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囊性病变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22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MedicalRadiology2011Jan 鸦34穴1雪押65-69图文讲座作者单位: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DOI :10.3784/j.issn.1674-1897.2011.01.J0101【摘要】MRI 对于盆腔良性病变的诊断及盆腔内良、恶性肿物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介绍了正常卵巢的MRI 解剖、各种卵巢囊肿与非肿瘤性卵巢囊性病变的MRI 表现,提出了卵巢囊肿的MRI 诊断和进一步诊疗原则。
【关键词】卵巢囊肿;囊性病变;卵巢;磁共振成像;诊断卵巢囊肿与非肿瘤性囊性病变的MRI 表现MR imaging of ovarian cysts and nonneoplastic cystic lesions靳二虎马大庆妇科超声是发现和诊断附件肿块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而据此在全球范围内的统计显示绝大多数的附件肿块是良性的[1]。
近年来,随着MRI 检查越来越多地用于女性盆腔疾病的诊断,MRI 优越的软组织分辨力的特性愈加明显,其可以显示组织固有的T 1和T 2信号强度,能够提供超声和CT 检查不易提供的组织特征(tissue characteristics )信息,如脂肪、血液、纤维组织和平滑肌成分等。
在诊断卵巢囊肿、囊性畸胎瘤、纤维瘤等良性病变,以及鉴别盆腔内其他的良、恶性肿物时,其诊断准确性超过了B 超和CT 检查,并成为检查这些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2-6]。
由于女性盆腔脏器在MRI 解剖和生理变化方面具有明显特征,了解这些变化对解释MRI 表现和决定MRI 诊断至关重要。
本文重点讨论功能性与病理性卵巢囊肿,以及一些非肿瘤性卵巢囊性病变的MRI 表现。
1卵巢的MRI 解剖与生理变化1.1卵巢的解剖与生理变化卵巢是产生卵子和激素的器官,呈扁平椭圆形(图1)。
通常位于小骨盆腔上部,子宫两侧,左右各一,但位置分布与形态结构多不对称。
女性附件囊性病变的CT诊断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沈文荣发布时间:2008-01-23一、检查方法和技术在盆腔CT检查中,胃肠道的充分准备和膀胱的良好充盈是必不可少的,有助于盆腔正常结构的显示和准确判断脏器间的关系,避免误诊。
常规于检查前3小时、2小时、1小时分别口服300ml经肾排泄的稀释成1%~1.5%的造影剂。
应用这种方法,盆腔部小肠大部充盈良好,部分排泄较快的病人,结肠和(或)直肠亦可充盈造影剂。
应用同样稀释的造影剂充盈直肠、乙状结肠,能使骶骨前区易于辨认,但不常用。
对女性生殖系统的检查,应常规应用阴道塞,以确定阴道穹隆和子宫颈情况。
如发现盆腔有病变或可疑病变,可行增强扫描以显示盆壁血管、鉴别肿块性质和(或)了解肿块血供。
二、良性病变(一)卵巢囊肿大多数卵巢囊肿无症状。
在CT上卵巢囊肿表现为外形光滑的囊性块影,密度均匀,CT值接近于水;囊壁薄而均匀,边缘光滑;增强后囊内容物不强化、囊壁通常亦不强化。
大多数卵巢囊肿为单个,一般较小(直径小于4cm),但亦可能较大或多个或两侧卵巢同时有囊肿。
CT不能鉴别浆液性囊肿、滤泡性囊肿、或黄体囊肿,但可确诊囊肿急性出血,因为出血时囊内密度增高。
(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征常见于30~40岁的不孕妇女,临床上有痛经史,最常见于卵巢。
CT表现为:1、卵巢部位有圆形或类圆形病变,呈水样密度或稍高于水样密度,可见分层现象,与出血有关。
2、病变可较大,且半数为双侧性。
3、囊壁厚薄可不一致,可光滑或粗糙。
但无结节或肿块。
4、囊肿与周围粘连呈幕状突起,与邻近器官无明确分界。
