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周测(2)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塑造(含解析)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14 MB
- 文档页数:9
高一地理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下图,地质构造简图完成下列各题【1】对图中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地为向斜成山B.乙地背斜成山C.甲地向斜成谷D.丙地为背斜成谷【答案】A【解析】读图,根据岩层的弯曲形态分析,乙地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地貌形态是山岭,所以是向斜成山,A对、B错。
甲地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从地貌形态看是山谷,所以是背斜斜成谷,C错。
丙地岩层发生措动的位移,是断层构造,D错。
【2】图中使甲处形成谷地的主要作用是()A.地壳运动B.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D.火山活动【答案】B【解析】内力作用使甲地拱起,形成背斜构造,由于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较松散,易被外力作用侵蚀,形成谷地,B对。
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A错。
沉积是在低洼处,甲处是拱起,地势较高,C错。
火山活动是岩浆活动,图示没有岩浆活动,D错。
【3】下列物质都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磷矿石、石油B.锰矿、钢材C.雷电、耕地D.玉米、草场【答案】A【解析】自然资源是指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的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或能量,磷矿石、石油都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的,A对。
钢材是工业产品,不是自然界的,B错。
雷电存在于自然界,但是不能用于生产、生活,C错。
玉米是农业产品,不是自然界的,D错。
【考点】地质构造、构造地貌,地质作用,自然资源的概念、特征。
2.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下图右下角照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砾石堆积物的成因是A.冰川沉积B.流水沉积C.风力沉积D.风化残积【答案】B【解析】甲乙丙三地都位于河流的凸岸,河流的流速降低,使砾石沉积,形成砾石堆积物。
故选B。
【2】图中最可能形成较大聚落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对比图中四点,④位于河流的干支流交汇处,水源充足,内河航运条件好,沉积物为沙粘土堆积物,表明地势平坦,且广阔。
故选D。
【考点】流水沉积作用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A.渭河平原B.庐山C.汾河谷地D.喜马拉雅山【答案】AC【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形成的地貌。
高考地理专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岩石中,按成因属于同一类的是〔〕A. 花岗岩、玄武岩、砾岩B. 砾岩、板岩、页岩C. 砾岩、石灰岩、页岩D. 大理岩、板岩、玄武岩2.雨花石出自江苏南京及其周边地域的雨花台砾石层,多见于河流的堆积物中.以其颜色斑斓、纹理巧妙、玉质天章、小巧小巧著称于世,其石质多以经过蜕变作用构成的玛瑙为主〔如图1〕.图2是地壳物质循环表示图.读图回答下题.〔1〕构成雨花石的地质作用是〔〕A. ①B. ②C. ③D. ④〔2〕雨花石外表润滑,其主要缘由是〔〕A. 风力腐蚀B. 风力堆积C. 流水堆积D. 流水腐蚀3.如图为某地地质结构剖面表示图.读图完成下题.〔1〕以下四处中,地质结构为向斜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①处谷地的构成主要受内力作用影响B. ④处低地的构成就要受外力作用影响C. ②处地下油气资源丰厚D. ③处能够有泉水出露4.作为重要修建资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按成因区分属于〔〕A. 岩浆岩和堆积岩B. 岩浆岩和蜕变岩C. 蜕变岩和岩浆岩D. 蜕变岩和堆积岩5.以下著名景色名胜区属于喀斯特别形的是〔〕A. 峨眉天下秀B. 桂林〝碧莲玉笋世界〞C. 白头山天池湖水碧兰、白色群峰倒映风景D. 挺拔险峻、登之可〝一览众山小〞的泰山6.以下图表示某地地质剖面,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1〕甲、乙、丙三处的地质结构依次是〔〕A. 向斜、背斜、断层B. 断层、向斜、背斜C. 背斜、向斜、断层D. 背斜、断层、向斜〔2〕该处地质事情发作的先后顺序是〔〕A. 地壳下降—堆积—褶皱—断裂—岩浆侵入B. 堆积—地壳下降—褶皱—岩浆侵入—断裂C. 地壳下降—褶皱—堆积—断裂—岩浆侵入D. 堆积—地壳下降—岩浆侵入—断裂—褶皱〔3〕丁处山岭的构成缘由是〔〕A. 沿背斜顶部裂隙腐蚀而成B. 因向斜槽部坚实抗腐蚀而成C. 因背斜顶部坚实抗腐蚀而成D. 沿向斜槽部裂隙腐蚀而成7.依据大陆漂移学说,目前那个大洋仍在继续扩张之中〔〕A. 太平洋B. 大西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8.读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表示图,回答以下各题。
