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失眠治疗20150630
- 格式:ppt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52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管理睡眠是人体休息和修复的重要过程,在脑卒中后的康复中,睡眠障碍成为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正确管理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为此,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提供了一系列管理策略和建议。
本文将介绍这些策略,并探讨其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管理中的应用。
一、睡眠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根据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睡眠障碍主要分为三类:入睡障碍、睡眠维持障碍和醒来过早。
入睡障碍是指难以入睡或入睡时间延长,睡眠维持障碍是指睡眠中频繁醒来或难以重新入睡,醒来过早是指醒来后无法再次入睡。
诊断睡眠障碍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测量数据,如睡眠日志和睡眠监测记录。
二、非药物治疗策略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强调非药物治疗策略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管理中的重要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非药物治疗策略:1. 睡眠环境的调整:保持安静、舒适、温度适宜的睡眠环境,避免光线刺激和噪音干扰。
2. 睡眠卫生教育:教育患者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和睡前习惯,如避免午睡和过度使用电子设备。
3. 行为治疗:采用行为治疗技术,如睡前放松练习、认知行为治疗等,改善睡眠质量。
4. 体育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晚间锻炼。
5. 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咨询,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压力,促进睡眠。
三、药物治疗策略药物治疗可以考虑在非药物治疗无效或不适用的情况下使用。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提供了一些常用的药物治疗策略:1. 催眠药物:短期使用催眠药物,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和非苯类药物,用于帮助患者入睡和改善睡眠质量。
2. 抗抑郁药物:对于伴有抑郁症状的脑卒中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3. 抗焦虑药物:对于伴有焦虑症状的脑卒中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焦虑药物,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四、康复治疗策略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脑卒中恢复期失眠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会造成患者大脑突然发生血管破裂或闭塞,导致大脑功能受损。
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失眠症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失眠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还会对康复产生不良影响。
针对脑卒中康复期失眠症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制定合理的护理路径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脑卒中恢复期失眠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进行分析。
一、脑卒中康复期失眠症患者的特点脑卒中康复期失眠症患者具有以下特点:1. 其一脑血管病变导致的失眠,多由因缺血、继发性损伤、功能性失调等因素引起的,如颅内疾病患者,由于伴随着过度疼痛,生理活动的超越性亢奋,均容易引致大脑皮层亢奋,继而引发失眠。
2. 其二脑卒中患者可能有认知功能障碍,情感障碍等导致失眠3. 其三脑卒中患者可能会出现癫痫发作,3因脑血流动改变而引起失眠,比如些患者颅内血液分布改变,皆可引起失眠。
二、脑卒中恢复期失眠症护理路径设计针对脑卒中恢复期失眠症患者,我们应该针对其特点制定合理的护理路径。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睡眠环境的改善:对于脑卒中康复期失眠症患者,我们应该在病房内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安静、温暖、通风良好、亮度适当的环境,营造舒适的氛围。
2. 生物钟的调节:合理制定患者的作息时间,让患者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尤其是晚上睡前要保持放松的心态,适当安排患者的体育活动。
3. 心理护理: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护理,帮助患者释放压力,减少焦虑和恐惧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
4. 药物治疗:对于需要药物干预的患者,可以合理使用镇静安眠药物,如苯二氮䓬类药物等,来帮助患者缓解失眠症状。
三、脑卒中恢复期失眠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在实施了针对脑卒中恢复期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后,我们需要对其效果进行分析。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睡眠质量的改善:通过对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实施护理路径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是否得到改善。
脑卒中患者的睡眠管理与护理建议睡眠是人体休息和恢复的重要途径,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良好的睡眠质量尤为重要。
