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_一个必须紧急加强管理的药物
- 格式:pdf
- 大小:88.43 KB
- 文档页数:3
对乙酰氨基酚合成的原理说到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原理,很多人第一反应肯定是——这听起来好像是化学课上会出现的那种高大上的名词。
其实呢,它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退烧药、止痛药,咱们熟悉的“扑热息痛”,就是这东西。
是不是瞬间感觉亲切了很多?所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它是怎么从一堆化学物质中合成出来的。
放心,绝对不会让你头晕脑胀的,我们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轻松一点。
先来说说为什么要合成这个东西。
生活中难免会有头痛脑热的日子,吃点退烧药,痛症缓解了,整个人的精神都能好上一些。
对乙酰氨基酚就是被用来做这些事情的。
说白了,它的作用就是让你舒服一点,不那么难受。
那它是怎么从零到一,变成这种效果的呢?首先呢,对乙酰氨基酚是由两种主要成分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的。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做一道菜,菜谱上有两种食材:对氨基酚和乙酸酐。
两者碰面之后,就开始了一场化学舞蹈。
对氨基酚,顾名思义,它是一个含氨基的化学物质,跟咱们平时吃的氨基酸有点关系,但它并不直接对人体有害,反而是后续的反应中的一个关键角色。
乙酸酐呢,就是那个添加的调味料,它让化学反应变得更有“味道”。
这两者合起来,反应后就是大家熟悉的对乙酰氨基酚。
但别以为这就是简单的“做菜”过程。
其实这其中的步骤也是充满了微妙的化学关系,就像做菜时调料加多了少了都会影响最后的口感。
在合成过程中,对氨基酚先要接受乙酸酐的攻击(不过是温和的那种),它们发生反应,乙酸酐给它“加上”一个乙酰基,这样就变成了咱们要的“对乙酰氨基酚”。
看着简单吧?实际上,这个过程可是有很多讲究的。
温度、时间、溶剂的选择都得一丝不苟。
你想想,差一点温度,反应可能就不完全了,错过了合适的时间,可能合成出来的东西就不纯净了。
这时候,你可能会想,哎,这东西合成了不是就好了?哪里这么简单!反应完成后,咱们得先把不需要的东西去掉,比如多余的溶剂和反应中的副产品,才能得到纯粹的对乙酰氨基酚。
通常会经过一系列的提纯过程,比如过滤、结晶、蒸馏啥的。
麻醉药品考试题一、选择题1、以下哪种药品属于麻醉药品?()A 阿司匹林B 吗啡C 对乙酰氨基酚D 布洛芬2、麻醉药品的管理实行()制度。
A 专人负责B 专柜加锁C 专用账册D 以上都是3、医疗机构使用麻醉药品,应当经所在地()批准,取得《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
A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B 省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C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D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4、为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日常用量。
A 1 日B 3 日C 7 日D 15 日5、第二类精神药品一般每张处方不得超过()日常用量。
A 1 日B 3 日C 7 日D 15 日6、麻醉药品处方至少保存()年。
A 1B 2C 3D 47、以下哪种情况,医师可以为患者开具麻醉药品处方?()A 患者本人要求B 患者家属要求C 有明确的诊断和适应证D 患者病情较轻8、医疗机构应当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进行专册登记,专册保存期限为()年。
A 1B 2C 3D 49、下列关于麻醉药品的说法,错误的是()A 麻醉药品具有成瘾性B 麻醉药品可以随意买卖C 麻醉药品的使用需要严格管理D 麻醉药品的滥用会对社会造成危害10、以下哪种药品不是麻醉药品?()A 可待因B 芬太尼C 地西泮D 羟考酮二、填空题1、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能成瘾癖的药品。
2、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临床试验,不得以()为受试对象。
3、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入库验收必须货到即验,至少()人开箱验收,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验收记录双人签字。
4、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对本单位执业医师进行有关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知识的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的,授予(),方可在本医疗机构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但不得为()开具该种处方。
5、具有处方权的医师在为患者首次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时,应当亲自诊查患者,为其建立相应的(),留存患者(),要求其签署《知情同意书》。
镇康县人民医院国家基本药物合理使用培训考核试题科室:姓名:职称:成绩: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抗菌药物是指具有___________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个别也可局部应用)的各种抗生素以及___________、磺胺类、硝基咪唑类、硝基呋喃类等化学合成药。