高三地理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答案及解析1.(13分)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说出甲区的地貌类型,并简述其形成过程。
(4分)(2)简析甲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5分)(3)说出R河水文特征自M至N的变化特点。
(4分)【答案】(1)冲积扇。
山地河流从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以后,因坡降骤减,水流搬运能力大为减弱,部分挟带的碎屑物堆积下来,形成从出口顶点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
(5分)(2)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源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4分)(3)流量变小、流速变慢,含沙量减小、结冰期变长。
【解析】(1)河流从山地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以后,因坡降骤减,水流流速减慢,搬运能力大为减弱,挟带的碎屑物大量堆积下来,形成从出口顶点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
即冲积扇地形。
(2)根据图示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甲地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灌溉水源丰富,地形平坦,便于耕作,土壤肥沃,有利于种植业发展。
(3)读图可以判断,R河是黄河,在M至N河段,形成地上河,缺水等流注入,河流的流量变小。
流经平原地区,流速变慢。
泥沙沉积,含沙量减小。
纬度渐高,结冰期变长。
【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河流不同河段水文特征变化。
2.“棋盘滩”景观位于广西田东县莲花山下的灵岐河床上,“棋盘”由一块块浮出水面的大小约1平方米的石块组成。
这是具有剪切节理的巨厚砂岩层经过流水冲蚀而成的地貌(见图)。
据此分析,“棋盘滩”的形成是()A.外力侵蚀和堆积作用的结果B.内力作用水平岩层断裂的结果C.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D.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文中图文判断:“棋盘”是受地壳水平运动(属于内力作用)和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属于外力作用)共同作用而形成;“棋盘滩”只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和搬运作用,并无流水堆积作用。
【考点】地壳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表现形式。
3.下图是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
周测 2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塑造双基训练一、选择题 ( 每题 4 分,共 44 分)福建南碇岛是“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面积 0.07 平方千米,海拔 51.5 米。
岛上上百万根玄武岩石柱摆列有序,被称为“海上兵马俑”。
图 a 是南碇岛景观图,图 b 是地壳物质循环表示图。
读图回答 1~3 题。
1.福建南碇岛的主要岩石种类是图 b 中的 ()A.甲 B .乙C.丙D .丁2.形成福建南碇岛主要岩石的直接地质作用是()A.内外力共同作用 B .外力作用C.重力作用 D .内力作用3.在岛上旅行还可能看到()A.古生物化石 B .古火山口C.喀斯专门貌 D .“ U”型谷、角峰答案: 1.A 2.D 3.B分析:第 1 题,此题主要观察岩石种类及成因。
依据资料,福建南碇岛的主要岩石种类是玄武岩,属于岩浆岩 ( 喷出岩 ) 。
依据箭头方向,图 b 中的甲由软流层中的岩浆喷出冷凝形成,是岩浆岩 ( 喷出岩 ) , A 对。
乙是岩浆岩( 侵入岩 ) ,丙是变质岩,丁是堆积岩,B、C、 D 错。
第 2 题,此题主要观察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福建南碇岛主假如岩浆冷凝形成的,直接地质作用是内力作用,D对。
第 3 题,此题主要观察地区地貌景观特色。
在岛上旅行还可能看到古火山口——岩浆喷出的通道, B 对。
岩浆中不行能有古生物化石, A 错。
喀斯专门貌是石灰岩, C错。
“ U”型谷、角峰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D 错。
以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地质图,图中虚线表示等高线( 单位: m),实线表示岩层界限,图中符号标明出了岩层的新老关系。
读图回答4~6 题。
14.乙地的地质结构是()A.背斜 B .断层C.向斜 D .褶皱5.以下描绘正确的选项是()A.甲处可能发育河流B.乙处为山谷C.在甲处能够看到丙处D.乙处地下石油资源丰富6.甲处地貌的形成原由是()A.岩层断裂上涨形成山地B.背斜顶部岩石受张力,易被侵害C.岩层断裂降落形成谷地D.向斜中心部位岩石的抗蚀能力强答案: 4.C 5.A 6.B分析:第 4 题,此题观察地质结构的判断。
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考点练(五) 考查范围: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建议时间 / 45分钟久负盛名的和田玉是中元古代晚期古海洋中的白云岩(镁含量较高的碳酸岩)在高温高压的特殊环境下重结晶形成的。
图G5-1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戊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