5、增强后囊内无明显强化,但囊壁可无或稍有强化。
(三)囊性畸胎瘤约占卵巢肿瘤的10%~15%,主要见于育龄妇女,少见于青春期前或更年期。
绝大多数囊性畸胎瘤为良性,其中约0.25%~0.8%发生恶变。
CT表现为:1、肿瘤呈囊状或混合密度软组织肿块影,内含有脂肪,CT值低于-40Hu,有时可见脂液分层,改变体位时其内容物可随重力而改变位置。
MR检查对卵巢囊性病变诊断与辨别诊治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探讨发表时间:2018-04-08T14:14:29.52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期作者:王玥于海生[导读] MR检查能够为卵巢囊性病变诊治与辨别诊治带来比较明显的临床疗效,能够给医护工作者供应研究、诊治病情的参考。
大庆龙南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453摘要:目的:研究MR检查会带给卵巢囊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疗效,并对临床进行指导。
方法:选取于2010年6月到2015年9月在本院治疗通过手术病理检验确诊的58例卵巢囊性病变病人,将他们当作这次研究的目标对象,在58例卵巢囊性病变病人身上开展MR检查。
并把MR检查的成果与手术病理检验成果实施对比,探究MR检查成果的诊断相符率。
结果:检验过58例卵巢囊性病变病人后发现,诊断成果与手术病理检验成果相同的有55例,其诊断相符率是94.83%,组间对比成果没有明显差别,P>0.05。
结论:MR检查能够为卵巢囊性病变诊治与辨别诊治带来比较明显的临床疗效,能够给医护工作者供应研究、诊治病情的参考,有很大的实际价值。
关键词:MR检查;诊断;疗效;卵巢囊性病变在临床妇科中,卵巢囊性病变是发生率较大的病症,一般是出现瘤体病变,也可能是囊性构成瘤样整体性病变的存在于女性卵巢部位的一类临床综合病,因为独特性很少存在于这种病异的临床现象,影像学诊治在病人的临床上比较多见。
本院以研究MR检查带给卵巢囊性病变诊治与辨别诊断的临床疗效为目的,运用MR检查了此种病人,以下为研究结果。
1.58例卵巢囊性病变病人的信息和办法1.158例卵巢囊性病变病人的基本信息选择58例于2010年6月到2015年9月在本院医治得到手术病理检测的诊断的卵巢囊性病变病人当作这回研究的目标对象,在这一批病变的病人里,年龄最高的病人是68岁,年龄最低的病人是26岁,(39.54±1.32)是这些病人的年龄平均值;出现明显临床病症的为45例病人,比如像腹部胀痛、不舒服、腹部异常肿块等,不出现明显临床病症的为13例病人,是通过一般检查查出的。
卵巢囊实性占位性病变的 MRI 诊断李院华;喻思思;康红祥;胡爱生;冯小燕;郭文招;龚良庚【摘要】_卵巢病变种类繁多,MRI 因其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对女性盆腔病变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MRI 上卵巢占位性病变大多呈囊实性表现,鉴别诊断尤其重要,卵巢囊腺瘤或囊腺癌、卵泡膜细胞瘤、成熟性畸胎瘤、巧克力囊肿的 MRI 表现较具特征性,转移瘤并不少见,表现类似于囊腺癌,诊断需谨慎。
少见的上皮源性或性索间质来源的肿瘤MRI 表现有所重叠,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4页(P1021-1024)【关键词】盆腔疾病;卵巢肿瘤;磁共振成像;诊断,鉴别【作者】李院华;喻思思;康红祥;胡爱生;冯小燕;郭文招;龚良庚【作者单位】343900 _江西,遂川县人民医院 CT MRI室;330006_南昌,南昌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343900 _江西,遂川县人民医院 CT MRI室;343900 _江西,遂川县人民医院 CT MRI室;343900 _江西,遂川县人民医院 CT MRI室;343900 _江西,遂川县人民医院 CT MRI室;330006 南昌,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MRI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1;R445.2_卵巢病变种类繁多,组织成分复杂,包括上皮源性、性索间质源性、生殖细胞源性、转移源性等,影像学检查已成为诊断及鉴别诊断卵巢病变的重要手段。
