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汉族民歌历史发展概况-素材.doc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汉族民歌历史发展概况-素材.doc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汉族民歌历史发展概况-素材.doc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汉族民歌历史发展概况-素材.doc

汉族民歌历史发展概况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其中“国风”是当时北方15个地区的民歌,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五百余年间复杂的社会生活、阶级关系以及人民的生活情况。其中多数为四言句,如《硕鼠(魏风)“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上乐土,爱得我所。”这是四言句式,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对剥削者的仇恨以及对“乐土”的向往。“国风”中也有二言至八言的其他句式,也有在句中、句末使用“兮”、“之”、“矣”等语气词的。如《伐檀》(魏风):“不嫁不樯,胡取禾三百鹰兮?不狩不错,胡瞻尔庭有悬桓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幽风·七月》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叙事歌,它以时令季节为序,展现了奴隶终年劳累、倍受压榨的痛苦生活。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战国时期(公元前4世纪)的著名诗集。其中部分是伟大诗人屈原.宋玉等伤楚国民歌的佳作。如《离骚》、《九歌》、《天问》等;部分是诗人搜集整理的楚地民歌。《九歌》原为楚南部民间祭祀巫舞,屈原加工成乐舞.以钟、鼓、琴、瑟、竿、笙等伴奏。《楚辞》在形式上,较《诗经》更为活泼,由四言句发展为长言句,句式参差不齐,变化不定;文辞较华丽.大胆运用想象、夸张、象征和虚拟等手法,富于浪漫色彩。

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7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今保存的汉乐府民歌的五六十首,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如《战城南》、《东门行》、《十五从军征》、《限上桑》等,其文体校《诗经》,《楚辞》更为活泼自由,发展了五言体、七言体及长短句等,并多以叙事为主,塑造了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孔雀东南飞》(又名《焦仲卿妻》)、《木兰辞》是汉魏以来乐府中叙事民歌的忧秀代表作。汉代盛行的“相和歌”初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即徒歌,无伴奏之歌),中间插有“羊吾夷’、“伊那何”等衬词;后发展为“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有伴奏之歌;再后则发展为”相和大油”(是以笙、笛,节、琴、瑟、筝等伴奏的歌舞)。由汉至南北朝,清商乐替代了相和歌在民间歌坛的地位,清商乐主要包含吴歌(江南)和西曲(荆楚)。

汉族民歌 (1)

《汉族民歌》教学设计 宁阳二中邹雪梅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汉族民歌的视听欣赏和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歌,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祖国对家乡的情感。 二、通过欣赏、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了解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和分类。 三、能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堂交流,讨论归纳三种民歌的音乐特点并能通过这些特点判断各个不同作品体裁。 教学内容: 运用比较、分析、教师范唱等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设计多种新颖的体验活动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得到对民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 教学重点: 1.听赏不同地域的民歌,比较异同 2.了解掌握汉族民歌不同体裁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 自己总结出各种不同民歌体裁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三首歌曲《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鸿雁》蒙古族民歌、江苏民歌《茉莉花》 导出课题----汉族民歌 民歌的概念、分类及发展史 二、新课 (一)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是指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有呼号性的歌曲。由于劳动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劳动号子,如《打夯号子》《搬运号子》《船夫号子》等等。 1、欣赏《船工号子》 欣赏的同时思考一下这段表演中 (1)演唱形式是怎样的?一领众和 (2)音乐有什么特点? (观看) 这说明这首民歌的律动感很强,节奏比较固定的,歌曲中的节奏与劳动的节奏紧密配合,保证了行动的一致,劳动号子非常适合于边劳动边唱,演唱的过程中还可以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

劳动号子在人们的生产劳动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2、节奏训练 (1)2/4 X X X ll (2)2/4 X X X ll (3)2/4 X X X X ll 3、欣赏《澧水船夫号子》 《澧水船夫号子》这首作品以船夫揺橹时唱的四个号子为基础改编的,生动的描绘船夫们从风平浪静的航行到遇风暴、过险滩,最后战胜艰险,继续平水航行的完整的劳动过程。 (二)山歌 山歌:是指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牧场劳动生活时即兴演唱的歌曲,它是劳动人民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抒情小曲,又是劳动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民歌。我国的山歌十分丰富,各地山歌的名称也不相同,比如说在陕北--信天游;山西--山曲;内蒙古—爬山调;青海—花儿;四川—晨曲等等。 1、《赶牲灵》就是一首陕北信天游 欣赏的同时思考一下首歌曲中 (1)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2)音乐有什么特点? 观看

音乐:汉族民歌分类

音乐:汉族民歌分类 中学阶段应该注重对孩子们的乐理知识教学,本文根据福建教师招考中考试大纲对小学音乐的要求,梳理了汉族民歌分类,方便大家更加顺利地开展学习。 一、中国民歌的分类 民歌的分类一直是民歌研究工作中的重点课题,不同的分类方法表明了不同的研究角度。除了音乐学外,文学、历史、民俗学等其他人文学科也要对民歌进行分类研究。由于目的和方法不同,以及研究阶段的不同,民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常见的有: 1.按体裁形式分类 大致可分为:号子(包括搬运号子、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调(包括谣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3大类。在有些学者的论著中将民歌细分为号子、山歌、牧歌、田秧歌、船歌、童谣、小调、风俗仪式歌等。体裁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民歌的社会功用、以及音乐表现方法、特点等问题。 2.按民族和区域的风格色彩分类

