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同步测试: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9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出现背景、代表人物、作品及风格特点及影响。
难点:通过分析作品特点体味时代背景【自主学习】【教材解析】幻灯片一、西方不同流派文学的特点1.浪漫主义文学: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创造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人类行为互相冲突的趋势,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现代主义文学: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二、为什么说荒诞剧是反传统的戏剧?荒诞派戏剧在容或形式方面都是反传统的。
它的基本特点为第一,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第二,无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第三,舞台形象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三倒四,道具功能奇特怪异。
与传统戏剧有着根本的不同。
三、误区指导1.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学生容易弄混。
两者产生的背景不同,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浪漫主义文学应运而生。
工业革命在西欧开展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
4.现实主义文学在西方由来已久,从19世纪30年代起成为文学的主流,是由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显露,社会问题日益突出而出现的。
5.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19世纪晚期,20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繁盛时期,是由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等社会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恐惧,从而使他们迷茫、痛苦,找不到出路。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诗歌、小说与戏剧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法国浪漫主义的“产婆”斯塔尔夫人说过:“忧郁的诗歌是最能与哲理相一致的诗歌。
忧郁较之其他心灵状态更深地进入人的性格和命运。
”这种“忧郁”主要反映了人们对()A.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B.资产阶级革命的呼唤C.新社会制度的高度颂扬D人性解放的渴望解析:选A题干中的“忧郁”反映了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使人们普遍感到失望,这种对现实的不满反映到文学艺术领域,就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
2.“经常跟过去的或现在的现实完全断绝了关系,喜欢从宏伟、渺远和恐怖的事物领受灵感”,从而“鼓励一个新的狂纵不法的自我”。
这种创作风格的盛行,实际上反映了人们()A.对理性王国的一种大胆追求B.对启蒙时代和工业主义的反思C.在现代文明中的困惑和迷失D.对批判现实主义文风的厌弃解析:选B材料所示的创作风格应是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对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理性王国的失望,是对启蒙时代和工业主义的反思,故B项正确。
3.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
这就是英国诗人拜伦笔下的“拜伦式英雄”。
这些“拜伦式英雄”的出现反映了()A.光荣革命时代的理性之光B.启蒙运动时代的梦幻理想C.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D.电气时代社会的黑暗现实解析:选C依据所学知识,拜伦是19世纪初期英国的著名诗人,其作品风格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的浪漫情怀,故C项正确;光荣革命是1688年与题干所体现的时代不符,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D项说法是属于批判现实主义风格。
4.“文学霸权,就渐渐移到自然派手里来。
那些名著,就是极翔实极明了的试验成绩报告。
又像在解剖室中,将人类心理层层解剖。
纯用极严格极冷静的客观分析,不含分毫主观的感情作用。
”这里的“自然派”指的是欧美的()A.浪漫主义文学B.批判现实主义文学C.无产阶级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解析:选B材料“纯用极严格极冷静的客观分析”符合批判现实主义“注重细节描写”、“注重客观、真实”的特点,故B项正确。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学习目标]一、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1.时间: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
2.背景:对欧洲来说,革命或改革相继成功后的欧洲各国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
资本家对工人的奴役,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统治,以及私欲横流的社会现象,使人们普遍感到失望。
3.内容4.特点:想象力丰富,注意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对下层劳动群众寄予深切同情,极富感召力。
判断正误浪漫主义文学就是表达人们的“浪漫”情怀。
(×)提示浪漫主义文学并非表达人们的“浪漫”情感,而是反映了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失望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强调抒发个人情感。
二、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杰作1.背景: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确立,拜金主义泛滥;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审视与批判。
2.内容3.特点:注重细节描写;通过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揭露被金钱扭曲的丑恶灵魂,抨击社会现实,提供了认识社会人生的镜子,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判断正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希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提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是希望改造社会,并没有体现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愿望。
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作——《母亲》1.背景:19世纪中叶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2.代表:俄罗斯作家高尔基的《母亲》。
3.地位:是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四、现代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1.背景: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等社会危机的冲击,使人们陷入怀疑、迷惘和苦闷之中。