卵巢病变大多呈囊实性,其病理成分各异,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可多方位、多参数及多序列成像,在显示女性盆腔解剖及疾病定性诊断方面已成为较超声和CT更为可靠的检查方法,本文对卵巢一些常见及少见的囊实性占位性病变的MRI表现做一介绍。
卵巢上皮源性肿瘤约占卵巢肿瘤的60%~70%,浆液性和黏液性肿瘤占大多数,病理上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
囊腺瘤为女性盆腔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中青年妇女,以浆液性多见,典型的浆液性囊腺瘤常为单侧,壁薄而规则,单囊多见,多囊者分房多较小,或为单发大囊并周边多发小囊表现,信号接近水样,呈长T1、长T2信号,DWI呈低信号,囊内信号均匀(图1)。
之袁州冬雪创作1、卵巢畸胎瘤:多为良性卵巢肿瘤,可发生于各春秋,都可无症状,若发生改变可有突发下腹痛等急腹症表示,病程较长,查体单侧多见,光滑,活动,囊性,多无腹水,肿瘤标识表记标帜物多不升高.本患者无自觉症状,9个月前B超提示左卵巢畸胎瘤5.3*2.9cm,妇科查体:左附件区可及一直径约5cm大小包块,质韧,鸿沟清,可活动,无压痛,今朝思索此诊断能够性大,待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一步明白诊断.1、卵巢巧克力囊肿: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于年老育龄女性,多有继发痛经停止性加重,B超可见卵巢无回声内见致密光点,血CA125水平分明升高可协助诊断.本例患者无痛经表示,但略增高,B超提示—巧囊能够,该诊断能够性大,待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一步明白此诊断.2、卵巢良性肿瘤:可发生于各春秋,都可无症状,若发生改变可有突发下腹痛等急腹症表示,病程较长,查体单侧多见,光滑,活动,囊性,多无腹水,肿瘤标识表记标帜物多不升高.本患者无自觉症状,,妇科查体:右附件区可及一直径约6*5*5cm大小包块,质韧,鸿沟清,可活动,无压痛,B超提示右卵巢囊肿—巧囊能够,今朝思索此诊断不克不及除外,待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一步明白诊断.3、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既往2次宫腔镜检查,术中均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并经术后病理进一步证实,子宫内膜息肉术后易复发,本次入院B超示:子宫内膜回声欠均,厚12cm,故子宫内膜不均质回声思索为子宫内膜息肉能够性大,待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一步明白诊断.4、盆腔炎性包块:多有腹痛、发热等盆腔炎症病史,查体:盆腔包块鸿沟不清,有压痛,活动差,可有血象升高.该患无盆腔炎病史,妇科查体:—巧囊能够,故该诊断能够性不大,据术中情况进一步除外.4、卵巢恶性肿瘤:根据分歧类型可于各春秋发病,早期无症状,可在妇科查体时发现.主要症状有腹胀、腹部包块及腹水.晚期可表示为消瘦、重度贫血等恶液质表示.查体可及盆腔肿物,多为双侧,实性或囊实性,概况不服,活动差,常伴腹水.可及浅表淋凑趣肿大.B超、肿瘤标识表记标帜物可有提示意义.术后病理明白诊断.本例患者无腹胀等不适主诉,妇科查体:右附件区可及一直径约6*5*5cm 大小包块,质韧,鸿沟清,可活动,无压痛,B超提示右卵巢巧囊,无腹水,本病能够性小,需依据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一步除外此诊断.