据此回答1~2题。
图G5-11.和田玉属于图中哪类岩石( )A.甲B.乙C.丙D.丁2.和田玉形成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 )A.(b1+b2)→aB.(e1+e2)→dC.e1D.e2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这个位置称为热点。
当板块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形成火山喷发,称为热点火山。
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如图G5-2所示,数字表示火山锥形成年代)。
读图,回答3~5题。
图G5-23.下列时段中,板块移动速度最慢的是( )A.距今60×106~100×106年B.距今100×106~120×106年C.距今120×106~140×106年D.距今140×106~160×106年4.图中热点位于甲点的( )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5.由火山锥的分布和形成年代可知,此板块的移动方向为( )A.先往正北再往西北B.先往正南再往东南C.先往西北再往正北D.先往东南再往正南图G5-3为某水平面上不同岩层分布示意图(a→h代表的地层由老到新)。
读图完成6~7题。
图G5-36.图示区域地质构造类型是( )A.背斜B.向斜C.褶皱D.断层7.图G5-4中①~④四幅地质剖面图,与甲—乙线状况相符的是( )图G5-4A.①B.②C.③D.④汤泉乡地处河北遵化市西北部,地热资源丰富。
图G5-5为汤泉地热田的地热、地质剖面图。
据此完成8~10题。
图G5-58.温泉疗养院适合建在图中(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9.P处岩石的类型和特点是( )A.沉积岩层理发育B.变质岩致密C.喷出岩多气孔D.变质岩多裂隙10.图中岩石界面起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褶皱弯曲B.断裂错动C.地下水溶蚀D.岩浆侵入图G5-6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
高三地理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答案及解析1.流石滩是高山地区特有的生态系统,通常指海拔4000米以上的砾石沙石在平坦地带堆积而成。
位于雪线之下。
雪莲花是其代表的植被。
我国高山流石滩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
读图甲,回答下列各题【1】高山流石滩的成因及植被的习性为A.流水作用,需水量大B.生物根劈作用,土壤坚硬C.风力作用,抗风力强D.冰川作用,耐寒【答案】D【解析】读图,根据图中流石滩分布的海拔高度判断,分布区以上应是终年积雪的冰川地带,流水水量小,位于河流源头,流水搬运作用弱,不能携带砾石移动,A错。
只有冰川下滑过程中,携带砾石在平坦地带堆积,冰川融化后,形成流石滩。
海拔高,气温低,所以植被有耐寒习性,D对。
图中,雪莲扎根在砾石缝隙中,生物数量少,作用小,B错。
该处冰川积雪覆盖,风力作用不明显,C错。
【2】影响图乙变化规律的主要原因A.降水B.海拔C.温度D.纬度【答案】A【解析】图中流石滩分布的海拔高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根据材料,流石滩分布在雪线下,影响雪线高度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所以图示变化规律最主要因素是降水,A对。
海拔、温度、纬度是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B、C、D错。
【考点】影响雪线的因素,雪线的变化规律。
2.我国某远洋科学考察船从青岛港起航,进行环球大洋科学考察活动。
如图,科考船途经了全球六大板块中的A.3个板块B.4个板块C.5个板块D.6个板块【答案】D【解析】科考船在整个航程中途径了全球六大板块,需要注意的是南美洲西侧南极洲板块一直延伸到赤道以北。
【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3.读河套平原周边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河套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断裂抬升、风力侵蚀B.断裂下陷、风力堆积C.断裂抬升、流水侵蚀D.断裂下陷、流水堆积【答案】D【解析】根据图例分析,该地有多处断层发育,说明先有断裂下陷过程,后来河流泥沙在低洼处不断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D对。
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考点练(五) 考查范围: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建议时间 / 45分钟久负盛名的和田玉是中元古代晚期古海洋中的白云岩(镁含量较高的碳酸岩)在高温高压的特殊环境下重结晶形成的。
图G5-1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戊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
据此回答1~2题。
图G5-11.和田玉属于图中哪类岩石( )A.甲B.乙C.丙D.丁2.和田玉形成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 )A.(b1+b2)→aB.(e1+e2)→dC.e1D.e2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这个位置称为热点。
当板块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形成火山喷发,称为热点火山。