抗菌药物用于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__________等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2.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调剂处方应当遵循、、、的原则。
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包括、、三个因素。
3.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包括______________应用抗菌药物和_______________预防用药。
4.不合理处方包括处方、用药处方及处方。
5.对不同级别医务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授予不同级别抗菌药物处方权:骨干级(副主任医师)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可使用;责任级(主治医)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使用。
紧急情况下,医师可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量限于天。
6.《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 _种,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得超过、使用强度不得超过 DDDS/100人/天。
7、麻醉药品包括:、、合成麻醉药类及卫生部指定的其他的药品、药用原植物及其制剂。
8、试用期人员开具处方,应当经所在医疗机构有处方权的执业医师并方为有效。
9、国家基本药物管理规定,二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率为要大于,并做到通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网网上采购,零差率销售。
10、方开具有效。
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天。
二、选择题(单选、多选):(每题1分,共40分)1、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A、患者感染病情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C、抗菌药作用特点D、以上3项2、胆汁中药物浓度最高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是:()A.头孢曲松B.头孢氨苄C.头孢哌酮D.头孢呋辛3、下列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A、慢支急性发作B、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C、急性肾盂肾炎D、急性细菌性肺炎4、已经感染的病人使用抗菌药物针对感染进行治疗时,应该明确()A. 是否存在感染B. 感染的部位及病原体C. 病原体可能存在的耐药性D. 以上都对5、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A、昏迷B、中毒C、上呼吸道感染D、人工关节移植手术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口服不吸收药物可以用于胃肠外感染的治疗B. 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应根据PK/PD特点,等时分次给药C. 所有青霉素类、头胞菌素类药物都对铜绿假单胞菌都有抗菌作用D. 治疗哺乳期妇女感染,应考虑抗菌药物在乳汁中的分泌可能对婴儿造成的影响7、接受清洁-污染手术(II类切口)的患者手术时预防用时间应为:()A. 12~24小时B. 24~48小时C. 48~72小时D. 2小时以上8、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几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A.24hB.48hC.72~96hD.96h9、抗菌药分三类管理是为了()A、规范抗菌药按一、二、三线使用B、按感染病情轻重分别用药C、抗菌药合理使用的管理有依据D、抗菌药的联合应用10、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A. 革兰阳性菌B.革兰阴性菌C. 真菌D. 支原体11、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
小儿风寒感冒常用药小儿风寒感冒常用药①解热镇痛药:感冒发热的温度虽不高,但常伴有疼痛,解热镇痛药可退热、缓解头痛和全身痛,常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②鼻黏膜血管收缩药:减轻鼻窦、鼻腔黏膜血管充血,解除鼻塞症状,有助于保持咽鼓管和窦口通畅,例如伪麻黄碱;③抗过敏药:可使下呼吸道的分泌物干燥和变稠,减少打喷嚏和鼻溢液,同时具有轻微的镇静作用,如氯苯那敏和苯海拉明等。
④中枢兴奋药:加强解热镇痛药的疗效,拮抗抗组胺药的嗜睡作用;感冒非处方药1.感冒后有微热或流感后出现髙热,并伴有明显头痛、关节痛、肌肉痛或全身酸痛,可选服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制剂。
2.感冒初始阶段,可出现卡他症状,如鼻腔黏膜血管充血、喷嚏、流泪、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症状,可选服含有盐酸伪麻黄碱或氯苯那敏的制剂,如美扑伪麻、酚麻美敏胶囊、双扑伪麻、氨酚伪麻、伪麻那敏、氨酚曲麻等制剂。
3.对伴有咳嗽者,可选服有右美沙芬的制剂,如酚麻美敏、美酚伪麻、双酚伪麻、美息伪麻、伪麻美沙芬等制剂。