四、诊疗计划1、完善相关辅助检查.2、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积极术前准备..3、汇报上级医师.1、子宫肌瘤:多发于育龄妇女,多无症状可于查体时发现,可有月经改变,生长较快时可肌瘤玻璃样变性及红色变性,出现下腹坠痛及尿频等压迫症状, B超可见低回声结节.本患者发现子宫肌瘤22个月,有腰部酸痛症状及白带增多.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如孕14周大小,形状不规则,于子宫体前壁突起一结节10*9*8cm,质硬,鸿沟清,概况光滑,无压痛,双侧附件未触及异常.(2010.1.13北大一院)妇科B超“子宫右前壁外突约10cm大小欠均质回声团,血流信较号丰富RI0.44,子宫内膜厚 1.1cm,提示:子宫肌瘤.”此诊断能够性大,该肌瘤生长较快,B超提示血流丰富,肌瘤回声欠均质,有子宫肌瘤玻璃样变性或红色变性能够,待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明白诊断.2、子宫腺肌症:多发于育龄期经产妇,约对折患者可合并子宫肌瘤.多表示为继发痛经伴停止性加重或月颠末多.妇科检查子宫多平均性增大,质较硬,多不超出妊娠3个月大小,B超检查子宫增大,肌层增厚,一般后壁更分明,与周围无分明边界,血CA125水平可升高.本患者无痛经及月颠末多症状,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如孕14周大小,形状不规则,于子宫体前壁突起一结节10*9*8cm,质硬,鸿沟清,概况光滑,无压痛,妇科B超提示:子宫肌瘤,故此诊断能够性不大.需待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一步明白.3、子宫肉瘤:较少见,多发于绝经前后妇女,无特征性临床表示,易早期血行转移,可有异常或不规则阴道出血、经期延长、下腹坠痛等不适,妇科检查比子宫肌瘤质软,可与子宫肌瘤同时存在,B超可测定子宫及肿物血流信号丰富协助诊断.本患者为育龄39岁女性,无不规则阴道出血及白带异常,妇科查体及超声检查支持子宫肌瘤,故子宫肉瘤能够性小;但该患肌瘤生长较快,B超提示血流丰富,肌瘤回声欠均质,不克不及完全除外子宫肉瘤,可待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一步除外.1、异位妊娠:多为输卵管妊娠,患者多有停经史,可有阴道出血及下腹痛, B超宫内无胎囊.本例患者IVF-ET 移植术后30天,阴道流咖啡色液9天,有血HCG分明升高7121mIU/ml,B超提示左附件包块5.0*2.3cm,低回声内可探及妊娠囊3.5*1.5*1.4cm,内探及胎芽0.5cm,见心管搏动,提示左附件区包块—宫外孕活胎,相当于6周2天,宫内未见胎囊,思索此诊断能够大,可待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一步明白此诊断.2、先兆流产:患者多表示为停经后腹痛及阴道出血,查体宫口紧有时可见妊娠组织堵塞,子宫增大,软,尿HCG (+),B超检查宫内可见胎囊,本例患者阴道无组织物排出,无腹痛,宫内未见胎囊,宫外探及低回声包块—提示宫外孕活胎,相当于6周2天,但患者胚胎移植3个,B超子宫内膜厚1.5cm,故不克不及除外宫外孕合并宫内孕先兆流产能够.3、黄体破裂:患者可表示为月经中后期性生活后腹痛,B超可及附件区增大无回声,盆腔积液,血HCG (-),本例患者血HCG 升高为7121mIU/ml,无盆腔积液, B 超宫内未见胎囊,宫外探及低回声包块,提示宫外孕,活胎,故今朝支持证据不充分,思索此诊断可基本除外.1、宫颈上皮内瘤变:可见于各春秋女性,初期可无分明临床症状,查体发现,重者可有阴道不规则出血,以接触性出血较为多见,如同房后出血,可有下腹坠痛,阴道排液等,查体宫颈腐败,TCT具有提示意义,阴道镜活检、宫颈锥切可明白诊断,宫颈内瘤样病变是与宫颈癌紧密亲密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一部分具有癌变潜能,能够发展为浸润癌.