中国有56个民族,由于各民族历史传统、语言特点、生活风俗等的差异,致使各民族民歌的风格色彩相距甚远。一些人数较多、居住地域较广的民族,如汉、蒙古、藏、壮、维吾尔等族,还可根据其不同地区民歌的音乐特色划分为若干色彩区。如汉族民歌大致可分为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闽粤台、湘鄂、江淮8个色彩区,其中前3个地区属北方片,第4至第6属南方片,第7、第8属南北过渡地区。也有将南方片及过渡区分为云桂黔、川湘鄂、江浙、闽粤台等4个地区。分法不一,各有各的依据。 3.风格色彩分类法 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的风格色彩、音乐与民俗的关系等问题。按题材内容分类有助于认识、研究民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问题。此外,还有根据历史发展时期分类,或出于某一专题研究的需要而进行的特殊分类。 二、常见题材类型 汉族民歌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 1.劳动号子又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 2.山歌分为放牧山歌、田秧山歌、一般山歌[信天游、花儿、山曲、爬山调、神歌。

欣赏课《汉族民歌》教案设计

欣赏课《汉族民歌》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江都市丁沟中学徐静 【教学内容】《音乐鉴赏》 【教学模块】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 【教材版本】湖南文艺出版社(必修)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设计时段】一课时 【设计思想】根据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对汉族民歌的视听欣赏和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我国悠久的音乐 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歌,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祖 国对家乡情感。 2、通过欣赏、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了解 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形成原因及发展。了解中国民歌具有鲜 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区风格。 教学重点: 听赏不同地域的民歌,比较他们的异同。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2、用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汉族南北民歌风格特点的形成原因。 教学思路: 本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对欣赏课的理解比较精疏,对教师的依赖特别强,对此,引导启发学生从熟悉的音乐作品,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再由老师的讲解、分析,比较等方法,结合听、看等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对音乐作品的鉴赏的能力,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方法 1、用“小舞台”——〈赛歌会〉、〈露一手〉的形式唤醒学生原有的民歌 知识信息,激发学习兴趣。 2、用欣赏与对比分析的方法,运用视听、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讨论 法、感性到理性、音乐律动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汉族南北民 歌的风格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教学内容: 1、江苏民歌《茉莉花》 2、河北民歌《茉莉花》 3、陕北民歌《赶牲灵》 4、江浙民歌《采茶舞曲》 5、江都民歌《拔根芦柴花》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课前音乐,播放《春江花都》mtv,(大屏幕展示) 〔设计意图〕 营造课堂气氛,家乡的一草一木,勤劳勇敢的人民,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新课导入 师:这段音乐具有怎样的风格特点?它描绘了什么地方的风土人情? 生:优美、清新。我们的家乡扬州江都。 师:我们的家乡人美、水美、风光秀丽,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千百年来,人民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耕作、生息,其悠悠水韵,韵出了灿烂的文化, 也韵出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 ▲〈〈民歌赛歌会〉〉的表演形式,师生共同演唱一组扬州民歌。(唱民歌的前两句)《杨柳青》《拔根芦柴花》、《茉莉花》、《杨柳青》、《撒趟撩在外》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民歌着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师的参与,可增进师生情感交流,起到引导示范作用。 师:这些歌曲真是非常好听,因为民歌能表情达意, 它能反映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不同的地理环境、性格语言、文化风俗,就会形成不同风 格特点的民歌。(展示中国地图)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各地不同的地 形地貌、风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绚丽多姿,丰富多彩; 汉族的人口最多,分布地区极为广阔,通过他们的音乐我们可以感受他 们的生活,他们的风俗,他们的文化。今天,老师就领着同学们随着汉 族民歌的旋律,遨游丰富多彩的汉族民歌的海洋。 ●探索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一] 听赏江苏、河北民歌《茉莉花》 师:在西方有一位著名的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曾在他的歌剧作品《图兰朵》中,应用了中国民歌的曲调,为他的歌剧增添了东方的音乐 色彩。它以独特的魅力,深深感染了中国和世界,堪称是音乐的精品、 同学能说出是哪一个地区的民歌? 生:我们家乡的民歌,江苏民歌《茉莉花》 ▲学生随琴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配以江南水乡的画面:思考音乐有怎样的音乐特点?(展示中国地图)