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如图G5-2所示,数字表示火山锥形成年代)。
读图,回答3~5题。
图G5-23.下列时段中,板块移动速度最慢的是( )A.距今60×106~100×106年B.距今100×106~120×106年C.距今120×106~140×106年D.距今140×106~160×106年4.图中热点位于甲点的( )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5.由火山锥的分布和形成年代可知,此板块的移动方向为( )A.先往正北再往西北B.先往正南再往东南C.先往西北再往正北D.先往东南再往正南图G5-3为某水平面上不同岩层分布示意图(a→h代表的地层由老到新)。
读图完成6~7题。
图G5-36.图示区域地质构造类型是( )A.背斜B.向斜C.褶皱D.断层7.图G5-4中①~④四幅地质剖面图,与甲—乙线状况相符的是( )图G5-4A.①B.②C.③D.④汤泉乡地处河北遵化市西北部,地热资源丰富。
图G5-5为汤泉地热田的地热、地质剖面图。
据此完成8~10题。
图G5-58.温泉疗养院适合建在图中(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9.P处岩石的类型和特点是( )A.沉积岩层理发育B.变质岩致密C.喷出岩多气孔D.变质岩多裂隙10.图中岩石界面起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褶皱弯曲B.断裂错动C.地下水溶蚀D.岩浆侵入图G5-6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
高一地理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答案及解析1.位于湖南省西部的武陵源景区岩峰高耸、绿树翠满,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誉。
读“武陵源风光邮票图”回答下列各题。
【1】武陵源石峰林地貌的成因是①地壳的上升运动②地壳的下沉运动③流水的沉积作用④流水的侵蚀作用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C【解析】地壳的上升运动把岩浆喷出地表,再在流水的侵蚀的作用下形成各种地表。
故选C。
【2】该地区的岩石、气候、植被类型依次是①沉积岩②变质岩③岩浆岩④热带季风气候⑤亚热带季风气候⑥温带季风气候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⑨温带落叶阔叶林A.②④⑨B.③⑤⑧C.①④⑦D.①⑤⑧【答案】D【解析】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故选D。
【考点】地质作用和物质循环。
2.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数码①②③④表示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①——变质作用B.②——外力作用C.③——重熔再生作用D.④——沉积作用【答案】B【解析】①是岩浆形成岩浆岩,是冷却凝固;②是岩浆岩形成沉积岩,是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属于外力作用;③是沉积岩形成变质岩,属于变质作用;④是岩浆岩形成岩浆,是经过重熔再生作用。
故选B。
【2】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类岩石都可以转化为岩浆B.三类岩石均可能含有石油C.三类岩石可互相转化D.三类岩石与岩浆可互相转化【答案】A【解析】图中三类岩石经过重熔再生,都可以转化为岩浆;而只有沉积岩含有石油;沉积岩和变质岩都不能形成岩浆岩;三类岩石可以形成岩浆,但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
故选A。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3.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A为沉积岩B.C为岩浆C.D为岩浆岩D.E为变质岩【答案】D【解析】读图,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和岩石的生成关系分析,沉积物箭头指向的只能是沉积岩,所以D为沉积岩,选项A、C错。
高三地理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岛位于印度尼西亚境内,地处赤道附近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所以其天然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
故选A。
【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A.海拔高B.种源丰富C.火山灰深厚D.光照充足【答案】C【解析】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也就是与热带雨林地区比,种源和光照条件都是相似的,海拔高,热量条件应较差,植被恢复应该比较慢。
而K岛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影响植被生长的自然因素中,明显的区别是有火山爆发,深厚的火山灰形成肥沃的土壤,因而植被恢复迅速。
故选C。
【3】K岛处于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答案】C【解析】本题不仅要考生掌握岛屿的地理位置,还应清楚板块的范围。
根据K岛的位置和板块界线的分布判断,K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附近,而K岛位于亚欧板块上,所以应该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概况。