本患者阴道镜提示宫颈6、12点湿疣伴CINⅠ-Ⅱ级,12点伴累及腺体,2点湿疣伴CINⅠ级,免疫组化HPV (+),瘤样病变是与宫颈癌紧密亲密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一部分具有癌变潜能,能够发展为浸润癌,待术中所见,冰冻及术后病理进一步明白诊断.2、宫颈癌: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可有多个性伴侣,早婚早育及多产史,初期可无分明症状,后可有阴道不规则出血,白带增多,阴道排液等,晚期可有腹胀、腹痛,尿频,消瘦、乏力等恶性液质表示.查体为宫颈腐败,宫颈肥大,质硬,部分可呈菜花状,触血,TCT具有提示意义,宫颈活检明白诊断.本患者无同房后出血,活检提示CINⅠ-Ⅱ级,根据病史以及阴道镜成果显示暂无发展为宫颈癌,由于阴道镜取材局限的问题,不克不及解除某些病灶已经发展为宫颈癌的能够,待术后病理明白诊断.3、宫颈炎:可见于各春秋女性,初期可无分明临床症状,查体发现,重者可有阴道不规则出血,以接触性出血较为多见,如同房后出血.查体为宫颈腐败,TCT阴道镜检查提示宫颈炎,抗炎治疗可好转.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以及宫颈癌也部分并发宫颈炎,本患者活检提示CINⅠ-Ⅱ级,待术后病理明白诊断.1、子宫腺肌症:多发于育龄期经产妇,约对折患者可合并子宫腺肌瘤、子宫肌瘤.多表示为继发痛经伴停止性加重或月颠末多.妇科检查子宫增大较硬,B超检查子宫增大,肌层增厚,一般后壁更分明,血CA125水平可升高,MRI可协助诊断.本患者痛经停止性加重9年,痛经严重,需口服止痛药止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查体子宫增大如孕4个月大小,活动,质中,无压痛,××mL CA15329.28故思索子宫腺肌症诊断明白,需待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一步明白诊断.2、子宫肌瘤:多发于育龄期妇女,多无症状可于查体时发现,有的可有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或伴白带增多、腹痛下坠等,妇检子宫增大概况不规则,单个或多个结节状突起,质坚硬.B超可提供诊断依据.本患者痛经停止性加重9年,查体子宫增大如孕4月大小,质硬,界清,行B超检查提示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常同时存在,思索子宫肌瘤诊断不除外,需依术中情况及术后病理成果明白诊断.3、子宫肉瘤:较少见,多发于绝经前后妇女,无特征性临床表示,可有异常或不规则阴道出血、经期延长、下腹坠痛等不适,妇科检查可发现位于粘膜下、肌层、及浆膜下,比子宫肌瘤质软,可与子宫肌瘤同时存在,B超测定子宫及肿物血流信号RI小于0.42可协助诊断,本患者痛经停止性9年,无不规则阴道流血及阴道排液,无消瘦,查体子宫增大如孕4月大小,质硬,界清,无压痛,可活动, B超检查提示子宫腺肌症,,故思索子宫肉瘤诊断能够性小,需待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明白诊断.二、初步诊断1、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剖宫产切口)2、剖宫产史三、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1、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本患者有剖宫产术史,切口处有一质硬包块,活动欠好,有压痛,会有月经时周期性胀痛,故今朝思索本诊断能够大,明白需术后病理.2、脂肪瘤:本病大多无分明症状,仅查体时发现皮下结节,质软,分叶状,活动,无压痛.本患者此结节会有周期性痛,查体见质硬,活动欠好,有压痛,故思索本诊断能够不大,明白需病理.3,纤维瘤:本病大多无分明症状,仅查体时发现皮下结节,质硬,界清,活动,无压痛.