高一音乐 中国汉族民歌教案

中国汉族民歌 教学内容: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 教学目标: 1.认真听赏本课的民歌,感受不同体裁、不同地域、不同风格汉族民歌的不同特点。 2.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积极参加讨论,归纳和总结号子、山歌、小调这三种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探究汉族民歌色彩区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与色彩区。 教学难点:区分汉族民歌体裁以及不同色彩区民歌的风格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黑板,多媒体,音像资料等。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启发诱导法、比较法、归纳总结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理念: 我国民族音乐丰富多彩,汉族民歌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让学生了解、喜爱汉族民歌,是每个音乐教师应该担负的责任。 要改变现在学生只关注流行歌曲的现状,需要教师动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感受、体验汉族民歌的魅力。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教师的范唱,结合制作精美的课件,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设计多种新颖的体验活动,使他们逐步感受汉族民歌的美。在愉悦——乐趣——兴趣——情感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得到对民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满足和愉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0分钟)教学导入 体验 比较 体验 同学们,古希腊哲学家曾说过: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世界各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自 己多姿多彩的音乐,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 哪一个民族人口分布最多?而且分布地区也极为 广阔?(汉族)由于居住地域、文化传统、风俗习 惯等各方面的差异,产生了许多不同风格的汉族 民歌。今天我们就来走近汉族民歌。 一、了解什么是民歌 1.请欣赏音乐片段,判断哪几首是属于民歌。 2.欣赏《大地飞歌》《绣荷包》童谣《天黑黑》 《天黑黑》《绣荷包》―――民歌 《大地飞歌》―――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 3.小结:民歌是民间口头流传的歌曲,它是劳动 人民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幻灯 片〉 二.汉族民歌的分类 (一)按题材内容分类 (二)按体裁分类 1.汉族民歌从体裁形式上可分为劳动号子、山 歌、小调〈幻灯片〉 2.欣赏三首歌曲片段,《小河淌水》《无锡景》 《澧水船夫号子》,判断属于哪种体裁 3.总结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幻灯〉 学生欣赏 讨论作答 听赏、体验 讨论、交流 感受民歌与 具有民族风 格的歌曲的 不同,让学生 在感性认识 的基础上展 开理性思考, 体现自主意 识 培养学生对 艺术的理解 能力,发挥其 (15分钟) 比较 与 探究三、探究汉族民歌的色彩区 1.对比欣赏 欣赏教师演唱的《马桑树儿搭灯台》和电视剧《血 色浪漫》中信天游视频片段 2.问:同一种体裁的民歌风格为什么会不一样? 3.探究汉族民歌色彩区形成的原因 与地理环境、语言环境、早期文化、社会背景、 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等等相关 4.汉族民歌色彩区的划分〈幻灯片〉 西北色彩区 东北色彩区 西南色彩区 江浙色彩区 湘色彩区 客家民歌特区 探究各色彩区的地理、文化、经济与当地民歌的 联系〈幻灯片〉 听赏、体验 学生思考 作答,教师 补充 分组讨论、 交流并归 纳 艺术想像力, 感受山歌歌 词直白朴素、 感情真挚的 美 提升学生理 性思考的能 力 师生互动 理性思考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汉族民歌

汉族民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感受不同体裁、不同地域汉族民歌的不同特点,能简述中国民歌的发展概况。 2、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能通过讨论,归纳总结号子、山歌、小调这三种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3、表演《过滩号子》,体验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二、教学重点: 对号子、山歌、小调这三种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的辨别。 三、教学难点: 表演《过滩号子》师生合作环节的引导、把握和组织。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我国汉族民歌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瑰丽的珍宝。她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远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诗经》;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唐宋的“曲子词”;元代的“散曲”、“小令”;明清以来的“歌谣”、“小曲”等,他们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放射着永远不灭的光芒。 民歌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反映社会矛盾和政治斗争的;反映生产劳动的;反映爱情、婚姻的,如《小河淌水》;反映日常生活的;逗趣、启智的;歌唱历史传说故事、景物古迹的等。 (师):由于各地区不同的具体生活方式及编唱条件和思想内容的表现要求,使各类民歌具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和音乐性格特征,从而形成了各类民歌的体裁,民歌从体裁形式上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 (二)、欣赏号子音乐: (多媒体播放音乐并展示画面) (要求听赏、体验,讨论交流,归纳号子的音乐特点) 1、《黄河船工号子》 (1)音乐特点:音调粗犷急促,节奏紧张有力,短小精悍的北方“吆号子”。 (2)音乐主题:生动地展现了黄河船工们拼着性命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2、《澧水船夫号子》 (1)音乐特点:曲调复杂多变、富有气势,悠扬 (2)音乐主题:生动地反映了澧水船夫们紧张激烈的劳动生活和乐观自豪、坚毅勇敢的性格。 3、《黄河船夫曲》[补充欣赏] 4、《靖江打麦号子》[补充欣赏] 5、归纳: (多媒体展示) [号子]: (1)概念:是人们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造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

高中音乐鉴赏 汉族民歌

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 作者:XYY01891 所属学段:音乐所属学科:高中一年 级教案版本:国家统编教程上传时间:2011-12-29 21:28:50 《汉族民歌》 教学目标 l、能认真听赏所选教学内容,感受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2、能与老师和同学合作演唱《过滩号子》,体验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3、在欣赏体验的基础上,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进行探讨,与同学一起共同归纳、总结。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进行探讨 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我们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可谓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这绚烂多彩的文化百花园中,有一支特别鲜艳的花朵,那就是我们今天将要了解的“汉族民歌”。 2、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二、新课教学: (一)劳动号子 1、播放电影《锦上添花》片段,导出劳动号子的教学内容。 问:这种音乐体裁的名称是什么?在劳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播放《澧水船夫号子》

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 湖南有湘、资、沅、澧四大江河,澧水位于西北部。这首号子生动的表现了船夫们从风平浪静的航行到遇风暴、过险滩,最后战胜艰险、继续平水航行的完整劳动过程,反映了船夫们紧张激烈的劳动生活和乐观自豪、坚毅勇敢的性格。 劳动号子是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一般具有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号子的律动感很强,节奏比较固定,与劳动的节奏紧密配合,既适合于边唱边劳动,又可以鼓舞劳动热情。号子的音调粗犷有力,多采用领唱与齐唱,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3、师生合作表演《过滩号子》,亲身体验号子的风格特点。 (二)山歌 1、播放《刘三姐》片段,看看“对山歌”的热闹场面和歌手即兴对答的机智表现,导出山歌的教学内容。 山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牧场劳动、休息时即兴演唱的歌曲,是劳动人民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抒情小曲。山歌的延长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合唱等。我国的山歌非常丰富,各地山歌的名称也各不相同,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的“花儿”、四川的“晨曲”等。 2、比较听赏《赶牲灵》《小河淌水》 提问:你能听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吗?旋律各有什么特点? 《赶牲灵》陕北(陕北、山西河套)高亢风趣 《小河淌水》云南清新优美 《赶牲灵》:把少女盼望赶牲灵的情人归来的心理活动描述得惟妙惟肖 《小河淌水》:描绘了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悠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四周一片宁静,只有山下的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聪慧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 教师小结: 山歌的旋律高亢、悠扬、爽朗、质朴,节奏比较自由。有时为了使歌声传得更远,感情抒发得更充分,常常在歌曲开始时加一个吆喝性的喊

