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10• 文献综述 •脑卒中后睡眠倒错的中西医治疗概述张文砚*(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北京 100039)【摘要】脑卒中后睡眠倒错是脑卒中急性期及恢复早期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以白天睡眠、夜间清醒为特点。
目前对该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中医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将其纳入“不寐”、“嗜睡”的范畴。
本文归纳总结了该病的中西医治疗现状,提出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关键词】脑卒中后睡眠倒错;西医治疗;中医治疗;综述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9)27-0010-03Summary on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Sleep Reversal in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ZHANG Wen-yan(Beiji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Beijing 100039, China)[Abstract]Post-stroke sleep reversal is a common kind of sleep disorder in acute stage and early recovery stage of strok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daytime sleepiness and insomnia at night. The cause of disease and pathogenesis of post-stroke sleep reversal are not clear .Chinese medicine classified it as insomnia and hypersomnia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he paper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clinic through summarizing and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reatment in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present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Key words]Post-stroke sleep reversal; Treatment of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TCM; Review卒中后睡眠障碍(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PSSD)是脑卒中后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但未引起足够重视。
老年脑卒中患者失眠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摘要:失眠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主诉之一,影响其身心功能。
本文对脑卒中患者失眠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关键词:脑卒中;失眠;护理进展失眠是以入睡或睡眠维持困难所导致的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生理需求而影响昼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
失眠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1 失眠的相关因素1.1 脑部器质性病变老年脑卒中患者失眠的病理因素主要是脑卒中导致机体神经递质的失调,5-羟色胺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的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和脑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失眠[2]。
1.2 疼痛脑卒中患者往往存在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血脉淤阻等,由于偏瘫肢体的过分静止,造成血液循环不良,且在患病的初期,患者缺乏运动,以致关节囊韧带及肌腱出现筋挛,患者未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运动锻炼,继而扭伤或是关节脱位而造成疼痛[3]。
1.3 负性情绪,多数老年脑卒中患者发病后都会产生恐惧、焦虑、悲观和自卑等严重的负性情绪,导致患者失眠现象的发生。
这些负性情绪主要是由于患者突然由健康的身体成为肢体活动不能的患者,在短时间内思想上不能接受,而延伸出来的远离亲人的孤独寂寞感,对所患疾病的不认识及恐惧感,背离工作和家庭的挫折感,对疾病花费的内疚感。
1.4 生活环境因素噪音、陌生环境及医护人员查房或夜间操作是影响患者的睡眠的主要因素。
患者从家里到医院,从熟悉的环境到陌生的环境,有许多的不适应。
病室的温湿度、灯的亮度不适也易造成患者失眠。
另外患者由于白天需要接受治疗和护理而卧床时间过多或是探访人员过多都会引起患者兴奋,而导致失眠。
1.5 生理机体老化由于老年人神经性和体液调节功能下降,消化系统功能减弱,胃部防御能力降低,夜间肾功能低下,再吸收能力下降,导致夜间排尿增加,而老年脑卒中患者多伴有活动障碍,引起睡眠中断,影响睡眠质量。
2 失眠的护理干预措施2.1 非药物性护理干预措施2.1.1放松训练的目的是帮助患者减轻身心紊乱的状况,尽快进入睡眠状态。
卒中之后,警惕“睡眠障碍”再将一军睡眠障碍为脑卒中病患常见并发症种类。
详细类型包含异常状态睡眠、失眠、白天嗜睡、昼夜节律紊乱、发作性睡病、睡眠呼吸障碍、睡眠相关运动障碍。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疾病的发生和诸多原因存在关联性。
在此其中,包含了社会、心理学因素以及生物学因素。
睡眠障碍会出现在全部年龄段。
当脑卒中患者发生睡眠障碍之后,生活质量变差。
最新出版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把这种疾病分为八类,详细是: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睡眠障碍、中枢性过度嗜睡障碍、异态睡眠、睡眠-觉醒昼夜节律障碍、睡眠相关运动障碍以及其他运动障碍。
最近几年,以来睡眠障碍和脑血管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临床中研究的热点话题。
脑卒中急性期睡眠呼吸障碍在临床中相当常见。
这种情况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脑室速患者的疾病预后。
脑卒中之后非呼吸相关睡眠障碍、日间嗜睡、异态睡眠、失眠昼夜节律紊乱、发作性睡病。
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并没有引发医生的重视。
