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5
_________学校 8 年级上册英语Unit 1 复习教学案总第课时课题Unit 1 Book 8A 课时授课日期课型复习课主备教师审核人教学目标1.能掌握这个单元的单词、重点短语2.能掌握这个单元的重点句型1.Did you buy anything special?2.It was sunny and hot,so we decided to the beach near our hotel.3.My sister and I tried paragliding.教学重点能掌握这个单元的单词、重点短语;能掌握这个单元的重点句型。
教学难点能掌握不定代词用法及一般过去时。
教学设计Step 1 单词复习(5minutes)学生齐读或自读Unit 1单元单词并记忆Step 2单词检测(5 minutes )见《中考新航线》P13. 重点单词和重点短语(左边内容)Step 3 课本梳理(15-20 minutes )师生共同梳理Units 1的课文,注意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型,可参照《中考新航线》(厚)P14-15考点一至考点五。
一、重点短语1.相当多,不少____________ 2.给……的感觉,感受到____________3.因为____________ 4.几乎从不____________5.至少,不少于,起码____________ 6.例如,像……这样____________7.多于____________ 8.少于____________二、知识梳理try的用法【考点抢测】1.We'll ________(设法改进) our teaching methods.2.Let's ________(试着敲门) at the back door.3.I would like the new coat,can I ________it ________(试穿)?4.(2015湘潭模拟试题)I'll ________it ________(试验或试用) and see if itworks.5.(2015益阳中考模拟)Maybe you can carry the box,please ________(试一试).【满分点拨】try——try to do sth.意为“尽力、设法做某事”,强调付出一定的努力二次备课—try doing sth.意为“尝试做某事”,但不一定付出很大努力—(1)try构成的其他搭配:try on试穿try one's best尽最大努力(2)try作名词,意为“尝试”,have a try试一试enough的用法【考点抢测】6.That bicycle is ________(足够大) for me.7.In the old days,lots of people didn't have ______(足够的食物) to eat and money to send their children to school.8.(2015常德中考模拟)Five people will be quite ________(足够完成) the work.【满分点拨】enough的用法enough作形容词时,置于名词前、后均可作副词时,置于所修饰的形容词、副词之后【巧学妙记】enough在句中的位置修饰名词很自由,可以前来也可后;若是修饰形或副,一定后置要记住。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先秦夏前2070年阳城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商前1600年亳--殷内外服制周西周前1046~前771年镐(陕西长安)分封制:宗法制:东周前1046~前771年洛邑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春秋――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各国政治改革,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政治制度开始产生封建社会(秦-清)中央体制地方体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秦皇帝制度:总揽军、政、经等一切大权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三公九卿:三公分工明确,最终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九卿则充分体现“家天下”的特点。
郡县制:郡县官吏均由中央直接任命,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管理。
文书制度和邮传通信制度:汉中外朝制度:汉武帝设立中朝,以削弱外朝丞相权力东汉光武帝时期,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西汉初:郡国并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古代中国加强君权削弱相权的主要方式:①转移相权及其机构②分割相权、分化事权魏晋隋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有效履行……州、县唐道、州、县宋二府三司制:分割相权最高行政长官中书门下平章事外,设枢密院、三司路、州、县元一省二院: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行省制:省、路、府、州、县明废丞相:明太祖废设内阁:明成祖设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①废行省,设三司②后向各省派巡抚总揽一省之权清军机处:雍正设它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清承明制:增设总督省、府、县3.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民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资产阶级共和制度诞生: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成果: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点: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民主性。
意义:具有反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因人设法”具有局限性。
北洋政府时期:(1912年3月-1928年底)――政党政治尝试:改组国民党;国会选举结果:1913年宋教仁被刺,二次革命被镇压,1914年袁世凯当选正式大总统,接着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单元重点复习学案(一)Unit1-2Unit1 W hat’s the matter?1.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也可以用What’s the trouble/ the problem / wrong with sb./ sth.?或者How are you ?2. I had a cold.我感冒了。
用来描述身体状况的词语有以下这些:have a cold=catch a cold=have the flu 感冒have a fever 发热have a cough咳嗽have a stomachache胃疼,肚子疼have a toothache牙疼have a headache头疼have a sore throat 喉咙痛have a sore back 背痛构词法则:身体部位+ache(疼痛)构成新的复合词3. too many+ 可数名词复数,意为太多……too much+ 不可数名词,意为太多……much too+ 形容词/副词,意为太…… (much作为程度副词修饰too)例句:I have too many studennts to teach and too much work to do. That is much too hard.4. enough【形容、副词】足够的/地,enough放在名词前,形容词、副词后。
good enough足够好,enough money=money money5. maybe “或许”,常用于句首,表示可能性,后加句子。