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及特点

第二节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及特点一、中国民歌的分类 民歌的分类一直是民歌研究工作中的重点课题,不同的分类方法表明了不同的研究角度。除了音乐学外,文学、历史、民俗学等其他人文学科也要对民歌进行分类研究。由于目的和方法不同,以及研究阶段的不同,民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常见的有: 按体裁形式分类大致可分为:号子(包括搬运号子、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调(包括谣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3大类。在有些学者的论着中将民歌细分为号子、山歌、牧歌、田秧歌、船歌、童谣、小调、风俗仪式歌等。体裁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民歌的社会功用、以及音乐表现方法、特点等问题。? 按民族和区域的风格色彩分类中国有56个民族,由于各民族历史传统、语言特点、生活风俗等的差异,致使各民族民歌的风格色彩相距甚远。一些人数较多、居住地域较广的民族,如汉、蒙古、藏、壮、维吾尔等族,还可根据其不同地区民歌的音乐特色划分为若干色彩区。如汉族民歌大致可分为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闽粤台、湘鄂、江淮8个色彩区,其中前3个地区属北方片,第4至第6属南方片,第7、第8属南北过渡地区。也有将南方片及过渡区分为云桂黔、川湘鄂、江浙、闽粤台等4个地区。分法不一,各有各的依据。 风格色彩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的风格色彩、音乐与民俗的关系等问题。按题材内容分类有助于认识、研究民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问题。此外,还有根据历史发展时期分类,或出于某一专题研究的需要而进行的特殊分类。 1、劳动号子 民歌的一个品种,是伴随着重体力劳动而歌唱的一种常带有呼号的歌曲。能够起着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劳动热情、解除疲劳的作用。多种多样的生产劳动,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劳动号子,如插秧、车水、打场、打夯、打硪、装卸、挑担、摇撸、拉纤、捕鱼、伐木等。每一种劳动号子的音乐都和这种劳动动作的特点紧密联系,因而产生不同的曲调、节奏、曲式结构和歌唱形式,一般为一唱众和,也有独唱和齐唱的,唱词多即兴创作。 多种多样的劳动内容和方式,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劳动号子。 《哈腰挂号子》它流行于黑龙江林区。是东北林区抬木号子的一种。歌唱形式为一领众

音乐鉴赏 汉族民歌

《汉族民歌》 教学目标 l、能认真听赏所选教学内容,感受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2、能与老师和同学合作演唱《过滩号子》,体验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3、在欣赏体验的基础上,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进行探讨,与同学一起共同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我们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可谓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这绚烂多彩的文化百花园中,有一支特别鲜艳的花朵,那就是我们今天将要了解的“汉族民歌”。 2、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二、新课教学: (一)劳动号子 1、播放电影《锦上添花》片段,导出劳动号子的教学内容。 问:这种音乐体裁的名称是什么?在劳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播放《澧水船夫号子》 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 湖南有湘、资、沅、澧四大江河,澧水位于西北部。这首号子生动的表现了船夫们从风平浪静的航行到遇风暴、过险滩,最后战胜艰险、继续平水航行的完整劳动过程,反映了船夫们紧张激烈的劳动生活和乐观自豪、坚毅勇敢的性格。 劳动号子是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一般具有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号子的律动感很强,节奏比较固定,与劳动的节奏紧密配合,既适合于边唱边劳动,又可以鼓舞劳动热情。号子的音调粗犷有力,多采用领唱与齐唱,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3、师生合作表演《过滩号子》,亲身体验号子的风格特点。 (二)山歌 1、播放《刘三姐》片段,看看“对山歌”的热闹场面和歌手即兴对答的机智表现,导出山歌的教学内容。 山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牧场劳动、休息时即兴演唱的歌曲,是劳动人民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抒情小曲。山歌的延长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合唱等。我国的山歌非常丰富,各地山歌的名称也各不相同,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的“花儿”、四川的“晨曲”等。 2、比较听赏《赶牲灵》《小河淌水》 提问:你能听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吗?旋律各有什么特点? 《赶牲灵》陕北(陕北、山西河套)高亢风趣 《小河淌水》云南清新优美 《赶牲灵》:把少女盼望赶牲灵的情人归来的心理活动描述得惟妙惟肖 《小河淌水》:描绘了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悠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四周一片宁静,只有山下的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聪慧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

汉族民歌教案

中国汉族民歌 高台职中:蔺耀辉 教学内容: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 教学目标: 1.认真听赏本课的民歌,感受不同体裁、不同风格汉族民歌的不同特点。 2.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积极参加讨论,归纳和总结号子、山歌、小调这三种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 教学难点:不同体裁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音像资料等。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启发诱导法、归纳总结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理念: 我国民族音乐丰富多彩,汉族民歌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让学生了解、喜爱汉族民歌,是每个音乐教师应该担负的责任。 要改变现在学生只关注流行歌曲的现状,需要教师动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感受、体验汉族民歌的魅力。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教师的范唱,结合制作精美的课件,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设计多种新颖的体验活动,使他们逐步感受汉族民歌的美。在愉悦——乐趣——兴趣——情感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得到对民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满足和愉悦。 教学过程: 一、了解什么是民歌? 1、请听赏音乐片段,判断那几首属于民歌?

