材料,结合各种剂型实际要求,药品生产前对原材料开展筛选、清洗、灭菌等处理。
直接入药的药材在配料前鉴定微生物满足标准与否,确保成品卫生学指标达标,对直接入药含菌量高的中药材依据其特性逐一开展灭菌处理。
制剂包装对确保制剂质量至关重要,应当提高重视,要满足药品监管部门相关规定,防止包装材料在储存、运输等环节遭受污染,倘若包装材料污染细菌不满足标准,则应当开展灭菌处理方可投入使用。
其二,确保生产用水质量。
生产用水应当严格依据国家标准开展控制,例如控制好制粒过程中运用的粘合液,应当运用经高温煮沸杀菌处理的纯水,应当运用流动水对药材进行洗涤,运用完毕的水不可再用于洗涤其他药材。
品管圈在医院药房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研究品管圈(QCC)在医院药房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在我院门诊药房作为研究对象,将实施常规管理的门诊药房的资料作为对照组,实施QCC管理后的门诊药房资料作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管理药品质量及工作人员能力评分情况。
结果实验组平均每周的药品调剂差错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工作人员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QCC管理可以提升医院药房管理的成效,降低其调剂差错,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值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管理药品质量;工作人员能力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又称质量管理小组,通常是指由相似或互补工作场所的人员自发组成6人左右的小团体,通过合作,按照一定的程序解决相应的工作问题和课题,通过这种形式来提高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医院药房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药物管理部门,其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药品的药品供应、药品质量以及药品实库存准确率。
QCC作为一种新的可以降低药房管理中的差错率,提高药品质量管理方式。
此次研究通过分析实施QCC前后的药品质量情况,探讨QCC在医院药房质量管理中的价值,现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的门诊药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4年7月~2015年1月的实施常规管理的门诊药房的资料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2月~2015年8月间实施QCC管理后的门诊药房资料作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管理药品质量及工作人员能力评分情况。
1.2方法此次实验根据分组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案,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主要通过科学、规范化的管理来加强药品的采购、入库,保证药品质量。
实验组采用QCC管理,主要包括:(1)成立QCC药品管理小组,选择适量青年药师,并在其中选择一位组长和一位副组长。
(2)制定一个详细计划,根据药房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品管圈在门诊西药房提高调配准确率的应用效果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门诊西药房调配药物是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准确率直接关系到患者用药的效果和安全。
由于药品种类繁多、用量复杂,加之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门诊西药房调配准确率并不高。
为了提高调配准确率,降低药品误配率,减少患者用药风险,品管圈逐渐被引入到门诊西药房的管理实践中。
通过对品管圈在门诊西药房提高调配准确率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可以为门诊西药房的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进一步提升门诊西药房的服务质量和患者的用药体验。
中的这些问题,将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得到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品管圈在门诊西药房提高调配准确率的应用效果。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品管圈在门诊西药房的概念及特点,探讨其在提高调配准确率方面的作用;2. 探讨门诊西药房调配准确率的重要性,为应用品管圈提供理论支持;3. 研究品管圈在门诊西药房的应用方法,探讨如何有效地运用品管圈提高调配准确率;4. 分析提高调配准确率的效果,评估品管圈在门诊西药房的实际应用效果;5. 探讨影响调配准确率的因素及解决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品管圈在门诊西药房的应用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门诊西药房提高调配准确率,提升药品配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供实用建议和参考。
2. 正文2.1 品管圈的概念及特点品管圈是质量管理中的一种重要工具,也被称为PDCA循环。
其核心思想是不断循环实施计划、执行、检查和改进的过程,以持续改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品管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循环性:品管圈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