Maybe you are right.may be,是情态动词+be的结构,意为“可能(是),也许(是)”He may be angry.6. sound like+名词代词和从句:It sounds like you don’t know the truth. It sounds like a good idea. sound+形容词,“听起来,好像”,The music sounds nice.7. need 需要,实义动词need+名词,需要某物;need to do sth.需要做某事,表示人主动的动作:You need to listen carefully during class.need doing sth.主语通常是物,表示被动的动作:Your dirty clothes need washing.8.to one’s surprise “使……惊讶的;出乎……意料”,通常用作插入语,放在句首,用逗号与其他部分隔开例:To our surprise, he is our teacher’s son【拓展】①“to one’s + 表示感情色彩的名词(如pleasure, joy, surprise等)意为“令某人……的是”②in surprise惊讶地、惊喜地Bill looked at me in surprise.③be surprise to do sth对做某事感到吃惊be surprised + that从句I was surprised that you took the first place in the race match.look after oneself / take care of oneself 照顾自己teach oneself sth./ learn sth. by oneself自学enjoy oneself 玩得高兴,过得愉快=have fun=have a good timehelp oneself to sth 请自用……(随便吃/喝些……).hurt oneself摔伤自己leave sb. by oneself把某人单独留下一、单项选择( )1.— ?—I have a headache and I don’t feel like eating anything.A. How are you?B. What can I do for youC.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D. How do you like it( )2. –Why are you so tired these days? --Well, I have ______ homework to doA. too muchB. too manyC. much tooD. many too( )3. Now, some robots are _______ to do the same things ______ peopleA. enough smart; asB. enough smart; forC. smart enough; asD. smart enough; with( )4. Don’t ______ the bus until it has stoppedA. get alongB. get toC. get offD. get up( )5. ______ our surprise, the twin sisters went to Peking University at the same times last year.A. withB. inC. toD.for( )6. Those girls enjoyed ____ in the party last night.A. themB. theyC. themselvesD. herself( )7. Help ____ to some fish, children.A. yourselfB. yourC. yoursD. yourselves( )8. Not only the young but also the old are getting interested _____ WeChat (微信)A. byB. aboutC. inD. for( )9. –Who teaches ____ math? –I teach ______.A. your, myselfB. you, myselfC. you, meD. you, herself( )10. Luckily, he didn’t hurt ____ terribly yesterday.A. himB. themselvesC. himselfD. they二、用合适的反身代词填空:11. Bad luck! I cut _________ with a knife yesterday.12. They tell us they can look after________ _ very well.13. My cat can find food by_________ .15. Help __________to some beef, boys.16. Bill wants to teach_________ French from now on.17. Jenny enjoyed_________ in the park yesterday afternoon.18. Xiao Hui, can you introduce _________ to us ?Unit 2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1.volunteer:v.自愿(做某事)volunteer to do sth. volunteer for sth.n. 志愿者adj. 志愿的;自愿的 a volunteer job2.疑问词+动词不定式=宾语从句I really can’t decide where I should go.=I really can’t decide where to go.3.such+a(n) +形容词+名词=so+形容词+a(n)+名词She is such a beautiful girl.=She is so beautiful a girl.4.satisfaction(n.满意)--satisfy(v.使满意)--satisfied(adj.满意的)--satisfying(令人满意的)to one’s satisfaction使/令某人满意/满足be satisfied with对......感到满意be satisfied to do sth. 对做某事感到满意5. raise【动词】举起;提高;募集;抚养raise money集资,筹钱;raise money for…为……筹钱;raise three children 抚养三个孩子6. make it possible (for sb.) to do sth.使(某人)做某事成为可能You helped to make it possible for me to have Lucky.【重点句型】make it +形容词(+for sb.) to do sth. 使(某人)做某事成为…;think/find it +形容词to do sth.make a difference to…对……有影响;对……起作用,difference前可以用no, any, some, much等修饰,如The rain made no difference to the game.Hard-working makes much difference to study.7. imagine: (1)imagine doing sth.想象做某事(2)imagine sb. to do sth.想象某人做某事(3)imagine that/what 想象......8. train: v. 训练n. 火车training n.训练;培训(1)train sb./sth. to do sth.训练某人/某物去做某事(2)train sb. in sth. 在某方面训练/培养某人9. understand=follow=catch理解;听懂understanding adj.善解人意的;体谅人的10. change v. 改变;变化change one’s life change...into...n. 零钱(不可数名词)改变(可数名词changes)11.短语加油站:cheer up (使)变得高兴;振奋起来give out分发;散发come up with想出;提出put off推迟hand out分发call up打电话给某人;征召care for照顾;非常喜欢try out 参加.....选拔;试用fix up修理;装饰give away赠送;捐赠(1)做主语To clean streets is my job/My job is to clean streets.