2、欣赏《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滚滚长江东逝水》、《茉莉花》、《牧 笛》,进行连线。 3、民歌的归纳: 民歌是民间口头流传的歌曲,它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是相对于专业创作而言的歌曲。 二、中国民歌的分类:号子、山歌、小调 1、号子(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 欣赏:《澧水船夫号子》 属于船渔号子,生动的反映了船夫们船夫们紧张激烈的劳动生活和乐观自豪、坚毅勇敢的性格。 总结号子的定义和特点: 劳动歌的一种。又称吆号子。它由体力劳动直接激发出来,伴随劳动的动作歌唱,节奏感很强,具有协调劳动动作,鼓舞和调剂情绪的作用。 音乐特点: 律动感强、节奏比较固定,与劳动的节奏紧密配合,既适合于边唱边劳动,又可以鼓舞劳动热情,音调粗犷有力,多半采取领唱与齐唱,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 2、山歌:(高腔山歌、平腔山歌、矮腔山歌) 欣赏《赶牲灵》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风味的陕北民歌,是陕北信天游的典型传统曲调,流传于陕北,山西河套等广大地区,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全曲又上下两个乐句组成,旋律高亢而细腻,质朴而风趣,语言生动,极富生活气息。他把少女盼望赶牲灵的情人早日归来的心理,描述的惟妙惟肖。 欣赏《小河淌水》 这是一首云南民歌。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全曲速度稍慢,从容舒展、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旋律,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周围一片宁静,只有山下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 总结山歌的定义的特点: 山歌的一种,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野和牧场劳动时自娱自乐、即兴演唱的歌曲。 音乐特点: 旋律爽朗,质朴悠扬,节奏比较自由。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合唱等。 3、小调 欣赏《无锡景》 在江西无锡的一个茶亭里,游客们面对万顷碧波,休息品茶,一位少女在二胡的伴奏下,唱着《无锡景》,优美的歌声为游客们助长了兴趣,也为迷人的太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中国民歌的分布

中国民歌的分布 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民歌的不同风格色彩,中国民歌大体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风格色彩区。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2.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 3. 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 5.东北受萨满教影晌的狩猎文化民歌区;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 7.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 至于每个民歌区的民歌分类。由于民族不同,各自有其传统的分法,不可能划一,只能存异。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主要处于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以蒙古族民歌为代表。蒙古族历来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民歌可分“长调”、“短调”两大类,“长调”民歌主要流行于东部牧区以及阴山以北地区,特点是字少腔长,富有装饰性,音调嘹亮悠扬,节奏自由,反映出辽阔草原的气势与牧民的宽广胸怀。牧歌、思乡曲、赞歌等大多属于长调。闻名的曲目有《辽阔的草原》、《牧歌》等。“短调”主要流行在西部、南部半农半牧区,其特点是结构短小,节奏规整,不少叙事歌、情歌、婚礼歌都属于“短调”。著名的短调民歌有《森吉德马》、《小黄马》等。草原文化民歌的共性是表现出草原牧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情感与性格。此外,在西蒙还有一种“蒙汉调”(蛮汉调),它是蒙、汉两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流的产物。流行于河套一带的“爬山调”也是蒙、汉民族共同喜爱的歌种。2.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地处新疆,以维吾尔、哈萨克民歌为代表,它受过来自中亚伊斯兰传统文化的影响,与阿拉伯音乐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歌舞艺术以“十二木卡姆”闻名于世。民歌有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四大类。维吾尔民歌在音调方面包括了中国音乐、阿拉伯、欧洲三种音乐体系,它是中国民歌音调多元化来源最突出的一种。有不少民歌是与舞蹈相结合的,具有活泼、风趣的格调。闻名中外的民歌有《阿拉本罕》、《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送我一朵玫瑰花》等。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在北疆,从事牧业。民歌可分为三大类:(l)词曲固定的民歌(包括牧歌、狩猎歌、情歌、宗教歌等);(2)即兴填词的民歌(包括山歌、渔歌、谜语歌等);(3)习俗歌(包括婚礼歌、哭嫁歌、送嫁歌等)。其中以情歌数量最多,大都表现情人离别的痛苦和祝福。哈萨克民歌中有中国音乐和欧洲音乐两种体系。中国音乐体系以宫、羽调式最多。闻名全国的有《玛依拉》、《等我到天明》等。 3.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的部分藏族聚居地区。民歌包括山歌(牧歌)、劳动歌、爱情歌、凤俗歌、颂经调五大类。民歌演唱活动大都与佛教节日有关,民歌中不少是与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如“囊玛”、“堆谢”、“果谢”、“锅庄”等歌舞品种。音乐属于中国音乐体系,民歌一般特点为热情、开朗、诚挚、动人,