2.特点:反传统、反理性,强调个人主观感受,用夸张怪诞的手法警醒世人,渲染人的精神创伤。
3.概况(1)兴起: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美。
(2)作品: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开山之作,是世界戏剧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196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主学习施理一、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1 •时代背景(1) 欧洲革命或改革成功后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美好景象。
(2) 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反映到文学领域。
2 .主题思想(1) “文学上的自由主义”,渴望冲破阻碍个性解放的思想藩篱。
(2) 揭露丑恶现实的同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体现了理想主义的追寻。
3 .代表人物(1) 拜伦:①作品风格: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塑造出一些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拜伦式英雄”。
②代表作:《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后者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2) 雪莱:①作品风格: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②代表作:《西风颂》。
4 .创作特点(1) 想象力丰富,注意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
(2) 对下层劳动人民寄予深切同情,极富感召力。
二、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杰作1.时代背景(1)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冷酷无情的金钱交易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最高准绳。
(2) 资本主义社会日趋尖锐的矛盾,促使人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冷静、深刻的审视与批判。
2 .代表作品法国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英国狄更斯的《双城记》和俄罗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1) 《人间喜剧》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尤其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方面可谓入木三分,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2) 《战争与和平》展现了在战争与和平交替的年代中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具有非凡的艺术成就。
3 .作品特点(1)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注重细节描写,通过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
(2) 揭露被金钱扭曲的丑恶灵魂格外犀利,抨击罪恶的社会现实更具震撼力,提供了认识社会人生的镜子,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1.恩格斯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预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这段话描述的历史情境催生了( ) A.古典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解析: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是当时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失望,故B项正确。 答案:B 2.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巴黎圣母院》是其著作之一,与这部著作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 B.利用了强烈的对比 C.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心灵的赞美 D.反映了大革命前夕封建王朝的黑暗 解析:本题考查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浪漫主义文学出现于法国大革命后。 答案:D 3.巴尔扎克,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把自己的写作比作是“吃黑面包的收账员的诚实”,主要以此说明( ) A.体现了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B.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人民的失望 C.用作品描绘了法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 D.他的作品展示了19世纪前期法国的社会生活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巴尔扎克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作品痛斥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无情,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罪恶,真实地反映了法国社会生活。 答案:D 4.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下列文学流派符合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是( ) A.古典主义文学 B.启蒙文学 C.浪漫主义文学 D.现实主义文学 解析:由“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可以判断出这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体现,故D项正确。 答案:D 5.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东西方两部著名的话剧《茶馆》和《等待戈多》的剧照,当时两剧在中国和西方上演时均引起轰动,他们的共同之处是( )
A.属于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 B.描写了社会历史演变 C.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D.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解析:《茶馆》是现实主义话剧,《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两者都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所以选C项。 答案:C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 材料二