(2)做宾语She wants to wear the new skirt.(3)做宾语补足语Teachers tell us not to play football in the streets.(4)做定语Today I have so much work to finish.(5)做目的状语Many young people go to big cities to look for jobs.(6)做原因状语I am happy to see you.(7)固定句型It is +adj for sb to do sth.Sb.find(feel,think,believe) it + adj + to do sth.(8)特殊疑问词what/ where/when/how……+ to do 组成名词性短语。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学案学习目标学习重点:(1)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及他们的概况(2)中国原始社会的历程学习难点: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学法指导:1、理清历史线索2、列表提炼:本单元知识点较多,可以把要点提炼出来列表整理,帮助记忆。
教学过程复习导航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三个代表:二、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三、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2、黄帝对中华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后人称为“人文初祖”。
3、尧、舜、禹时期,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课堂练习:()1. 假如时光倒流,你回到170万年前的中华大地,你最有可能见到的情景是A.山顶洞人正在缝制兽皮衣服B.北京人正把捕获的猎物放在火上烤C.元谋人正在采集食物D.河姆渡人正在种植水稻假如你想穿越时空,()2.学完了《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后,小明画了一幅某远古居民生活的图画,画中有十几个人,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有的用骨针缝制衣服,有的在钻木取火烧烤食物,有的脖子上戴着漂亮的装饰品,画中画的远古居民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 3.1973年,为建造排涝站,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挖掘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遗址。
在遗址中有稻谷、稲秆、稻叶堆积。
这处遗址是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半坡原始居民遗址D.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4.我国考古学家利用“碳14断代法”测定出一种远古人类,距今约50万年左右时间,并在其生活的洞穴里发现有厚达6米的灰烬,请你判断下列说法属于这种远古人类的是()A.已经会人工取火B.过着群居生活C.种植粟D.会制造陶器()5.黄河和长江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何,下列能够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长江流域繁衍生息的农耕时代的文化遗址是A.河姆渡遗址B.半坡遗址C.元谋人遗址D.北京人遗址()6、在原始社会里,没有剥削与压迫,没有军队、监狱等国家机器,人人平等。
生物教师单元复习备课
教学过程
环节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估时二次备课
情景导入导入
创设情景,导入复习课
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生物圈是
所有生物的家,这节课
我们来进一步认识和
熟悉这个家。
接受复习课题,明确复习内容。
2
通过本单元
的学习我们
知道了生物
圈是所有生
物的家。
明确目标指导学生明确复习目
标
阅读复习学案上的复习目标
2
自主复习构建网络知识梳理
1、指导学生自主复习
课本,完成知识梳理。
2、反馈知识梳理
①展示台展示学生的
知识梳理情况
②引导学生进行补充
完善
1、复习课本,梳理知识
2、交流展示知识梳理
3、补充完善知识梳理
4、强化记忆课本内容
11
对学生知识
进行梳理。
典例
剖析
互动
探究
典型题例1、指导学生上台板演
例题
2、评析例题
1、两名学生上黑板板演例题
2、呈现结果,展示观点,归纳
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提高做
题的规范水平
据图回答:
⑴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
图中是生产者,他们不仅
养活,还为动物的生存提
供;兔、蛇是,
个体数目最多的是。
15
对案例进行
剖析。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
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基础:初二学生在学习了整个初中生物教材后,回顾头来复习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的内容,内容不生疏,但内容遗忙率较高,需要从最基础的概念学起,然后安排辅助了解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疏理知识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最提高。
2.能力基础:初二学生这个年龄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但这个能力要在教师的诱导下进行的,复习课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才能进行,本单元在生态系统中内容可以组织一定的题型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心理特点:初中学生是由经验型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抽象思维的形成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所以需要老师诱导学生充分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培养学生建立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单元中所提到的生态知识或环境与生物的关系学生在前面学习过程中,所以可以采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
2、了解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3、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与其食物链与食物网
4、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5、了解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2.能力目标:
2.1通过对已学知识的疏理、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网络的方法。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生物影响
环境的实例。
第一单元复习一、教学目标: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二、教学重难点:三、学习与交流:北京人生活在里,距今年。