汉族民歌说课稿

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中国汉族民歌》,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本课安排一课时。 说教材:《汉族民歌》是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三单元的第二节,本节以感受和鉴赏为主,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这正是新课标对这一章节的学习要求。依据新课标,我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一了解汉族民歌的概念,体裁分类。 二欣赏音乐作品,同学分组讨论,演唱,表演来探究各种体裁的音乐特点。 三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正确的引导学生多听赏中民族音乐,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汉族民歌概念,体裁分类。 教学难点:掌握民歌的三种体裁及其音乐特点。 说教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取讲授法,情境设置法,点拨法,合作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 说学法:根据高中生理解力鉴赏力比较高的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引导学生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课前学生预习好本课所涉及的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欣赏阿宝的一首民歌《想亲亲》随之进入我们的课程。 2.汉族民歌概念:让学生分组思考讨论民歌的概念及音乐特点?民歌体裁分类?之后我进行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首先播放课件,根据课件老师讲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民歌特点,听赏《赶牲灵》《小河淌水》等片段。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山歌的音乐风格特点,进行举例体验,让同学们分享山歌的好歌好词,我归纳总结。 然后听我唱一句歌调,引出号子,听赏川江流域的《平水号子》《石工号子》等,让学生讨论号子的作用、音乐特点和演唱方式。期间带领学生模仿拔河比赛的场景,派一位男生代表领,其他同学合表演拔河加油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然后听赏江苏、河北小调《茉莉花》江苏《无锡景》,播放MV《龙船调》音乐片段。学生思考小调的音乐特点?最后组织学生男女对唱表演湖北民歌《龙船调》进一步体会民歌的艺术魅力。(在这个环节中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展现自己,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也充分体现了教学目标中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 三种体裁介绍完后学生讨论,我适当点拨,归纳总结并板书。 4. 民歌演唱会

《汉族民歌》教学设计

《汉族民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音乐鉴赏 【教学模块】汉族民间音乐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课时安排】一课时 1.学生通过对汉族民歌的视听欣赏、演唱和对比分析掌握不同体裁民歌山歌、号子、小调的特点。 2.通过欣赏、演唱、比较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了解汉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形成及发展了解中国民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区风格。 3. 教学重点 用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不同题材民歌的特点。 多媒体课件展示台钢琴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直接导入: 我 .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汉族民歌。 问:什么是民歌呢?它可以分为哪几类? 二、新课教学。 1、了解民歌的历史及分类 2、观看多媒体,提问图片上表现了什么样的场面?音乐有什么特点? 喊口号合唱 A劳动号子

1、教师简单介绍 2、设疑:湖南有哪四大江河? 湘资沅澧 3、一起来欣赏我们湖南的劳动号子《澧水船夫号子》 听音乐感受,音乐速度的变化?演唱特点? 4、体验合作《过滩号子》 师生合作后学生合作 5、师生小结号子的特点。 B山歌。 1影视片段《刘三姐》,回答问题 音乐是什么体裁的?演唱采用了哪些演唱形式? 山歌独唱对唱 2 什么是山歌?简易回答,并了解山歌的特点 3 赏析陕北民歌《赶牲灵》 这首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旋律起伏有什么特点?音域如何? 独唱,高亢 42 情感。 5 山调”、青海的“花儿”、四川的“晨曲”等。 6 师生讨论分析2首歌曲的不同特点。 《赶牲灵》高亢风趣 《小河淌水》云南清新优美 ? 地理环境是形成民歌南北民歌不同风格的重要因素。 地方方言是形成南北民歌不同风格的主要因素。 生活方式、个性特点、地方风俗等也是形成南北民歌不同风格的因素。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 绪言 民歌是民族音乐的基础: 1.在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上,传统音乐的五大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丰富的。 2.其中民歌是最早形成,在其他传统音乐体裁的形成和发展上,起着积极作用,许多歌舞、曲艺、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的品种是直接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 一、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 民族音乐: 从广义来讲,一个民族在自身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全部音乐就是该民族的民族音乐。在中国应包含自古至今的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等传统音乐;以及“西乐东渐”以后发展起来的近现代专业音乐音乐家创作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音乐和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通俗音乐。 从狭义来讲,民族音乐则专指传统音乐。 民间音乐: 是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存见的一部分既古老又现代的音乐文化类型,是创造于人民大众又供人民大众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口传心承方式来共同操纵、共同享用、共同演绎和共同传承的一种非专业的社会音乐文化产品。

三、民间音乐的文化特征 (一)、口头性、集体性和变异性 1.口头性是指人民在劳动、生活中情之所至即兴讴歌,见啥想啥就唱啥奏啥;唱词是口头文学,音乐是口头,都不是用笔头书写成的。简言之,是口头创作。 2.集体性是指集体创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人口头创作出“原型”后,在传播过程中(共时或历时)经他人改造(即再创造)逐步定型,成为集体创作的成果。一种是在原创时不有二人以上参与,一人一句凑合而成,在集体劳动、集体生活中,二人对唱或集体歌唱的民歌,数人接唱的山歌中,这种情况较为普遍。 3.变异性是民间音乐在传播过程中(被再创作时)原型发生了变异,有时是局部变异,有时因变异较大,而由母体(原型)产生了子体。 因此在民间音乐中,同一首民歌或乐曲在不同演唱(奏)者的唱、奏中都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形成一曲多变,或许多曲调大同小异、小同大异的状况,这是民间音乐创作中变异性的体现。 (二)传承性和演变性 传承性是传统与继承的特征,民间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现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特色的音乐观念、音乐形成、表现手法等,通过口传心授在世代相传中作历时性传递。 这些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特色的因素就是传统。后代继承前代的传统,据此继续向前发展,就是继承性。