当前有很多证据表明:非呼吸相关睡眠障碍,特别是失眠、日间嗜睡也是引起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这种情况在极大程度上对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特此,笔者与您谈一谈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脑卒中患者睡眠结构1.1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睡眠结构有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在疾病急性期之内睡眠效率降低,这些患者的总睡眠时间缩减,N1睡眠增多、N2和慢波睡眠减少或者入睡后觉醒时间增加,这些病患没有出现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改变。
也有文献表明:REM潜伏期和脑卒中3个月之后功能结局成正比。
和疾病预后比较好的脑卒中患者相比来讲,基本预后比较差的脑卒中患者REM潜伏期显著下降,丘脑卒中急性期病患睡眠结构紊乱,具体表现为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效率降低、N2和慢波睡眠减少。
脑卒中急性期病患睡眠结构改变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
其一为神经组织受损以及水肿。
其二为脑卒中之后肢体活动受限疼痛。
其三为医院环境因素。
比如病房内噪音以及持续性光照。
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1.压疮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问题:压疮是长期卧床、移动困难的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
常见的护理问题包括皮肤破裂、感染、疼痛、局部溃烂等。
护理措施: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正确使用防压床垫,及时处理破裂和溃疡,饮食均衡,补充足够的营养等。
2.尿失禁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问题:尿失禁是指患者无法控制排尿的情况,常见的护理问题包括尿湿、尿路感染、皮肤破裂等。
护理措施:定期如厕、清洗和更换尿布,使用护理垫片或尿布等吸湿措施,避免摄入过多咖啡因和刺激性饮料,进行盆底肌肉锻炼等。
3.失眠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问题:失眠是指患者无法入睡或难以持续睡眠的情况,常见的护理问题包括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等。
护理措施: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和习惯,保持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和饮料,进行放松和冥想等。
4.营养不良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问题:营养不良是指患者饮食摄取不足或无法吸收足够的营养,常见的护理问题包括体重下降、贫血、免疫力下降等。
护理措施:提供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适当增加餐次和食物种类,辅助喂食或使用营养补充剂,监测患者的体重和营养状况等。
5.呼吸困难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问题:呼吸困难是指患者呼吸频率、深度或质量异常,常见的护理问题包括气急、咳嗽、呼吸困难等。
护理措施:保持通风良好的环境,帮助患者保持适当的体位,教育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痰训练,监测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等。
6.疼痛管理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问题:疼痛是患者最常见的护理问题之一,常见的护理问题包括疼痛、影响睡眠和活动能力等。
护理措施:进行疼痛评估,根据评分制定个体化的疼痛管理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支持等。
7.感染控制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问题:感染是患者住院期间常见的护理问题,常见的护理问题包括发热、感染灶扩散等。
护理措施:遵守洗手和消毒的原则,定期更换床上用品,提供清洁的饮食和饮水,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用手肘遮挡口鼻等。
ICU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患者住院期间睡眠障碍的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改善ICU患者睡眠质量。
ICU患者睡眠障碍的影晌因素:个体因素包括已存在的睡眠障碍、疼痛、焦虑等,ICU环境因素包括噪声、灯光、频繁的医护活动、治疗护理次数的频繁等。
对ICU患者睡眠障碍的研究视角已逐渐从关注评估转向强调干预,如何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已成为当今护理研究聚焦的热点。
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和人文关怀,改善睡眠质量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减少干扰和刺激。
关键词:ICU患者;睡眠障碍;原因;护理对策睡眠障碍即睡眠剥夺,是指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1]。
如睡眠减少、睡眠过多,常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似睡非睡,白天睡眠过多,黑白颠倒等。
它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造成康复延迟,治疗费用及病死率的增加]。
由于频繁觉醒和被唤醒,ICU患者具有严重的睡眠障碍问题[2]。
因此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和保障患者的睡眠质量,对患者的康复和减少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
1、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1.1周围环境因素ICU内人员流动大,机器及监护仪的报警声、电话声、门铃声、医务人员的谈话声、打印机等仪器发出的声音均属于ICU的噪音,最主要的2个行为矫正点是噪声和灯光。
ICU的噪音是影响患者休息的一大主因[3]。
病房昼夜持续的照明会导致患者视觉疲劳,生物钟紊乱,也会影响病人休息,患者受到光线的干扰,睡眠结构遭到破坏。
1.2患者心理因素ICU患者大多数为多发病急性发作或者遭受意外创伤而入院,病情危急,且不允许家属陪护,患者与熟悉的人和环境分开感到孤独和不适,患者的抢救、呻吟,医务人员的忙碌,缺少沟通,以及有些患者家属经济收入低,担心家庭的支持以及大量的医疗费用,担心疾病会留下后遗症,今后难以回到社会。
以上种种均造成患者心理压力和紧张,造成孤独不安产生情绪应激从而导致入睡困难,而睡眠障碍又引起紧张和焦虑,产生恶性循环,不利于患者的康复[4]。