通过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监控和调整,可以不断提升质量水平。
2. 系统性:品管圈是一个系统性的管理方法,它需要整体思考和全面考量,涉及到各个环节和部门的合作和协调。
3. 客户导向:品管圈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客户需求和期望,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在实施品管圈过程中,要不断关注客户的反馈和需求,进行持续改进。
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Vol 29 No.2 2017 品管圈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探索与应用 叶文威(广东省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惠州516000) 摘要:目的对品管圈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医院药学管理的质量水平。方法在我院药学部实行QCC品 管圈活动,观察活动前后配方、制剂、摆药所用时间,计算活动前后差错率的发生情况,统计活动前后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例数、患者药学咨询次 数、参与会诊次数,比较两组数据,考察品管圈在药学部的应用效果。结果活动后配方所需时间以及制剂、摆药所需时间与活动前相比均有 所降低(P<0.05);活动后出现的配方、制剂、摆药差错率与活动前相比也有所降低(P<0.05);活动后,个体化用药方案、患者药学咨询量,会诊 参与数与活动前相比均有大幅度提升(P<0.05),个体化用药方案增幅达到107.4%。结论品管圈活动后,我院药学部的工作质量得到大幅 提升,职工个人工作积极性增加、工作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品管圈活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医院药学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3765(2017)-03-0434-0293-02
我国医药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医院药学服务的需求不 断增大,患者、医生、护士对药学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作 为医院的三大重要系统之一,医院药学工作者们需要向公众 提供高质的、负责任的服务,才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增进药 效…。目前,我国医药发展处在转型阶段,临床药学的发展 更是其中较为关键的一环。为了提升药学管理水平,提升药 学服务质量,更好的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本院引入 了“品管圈”活动,希望在自我分析、相互影响的背景下,药学 服务工作者们能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自身的职责工作进 行不断改善,对这种质量改善方式活学活用,积极参与到活动 中,发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最终形成自下而上、不断提升的 管理机制 ]。经过一段时间后,活动已有一定成效,现将成 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药学部全部职工共52人,年龄36.4± 3.9岁,包括男32人,女20人。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18 人,初级职称26人。本科以上学历8人,本科学历15人,大 专29人。 1.2基本方法 1.2.1培训:从2015年11月开始,由专项推行员对药学部 全部职工进行培训,明确品管圈主题,强化观念,使大家达成 一定共识,实现想做、会做的目的。我们的主题是以患者为中 心,在工作中严谨认真、主动踏实,负责地完成临床药学、药剂 管理等一线工作。在保障患者合理用药的同时,还应体现出 服务、桥梁的作用,使患者、医生、护士能获得积极良好的感 受,患者能感受到被关心、重视,使医生、护士感受到被监督、 被支持,以专业的知识水平、积极的服务理念面对一切工作。 此外,提升药学服务的工作重点还应包括对供应链中工作效 率的提升,尽可能减少差错的产生,提升工作质量,满足临床 需求。 1.2.2组圈:每10名工作人员组成品管圈,民主投票方式产 生圈长、副圈长,所有成员共同商量,拟定本圈的圈名、主题, 明确活动目标,设定实施计划、效果评估原则等。 1.2.3分析与改善:各个品管圈进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工 作:①收集医院近3年内工作报告,查阅文献、收集相关资料, 参照《处方管理办法》、《门诊管理办法》及其他医院的相关管 理制度,查找问题,寻找原因,确定关键工作任务、关键负责 人。②开展会议进行小组讨论,由组长对药学部的现状、存在 问题、关键内容等进行总结,讨论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解决 办法,分析计划的可行性。 1.3考察指标采用观察、统计法,在活动前1周、活动实施 后2个月的某一周,观察150张配方、150次制剂、150次摆药 消耗的时间。统计活动前2个月至前1个月,活动后1个月 到1个月,配方差错率、制剂、摆药差错率,调查活动前2个月 至前1个月,活动后1个月~2个月,开展的临床药学活动次 数、包括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例数、患者药学咨询次数、参与 会诊次数。 1.4数据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数据,所有计量资 料用x±s表示,进行x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P<0.05 时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工作时间比较 活动后配方所需时间以及制剂、摆药所 需时间与活动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活动前后配方、制剂、摆药时间比较(x±s)