本患者此结节会有周期性痛,查体见质硬,活动欠好,有压痛,故思索本诊断能够不大,明白需病理..1、剖宫产切口处妊娠:患者平素月经规律7/30, LMP2008-06-23, 停经37天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停经38天出现阴道多量出血,多于月经量,两次出血均无腹痛,停经40余天出现早孕反应,患者患病前后均无腹痛,腹胀感,无肛门坠胀感,B超示:剖宫产切口处妊娠囊内可见胎芽,长径1.6cm,胎心搏动可见,示宫内孕相当于8周,胎囊位于宫腔,至宫颈管内,切口妊娠可疑.血HCG207090 mIU /ml.因此思索剖宫产切口妊娠能够性大,待术中以及术后病理明白诊断.2、宫颈妊娠:患者平素月经规律7/30, LMP2008-06-23, 停经37天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停经38天出现阴道较多量出血,多于月经量,出血时无腹痛,停经40余天出现早孕反应,患者患病前后无腹痛,腹胀感,妇科查体示宫颈口紧,似有组织物;B超示:宫内孕相当于8周,切口妊娠可疑,血HCG 207090mIU/ml,宫颈妊娠和剖宫产切口妊娠位置接近,症状接近,患者有阴道无痛流血病史,宫颈口紧,因此思索宫颈妊娠能够,待术中以及术后病理明白诊断.3、先兆流产:患者平素月经规律7/30, LMP2008-06-23, 停经37天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停经38天出现阴道较多量出血,多于月经量,停经40余天出现早孕反应,患者患病前后无腹痛腹胀感,B超示:宫内孕相当于8周,切口妊娠可疑,血HCG207090mIU/ml,患者两次阴道出血均无腹痛,血HCG值高,思索宫内孕先兆流产能够性不大,但不克不及完全解除,待术中以及术后病理明白诊断..1、子宫内膜癌:多发于老年女性,主要症状为绝经后阴道出血或异常排液.查体可及子宫略大或正常大小,质地略软.B超多提示宫腔内异常回声,病理可确诊.本例患者老年女性,有异常阴道排液,乳癌术后,思索此诊断能够性大,需待术后病理进一步明白诊断.2、子宫内膜增生:可发生于各春秋段女性,主要表示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查体子宫多正常大小,B超多提示内膜增厚或异常回声,本例今朝不克不及解除此诊断能够,需待术后病理进一步明白.3、子宫内膜炎:可发生于产后流产后因胎盘胎膜残留或子宫复旧不良所致感染,也见于绝经后雌激素低下的老年妇女,由于内膜菲薄易受感染,可表示为下腹坠胀痛及脓血性分泌物,妇科查体子宫可增大压痛,B超可提示子宫内膜回声不均,进一步明白诊断需待术后病理.1、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1.1cm低回声.故思索子宫内膜息肉能够,需依术中情况及术后病理进一步确定.2、子宫内膜癌:患者老年女性,绝经后间断阴道不规则出血,色暗红到淡粉,无腹痛、无阴道排液等.查体无分明异常.外院B超提示内膜显著增厚回声不均质,不克不及完全除外恶性能够,需依术中情况及病理成果进一步确定.3、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1+×1.1cm低回声.思索此诊断能够性不大,依术中情况及术后病理进一步明白.。
一篇文章读懂卵巢囊肿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以育龄期最为多见,且多为良性,除个别因扭转、破裂等表现为急腹症外,一般无特异性症状。
患了卵巢囊肿就一定手术吗?需结合患者年龄、家族史、有无生育要求及相关辅助检查等综合判定。
这篇文章让你读懂卵巢囊肿。
一、卵巢囊肿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1、环境与饮食环境污染、环境恶变、吸烟和电离辐射等都可能对女性生殖系统产生毒性作用,影响生殖系统的机能,对激素的分泌也会造成干扰。
研究指出饮食结构的失衡与过量坦入胆固醇,都可能对女性身体造成成不利影响,诱发卵巢组织异常增生,导致囊肿的形成。