2020年4月第7卷第4期April.2020,Vol.7,No.4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691 基金项目: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医学科研课题(20200096)———音乐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睡眠和生命质量的影响音乐护理联合艾司唑仑对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分析李凤霞(广东省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康复科,佛山,528211)摘要 目的:观察音乐护理联合艾司唑仑对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其中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配合音乐护理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临床疗效。
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3 33%)明显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96 67%);2组患者治疗后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音乐护理联合艾司唑仑可以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改善其睡眠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 音乐护理;艾司唑仑;脑卒中;睡眠障碍;改善效果EffectofMusicNursingCombinedwithEstazolamonSleepDisordersinStrokePatientsLIFengxia(DepartmentofRehabilitation,FifthPeople′sHospitalofFoshanCity,GuangdongProvince,Foshan528211,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observetheeffectofmusicnursingcombinedwithestazolamonsleepdisordersinstrokepatients Methods:FromJanuary2019toJune2019,60patientswithsleepdisorderswhoweretreatedinFifthPeople′sHospitalofFoshanCity,wereselectedastheresearchobjects Theyweredividedintotwogroupsaccordingtotherandomnumbertablemeth od,30ineachgroup 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estazolam,andthestudygroupwastreatedwithmusicnursing Thesleepqualityandclinicaleffectofthetwogroupswererecordedandcompared Results:Thetotaleffectiverateofthecontrolgroup(73 33%)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thestudygroup(96 67%);thesleepqualityscoreofthetwogroupsaftertreatment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beforetreatment,andthedecreaseofthestudygroupwasmoresignificant,thedifferencewassta tisticallysignificant(P<0 05) Conclusion:Musicnursingcombinedwithestazolam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therapeuticeffectandsleepqualityofstrokepatients,whichisworthyofclinicalreferenceandpromotion.Keywords Musicnursing;Estazolam;Stroke;Sleepdisorder;Improvementeffect中图分类号:R338 6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0.04.055 脑卒中(CerebralStroke)又称脑中风,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破裂或阻塞血液进入机体大脑引起脑组织缺氧、功能损伤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
1356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2018年11月第5卷第11期November.2018,Vol.5,No.11作者简介:陈柏龄(1979 10—),女,博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病学通信作者:方顺勇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及相关因素分析陈柏龄 李妙婷 陈跃鸿 方顺勇(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漳州,363000) 摘要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患者睡眠障碍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指导临床诊疗。
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6例,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对睡眠障碍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在9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中,睡眠障碍者48例,非睡眠障碍者48例;睡眠障碍患者在性别、卒中部位与非睡眠障碍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在年龄、NIHSS评分、ADL评分、前后循环,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是常见的临床问题,与诸多因素相关,及时发现其相关因素并及时干预,有利于改善卒中后睡眠障碍,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 卒中;睡眠障碍中图分类号:R743 3文献标识码:Adoi:10 3969/j issn 2095-7130 2018 11 030AnalysisofPoststrokeSleepDisorderandRelatedFactorsChenBailing,LiMiaoting,ChenYuehong,FangShunyong(DepartmentofNeurology,ZhangzhouHospitalAffiliatedtoFujianMedicalUniversity,Zhangzhou,363000)Abstract Objective:Toanalyzethesleepdisorderandtherelatedfactorsofpatientsafterstroke,toguideclinicaldiagnosisandtreatment