因此,合理的睡眠管理和护理对于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问题以及相关的管理与护理建议。
一、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问题脑卒中患者常常面临睡眠问题,这主要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1.生理因素:脑卒中可能导致大脑受损,影响睡眠中枢的正常功能,进而引发睡眠问题。
2.疼痛和不适:脑卒中后,患者可能会感到头痛、肢体疼痛等身体不适,这些不适会干扰他们的入睡和睡眠质量。
3.抑郁和焦虑:脑卒中后,很多患者会出现情绪问题,如抑郁和焦虑,这些情绪问题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睡眠。
二、对于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护理措施,旨在帮助他们改善睡眠质量,促进康复:1.建立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安静、温暖、通风良好的睡眠环境,适当调整室内光线,避免噪音和刺激,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氛围。
2.规律作息时间: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每天固定睡眠时间和起床时间,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并保持稳定的日常生活节奏。
3.充足的体力活动:鼓励脑卒中患者适当参与体力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消耗体力,提高睡眠质量。
4.减少噪音和刺激:保持睡眠环境的安静,如有必要可使用耳塞等辅助工具,减少噪音对睡眠的干扰。
此外,避免夜间饮用咖啡因含量高的饮料,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辛辣食物等。
5.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常常出现心理问题,合理的心理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至关重要。
家属和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开展积极阳光的交流,鼓励患者参与有益于情绪稳定的活动,如听音乐、欣赏美术作品等。
6.疼痛管理:针对脑卒中患者可能出现的头痛、肢体疼痛等问题,合理使用止痛药物,积极控制疼痛,以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和睡眠质量。
7.床位和体位调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床位和体位,降低压力、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
8.家属参与:鼓励家属积极参与脑卒中患者的睡眠管理和护理,与患者一起制定睡眠计划,提供喂食、翻身等必要的照顾。
脑卒中睡眠困难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观察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会给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包括睡眠障碍。
睡眠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因为良好的睡眠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脑卒中患者的睡眠困难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本文将对其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睡眠困难的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
一、脑卒中患者的睡眠困难情况1. 中医药调理中医认为脑卒中患者的睡眠困难与体内的阴阳失衡、气血不畅有关,通过中医药的调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中医药调理包括针灸、中药熏洗、足浴等方法,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调和阴阳来改善睡眠质量。
2. 西医药治疗西医药治疗主要包括使用镇静安眠药物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睡眠质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西医药的治疗需要谨慎使用,避免药物依赖和副作用的产生。
3. 心理疏导脑卒中患者常常因为疾病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也会导致睡眠障碍。
通过心理疏导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4. 生活方式干预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也是改善睡眠质量的重要措施,包括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合理饮食等方法都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
通过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方法可以全面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睡眠困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三、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观察在实际临床中,我们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了其睡眠困难的改善情况。
我们选取了一组脑卒中患者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其中包括中医药调理、西医药治疗、心理疏导、生活方式干预等多方面的护理措施。
观察了治疗前后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困难程度、多梦情况、睡眠打扰等指标的改善情况。
经过3个月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发现脑卒中患者的睡眠困难得到了明显改善。
睡眠质量得到了提高,患者的入睡困难明显减轻,多梦情况明显减少,睡眠打扰情况也有所改善。