高中音乐_汉族民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汉族民歌的视听欣赏和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歌,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祖国对家乡的情感。 二、通过欣赏、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了解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和分类。 三、能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堂交流,讨论归纳三种民歌的音乐特点并能通过这些特点判断各个不同作品体裁。 教学内容 运用比较、分析、教师范唱等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设计多种新颖的体验活动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得到对民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 教学重点 1. 听赏不同地域的民歌,比较异同 2. 了解掌握汉族民歌不同体裁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 各种不同民歌体裁的分类,能利用特点分辨各体裁。 学生活动 1、体验节奏和情感,熟悉号子特点。 2、听赏江苏民歌和中国民歌《茉莉花》,尝试同时演唱两种曲调不同的《茉莉花》。 3、探讨、研究三种民歌体裁的具体特点。 4、反馈练习,听赏不同民歌片段,分辨民歌体裁 课后作业 分析小调体裁歌曲《小拜年》(辽宁民歌)与《铜钱歌》(湖南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从地理、文化、经济等方面来探究这两个地区音乐风格不同的原因。 学情分析 一、对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 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

音乐的主要动力。都是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轻素质、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基本以课本为主。 二、学生的认知特征: 当下普通高中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不同于专业的音乐学习者,他们对于音乐文化大部分都是陌生的,只是平时自己听听歌曲或在文艺会、电视上听听音乐。所以,在音乐鉴赏课上,多让学生用心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内在魅力,让学生自己多讨论问题,讲出自己的理解,老师再加以讲解,这样也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学生的知识基础: (1)没有专业的音乐知识。 (2)没有进行过准确的发音练习。 (3)更不会对音乐有着专业性的理解和认识。 所以在给他们上课时,不能太过于要求音乐知识的学习,这样会使学生们感到枯燥乏味。课堂上,我会着重以聆听为主,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再与书本知识相结合,从而有效地传授知识。 四、对应和措施: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触感敏锐,不喜欢墨守成规,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依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上,旨在营造合理的学习情景,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视、听、唱、动等多种体验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感受汉族民歌的魅力,学习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 效果分析 1、通过本科的学习,学生大都能掌握和理解民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演唱形 式。 2、通过观课老师的反馈,在教学设计和环节上准备不够充分,没能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体作用。 3、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依据学到的知识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4、课堂上没体现出学生合作探究。 教材分析 音乐鉴赏—汉族民歌

音乐人音二年级下册(2014年新编)著名的汉族民歌

民歌分区 东北平原民歌 包括山东、河北、河南东北部、苏北北部等黄河下游地带,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区,基本上是一个沿海平原地带。使用东部北方方言。这里民歌以小调为主,其次是秧歌、号子,山歌极少。代表性民歌有《小白菜》、《画扇面》、《沂蒙山小调》、《小看戏》等等。 西北高原民歌 包括山西、陕西中部与北部、河南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以及甘、青、宁汉族聚居地区。东面以太行山为界与东北部民歌区分开,南北各为阴山以南,秦岭以北。使用西北方言。民歌以山歌最为突出.包括有“信天游”、“山曲”、“爬山调”以及“花儿”。其次为秧歌、小调。全国闻名的曲目有《走西口》、《赶牲灵》、《兰花花》、《推炒面》、《五哥放羊》、《刨洋芋》、《绣金匾》等。 江淮民歌 包括淮河流域的苏中、苏北、安徽大部、西面以大别山与江汉民歌区为界。使用江淮方言。民歌以田歌、小调突出、山歌次之。闻名的曲目有《茉莉花》、《杨柳青》、《凤阳花鼓》、《彼根芦柴花》等。 江浙平原民歌 包括江苏南部、上海、以及浙江大部,乃古代的吴、越之地。使用方言为吴语。民歌以小调为主,闻名的曲目有《紫竹调》、《无锡景》、《茉莉花》、《哭七七》、《对鸟》等。 闽台民歌 包括福建大部、台湾大部以及广东潮汕地区。福建与台湾自古以来就有文化的渊源关系,台湾当地汉族一直使用闽南语,此外,两地还有一些共同的地方戏曲、说唱音乐等。民歌以山歌、耘田诗、小调突出,闻名的曲目有《采茶扑蝶》、《茶童歌》、《天乌乌》等。 粤地民歌

包括珠江流域的广东大部,广西东南部,以及海南部分地区,北面以南岭为界与赣民歌区相邻。使用粤方言。过去广大渔民为该区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民歌以渔歌——咸水歌最为突出。闻名的曲目有《落水天》、《春牛调》、《哩哩美》等。 江汉平原民歌 包括湖北、河南西南部以及湖南北部的部分地区,为古代楚文化的中心地带。使用西南方言。民歌以田歌最突出,其次是灯歌、小调、风俗歌、山歌。闻名的曲目有《黄四姐》、《洪湖渔歌》等。 湘楚民歌 包括湖南以及广西东北角上的几个县。民尚楚风,地袭楚俗,它与江汉民歌区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不过使用的方言不同,本区通用湘语方言。民歌最有代表性的是山歌、田歌。闻名曲目有《乡里妹子进城来》、《一塘荷花一塘莲》、《上四川》等。 赣地民歌 以江西中、北、东部为基本范围,使用赣语方言。具有长江流域东西部文化交流的过渡地带性质,民歌交融性强。以茶歌最有特色,其次为小调、灯歌。田歌中“打鼓歌”也很突出。闻名的曲目有《杜鹃花开》、《摘茶籽》、《送郎当红军》等。 西南高原民歌 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陕南以及广西西北部分地区。北以秦岭为界,通用西南方言。代表性民歌是山歌,其次是灯歌。此外川江船夫号子也很有特色。闻名的曲目有《赶马调》、《槐花几时开》、《我住贵州贵阳府》、《郎在对门唱山歌》等。 客家民歌 客家人分布较广,全国有八千余万人口,主要包括广东东北部、福建西南部以及江西东南部三省交界地带。这里客家人比较集中,客家系古代因战乱由北方中原一带来的移民,保留有古老遗风,使用客家方言。民歌主要为山歌,闻名的曲目有《灯红歌》、《风吹竹叶》等。