Methods:Athensinsomniascale(AIS)wereusedtoevaluatethesleepdisordersof96strokepatientswhowerehospitalized Results:Among96hospitalizedpatientswithstroke,48(50%)hadsleepdisorderand48(50%)hadnon sleepdisorder Therehadnoobviousdifferencebetweensleepdisordersgroupandnonsleepdisordergroupingender,strokearea Buttherehadsignificantdifferenceinage,NIHSSscoresandADLscorebetweentwogroups Conclusion:Sleepdisorderafterstrokeisrathercommon,Sleepdisorderafterstrokeisconnectedwithmanyfac tors,Discoveredtherelatedfactorstimely,positivepreventandtreatwillimprovetheirsleepqualityandspeedupthepa tients′recovery.KeyWords Stroke;Sleepdisorder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继发症状,可影响患者的躯体康复和心身健康[1],导致神经功能恢复减慢、并使高血压、糖尿病等脑卒中危险因素症状加重,甚至增加脑卒中复发的风险[2]。
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 lopmentalNeurorehabilitation,2010,13(5):360 368.[30]刘群英.积极减压训练对严重烧伤病人社交回避苦恼与接受度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31(22):2741 2745.[31]孙丽媛.乳腺癌术后患者伤残接受度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效果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6.[32]王小平,彭欢,雷小燕,等.全喉切除术患者创伤后成长与 伤残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6,31(22):14 16.[33]UedaY,TsudaA.Differentialoutcomesofskilltraining,groupcounseling,andindividualcognitivetherapyforpersonswithacquiredvisualimpairment[J].JapanesePsychologicalRe search,2013,55(3):229 240.(本文编辑:李小玲)DOI:10.19791/j.cnki.1006 6411.2020.28.007工作单位:201800 上海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内科裴燕:女,本科,主管护师张瑞:通信作者基金项目:上海市嘉定区中医重点学科项目(2017 ZYZDZK 02);上海市嘉定区卫计委课题(2019 KY ZYY 11)收稿日期:2019-03-15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中医护理现状与进展裴 燕 张 瑞摘要 总结中医护理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现状和进展,主要包括分析引阳入阴穴位推拿、中药足浴、耳穴压丸、穴位敷贴、五行音乐、放松训练等诸项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优势。
认为采用中医技术护理脑卒中后失眠患者能明显提高失眠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方法安全,具有可操作性,相对药物治疗,没有依赖性、戒断反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摘要:睡眠障碍是诱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脑卒中发生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严重的睡眠障碍与脑卒中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
不仅影响患者认知、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康复,而且还会增加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及增加脑卒中死亡率。
因此需重视此类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改善病情。
本文对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及护理进展进行探讨,以期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脑卒中;睡眠障碍;影响因素;护理进展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由脑动脉闭塞引起的脑组织梗死,伴有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损伤,它是现代社会导致死亡和残疾的最重要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事件[1]。
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近年来,中风已成为中国的第一大死因,也是中国成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2]。
睡眠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后遗症,这类患者睡眠质量较差,在此期间可能有异常行为[3]。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这可能导致疾病复发[4]。
相关数据显示,95%以上的脑卒中患者存在睡眠结构问题,这与神经生物学、社会心理学等因素密切相关[5]。
本文就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疾病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进行综述,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1.卒中后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指睡眠的数量、质量或时间的紊乱,包括失眠、睡眠过度和睡眠异常。
良好的睡眠不仅是生理上的需要,也是维持生活能力的必要来源[6]。
然而,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很高,约为80%~95%[7]。
失眠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精神症状。
诊断标准是至少存在以下四种症状之一:睡眠困难、持续性睡眠困难、早醒和非恢复性睡眠。
其发病率为20%~56%,发病率随卒中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急性期发病率较高,与卒中类型相关性不大[8]。
老年人和妇女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失眠可降低脑血管反应性,增加首次中风患者的死亡率。