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得到了调整,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也得到了缓解。
治疗后的患者恢复了一定的睡眠规律,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脑卒中后出现睡眠障碍如何药物治疗
睡眠障碍是睡眠量不正常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也是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的表现。
睡眠障碍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常与躯体疾病有关,包括睡眠失调和异态睡眠。
睡眠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成年人出现睡眠障碍的比例高达30%,睡眠障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长期失眠会导致大脑功能紊乱,对身体造成多种危害,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脑卒中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脑卒中损害的位置有关,年龄大的患者更常见,脑出血较脑梗死发生睡眠障碍的比例高。
脑卒中合并睡眠障碍的主要表现为白天嗜睡,夜间清醒,有时会伴有精神症状。
治疗上可以在睡前服用苯二氮草类药物如地西泮或艾司唑仑,如果无效可以加用氟西汀。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如果夜间睡眠超过6小时,白天睡眠不足2小时可以认为治疗有较明显的效果;如果夜间睡眠4~6小时,白天睡眠不足2小时可以称为治疗比较有效果;如果夜间睡眠不足4小时,白天睡眠超过6小时则认为治疗无效。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分析睡眠是人体生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然而,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成为患者康复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表现脑卒中后的睡眠障碍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多梦、早醒等。
这些表现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康复进程。
一项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中有近60%的人存在睡眠障碍问题。
二、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脑卒中后的大脑损伤导致了睡眠调节中枢功能的改变,使得患者对睡眠的调控能力下降。
其次,脑卒中后的疼痛、肌肉痉挛、尿频等症状会直接影响睡眠质量。
此外,脑卒中后伴随的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也会导致睡眠障碍。
三、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法针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治疗。
首先,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对改善睡眠质量至关重要。
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减少白天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其次,改善睡眠环境也是必要的。
在保持安静、舒适的情况下,患者可以通过调整室内温度、使用合适的床垫和枕头等方式来提升睡眠质量。
另外,药物治疗也是常见的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催眠药物、抗抑郁药物等,但应注意合理用药,避免滥用。
四、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护理措施除了药物治疗和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外,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护理措施同样重要。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睡眠情况,包括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持续时间等,并及时记录。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还应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以促进良好的睡眠。
总结起来,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对患者的康复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然而,通过科学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我们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睡眠质量,促进康复进程。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睡眠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如何使用地西泮地西泮为苯二氮草类抗焦虑药,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痛及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
其抗焦虑作用选择性很强,是氯氮草的5倍,这可能与其选择性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与中枢苯二氮草受体结合而促进Y氨基丁酸的释放或突触传递功能有关。
较大剂量时可诱导入睡,与巴比妥类催眠药比较,它具有治疗指数高、对呼吸影响小、对快波睡眠几无影响,对肝药酶无影响、大剂量时亦不引起麻醉等特点,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催眠药。
此外还具有较好的抗癫痛作用。
成人每次口服5〜10毫克,睡前服用。
地西泮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嗜睡、头晕、乏力等,大剂量可有共济失调、震颤。
罕见的有皮疹,白细胞减少。
个别患者发生兴奋、多语、睡眠障碍,甚至幻觉。
停药后,上述症状很快消失。
长期连续用药可产生依赖性和成瘾性,停药可能发生撤药症状,表现为激动或抑郁。