2.(36分)读中南半岛部分地区略图和乙丙两地的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图示地区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地貌的原因。
(10分)(2)简述甲地区密布的河网所发挥的主要作用。
(8分)(3)比较乙丙两地降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8分)(4)简述图示地区应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当地产业?(10分)【答案】(1)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形成高山;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河谷变深而形成山高谷深的地貌。
高一地理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某地层分布图,岩层①②③④按从老到新的正确排序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答案】C【解析】沉积岩层总是下面的先沉积,是老岩层。
其它岩层中后形成的岩层常把先形成的岩层切断。
图中的沉积岩②比①形成的早,②是老岩层。
③岩层将②、①都切断,所以①形成后才出现的③。
③是岩浆岩,岩浆与石灰岩接触形成的④,④是变质岩。
所以从老到新依次是②①③④,C对。
【考点】岩层的新老关系,岩石类型及成因。
2.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
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1】图示的板块边界是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答案】A【解析】读图,根据板块运动方向判断,图示板块是水平挤压状态,属于大陆板块的碰撞消亡边界,A对。
大洋板块的生长边界形成海岭,板块向两边分开,B错。
大洋板块较薄,一般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形成海沟,而不是褶皱山脉,C错。
大陆板块生长边界形成的是裂谷,D错。
【2】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形成相关的是A.东非大裂谷B.日本列岛C.阿尔卑斯山脉D.落基山脉【答案】C【解析】东非裂谷是生长边界, A错。
日本列岛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B错。
阿尔卑斯山脉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C对。
落基山脉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边界,D错。
【考点】板块构造,板块运动与地貌成因。
3.下列有关地貌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力挟带的粉砂、尘土堆积而成的B.长江三峡是冰川侵蚀形成的U形谷C.内蒙古高原西部的大片戈壁和裸岩荒漠是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的产物D.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和沙垄是典型的风积地貌【答案】B【解析】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力挟带的粉砂、尘土堆积而成的,A正确。
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形成的,不是冰川侵蚀形成的,B错误。
周测2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塑造双基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福建南碇岛是“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面积0.07平方千米,海拔51.5米。
岛上上百万根玄武岩石柱排列有序,被称为“海上兵马俑”。
图a是南碇岛景观图,图b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福建南碇岛的主要岩石类型是图b中的( )A.甲 B.乙C.丙 D.丁2.形成福建南碇岛主要岩石的直接地质作用是( )A.内外力共同作用 B.外力作用C.重力作用 D.内力作用3.在岛上旅游还可能看到( )A.古生物化石 B.古火山口C.喀斯特地貌 D.“U”型谷、角峰答案:1.A 2.D 3.B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岩石类型及成因。
根据材料,福建南碇岛的主要岩石类型是玄武岩,属于岩浆岩(喷出岩)。
根据箭头方向,图b中的甲由软流层中的岩浆喷出冷凝形成,是岩浆岩(喷出岩),A对。
乙是岩浆岩(侵入岩),丙是变质岩,丁是沉积岩,B、C、D 错。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福建南碇岛主要是岩浆冷凝形成的,直接地质作用是内力作用,D对。
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貌景观特点。
在岛上旅游还可能看到古火山口——岩浆喷出的通道,B对。
岩浆中不可能有古生物化石,A错。
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C错。
“U”型谷、角峰是外力作用形成的,D错。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地质图,图中虚线表示等高线(单位:m),实线表示岩层界线,图中符号标注出了岩层的新老关系。
读图回答4~6题。