他们的面貌还保留了的特点。
但能够工具。
他们使用的工具是和木棒,过着生活。
北京人学会了使用还会保存火种。
山顶洞人仍使用石器。
掌握了和技术。
使用火,靠为生,还会使用缝制衣服。
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关系结合起来的。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流域,主要粮食作物。
他们住着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流域,主要粮食作物。
黄河流域部落首领黄帝联合另外一个首领炎帝在之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族。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还教人挖井,,为以后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他的妻子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发明了文字,。
所以后人尊称黄帝为“”。
约年,建立夏朝。
这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四、典型题例:阅读下列材料: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1)材料中的“轩辕”是谁?(2)至今,海外华人常怎样自豪地称呼自己?(3)“轩辕”之后,我国黄河流域又出现了哪几位人物?五、达标检测:1、下列各项,不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是()A能使用工具劳动 B群居生活C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 D几十个人一起过着氏族生活2、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相同点是()A体质特征 B取火方式 C社会组织 D居住地区3、有关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其面貌还保留着一些猿的特征B 已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制作骨针C 集体居住在山洞里D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7、“三过家门而不入”赞颂了我国远古时期一位首领公而忘私的献身精神。
这位首领是()A.黄帝B.舜C.禹D.尧8、“民以食为天”。
我们的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A.水稻和粟B.水稻和小麦C.水稻和玉米D.粟和小麦9、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 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重点一:“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的区别。
1.见证者(由“我”来叙事,真实可感)2.贯穿者(“我”是行文线索,贯穿行文始末)3.主旨的揭示者(我随时随地抒情议论,抒发感慨,发表见解:揭示文章主旨)4.主人公的烘托者(“我”是线索人物,“我”是重要人物,但“我”不是主人公,烘托和突出主人公)四.考点梳理1.叙述角度及其表达效果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
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叙述者如上帝一般俯瞰kàn人间,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候还跳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如雨果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有限视角有限视角的特点:叙述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参与其中。
有限视角的表达效果:使得读者变得不像在阅读传统小说那样只是被动地听故事,而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
如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
2.叙述人称及其表达效果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
1第一人称的叙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三人称叙述则更自由,与全知视角一样,对人物和故事无所不知,但它的叙述并不那么亲切没有距离感。
小说家选择何种叙述人称完全是根据小说的具体叙述需要而定的,也无所谓孰优孰劣。
第二人称问题小说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的情况很少见,严格上说不是一种叙述角度而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
用“你”,倾注的是叙述者对这个人物一种抒情目光,将之当作朋友,更加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使得他们之间别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味。
3.考点纠错混淆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不能结合具体文本回答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相应的表达效果。
M 1 精品复习学案Module 1 How to learn English【学习】一、词形1.translate (v) → translation (n) →translator (n,人)2. pronunciation (n) →pronounce (v)3.writing(n) →write(v)→writer(n人)4. spelling(n) →spell(v)5. advice(n) →advise(v)6.yourself (pron) →yourselves (pl. p ron)7. deep(adj) →deeply(adv)8. breath(n) →breathe(v)9. remember(v) →反义词forget(v)10. all the time →同义词always 11. borrow(v) →反义词lend(v) 12. send(v)→过去式sent→过去分词sent 13. hear(v)→过去式heard→过去分词heard 14. correct (adj/v)→反义词wrong (adj) 15. friend (n)→形容词friendly 16. ask (v)→反义词answer(v) 17. else→同义词other二、短语与句型1、怎样学英语:how to learn English→表示“怎样做某事”可以用how to +V原形2、尽量不要逐词翻译:try not to translate every word→表示“尽量做(不做)某事”用try (not) to +V原形。
表示“尝试做某事”用try + V+ing的形式3、给你一些建议:give you some advice→表示“给某人某物”用give sb sth或者give sth to sb来表示;advice 是不可数名词4、你为什么不把它写下来?:Why don't you write it down?→表示:"为什么不做某事"用"Why don't you +V原形"或者"Why not +V原形"表示;write down 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定要放在中间5、还有别的什么?:What else?=What other things?→ else 一般要放在不定代词,如:somebody, something, anybody, anything等,或者疑问代词,如:what,who等的后边,表示其他的人或物。
1