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宜从小剂量用起。
青光眼、重症肌无力等患者慎用地西泮。
粒细胞减少、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地西泮。
老年人剂量减半。
地西泮能增强其他中枢抑制药的作用,若同时应用应注意调整剂量。
乙醇能增强本品作用,治疗期间应避免饮酒或含乙醇的饮料。
西咪替丁可抑制地西泮和氯氮草的排泄,合用时,应注意调整剂量。
地西泮可增加筒箭毒、三碘季胺酚的作用,但可减弱琥珀胆碱的肌肉松弛作用。
苯妥英钠与地西泮合用,可减慢苯妥英钠的代谢,而利福平又可增加本品的排泄。
药物过量会出现持续的精神错乱、严重嗜睡、抖动、语言不清、蹒跚、心跳异常减慢、呼吸短促或困难、严重乏力。
超量或中毒宜及早对症处理,包括催吐或洗胃以及呼吸循环方面的支持疗法,苯二氮草受体拮抗药氟马西尼可用于该类药物过量中毒的解救和诊断。
中毒出现兴奋异常时,不能用巴比妥类药。
脑卒中兼失眠者如何推拿治疗
脑卒中后,由于精神紧张或情绪低落,往往兼见失眠症状,经过自我推拿及精神开导多数患者均能安然入睡。
其手法如下。
(1)端坐于床上,双手五指伸开呈梳子状,以指腹着于头部由前面头发边向后头运行至风池穴,共梳摩30~40遍。
若一侧上肢不遂可仅以健侧操作。
(2)双手大拇指指腹置于双侧太阳穴按揉1~2分钟,然后用拇指按揉耳尖直上的率谷穴1~2分钟。
(3)用双手中指指腹按揉风池、风府穴2~3分钟。
(4)用双手大、小鱼际处由鬓角向耳后行推法20~30次。
(5)双手十指散开,用指腹叩打头皮1~2分钟。
(6)双手交替揪提头发,牵动头皮,一揪一松,反复3~5遍。
(7)然后患者取仰卧位,用双手按揉腹部2~4分钟,以觉得有温热感向腹内传导为度。
(8)双手中指指腹按揉中脘、气海、关元穴各2分钟。
以上所述均为双施术,若半身不遂患侧上肢不能运动或运动不灵活者,可仅用健侧,不必拘泥。
另外,可根据病情合理选择手法。
患脑卒中后,由于正气不足而致失眠多梦易醒,心慌健忘,精神疲惫,饮食无味,面色少华等,中医辨证属心脾两虚。
可以在自我推拿的基础上用手指按摩两腿足三里穴约2分钟。
若脑卒中患者失眠心烦,头晕耳鸣,口干舌燥,手足心觉烦热,属阴虚火旺,可在基本手法基础上,用双手掌大小鱼际处,自上而下推两侧桥弓20~30次。
再用手指按揉两侧足心(涌泉穴)。
若患者兼有咳嗽痰多,胸闷气短,头重口苦,心烦目眩等症,为痰火亢盛,宜请家属配合横擦臂上部的八醪、肩醪穴,以局部觉有温热感向内透达为度。
脑卒中睡眠困难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观察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引起的睡眠困难给患者的康复和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
本文将结合中西医护理方法观察脑卒中患者睡眠困难的护理效果。
脑卒中患者睡眠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神经功能障碍、躯体不适、药物副作用等。
针对这些不同的原因,西医和中医都有一系列的护理方法。
西医方面,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行为疗法。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给患者使用合适的安眠药或抗抑郁药来改善睡眠质量。
行为疗法则包括睡眠卫生教育、正常作息时间调整、环境优化等。
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患者的睡眠困难,但是长期使用药物可能会产生依赖和副作用,如头晕、恶心等。
中医方面,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
中药治疗主要是通过调理患者的气血平衡,改善睡眠质量。
针灸治疗则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睡眠问题。
这些方法具有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的特点。
在观察护理效果时,我们选择了2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我们观察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等指标,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观察结果显示,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改善。
入睡时间从平均60分钟缩短到平均30分钟,睡眠时间从平均5小时增加到平均6小时。
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也得到了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对脑卒中患者的睡眠困难具有一定的护理效果。
通过中医的调理和西医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本观察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等限制,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长周期的研究来验证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的效果。
脑卒中并发失眠的治疗
周圆月;兰光华
【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07(013)010
【摘要】失眠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不适主诉之一,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失眠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有明显影响,但对脑卒中后并发失眠的治疗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临床
上大多仍以使用镇静催眠药对症处理为主.国内外对该类失眠患者进行了不同药物、不同方法的治疗研究,结果各异.
【总页数】2页(P941-942)
【作者】周圆月;兰光华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江苏,苏州市,215003;苏州大学附属第
一医院精神科,江苏,苏州市,215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
【相关文献】
1.音乐疗法加SW脑反射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疗效观察 [J], 杨玉秀;姚美英
2.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伴失眠的效果分析 [J], 高婷叶;张金
3.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伴失眠的效果分析 [J], 高婷叶;张金;