2、激素卵巢囊肿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存在明显异常现象,提示激素在本病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3、感染感染对卵巢囊肿的发生也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反复发作的盆腔感染,更容易诱发输卵管管壁的增厚,导致炎性渗出,进而影响卵巢正常机能,使得卵表面硬化。
卵细胞难以正常排出,最终形成囊肿。
4、其他手术因素:某些子宫或输卵管手术会诱发卵巢血供障碍,使得内分泌紊乱,卵泡生长过度而形成囊肿。
在盆腔或腹腔内炎症手术中容易诱发盆腔粘连,使得卵巢及其周边组织发生粘连,影响卵细胞排出,导致囊肿。
生活作息混乱、心理压力过大等因素,可造成机体功能、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导致卵巢疾病和内分泌失调,引起卵巢组织的异常增生从而造成囊肿的发生。
二、患了卵巢囊肿有什么不舒服的表现卵巢囊肿在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表现,患者往往因其他疾病就医在行妇科检查时才被发现。
也有部分卵巢囊肿的患者常觉有小腹疼痛、小腹不适、白带增多、白带色黄、白带异味、月经失常,而且通常小腹内有一个坚实而无痛的肿块,活动时发生疼痛。
当囊肿影响到激素水平时,可能出现诸如子宫不规则出血或毛发增多等症状。
囊肿发生扭转或破裂时,则有严重腹痛腹帐、呼吸困难、食欲降低、恶心及发热等,造成急腹症。
较大的囊肿会对膀胱或直肠造成压迫,引起尿频、排尿困难或便秘等。
尤其当这些症状比较严重、不规则阴道出血频繁出现时,考虑女性患卵巢囊肿的的几率更高,若发生恶性变化则对患者的危害就更大。
卵巢囊肿,生理or病理,如何区分?临床常见卵巢囊肿的鉴别诊断。
作者:付虹来源:医学界妇产科频道卵巢瘤样病变(tumor-like lesion of the ovary)是一类卵巢非肿瘤性囊肿或增生性病变,可为生理性,亦可为病理性。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育龄女性多见。
一、卵泡囊肿正常生理情况下,卵泡发育为成熟卵泡时,平均直径不超过1.5cm。
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卵泡发生闭锁或不破裂,致卵泡液积聚,形成卵泡扩张,直径1.5~2.5cm,称囊状卵泡,大于2.5cm称卵泡囊肿(follicle cyst)。
卵泡囊肿与囊状卵泡相比,除大小差异外,前者常为单个囊肿,仅少数情况下可有数个囊肿,因此又称为孤立性卵泡囊肿。
孤立性卵泡囊肿可发生于生育年龄女性,尤多见于月经初潮不久或围绝经期女性,也有见于胎儿或绝经后7年的女性。
胎儿、新生儿囊状卵泡和卵泡囊肿的标准,前者定为卵泡直径0.5~1cm。
后者大于1cm。
1、肉眼形态卵巢表面光滑或囊肿处隆起,单发,偶可多发。
位于皮质内或其下方。
囊肿直径很少超过8cm。
囊壁薄,腔面光滑,灰白色或暗紫色,囊液水样或呈血性。
2、临床表现一般无自觉症状。
囊肿可自然吸收、消退。
个别病例因持续卵泡分泌雌激素引起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绝经后阴道流血,在幼女可引起假性性早熟。
3、超声表现1)卵巢增大。
2)卵巢内出现圆形无回声区,壁极薄而光滑,常突出于卵巢表面,囊肿直径2.5~5cm。
3)CDFI(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扫查其内无血流信号,在定期随诊探测中,可见囊肿无回声区自行缩小或消失。
4、治疗临床无症状者不需治疗。
如囊肿破裂、扭转引起急腹症可行卵巢囊肿切除或一侧附件切除。
二、黄体囊肿黄体囊肿(corpus luteum cyst)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女性,妊娠女性有形成黄体囊肿的倾向。
正常和妊娠期黄体直径小于2cm,若黄体直径达2~3cm,称囊状黄体;直径大于3cm,则称黄体囊肿。
当囊状黄体或黄体囊肿退变时,转变为玻璃样变的结缔组织,但仍保持囊腔内液体,其直径在2~3cm,称囊状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