课题: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会进行“蜡烛及其燃烧和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的不同”两个探究实验的操作及对
有关现象和结论的准确描述。
3、掌握一些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知识点复习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2、物理性质指 ,
如物质的
,化学性质
指 ,如物质
的 。
检测练习:
1、下列物质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
A、氧气不易溶于水 B、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酒精易挥发 D、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2、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
汽油燃烧属于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属于 ,氧
气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 ,水结成冰属于 。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 如何探究蜡烛火焰三层温度的高低(说出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2
2、 如何证明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说出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检测练习: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及其燃烧产物的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是( )
① 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外焰 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 ③燃烧能发光、放热
④蜡烛燃烧的过程既发生了化学变化又发生了物理变化。
A、①② B、②③④ C、④ D、①②③④
三、对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不同的探究
如何探究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的含量和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氧气、
水蒸气的含量的不同(说出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检测练习:
小明和他的伙伴对科学探究有浓厚的兴趣,下面是他们的一项探究。
研究课题:啤酒开启逸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实验准备:用集气瓶收集2瓶刚从打开的啤酒中逸出的气体。
实验步骤:(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发现木条并没复燃,说明该气体的
主要成分不是 。
(2)向另一瓶气体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可证
明该气体中含有大量的 。
四、化学实验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一)实验室化学药品取用规则
(1)使用药品的“三不”是
。
3
(2)取用药品时如果不说明用量,一般取 ,固体只需
,液体取 。
(3)剩余药品不能 ,要放入 。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固体药品一般存放在 ,取用块状或较大颗粒状药品一般用 ,操作方
法是 。
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用 或 ,操作方法是
。
(三)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存放在 ,取用的量大时用倾倒法,具体操作是
;
取用少量时用 滴加;取用一定量的液体用 和 ,具体操作是
,读数时视线要与
保持水平。
使用胶头滴管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火焰分 、 、 , 温度最高。
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4
(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3、仪器的连接和洗涤
(1)连接玻璃管和橡胶塞、玻璃管和胶皮管的操作是
。
(2)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 。
4、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检测练习:某同学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30mL,
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倒出的实际液体是 ( )
A、大于10 mL B、小于10 mL C、等于10 mL D、无法确定
达标检测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 )
A.钢铁生锈 灯泡发光 B.煤气爆炸 煤燃烧
C.酒精挥发 食物腐败 D.石蜡熔化 干冰升华
2、判断镁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了白色固体 D.固体质量增加了
3、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5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
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气味
B、要节约药品,多取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C、块状而又无腐蚀性的药品允许用手直接取用
D、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砝码要用镊子夹取
5、请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倾倒细口瓶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
(2)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3)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
6、请根据在“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与探究内容,填写下表
探究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比较空气与呼出气
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的不同
在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空气中二氧化碳
的含量比呼出气
体中的少
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的不同 放入空气瓶中的燃着
的小木条正常燃烧,放
入呼出气体瓶中的燃
着的小木条熄灭
空气中氧气的含
量比呼出气体中
的多
比较空气与呼出气 体中水蒸气含量的不同 向一片玻璃片上呼气,另一片放到空气中 被呼气的干燥玻璃片
上有一层水雾,放置在
空气中的玻璃片没有
水雾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