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及特点

第二节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及特点 一、中国民歌的分类 民歌的分类一直是民歌研究工作中的重点课题,不同的分类方法表明了不同的研究角度。除了音乐学外,文学、历史、民俗学等其他人文学科也要对民歌进行分类研究。由于目的和方法不同,以及研究阶段的不同,民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常见的有: 按体裁形式分类大致可分为:号子(包括搬运号子、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调(包括谣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3大类。在有些学者的论着中将民歌细分为号子、山歌、牧歌、田秧歌、船歌、童谣、小调、风俗仪式歌等。体裁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民歌的社会功用、以及音乐表现方法、特点等问题。? 按民族和区域的风格色彩分类中国有56个民族,由于各民族历史传统、语言特点、生活风俗等的差异,致使各民族民歌的风格色彩相距甚远。一些人数较多、居住地域较广的民族,如汉、蒙古、藏、壮、维吾尔等族,还可根据其不同地区民歌的音乐特色划分为若干色彩区。如汉族民歌大致可分为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闽粤台、湘鄂、江淮8个色彩区,其中前3个地区属北方片,第4至第6属南方片,第7、第8属南北过渡地区。也有将南方片及过渡区分为云桂黔、川湘鄂、江浙、闽粤台等4个地区。分法不一,各有各的依据。 风格色彩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的风格色彩、音乐与民俗的关系等问题。按题材内容分类有助于认识、研究民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问题。此外,还有根据历史发展时期分类,或出于某一专题研究的需要而进行的特殊分类。 1、劳动号子

民歌的一个品种,是伴随着重体力劳动而歌唱的一种常带有呼号的歌曲。能够起着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劳动热情、解除疲劳的作用。多种多样的生产劳动,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劳动号子,如插秧、车水、打场、打夯、打硪、装卸、挑担、摇撸、拉纤、捕鱼、伐木等。每一种劳动号子的音乐都和这种劳动动作的特点紧密联系,因而产生不同的曲调、节奏、曲式结构和歌唱形式,一般为一唱众和,也有独唱和齐唱的,唱词多即兴创作。 多种多样的劳动内容和方式,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劳动号子。 《哈腰挂号子》它流行于黑龙江林区。是东北林区抬木号子的一种。歌唱形式为一领众和,当领唱者唱出”哈腰挂呀“时,大家一起弯腰把钩挂在被抬的木头上;当挺起腰来开始起步时,左侧四人迈右腿,右侧四人迈左腿,形成相对的脚步,边左边唱,随着歌声的节拍向前迈进。 哈腰挂号子—林业号子 领:哈腰挂, 众:嘿, 领: 蹲腿儿哈腰, 众:嘿, 领:挂钩就挂好, 众: 嘿, 领:挺起个腰来 , 众: 哟, 领:不要个晃荡, 众:嘿, 领:老哥儿八个, 众:嘿, 领:抬着个木头, 众:嘿, 领:上了个跳板, 众:嘿, 领:前边个拉着, 众:嘿, 领:后边个催着, 众:嘿,

高中音乐_《汉族民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汉族民歌》教案 一、教学理念 “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是普通高中课程《音乐鉴赏》的一项重要内容。本课通过对《黄河船工号子》、《赶牲灵》、《无锡景》等几首汉族民歌的听赏,引领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让学生主动探究汉族民歌的体裁形式、风格特点、表现手段等方面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今后学习音乐、享受音乐、推广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奠定良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体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l.能认真听赏所选教学内容,感受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2.能与老师和同学合作演唱《对山歌》片断,体验山歌的风格特点和参与课堂互动的感受和气氛。 3.在欣赏体验的基础上,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进行探讨,与同学一起共同归纳、总结。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师生合作演唱《对山歌》这一环节的引导、把握和组织。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2009年,在山东省召开的第11届全运会上,当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宣布运动会开幕后,随着热烈的掌声和绚烂的烟花,一起飘扬在运动场上空的还有一段十分优美的旋律,其中包含着一首民歌的主旋律,是哪首歌的呢?下面:我来回放一下当时的视频片段,请同学们认真听,听完后我要提问。 2/4 2 5 | 32 3 | 53 21 | 2 —| 2 5 | 32 3 | 56 56 .| 1 —| 12 3 | 23 5 | 65 3 1 | 2 —| 32 16.| 1·12 | 3 2 | 6 5 | 5 —| 5 —‖ 师:这段音乐中有哪首歌曲的主旋律呢?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生:是我们山东的《沂蒙山小调》 师:同学们说的没错,这是我们山东的民歌《沂蒙山小调》,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唱一下《沂蒙山小调》的第一段好吗?(师生同唱《沂蒙山小调》第一段) 师:在山东承办的这样一次盛会上,这一段音乐的出现进一步彰显了我们山东的文化精神,成为我们山东形象的另一种体现。由此可见,一些独具地方色彩的音乐,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形象大使”。一提到《沂蒙山小调》,人们会想到山东;一响起《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人们就会想到中国,正所谓“只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