2.2工作质量比较活动后出现的配方、制剂、摆药差错率 与活动前相比也有所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活动前后配方、处方、制剂、摆药差错率比较 (%)
2.3药学工作量比较活动后,个体化用药方案、患者药学 咨询量,会诊参与数与活动前相比均有大幅度提升(P< 0.05),增幅分别为107.4%,24.9%,18.5%(见表3)。
・293・ 海峡药学2017年第29卷第2期 表3活动前后个体化用药方案、患者药学咨询量。会诊参与数比较
3讨论 医院药学部需要负责整个医院的药物供给,在整个医院 的工作开展、发展规划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因此提升药学 部的工作质量水平对医院的形象、社会影响都有重要作用。 然而,药学部工作内容较为繁琐,因此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 问题,比如:工作效率较低,工作时间、空间分配不均,导致出 现手忙脚乱等现象;常出现配方、处方、制剂差错等现象;库存 管理质量不高,且无长远的计划规划,导致过量过短缺等现 象;临床药学质量也有待提高,会诊量较低、病人咨询量不足; 时有账实不符现象发生 。 品管圈(Quality Circle,QCC),又被称为质量小组,是由日 本石川馨博士创立,距今已有44年历史 。是企业的对员工 的一种自主管理、全员管理、持续提高的管理方法,实施QCC 有助于建立企业文化品质、提高成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经营 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目前Qcc主要是在日本和台湾地区 医院得到广泛应用,且效果显著,而我省医药届应用较少。 品管圈活动可对药学部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解决 , 解决方法主要包括:①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奖惩制度, 员工间互相监督执行;②加强药品的储存、流通管理,确保药 品质量,与门诊及各个科室建立高效的沟通体系,减少矛盾、 沟通不足的发生;③对配方中的差错问题进行分析,严禁配方 中更换配方人员,强调无差错理念;④注重团队合作,提高成 员的集体意识,组织团队间竞赛,从个人、团队两方面考核工 作,考察药学服务质量;⑤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增添必要的
。 l- _l¨I-… “ ¨‘“… … _l¨I-……|_’“ 。“…r_……
设备,更新老旧设备,避免因仪器设备问题影响工作的开展; ⑥领导班子成员改善工作方式,避免命令式管理,应以身作 则,鼓励职工发展,起到良好的领导带头功能;⑦转变工作方 式,注重临床药学工作,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临床药学工作水 平,搭建起患者与医务工作者之间的桥梁,做到服务患者,监 督医生、护士的作用;⑧为了更好地开展药学工作,药师的沟 通能力也需得到进一步强化 o 。 本次实验成果显示,活动后配方所需时间以及制剂、摆药 所需时间与活动前相比均有所降低(P<0.05);配方、制剂、 摆药出错率降低,质量有所提高;活动后,对于临床药学的工 作得到进一步重视,个体化用药方案、患者药学咨询量,会诊 参与数与活动前相比均有大幅度提升(P<0.05),其中个体 化用药方案增幅达到107.4%。结果证明,QCC不仅提高了 医药组成员的士气,满足了员工自我完善的需求,激发出大家 的自主性潜能,从而营造出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出错率的 发生,达到了全面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洪志达,万隽,张伟华,等.品管圈在医院药事质鼍管理中的应用 [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13(15):216-217. [2]王临润.品管圈在医院药剂科质量管理持续改善中的应用【J]. 中国药房,2010,21(37):3491—3493. (3]邓林.临床合理用药质询在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J].中国当代医药,2013,33(21):285-286. [4]顾继红,郁文刘,江璐,等.品管圈活动在减少我院门诊不合格处 方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0,21(41):3890. [5]杨冬爱,陈琳琳.品管圈在药房管理中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 2016,9(1):166—167. [6]朱华军,胡波,石龙文.采用品管圈方法优化门诊药房的服务质 量[J].中国药业,2013,22(10):111.112.
‘ ll¨|_。”¨¨ _l¨I一‘。 I-… _-。’_l¨ _……l, 论文中关于摘要与关键词的要求 文章投稿需附摘要、关键词。论著、方法学研究等文稿,特别是实验研究新成果、新进展等文稿应附中英文 摘要。用药分析、不良反应报告、管理类等文稿可不用英文摘要。 摘要应能概括全文的要点,浓缩体现本论文的价值,注意字数、语态、人称以及冠词、短句的正确运用。摘 要一般不超过200字,英文摘要中的英文题名、摘要、关键词等均应与中文内容相一致。摘要(ABSTRACT)一 般采用结构式:①目的(OBJECTIVE):研究、研制、调查的目的、缘由、范围和重要性等。②方法(METHODS):所 用的原理、理论、材料、方法、条件、程序等。③结果(RESULTS):实验研究结果、数据、效果、性能等。④结论 (CONCLUSION):简要结果分析、比较、评价、应用建议等。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