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失眠治疗的中西医治疗 [J], 张玉
5.调任通督针联合活血解郁汤辅助治疗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并发失眠患者的影响[J], 眭淑彦;张震中;朱明锦;金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卒中患者的睡眠质量护理睡眠是人体恢复和修复的重要过程,对于健康至关重要。
而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睡眠质量的维护更加重要,因为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恢复大脑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脑卒中患者的睡眠质量护理。
1. 了解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问题脑卒中患者常常面临睡眠问题,如失眠、多梦、夜间醒来等。
这些问题可能与脑卒中本身、药物治疗或康复过程中的不适有关。
了解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问题的原因是护理工作的第一步。
2. 创建适宜的睡眠环境为了帮助脑卒中患者改善睡眠质量,提供一个舒适和安静的睡眠环境是必要的。
这可以包括控制室内光线、调节房间温度和湿度、保持房间安静、减少噪音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供一个有利于患者入睡和保持良好睡眠的环境。
3. 规律的睡眠时间和作息安排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和作息安排非常重要。
有规律的作息可以帮助调整患者的生物钟,提醒身体进入休息状态。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一起制定一个合适的作息时间表,并在康复过程中的其他活动中考虑到休息时间。
4. 睡前放松和减压长时间的压力和紧张状态会影响睡眠质量。
因此,在睡觉前,帮助脑卒中患者放松和减压是很重要的。
可以通过教导深呼吸、温水浸泡、按摩等方法来帮助患者放松和缓解压力。
定期进行这些活动,可以帮助脑卒中患者更快地进入睡眠状态。
5. 注意脑卒中患者的药物治疗脑卒中患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来管理他们的疾病和症状。
护理人员应该注意药物对睡眠的影响,并与医生合作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有些药物可能会影响睡眠,如刺激性药物和某些抗抑郁药物。
通过了解药物的影响,可以更好地护理脑卒中患者的睡眠质量。
6. 提供必要的睡眠支持对于睡眠问题比较严重的脑卒中患者,可能需要提供额外的睡眠支持。
这可以包括使用睡眠辅助器具,如枕头和床垫,以提供更好的支撑和舒适度。
对于那些严重失眠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使用药物辅助治疗。
相关的治疗计划应该与医生协商并制定。
结论脑卒中患者的睡眠质量是他们康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目前,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
卒中除偏瘫、失语等常见表现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到卒中后焦虑、抑郁、认知下降以及睡眠障碍。
卒中后睡眠障碍不仅增加了卒中死亡及复发风险,而且对卒中的康复与预后造成了不利影响。
规范预防和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不仅可以减少卒中复发,还可促进神经康复和改善卒中整体预后。
因此加强对卒中后睡眠障碍的评估与管理,对于提高卒中诊疗质量、改善卒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那么,如何识别处理卒中后睡眠障碍,是临床经常面对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在这里就让我们来共同了解一下。
睡眠障碍和脑卒中的关系就本质而言,睡眠障碍和脑卒中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存在睡眠障碍,则会较普通人更容易患上脑卒中。
经研究发现,长时间存在失眠问题的人较普通人脑卒中发生风险高出54%左右,有半数以上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前都存在睡眠障碍问题。
而在得了脑卒中之后,如果患者的睡眠障碍问题依然十分严重,不仅会增加卒中复发率,还会加重原有基础病情。
另外,一些既往没有睡眠障碍疾病史的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也可能出现睡眠障碍,影响患者的预后。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主要表现卒中后睡眠障碍包括失眠、日间思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不宁腿综合征/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睡眠障碍:1.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发生上气道塌陷、阻塞,可引起通气不足,造成间歇性缺氧、高碳酸血症及睡眠结构紊乱,严重时可出现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姻胡悦育(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神经内科)医诊通慢病26复发等并发症。
2.失眠卒中后失眠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或入睡后难以维持睡眠等,从而使患者睡眠质量严重下降,白天出现诸多不适,比如疲劳、无力、烦躁、易怒、精神不能集中等。
3.睡眠过度睡眠过度一般是指绝对睡眠时间病理性的增加,患者的睡眠时间可能会延长很多,出现睡眠过多或者是深睡过多的情况。
思诺思脑卒中患者的失眠治疗脑卒中是指大脑血管突然断裂或阻塞,导致部分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损伤脑细胞。
这种病症常常会导致身体的不同部位功能障碍,可能会造成失语、偏瘫、认知障碍以及失眠等问题。
其中失眠问题的出现会使病人更加疲倦,影响他们的恢复和日常生活。
本文将为患有思诺思脑卒中的病人提供针对失眠症状的治疗方法及建议。
失眠的症状失眠是一种睡眠问题,指的是难以入睡、难以保持睡眠、早醒或睡眠不深等情况。
脑卒中患者也容易经历这些问题,可能会有以下症状:•难以入睡或难以清醒•夜间经常醒来•早醒•白天感到疲乏和嗜睡这些症状会使患者感到头痛、头昏、记忆力下降以及心绪不宁等,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
