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一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55.29 KB
- 文档页数:5
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为《文化生活》全册单元复习提纲,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巩固全册内容。
本教案将按照单元顺序进行编排,每个单元包括重点知识点、难点解析和复习建议。
通过本教案的复习,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二、第一单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1. 重点知识点:(1)传统文化的概念与特点;(2)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3)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方法。
2. 难点解析:(1)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适应性问题;(2)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3. 复习建议:(1)回顾课堂笔记,梳理传统文化相关概念;(2)讨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实际应用案例;(3)总结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方法,思考如何应用于实践。
三、第二单元: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1. 重点知识点:(1)民族文化的定义与特征;(2)民族精神的概念与内涵;(3)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2. 难点解析:(1)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共性问题;(2)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发展。
3. 复习建议:(1)整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点;(2)分析不同民族的典型文化特色及其与民族精神的关系;(3)讨论民族精神在新时代如何发扬光大。
四、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1. 重点知识点:(1)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2)道家思想的基本观点;(3)佛教文化的传入与影响;(4)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的选择与阅读方法。
2. 难点解析:(1)儒家、道家、佛教思想的融合与冲突;(2)经典著作的现代价值。
3. 复习建议:(1)复习儒家、道家、佛教思想的基本观点;(2)选取一部经典著作进行深入阅读,分析其现代价值;(3)讨论如何将经典著作融入日常生活。
五、第四单元:文化交流与互鉴1. 重点知识点:(1)文化交流的概念与意义;(2)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状;(3)文化交流的途径与方法。
2. 难点解析:(1)文化交流中的误解与冲突;(2)如何实现文化交流的互鉴与共享。
3. 复习建议:(1)回顾文化交流的相关概念与意义;(2)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典型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3)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文化交流与互鉴。
高二语文《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复习学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知识整合】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一、体味文化(一)文化万花筒⑴文化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2)文化现象: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3)文化生活:各具特色, 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二)文化是什么: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的实质)含义: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而言的人类全部及其产品。
意识形态部分非意识形态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的产物, 是特有的现象,纯“”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1)文化素养的形成: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特别是通过、逐步培养出来的。
(2) 文化活动是一种离不开的精神性活动,人们的精神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注意]文化修养水平的高低与知识水平的高低并不是等同的。
4、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1)广义的“文化”: (2)狭义的“文化”: (3)我们所讲的“文化”是指(三)文化的力量(作用)1、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静态)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艺术、科学等。
(动态)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1)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文化的教化作用),(2)文化对国家、民族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注意]:①文化的转化性:可转化为物质力量②文化的两重性;具有阻碍和推动作用。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1.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内在联系(1)经济是______,政治是经济的________,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_____。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_____、_______所决定。
(2)、文化___________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不同的文化,对的影响不同,对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特点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 B: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A: B:(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1、国际竞争的实质:归根到底:2.文化的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标志。
《文化生活》全册单元复习提纲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学生对文化生活的基本概念、特点、功能等方面的理解。
2.帮助学生梳理全册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文化与社会2.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4.第四单元:文化发展的方向5.第五单元:文化影响人生6.第六单元:文化创新的意义与途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功能,掌握全册知识点。
2.难点:分析文化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单元文化与社会1.复习导入:回顾第一单元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与社会的关系。
2.知识点梳理:a.文化的定义与特点b.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c.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案例分析:选取具体文化现象,分析其与社会的关系。
第二课时: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1.复习导入:回顾第二单元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2.知识点梳理:a.文化传承的内涵与意义b.文化创新的重要性c.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方法3.案例分析:选取具体文化传承与创新案例,分析其成功原因。
第三课时:第三单元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复习导入:回顾第三单元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知识点梳理:a.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c.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策略3.案例分析:选取具体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案例,分析其成功原因。
第四课时:第四单元文化发展的方向1.复习导入:回顾第四单元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发展的方向。
2.知识点梳理:a.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b.文化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文化发展的世界眼光3.案例分析:选取具体文化发展方向案例,分析其成功原因。
第五课时:第五单元文化影响人生1.复习导入:回顾第五单元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对人生的影响。
2.知识点梳理:a.文化对个人修养的影响b.文化对人际关系的影响c.文化对人生价值观的影响3.案例分析:选取具体文化影响人生的案例,分析其影响原因。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复习)班组学号姓名课时:1课时课型:复习课编制人:使用日期:2013.10.一、【学习目标】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形式、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文化塑造人生二、【重点难点】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文化塑造人生三、【基础自学】(一)默写以下内容1、文化的特点:2、文化的作用:3、简要概括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4、简要概括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5、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6、文化塑造人生:(二)易错易混(观点辨析,判断正误且简要说明理由)1、自然风光是一种文化现象。
2、凡是文化都具有积极作用。
3、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所以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4、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无法选择的。
四、【习题巩固】(一)单项选择题1、穿梭在都市的大街小巷,打量着身边来往的人与物,享受着都市的文明生活,这身边的一切,都是一种潜在的文化。
这说明()A、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B、文化与世界相伴而行,是自然形成的C、文化与文明是同一的D、文化是一种潜在的精神生活2、青藏高原的文化之美无处不在。
譬如帐篷这一供藏族同胞栖身的特殊“居所”,便带有高原特有的神秘和深厚的藏传佛教及民俗文化的色彩。
这说明()A、生活就是自然,自然就是生活B、文化包括纯自然的景观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D、不同区域的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3、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①园林雕塑②大运会火炬传递③高中语文教材收录金庸小说④网络监督⑤学习科学发展观⑥“双百”人物评选⑦千年铁树开花A、①②④⑤⑥B、①②③⑤⑥C、②③④⑤⑦D、①③④⑤⑥4、品茶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在品茶过程中可以静心、静神、陶冶情操、去除杂念、口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复习导案(一)【复习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并把握文化的内涵,掌握文化对社会、人的作用。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文化现象的能力,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学习方法】教师启发、引导、精讲点拨,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知识预览】一、文化与社会1、文化的内涵及理解:2、文化的形式:3、文化的社会作用(默写):4、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是如何相互影响的?(背过):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3)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对阻碍社会的发展。
5、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6、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7.文化与综合国力(1)综合国力介绍(了解):(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默写):(3)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文化竞争形势,(4)我国应如何应对(默写):二、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默写):2.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默写):3.优秀文化在塑造人生中的作用(默写):【达标训练】单选题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2008年6月12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北京钓鱼台5号楼紧紧握手,两会领导人直接启动了双方中断九年多的商谈。
②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③晨练、下棋、唱歌、扭秧歌等社区活动④某校为迎接高考的到来,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共铸诚信”征文活动⑤书法协会、美术协会、读书俱乐部等社团活动⑥2008年6月17日至18日,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举行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⑥2.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指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复习<教学案>【课程解读】1.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段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1.2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
1.3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考纲要求】(1)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教材分析】(一)教材架构整体分析本单元是整本教材的绪论和总论。
分别从文化与社会、文化对个人的影响两个角度阐述文化的内涵和文化的作用,从而形成对文化的基本性认识。
当今,文化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内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的学习,增强学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什么是文化?文化具有哪些表现形式?怎样理解文化的社会作用?②怎样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哪里?表现在哪里?具有什么特点?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培养学生运用事例来理解和表述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文化力量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②关注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观念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在日常生活体验中感悟到的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体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深刻理解国家提出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口号。
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②让学生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攀升贡献力量。
(三)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文化的力量教学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学情分析】从认知结构看,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现实生活中感悟了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