4.乙地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 B.断层C.向斜 D.褶皱5.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甲处可能发育河流B.乙处为山谷C.在甲处可以看到丙处D.乙处地下石油资源丰富6.甲处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A.岩层断裂上升形成山地B.背斜顶部岩石受张力,易被侵蚀C.岩层断裂下降形成谷地D.向斜中心部位岩石的抗蚀能力强答案:4.C 5.A 6.B解析:第4题,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
从图中可知,乙处中心为较新岩层,两边为较老岩层,因此应为向斜。
第5题,甲处为山谷,有可能发育河流。
乙处为山脊。
甲处地势较低,且与丙处之间有一山脊,故不能看到丙处。
乙处为向斜构造,一般不会储存石油。
第6题,本题考查地貌的成因。
甲处中心岩层较老两侧较新,应为背斜,而甲处为山谷,因此其成因是背斜顶部岩石受张力,易被侵蚀。
右图为某地等高线(单位:m)示意图,下面表格为某地理兴趣小组在该地野外考察中依次记录的57.图中与该小组考察的路线基本一致的是( )A.L1线 B.L2线C.L3线 D.L4线8.下列关于该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M处地貌的形成以内力作用为主B.M处断层发育,地质灾害频发C.N处岩层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D.N处为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答案:7.B 8.C解析:第7题,本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
据图可知,图中只有L2线和L4线的部分海拔超过了600米,根据各点海拔的数值变化可得出,L2线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第8题,本题考查构造地貌。
据材料知,岩层代号P-Q-S由老到新,说明该地的地质构造类型为背斜,M处地貌的形成以外力作用为主,海拔较低,为背斜谷,N处为向斜山脊,槽部坚硬,不易被侵蚀。
背斜构造为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向斜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美国羊峡谷(36°51′28″N,111°22′20″W)是著名的狭缝型峡谷,分上、下两段,相隔数千米,两段之间都是平坦的沙漠,地质构造是红砂岩。
峡谷位于印第安人保护区,自然的奇幻美景是游客们的“地下天堂”,但“天堂”需要印第安导游的带领才能入内,这不仅是为了保护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更是为了游客的人身安全。
就算是峡谷上方阳光灿烂,但是如果一场暴雨突然降临,这狭窄的“天堂”瞬间就可能变成一处急流奔腾、绝无逃生可能的“地狱”。
根据材料,回答9~11题。
9.该地岩石为( )A.变质岩 B.沉积岩C.玄武岩 D.花岗岩10.峡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C.板块张裂作用 D.板块挤压作用11.该地岩石呈现红色的原因可能是( )A.当地沙漠为红色B.植物根系染色作用C.岩石中含有丰富的氧化物D.受洪水染色作用答案:9.B 10.B 11.C解析:第9题,本题主要考查岩石的类型。
由材料可知,图中岩石为红砂岩,砂岩按照形成原因属于沉积岩,B项正确。
第10题,本题主要考查峡谷的形成原因。
风力侵蚀主要形成戈壁、风蚀蘑菇等地形,不会形成峡谷,A错误;读图可知,谷壁上坚硬光滑,如同流水般的边缘,最有可能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主要由于突然暴增的雨量,造成洪水的流速相当快,加上狭窄通道将河道缩小,因此垂直侵蚀力相对变大,B正确;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属于内力作用,C错误;板块挤压形成褶皱地貌、海沟等,D错误。
第11题,本题主要考查岩石的特点。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该峡谷为流水侵蚀形成,砂岩含有大量氧化铁,呈红色,C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46分)12.图1为“地质构造示意图”,图2为“河流沉积物颗粒与流速的关系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2分)(1)说出图1中①、②两处的地质构造;任选其一指出所对应岩层的变化特点。
(2)简述图1中所示水循环环节的外力作用表现。
(3)据图2信息,比较图1中甲、乙地貌形成过程的差异。
答案:(1)①处:向斜。
②处:断层。
①处:岩层发生弯曲(或②处:岩层破裂断开且发生位移)。
(2)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
(3)甲地比乙地河流流速快;甲地比乙地沉积物颗粒大。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地质构造、流水作用及其沉积地貌,并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1)由图1所示信息可看出,①是岩层向下弯曲形成的向斜构造,②是岩层断裂错开形成的断层构造。
(2)图1中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河流,图中的地貌有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等,这些沉积地貌都是上游河流的侵蚀物被流水搬运沉积形成的,河流塑造了地表形态。
(3)图2表示流速与沉积物颗粒的关系,依据这个关系分析甲、乙地貌形成的差异。
13.下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
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
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
读图回答问题。