4.为缓解鼻塞,局部选用1%麻黄素、萘甲唑啉滴鼻剂、羟甲唑啉滴鼻剂、赛洛唑啉滴鼻剂等。
使鼻黏膜血管收缩,减少鼻黏膜出血,改善鼻腔通气性。
感冒处方药药圈1.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对亚洲A型流感病毒有抑制活性。
减轻临床症状,并防止病毒向下呼吸道蔓延导致肺炎等并发症。
对无合并症的流感病毒A感染早期,发病48h内用药效果好。
甲基金刚烷胺用量:100~200mg/d,用法:分2次口服,其抗病毒活性比金刚烷胺高2~4倍,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少。
注意事项:孕妇、神经精神异常、肝肾功能严重受损者禁用,且此两种药物易发生耐药,目前全球流行的H1N1甲型流感病毒对其耐药。
2.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是一类全新作用机制的抗流感药。
可选扎那米韦吸入给药一次10mg,一日2次,或口服奥司他韦,一次75mg,一日2次,连续5天,但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宜及早用药,在流感症状初始48h内使用较为有效。
常见的非处方退烧药有哪些推荐几款给你常见的非处方退烧药有很多种,下面将为您介绍几款常用的非处方退烧药,并对其特点、适用人群和使用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以供参考。
一、布洛芬(Brufen)布洛芬是一种非处方退烧药,主要成分是布洛芬。
它可通过降低体温来缓解发热症状。
布洛芬对于感冒引起的轻度退烧效果较好,同时也可减轻关节炎、肌肉疼痛等症状。
适用于成人和儿童(6岁以上)。
使用方法:成人每次口服1片(400毫克),每日2-3次;儿童视体重和年龄调整剂量,可咨询医生指导。
注意事项:服用布洛芬前,应阅读药品说明书并咨询专业医生建议,避免与其他药物如抗凝药物、利尿药等同时使用。
不宜给年龄小于6岁的儿童使用。
二、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非处方退烧药,常见的商品名有泰诺林、扑热息痛等。
对乙酰氨基酚主要通过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芽生核来起到退烧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广泛应用于感冒、发烧引起的头痛、牙痛等症状的缓解。
使用方法:口服,成人每次1-2片(500毫克/片),每日3-4次;儿童按体重和年龄适量使用,遵循医生建议。
注意事项:不宜与其他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如感冒药、止痛药等)同时使用,避免超量服用及长期使用。
儿童使用时需咨询医生指导。
三、阿司匹林(Aspirin)阿司匹林是一种非处方退烧药,主要成分是阿司匹林。
它具有退烧、镇痛和抗炎作用,适用于轻度退烧、头痛、牙痛、肌肉酸痛等症状的缓解。
成人常用于退烧,但不适用于18岁以下儿童。
使用方法:成人每次口服1-2片(500-1000毫克/片),每日3-4次;儿童不宜使用阿司匹林。
注意事项:阿司匹林可能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对哮喘患者慎用。
服药前应阅读药品说明书,并咨询医生。
以上所介绍的非处方退烧药是常用的几种,但仅供参考。
在使用非处方退烧药时,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按照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使用。
若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
此外,如出现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处理。
急诊科儿童常见急症处理与护理要点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儿童常见急症的发生频率也在逐渐增加。
作为急诊科医务人员,我们必须对儿童常见急症的处理与护理要点有着清晰的认识和有效的应对方法。
本文将介绍急诊科儿童常见急症的处理与护理要点,以加强我们对儿童急症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一、发热性疾病发热是儿童常见的急症问题之一。
急诊科对于儿童发热的处理需要注意以下要点:首先,必须仔细询问病史、观察体征,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
其次,根据患儿的年龄、体温、病因等因素,合理选择和使用降温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
此外,注意保持患儿的水量平衡,及时补充水分;及时遮盖被褥,调节室内温度,以提高患儿的舒适度。
二、呼吸道急症儿童呼吸道急症常见于感冒、哮喘等疾病。
对于呼吸道紧急情况的处理,首先需要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采用适当的姿势,如半坐位,以减轻呼吸道的阻力。
其次,及时给予氧气吸入或吸痰等措施,以提高患儿的氧合状态。
同时,密切观察患儿呼吸情况,如出现严重缺氧等紧急情况,需要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或进行人工呼吸。
三、外伤急症儿童外伤急症包括创伤、骨折、擦伤等多种情况。
对于外伤急症的处理,重要的是正确评估和判断伤情的严重程度。
轻微擦伤可以进行简单的处理,如清洗伤口并涂抹消毒药膏;而对于骨折等严重情况,需要立即进行相关的处理,如局部固定、止血等。
此外,对于伤口出血过多,需要迅速止血,保持患儿生命体征的稳定。
四、中毒急症儿童中毒急症较为常见,包括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等。
对于中毒急症的处理,首先需要迅速清除体内毒物,如洗胃、导泻等。