中风后失眠的机制尚未明确,这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脑卒中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失眠原因以及护理对策。
方法收集脑卒中失眠患者142例,调查其失眠原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
结果观察组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显著改善。
结论脑卒中患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失眠,在常规对症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失眠;脑卒中;中医;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01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516-02
脑卒中是以突然昏倒、口眼歪斜、不省人事、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歪僻为主证的常见急性病症。
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约有95%的脑卒中患者有失眠以及睡眠结构紊乱等症状,因而睡眠障碍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患者的睡眠障碍不仅会影响其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还将加重脑卒中的发生危险因素[1-2]。
本研究探讨了脑卒中患者的失眠原因以及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1年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经临床与ct或mri 检查明确诊断为脑卒中;急性发病,意识清楚并且生命体征平稳,
第一次发病或既往有脑卒中病史但没有后遗症者;能独立完成各种问卷和量表;脑卒中前无明显的失眠症状。
其中,男86例,女56例;年龄在44-83岁之间,平均为(62.3±6.8)岁;其中,99例脑梗死,43例脑出血。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的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采用自制睡眠状况调查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调查,调查患者的睡眠情况,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开始失眠的时间、失眠环境、失眠形式以及影响睡眠的因素等,即患者的情绪及精神状况、环境状况、是否有疼痛、用药因素以及各类躯体疾病等。
1.3疗效评价实施护理干预1月后,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即psqi)进行睡眠质量评价,明显改善:患者的入眠时间在20min以内,失眠中断时间低于10min/次,睡眠时间在8h/d以上;改善:失眠次数不超过每周2次;无效:失眠次数在3次或3次以上每周。
1.4统计学分析数据以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经x2检验,p3.
2.2中医特色护理
3.2.2.1耳穴压豆取耳部穴位,主穴取交感、皮质下、内分泌、心、神门,配穴则辨证取穴,2-3穴/次。
常规消毒,并避开破溃、硬结、水疱等皮肤,取穴后进行按压,力度以存在酸麻胀感觉为宜,2-3次/次,1-2min/次,持续3d后换另一侧按压。
3.2.2.2涌泉穴贴敷入睡前以热水泡脚30min左右,晾干后对双足涌泉穴进行按摩,各10min,取6g肉桂粉与适量白醋调和成为糊状,置于敷贴之中并贴于穴位处,然后再按摩10min,1h左右取下,
以免皮肤起疱。
对皮肤疾病以及过敏体质或者局部皮肤存在破损、疥疮者忌用。
3.2.2.3中药沐足取香附、郁金、合欢皮、石菖蒲、丹参、桑枝、川芎、丝瓜络、桂枝、益母草、酸枣仁以及夜交藤适量以水煎煮,取药液于临睡前30-60min浸泡足,并予以足浴按摩,1次/d,0.5h/次,连续2周,可促进足部血运,起活血理气或镇静安神的功效。
浸泡时注意温度在35-40℃左右,以免温度过高造成烫伤或者温度过低无法完全发挥药效[4]。
3.2.2.4穴位按摩对涌泉穴进行擦按,睡前洗足之后采用左手的小鱼际肌部位擦按右足的涌泉穴,并以右手的小鱼际肌擦按左足的涌泉穴,以手贴合足心的皮肤左右来回摩擦各100次,直至足心透热为止。
以指端按恰太溪穴及失眠穴,各3-5min,在睡前1次。
如果早醒以后不寐,可对第2掌骨靠近虎口一侧进行点按,连续7d
即可,可起到安神的功效。
4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5小结
失眠是脑卒中后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发病部位、患者的心理因素、用药因素、强制体位、疼痛以及病理生理因素均是发生失眠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于发生脑卒中失眠者,应全面分析其失眠原因及危险因素,制定并实施合理有效的睡眠护理干预措施。
脑卒中患
者的免疫能力较低,如患者的睡眠质量较差,很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将严重影响机体的运动以及修复功能的康复[4-5]。
积极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不仅可减少相关并发症,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中医护理具有独特优势,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本研究对脑卒中失眠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施护、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穴位按摩、中药沐足联合常规护理,取得了显著效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对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改善其睡眠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黄蔚喆,张慧.脑卒中住院病人失眠的护理干预[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3):248-249.
[2]李莉,张生翠.脑卒中失眠患者影响因素调查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19):313-314.
[3]董慈,王巍,刘丽等.住院脑卒中患者失眠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河北医药,2012,34(11):1745-1746.
[4]王妙桃.脑卒中患者失眠的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9):1567-1569.
[5]张为民.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后失眠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z2):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