(24分)(1)结合地形条件,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
(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
(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
答案:(1)地势低,气温偏高;地形封闭,水汽不足。
(2)(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
(3)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
解析:(1)冰川是由终年积雪形成的,故冰川形成条件是有降水(降雪)、气温低;结合甲地等高线分布从地形入手分析该地气温高、降水少的原因。
(2)玉石为变质岩,出露地表必然经过岩体的破坏(风化、侵蚀)过程;源自4 000米以上的昆仑山的玉石,到达乙所在河滩,必然经历了河流的搬运与沉积过程。
(3)秋季成为最佳拾玉季节,说明秋季此处玉石多且出露河滩;结合河流夏季汛期搬运能力强,但此时河水水位高不易发现河床中的玉石,而秋季水位下降玉石出露分析即可。
能力提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为黄山市某区域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显示该地区曾发生过三次岩浆活动,先后形成的岩石分别是( )A.斑状花岗岩、花岗岩、玄武玢岩B.花岗岩、玄武玢岩、斑状花岗岩C.斑状花岗岩、玄武玢岩、花岗岩D.玄武玢岩、花岗岩、斑状花岗岩2.黄山“四绝”之一的奇石所属的岩石类型和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喷出岩、侵蚀作用B.沉积岩、侵蚀作用C.侵入岩、风化作用D.变质岩、风化作用答案:1.A 2.C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岩石的新老关系。
判断岩石形成先后顺序的方法是看谁穿过谁,被穿过的岩石比穿过的岩石老。
读图可知,花岗岩穿过了斑状花岗岩,因此花岗岩比斑状花岗岩新。
图中花岗岩没有穿过砾岩和页岩,而玄武玢岩穿过了砾岩和页岩,所以花岗岩比玄武玢岩老。
综上所述,A项正确。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和常见的外力作用。
黄山“四绝”之一的奇石多布局在山顶处,多球状和柱状结构,所属的岩石类型为典型的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的代表,该类独特岩石是岩石球状风化的产物,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本题选择C选项。
构造等高线是指在地质图上某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可以直观地反映岩层的形态。
下图为某区域同一岩层构造等高线和地形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
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质构造是( )A.向斜 B.背斜C.山脊 D.谷地4.图中甲处该岩层的埋藏深度可能是( )A.480米 B.360米C.450米 D.280米答案:3.B 4.B解析:第3题,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读。
图中构造等高线的数值由外向里减小,表明岩层是向上弯曲凸起,因此该地的地质构造为背斜,所以B正确。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点岩层顶部的海拔为60米,对应地表的海拔范围为400~500米,那么该岩层埋藏深度的范围为340~440米,结合四个选项,只有360米适合,所以B正确。
下图为南半球某区域图。
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会增加沿岸地区湿度B.使沿岸地区自然带向低纬延伸C.会与寒流交汇形成渔场D.势力强弱与东北信风有关6.P地的地壳演化过程是( )A.沉积—岩浆侵入—断层B.断层—岩浆侵入—沉积C.断层—岩浆侵入—褶皱D.沉积—断层—岩浆侵入答案:5.B 6.D解析:第5题,本题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性质及对沿岸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洋中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再根据洋流分布规律,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的洋流是寒流,寒流流经会降低沿岸地区的湿度,A错。
寒流流经会使沿岸地区自然带向低纬延伸,B对。
图中洋流为寒流,与寒流交汇不会形成渔场,C错。
图中洋流势力强弱与东南信风有关,D错。
第6题,本题考查地壳过程。
图中P地的沉积岩岩层被切断,说明最先形成沉积岩。
岩浆岩没有断层,说明其形成在断层之后。
因此,P地的地壳演化过程是沉积—断层—岩浆侵入,D对。
下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
读图,完成7~8题。
7.1880~1945年,①②③④四处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的是( )A.①处 B.②处C.③处 D.④处8.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推测,长江河口地区一百多年来( )A.河口不断拓宽,河道不断变深B.海水侵蚀作用大于河流堆积作用C.北航道航行条件始终好于南航道D.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答案:7.A 8.D解析:第7题,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河口地区堆积,越靠近入海口,河流的流速越慢,堆积作用越明显。