清除毒物后,还需要给予相应的解毒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五、其他急症处理与护理除了以上几个常见急症以外,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急症需要及时处理与护理。
比如,对于高热惊厥的患儿,在保证呼吸道通畅的同时,给予抗惊厥治疗;对于低血糖的患儿,需要及时补充葡萄糖等。
而对于哮喘发作等情况,可以通过给予支气管扩张药物等来缓解症状。
退烧药的常见品牌及效果比较退烧药作为一种常用的药物,在缓解发热症状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市场上退烧药品牌的增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退烧药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退烧药品牌,并对它们的效果进行比较,以便读者能够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一、通宝息热胶囊通宝息热胶囊是一种口服药物,适用于退热、解热、止痛。
它采用中药复方制剂,包含了鸡内金、连翘、板蓝根等多种草药成分。
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清热解毒、祛风散寒的方式来降低体温和缓解发热引起的不适。
通宝息热胶囊的优点是有较好的退热效果,同时对于缓解发热带来的头痛、咽喉肿痛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
二、泰诺林泰诺林是一种常见的退烧药品牌,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非处方药,常用于退烧、镇痛等治疗。
它的退热作用较快,通常在服用后不久即可见效。
对乙酰氨基酚也适用于缓解发热引起的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此外,泰诺林还有较好的口服耐受性,在正确用药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三、布洛芬缓释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适用于退烧、抗炎和镇痛。
它的主要成分是布洛芬,属于非甾体消炎药(NSAIDs),有较强的消炎和镇痛作用。
布洛芬缓释胶囊通常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适用于儿童和孕妇。
对于一些情况较为复杂的发热病例,布洛芬缓释胶囊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四、对乙酰氨基酚颗粒对乙酰氨基酚颗粒是一种适用于儿童的退烧药物。
它的特点是颗粒状,口感较好,方便儿童服用。
对乙酰氨基酚颗粒的作用方式和对乙酰氨基酚相似,能够迅速降低体温,减轻发热引起的不适。
对于儿童发热的情况,对乙酰氨基酚颗粒是一个常见而有效的选择。
综上所述,退烧药在缓解发热症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个体的情况和需要,选用合适的退烧药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在选择退烧药时,可以根据药物的成分、药理作用、用药禁忌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此外,在用药过程中也应遵循医嘱,避免滥用或不当使用药物,以免带来不良影响。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方法药物性肝损伤(DI1I),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以及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亦称药物性肝病。
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和/或其代谢产物导致,或由于特殊体质对药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导致D111发生,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临床上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肝病。
一、DI1I的诊断DI1I诊断是排除性诊断,全面、细致地追溯可疑用药史和除外其他肝损伤的病因对诊断至关重要。
RUCAM量表可用于评估药物诱发的肝损伤的因果关系,指导对疑似D111患者进行系统和客观评估。
据RUCAM量表评分结果将药物与肝损伤的因果相关性分为5级:>8分为极可能,6、8分为很可能,3~5分为可能,广2分为不太可能,≤0分可排除。
DI1I诊断的基本条件:(1)有药物暴露史Q(2)排除其他原因或疾病所致的肝功能损伤。
(3)可能有危险因素和药物说明书含有肝毒性信息。
(4)肝脏损伤在相应的潜伏期,通常「4周。
(5)停药后,肝功能指标有所改善。
(6)偶尔再次给药,迅速激发肝损伤。
其中(1)(2)是诊断D111的必要条件,(3)、(6)是非必要条件。
目前国际上通常将急性D111的严重程度分为广5级,中华医学会参与制定的《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中将DI11分为0~5级。
O级(无肝损伤):患者对暴露药物可耐受,无肝毒性反应。
1级(轻度肝损伤):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1T)和/或碱性磷酸酶(A1P)水平呈可恢复性升高,总胆红素(TBi1)<2.5倍正常值上限(U1N)(2.5mg∕d1或多数患者可适应。
可有或无42.75μmo1∕1),且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o乏力、虚弱、恶心、厌食、右上腹痛、黄疸、瘙痒、皮疹或体重减轻等症状。
2级(中度肝损伤):血清A1T和/或A1P水平升高,TBi1≥2.5倍U1N,或虽无TBi1升高但INR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