《安娜·卡列尼娜》插图 材料三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文学流派力图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体现出怎样的文学特征? (2)材料二的作品属于哪一流派?该流派有何特点? (3)你知道材料三中名言的出处吗?该作品代表了哪一地区的文学成就?名言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1)情感: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特征: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深入挖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2)流派:现实主义。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出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代表:20世纪上半期的苏联文学。人生态度:乐观进取、拼搏向上,人生目标明确。
[基础巩固] 1.一位英国诗人在诗作中写道:“在一颗沙粒中看到一个世界;在一朵野花中看到一个天国;在你的手掌中把握无限;在一个小时中把握永恒。”这首诗的创作风格是( ) A.浪漫主义 B.印象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在一颗沙粒中看到一个世界;在一朵野花中看到一个天国;在你的手掌中把握无限;在一个小时中把握永恒。”是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诗句,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答案:A 2.“经常跟过去的或现在的现实完全断绝了关系,喜欢从宏伟、邈远和恐怖的事物领受灵感”,从而“鼓励一个新的狂纵不法的自我”。这种创作风格的盛行,实际上反映了人们( ) A.对理性王国的一种大胆追求 B.对启蒙时代和工业主义的反思 C.在现代文明中的困惑和迷失 D.对批判现实主义文风的厌弃 解析:材料所示的创作风格应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对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理性王国的失望,是对启蒙时代和工业主义的反思,故B项正确。 答案:B 3.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 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 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两点,一是“20世纪初年”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爱国青年都在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二是G.Byron(拜伦)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作的特点是对社会弊端进行抨击,反对封建专制,歌颂民主自由。这正契合了当时中国爱国青年的需求,因此深受他们的喜爱。 答案:D 4.“如果将敏锐的想象力和逻辑掺拌到荒谬的程度,结果将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诡谲”,“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材料评价的文学流派是( ) A.古典主义 B.批判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深刻影响了文学的发展,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荒谬的程度”“似是而非的诡谲”“新奇形式”,都反映了现代主义的特征,故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 答案:D 5.“文学霸权,就渐渐移到自然派手里来。那些名著,就是极翔实极明了的试验成绩报告。又像在解剖室中,将人类心理层层解剖。纯用极严格极冷静的客观分析,不含分毫主观的感情作用。”这里的“自然派”指的是欧美的( ) A.浪漫主义文学 B.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C.无产阶级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解析:材料“纯用极严格极冷静的客观分析”符合批判现实主义“注重细节描写”“注重客观、真实”的特点,故B项正确。 答案:B 6.“他一方面是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插图,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另一方面,是一个发狂地信仰基督的地主。”材料中列宁评价的“他”是( ) A.维克多·雨果 B.巴尔扎克 C.列夫·托尔斯泰 D.高尔基 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可知反映的是俄国作家,可以排除A、B项。高尔基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与题干材料中“是一个发狂地信仰基督的地主”不符。 答案:C 7.某作家主张:“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真正的艺术。”据此判断,这位作家的代表作应是( )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理解,题干中作家的创作手法属于现代主义。A项是浪漫主义文学,B项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C项是无产阶级文学;D项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的典型代表,在其作品中没有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 答案:D 8.被誉为社会主义现实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高尔基的哪部作品被公认为社会主义现实文学的奠基之作( ) A.《童年》 B.《在人间》 C.《海燕之歌》 D.《母亲》 解析:《母亲》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被列宁称赞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答案:D 9.有一位著名作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小说)我要让人先开怀大笑,然后回过头去以恐惧的心理回顾他们所笑过的一切。”据此推测他最有可能属于哪一派文学派别( ) A.启蒙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解析:现代主义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故选D项。 答案:D 10.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于192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突破逻辑严密的传统心理描写方法,运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等手法,直接展示人物潜意识,再现当前、过去情景,或对未来的想象,不受时空和逻辑限制,貌似紊乱,实则高度真实。这部小说的创作风格是(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无产阶级文学 D.现代主义 解析:依据材料内容“突破逻辑严密的传统心理描写方法,直接展示人物潜意识”“不受时空和逻辑限制,貌似紊乱”可知这部小说的创作风格是现代主义,故D项正确。 答案:D [能力提升]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你可会忘记那快乐的时刻, 被我们在爱之亭榭下埋没? 对着那冰冷的尸体,我们铺了 不是青苔,而是叶子和鲜花。 呵,鲜花是失去的快乐, 叶子是希望,还依然留贮。 ——雪莱《往昔》 材料二 《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的多卷本巨著,是他以毕生精力完成的光辉创作群,堪称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奇迹。在这里,他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笔触,“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它再现了1816—1848年,也就是“王政复辟”到七月王朝期间广阔的社会图景。 材料三 1953年《等待戈多》曾在法国演出,连演三百场,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