失眠的原因失眠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脑卒中的患者可能会经历以下问题:•疼痛或不适感•脑卒中后综合症或抑郁症状•药物副作用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处理失眠首先,治疗失眠的方法取决于失眠的原因。
如果是由于疼痛或不适感引起的失眠,通常会用镇痛药来缓解症状。
有研究表明,抗血小板剂有助于改善失眠症状,因为它们可以提高血流量和减轻疼痛。
如果失眠是由于脑卒中后综合症或抑郁症状引起的,那么患者通常会被推荐去做认知行为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的目的是通过帮助患者认识不健康的思维方式,以及如何改变这些思维方式来改善他们的睡眠质量。
另外,还有许多非药物治疗方法可用于改善失眠症状。
下面是一些建议:规律的睡眠建立规律的睡眠和起床时间对于改善睡眠质量非常重要。
固定的时间有助于改善人的睡眠-觉醒周期,并且让大脑时间记忆和适应它们。
创造安静、温馨的睡眠环境确保卧室安静、舒适,避免驱蚊液和睡衣等因素对睡眠的干扰。
约束性睡眠限制约束性睡眠限制是指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减少睡眠时间,以克服失眠。
这种方法可能不适用于所有人,但对一些患者十分有效。
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指声音、肌肉放松和深度呼吸等方法,以帮助人们放松身体,更容易入睡。
通常需要在睡前进行几个步骤,以帮助放松身体和心理状态。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康复治疗好开⼼,⼜到了⼀天中最放松的时刻处理完⼀天中所有的⼯作与琐事你感觉从⾝体到灵魂都是⾃由的对于⼤多数青年⼈来说,夜晚才是⼀天的开始,熬夜的原因不是睡不着⽽是舍不得,但是对于卒中患者来说,熬夜的原因⼀般都是睡眠障碍,睡眠是求⽽不易得的事。
卒中患者为什么更容易患睡眠障碍每10⼈中就有1⼈患有睡眠障睡眠障碍其实在普通⼈群中同样常见,现发病率已⾼达20%,即每碍。
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睡眠障碍是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
既往研究显⽰,国外调查卒碍。
中患者并发睡眠障碍的发⽣率⾼达78%,⽽国内为43%~91%,即每每10⼈可能只有1~2⼈睡眠没问题。
卒中患者睡眠特点睡不着:⼊睡困难,⼀天中睡眠时间少于5h;1、睡不着:睡不醒:睡眠时间超过12h,睡眠较深,唤醒困难;2、睡不醒:易醒:睡眠间断,睡眠总时长不少,但难以进⼊深度睡眠,每夜醒来4次以上;3、易醒:睡眠颠倒:⿊⽩颠倒;4、睡眠颠倒:5、睡眠呼吸障碍。
(通常,脑出⾎多为过度睡眠,脑梗死多为失眠)。
睡眠障碍对卒中患者的危害卒中后睡眠障碍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健康,⽽且会阻碍神经功能康复的进程,诱发或加重⾼⾎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病情,甚⾄增加脑卒中复发的危险性。
睡眠障碍的原因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
内源性因素主要是由于脑卒中患者均有脑器质性损伤, 脑功能受损,导致参与调解睡眠的中枢神经递质失衡,免疫调解机制障碍。
外源性因素⽐较多样,这个与普通⼈⽐较类似。
环境的改变,⼼理压⼒过⼤,⽩⽇睡眠过多,睡前过度亢奋都有可能导致⼊睡困难。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医疗⼲预药物治疗针对卒中后睡眠障碍的药物主要分为镇静催眠类药物、治疗嗜睡类药物及抗精神类药物等,均能起到改善睡眠的作⽤,但是必须要遵医嘱。
针灸治疗国内众多研究结果显⽰,针灸等传统医学对卒中睡眠障碍有⽐较确切的疗效。
康复治疗放松疗法康复医护⼈员及患者家属要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对患者有针对性的进⾏⼼理疏导,增强患者康复信⼼,防⽌患者产⽣抑郁等⼼理障碍。
中医护理老年脑卒中后失眠的进展【摘要】本文对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中医护理展开综述,对穴位推拿、中药足浴、耳穴压丸等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优势进行阐述,中医护理技术用于脑卒中后失眠患者中时,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且护理方法灵活多样,安全,可操作性强,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卒中;中医护理;失眠脑卒中后可引起多个系统功能障碍,其中,失眠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等。
西医治疗脑卒中后失眠主要使用西药治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入醒,但是睡眠结构上仍有异于正常睡眠,而且长期服用西药助眠还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甚至可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中医护理技术用于改善脑卒中后失眠经验丰富。
本文则对脑卒中后失眠的中医护理进行综述。
1、引阳入阴穴位推拿法中医认为五脏六脏之精气皆会注于头部,而且认为头为诸阳汇聚之所,引阳入阴穴位推拿法结合了中医病机理论和经络俞穴理论,对头目部任督二脉上的穴位进行推拿,可协调任督二脉之气,进而可实现引阳入阴、调和阴阳气血平衡,改善睡眠的作用。
常用穴包括太阳穴、天门穴、百会穴以及承浆穴、廉泉穴等,推拿时可采取推、按、揉、勾等手法。
在推拿时,患者取仰卧位,并配合推拿者的指令进行深呼吸以使身心放松,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而且操作简单,患者依从性较好。
有学者[1]采取此法对脑卒中后失眠患者进行干预,结果显示,与口服西药的对照组患者相比,采取引阳入阴穴位推拿干预的患者失眠症状改善情况更佳,而无任何不良反应。
2、中药足浴中药足浴是指将中药材用水煮后取药汁泡脚,利用了中药开泄之性,透皮吸收后循经传导,可有效调节各脏腑的功能,还可对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发挥抑制作用,进而可促进患者快速进入睡眠状态。
中药熏洗还可对相应的穴位进行刺激,具有温经通络、通畅气血、平衡阴阳、宁心安神之功效。
泡脚的时间易选择在睡前1h,胞脚时间15-20min左右即可。
有学者[2]利用自制安神泡脚方对脑卒中后失眠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与口服西药治疗的患者相比,使用自制安神泡脚方治疗的患者睡眠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